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绥远将军衙署导游词
漠南第一府——绥远将军衙署
【沿途导游讲解】
各位团友我们接下来要去参观的景点是将军衙署,它位于呼和浩特的新城区,是清代一品封疆大吏绥远将军的办公住所。于清代乾隆二年建成,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武官衙署。
那为什么要在呼和浩特这个地方建一座武官的衙署呢?
呼和浩特过去又叫归绥,归指的是归化城,绥指的是绥远城,也就是今天的新城,为什么又要在这里介绍绥远城呢?因为将军衙署和绥远城是密不可分的,它就好比是绥远城的心脏,因此要介绍将军衙署就得先从绥远城说起。
归化城是建于明代的,但是由著名的蒙古首领阿拉坦汗和他的妻子中金哈屯,人称三娘子亲自督建的,建好后起名叫“库库和屯”,蒙语意为青色的城,这也就是今天呼和浩特名字译音的来历,明政府赐名为归化城,归化城当时是一座繁荣的城市。
到了清代,清廷与漠西蒙古准葛尔部经常发生战争,西北边疆的这种动荡局势,促使清廷决定要加强北部的军事防卫,以巩固其在西北的统治,经过反复权衡,清廷决定在原归化城东北五里处新建一座军事防御城,使新、旧两城成掎角之势,便于防卫。在雍正十三年时,开始了筑城的筹备工作,乾隆二年正式开始筑城,于乾隆四年新城建成,历时两年四个月,这种建城的速度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衙署建成后乾隆皇帝从山西右卫调来原为二品建威将军王昌就任绥远第一任正一品的绥远大将军。
将军衙署自建成之日起就是一品封疆大吏,绥远将军的官衙。清代就有六十多位将军在此任职,民国时期先后又有几位著名将领如傅作义,董其武等在此办过公,可以说这里一直是绥远地区的政治中心。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立交桥为鼓楼立交桥,是三层半定向苜蓿叶组合型立交桥,占地4.3公顷,其结构形式主桥为现浇欲应力混凝土连接箱梁,引桥为预制混凝土空心桥梁。该工程由市政府委托市建设局组织建设,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由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五处一公司承建。于1996年5月开工到1997年竣工,历时一年零一个月。
【实地导游讲解】
我们现在衙署对面看到的“一”字型照壁,上写着“屏藩朔漠”四个字,意味着保卫边疆。是光绪十六年第五十八任绥远将军刻,蒙额所题。进了大门第一进院是古董市场,我们沿着甬道往里面走,来到仪门前,仪取有可象之意,是礼仪之门。当年大将军就在这里迎送宾客的。那时只有和将军品级相当的官员才可以走仪门,其他的官员要走两边的门,又分为文东武西,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这是第一进院,大家进来和我走过仪门一同参观吧!
第一展厅折房
大家现在参观的是展厅——过去叫折房,折房是衙署下级管理起草奏折与公文的地方。现在,这里介绍的是呼和浩特的历史(历史途中已经介绍过)。
好,下面我们先看模型吧!大家看到的这个归化城——绥远城复原模型就是呼和浩特在清代时的样子。绥远城总面积为285万平方米,合4275亩,是一座正方形的城池城墙上有炮位44座,城墙高2丈9尺5寸,城墙顶宽2丈5尺,城外还有一条护城河。绥远城有4座城门,东城门——迎旭门,南门——承薰门,西门——阜安门,北门——镇宁门,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在将军衙署东北面的是绥远城的钟鼓楼。
城内西南角设有“小教场”。西城门外设有36万平方米演武厅和“大教场”,演武厅和大教场原为驻防军平时检阅和操练八旗兵的大操场。而在战时系将军出征点将,开拔军旅的出发站,原有官厅及点将台等设置。
下面来看这张清代地图,这粉色的区域就是绥远将军的管辖范围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屏障,守护着中原的北大门,从此可以看出绥远城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这是绥远城的建城图,它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耗银1241997.882两。动用十万名民工,进木材就用了三十余万根木头。
这张图是绥远城的发起驻防分布图。
这两个城门石匾,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三件珍贵文物之一,它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并亲笔题写的蒙汉满三种文字的绥远城北城门和城南门的石匾,由天子亲自命名并题写城门石匾的全国只有此一处。
