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计件工资方式的利弊
浅谈计件工资方式的利弊
服务过港资\台资\中日合资\股份\民营企业,不同的企业采用的计薪方式尽不相同,有计时也有计件(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的计时的方式),目前我所服务的企业是一家民营企业,采用的就是计件的方式。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好处
一,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是多劳多得,员工完全凭自身能力赚工资,所以,只要真是个做事的人,一般都不会偷懒!
二,员工自己会自发去改进劳动方法,加强劳动技能!可以形成强烈的竞争氛围,让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相互攀比的心理。
三,让企业的支出相对明明白白,利于成本控制,有效控制住隐性浪费。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坏处
一,员工容易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对品质要求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二,只要是计件制,就会有不平均的现象发生,矛盾较多,处理不好,容易产生波动。
三,小单不好处理,花心力太大,产生的效益却很少。
四,每一次新产品上线,都得慎重对待,对管理人员要求提高很多。推行计件工资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需要一名精通工艺,精通工价预估的管理人员,精准,权威。这是首要条件,所谓的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是那行的专家,就别要想吃那碗饭。定工价的那个人,一定要见多识广,一定要是从一线做起来的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及职业素养的人。学历再高,理论素养再强,只要没有长时间的一线生产操作经验,都是白搭。他还要有一颗精于计算的头脑,一个人的算计深度要超过企业所有一线工人所能算计的总和!这个人相当难找,这也是很多企业采用计件制问题百出的根源所在!
二,企业计件工资不是越高越好。哪个企业都要赚钱,视情况定吧。如果企业效益好,利润高,可以适当高点。如果效益一般般,不求太高,但整体工资要比同行高那么一点点。因为计件制度一旦形成,那么,真正能留在企业里长年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些行业里技能过硬,能打能拼的工人。没有整体高于同行的薪资待遇,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很多事都不好整改和推行。人管人,累死人,钱管人,很容易!
三,在计件制的企业里,工资低点还不是最关键。最最要命的是有人低有人高,人哪,不患贫而患不均。工人的攀比心很强,同行的平均工资是三千,你厂里计件工人最低工资是一万,最高工资是两万。理论说应该没问题,但实际上就会出大乱子。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凭什么别人得两万而他只得一万?为这类事情闹事罢工的大把!搞得企业管理层焦头烂额,狼狈不堪,心有怨气还找不到发泄的地方!所以,平均很重要,哪怕低到人均三千五,只要没有太高太低的情况出现,也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四,工人在意的是努努力力工作一个月之后拿到手里的钱是多少。钱是最实在的。至于一个月做了多少事,当时做的时候工人也许会想一想,但做过了以后,睡一觉起来,前天的事就全忘了。到月底,他到底做了多少事,已经不重要了,谁也不会关注。他只认钱,是不是比别的厂工人多一点,只要多点,那他就高兴了,自豪了,就说自己的工厂是好工厂了,老板是好老板。做少他认为要拿那么多钱,做多几倍,他拿那些钱同样也心满意足了。工人的要求很容易满足,同时又很难满足,很可爱,很憨厚,同时那种小市民意识又很可笑,很可恨!
五,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依旧要严格尊守作息时间。该上班时要上班,该下班时才下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反正工人是计件的,你做了就有钱,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你上不上班管我什么事?如果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企业的制度还是要的,松散的工人,必然带来松散的管理,松散的管理,必然带来松散的品质及服务。到最后,会有章不依,有令不行,企业得看工人的脸色行事。这样的企业永远是成长不起来的,就是壮大了,也是虚大,一个浪打过来你就完蛋了!大家都拿谷哥说事,员工几乎不用管,错了,大错特错。中国工业起步较晚,大部分员工都没有职业素养,制造业的员工素质谱遍较低,远远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工人群体,这个时候,松散的管理制度,企业一定是长不大的,长大了也是漏洞百出很快完蛋的!
