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院路街道2011年统战工作特色工作总结
书院路街道2011年统战特色工作总结暨
2012年统战特色工作思路
一、2011年统战特色工作总结
今年,书院路街道紧紧围绕区委统战部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夯实基础,健全网络,完善制度、突出特色”为工作思路,以“四个一”为工作核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统战活动,着力培育街道统战工作的自身特色。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组织了一场主题纪念活动
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鼓舞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意气风发地投身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书院路街道党工委积极筹划,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在全街上下营造浓厚纪念氛围。2011年10月份,组织号召街道统战对象、非公经济组织负责人、民宗人士、群团组织成员开展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三个一”系列活动,即看望慰问一位统战对象,开展一次辛亥革命座谈会,撰写一篇纪念文章。
1、看望慰问一位统战对象。街道要求每位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在全街范围内,以“大走访”活动为契机,集中展开对各类统战对象的看望和慰问。2011年,书院路街道重点走访慰问了辖区侨属、非公企业职工、外来少数民族经商人员、困难少数民族等统战对象30余户,送上慰问金2000余元,充分发挥了统战工作的社会性、群众性、服务性强的特点,起到了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
2、开展一次辛亥革命座谈会。组织街道统战对象,缅怀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辛亥革命的深远意义,畅谈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奋斗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推动全街统一战线工作地开展。2011年10月10日,街道召开了“书院路街道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了以《同心同德,发扬传统》为题的主题讲话,各与会人员也纷纷畅谈,新时期街道统战工作的开展以及辖区经济的建设。
3、撰写一篇辛亥革命纪念文章。通过抒写自己的感受,交流学习、工作心得体会的方式,街道在领导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示范下,共撰写纪念辛亥革命理论文章12篇。
(二)制作了一本统战工作指南手册
城市街道、社区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单位,为进一步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广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和谐街道建设,书院路街道党工委结合自身实际,制作并发放了“书院路街道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统战工作指南”,作为辖区统战工作的指导性工具。
统战工作指南分为街道党工委、社区居委会两大部分,6大块内容,通过规范性的定义、详尽的工作方式方法、精选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了街道统战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密切了辖区统战对象与街道、社区的关系,为辖区统战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联系了一对特色社区创建搭档
为全面落实上级“一社区,一特色”的要求,达到以特色
工作带动和谐社区创建的目的,切实通过开展特色工作,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2011年街道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天鹤社区与驻街单位慈光学校一同紧紧围绕创建文化型社区的核心和“提供学习的平台,整合学习资源,重点推进青少年教育”的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社区工作实际且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
慈光学校是我街范围内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经济企业,其第一任校长林望欣老师亦是一位曾旅居美国的华人,为进一步密切社区同慈光学校的关系,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双向服务”活动,街道促使天鹤社区依托辖区内慈光学校的资源平台,着重提升社区青少年朋友的整体素质,推动文化型社区创建。
(四)开展了一次辖区非公企业劳动竞赛活动
今年以来,书院路街道以提升辖区企业职工素质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为主题,扎实推进提升职工素质活动,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的职能作用。街道在辖区非公企业中有针对性地树立了3家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工会示范点。重点在辖区“百味米粉”店开展“工人先锋号”女职工双创活动,同时在牡丹龙盛服装厂开展“岗位评先”活动,以及在琅岛宾馆和龙达宾馆两家规模服务型企业进行职工技能提升活动。在荣获国家级创业比赛一等奖的“百味米粉”店的谢典均以及龙盛服装厂总经理雷望龙的大力支持下,劳动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此类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员工劳动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同时将街道、社区与辖区非公企业紧紧联系,增进彼此感情,活跃了辖区经济统战工作活力。
目前,街道统战工作还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践行。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作用,把街道统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2012年统战特色工作思路
1、广泛动员,紧贴街道基础工作、中心工作
统战工作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紧紧围绕街道的基础性、中心性工作。2012年,我们将针对统战工作的社会性、群众性、服务性强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势深入辖区,进行广泛地宣传发动,充分信任,真诚依靠,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和共建,把推进街道建设与服务统战对象紧密联系起来,以街道各项中心工作为基础和契机,开展以创和谐社区、走访慰问、文艺活动为主的统战活动。
2、做好统战成员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
在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对弱势群体帮扶政策的同时,在统战成员困难户、下岗待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实行“四优先”。即: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干部帮扶结对时优先帮扶统战成员下岗待业人员困难户;组织再就业培训时优先安排统战成员下岗待业人员;广开就业门路安排就业时优先考虑统战成员困难户;优先为统战成员困难户帮贫扶困,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
难和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为他们提供法律、家政、图书阅览服务等。
3、分层次加强统战工作宣传和业务培训
针对街道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教的方式,使统战教育、统战文化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和统战文化的影响。
