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

时间:2019-05-14 15:0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

第一篇: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

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

公司并购也称为企业兼并,投资者进行并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得目标公司的资产、技术、经营权或市场等,一般以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或股权方式进行,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究竟采用何种形式进行并购,并购人员必须要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建议。

一、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比较

(一)定义不同股权收购是从股东手上购买目标公司股东出资权利的一种收购方式。它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股权,股份有限公司为股份)的方式进行,继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资产收购则是收购者以支付有偿对价直接取得目标公司资产所有权的一种收购方式。通过资产收购的方式,投资者可以最为快捷、便利的方式直接取得选中的优质资产,同时又可以与目标公司划清关系。

(二)主体不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作为买卖双方的两家公司,即收购方和目标公司(即资产所有权人)。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方和目标公司的股东。资产收购的签约主体是目标公司与收购方,股权收购的签约主体是目标公司的股东和收购方。

(三)收购的标的不同资产收购的标的是资产的所有权,出售的资产可以是目标公司的全部资产,也可以是经过选择的特定资产,且不包括该公司的负债,与公司的债权债务不发生任何关系,收购价格一般仅取决于资产的市场价值。股权收购的标的是目标公司的投资者的股权,可以是部分股权也可以是全部股权。而影响收购价格的因素则很多,包括目标公司的资产价值、债权债务数额及或有负债。

(四)支付对价的方式选择不同资产收购时用于支付收购款的一般情况下是货币,而股权收购的支付手段除了货币外,还有很多种,辟如:股权、实物资产、经营管理权等

(五)收购受益人不同资产收购后,资产的所有权与目标公司分离,收购款进入目标公司成为公司的收入,但股东不能直接从资产出售行为中直接受益。股权收购后,资产仍留在目标公司,股东直接取得收购款后,股东与目标公司分离,失去对目标公司控制权。

二、收购过程中的风险考量点

公司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明确的或潜在的风险,众多因素决定着并购的成败。这里选择几个收购方经常遇到的风险点进行阐述:

(一)法律风险主要包括:目标公司持续经营的合法性。收购前目标公司尚在正常生产经营,并不表示收购后也必然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目标公司设立过程中是否有特许情况,原审批过程中是否向有关管理部门作出过承诺,是否有受到过行政处罚,并购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并购是否须前置审批等环节均有可能存在并购障碍。收购标的是否履行了必要的资产评估、验资等程序,当处置标的涉及国有资产时则受限更多。

如果是外资并购,行业准入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外,相对于收购方而言,导致收购合同效力瑕疵的风险更多的来自于出售方,如:是否有权出售资产或股权,签约前是否已履行了法定程序,是否已取得充分授权等均有可能使所签的收购协议无效或部分无效。

(二)价值风险目标公司资产、债权债务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并购的成败。当股权收购时,目标公司的债权债务不发生转移,是承继的。对如实记载于目标公司会计账簿的债权债务,收购方可以事先作出恰当评估,但对于或有负债或侵权之债只有当债权人主张时才会露出水面,如未能事先进入收购价格的评估考量范围,最终达成的交易价格必然存在价值风险。

而当资产收购时,资产的所有权瑕疵、品质瑕疵等也须重点予以关注,如果在交易过程中资产被查封,那将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三)税务风险不论是资产收购还是股权收购,税务是无法避开的环节。表面上来看,资产收购的税务风险是可预测的,在可控范围内。双方仅需按税法规定测算所需缴纳的总费用,再约定交易税费如何分担即可。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无法完成交易的情况,辟如:出售方以往欠税未缴清,税务部门不同意开具交易发票导致无法办理权属过户。

而股权收购时,税务风险则更多,如:目标公司欠税情况,有无不良记录,是否需补缴税款等。股权转让所得如何申报纳税,目标公司是否有代扣代缴义务等也会给并购增加成本风险。

(四)效益风险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经营状况、竞争能力、技术能力、盈利能力、员工素质等都是效益风险的因素。特别是对于知识产权的收购,如: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由于其效益的发挥好坏完全取决于原权利人或使用人,如果管理者或生产者不能顺利对接,再好的技术或权利对于收购方来说都不能物尽其用。

三、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利弊分析

不管是资产收购还是股权收购都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判,而是需要根据并购案的具体情况取舍采用,综合分析利大于弊的,即为合适的方式。当收购者意在整体并购时,资产收购的优点可以归纳为:

(一)可以避开目标公司股东间的争端,直接与目标公司签约。如果目标公司股东结构复杂,特别是整体收购时,必须要取得全体股东书面一致同意。因此,收购股权的谈判难度大,进度慢。由于任何股东对其他股东对外转让的股权均享有优先购买权。当股权收购遇到少数股东阻挠时,则收购风险增大。