六,计件制不是单单定个单价就了事这么简单。作为企业的管理层,要深悉计件制的弊病。那就是再高水平的工价制定者制定出来的工价也会有一定的高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哪怕你就是能达到理论状态下的绝对平均,由与工人有勤快不勤快之分,有力气大小之分,有天生的动作快慢之分。很多工人都是一根筋的,他不会看自身的情况,只会看别人的工资比他高,他就不平衡,就要无理取闹。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一般都能远远地预见到这些情况。一开始,就会不断给工人开会,分析工资高低的原因。给工人做思想工作,计件制一定有高有低,要请大家多包容。短时间内的高低一定得靠员工的包容心。长时间的高低就要靠现场管理人员的人员调动,岗位调整来平衡!这个工作长期要做,出问题时用来解决问题,平安无事时用来教育工人,预防问题。
七,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一定要保证工价的权威性。很多企业出现这种情况,工价一公开,工人就闹,闹一闹,管理人员为了息事宁人,就加一加。聪明的管理人员一开始会故意定低,等工人闹了,再讨价还价,一点点加。弄得企业管理跟个小商小贩似的。每次上新产品都得闹一闹,一个把控不好,就是一次群体性罢工事件。这还是其次的,最可恨的是让工人养成了讨价还价的习惯,工价公布,不管高低,他们都给你慢慢做,慢慢磨,一直磨到工价满他们的意才肯努力做。这样极大地浪费了企业的产能,降低了企业的效益。更可怕的是人心永远不会满足的,在一次次讨价还价中,企业永远处于弱势地位,一次次涨工价,一次次变本加厉的讨价还价,企业的工资体系很快就失控,管理处于全盘崩溃的状态!如果实在是太低,那么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同时对员工说明,打工价失误,经层层批准,重新核定。这种情况充许出现,但绝不充许常规性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管理人员爱贪小便宜,工价打出来高了,一看划不来,就去减工人的工价。这同样是一个很坏的习惯。要树立劳资双方的互信很难,要破坏互信基础很容易,只要一两次这样的事件就足够了。工人吃了亏,他会学乖,发现工价高,工资太高,他能做快也不做快了。怕你减工价,就跟你慢慢磨洋工。这样一来,企业就变成了两头亏,真是得不偿失呀!正确的做法是无论多高都不减,采用分解工艺,更改工艺加更换新进员工来操作的办法偷偷摸摸更改过来。实在改不了,那么就不断换人,轮流做,当作企业的一个福利尽量让能享受到的工人都去享受一下。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八,计件工资,一定要做到一开始就公开透明。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换新产品的企业,一定要一开始就公布出来。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不专业,定工价没把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做做看,过些天再根据工人的效率定。如果是这样,时间一久,工人一定会发现。他们在没有知道工价之前,一定会慢慢做,磨洋工,天天跟你诉苦,慢呀,难做呀。等你定出来以后,他们才会努力做。有的企业实行计件制,但单价从来就不公布,只上面的人知道。一般情况下,这是行不通的。计件制流为形式,还会落下潜规则的骂名。何必呢?
九,品质控制。计件制最容易出现品质问题,工人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这是一个头大的问题。能解决吗?能!肯定能!但要注意方法。管理人员要不断宣传品质观念,事实高品质跟高效率是不相冲的,可以说,没有高品质,就没有高效率。高品质是高效率的基础,一定要让工人明白这一点。每一次新产品上线,都要详细给工人讲解品质要求,务必做到每一个员工心里有数。员工在生产的时候要有品检人员不断巡检,下道工序的操作员工要负责上道工序的品检。只要各项制度执行到位,品质控制好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是观念问题,不是计件计时的问题。计件控制不了品质,计时同样控制不住!
十,采用计件制,很容易形成让工人你追我赶的氛围。如果达到这个状况了,管理人员就得小心。要控制住劳动时间和强度,凡事过了极限就不行。工人太累,太拼,短期内没问题,给企业带来效益。如果时间一长,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会疲,会厌倦。总有一天,企业的生产气氛会一落千丈,老员工也会因为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想法而离职。所以,要掌握好那个度,凡事适可而止,不然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十一,定时汇总计件员工的工资,最好一个星期一汇总,并张贴公布。一则让员工自己心里有数,是自己工作太慢,不是工厂太差,免得月底月工资过低时散布负面情绪。同时也可以提醒现场管理人员注意调整岗位,要让员工之间避免因工价的偏差而出现工资差距过大的情况。
十二,企业会出现谈旺季,旺季好说,全员值满勤,但谈季时麻烦就出现了。所以实计件制的同时要制定淡季的保底制。不能按月保底,要按日保底。上班的员工要尽量上足一天的时间,上一天有一天的计件工资,没上班的那天按日补贴多少钱,如果按排上班不上班,取消当日补贴。这样没漏洞。如果按月保底多少前,一个月前二十天没事做,后十天有事他也不会做,再怎么做,计件工资不会超过保底工资,他拿的还是保底工资,他干嘛努力做呀。如果采用保底加计件工资,保底低了没意义,保底高了出漏洞。难免会有懒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他就想天天打混,领你那个保低工资。计时或月薪制企业转计件制办法 请参考以下步骤:
一,如果你想改用计件制,一开始一定得保密。你要花上一段时间去车间观察调查。工人技能如何,积极性如何,有多少时间在工作,有多少时间在打混。如果正常工作,每小时工作效率怎样。把这些了解清楚了,然后再参考计时工资定出基础的计件单价。这个时候还得保密,不能说。
二,完成了第一步以后,进入第二步。招集全体员工开会,分析企业的状况,务必加强竞争力。分析员工的状况,努力工作,技能突出的员工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不努力的员工,技能差的员工没有跟选进员工拉开差距。企业表面平均,事实不平均。为了提高大家的待遇,为了体现能者多劳的公平机制,你要实行计件制!理由要堂堂正正,目的要一切为了员工,方法式集思广益,民主开明。反正你要说成是对员工有利,是为他们着想!如果解释宣传到位,员工一般都会赞成。
三,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什么事不能说改就改,先改一部分工序一部分人。在改之前,你要周密安排好工艺及流程。企业的工艺及流程一般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只要你用心,总能找到好办法。借着计件制改造,偷偷进行工艺流程改造,将工艺流程改造的功劳,偷偷算到计件制改造的头上。有利于一炮打响,顺利推行计件制。这个准备好了,有把握了,再进行下一步!