这些丁香树是从北京颐和园移种过来的,也是呼和浩特市种植年代最早的丁香树,至今已经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应该说是呼市丁香树的爷爷了,据本
地老人们说呼市周边的所有丁香树都是从这里移栽的!丁香花也是呼和浩特的市花,每年的四月中旬丁香花开放,届时会在这里举办一年一度的丁香节。
这几门大炮是仿制当年绥远城驻军使用的红衣大炮,是当时从国外进口回来的先进武器,进口的炮是头大尾小,后座力大。国产的炮头尾一样粗。因为这里是军事重镇,所以当时配有二十四门重型大炮。
第二篇:绥远城将军衙署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内蒙古××××旅行社的导游×××,大家称我小×好了。按照旅游合同上的日程安排,今天上午我们要去游览的景区是将军衙署。它位于呼和浩特的新城区,是清代一品封疆大吏绥远城将军的办公住所。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随绥远城一同兴建,只是将军衙署当年就建成了。这是我国仅存的一座高级武官衙署,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辟为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那为什么要在呼和浩特这个地方建一座武官的衙署呢?呼和浩特过去又叫归绥,归指的归化城,绥指的是绥远城,也就是今天的新城,为什么又要在这里介绍绥远城呢?因为将军衙署和绥远城是密不可分的,它建在绥远城中轴线中心偏北处,就好比是绥远城的心脏,因此要介绍将军衙署就得先从绥远城说起。归化城是建于明代的,它是由著名土默特部的蒙古首领阿勒坦汗(俺答汗)和他的妻子钟金哈屯(人称三娘子)亲自督建的,建好后起名叫“库库和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这也就是今天呼和浩特名字译音的来历;明政府取“归附朝廷、接受教化”之意(显然带有有民族歧视色彩)赐名为归化城,归化城当时是一座繁荣的城市。到了清代,清廷与漠西蒙古准葛尔部经常发生战争,西北边疆的这种动荡局势,促使清廷决定要加强北部的军事防卫,以巩固其在西北的统治。经过反复权衡,清廷决定在原归化城东北五里处新建一座军事防御城,使新、旧两城成犄角之势,便于防卫。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时,开始了新城(绥远城)筑城的筹备工作,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正式开始筑城,于乾隆四年(1739年)六月新城建成,历时两年四个月,这种建城的速度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乾隆二年,清廷从山西右卫(今右玉)调来建威将军王昌(又作“王常”)就任第一任正一品绥远城将军。绥远,是绥靖远方、也就是安抚边远地区的意思。这里要强调一下,将军衙署的主人是绥远城将军,不能随意将绥远城将军简称为绥远将军,因为清廷任命的是绥远城将军,而不是绥远将军。清代就有78任将军在174年间先后在此任职(据《清实录》记载),民国时期先后又有二位署将军、十三任都统、五位绥远特别行政区与绥远省政府主席在此办公,其中著名将领有傅作义,董其武等。可以说2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绥远地区的政治中心,可谓“漠南第一府”——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的题匾挂在大门门头上。〔大门前及第一进院实地导游讲解〕我们现在衙署对面看到的“一”字型照壁,上面正中石匾上刻写着“屏藩朔漠”四个大字,意味着保卫边疆,是光绪十六年第70任绥远城将军克蒙额所题,为绥远城三件珍贵石刻文物之一。衙署原有六进院,现保留有四进院。我们沿着甬道往里面走,来到仪门前。这正中的大门为什么叫作仪门呢?仪取礼节、仪式之意,是礼仪之门。当年的绥远城将军就在这里迎送贵客的。那时只有和将军品级相当的官员才可以走仪门,其他的官员要走两边的旁门,又分为文东武西,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大门内是第一进院,院内北边东西两侧有两只赑屃(bì xì)各驮一块大石碑,这是近年建造的;南边一溜房屋,现为书画、纪念品商店和古玩店。大家进来和我走过仪门一同细细游览吧!〔第二进院实地讲解〕朋友们,请大家看院内的这4株青城名木——紫花丁香树,它们均植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每到春夏之交,花满枝头,香溢远近,沁人心脾。