(二)可以避免承担被购方的“或有负债”,降低并购风险。或有负债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外担保、税务征收与处罚、侵权行为、违规行为处罚等。如果目标公司有存续年限较长、历史沿革复杂、经营管理者变更频繁,长期亏损等情况,则或有负债产生的存在可能性会增大。而在会计师事务所所作的评估报告、审计报告中一般也不会反映,除非是目标公司主动坦白。

(三)可以避免未足额出资部分的出资义务。如果目标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不一致,则说明股东尚未全额出资。由于股东有足额出资的义务,对于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债权人可以要求股东在未足额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即公司的债务可能会转嫁给新的股东。

(四)可以调整资产的帐务数值,在特定条件下可减少企业所得税或减少资产再次转让交易成本。目标公司拥有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房地产)价值在会计帐薄上以折旧后的历史成本入帐(即入帐价值较小)。资产收购后收购价即为资产的帐面价值,可提折旧的基数相应调高,取得较高的折旧费用,相应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而股权收购不会影响资产的帐面价值,资产价值保留为原始帐面价值,如以后再次出售,出售取得的收入与帐面成本相差必然很大,所需缴纳转让税费增大。而这一部分在帐面低做的资产价值所产生的税费本应是现出让股东承担的,最后却以股权收购方式转价给了收购方。

(五)资产收购所需调查的信息相对较少,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资产收购只需要考虑资产实际价值、权属、过户税费、未来增值空间等。而股权收购则要对企业作相对全面的调查,如:企业历史沿革、人事关系、股权结构、股东意愿、债务、或有债务、税务、资产状况,稍有遗漏都有可能使实际收购成本增加。

(六)老企业的全体员工与新企业重新签订合同,有利于重新择优录用员工、减少后续裁员时的成本及风险。老企业的员工大都工龄很长,以股权转让方式收购公司后,未经员工本人同意公司是不能辞退的,否则须支付双倍补偿。

当然,资产收购也有相较于股权收购的弊端:

(一)税务成本较高。不能享受目标公司因亏损而带来的所得税的减免。交易时的税收成本也相对较大,房地产过户时的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过户税费、设备转让时的增值税,目标公司清算后所得税,股东清算所得的所得税等。而股权转让方式,交易发生在目标公司的股东之间,收购股权系受让方对外投资,既不会对受让方产生税费,对目标公司的税务也不会产生影响。

(二)由于股权收购仅仅是股东变更,企业的实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不发生直接关系,对企业经营不致产生较大影响。而资产收购后需要逐步建立与员工的关系,生产经营可能会受到短期影响。目标公司长期经营而建立的品牌知名度在让渡到新企业时不能确保100%被认可或顺利对接。

(三)特别是对于特许经营行业,生产许可证延续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对于那些行业准入门槛较高的项目,如:环保审批严格的项目(排污指标、区域限制)、国家限制发展的项目(行业饱和、经济指标限制、布局限制),生产许可证是否能够顺利取得、审批所需化费的时间、精力乃至于财务成本都是受让方必须要综合考虑的。除此之外,资产收购的同时须办理商标、生产技术等的权属转移,办理手续相对复杂一些。

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并不是对立的,有时在一个并购案中可以结合采用。通过二者的结合以取得优质资产、排除潜在债务、避免重大纠纷,最终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公司并购实践中,大型公司为确保收购的成功,对收购方式的选择往往慎之又慎,有时不惜化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但也有些涉足并购不深的投资者,仅凭自己对目标公司的感觉,有时甚至仅仅考虑到股权收购在当下可以交缴税,就做出最终的决定,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投资者必须对目标公司进行必要的调查,最好是委托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环境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对于目标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风险的程度就会比较清楚,也就可以采取排除风险或者降低风险的措施,从而促进收购的进行。

第二篇: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

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

公司并购也称为企业兼并,投资者进行并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得目标公司的资产、技术、经营权或市场等,一般以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或股权方式进行,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究竟采用何种形式进行并购,受托律师必须要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建议。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基于各种不同目的的公司并购案,在实务操作中积累些许经验,现就收购方式的选择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我国的公司并购实质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政府为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实行政企分开,减轻政府负担,将大批国有、集体企业低价转改制成为民营、私营企业。20世纪头10年,纯商业目的的并购风潮从外资开始,外国资本通过并购境内公司逐渐渗入我国的各个经济领域。而近几年内资企业之间的并购风起云涌,除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外,并购更成了投资过程中避税的一种选择。

一、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比较

(一)定义不同股权收购是从股东手上购买目标公司股东出资权利的一种收购方式。它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股权,股份有限公司为股份)的方式进行,继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资产收购则是收购者以支付有偿对价直接取得目标公司资产所有权的一种收购方式。通过资产收购的方式,投资者可以最为快捷、便利的方式直接取得选中的优质资产,同时又可以与目标公司划清关系。