四,你可以玩点小花招,抽调你信得过的员工,忠心的员工,技能较好的员工,组建一个计件制先行小组。有这些员工的保障,你也容易出成绩,不管其他员工怎么想,反正算是一个阳谋,就算识破也没关系。开始推行以后,你要重点给计件员工打气,让他们的劳动效率飞起来,给他们一顶企业改革试点先行者的帽子戴起来。人呀!最怕夸!最怕被关注!一夸奖,一关注,他想不努力都难,面子过不去呀。这样一来,他们的效率肯定远远高于其他班组,工资也会远远高于其他人。管理人员还可以在背后推波掀浪地鼓吹夸奖。别的员工不眼红才怪。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你不用管,别的员工见了都会眼红。这个时候哪怕你不推行计件制也不行了。大势所趋呀!众望所归呀!大家都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你实行计件制呢!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一鼓作气全厂推行计件制。计件制中还可以采用的一些小技巧
一,规定一个数量,超过那个数量单价增加。如每天完成一千件,每件0.08元,如果超出一千件,超出部分每件0.1元。
二,达到一定的数量,可以提早下班。
三,打破自身极限,超出有史以来本人的单日最高产量,当场奖励XX元并公告表扬。(要防备员工前一天少报数量,第二天加上前一天没报的数量一起上报的玩假行为!防备好朋友之间支援产量的事情发生)
四,当日产量全厂最高的员工,现场奖励XX元,并公告表扬。(防备同样的做假行为出现!)
五,分团体竞争,第一的奖励,现金及时奖,效果更佳,团体的竞争意识会更强。
六,计件工资当日算清,当场报数并算出当日工资。适当责备落后者,可以预防月底他工资过低时风言冷语传播负面情绪。适当鼓励当日产量高的,让他再接再砺!
七,经常性地让优秀员工分享经验,公开表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会树立榜样。但也不可做得太过火!
第二篇:工厂计件工资方式的利弊分析
工厂计件工资方式的利弊分析
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好处:
一,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是多劳多得,员工完全凭自身能力赚工资,所以,只要真是个做事的人,一般都不会偷懒!二,员工自己会自发去改进劳动方法,加强劳动技能!可以形成强烈的竞争氛围,让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相互攀比的心理。三,让企业的支出相对明明白白,利于成本控制,有效控制住隐性浪费。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坏处:
一,员工容易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对品质要求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二,只要是计件制,就会有不平均的现象发生,矛盾较多,处理不好,容易产生波动。三,小单不好处理,花心力太大,产生的效益却很少。
四,每一次新产品上线,都得慎重对待,对管理人员要求提高很多。
推行计件工资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需要一名精通工艺,精通工价预估的管理人员,精准,权威。这是首要条件,所谓的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定工价的那个人,一定要见多识广,一定要是从一线做起来的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及职业素养的人。学历再高,理论素养再强,只要没有长时间的一线生产操作经验,都是白搭。他还要有一颗精于计算的头脑,一个人的算计深度要超过企业所有一线工人所能算计的总和!这个人相当难找,这也是很多企业采用计件制问题百出的根源所在!
二,企业计件工资不是越高越好。哪个企业都要赚钱,视情况定吧。如果企业效益好,利润高,可以适当高点。如果效益一般般,不求太高,但整体工资要比同行高那么一点点。因为计件制度一旦形成,那么,真正能留在企业里长年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些行业里技能过硬,能打能拼的工人。没有整体高于同行的薪资待遇,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很多事都不好整改和推行。人管人,累死人,钱管人,很容易!