近两年每逢“五一”节前后,这里都要举办“将军衙署丁香节”。届时,游者如云,堪称嘉会盛况。朋友们可能不知道,丁香花是呼和浩特市的市花呢。第一展厅 折房大家现在参观是东边第一展厅——过去叫折房,折房是衙署下级官吏上堂前议事和休息的地方。现在,这里介绍的是呼和浩特新旧两城,主要是新城——绥远城建城的历史。历史途中已经介绍过,请大家结合实物,听讲解员讲解。〔以下各展厅内容主要由将军衙署讲解员讲述〕好,下面我们先看模型吧!大家看到的这个归化城和绥远城复原模型就是呼和浩特旧新两城在清代时的样子。绥远城总面积为285万平方米,合4275亩,是一座正方形的城池,城墙上有炮位44座,城墙高2丈9尺5寸,城墙顶宽2丈5尺,城外还有一条环绕四周的护城河。绥远城有4座城门:东门——迎旭门,南门——承薰门,西门——阜安门,北门——镇宁门,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在将军衙署东南面的是绥远城的钟鼓楼(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阻碍交通”被拆除)。城内西南角设有“小校场”。西城门外设有36万平方米的“大校场”和演武厅,原为驻防军平时检阅和操练3900多八旗兵的大操场。而在战时系将军出征点将,开拔军旅的出发站。下面来看这张清代地图,这粉色的区域就是绥远城将军的管辖范围,它看起来就象一个屏障,守护着中原的北大门,从此可以看出绥远城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这是绥远城的建城图。建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耗银130余万两,动用10万民工,仅木材就用了30余万根木料。因负责建城的官员通智等人偷工减料、谎报实情、贪污公款,被“宰相刘锣锅”之父刘统勋奉旨
斩首了。看来反腐败问题是历来要抓紧解决的。这张图是绥远城的驻防分布图。这两个城门石匾,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三件珍贵石刻文物之二,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并亲笔题写的蒙汉满三种文字的绥远城北城门和南城门——即镇宁门和承薰门的石匾。由天子亲自命名并题写城门石匾,全国仅此一处。这几门大炮是仿制当年绥远城驻军使用的红衣大炮,是当时从国外进口回来的先进武器,进口的炮是头大尾小,后坐力大。国产的炮头尾一样粗。因为这里是军事重镇,所以当时配有二十四门重型大炮。第二展厅 回事处 我们再来参观西边第二个展厅回事处。这里原来是衙署文官办案整理资料、处理日常公务的地方,现在是陈列衙署的概况和变迁史。这是衙署恢复原貌的沙盘。衙署是严格按照一品封疆大吏格式建筑的。它以主体建筑为中轴线,两边配有厢房,耳房和东西跨院,是取八卦之意,四平八稳的意思。原整体布局分前后二组,五进套院。前组为公务厅院,后组为将军的内宅,现在只保存了中间四进院,五进院和后增的六进院在民国和解放后及文革的时候被毁掉了。接下来看展柜中的展品。这一张是绥远城管理等级图,从将军到士兵等级森严,待遇差别极大,比方说将军一年俸银两千多两,协领就四百多两,到步甲就只有十八两了。这些刺绣图案是清代的补子,在官服的胸前,背后各有一块。它是用来区分官品等级的。文武官各分九品,文官的是飞禽,武官的是走兽。将军连体衣帽箱是将军出行携带官服和帽子用的,这种设计非常方便合理。第三展厅 官房 院内西北角上的官房是将军的下级官吏协助将军处理军政大事的地方,官房的规格仅在大堂、二堂之下。将军的幕僚在此审阅从回事处送过来的公文,查阅后送折房行文,最后到大堂印房盖印,然后用快马送至京城,报于皇上,因此官房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官吏比将军品级略低,一般在三、四品左右,房内陈设虽比不上将军的大堂、二堂,但也比其他管理办公地方讲究。首先请看北炕,由于北方冬季较冷,所以明清两代北方官吏办公室一般都有火炕,取暖的方式很像现在的地暖。冬季,官吏们坐在炕上,炕上有炕桌,桌旁有坐垫,靠炕墙处有踏板,官员踩踏板上炕,踏板旁陈设有痰盂。房间若大,还有火盆,北京的故宫军机处的陈设就是如此。官吏们坐在炕上看文件,写公文。炕桌上有笔、砚等文房四宝。正面北墙上挂有清代十二位皇帝的画像,我们依次做个简单的了解。第一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后迁都盛京(今沈阳)。1636年其子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朝对全国统治了268年,这一阶段共有十个皇帝,他们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宣统即末代皇帝溥仪,3岁登基,在位仅三年零两个月,到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1912年2月就被迫退位。