(二)主体不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作为买卖双方的两家公司,即收购方和目标公司(即资产所有权人)。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方和目标公司的股东。资产收购的签约主体是目标公司与收购方,股权收购的签约主体是目标公司的股东和收购方。

(三)收购的标的不同资产收购的标的是资产的所有权,出售的资产可以是目标公司的全部资产,也可以是经过选择的特定资产,且不包括该公司的负债,与公司的债权债务不发生任何关系,收购价格一般仅取决于资产的市场价值。股权收购的标的是目标公司的投资者的股权,可以是部分股权也可以是全部股权。而影响收购价格的因素则很多,包括目标公司的资产价值、债权债务数额及或有负债。

(四)支付对价的方式选择不同资产收购时用于支付收购款的通常只能是货币,而股权收购的支付手段除了货币外,还有很多种,辟如:股权、实物资产、经营管理权等。

(五)收购受益人不同资产收购后,资产的所有权与目标公司分离,收购款进入目标公司成为公司的收入,但股东不能直接从资产出售行为中直接受益。股权收购后,资产仍留在目标公司,股东直接取得收购款后,股东与目标公司分离,失去对目标公司控制权。

二、收购过程中的风险考量点 公司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明确的或潜在的风险,众多因素决定着并购的成败。这里选择几个收购方经常遇到的风险点进行阐述:

(一)法律风险主要包括:目标公司持续经营的合法性。收购前目标公司尚在正常生产经营,并不表示收购后也必然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目标公司设立过程中是否有特许情况,原审批过程中是否向有关管理部门作出过承诺,是否有受到过行政处罚,并购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

文件的规定,并购是否须前置审批等环节均有可能存在并购障碍。收购标的是否履行了必要的资产评估、验资等程序,当处置标的涉及国有资产时则受限更多。如果是外资并购,行业准入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外,相对于收购方而言,导致收购合同效力瑕疵的风险更多的来自于出售方,如:是否有权出售资产或股权,签约前是否已履行了法定程序,是否已取得充分授权等均有可能使所签的收购协议无效或部分无效。

(二)价值风险目标公司资产、债权债务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并购的成败。当股权收购时,目标公司的债权债务不发生转移,是承继的。对如实记载于目标公司会计账簿的债权债务,收购方可以事先作出恰当评估,但对于或有负债或侵权之债只有当债权人主张时才会露出水面,如未能事先进入收购价格的评估考量范围,最终达成的交易价格必然存在价值风险。而当资产收购时,资产的所有权瑕疵、品质瑕疵等也须重点予以关注,如果在交易过程中资产被查封,那将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三)税务风险不论是资产收购还是股权收购,税务是无法避开的环节。表面上来看,资产收购的税务风

险是可预测的,在可控范围内。双方仅需按税法规定测算所需缴纳的总费用,再约定交易税费如何分担即可。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无法完成交易的情况,辟如:出售方以往欠税未缴清,税务部门不同意开具交易发票导致无法办理权属过户。而股权收购时,税务风险则更多,如:目标公司欠税情况,有无不良记录,是否需补缴税款等。股权转让所得如何申报纳税,目标公司是否有代扣代缴义务等也会给并购增加成本风险。

(四)效益风险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经营状况、竞争能力、技术能力、盈利能力、员工素质等都是效益风险的因素。特别是对于知识产权的收购,如: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由于其效益的发挥好坏完全取决于原权利人或使用人,如果管理者或生产者不能顺利对接,再好的技术或权利对于收购方来说都不能物尽其用。

三、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利弊分析 不管是资产收购还是股权收购都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判,而是需要根据并购案的具体情况取舍采用,综合分析利大于弊的,即为合适的方式。

当收购者意在整体并购时,资产收购的优点可以归纳为:

(一)可以避开目标公司股东间的争端,直接与目标公司签约。如果目标公司股东结构复杂,特别是整体收购时,必须要取得全体股东书面一致同意。因此,收购股权的谈判难度大,进度慢。由于任何股东对其他股东对外转让的股权均享有优先购买权。当股权收购遇到少数股东阻挠时,则收购风险增大。

(二)可以避免承担被购方的“或有负债”,降低并购风险。或有负债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外担保、税务征收与处罚、侵权行为、违规行为处罚等。如果目标公司有存续年限较长、历史沿革复杂、经营管理者变更频繁,长期亏损等情况,则或有负债产生的存在可能性会增大。而在会计师事务所所作的评估报告、审计报告中一般也不会反映,除非是目标公司主动坦白。

(三)可以避免未足额出资部分的出资义务。如果目标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不一致,则说明股东尚未全额出资。由于股东有足额出资的义务,对于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债权人可以要求股东在未足额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即,公司的债务可能会转嫁给新的股东。