三,在计件制的企业里,工资低点还不是最关键。最最要命的是有人低有人高,人哪,不患贫而患不均。工人的攀比心很强,同行的平均工资是三千,你厂里计件工人最低工资是一万,最高工资是两万。理论说应该没问题,但实际上就会出大乱子。工资平均很重要,哪怕低到人均三千五,只要没有太高太低的情况出现,也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四,工人在意的是努努力力工作一个月之后拿到手里的钱是多少。钱是最实在的。有些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依旧要严格尊守作息时间。该上班时要上班,该下班时才下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反正工人是计件的,你做了就有钱,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你上不上班管我什么事?如果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企业的制度还是要的,松散的工人,必然带来松散的管理,松散的管理,必然带来松散的品质及服务。到最后,会有章不依,有令不行。
五,计件制不是单单定个单价就了事这么简单。作为企业的管理层,要深悉计件制的弊病。那就是再高水平的工价制定者制定出来的工价也会有一定的高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哪怕你就是能达到理论状态下的绝对平均,由与工人有勤快不勤快之分,有力气大小之分,有天生的动作快慢之分。
六,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一定要保证工价的权威性。很多企业出现这种情况,工价一公开,工人就闹,闹一闹,管理人员为了息事宁人,就加一加。聪明的管理人员一开始会故意定低,等工人闹了,再讨价还价,一点点加。弄得企业管理跟个小商小贩似的。每次上新产品都得闹一闹,一个把控不好,就是一次群体性罢工事件。
七,计件工资,一定要做到一开始就公开透明。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换新产品的企业,一定要一开始就公布出来。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不专业,定工价没把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做做看,过些天再根据工人的效率定。如果是这样,时间一久,工人一定会发现。他们在没有知道工价之前,一定会慢慢做,等你定出来以后,他们才会努力做。
八,品质控制。计件制最容易出现品质问题,工人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这是一个头大的问题。能解决吗?能!肯定能!但要注意方法。管理人员要不断宣传品质观念,事实高品质跟高效率是不相冲的,可以说,没有高品质,就没有高效率。高品质是高效率的基础,一定要让工人明白这一点。每一次新产品上线,都要详细给工人讲解品质要求,务必做到每一个员工心里有数。员工在生产的时候要有品检人员不断巡检,下道工序的操作员工要负责上道工序的品检。只要各项制度执行到位,品质控制好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是观念问题,不是计件计时的问题。计件控制不了品质,计时同样控制不住!
九,采用计件制,很容易形成让工人你追我赶的氛围。如果达到这个状况了,管理人员就得小心。要控制住劳动时间和强度,凡事过了极限就不行。工人太累,太拼,短期内没问题,给企业带来效益。如果时间一长,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会疲,会厌倦。所以,要掌握好那个度,凡事适可而止,不然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十,企业会出现淡旺季,旺季好说,全员值满勤,但淡季时麻烦就出现了。所以实计件制的同时要制定淡季的保底制。不能按月保底,要按日保底。上班的员工要尽量上足一天的时间,上一天有一天的计件工资,没上班的那天按日补贴多少钱,如果安排上班不上班,取消当日补贴。
第三篇:招标方式的利弊(范文模版)
对比传统招标方式,浅议工程量清单招标利弊
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的是引起施工企业的竞争,以便择优录取。但是,在过去定额模式的计价方式中,调节承发包双方利益和反映市场价格等方面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方面,还缺乏合理完善的机制。这是一种滞后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招投标模式,同时还会派生出其他的问题,比如权力的干预、假招标和滋生腐败等,使得招投标的根本目的并没有达到。要实现建设市场的良性发展,除了加强行政监管以外,发挥市场规律中“竞争”和“价格”作用才是根本。
一、传统的招标方式及缺点
传统的招标一般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主要的招标方式有“施工图预算招标”、“部分子项招标选定施工单位”和“综合费率招标”等。从运行实践看,上述的传统招标方式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1)招标工作需要在施工图设计全面完成后进行,这对工程规模大、出图周期长、进度要求急的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开工时间严重拖后;而采用部分子项招标确定施工单位或进行费率招标等方法,虽可解决开工时间问题,但不能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工程结算难度很大。(2)传统招标方式采用“量价合一”的定额计价方法作为编标根据,不能将工程实体消耗和施工技术等其它消耗分离开来,投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优势难以体现,且在价格和取费方面未考虑市场竞争因素。同时,评标定标受标底有效范围的限制,往往会将有竞争力的报价视为废标。即使是工程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方案选
择性大的项目也如此,这会误导投标单位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投标价更靠近标底的“预算竞赛”上来,从而难以体现综合实力的竞争。此外,招、投标多家单位均要重复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基本方法
工程量清单招标是由招标单位提供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文件,投标单位以此为投标报价的依据并根据现行计价定额,结合本身特点,考虑可竞争的现场费用、技术措施费用及所承担的风险,最终确定单价和总价进行投标。这是国际上普遍通行的招标方法,已有近百年历史,与国际通用的工程合同文本、工程管理模式等都是相配套的。因此在我国积极试行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大胆探索合理低价中标,符合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所需。