宣统退位标志着清朝的彻底灭亡,也标志着中国永远取消了帝制。至于1917年张勋导演的溥仪复辟闹剧,仅11天便在举国唾骂中收场了。第四展厅 大堂 院内正北的大堂,门前是13米见方的露台,是官员举行礼仪活动的地方。大堂又称正堂,是衙署的主体建筑,平常是闲置不用的,是将军接圣旨或有重大活动时才启用的。大堂为五开间,瓦顶悬山式建筑,长20米,进深10米,高9米。大厅内有屏风一座,屏风的图案就是象征当朝武一品的海水麒麟,屏风前端坐在太师椅上这个形态逼真、威风凛凛的一品武官就是第一位绥远城将军王昌的蜡像。他右边这个穿长衫的文弱书生就是我们熟知的师爷或机要秘书;他左边是带刀侍卫,两人都是六品或六品待遇。下边站着的这个弯腰屈膝,穿着二品文职官服的是当时的山西巡抚。这四尊蜡像讲的是一个“将军权力大,气死一巡抚”的故事。这个小故事说明了绥远城将军位尊权重,非一般封疆大吏可比。所以王昌上任时,乾隆皇帝亲题一块牌匾送给他,请大家抬头看上方,写的是“泽敷遐迩”。“泽”是恩泽,“敷”是覆盖,“遐”是远,“迩”是近。意为皇恩浩荡,泽及远近。那绥远城将军这官到底有多大呢?拿现在话来说相当于上将衔的大军区司令员。您看公案桌上摆有八支令牌,红色是派兵遣将用的,黑色是审案子用的,他审的可是重大军事案件。桌上还摆放有1个签筒,是将军行军打仗或做重大决定时占卜用的。这边有二顶万民拥戴伞,上边签满了黎民百姓的名字。在历史记载中这是百姓签名以表示拥戴王昌将军的廉正爱民功德。花架上摆放的这对景泰蓝器物叫天鹭,俗名朝天吼,您看它眼睛向上望很形象吧!它的实用价值其实是作香薰之用。您可别小瞧这器物,这样的东西都是皇上御赐的,可不是谁都可以随便买来摆在这的。摆在这有“威震四方”的意思。大堂两侧摆放有回避、肃静牌,职衔牌,仪仗车轿等。
职衔牌又称云牌鸾驾,数量不等,将军出行时排在轿前显赫扬名用的,平时放在大堂内两侧。作为一品职衔的绥远城大将军出巡时的仪仗是:杏黄伞两柄,金黄棍一对,扇两把,兵器一对,赝翎刀一对,枪两对,兽箭一付,回避、肃静牌各一对。出行时,队伍前面还要打开道锣,将军在后边坐绿呢大轿。这墨绿色也是只有一品职衔才配用的。那边的勒勒车可是件文物,是将军家属远行时坐的,前后都有刻花铁装饰,那么精致,可见非同一般。大堂墙上是嘉庆皇帝为教育八旗子弟写的《圣训》,又称《八旗箴言》。其大意为清代祖先历尽艰难险阻打下了江山,期望后代子孙发扬优良传统,保卫好这来之不易的社稷疆土。这其中的许多内容于今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比如其中提到的尊敬长辈、勤俭节约等等。看完大堂的陈设,您还可以欣赏一下梁上的彩绘图案和大堂的建筑风格。这大堂梁上是旋紫,门头上有双龙合禧,仪门上有苏式彩绘,一会儿大家还可以再欣赏一下。整个大堂屋顶是完全的木制卯榫结构,270年了,依然这么坚固,可见当时不时兴豆腐渣工程,也说明王昌首长极有可能没吃回扣。第五展厅 印房院内东北角的印房是存放将军印玺及重要档案的机密之处。印房后墙上张贴着乾隆御题关于诸葛亮“淡泊明志”的一段感悟文字,下边陈放着两个高大的印箱罩和两个小印盒。东南窗下陈放着将军虎钮银印。西炕上摆放着精美的供案。东墙供奉有武圣关公铜像,因为满族是个尚武的民族,认为关云长助其入主中原,对关公更是倍加推崇。关公自古因忠孝节义、品德高尚而为人敬仰,早已超出了世人的境界,被历代奉为神灵,明朝以后被尊称为关帝。〔第三进院实地讲解〕第六展厅 箭亭院内西北的箭亭原是将军下属武官在此负责驻防官兵武备军需及军事演练等事宜的地方。现作为归绥驻节将军专题展览之处。这是将军年表铜牌,清廷授封绥远城将军的经过较为复杂和频繁。从乾隆二年第一任绥远城将军王昌开始到宣统三年最后一任将军为止,历时174年,这一期间清廷共委派了78任绥远城将军。第一任绥远城将军王昌之前,归化城将军是抚远大将军费扬古。这边有他的半身画像。他平定噶尔丹叛乱战功卓著,朝野共敬。这78任绥远城将军中有一位在任期间最长,共任职11年,他是第70任将军克蒙额。民国后,从1912年10月张绍曾任了新体制的绥远城署将军,到新中国成立前共有l8位20任署将军、都统和特别行政区、省主席在此任职,其中商震,李培基都是两次连任,最后是董其武任绥远省政府主席时,于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通电全国,宣布和平起义了。亭前广场上陈列着古代作战用的刀、枪、斧、钺等十八般兵器。兵器起源于原始的生产工具,特别是狩猎工具,后来生产工具转变为主要用于战斗和杀人的工具,于是兵器就诞生了。到了战国晚期,钢铁开始用于兵器,铁制兵器结构紧密,成分均匀、坚韧、锋利,质地更加精良。第七展厅 二堂院内正北是二堂,这里是将军日常办公的场所,现在陈列了将军的蜡像及相应实物,再现了将军昔日办公的情景。过去,有人认为这个二堂的别称是“退思堂”。其实,后院的三堂才又名“退思堂”。