(四)可以调整资产的帐务数值,在特定条件下可减少企业所得税或减少资产再次转让交易成本。目标公司拥有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房地产)价值在会计帐薄上以折旧后的历史成本入帐(即入帐价值较小)。资产收购后收购价即为资产的帐面价值,可提折旧的基数相应调高,取得较高的折旧费用,相应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股权收购不会影响资产的帐面价值,资产价值保留为原始帐面价值,如以后再次出售,出售取得的收入与帐面成本相差必然很大,所需缴纳转让税费增大。而这一部分在帐面低做的资产价值所产生的税费本应是现出让股东承担的,最后却以股权收购方式转价给了收购方。

(五)资产收购所需调查的信息相对较少,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资产收购只需要考虑资产实际价值、权属、过户税费、未来增值空间等。而股权收购则要对企业作相对全面的调查,如:企业历史沿革、人事关系、股权结构、股东意愿、债务、或有债务、税务、资产状况,稍有遗漏都有可能使实际收购成本增加。

(六)老企业的全体员工与新企业重新签订合同,有利于重新择优录用

员工、减少后续裁员时的成本及风险。老企业的员工大都工龄很长,以股权转让方式收购公司后,未经员工本人同意公司是不能辞退的,否则须支付双倍补偿。

当然,资产收购也有相较于股权收购的弊端:

(一)税务成本较高。不能享受目标公司因亏损而带来的所得税的减免。交易时的税收成本也相对较大,房地产过户时的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过户税费、设备转让时的营业税,目标公司清算后所得税,股东清算所得的所得税等。而股权转让方式,交易发生在目标公司的股东之间,收购股权系受让方对外投资,既不会对受让方产生税费,对目标公司的税务也不会产生影响。

(二)由于股权收购仅仅是股东变更,企业的实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不发生直接关系,对企业经营不致产生较大影响。而资产收购后需要逐步建立与员工的关系,生产经营可能会受到短期影响。目标公司长期经营而建立的品牌知名度在让渡到新企业时不能确保100%被认可或顺利对接。

(三)特别是对于特许经营行业,生产许可证延续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对于那些行业准入门槛较高的项目,如:环保审批严格的项目(排污指标、区域限制)、国家限制发展的项目(行业饱和、经济指标限制、布局限制),生产许可证是否能够顺利取得、审批所需化费的时间、精力乃至于财务成本都是受让方必须要综合考虑的。除此之外,资产收购的同时须办理商标、生产技术等的权属转移,办理手续相对复杂一些。

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并不是对立的,有时在一个并购案中可以结合采用。通过二者的结合以取得优质资产、排除潜在债务、避免重大纠纷,最终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公司并购实践中,大型公司为确保收购的成功,对收购方式的选择往往慎之又慎,有时不惜化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但也有些涉足并购不深的投资者,仅凭自己对目标公司的感觉,有时甚至仅仅考虑到股权收购在当下可以交缴税,就做出最终的决定,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投资者必须对目标公司进行必要的调查,最好是委托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环境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对于目标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以

及风险的程度就会比较清楚,也就可以采取排除风险或者降低风险的措施,从而促进收购的进行。

第三篇:工厂计件工资方式的利弊分析

工厂计件工资方式的利弊分析

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好处:

一,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是多劳多得,员工完全凭自身能力赚工资,所以,只要真是个做事的人,一般都不会偷懒!二,员工自己会自发去改进劳动方法,加强劳动技能!可以形成强烈的竞争氛围,让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相互攀比的心理。三,让企业的支出相对明明白白,利于成本控制,有效控制住隐性浪费。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坏处:

一,员工容易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对品质要求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二,只要是计件制,就会有不平均的现象发生,矛盾较多,处理不好,容易产生波动。三,小单不好处理,花心力太大,产生的效益却很少。

四,每一次新产品上线,都得慎重对待,对管理人员要求提高很多。

推行计件工资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需要一名精通工艺,精通工价预估的管理人员,精准,权威。这是首要条件,所谓的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定工价的那个人,一定要见多识广,一定要是从一线做起来的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及职业素养的人。学历再高,理论素养再强,只要没有长时间的一线生产操作经验,都是白搭。他还要有一颗精于计算的头脑,一个人的算计深度要超过企业所有一线工人所能算计的总和!这个人相当难找,这也是很多企业采用计件制问题百出的根源所在!

二,企业计件工资不是越高越好。哪个企业都要赚钱,视情况定吧。如果企业效益好,利润高,可以适当高点。如果效益一般般,不求太高,但整体工资要比同行高那么一点点。因为计件制度一旦形成,那么,真正能留在企业里长年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些行业里技能过硬,能打能拼的工人。没有整体高于同行的薪资待遇,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很多事都不好整改和推行。人管人,累死人,钱管人,很容易!