一是在街道机关层面,采取“以会代训”、“以会促学”的方法,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在广大机关干部中开展党的统一战线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习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二是在社区层面,一方面要积极组织社区统战干部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扩充他们的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这个宣传阵地,通过集中宣讲、知识竞赛、集体交流等形式,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推动统一战线工作,调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
三是家庭层面,街道要邀请一群热心社区工作的群众或本身即为统战对象的居民担任街道统战工作宣讲员,并充分发挥宣讲作用,把统战宣传教育触角深入到家庭,将宣传统战文化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设统战宣传栏等方式,不断推进统战文化建设向千家万户延伸,促进群众生活美满,家庭和谐,邻里和睦。
4、活跃非公企业活动开展,培育企业文化
以“认识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到位”为基本工作思路,进一步落实上级各部门对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的部署,在2011年非公党建“组建年”的基础上,对非
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应建未建的展开新一轮上门服务,对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进一步规范管理,认真做到“八有”,即有牌子、有章子、有班子、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作用。通过开展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扩大街道党工委在辖区范围内的领导引导、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辖区非公经济组织政策帮扶、法律咨询、企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予以指导的同时,促进机关基层组织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另外,依据辖区非公经济组织分布实际,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以“访贫问苦”、“职工竞赛”、“趣味联谊”为主要内容的非公企业活动。今年,书院路街道计划在继续组织非公经济企业座谈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活跃与非公经济组织的活动交流。诸如进一步扩大“共青情〃华银心”慰问活动的辐射面;动员辖区更多企业参加“职工竞赛”活动并进一步丰富竞赛活动内容和形式;创新联谊模式,尝试在华银KTV开展非公经济组织趣味联谊等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利用街道资源优势,邀请专业人员对辖区企业负责人、员工展开培训,结合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方向,设立企业特色品牌,突出企业特色效益,树立企业特有文化实质,规范企业发展,从而更好地为辖区经济整体提质作出贡献。
书院路街道党工委
2012年1月9日
第二篇:2012统战工作特色
区委统战部2012年工作概述
一、班子创“四好”,干部争一流,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健全
17项工作制度,配备29个乡镇(办事处)统战干部,加大学习、培训和交流力度,深入调研并撰写6篇报告。
二、完成区工商联换届,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建立非公企业联系制度,非公经济统战工作实效明显。
三、积极带领战线成员投身全区中心和重点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同心”行动,为元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组织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等10余次,完成元坝民建支部筹建,指导元坝民革、九三支部等班子改选。安排112名党外人士分别担任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新提拔党外领导干部12人。
五、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争取资金20万元支持建立回民猕猴桃产业园。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了社区少数民族工作。
六、全力推进宗教场所灾后重建,深化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成立了全区佛教协会,规范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七、对台工作迈出新步伐。
—1—
第三篇:书院路街道纪检组织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书院路街道纪检组织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2012年9月11日)
根据上级纪检部门《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情况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区纪委的具体要求安排,书院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街道纪检组织建设,以强化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教育学习、职能作用等为抓手,扎实推进纪检组织建设,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纪检队伍发挥作用
1.科学规范了街道纪检组织设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街道党风廉政工作。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明确了党工委副书记为街道纪工委书记,并设立了街道纪工委办公室,由党政办1名工作人员担任街道纪检干事。在街道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策前的酝酿协商,街道纪工委书记全部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街道纪检组织工作职责。
2.选优配强了街道纪检队伍。为切实加强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街道为下辖8个社区均配备了社区纪检员(8人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30.6岁),并选举产生了居民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社区居委、党务工作进行全面监督。
3.提高了纪检组织硬件配置水平。街道纪工委办公配置较为完备,共有办公室9间(街道1间、社区8间),办公室门前有纪检办公室名牌,有必要的办公办案设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各9台;党风廉政举报箱9个;信访投诉热线9条)能满足街道纪工委履行日常监督职能的基本要求。
二、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工作开展有据有依
1.健全完善了纪检工作制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直强调建立健全纪检监察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制度在预防腐败和促进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考核考评与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制度落实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建立完善了日常工作制度,通过制定分工制度、议事规则、学习制度、信访制度,不断健全和改进纪工委内部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研究制度创新,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书院路街道社区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社区财务预决算、收入、支出、票据、资产等的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促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真正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健全完善了纪检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为保障工作有效运行,按照相关规定,街道在纪检工作办公经费上给予充分支持,在财政预算中专门安排了1万元作为纪工委专项经费。另外,每月将纪工委书记办案补贴落实到位。