步入二堂我们看到的是照满族习惯布置的一明两暗的格局。中间是海水波涛的屏风,前面摆放着将军办公时的大条案,条案上放有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二堂西屋这尊蜡像是第71任绥远城将军永德。他于光绪二十年十二月调任绥远城将军,二十一年六月初六到任,任期六年之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因英帝国主义迫害,被撤职后自杀。永德虽已身死,但仍然被帝国主义和清廷列入惩办“祸首”名单之中。端坐在东屋的这尊蜡像是第76任绥远城将军贻谷。贻谷(吉林满洲镶黄旗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三十四年(1908年)任“钦差督办西蒙垦务大臣”,“理藩院尚书衔”,兼任绥远城将军,在呼和浩特任职七年。他居住在旧城垦务大臣行辕,又坚持到新城将军衙署上班。他一面积极推行清廷的垦务政策,为清廷不遗余力地搜刮到大量银两,一方面他也预料到清王朝的统治已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地步,因此他十分关心新城满族同胞的未来生计,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因追查前任将军信恪调任后一批补修军械巨款经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处理后下落不明的问题,而反被文哲珲状告其贪污,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下狱。辛亥后,贻谷旧僚岑春值上书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为贻谷翻案。徐世昌派马福祥调查后,给贻谷平了反,并赐给一面“耆英望重”大匾,以示表彰。民国十五年(1926年)贻谷病死在河北易县。第八展厅 客厅参观完二堂您可以信步来到二堂东边的客厅,也就是第八展厅。您可知道这里原本就是将军接待客人的客厅呢?现在,这里辟为“归绥老照片”展厅,展出“城市建设”、“历史纪事”、“历史人物”、“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共5个篇章近200幅珍贵照片。请大家逐一过目,以加深对呼和浩特重要历史的认识。〔第四进院实地讲解〕第九展厅 西厢(慈禧少女时期在呼历程)呼市新城有条出名的街叫落凤街,从历史上
看,这里并没有出生过皇后,怎么会有落凤一说?其实这条街是因慈禧太后少年时住过而得名的。下面我们参观的这个展厅原为将军家属及侍卫活动的地方,现在陈列的是慈禧15-18岁时在归绥生活的场景。慈禧,叶赫那拉氏,乳名兰儿。她的祖先原是蒙古族。姓土默特。其祖垦垦达尔灭了库伦那拉后,占据了人家的地盘,就改称那拉,后又迁居到叶赫河畔,因此号称叶赫那拉。慈禧之父名惠征,是镶黄旗满洲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惠征由安徽的修补道员升任归绥兵备道台(全衔是“山西分巡归绥兵备道”),是文职、正四品地方行政长官;又因他有“兵备”职衔,所以除管民政外,还有整治地方兵务之责,但只管汉军绿营兵,不管归绥地区的满洲八旗兵和蒙古土默特旗兵。他上任时带着十五岁的女儿及全家来到归绥,可人已经来了,道台衙门还没有整修好,归化城副都统只好把他们全家人安排到绥远城内一座协领衙门里寄居(这协领衙门就在今新城区东落凤街)。不久道台衙门修葺好了,惠征一家才搬进道台内宅(今天呼市一中校址)居住。四年任满后举家赴京,兰儿经选秀而入宫。后来到光绪时,这两处都被奉为慈禧皇太后的圣迹,慈禧住过的那条街,从而更名为东落凤街,与其西边的西落凤街街名一并沿用至今。这两件衣服是慈禧一生最喜爱的便服,上面绣有兰花,是因慈禧小名叫兰儿,而且兰花又很清新素雅。顺西墙几个玻璃橱展箱里陈列的是与兰儿少女时期在呼和浩特生活有关的各种展品。这一幅立体模型图是慈禧跟随父亲来绥远上任时的情景。从小长在安徽的兰儿从未见过这样的鹅毛大雪,新奇地撩开窗帘向外张望,茫茫白雪笼罩着的绥远城显得更加威武、壮观。少女时代的慈禧天生丽质自然也爱打扮,慈禧的容貌虽然比不上古代的四大美女,但也非同一般,有野史描绘她“一出游,旁观者喃喃作欢喜赞,谓天仙化身不过是也”,可见她年少时确实漂亮。这是一幅草原秋猎的场景,慈禧在归绥时练就了骑马射箭的本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入宫以后。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去承德骑马。墙上的这张照片是慈禧60大寿时照的,您看她长方脸、长鼻梁、大耳朵、高颧骨,目透威严,而且双手保养得多么好。她每天早晨洗脸前,先用毛巾把手包起来,放入盆中温水浸泡,一直泡到柔和为止。