分公司和办事处的经营方式及纳税形式之利弊分析

时间:2019-05-14 21:5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公司和办事处的经营方式及纳税形式之利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公司和办事处的经营方式及纳税形式之利弊分析》。

第一篇:分公司和办事处的经营方式及纳税形式之利弊分析

分公司和办事处的经营方式及纳税形式之利弊分析

为了适应业务不断扩展需要,许多企业都想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业务联络点。从公司管理角度出发,一般都希望这样的业务联络点只从事业务而不在当地纳税。因此有的企业就采取在当地设立办事处方式,或者干脆连办事处也不设立,在当地租一两间房子,开始收发货物及收取客户货款。这种行为如果被税务机关查到,税务机关会对其经营行为核定应缴税额,责令缴纳税款和罚款。这种经营方式其实是很不好的。因为货物在销售地缴纳完税款后,总公司还得再缴一次税,形成了“重复纳税”,得不偿失。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对分公司、办事处的经营方式、如何纳税的规定缺乏足够了解。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基于稳定供货渠道,开辟新市场或方便客户服务的考虑,不可避免地需要在销售业务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分公司;一种为办事处。分公司可以从事经营活动,而办事处一般只能从事总公司营业范围内的业务联络活动。分公司、办事处税收待遇不同,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上。

从企业所得税看,办事处由于不能从事经营活动,没有业务收入,不存在利润,也就没有应纳税所得额,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分公司而言,企业所得税可以在分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也可以汇总后由总公司集中缴纳。对于由总公司汇总缴纳的,由总公司所在地国税局开具企业所得税已在总机构汇总缴纳的证明,分公司凭此证明到所在地国税局办理相关手续。一般来说,汇总纳税优于独立纳税,因为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盈、亏可以相互弥补。

从增值税上看,办事处由于不从事经营活动,所以在当地无需缴纳增值税;而分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在当地缴纳增值税。

企业的分支机构间经常会发生货物移送的行为,总机构为了避免在分支机构所在地缴纳增值税,可以按照《关于企业所属机构间移送货物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3号)的规定,设立办事处一类的机构,不开发票,不收货款,货款由客户直接汇至总部,发票直接由总部开具给客户。该办事处只是对货物的移送负责监督和保管。

有些企业为了方便销售,往往会在销售地设立或租用仓库。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仓库由总机构派出人员管理,管理人员的工资、经营费用、仓库租金等都由总机构支付,管理人员以总机构的名义联系业务,对外签订合同。采取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为了避免在销售地缴纳增值税,企业应向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征收管理证明》,租赁仓库所在地经销人员持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征收管理证明开展经营活动,其增值税可由总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另一种模式是在异地租用仓库,总公司没有派驻人员到仓库,也没有通过该仓库进行营业活动,这种情况下不用在当地缴纳增值税。总之,企业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时,既要考虑经营的需要,又要考虑不同机构税收待遇的不同,进行合理筹划,并在必要时咨询商务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才能避免纳税风险。

第二篇:《搬迁择日》之利弊分析

《搬迁择日》之利弊分析

通过对古代搬迁择日研究、分析,在众多的择日方法中,万变不离其一的就是新宅之方位。为什么会对方位看得如此重要?其根本原因就是地理问题。而对于什么样的人去居住,谈及甚少,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这个时间内,在这个方向内,到哪里去,到哪个方向去,就是大吉大利。择日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讲求的是天道、自然、气候、环境、方位、人,或叫天、地、人的综合统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天、地、人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孤立地去研究,去分析,去研判其中三者之一,只能曲解择日之含义,达不到择吉的目的。本师在对众多搬迁择日分析、研究、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剖析如下利弊,以参考之。

1、择日方法之复杂性

任何方法能否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得民众以认可,不但有科学含义外,还要有简单、实用、可操作之处。如果是少数人掌握,认可认知的那就只能是少数人。而择吉的民众性不是少数人,需要得到大多数人去认知认可。每年的通书也好,黄历也好,相信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了解了解,若要问个为什么?怎么来的?相信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人也无从解答。特别是在现代民众文化水平、科学知识提高的今天,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只能是实用,可操作。古代搬迁择日法以其深奥的理论,复杂的推理,无常的变幻,择日之法的繁琐性和复杂性,作为每个人能适应吗?还能让大家认知认可(相信)吗?从老人们、从年青人身上可以得到是否普及的答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择日之法何时才能适应现代民众快捷、高效的时间观念呢?何时才能简洁、通俗、易懂呢?