工程量清单招标方法的基本做法如下:
(1)招标单位在工程方案、初步设计或部分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即可委托标底编制单位(或招标代理单位)按照当地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单位工程为对象,计算并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应附有有关的施工内容说明),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发放给各投标单位。其工程量清单的粗细程度、准确程度取决于工程的设计深度及编制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在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中,工程量清单的作用一是为投标者提供一个共同的投标基础,供投标者使用;二是便于评标定标,比选价格;三是进行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四是进行合同总价调整、工程结算的依据。
(2)标底编制单位按工程量清单计算直接费,并进行工料分析,然后按现行定额或招标单位拟定的工、料、机价格和取费标准、取费程序及其他条件计算综合单价,含完成该项工程内容所需的所有费用,即包括直接费、间接费、材料价差、利润、税金以及综合合价;最后汇总成标底。实际招标中,根据投标单位的报价能力和水平,对分部分项工程中每一子项的单价也可仅列直接费,而材料调差、取费等则以单项工程统一计算。但材料价格、取费标准应同时确定并明确以后不再调整;相应投标单位的报价表也应按相同办法报价。(3)投标单位根据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实力和竞争所需要采取的优惠条件,评估施工期间所要承担的价格、取费等风险,提出有竞争力的综合单价、综合合价、总报价及相关材料进行投标。
(4)在项目招标文件或施工承包合同中,规定中标单位投标的综合单价在结算时不作调整;而当实际施工的工程量与原提供的工程量相比较,出入超过一定范围时,可以按实调整,即量调价不调。对于不可预见的工程施工内容,可进行虚拟工程量招标单价或明确结算时补充综合单价的确定原则。
三、工程量清单招标的优点
(1)由通行的预算价招标改进为工程量清单招标,实现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预算价招标时全部风险由投标方承担,既有价的风险,又有量的风险。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后,工程量误差的风险由发包方承担,工程价的风险由投标方承担。
(2)有利于廉政建设、规范了招标运作,完善了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无标底评标,彻底避免了标底跑、漏、靠问题,有利于廉政建设和净化建筑市场环境,规范了招标运作。实行了工程量清单招标,所有招标人均在同一量的基础上综合企业综合实力,考虑风险、竞争价格,即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优胜劣汰,避免了预算价招标时,招标变成了检验预算人员业务水平的行为,有利于公平竞争,完善了市场形成价格的市场竞争机制,为实现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工程款的拨付和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中标后发包方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报价基础上的中标价就成了合同价的基础,投标清单上的单价也就成了拨付工程款的依据。发包方根据施工企业完成的工程量,可以很容易地确定进度款的拨付额,工程竣工后,根据设计变更,工程量的增减等,发包方也很容易确定工程的最终造价,不会像现在,一个工程结算搞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4)有利于发包方对投资的控制。采用现在的施工图预算形式,发包方对图纸设计变更、工程量的增减所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不敏感,往往等竣工结算时才知道这些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有多大,但此时常常是为时已晚。而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方式则一目了然,在进行设计变更时能马上知道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这样发包方就能根据投资情况来决定是否变更或进行方案比较,以确定最恰当的处理方法。
四、工程量清单招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量清单招标虽然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对招投标机制的完善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预算定额不能适应工程量清单招标的要求。目前预算定额对于项目的划分过细,过于繁琐,不适应工程量清单招标所需的比较粗集化的清单列项,在量的列项和量的计算上统得过死、过细。因此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应制定出符合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定额项目划分规定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做到既简化列项又能统一规则。
2.绝大多数施工企业还没制定出企业内部定额。施工企业定额是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专长,施工设备配置情况,材料来源渠道及管理水平等所规定的为完成工程实际所消耗的各种人工机械、材料和其它费用标准。施工企业定额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也是施工企业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依据。随着《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及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推行,建立企业内部定额已势在必行了。
3.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职能有待转化。随着工程清单招标的实施,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做好三方面的转化工作:
一是工程造价管理由过去执行指令性定额的政府控制转变为制定适应工程量清单招标所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价方式,对工程造价进行宏观控制;
二是由发布指令性的建筑工程费率标准转化为收集市场信息、投标报价资料,测算公布指导性工程造价指数及各单项子目参考指标;