这幅照片是慈禧坐在莲花座上扮观音菩萨,我们从电视上总看到当时慈禧又称老佛爷,那慈禧为什么叫老佛爷呢?慈禧垂帘听政后,仍贪心不足,她想圣祖康熙被人们叫做老佛爷,说他是文殊菩萨转世的**,那我就是观音菩萨转世的**。她为暗示别人,在宫里多次扮观音演戏。一日,慈禧传旨让宫中画师在5尺长的宣纸上画9尺高的观音,只有一位女画师画出了一幅观音坐像脸面和慈禧一模一样。于是,慈禧就把画像挂在大堂,天天拜,边拜边看如醉如痴。天长日久,大家都看出了这西太后想当观音的化身,叫她老佛爷肯定特别高兴。从那以后,宫内宫外就叫开“老佛爷”了。下边这张是慈禧和宫女皇妃的照片,这个瘦的是光绪的皇后,胖的那位是光绪的瑾妃。当时的审美观与现在差距很大吧!这双是元宝底鞋,是清代妇女穿的旗鞋中的一种,旗鞋也称“寸子”,有“马蹄底”、“花盆底”等等。这种鞋的特点是平空增高三四寸,妇女穿上显得身材修长,高挑挺直,甚是优美。在这里顺便提一句旗人和汉族女人最大的区别,旗人是天足,汉人是缠足。这是慈禧画的牡丹和写的“福禄寿”三全,可见真实的慈禧真的是才华横溢。第十展厅 东厢(佛堂)大家现在参观的展厅是佛堂,这里原为将军及其眷属求神拜佛的地方。如今这里又恢复其原貌,供游人参观礼拜。我们先从左手看起。这个石雕叫转轮,是寺庙中用的,上面用满蒙藏三种文字刻着藏传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hōng)。据说这石转轮每转动一周,就代表您诵了 三千六百八十遍,那您念的经越多,就会离佛越近,天长日久就会深结佛缘了。接着我们看到的这尊坐东面西的石质佛像是药师佛,这是在整块青石上采用高浮雕手法刻制的。制作的年代约明末清初时期。他的全称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佛。他左手持钵盛甘露,右手持药草。相传他在成佛时曾立下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的疾苦。人们认为信奉药师佛能消灾延寿,医治百病。墙上的这张图片,表现的是初唐时期的彩塑佛,中间为释迦牟尼成道像,他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右手作神法印,左手作与愿印,身边是他的两个弟子左面是迦叶,右为阿难,这种组合是一佛二比丘,比丘是弟子的意思。在人们供奉的各种佛中,只有释迦牟尼才是一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个叫石经幢(chuánɡ),这是佛教中的用品,上面记载着一些佛教中发生的事件。这幅彩图最上边为一佛二菩萨,释迦牟尼和他的左、右胁侍菩萨文殊和普贤。彩图的中部为五百罗汉,这里出现有济公的形象,因为他不守佛规,又喝酒又吃肉,所以,一般在五百罗汉中把他放在角落里面。彩图的下部为一佛众菩萨:弥勒佛和观世音、虚空藏、普贤、金刚手、妙吉祥、除盖障和地藏菩萨等。第十一展厅 三堂 院内
正北的一溜正房,居中的面阔五间、较为高大宏伟的建筑就是“三堂”。这是针对大堂、二堂而言的。三堂又称官邸,亦名“退思堂”。中间为过厅,设有书案、彩绘木质屏风和木框书画玻璃钟堂(现场指说实物);东侧两间为“内签押房”,是将军平日批阅公文及处理日常公务的处所;西侧两间为将军的书房,是将军平时(主要是閒暇时)温经习字、读书作画之处。总之,三堂是将军在大堂、二堂工作之余,退至此处思考军政大事兼之休闲、娱乐的地方。游人可以在此通过实物鉴赏并充分运用联想,尽情体味将军平日的工作、生活场景。〔结束语〕末了还要说一句,清代的绥远城将军衙署,民国初年曾一度改称将军府,其后的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又改称绥远都统署;之后,国民政府又将它变作绥远省政府(即省主席衙门),先后200多年,历经沧桑。现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旅游景区,它又焕发出青春,吸引着无数游览者。将军衙署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历史遗存,1984年即被文博界评为内蒙古十大古建筑之一。它不仅是呼和浩特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直接见证之一,也是研究清代军事、政治、八旗制度、民族关系以及官衙建筑的实物资料。将军衙署为繁荣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文博事业、旅游市场作出了积极的令人欣慰的贡献。最后,愿将军衙署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祝大家知识增进、旅途快乐、身心俱健!欢迎大家再次做客呼和浩特,再次光临将军衙署。谢谢大家的真诚配合,再见!