三、强化教育学习,确保纪检人员业务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需要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街道全面加强了
纪检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通过抓学习培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利用城市大学书院路街道分校这一良好平台,邀请社区纪检联络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增强信念,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清廉”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为突出区纪委布置主题活动内容,街道纪工委在全街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两争两创”、“爱党.爱国.爱民.爱家.爱岗”等主题活动,在下辖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争创优秀员工”活动、在街道街直部门中开展“文明标兵岗”创建活动,不断丰富主题活动载体和形式,在全街营造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
四、强化职能作用,确保纪检工作全面铺开
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完善责任体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一是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街道与社区签订廉政责任状、班子成员与一般机关干部签订廉政责任书,结合实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的责任作了详细的分解,落实具体包案领导、承办科室和责任人。二是街道党工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做到了反腐败工作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较好地确保了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做好纪检信访及监督工作,畅通投诉渠道。认真做好纪检信访的接待和处置工作,街道纪工委利用开展“信访直通车”
工程,每周对下辖8个社区的党风廉政信访箱进行开箱检查。今年3月份,街道纪工委在每周例行检查中,发现斑竹塘社区党风廉政信访箱里有一封针对居民“违规”享受低保政策的投诉信,街道纪工委高度重视,马上联系街道低保站和社区低保员,对投诉事件进行情况调查、核实,在最短时间内详细掌握了相关具体情况,并以在社区居务公开栏张贴公示的形式,向全体居民告知(据实地了解和情况取证,该居民符合低保享受条件)。
3.践行作风建设主题活动,解决实际困难。依据《书院路街道“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信访积案、项目建设、民生工程三大类,共13个小项逐一细化分解任务,明确牵头部门以及负责领导。通过践行主题活动,街道集中解决了一批困扰辖区居民群众已久的实际困难(新塘社区危房改造问题、风动居民小区下水道堵塞问题、向家塘路公交线路通车问题),也顺利化解了几起信访难题(南路转户胡金谷购买社保问题、聋哑儿童尹浩然手术及后期康复费用问题),真正实现了“想民之想,急民之急,解民之忧”的活动初衷。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加强街道纪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充分发挥街道纪工委各项职能,使纪检检查工作制度化、日常化。二是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一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对街道纪检干部加
强业务知识培训,对现有的纪检干部、社区纪检委员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培训投入,增加外出学习、培训、交流、观摩的机会。并通过以会代训、以案代训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街道纪工委的办信办案能力。
(二)在加强和改进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强化理论培训,注重加强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综合业务及相关知识培训,使纪检干部拓宽知识面,朝着“多能”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发挥不同渠道在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二是转变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全面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真正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不做表面文章。
第四篇:书院路街道政协工作小组情况汇报
书院路街道政协工作小组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区政协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我街政协工作小组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围绕全街工作中心,服务大局,心系群众,积极推进政协工作的开展,为区政协工作在基层的落实、委员作用的发挥和全街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书院路街道政协小组成员共有12名(女委员4名),委员中为中共党员人数有3人、民主党派7人、无党派人士2人;委员所属行业涵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以及非公经济组织,辐射面广、覆盖面大,充分发挥了基层政协委员的“沟通纽带、知情参政、化解矛盾、带头模范”的作用。
二、夯实工作基础,努力把小组组建成委员之家
为充分发挥政协小组的作用,我们不断加强制度和机构建设,各项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使街道政协小组真正成为沟通区政协和委员的桥梁和纽带。
一是制度建设。其一完善学习制度。街道政协小组召集小组委员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其二健全联系制度。街道要求政协委员紧密联系辖区各界群众,不定期的深入群众就我街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走访、座谈活动,并提出建议报告。二是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机构,街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成立了政协委员联络小组,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联工委主任盛立群同志为联络组组长,并选拔了1位大学生作为联络组工作人员,充实到联络组办公室来,使我街联络组人员配臵合 1
理、充满活力,为政协小组工作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大力支持委员调研,认真履行政协工作职责
街道政协小组积极引导和支持全街政协委员围绕“想全局、议大事,抓重点、办实事”的工作要求,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1.政治协商方面,组织政协委员积极参与街道民调大走访、政风行风评议、党政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重要主题活动和会议,并针对我街项目工程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具体工作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作决策出点子,当高参。
