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紫阳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紫阳县财政局
紫阳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紫阳县财政局
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根据《紫阳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紫政办发〔2009〕122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事业单位(教育、卫生事业单位另文下发)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现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施对象
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按国家规定执行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
二、分配原则
1、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以责任和业绩为依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分配差距,重点向一线、骨干及作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同时,统筹兼顾单位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绩效工资分配关系。
2、坚持分类管理,放权搞活的原则。按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在不改变国家统一的工资政策前提下,不同类型的单位实行不同管理办法,自主决定内部收入分配的方式和办法。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分配工作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各单位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案,要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保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绩效工资分配
1、绩效工资总量由人劳局、财政局根据单位在编在岗人员总数,比照公务员津贴标准,确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两部分,基础性和奖励性比例为6:4(义务教育学校除外)
2、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发放
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在编在岗人员完成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经考核在基本合格以上的,按县人劳局、县财政局统一确定标准,按月随工资卡发放。未完成工作任务或长期不在岗的,区别不同情况按一定比例扣减基础性绩效工资,扣减的基础性绩效工资转入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平时考核或年度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其基础性绩效工资按不超过50%发放。
3、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
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各单位制定分配办法,按内部分配办法逐月核算到人,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按季度或半年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
为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作用,各乡镇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考核工作的指导,按德、能、勤、绩等方面制定考核分配办法。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广泛征求职工意见,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后实施,县直事业单位由本部门审批,局属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审批,乡镇所属事业单位考核分配办法由乡镇人民政府
审批(教育、卫生事业单位除外),同时报送人劳局、财政局备案。
四、其他具体事项
1、不参加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对象
结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的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象不参加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①故意不完成工作任务的;②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的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③未经单位同意,擅自外出逾期不归的;④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⑤其他严重违纪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⑥不胜任工作调整或培训后调整岗位仍不胜任工作的;⑦因个人原因不参加年度考核或参加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⑧离职学习的。
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提前离岗、离岗兴产业、离岗兴畜、进入农村服务中心、离岗学习等不在岗人员不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范围,只比照本单位同职级人员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
2、当月取消奖励性绩效工资参评的对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象取消当月奖励性绩效金额分配:①每月旷工累计超过三天的;②病事假累计达到或超过十五天的(法定性享受休假的除外)。
3、经组织选派挂职、支教、支医、支农或业务培训人员,按有关规定完成任务的,由所在单位、培训机构提供出勤及表现情况,由原单位进行绩效考核。
六、工作纪律及要求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政策的实施,是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稳定基层干部队伍,规范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的重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它对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乡镇、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及各事业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指导、监督所属事业单位落实好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
1、各单位在核定拨付的绩效工资额内,所制定考核分配方案必须经过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有半数以上的与会人员到会,且得到到会人员三分之二的多数人员同意)。再报主管部门审批,报县人劳局、县财政局备案。方案一旦经过职工大会通过,一般不再改动,如果运行时发现方案有明显漏洞或显失公允,则修正案仍然要通过上述程序通过。
2、实施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随时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和质询。考核量化分数揭晓后,要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3天。有意见的要及时核实,考核分值有误的,必须重新确定考核分值。考核分值偏低的,要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本人,并告知可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复核、申诉。
各责任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规定,认真做好复核、申诉的答复工作。
3、各乡镇、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成立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组织、指导、督查、协调和管理。各单位均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考核分配具体实施工作。工作机构由单位领导和职工代表组成,考核小组成员中职工代表不得少于1/3。考核小组成员可由单位提名或民主推选,经职工大会通过的方式产生。考核组成员,必须严格执行考核规定,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对不按规定程序考核的,责令按照规定程序重新进行。在考核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将从严处理。
4、各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征求职工的意见,严格工作程序。分配办法要与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业绩贡献结合,加大向重要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力度,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5、除本考核指导意见规定的绩效工资外,各单位不准利用任何帐户、任何
资金、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发放或变相发放补贴、奖金和实物(工作制服除外);不准自行出台有关发放奖金方面的奖励政策。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贯彻执行纪律和绩效工资情况负全责。对违反规定发放或变相发放补贴、奖金和实物的,一律按违纪处理,对违纪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6、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7、各单位对每个岗位都要制定明确的责任目标及资格条件,同时要制定与岗位职责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把目标管理和制度管理结合起来,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考核,确保每个具体岗位责任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