三是由定期发布材料价格及调整系数转为汇总市场材料信息、投标工程材料单价、生产商价格信息、测算公布招投标市场材料参考价、建筑市场参考价。
结束语:
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程序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招投标文件的编制、评定标组织及合同签订,都需要有相应的规范来支持,以保证招标人与投标人的合法权益。采用工程量清单形式在我国还未全面推开,无论招标方还是投标方,对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投招标的认识还有待加深;同时,市场也急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及建设工程招投标行为。
第四篇:信用证付款方式的利弊
信用证付款方式的利弊
内容摘要:国际贸易中有多种付款方式,究竟如何选择要看出口商的融资要求。各种付款方式各有不同,又各有利弊。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信用证付款逐渐成为主要的付款方式。当然,信用证付款方式与其他服款方式相比较,有自己的好处和坏处。
关键词:外贸付款方式;托收;汇付;信用证付款;信用证付款的好处;信用证付款的坏处;合理选择
一、外贸中常用的几种付款方式
外贸常用的付款方式有三种:第一是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种类繁多;第二是汇付,主要包括电汇(Telegraphic Transfer,简称T/T)、信汇(Mail Transfer,简称M/T)和票汇(Demand Draft,简称D/D)三种;还有一种是托收(Collection),主要包括付款交单(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简称D/P)和承兑交单(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简称D/A)两种。
(一)、其中,D/P是付款交单,我们发货后准备好我们的议付单据,通过我方银行交单至客户方银行,客户银行提示客户单据已到,客户付款后银行交单。D/A则是承兑交单,也是通过我方银行交单给客户银行,不同的是客人只需承兑我方单据,就可以拿走正本单据,到期后再付款。D/P和D/A的区别是,D/P必须付款买单,先交钱后交提单,如银行私自放单,责任在银行;D/A进口商在汇票上承兑XX天后支付货款,即可取提单,如逾期不支付货款,银行无责任。
(二)、T/T(Telegraphic Transfer)电汇,是指汇出行应汇款人申请,拍发加押电报电传或SWIFT给在另一国家的分行或代理行(即汇入行)指示解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一种汇款方式。
(三)、L/C信用证付款方式属于银行信用,很保险的一种付款方式,但开证行信誉一定要好,单证人员审单要认真仔细,公司业务、储运、单证部门要协调一致,避免单据出现不符点,是指指银行(开状银行)(opening bank)询顾客(通常为买方)的请求与指示,向第三人(通常为卖方)所签发的一种文据(instruments)或函件(letter),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付款方式。
二、T/T与L/C的区别
(一)、T/T付款方式是以外汇现金方式结算,由您的客户将款项汇至贵公司指定的外汇银行账号内,可以要求货到后一定期限内汇款。
T/T属于商业信用,也就是说付款的最终决定权在于客户。T/T分预付,即期和远期。现在用的最多的是30%预付和70%即期。这一种对第一次做且货量不大时可以用此种付款方式。但对于有些国家,如西非等,请尽量不要用到此种付款方式,只能用L/C即期。
(二)、两者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在T/T方式下,进口商不需向银行申请开发信用证,有关于信用证部分的流程都可省去。
2、出口商在办完报关等手续后,不再采用“押汇”方式向银行交付单据,而是在“单据列表”页面中直接将单据送进口商。
3、进口商收到单据可直接办理相关手续,可销货收回资金后再付款给出口商。
4、进口商付款后,银行才能通知出口商结汇。
三、信用证付款方式的好处
(一)、在信用证支付中比较特别的是: 第一,信用状中也有以买方为汇票付款人,而由开状银行负责其兑付的;第二,信用状的开发虽是基於贸易而生,但也有非基於贸易而开发的,凭这种信用状签发的汇票通常多不需附上单证,所谓无跟单信用状(clean credit)即是·其他诸如押标保证(bid bond)、履约保证(performance bond)、还款保证(repayment bond)等亦以信用状达成为目的;第三,凭信用状兑款固然多要求受益人签发汇票,但也有不需签发汇票,只须提示收据(receipt)或只需提出规定单证即可兑款的,例如凭收据付款信用状(payment on receipt credit)及凭单证付款信用状(payment against documents credit)即是以信用状作为付款方式,对出口商而言,只要将货物交运,并提示信用状所规定的单证,即可获得开状银行的付款担保,可不必顾虑进口商的失信,押汇银行也多乐于受理押汇,故信用状尚能给予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后即可收回货款的资金融通上的便利就进口商而言,由于出口商必须按照信用状条件押领货款,开状银行审核单证完全符合信用状条件後才予付款,故可预防出口商以假货、劣货充数,或以假单证诈领货款。
(二)、对卖家而言,L/C的最大好处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帐房――付款人,这就是银行,而且是指定的某大银行。如果他拿到的L/C不符合买卖合约,他就可以终止合约而不付运,另外再索赔(如有市场利用损失)。如果符合买卖合约,且没有特别难以达到的要求的,他拿到后,做一些该做的事情如找船等,在最后一天的付运期之前把合约要求数量的某一品种的货物付运出去,然后取得一套单证,其中包括最重要的提单(B/L),即可前往结汇。L/C要求的一般是清洁的B/L,要求B/L的内容和L/C的内容一致。因此,卖家要严格按合约准时如数付运货物,否则拿到与L/C不一致的B/L就无法结汇了。买卖合约和L/C不会规定不清洁的B/L也可以接受,因为什么是不清洁B/L这个尺度很难定,若说全部烂掉是不清洁B/L,而只有一点很小损坏则在几百万美元的买卖里看起来算不了什么。可毕竟也有批注,也是不清洁B/L,照常理这不应影响结汇,因为是在可接受的程度内,买家不应非难。可是问题不在这里,事前双方同意的,也许可以修改L/C或者买家告诉银行说怎样不妥的文件L/C仍可以接受,并不影响拿钱。可事前谁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损失,程度如何,作什么批注?况且,作为买家要买的只是一批好货,即要清洁B/L,而不是索赔。不能有批注才会符合B/L上面印明的所谓:表面状况良好。发货人只要拿到这样的B/L(也叫“清洁”提单),才能保证到银行结汇就一定能拿到钱。所以说,L/C给卖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帐房,卖家利用L/C基本上可以跟世界上的任何买家做生意。他不管这个买家认识不认识,守不守信用,也不管这个买家所在的地方有无外汇管制及政治是否稳定,甚至不管这个买家是否会马上倒闭等。反正他相信的是银行,用L/C去结汇,银行必须支付。