2、择日方法之局限性

搬迁择日之法以方位论理,以时间、空间论理,皆因星斗转移,变化无常。不说年之变化,季之变化,每日每时都在变化。这里民众就要问:今天搬迁好,过二天就不好了,家还是这个家,怎么就不好了呢?人还能适应环境吗?面对如此,择吉大师们就只好事后补救了。其实这是没有对人的研究的结果,也是太注重对天、对地的研究的结果。既然择吉是天、地、人三者的统一,而不去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呢?因此,古代择吉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对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论理是片面的。一种理论,一个定律,其完整性在于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才形成为理论,才成之为定律。对于择吉之补救而言,本身就存在缺陷,即不完整,也不系统,由于其片面性、局限性,古代搬迁择吉之法还能成论理吗?还能成定律吗?这是现代择吉师需要深思之处。

从现代人们居住的情况看,大部分都是依据规划而定居的,小区是如此,整体搬迁也是如此,而能够让人有灵活条件选择居住地的是少之又少。一是土地问题,二是规划问题,三是财力问题。就土地而言,城镇以上的城市,民众是买不到土地的,乡村有土地的其地理位置也是可想而知,不非所需。规划问题,就更谈不上地理条件,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小区花园都是如此,要么都是坐南朝北,要么都是坐北朝南,还有想理中的方位吗?财力是人们的最大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辛辛苦苦几十年,置房回到原起点。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再去购置新宅了,这是其一,其二,所置的新宅,也不可能象阳宅之说,开上四门以迎每年之吉星。因此,研究人的适应性,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人之初就已经形成了与环境、方位、自然相统一的,能够有机结合的和谐的信号。这种信号已经为你置房,置什么样的房,置何地的房,置何方向的房提供了参考。搬迁只是一个时间段,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重要的是进宅后,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居住环境。

3、择日方法之科学性

古代择日方法在现代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科学,是有价值的。古代择日法是根据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从时间上,从环境上,演绎出人们活动的最佳时间。八卦五行图,十二星建,紫白飞星,五行十二宫无一不是自然的归纳、演绎、体现和表达,从一元到上、中、下三元,再到每小元的20年,都是自然的表现,从一年到四季,再十二个月,表现出十二宫,展示出十二月建,从东南西北中的地理环境,到五行的论理,再到八卦的定义,都是自然的表现。因此,古代择日法都具有科学性。应该在古代择日论理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创新择日学说。演绎出、创新出更有价值、更具实用、更可操作的现代择日方法。

4、择日方法之民俗性

古择日法之虽然在现代存在一些弊端,但其民间习俗已经深入人心,搬迁仍人生一辈子的大事,人为之奋斗一辈子,总是要讨个好日子,图个吉利。搬迁择日子之广泛性、民众性是不可否认的,不管什么择日方法,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时间有多么的紧张,只要搬迁之时,总得选上一个日子,举办宴庆。

择日师们面对民众性的企盼又会怎么想呢?本师以为:择日应该服务于民众,适时于民众,适应于民众。如果离开了民众,择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神秘的拒民众于门外,择日也就无应用之地了。因此,择日必须为民众所接受,必须为每一个民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搬迁择吉的民俗性,通用性更强。