8、根据紫政办发(2009)122号文件精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从2009年7月1日起执行。2009年7月至12月的绩效工资各单位于12月30日前送审后,报县财政局并及时兑现。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二篇:紫阳 自查报告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我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按照市局安人口字[2011]60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局对全县21个镇以及6个社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形成自查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安排情况:
为了认真细致,扎实有效的做好这次对《条例》和《规范》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工作,我县成立了专项检查工作组,印发了实施方案,局长陈强同志任组长,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分管领导以及公安、工商、城建、民政等4个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县局各股室业务骨干,成立了5个工作组,分赴21个镇、6个社区,督促指导。总结各镇、社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经验,查找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各镇要以这次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专项检查为契机,全面深入推进《条例》、《规范》的贯彻落实。
二、自《条例》、《规范》执行取得的工作成效: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针对我县外流人口多,且大多数为处于生育旺盛期的青壮年劳动力的特点,为了搞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以一把手任组长,计划生育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委、政府结合《条例》、《规范》印发了《紫阳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意见》,健全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做到年初有安排,工作有汇报,年终有总结。
2,大力宣传,深入学习。一是自《条例》实施以来,我县掀起学习宣传的新高潮。县计生局组织各镇计生办主任、流动人口管理员对《条例》进 行集中培训,分管领导解读了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明 确了学习宣传要求。计生局将《条例》中的要点印制成精美小册子,发 到群众手中,方便群众学习。二是深入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 围。自《条例》、《规范》颁布后,以新《条例》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出的新 要求、新举措为重点,通过设置宣传看板、张贴宣传品、组织宣 传车、面对面咨询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条例》颁布实施的重 要意义,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的热潮。活动期间,全县共发放宣传材料 2 万多份,制作《人口简报》5 期,避孕工具 30000 多只,开展免费生殖健康检查 3000 多人次。三是以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过年与外出务工的高峰期为突破口,组织各镇干部在火车站,汽车站,交通路口设置宣传服务台,给农民工提行李、倒茶水的同时,递上流动人口资料、春联、安全套等宣传品,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接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
3,摸清底子,建立档案。我县外出流动人口多,全县共有流出人口23490人,去向分布广泛,充分利用流动人口外出打工高峰期,准确掌握了流出人口的去向,进一步摸清流动人口底子,严格按照“七个一”管理机制,督促外流人口及时办理有效的婚育证明,签订外出管理合同,及时提供务工的准确联系方式,按时提交流动人口婚育信息。全面收集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准确、及时录入PADIS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4,部门协作,综合管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各镇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管理与使用,及时掌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加强网络建设,实现镇和社区村委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微机管理,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运行畅通,及时准确的为公安、财政、工商、城建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成员单位提供信息,定期开展综合治理,做到公安部门在对育龄流动人口进行暂住登记、办理《暂住证》时,要核查其《婚育证明》;财政部门按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流动人口生育服务和管理经费及管理人员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工商部门协助计生部门指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协会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在为育龄流动人口办理经商等有关登记手续时,核查其《婚育证明》;城建部门在城镇建设管理中,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做好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配合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或社区、村委会做好住宅小区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教育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认真履行省市有关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规定中的相应职责,解决了流动人口留守儿童上学难的突出问题。
5,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调查研究,针对新情况,建立新机制,解决新问题,在管理上求突破,在服务上求质量,不断强化优质服务意识。能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按照统一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推动形成党政领导统筹协调、部门密切配合、流入地和流出地互动互补的“一盘棋”格局,坚持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依法维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流出地要从源头上做好外出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流入地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居民化服务”的要求落实管理与服务责任。加强协调沟通,与流出人口较多的市、县签订流动人口共管协议,指导流出人口较多的镇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
6,完善制度,严格奖惩。在《紫阳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意见》中明确了奖惩制度,对工作落实好或协调配合好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严肃追究主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导致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查处。
三、自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1,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的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未实现经常化。一些部门、乡镇的工作相对滞后,没有按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工作规律办事,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未能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与常住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同对待,同安排,同管理。
2,流出人员节育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我县目前流出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总体年龄比较年轻,但节育措施和孕检工作到位率较低,控制计划外生育任务艰巨,存在较大的违法生育隐患。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未能全面经常性开展。根据省市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新口径,要求村级对流入人员在15天内要全面掌握和反馈情况,即半月一清查。在我们这次调查中,就发现有过期的流动人口管理合同、《婚育证明》;对流出人口的办证,合同签订,信息网PADIS平台上提交反馈信息也相对滞后,致使流入地与户籍地不能信息共享,双向管理落不到实处。