第三篇:将军山导游词
将军山景区
将军山,位于敖东乡大福村的东边山,在平潭岛的东南面,海拔才104米,原名“老虎山”。因山上有一巨石形状像一只猛虎而得名。原来这里地势险要,地扼平潭南大门,自古即为军事要塞。
1996年3月15日至3月25日,南京军区在台湾海峡成功组织了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率领128位将军临山顶观摩三军联合作战,传达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对参加演习的海陆空三军全体战员的亲切问候。
江泽民在会见参演部队领导干部时做了讲话,他指出,我军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还有关于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增强为实现住过和平统一大业多做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张万年强调,我们主张并且一贯致力于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支持“台独”我们将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给予坚决打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次三军会演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前所罕见。当地群众为纪念此事,于是将这座山改名为“将军山”。将军山景区还有“一线天”、“摩崖石刻”等下到了我们一一游览观看。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将军山景区。首先大家看到的是将军山的纪念碑了。它高31.8米,是三面六体的,这是纪念1996年3月18日的演习纪念日,上面三把戟象征着陆、海、空三军像三把利剑刺向长空。这塔碑共有九层,129个台阶。这些数字反映平潭的建筑风格,平潭的建筑喜奇不喜偶,故而建九层。另外,来此观摩作战的将军只有128位,为什么有129层呢?除与建筑风格有关外,人们还有一种说法,老虎堪称百兽之王,故而也把它列入众多将军之列。
现在我们先到放映厅观看当时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录像,让昔日壮阔的作战场景在大家眼前再次展现。看了作战演习录像,接下来我们就要登上将军碑登高望远了。
现在我们到下面的平台。展示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对面就是坛南湾海滩了。当时演习的场地有两个:一个是渡海登陆演习海域,一个是岛上山地进攻作战演习地域。
当时海上风雨交加,浪高涌大。由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艇、登陆舰艇和民用船组成的登陆编队,在空军、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舰炮、导弹强大火力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军”的拦阻行动。空中硝烟弥漫,海上水柱冲天。扫雷艇,猎潜艇一马当先,破除水迹滩头障碍;水陆两栖坦克成群跃出登陆舰,多梯队编排冲上滩头;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等组成的登陆艇波和搭乘便民船的的民兵、预备役部队编队,连续冲击;海军陆战队乘坐气垫船和冲锋舟,像一支支利箭射向登陆点;神通的空降兵和陆军特种兵,在“敌军”纵深阵地伞降、机降着陆,实现了指战员多点登陆、立体突破、分割围歼、夺占和连接登陆场的战役意图。
岛上突成登陆后的我部队在空军、陆军航空兵和地面炮兵火力掩护下,采取并肩突击、两翼夹击、乘隙空插和越点攻击等机动灵活的战术手段,集中兵力火力向“敌”纵深发展创造了条件。担负主攻任务的部队前身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部队,功勋卓著,威名远扬。在各军兵种以空中打击、火力拦阻、电子干扰、障碍迟滞、兵力抗击等多种手段联合抗“敌”反击的同时,由直升机、坦克、炮兵和步兵组成的我合成突击群,以风卷残云之势围歼了纵深核心阵地之“敌”。
那么当时为什么要选将军山作为演习地点呢?因为将军山海拔较高,而且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再则此地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本岛距台湾新竹最近的地方。另据考察对面的坛南湾两个突出的澳类似于台湾的基隆港。当时海陆空三军抢滩登陆潭南湾,演习的主要内容有:快速装载航渡、两栖装甲集群抢滩登岛、空机降部队垂直登陆、多层次火力突击、多路强攻突破、立体穿插分割、纵深越点攻击。对面的那个小岛名为姜山岛,当时以姜山岛为目标,原计划炮轰移动姜山岛,由于当时天气状况影响,姜山岛只被削掉了3分之一。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炮轰后的姜山岛。
大家现在看到那巨石壁上刻着的字是“虎”字,数米见方,草体,笔力坚挺而雄放,虎虎如有风声生,是本岛迄今最大的一个摩崖题刻,据说是一位士兵写的。当时三军会演有一支猛虎队,在他们执行任务前,每个人都写了一个虎字,其中有一个写的虎字,虎虎生威,于是把他的字留在了老虎山。这“虎”字包含着4个意思:①这座山原名叫“老虎山”;②象征作战演习时三军如猛虎出山;③代表当时执行任务的猛虎队;④当时来观摩作战演习的128位将军中有50多位是属虎的。
各位来宾,将军山的景点除了刚才所见之外,还有一线天,花岗岩洞等。对面是由巨石相叠形成的山势,山体由巨大的花岗岩石组成,山中堆砌的洞穴掩映在相思树林中。大家看这里的“一线天”,有人曾用“侧身飧海色,碧汉玉轮圆”,这里的石洞迂回曲折,有宽有窄,有高有低,环环相扣,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环环相扣,美景览不尽,奇岩叠现,令人目不暇接。洞内清凉干爽,夏天的时候,凉风习来,清凉透骨,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现在大家看到是朱以撒题的“金戈铁马”,刚健有力,宛如真的有千军万马在崖壁上纵横驰骋,气壮山河。朱以撒,1953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前面还有许多石刻,都是对将军山旖旎风光的赞美。摩崖石刻,国内景点不乏经典之作,但如这里的石刻有军人的雄壮和巍峨的似乎不多。
第四篇:绥远郡大酒店项目申请书1doc
南方郡大酒店项目申请书
市政府:
我公司拟建设绥远郡大酒店项目,该项目以欧式客房、中式餐饮、高档旅游纪念品等业态为经营特色,倾力打造文化主题浓郁、高端服务彰显的旅游企业,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丰富餐饮文化,美化城市环境,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一、项目名称