第三篇:有限合伙之利弊分析

有限合伙之利弊分析朱义亭临沂师范学院山东�9�9临沂摘要随着新《合伙企业法》的生效有限合伙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又一主体。本文通过分析其利弊提出引导有限合伙健康发展的对策无论是对引导投资还是对有限合伙的规制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有限合伙普通合伙人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朱义亭—男山东莒南人临沂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法和国际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年月日修订通过。这次修订的最大特色是在该法第三章专门规定了“有限合伙”的内容。这种介于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特殊企业形式既弥补了无限责任之不足又修正了有限责任之缺陷使得两种责任形式得到了良好的融合其制度设计满足了风险投资的内在要求适应了不同主体的需求促进了风险投资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必将成为风险投资的最佳法律组织形式。但是有限合伙在我国毕竟是新生事物深入分析其利弊无论是对引导投资还是对有限合伙的规制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限合伙的起源与发展有限合伙是指至少由一名普通合伙人与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的企业。前者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后者则只负有限责任即仅以其出资为限。一般认为有限合伙起源于世纪在地中海地区出现的“卡孟达契约”。卡孟达契约是资本所有者以其商品或资本委托航海者代为买卖受托者以其自己的名义从事贸易活动所获之盈利依契约分配。这种契约后来演变为有限合伙。法国商法典于年首次对有限合伙作了规定。年英国合伙法也规定了有限合伙年还制定了单行的《有限合伙法》年又颁布了《有限责任合伙法》。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于年通过了《统一有限合伙法》并先后在、和年对其进行了修订现已为大多数州所采纳。与以上几个国家相比我国在年颁布的《合伙企业法》未把有限合伙纳入以适应将来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需要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近些年来有限合伙在我国地方性立法中已露峥嵘。比如北京市政府年月颁布并实施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有限合伙管理办法》杭州市政府于年出台的《杭州市有限合伙管理暂行办法》等等。于年月日实施的由对外经贸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创业企业管理规定》也确认了有限合伙的地位。地方立法和民事法规的大胆突破固然有违法治精神但从侧面也反映出有限合伙为市场经济所肯定。