三,在计件制的企业里,工资低点还不是最关键。最最要命的是有人低有人高,人哪,不患贫而患不均。工人的攀比心很强,同行的平均工资是三千,你厂里计件工人最低工资是一万,最高工资是两万。理论说应该没问题,但实际上就会出大乱子。工资平均很重要,哪怕低到人均三千五,只要没有太高太低的情况出现,也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四,工人在意的是努努力力工作一个月之后拿到手里的钱是多少。钱是最实在的。有些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依旧要严格尊守作息时间。该上班时要上班,该下班时才下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反正工人是计件的,你做了就有钱,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你上不上班管我什么事?如果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企业的制度还是要的,松散的工人,必然带来松散的管理,松散的管理,必然带来松散的品质及服务。到最后,会有章不依,有令不行。

五,计件制不是单单定个单价就了事这么简单。作为企业的管理层,要深悉计件制的弊病。那就是再高水平的工价制定者制定出来的工价也会有一定的高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哪怕你就是能达到理论状态下的绝对平均,由与工人有勤快不勤快之分,有力气大小之分,有天生的动作快慢之分。

六,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一定要保证工价的权威性。很多企业出现这种情况,工价一公开,工人就闹,闹一闹,管理人员为了息事宁人,就加一加。聪明的管理人员一开始会故意定低,等工人闹了,再讨价还价,一点点加。弄得企业管理跟个小商小贩似的。每次上新产品都得闹一闹,一个把控不好,就是一次群体性罢工事件。

七,计件工资,一定要做到一开始就公开透明。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换新产品的企业,一定要一开始就公布出来。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不专业,定工价没把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做做看,过些天再根据工人的效率定。如果是这样,时间一久,工人一定会发现。他们在没有知道工价之前,一定会慢慢做,等你定出来以后,他们才会努力做。

八,品质控制。计件制最容易出现品质问题,工人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这是一个头大的问题。能解决吗?能!肯定能!但要注意方法。管理人员要不断宣传品质观念,事实高品质跟高效率是不相冲的,可以说,没有高品质,就没有高效率。高品质是高效率的基础,一定要让工人明白这一点。每一次新产品上线,都要详细给工人讲解品质要求,务必做到每一个员工心里有数。员工在生产的时候要有品检人员不断巡检,下道工序的操作员工要负责上道工序的品检。只要各项制度执行到位,品质控制好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是观念问题,不是计件计时的问题。计件控制不了品质,计时同样控制不住!

九,采用计件制,很容易形成让工人你追我赶的氛围。如果达到这个状况了,管理人员就得小心。要控制住劳动时间和强度,凡事过了极限就不行。工人太累,太拼,短期内没问题,给企业带来效益。如果时间一长,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会疲,会厌倦。所以,要掌握好那个度,凡事适可而止,不然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十,企业会出现淡旺季,旺季好说,全员值满勤,但淡季时麻烦就出现了。所以实计件制的同时要制定淡季的保底制。不能按月保底,要按日保底。上班的员工要尽量上足一天的时间,上一天有一天的计件工资,没上班的那天按日补贴多少钱,如果安排上班不上班,取消当日补贴。

第四篇:《搬迁择日》之利弊分析

《搬迁择日》之利弊分析

通过对古代搬迁择日研究、分析,在众多的择日方法中,万变不离其一的就是新宅之方位。为什么会对方位看得如此重要?其根本原因就是地理问题。而对于什么样的人去居住,谈及甚少,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这个时间内,在这个方向内,到哪里去,到哪个方向去,就是大吉大利。择日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讲求的是天道、自然、气候、环境、方位、人,或叫天、地、人的综合统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天、地、人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孤立地去研究,去分析,去研判其中三者之一,只能曲解择日之含义,达不到择吉的目的。本师在对众多搬迁择日分析、研究、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剖析如下利弊,以参考之。

1、择日方法之复杂性

任何方法能否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得民众以认可,不但有科学含义外,还要有简单、实用、可操作之处。如果是少数人掌握,认可认知的那就只能是少数人。而择吉的民众性不是少数人,需要得到大多数人去认知认可。每年的通书也好,黄历也好,相信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了解了解,若要问个为什么?怎么来的?相信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人也无从解答。特别是在现代民众文化水平、科学知识提高的今天,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只能是实用,可操作。古代搬迁择日法以其深奥的理论,复杂的推理,无常的变幻,择日之法的繁琐性和复杂性,作为每个人能适应吗?还能让大家认知认可(相信)吗?从老人们、从年青人身上可以得到是否普及的答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择日之法何时才能适应现代民众快捷、高效的时间观念呢?何时才能简洁、通俗、易懂呢?