(三)、对买家的好处则是货运出来后他才付钱。只要双方诚实地做生意,买家不会冒多大风险。因为至少是卖家已经真把货付运了,拿到了已装船提单(B/L),而且其中的数量、日期及表面状况与买卖合约是一致的。不像邮购的方式,买家付了款后,连个单证也拿不到,买家也吃不准货到底邮寄出去与否。现在有了B/L,买家看到合约的所有条件都已达到,他才经银行放钱。
当然,买家还可在L/C里规定这个航次他们所需要的其它文件。各种贸易有各种不同的文件要求,如果是进口食品,买家就可能要检验报告,这可在L/C里写明,写上去后,银行就要根据整套文件来结汇。这样,买家拿到整套文件,就可等着拿货了,以后报关、缴税等进口手续也就好办了。买家也可根据L/C要求银行给予信贷资助。国际上的买卖动辄几百万美元,而且费用很高。要人立即掏钱出来做成买卖的话,即使是大公司也会造成资金紧张,这样经常就靠银行贷款。尤其是有些弱小的公司,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做大的买卖,但与他相熟的银行往往会给予支持。买家开L/C,只要买家买的货价值在若干限额以内,就可以到相熟银行去开L/C,而不需要别的特别担保。
银行通过L/C这种做法,使买家不用钱或用很少的钱也可以去做较大的买卖,可以开400万美元的L/C买这票货。如果等货到目的港买家才给钱,卖家往往不同意,即使同意,买家也吃不消,拿出400万元的担保(保证货到卸港就付款)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而400万元的L/C就反而会容易开到。总有一天买家还是要用400万美元去换回单证的,可那是几个月后的事了。船到目的港都需一段时间,其间会产生很多第二买卖――买家可以整票转或分批卖掉这票货,取得货款,自然不愁换不回单证了。
(四)、整个国际买卖利用L/C这个付款办法,可以减少很多费用,节省不少麻烦。很多买卖都是通过几次电传就可达成,并不要求大家去做更多工作,这样就减低了费用及时间。其中一项就是调查费――通过L/C,卖家不需去调查买家的资信就能成交。
四、信用证付款的坏处
当然,利用L/C也可能出一些问题。对于买家而言,唯一担心的就是L/C出毛病,主要是文件差错(discrepancy)。尤其有时银行故意找麻烦,查文件查得很严,打错一个字母也非得叫你修改不可。根据ICC的调查,L/C文件首次结汇(First tender)时出毛病,银行打回头的占40%左右。不过,一般不会构成太大的问题,因为卖家只须将文件略作修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在第二次结汇(second tender)时就能过关结汇。
另外,信用证付款方式的可靠与否,最主要还是看文件的繁简,如果一个文件只要自己签个字就可结汇的话,那么这个L/C肯定可靠;反之,如果它要求的文件很多,而且其中不少文件又不完全在你操纵之下,而是受制于他人,就要冒一定的风险。投保的话,货主只要付了保费就会有保单,万一有什么东西要改,货主叫人去改也容易。二是发票,银行挑出什么毛病,货主都可以回去自己随意修改。较为担心的单证,就是需要出于第三者之手的B/L、验货报告或其他官方文件等的可靠程度,因为到时候不管怎样,人家都可以不出。或B/L要加批注、改格式等,货主根本没办法,结果结不了汇。因此,对卖家而言,L/C里的文件越少,越简单,就越可靠。
五、合理选择正确付款方式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货款的支付以取得符合信用证规定的货运单据为条件,避免了预付货款的风险,因此信用证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双方在付款和交货问题上的矛盾。信用证付款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付款方式。
当然,究竟选择何种付款方式对于成交最有利,这主要取决于融资要求、风险保障程度以及可操作性(银行服务范围)等因素。各种付款方式给出口商带来的利弊得失,主要还看出口商怎样加以运用。
第五篇: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及其利弊
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及其利弊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现状,从案件解决方式出发。分析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特点与各自的利弊。(Summary)This thesis is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Labor Disputes Situation.Solution starting from the case.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bor dispute resolution with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关键词】法律
劳动争议方式
利弊 1案件解决方式 1.1双方协商解决
双方协商是指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自行协商,或者劳动者请工会(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协议,从而使当事人的矛盾得以化解。双方协商和解是劳动争议及时解决的一种和谐矛盾活动。协商和解应该签订和解协议。协商解决非常强调自愿原则,任何一方,或者第三方不得强迫另一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值得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的协商和解并非法定环节,劳动法没有直接规定协商是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但是当事人双方的协商和解有利于矛盾在和平的气氛中抚平,防止矛盾再生激化,促进社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①﹙①原文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相关规定﹚ 1.2调解解决
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方式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法第十条~第十六条有关规定:劳动争议的调解组织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劳动争议组织的调解员一律要求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并且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