四、今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还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要从根本上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推动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上水平,必须要切实贯彻执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服务和管理的原则;以现居住地服务和管理为主的原则;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的原则;服务与管理并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围绕“12345”的要求开展工作:
1、抓住“一个重点”,即: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工作作为重点来抓;
2、强化“两个落实”即:落实机构、落实人员;
3、搞好“三个结合”,即:行政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自查和协查相结合、服务和管理相结合;
4、做到“四个服务”,即: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务工信息服务和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服务;
5、达到“五个提高”,即: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证率提高、查验率提高、持证生育率提高。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工作的严要求,严考核,完善奖惩机制,争取在今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
第三篇:中国人民银行紫阳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紫阳支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基层央行和谐发展”活动实施方案
为抓好廉政文化“一行一品”工作,推动基层央行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支纪委工作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就紫阳支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基层央行和谐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会议,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和总分行、中支纪检监察工作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以廉政制度为基础,以丰富多彩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革命传统、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工作作风。
二、目标任务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基层央行和谐发展”活动,要紧紧围绕支行的中心工作任务,纳入支行建设的大局,融入到文明单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之中。要充分利用楼道文化、机关文化墙的资源,大
力开展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要在党员和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政治纪律教育,强化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宗旨教育、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通过大力宣传廉政文化,形成干部廉洁、群众监督、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的良好局面,推进支行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活动措施
(一)开展“讲廉洁、正行风”廉政教育学习活动。利用每周学习制度,开展党纪、政纪教育,《廉政准则》学习教育,与公安局看守所、检察院反贪局联系开展一次警示教育和职务犯罪法律讲座等教育活动;一年内召集职工集中观看四场以上的反腐倡廉录像片;组织开展一次户外红色革命教育活动。
(二)开展制度完善月“五个健全、五个公开”活动。结合支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支行财务管理公开、行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公开、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公开,进一步健全廉洁自律管理机制。
(三)设立意见箱。在机关办公楼四楼行政办公室门口设置一个勤政廉政意见箱,定期开箱收集整理群众在勤政廉政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整改意见,认真进行整改。
(四)制作廉政标语牌和廉政文化墙。在机关办公楼醒目位置悬挂廉政文化标语牌。在机关办公楼(原车棚位置)处制作廉政文化宣传墙,内容有公民道德规范、廉政书画、先进人物事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资料,以及相关活动图片,党员、职工学习心得等内容。
(五)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逐步建设起集党风廉政、书、报、刊、荣誉、奖牌、文艺活动于一体的廉政文化活动场所。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一行一品”活动,是进一步将反腐倡廉教育引向深入的一项新举措,是加强基层央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是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成立以党组书记、行长为组长;党组成员、副行级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一行一品”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指导、协调、督促等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各股室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机制。
(二)、建设机构,制定方案。领导小组对“一行一品”活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细化工作任务,逐步实施,使“一行一品”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三)、狠抓落实,务求实效。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主动加强与中支纪委、县纪委联系,争取上级纪委和地方纪委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我行“一行一品”活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第四篇:紫阳社区拔河比赛
2011年紫阳社区第二届社区体育节拔河开赛 2011年4月14日上午,紫阳社区举行了第二届社区体育节拔河比赛,本次比赛吸引了全区100多个社区的眼球,通过层层选拔,各选派出3支队伍共12支代表队参加了决赛。近年来,我区社区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广大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氛围日益浓厚,社区体育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今年既是建党90周年,又是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我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际,举办紫阳社区第二届社区体育节具有十分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
本次第二届社区体育节一共有:拔河、乒乓球、皮筋舞等5个比赛,次社区体育节旨在进一步深化“体育强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体育功能,激发广大居民群众积极投身“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建设的热情,为扎实推进“枢纽、创新、低碳、人文”城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经过激烈的比赛,最后冠军被第一名:第二对;第三队得亚军,第五队活得第三名。
第五篇: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都市财政局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都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
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细则》的通知
成劳社发[2006]134号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级有关部门:
现将《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都市财政局
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细则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实施范围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一节 缴费基数
第二节 缴费规定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一节 个人账户建立
第二节 个人账户记息和收益
第三节 个人账户转移
第四节 个人账户储存额继承和退还
第五章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第一节 一般情况下缴费年限的确定
第二节 特殊情况下缴费年限的确定
第六章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
第七章 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缴费工资指数
第三节 增发养老金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基本养老金计发
第五节 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和调整
第八章 退休人员的死亡待遇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以市政府令第 133 号印发,以下称《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 实施范围