2、择日方法之局限性

搬迁择日之法以方位论理,以时间、空间论理,皆因星斗转移,变化无常。不说年之变化,季之变化,每日每时都在变化。这里民众就要问:今天搬迁好,过二天就不好了,家还是这个家,怎么就不好了呢?人还能适应环境吗?面对如此,择吉大师们就只好事后补救了。其实这是没有对人的研究的结果,也是太注重对天、对地的研究的结果。既然择吉是天、地、人三者的统一,而不去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呢?因此,古代择吉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对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论理是片面的。一种理论,一个定律,其完整性在于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才形成为理论,才成之为定律。对于择吉之补救而言,本身就存在缺陷,即不完整,也不系统,由于其片面性、局限性,古代搬迁择吉之法还能成论理吗?还能成定律吗?这是现代择吉师需要深思之处。

从现代人们居住的情况看,大部分都是依据规划而定居的,小区是如此,整体搬迁也是如此,而能够让人有灵活条件选择居住地的是少之又少。一是土地问题,二是规划问题,三是财力问题。就土地而言,城镇以上的城市,民众是买不到土地的,乡村有土地的其地理位置也是可想而知,不非所需。规划问题,就更谈不上地理条件,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小区花园都是如此,要么都是坐南朝北,要么都是坐北朝南,还有想理中的方位吗?财力是人们的最大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辛辛苦苦几十年,置房回到原起点。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再去购置新宅了,这是其一,其二,所置的新宅,也不可能象阳宅之说,开上四门以迎每年之吉星。因此,研究人的适应性,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人之初就已经形成了与环境、方位、自然相统一的,能够有机结合的和谐的信号。这种信号已经为你置房,置什么样的房,置何地的房,置何方向的房提供了参考。搬迁只是一个时间段,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重要的是进宅后,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居住环境。

3、择日方法之科学性

古代择日方法在现代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科学,是有价值的。古代择日法是根据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从时间上,从环境上,演绎出人们活动的最佳时间。八卦五行图,十二星建,紫白飞星,五行十二宫无一不是自然的归纳、演绎、体现和表达,从一元到上、中、下三元,再到每小元的20年,都是自然的表现,从一年到四季,再十二个月,表现出十二宫,展示出十二月建,从东南西北中的地理环境,到五行的论理,再到八卦的定义,都是自然的表现。因此,古代择日法都具有科学性。应该在古代择日论理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创新择日学说。演绎出、创新出更有价值、更具实用、更可操作的现代择日方法。

4、择日方法之民俗性

古择日法之虽然在现代存在一些弊端,但其民间习俗已经深入人心,搬迁仍人生一辈子的大事,人为之奋斗一辈子,总是要讨个好日子,图个吉利。搬迁择日子之广泛性、民众性是不可否认的,不管什么择日方法,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时间有多么的紧张,只要搬迁之时,总得选上一个日子,举办宴庆。

择日师们面对民众性的企盼又会怎么想呢?本师以为:择日应该服务于民众,适时于民众,适应于民众。如果离开了民众,择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神秘的拒民众于门外,择日也就无应用之地了。因此,择日必须为民众所接受,必须为每一个民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搬迁择吉的民俗性,通用性更强。

第五篇:有限合伙之利弊分析

有限合伙之利弊分析朱义亭临沂师范学院山东�9�9临沂摘要随着新《合伙企业法》的生效有限合伙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又一主体。本文通过分析其利弊提出引导有限合伙健康发展的对策无论是对引导投资还是对有限合伙的规制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有限合伙普通合伙人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朱义亭—男山东莒南人临沂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法和国际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年月日修订通过。这次修订的最大特色是在该法第三章专门规定了“有限合伙”的内容。这种介于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特殊企业形式既弥补了无限责任之不足又修正了有限责任之缺陷使得两种责任形式得到了良好的融合其制度设计满足了风险投资的内在要求适应了不同主体的需求促进了风险投资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必将成为风险投资的最佳法律组织形式。但是有限合伙在我国毕竟是新生事物深入分析其利弊无论是对引导投资还是对有限合伙的规制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限合伙的起源与发展有限合伙是指至少由一名普通合伙人与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的企业。前者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后者则只负有限责任即仅以其出资为限。一般认为有限合伙起源于世纪在地中海地区出现的“卡孟达契约”。卡孟达契约是资本所有者以其商品或资本委托航海者代为买卖受托者以其自己的名义从事贸易活动所获之盈利依契约分配。这种契约后来演变为有限合伙。法国商法典于年首次对有限合伙作了规定。年英国合伙法也规定了有限合伙年还制定了单行的《有限合伙法》年又颁布了《有限责任合伙法》。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于年通过了《统一有限合伙法》并先后在、和年对其进行了修订现已为大多数州所采纳。与以上几个国家相比我国在年颁布的《合伙企业法》未把有限合伙纳入以适应将来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需要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近些年来有限合伙在我国地方性立法中已露峥嵘。比如北京市政府年月颁布并实施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有限合伙管理办法》杭州市政府于年出台的《杭州市有限合伙管理暂行办法》等等。于年月日实施的由对外经贸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创业企业管理规定》也确认了有限合伙的地位。地方立法和民事法规的大胆突破固然有违法治精神但从侧面也反映出有限合伙为市场经济所肯定。