二、有限合伙的优势分析一有限合伙符合不同投资者的利益需求在投资活动中投资基金的增值不仅源于金钱资本的投入而且需要智识资本的投入。拥有金钱资本的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冒大风险逐大利的精神不愿承担无限责任而风险投资家虽具有过人的智识、超前的眼光和承担无限责任的勇气但却苦于没有资金。有限合伙恰恰为这两种社会角色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精于经营的风险投资家可以利用有限合伙最大限度地展现其管理才能只求利益不求管理的投资者同样可以利用有限合伙满足其金钱增值的需求。与之对比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忽略了智识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能动作用作为纯粹管理者的公司经理层由于利益驱动力不足也无法发挥其最优努力水平而普通合伙则没有为保守的投资者提供“有限责任”之盾一旦投资失败所带来的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卷�9�9第期年月无限连带责任是投资者不愿接受的。二有限合伙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推动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通过设立有限合伙中小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可以通过有限合伙人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而有限合伙人可以使自己的资金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渠道。有限合伙有利于民间资本流入中小企业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顽症。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已明确了有限合伙的法律地位。有限合伙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鼓励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也是推动我国专业服务机构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有限合伙主要适用于专业服务机构比较典型的就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它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在这些专业人员执业当中如果某个或者几个合伙人因为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债务时这些责任人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没有责任的合伙人仅以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为限来承担责任。这样有助于采取合伙制的专业服务机构不断地扩大规模。三有限合伙设立程序简单、组织结构简单在有限合伙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与有限合伙相类似的一种组织形式———两合公司。然而两合公司发展到今天数量很少甚至有些国家根本不承认其原因就在于公司的设立及治理结构太复杂。相对而言合伙的设立及结构极为简化。从美国有限合伙法提交的证书就可以看出有限合伙的设立及其内部管理极为简单只需向州机关提交相关文件即可具体运作一般按合伙协议进行从而节约了行政开支灵活性也很强。四有限合伙避免了双重征税问题合伙的单一税制是其相较公司而言的一个显著优势。各国不向合伙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是直接向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相应提高了投资回报率。对于有限合伙人而言要想获得有限责任待遇、降低投资风险投资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亦无不可。投资于有限合伙的主要经济动因在于合伙的税收优惠待遇要多于公司的税收优惠待遇。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第六条规定“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而按照我国现行税收规定合伙企业是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所以只有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纳税主体。五有限合伙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无限合伙人形成有效制约有限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的有限责任是以不参加合伙的经营为代价的他仅被视作一个投资者。因此一方面合伙经营的业绩直接影响他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普通合伙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有可能侵害到有限合伙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有限合伙人可以通过知情权、监督权和诉讼权对无限合伙人行使有效的制约。如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有限合伙人的下列行为不视为执行合伙事务……六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有责任的合伙人主张权利或者提起诉讼七执行事务合伙人怠于行使权利时督促其行使权利或者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有限合伙的二元结构虽没有公司机关的权力制衡架构但同样能对对股东和管理者产生激励与约束效应。这不仅对无限合伙人形成内在自觉而且对有限合伙企业的稳定性有重要保障意义。六有限合伙能让投资者产生收益后迅速退出除合伙协议规定以外合伙权益可全部或部分转让。合伙权益的转让并不使有限合伙解散或使受让人成为合伙人或行使他有权行使合伙人的权利。投资者在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退出投资企业投资新的企业。有限合伙的退出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方便的道路同时又可以不影响有限合伙的继续存在。综上随着新《合伙企业法》的生效有限合伙凭借其自身优势必将成为我国众多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也必将在繁荣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有限合伙的劣势分析凡生一利必生一弊。有限合伙在拥有便利性、灵活性甚至高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自发性和不安全性。首先无限合伙人行使管理决策权很容易导致其滥用权利。有限合伙主要以协议形式规范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的权利义务对普通合伙人没有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不能有效约束其行为。这一点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依照合伙协议有限合伙人只出资分享利润不参与合伙企业的管理普通合伙人独立进行投资决策而不必经过有限合伙人的同意因此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对投资项目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加之没有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宿州教育学院学报年月第卷�9�9第期如监事会、董事会等很容易导致风险投资家损害投资者利益。其次有限合伙偏重于人合性使其对无限合伙人的信用要求更高。在有限合伙设立时投资者的投资主要是建立在对风险投资家的人身信任基础之上的。而在我国普遍存在投资者对风险投资家的人身信用状况不了解的情况。另外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主体之间缺乏应有的信用。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资源配置是靠行政命令、计划调拨来实现的根本就没有注意培育市场信用。这就很容易导致无限合伙人利用有限合伙进行欺诈活动不仅有害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也有害于市场经济秩序。第三有限合伙人数有限、存续时间短难于筹集大量资本。有限合伙一般有最高人数限制且有限合伙人可随意转让合伙权益与普通合伙人协议终止合伙。这样一方面难以稳定地筹集大量资本另一方面还会使那些潜在的投资者对有限合伙丧失信心。正因为如此有限合伙一般只是创业投资项目在运行初期采用的法律形态在项目成型并取得一定效益之后必然要转化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寻求股票上市以达到获得高额利润和融资的目的。

四、引导有限合伙健康发展之对策一依照新《合伙企业法》关于有限合伙的规定引导和规范有限合伙的发展新《合伙企业法》增设有限合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立法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在宏观上为我国有限合伙的建立和健全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在微观上解决了有限合伙的许多具体问题如有限合伙的设立、登记与出资有限合伙人、无限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等等。我们应依照新《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严格执行设立登记制度加大税收优惠对普通合伙人进行有效监督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相信通过新《合伙企业法》生效后对有限合伙的引导和规制我国的风险投资和高新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国家经济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二完善普通合伙人个人信用报告制度除了通过有限合伙协议的合理设计来约束普通合伙人外社会信用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的个人信用报告制度可以使有限合伙人了解普通合伙人的信用状况为有限合伙人选择普通合伙人提供决策参考也提高了普通合伙人的违约成本从而对普通合伙人进行有效约束。畅通融资渠道解决有限合伙资金短缺问题。由于有限合伙风险投资机构不能像公司一样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只能从有限合伙人处获得资本而有限合伙人的数量不可能像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的股东那么多这就要求有限合伙人提供的资本规模不能太小否则将无法开展业务。对此我们除了要打击非法集资、借贷行为以外还应该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年美国对雇员退休收入保险法案的“审慎人”条款该条款基本禁止养老金流向风险资本市场进行了修改允许养老基金在不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安全时可投资于小的或新兴的企业中这使养老基金逐渐成为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我们可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一种供中小型企业融通资金的有效模式。参考文献陈业宏文杰对我国采取有限合伙创业投资的质疑武汉大学学报尹洁论我国有限合伙法律制度的构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曹建明丁成耀国际商法引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王全弟民法总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冯邦彦王炜清风险投资采用有限合伙制的宏观环境分析———以美国为例经济前沿朱义亭有限合伙之利弊分析