第二条 《办法》实施前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应当自《办法》实施之日起30日内,按《办法》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法》实施后成立的企业,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按《办法》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第三条 企业(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下同)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机关事业单位与编制外聘用职工签订聘用合同之月起,按《办法》的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未与职工签订劳动(或聘用,下同)合同或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己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应从单位支付工资之月起按《办法》的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条 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和职工从规定的转制之月起,按《办法》的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转移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五条 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或成为个体劳动者的,从到企业工作或从事个体劳动之月起,按《办法》的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转移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六条 法定退休年龄以内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城镇自由职业者、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以下称个体参保人员),应在从业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七条 一直未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国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有参保愿望的,可按城镇个体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这类人员本人申请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可从本市企业职工实行个人缴费制度之月(即1992年7月)起,按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含利息,下同)。属于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形,还应加收滞纳金。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一节 缴费基数
第八条 企业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项目的实际收入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
(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按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二)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第九条 企业应以缴费时上月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如实申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企业应缴数额后,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
企业未按规定申报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该企业上月缴费基数核定应缴数额,企业补办申报手续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按核定后的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已经按照缴费基数计征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后,缴费基数不得变动。国家、省、市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企业应为职工设立工资收入台账,逐月进行登记,经职工签字确认,作为申报缴费基数的依据。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每年一季度向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报或在本企业住所的显著位置公布本企业上一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报基数以及缴纳情况,接受工会组织和职工的监督。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按月保存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的用人情况表、工资表、财务报表等资料,在接受劳动保障监察和社会保险稽核时,如数提供,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检查,不得谎报、瞒报。
第十三条 下列人员按以下办法申报和核定缴费基数,缴费基数低于缴费时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作为缴费基数,高于缴费时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作为缴费基数。
(一)调动工作的职工,按到新单位后领取的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以后月工资收入变动的,按变动后的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
(二)转业、退役军人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到企业工作,按到企业工作后的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
(三)企业内部退养职工,按其内退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如果内退期间生活费高于该收入的,以内退生活费作为缴费基数;内退生活费有增长的,相应调整缴费基数。
(四)在医疗期内的病休职工、因企业停工放假连续半年以上的职工,按实际领取的疾病津贴或生活费作为缴费基数。
(五)与企业协议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自谋职业的职工,按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六)对按承包协议等情况不能准确核定工资收入的职工,按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七)公派出国、出境工作,外派、外借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按其实际领取的月工资性收入作为缴费基数。
(八)企业派出的脱产学习人员,保留劳动关系由企业支付工资的,按实际领取的月工资性收入作为缴费基数。与企业协议保留劳动关系、企业不支付工资的脱产学习人员,按脱产学习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九)参保人员已建立多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其重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合并计算。
第十四条 个体参保人员按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未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个体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实行逐年过渡到位的办法,即2006年缴费基数可在2005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80%、100%三档之中确定一档;2007年缴费基数可在2006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100%两档之中确定一档;2008年及其以后,缴费基数按缴费时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按前款规定确定缴费基数,其中雇主按12%、雇工按8%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五条 企业和职工个人、个体参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计算到元。
第二节 缴费规定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逐步实行国有商业银行代扣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按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银行账户作为代扣账户,并按月在规定时间内将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足额存入该账户,确保通过银行按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七条 个体参保人员应按规定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银行按月代扣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协议,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按时足额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八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不论因何种原因变动工作岗位,包括通过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租赁等方式改制以后的企业和职工,以及跨统筹地区流动的人员,都应按规定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九条 企业破产或停业注销的,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至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之日或注销之日止,分流职工应当按规定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 5 保险费。企业在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后,由破产清算组组织生产自救或留守继续发放工资的职工,破产清算组和职工应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二十条 企业和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应缴纳而未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至当年底仍未缴纳的,在补缴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计算未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本金和利息。利息按照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计算办法计算。