二、有限合伙的优势分析一有限合伙符合不同投资者的利益需求在投资活动中投资基金的增值不仅源于金钱资本的投入而且需要智识资本的投入。拥有金钱资本的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冒大风险逐大利的精神不愿承担无限责任而风险投资家虽具有过人的智识、超前的眼光和承担无限责任的勇气但却苦于没有资金。有限合伙恰恰为这两种社会角色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精于经营的风险投资家可以利用有限合伙最大限度地展现其管理才能只求利益不求管理的投资者同样可以利用有限合伙满足其金钱增值的需求。与之对比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忽略了智识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能动作用作为纯粹管理者的公司经理层由于利益驱动力不足也无法发挥其最优努力水平而普通合伙则没有为保守的投资者提供“有限责任”之盾一旦投资失败所带来的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卷�9�9第期年月无限连带责任是投资者不愿接受的。二有限合伙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推动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通过设立有限合伙中小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可以通过有限合伙人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而有限合伙人可以使自己的资金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渠道。有限合伙有利于民间资本流入中小企业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顽症。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已明确了有限合伙的法律地位。有限合伙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鼓励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也是推动我国专业服务机构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有限合伙主要适用于专业服务机构比较典型的就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它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在这些专业人员执业当中如果某个或者几个合伙人因为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债务时这些责任人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没有责任的合伙人仅以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为限来承担责任。这样有助于采取合伙制的专业服务机构不断地扩大规模。三有限合伙设立程序简单、组织结构简单在有限合伙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与有限合伙相类似的一种组织形式———两合公司。然而两合公司发展到今天数量很少甚至有些国家根本不承认其原因就在于公司的设立及治理结构太复杂。相对而言合伙的设立及结构极为简化。从美国有限合伙法提交的证书就可以看出有限合伙的设立及其内部管理极为简单只需向州机关提交相关文件即可具体运作一般按合伙协议进行从而节约了行政开支灵活性也很强。四有限合伙避免了双重征税问题合伙的单一税制是其相较公司而言的一个显著优势。各国不向合伙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是直接向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相应提高了投资回报率。对于有限合伙人而言要想获得有限责任待遇、降低投资风险投资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亦无不可。投资于有限合伙的主要经济动因在于合伙的税收优惠待遇要多于公司的税收优惠待遇。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第六条规定“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而按照我国现行税收规定合伙企业是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所以只有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纳税主体。五有限合伙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无限合伙人形成有效制约有限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的有限责任是以不参加合伙的经营为代价的他仅被视作一个投资者。因此一方面合伙经营的业绩直接影响他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普通合伙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有可能侵害到有限合伙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有限合伙人可以通过知情权、监督权和诉讼权对无限合伙人行使有效的制约。如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有限合伙人的下列行为不视为执行合伙事务……六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有责任的合伙人主张权利或者提起诉讼七执行事务合伙人怠于行使权利时督促其行使权利或者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有限合伙的二元结构虽没有公司机关的权力制衡架构但同样能对对股东和管理者产生激励与约束效应。这不仅对无限合伙人形成内在自觉而且对有限合伙企业的稳定性有重要保障意义。六有限合伙能让投资者产生收益后迅速退出除合伙协议规定以外合伙权益可全部或部分转让。合伙权益的转让并不使有限合伙解散或使受让人成为合伙人或行使他有权行使合伙人的权利。投资者在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退出投资企业投资新的企业。有限合伙的退出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方便的道路同时又可以不影响有限合伙的继续存在。综上随着新《合伙企业法》的生效有限合伙凭借其自身优势必将成为我国众多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也必将在繁荣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有限合伙的劣势分析凡生一利必生一弊。有限合伙在拥有便利性、灵活性甚至高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自发性和不安全性。首先无限合伙人行使管理决策权很容易导致其滥用权利。有限合伙主要以协议形式规范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的权利义务对普通合伙人没有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不能有效约束其行为。这一点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依照合伙协议有限合伙人只出资分享利润不参与合伙企业的管理普通合伙人独立进行投资决策而不必经过有限合伙人的同意因此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对投资项目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加之没有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宿州教育学院学报年月第卷�9�9第期如监事会、董事会等很容易导致风险投资家损害投资者利益。其次有限合伙偏重于人合性使其对无限合伙人的信用要求更高。在有限合伙设立时投资者的投资主要是建立在对风险投资家的人身信任基础之上的。而在我国普遍存在投资者对风险投资家的人身信用状况不了解的情况。另外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主体之间缺乏应有的信用。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资源配置是靠行政命令、计划调拨来实现的根本就没有注意培育市场信用。这就很容易导致无限合伙人利用有限合伙进行欺诈活动不仅有害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也有害于市场经济秩序。第三有限合伙人数有限、存续时间短难于筹集大量资本。有限合伙一般有最高人数限制且有限合伙人可随意转让合伙权益与普通合伙人协议终止合伙。这样一方面难以稳定地筹集大量资本另一方面还会使那些潜在的投资者对有限合伙丧失信心。正因为如此有限合伙一般只是创业投资项目在运行初期采用的法律形态在项目成型并取得一定效益之后必然要转化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寻求股票上市以达到获得高额利润和融资的目的。