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方式有两个,一个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一个可以采取口头形式。调解员在听取双方当事人对客观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有以下情形的: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值得注意的是: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从而节省不必要的仲裁成本。1.3仲裁解决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纠纷诉讼的必经前置程序,是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定形式之一。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当事人。劳动争议仲裁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主动申请参加仲裁活动,也可以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可以不公开进行。
b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和受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申请人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劳动争议仲裁的开庭和裁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应该注意的是:对下列劳动争议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如果劳动者对此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四十九条也有规定: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违反法定程序、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对上述两项争议事项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d劳动争议调解书、裁决书的执行。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f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明确规定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g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并作出裁决后,对该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进入司法程序解决纠纷。
1.4诉讼解决
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则依据民事诉讼法和劳动法等的规定,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期限为6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当事人如果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当事人必须执行,劳动争议纠纷最终得到解决。
2劳动争议解决方式的特点以及利弊
2.1双方协商解决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达成新的协议或者有过错的一方改正错误,消除争议。这是解决争议及时有效的方式,避免矛盾炽热化,避免了社会不和谐的影响,有利于建立和平稳定的劳动关系。但是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协商不是法定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所以当劳动者权益受侵害时,建议能协商则协商,不能就马上寻找法定解决方式。
2.2调解解决
法定性,依照国家劳动法的规定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推动当事人相互谅解,解决争议。自愿性,劳动争议的调解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形式性,调解委员会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对于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虽然有法律依据,但强调自觉履行协议,约束不大。当然调解并非法定必经程序,但是通过调解能够抚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让劳动关系继续存在,调解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解决方式。
2.3仲裁
诉讼前置必经程序——仲裁。当事人可以不经过调解,直接进入仲裁程序,但是不能绕开仲裁直接进入劳动争议诉讼程序。这就是劳动争议仲裁的前置性。其次,劳动争议仲裁具有行政与司法的双重属性。仲裁委员会在受理案件后,经过开庭审理,在确定事实后,应先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或双方不愿进行调解,可以作出仲裁裁决,该裁决具有强制性。如当事人双方未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起诉,则裁决生效,当事人必须履行,如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请求强制执行。尽管如此,最终裁决权依然落在法院头上,当事人一方不服裁决,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原来的仲裁裁决就失去了约束力。选择仲裁的好处在哪里呢?那就是仲裁不收取仲裁费用。这是成本最优的选择吗?不一定。虽然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已不收取仲裁费用,但如果自己直接去办理劳动仲裁相关事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如果委托律师办理,需要支付律师费。‘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为了几百块钱说不定还把自己的饭碗给砸了!’小陈无奈地说。”②(②选自南方日报)
2.4诉讼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需注意,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法院不予受理。诉讼具有最终裁判权,当事人对仲裁不服,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仲裁裁决即无约束力。不过这也造成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诉讼具有强制力,当事人对法院的最终判决必须予以执行。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的分析和建议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