第二十一条 企业和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应当按月足额缴纳,不得欠缴。企业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向其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对拒不缴纳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拒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滞纳金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缴纳。
第二十二条 个体参保人员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每结束后的30日内公告或通知补缴;逾期仍未缴纳的,除补缴欠费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二十三条 政府批准停产整顿的企业,暂时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缓缴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部分,缓缴期满应及时补缴。
第二十四条 个体参保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可暂缓缴纳。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及时补缴。
第二十五条 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一次性补缴。一次性补缴确有困难的,应制定补缴计划,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备案,并严格按计划执行。补清欠费之前,在办理职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或退休(含退职,下同),停止或终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手续时,企业应按记载该职工欠费额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其中,在办理职工计发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企业还应按计算出的该职工基本养老金乘以36个月的数额一次性补缴欠费。
属于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应加收滞纳金。
第二十六条 兼并、破产等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按以下规定处置:
(一)企业实行兼并,对于实施兼并后不再保留法人资格的被兼并企业,其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兼并方负责补缴。
(二)企业分立的,由分立各方按协议分别负责补缴。
(三)企业被拍卖、出售或实行租赁的,应在拍卖、出售、租赁协议或合同中明确补缴欠费的办法。
(四)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其破产前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应按有关规定在资产变现收入中予以清偿。
属于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应加收滞纳金。
第二十七条 企业破产财产收入,以法定的顺序清偿债务时,应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优先支付所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
属于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应加收滞纳金。
第二十八条 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以及服刑、劳教期间,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案件被撤销或无罪释放的,应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
第二十九条 职工被判有期徒刑缓刑期间未解除劳动关系的,企业和职工应继续缴费。个体参保人员被判有期徒刑缓刑期间,个人应继续缴费。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一节 个人账户建立
第三十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一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记录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利息及其收益。
《办法》实施前在本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因各种原因已存在多份个人账户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多份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合并为一份个人账户。
第三十一条 从2006年1月1日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由职工缴费基数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企业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体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按本人缴费基数的8%划入。
参保人员2005年12月31日以前的个人账户记账额不变。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从1996年1月1日起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规定,补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中,2005年12月31日前个人账户记账比例为11%,2006年1月1日后个人账户记账比例为8%。已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在转移已有的个人账户基础上补建。补建的个人账户资金,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比例负担,一次性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建立和记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三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每个参保人员发给《社会保险卡》,作为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凭证。参保人员可持卡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等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信息,凭卡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业务。
第二节 个人账户记息和收益
第三十四条 未做实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储存额,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年6月以前,按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上年12月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并登记一次利息。
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死亡或退休(或领取基本养老金,下同),终止缴费前的当年未做实个人账户本金,根据四川省的统一规定,按本年记账额利息计算办法计算利息。
第三十五条 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死亡时未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的计算,除按本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执行外,对截止上年底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在死亡时不足一年的利息计算办法为:死亡时上一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乘以本年记账利率乘以死亡时当年缴费月数除以12。
计算利息时,如本年记账利率尚未公布,按上一年记账利率计算。
第三十六条 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在按有关规定按月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调整增加基本养老金的一定比例金额后,余额部分按四川省的统一规定计息。
第三十七条 企业和职工、个体参保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中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中断缴费前后的个人账户的储存额累计计算,按四川省的统一规定不间断计息。
第三十八条 职工和个体参保人员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按收益率每年计算一次收益。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节 个人账户转移
第三十九条 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在统筹范围内流动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含历年缴费工资记录、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未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记录、参保者身份等信息,下同)和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资金(含本金和收益,下同),按国家现行规定随同转移。其中,2006年1月1日以后未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资金和2005年12月31日以前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资金不转移。