第四篇:公车改革模式之比较及利弊分析

公车改革模式之比较及利弊、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杭州市和遼阳市的公车改革再次刺激了公众的神经,成为媒体特别是网络议论的热点、焦点之一。其实,“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可以说已成共识,大家争论的焦点并非“要不要进行公车改革”,而是“应该如何进行公车改革”。其中争议最大的,主要集中在货币化“车改”模式和补贴标准是否合理上面。

目前,各地进行“车改”的主要做法,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货币化”改革模式,即取消公车(执法执勤车除外),向全体或部分工作人员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二是“半货币化”改革模式,即保留部分公车,由政府行政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向各级工作人员发给数额不等的乘车卡,实行公车有偿使用,以进行结算,超支自负,节余结转下年使用;也有的地方按节余额的30%-50%以现金形式奖励本人。三是“加强管理”改革模式,即各单位继续保留公车,取消事实上的“领导专车”,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使用、管理公车的规章制度,达到克服公车私用、浪费及舞弊行为的目的。严格来说,加强公车管理并不属于用车制度改革,但相对于原来的管理模式,也算是一种改革或改进。

以上三种“车改”模式各有长短。本来,针对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及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切实加强管理,杜绝公车私用、铺张浪费及贪污舞弊行为,是行政管理和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但从多年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参见《为什么说“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一文)。究其原因,一是没有触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未能从根本上克服源于供给制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二是公车私用、铺张浪费已成常态,可以说见怪不怪、积重难返,非有特殊的决心、特殊的手段难以见效。三是我国现阶段法制化水平不高,“禁止公车私用”仅是廉洁自律的一项要求或号召,并未真正成为一条具有阻遏作用的“高压线”。试问,如能真的做到像意大利那样,对墨西拿市市长因一次公车私用便告上法庭并判处6个月监禁,那么还有人敢公车私用么?四是领导干部普遍对公车私用的性质和严重性认识不足,未能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而公车管理部门对此也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便毫不足怪了。五是传统的管理方法有些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如有的地方为了防止公车私用,规定下班后公车必须停放在单位停车场。对于小城市来说,做到这一点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在大城市,由于居住分散,路途较远,加上交通拥堵,从住地到办公地点,乘车往往需要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若以一小时车程为例:下午6时散会,司机送领导回家后,把车开回单位停放,然后乘公共汽车回家,总共需要3个小时。司机回到家里,已是晚上9时左右。第二天上午为了保证领导8时到达会场,司机必须在清晨5时前离家前往单位取车。实事求是地说,这种规定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而且对司机来说,也不够公平。正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希望通过加强管理而不进行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要达到克服公务用车上各种弊病的目的,的确难度很大,而且行政管理成本很高。因此,除个别地方和特殊单位外,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