四、引导有限合伙健康发展之对策一依照新《合伙企业法》关于有限合伙的规定引导和规范有限合伙的发展新《合伙企业法》增设有限合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立法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在宏观上为我国有限合伙的建立和健全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在微观上解决了有限合伙的许多具体问题如有限合伙的设立、登记与出资有限合伙人、无限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等等。我们应依照新《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严格执行设立登记制度加大税收优惠对普通合伙人进行有效监督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相信通过新《合伙企业法》生效后对有限合伙的引导和规制我国的风险投资和高新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国家经济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二完善普通合伙人个人信用报告制度除了通过有限合伙协议的合理设计来约束普通合伙人外社会信用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的个人信用报告制度可以使有限合伙人了解普通合伙人的信用状况为有限合伙人选择普通合伙人提供决策参考也提高了普通合伙人的违约成本从而对普通合伙人进行有效约束。畅通融资渠道解决有限合伙资金短缺问题。由于有限合伙风险投资机构不能像公司一样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只能从有限合伙人处获得资本而有限合伙人的数量不可能像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的股东那么多这就要求有限合伙人提供的资本规模不能太小否则将无法开展业务。对此我们除了要打击非法集资、借贷行为以外还应该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年美国对雇员退休收入保险法案的“审慎人”条款该条款基本禁止养老金流向风险资本市场进行了修改允许养老基金在不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安全时可投资于小的或新兴的企业中这使养老基金逐渐成为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我们可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一种供中小型企业融通资金的有效模式。参考文献陈业宏文杰对我国采取有限合伙创业投资的质疑武汉大学学报尹洁论我国有限合伙法律制度的构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曹建明丁成耀国际商法引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王全弟民法总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冯邦彦王炜清风险投资采用有限合伙制的宏观环境分析———以美国为例经济前沿朱义亭有限合伙之利弊分析

下载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学生选择寄宿家庭利弊分析(推荐)

    留学生选择寄宿家庭利弊分析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留学,吃住行都是从零开始。就住宿方面会有很多很多选择。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谈一谈关于留学生住宿选择寄宿家庭。 住宿环境直接会......

    公司并购的案例分析

    公司并购的案例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 引言(空两格,下同) 二. 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购买的统称。并购企业是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

    公司并购及案例分析学习心得

    公司并购及案例分析学习心得 上了公司并购及案例分析课后,使我懂得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和规则以及一些公司并购方面的知识。 我是一名工科生,可是对经济学有着很高的学习......

    注册离岸公司利弊分析

    一般做进出口贸易客户都会考虑注册离岸公司,,现在的离岸注册地主要区域例如有:香港 (Hong Kong),美国特拉华州 (Delaware),内华达州 (Nevada),BVI公司(British Virgin Islands),开曼群......

    恋爱专家分析五种相亲方式利弊

    恋爱专家分析五种相亲方式利弊据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上广地区出现了一群自称约会专家的新新人类专门开展追女孩子的方法的传授,他们崇尚自由,多元化,精彩的生活模式。和心理咨询......

    公车改革模式之比较及利弊分析(★)

    公车改革模式之比较及利弊、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杭州市和遼阳市的公车改革再次刺激了公众的神经,成为媒体特别是网络议论的热点、焦点之一。其实,“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可以说已......

    公司并购之尽职调查-MBA

    公司并购之尽职调查-MBA 公司并购这门课程内容较为宏观,通常以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课程名称听上去晦涩,一般工作中很少遇到相关内容,但作为扩充知识面也想深入了......

    并购融资方式创新

    【跨境并购】海外并购创新的融资方式 2013-10-17 请点击右侧关注☞ 新华并购圈 请输入字母m获取历史文章目录。 核心提示:尽管全球低迷的经济仍处于不确定期,但对国内企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