第四十条 职工和个体参保人员(不含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的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时,根据原劳动部《关于严格执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移政策的通知》(劳社厅发[1999]22号)和省的规定,调出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向调入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移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转移按以下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资金。
(一)转移资金额为1998年之前按规定计算的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加上从1998年1月1日起按职工个人缴费基数11%计算的缴费额累计本息,以及从2006年1月1日起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8%建立的个人账户累计本息。
(二)对年中调转职工的调转当年未做实的记账额,调出地区只转本金不转当年利息;职工调转后,由调入地区对职工调转当年未做实的记账额一并计息。
第四十一条 企业中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个人账户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在省内企业重新就业或跨省统筹范围就业的,转移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资金。
(二)回农村且自愿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保留其个人账户并按规定计息,以后重新就业时按规定接续或转移。
(三)回农村不愿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户籍所在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所在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转移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资金;户籍所在地未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如本人申请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支付其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资金。
第四十二条 已参加综合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由非城镇户籍转为城镇户籍的,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综合保险老年补贴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新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综合社会保险缴费年限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第四节 个人账户储存额继承和退还
第四十三条 企业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尚未领取的储存额或未领取完的余额中的以下金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一)职工在职期间死亡时的继承金额:2005年12月31日以前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息,加2006年1月1日以后记入个人账户的储存额本息及收益。
(二)退休人员死亡时的继承金额:死亡时个人账户余额乘以退休时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累计储存额占个人账户全部累计储存额的比例。
第四十四条 个体参保人员在领取基本养老金前死亡的,其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个人账户的利息和收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上述人员原为企业职工,在领取基本养老金前死亡的,其以职工身份参保缴费期间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第四十五条 个体参保人员在领取基本养老金后死亡的,其个人账户未领取完的余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四十六条 职工或退休人员、个体参保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或余额的继承,按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执行,但人民法院判决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除外。
第四十七条 职工在职期间出国、出境定居的,按个人账户实际储存额一次性退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前出国、出境定居的,其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退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体参保人员原为企业职工的,以职工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的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还应一次性退给本人。
第五章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第一节 一般情况下缴费年限的确定
第四十八条 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是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已经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按规定应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连续工龄或连续工作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
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记录到月。
第四十九条 下列人员的缴费年限按以下办法确定:
(一)国有企业(含改制后的企业)原固定职工,从1992年7月实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起,按企业和职工个人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年限确定缴费年限。1992年7月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前,职工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二)国有企业原劳动合同制工人(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按企业和职工个人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年限确定实际缴费年限,其在企业工作前有军龄或有知青年限的,视同缴费年限。
(三)经原劳动部门批准办理了招工手续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含其改制后的企业)职工,从市或区(市)县政府实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之月起,足额缴纳基本养 老保险费的实际年限确定缴费年限,在此以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四)非公有制企业或单位的职工,按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确定缴费年限。原有军龄或有知青年限的,视同缴费年限。这类人员如原系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并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有的实际缴费年限及其视同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五)个体参保人员按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确定缴费年限。原有军龄或有知青年限的,视同缴费年限。这类人员如原系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并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有的实际缴费年限及其视同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六)转业、退役军人和按国家规定未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编制内职工,到企业工作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军龄或连续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四川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
相结合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5-12-12 生效日期: 1995-12-12 发布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
(二)企业和职工个人按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职工个人以职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月平均工资额(月平均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口径计算)作为缴费工资;企业以全部职工的缴费工资作为缴费总额。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超过全省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低于全省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工资;未按60%执行缴费工资的,相应扣减其缴费年限。