就全国而言,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普遍采取货币化的“车改”模式。现实的选择说明这一模式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生命力。其一,货币化改革的方向符合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要求,把原来公务用车上的暗补变成明补,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监督。其二,货币化“车改”模式虽然没有先例可循,但是前些年进行的货币化“房改”及通讯工具改革,还是提供了可贵的改革经验。其三,货币化“车革”模式顺应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发展潮流,减轻了公车改革的阻力。对于当地生活水平达到每百户小汽车拥有量20-30辆,多数公务员具有购车欲望而经济上仍有一定压力的地区来说,“货币化”改革模式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通过“民办公助”解决公务交通工具,即私人买车,公私兼用,公家发给适当的交通补贴,使许多公务员拥有自己一辆车。既方便了工作,又提升了家庭生活质量,受到了多数家庭的欢迎。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通过“车改”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解决了公车私用等老大难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四,货币化“车改”模式相对其他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行政管理成本较低;同时由于“车改”后取消了公车,等于釜底抽薪,比较彻底,不易反复。但是,货币化“车改”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对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目前还缺乏进行货币化“车改”的思想准备和物质支撑,短期内无法广泛推行。二是“车改”后补贴范围和标准的确定,如何做到公平合理、科学准确,实属不易。补贴范围过窄、标准过低不能满足公务需求,范围过宽、标准过高则成了新的福利,二者均对“车改”的成败产生严重影响。三是鉴于全国尚未对公车改革进行统一部署,“车改”试点单位多属自发行为,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边试边行。为了减少改革阻力,争取单位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车改”的支持,地方政府和单位领导在制定“车改”方案和补贴标准时,容易出现政策“赎买”的倾向。如果上级监督不力或群众监督失效,货币化改革确实有沦为福利化的危险。典型例子就是区委领导“车改”后每年补贴标准高达80000元,成为全国之最,招来大江南北一片骂声,而且令公车改革蒙羞,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而“半货币化”改革模式,是在总结了上述两种模式的利弊得失之后,扬长避短提出来的。相比货币化“车改”模式,其特点是保留了部分公车和司机;而且交通补贴只定数额不发现金,避免了“变相加薪”之嫌。因此对社会各界的冲击较小,有利于平稳过渡。而与“加强管理”模式相比,则加强了政府集中监管的力度,克服了原先各单位对公车实行分散、独立管理的局限性,有利于减少监管的阻力和成本,提高公车使用的效率。其缺点是改革不够彻底,同时监管的成本较高,执行中存在走样变味的风险。此外,有的地方为了鼓励节约,对节余额按30-50%的比例以现金形式奖励本人,笔者亦认为不妥。既然“车补”额度是按公务需要的原则确定的,节余部分按理应该上交或结转下一使用。而按比例以现金形式奖励本人,显然有违专款专用的原则,并且背离了“半货币化”改革的初衷。

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和条件不同,很难笼统说哪种“车改”模式就是最佳选择。关键是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进行改革。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我认为当前普遍采取“半货币化”改革模式比较可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宜过于超前强推货币化改革模式。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货币化改革的环境和条件比较成熟,也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精心处理好改革中的各个细节,务必使“车改”做到“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节约、有利于廉政、有利于稳定”(参见《衡量公车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一文)。为了加强对公车改革的指导和监督,一般而言,应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制定“车改”方案,并报省政府备案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五篇:《婚姻法解释(三)》之利弊分析总结

《婚姻法解释

(三)》之利弊分析总结

虽然阅读障碍儿童在国内所占比例达到7.5%,但国内在阅读障碍诊断方法和诊断工具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本土化的能为干预研究提供有效信息的诊断工具很少见。即使是这些为数不多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在测量理论快速发展的今天看来,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媒介(电脑、电视、收音等等)的快速发展,儿童通过媒介能够接触到的读物在数量、种类和难度等各方面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就导致编制时间比较久远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在内容上脱离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严重影响测验的信、效度。测验不能准确地反应儿童的阅读水平及阅读技能,也就不可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其次,国内编制测验时所采用的测量理论和数据统计方法相对落后。20 世纪初产生的心理测量学,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 年代发展起来的经典测量理论(CTT),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项目反应理论(IRT),以及从80 年代开始,在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迅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认知诊断理论。在众多认知诊断理论模型中,最受关注的要数规则空间模型(RSM)。

目前,美国已将第三代测量学技术 RSM应用于数学、医学、建筑和语言等等学科,如将 RSM应用于 SAT(ScholasticAptitude Test)。而国内还处于对 RSM进行初步的内容介绍阶段,实际应用研究很少,而且大多都是小规模的实验应用。所获国内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也都是以 CTT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参考 RSM编制的标准化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仍未出现。

虽然目前国内有关阅读障碍诊断测验的编制及测量理论的发展还存在不足,但国内外研究者对阅读障碍诊断方法及工具所做的大量艰苦而又细致的研究工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更科学的阅读障碍诊断方法及编制更完善的阅读障碍诊断工具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下载分公司和办事处的经营方式及纳税形式之利弊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公司和办事处的经营方式及纳税形式之利弊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