南方绥远郡大酒店
二、项目投资企业
南方大酒店是由南方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公司是一个以经营旅游纪念品商场、高档餐饮宾馆为一体的品牌企业,总资产已经超过5亿人民币。
三、项目建设选址
项目拟选址位于南宁市。
四、项目建设的优势和必要性
南方郡大酒店项目具有突出建筑特色优势、经营管理优势和功能设计优势:在建筑特色方面,南方郡大酒店最大的特色是其建筑全部为以进口原木作材质的木质别墅,冬暖夏凉,拥有优良的防震、防火、防潮功能,具有其他建筑材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经营管理优势方面,公司具有餐饮终 1
端服务优势,以木质别墅作为宾馆饭店、酒家餐厅、休闲场所的硬件载体,加上多年来的积累总结的独特的餐饮住宿管理经验作为软件配置,项目外在的独一无二建筑特色与内在不同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项目在同类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功能优势设计方面,项目服务级别设计在四星级以上,功能配置设计集餐饮、住宿、产品销售为一体,在绥远郡消费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全面的休闲服务。
五、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项目占地26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建设500栋木质别墅,平均每栋在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接近11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区域中心建设四栋核心建筑,主楼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巴洛克风格木质别墅,面积设计为2000平方米,地下作为车库和仓库,地上四层功能为餐饮包房,经营俄式西餐、蒙餐和中餐,同时设置KTV包房。周边配建三栋三层木质别墅,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高档豪华套房和旅游艺术品展示中心,旅游艺术品展示中心主要销售首饰、天然琥珀、;玉石原料及成品,工艺水晶,同时经营各国进口手工艺品、艺术品、收藏品、食品等旅游纪念品。
五、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预计估算8亿元,均为企业自筹。
六、项目投资效益
项目以其建设的独特性、区位的优越性和服务的优质
性,保持着对旅游团组、餐饮人群的较大吸引力,预计年上缴税收1000万元以上,可带动1000余人就业,年实现利润1亿元,投资回报期为8年。在投资回报上,各期工程随着建设随即取得收益,可使投资回收期大大缩短。
七、项目建设周期
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拟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为1年,于 2013年5月份建成,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拟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4年投入使用。全部工程,包括绿化、硬化以及各项附属设施建设均在2013年全部完成。
第五篇:将军日记
由王奕苏导演执导,张超、李建、李沁等青年演员主演的红色偶像题材电视剧《将军日记》将于今晚在央视一套迎来大结局。该剧讴歌了开国上将赖传珠将军传奇人生,因其独创的章回体散点式叙事风格以及浓郁的青春气息,受到各界好评。
《将军日记》播出之后反响强烈,很多观众对革命题材剧脱离沉闷刻板的传记形式表示赞同,乐于接受该剧中张超饰演的赖传珠将军可亲可爱可敬的青春形象。剧情并不重点强调战争与历史大背景,单纯表现中国革命者富于激情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一点尤其受到文艺评论家的赏识: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出发,穿越时空去审视同龄革命者的人生,重在追求思想共鸣,灵魂神交。在赖传珠将军和一批年轻官兵的身上看到信仰和人性的光彩,感受共产主义的温暖力量,相信这一创新手法将会在今后一段时期被同类影视作品所借鉴和提升。
《将军日记》是导演王奕苏的首部影视作品,耗时三年完成。谈及该剧的成功,王导称:“是赖传珠将军的子女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创作素材,该剧的主创团队齐心共济完成了影片的拍摄,张超、李建、李沁、芦芳生等一大批优秀演员为剧中人物做了完美的诠释。中央电视台能够接受该剧的创作风格并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样令人感动。《将军日记》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其中的困难并不足道,但能为观众奉献一部问心无愧的作品,我就十分欣慰。”
该剧通过赣南暴动、奔向井冈山、古田精神、铁打赣南、生命长征、延安恋曲、新四军管家、解放赣南八个单元,再现了赖传珠将军
充满传奇的戎马生涯。赖传珠将军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时期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将军日记》播出恰逢国庆62周年,是一部为国庆献礼之作,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部戏在央视的播出,既是对赖传珠将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缅怀,同时也激励着后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该剧深刻地展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时代精神,细腻地表现了赖传珠将军丰富美好的情感世界。赣南暴动失败后全家被灭门的伤痛、改造起义部队时执行军纪的坚决、赣州战役失利后战友分离的不舍、长征途中为掩护中央纵队拼死阻击十倍于己的敌人时的视死如归,这些情节都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具有着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剧中生动地表现出的官兵情、战友情、亲情、爱情,纯洁真挚,浓烈而感人。其中如抗大学习期间的爱情角逐,干净明朗又情趣横生;长征中警卫员余占鳌、护士李玉红的牺牲等细节,又具有着催人泪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