(三)企业按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包括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基金,具体缴费标准按当地政府的规定执行。仍按工资总额和退休费总额两项之和的一定比例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改为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四)从1996年1月起,职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3%的比例缴费,以后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个人缴费比例,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已离退休人员不缴纳基基养老保险费。
(五)城镇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以当地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按不超过当地企业缴费比例与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之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具体比例由当地政府规定。缴费年限自开始缴费起计算,直至到达规定退休年龄时止。
(六)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
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行税。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财政予以支持。
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一)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从1996年1月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险个人帐户。
(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职工缴费工资的11%记入,包括:
1、职工个人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
2、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一定比例记入的部分。本办法实施后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的8%记入,以后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从企业缴费中记入的部分逐步适当降低。
(三)城镇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按其缴费工资的11%记入个 人帐户。
(四)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银行同期居民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每年计算一次,利息并入个人帐户。
(五)职工在省内调动工作,不变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由于各种原因停止工作而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个人帐户予以保留。
职工调动或中断工作前后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的利息连续计算。
职工跨省调动工作,个人帐户及其储存额随同转移。
(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本人退休后支付养老金,不能提前支付或移作它用。
(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定期将上一年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数额和个人帐户储存额等情况,通过企业通知职工,并受理核对和查询。
(八)职工在退休前或退休后死亡,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尚未领取完的,个人帐户储存额或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职工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记入的部分,归入社会统筹基金。非工薪收入者死亡,在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取完的,全部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领取完毕时,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按规定标准继续支付,直至死亡。
三、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一部分作为社会统筹基金。社会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原有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退休后的部分养老金、寿命长和收入低的职工的部分养老金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服务等费用。
社会统筹基金要为人口老龄化和抵御风险留有一定的储备积累。
四、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一)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同时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或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的,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后,按以下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1、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按两部分计发:
第一部分为个人帐户养老金,按退休时个人帐户储存总额的1/120计算。
第二部分为社会养老金,按退休时上一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计算社会养老金的比例为:缴费年限满10年的,按全省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15%计算,在此基础上,缴费年限增加1年加发0.5%。社会养老金比例最高为25%。
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保险个人帐户储存总额×1/120+退休时上一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社会养老金比例。
按上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不得超过本人退休时上一年月平均缴费工资额。
2、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按三部分计发:
第一部分为个人帐户养老金,按退休时个人帐户储存总额的1/120计算。
第二部分为社会养老金,按退休时上一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计算社会养老金的比例为:缴费年限满10年的,按全省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15%计算,在此基础上,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加发0.5%。社会养老金比例最高为25%。
第三部分为缴费养老金和补贴,缴费养老金按本办法实施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连续工龄),每满1年按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同时加发一定比例的补贴。计算缴费养老金的比例为1.3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总额×1/120+退休时上一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社会养老金比例+(退休时一上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本办法实施前职工个人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缴费养老金比例×全部工作年限+补贴)×(全部工作年限—建立个人帐户缴费年限)/全部工作年限。
按上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不得超过本人退休时上一年月平均缴费工资额。
3、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同时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待遇。
(二)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连续工龄)不满10年,或者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不满15年,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低于按缴费每满一年计算两个月退休时上一年本人缴费工资数额的,从社会统筹基金中予以补足。
(三)符合离休条件的人员,其离休待遇仍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四)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按本办法规定执行,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政府确定。
五、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制度
(一)基本养老金调整的原则是:调整水平与全省上一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一定比例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二)基本养老金每7月1日按照全省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当年退休的人员从下一年7月1日起调整基本养老金。
每年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具体办法由省确定执行。
(三)每年调整的基本养老金,在个人帐户的储存额中列支,个人帐户的储存额不足列支或没有个人帐户储存额的,在社会统筹基金中列支。
(四)国家当年另行规定提高待遇或全省上一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当年不调整基本养老金。
六、本办法由省劳动厅制定实施细则并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