2.民主监督方面,通过现场监督、会议监督等多种形式,组织政协委员对街道重点项目建设工程中的招投标以及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管,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3.参政议政方面,主要是通过调研报告,提案等形式积极参政议政。近年来,街道政协委员积极献言献策,撰写了多份有价值、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提案,促进了辖区甚至是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问题的保障和改善。诸如:李岸冰委员的“规范福星中路沿线,美化核心商务区形象”的提案、石磊委员“积极推广公交IC卡,提升湘潭城市公交服务形象”的提案、邱志平委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提案能立足于实际,围绕中心,注重热点,贴近群众,反映准确,有较强时效性,受到了区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发挥委员示范作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街道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注重发挥每个政协委员的特长和优势,帮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
心、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一是发挥企业政协委员的优势,以良好的大局观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政协委员黄学金、周军同志,努力发挥企业优势和潜力,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安臵社会剩余劳动力,帮助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街道政协委员每年都积极重大节日访贫问苦活动,每逢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都会主动地为贫困家庭送去慰问金,委员们正是用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奉献。
五、下阶段工作打算
1.加强自身建设,努力配合好区政协展开街道政协委员换届工作,以公平、公正的作风,确保换届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2.履行政协职能,开展好辖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以及背街小巷提质情况的调研、视察活动;
3.深入落实区政协四届历次会议精神,继续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在帮助困难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更好地为政协委员在各自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4.广泛征集提案,为区政协五届会议的召开做好提案工作准备。
5.抓好委员考评总结,严格考评制度,搞好委员调整。街道政协工作小组在区政协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跟区政协的要求还有差距。下步,我们将努力学习,认真履职,借鉴兄弟街道政协小组的先进经验,把我街政协工作推向新台阶而努力。
第五篇:巴蜀书院课程特色简介
巴蜀书院课程特色简介
——在访学接待活动中的主题交流提纲
(一)寻根溯源:正确理解“课程”
1、四种主要的课程理论:(认清现行课程中的独特价值所在)
——要素主义课程论(源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我的感受是“教而有类”。把人分为三种等级,哲学家、武士、农民和手工业者。对他们必须施以不同的教育,以期让他们在未来生活中各司其职,所以对课程内容有很大限制,被称为英才政治模式。)
——百科全书课程论(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代表:学生应当首先从“大自然的书”中学习而不是从课本中学习,认为关于事物的知识和言语学习应是同步进行的。)
——综合技术主义课程论(前苏联提出的与对知识的探究明显不同的课程论,即教育内容应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这是与资本主义教育很大的不同。)
——实用主义课程论(美国:注重解决有价值的问题。课程理论中呈现了两种倾向,即儿童中心——将成长中的儿童的需要作为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社会中心——认为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重建社会。)
2、课改五种趋势:这些课程理念经过实践证明与历史洗涤之后,在19世纪以来的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的五种趋势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
教育民主化——谋求平等与高质量兼得。全民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国际理解——谋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 回归生活——谋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 关爱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个性发展——谋求个体与社会的内在的统一。有人批判我们国家的教育“见物不见人”。所以要“深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巴蜀,这是响亮的口号,这在美国2001年已经立法。
3、巴蜀课程根基:作为巴蜀来讲,受实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威的思想影响很大。因为杜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到中国待了两年多,其学说成为当时中国政治领域、思想领域和教育领域的主导潮流。所以我们在1932《巴蜀小学建校宣言》中能读到:“我们不能使家庭生活转成学校教育化,但我们可以使学校生活转成家庭生活化。我们的能力,不能使社会生活转成教育的,但我们可以使学校生活转成社会化。杜威说:‘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我们当从这条路上走去。”可见受杜威思想的影响很大,包括我们在书院看到的,也已经听过很多遍的“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就是对杜威深度关注儿童的思想的实践、改进和发扬。
所以本着《建校宣言》中“创造一所新的学校,实验一些新的教育”的宗旨,我们在近些年,对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在前两天的交流过程中,相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
那么,书院课程是怎样的架构,有什么价值追求呢?--------
(二)书院课程构架及价值追求
巴蜀书院在2007年建校,课程是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下,对巴蜀小学课程的继承与发展,并围绕“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力求打造出书院的课程特色。我们把课程分为三类(见课件:课程图表):第一类是基础学科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第二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第三类是校本特色课程,重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校本特色课程开设方面,比如:
(1)国学课程:我们的1-2年级专设,有自编的一套教材,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执教;1-6年级每个班每周四早晨为国学课程朝读时间;同时,凡是新建班级,我们都会带领他们到十三经文化长廊了解先秦经典。借重庆市“唱读讲传”活动,我们还专门举行了几场大型的比赛演出。旨在承传民族文化精华,养育孩童书香气质。
(2)院团课程:源自于我们以前所谓的兴趣小组,但是我们做了系统的规划与改革,并引用“美术学院、孔子学院、合唱团团、话剧团”等等的“院和团”的称谓,所以取名为院团课程。目前深受学生和家长亲睐,等会儿我会专门作为特色课程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3)领导力课程:主要指大队委、班队委、全校值周中队的组织、管理、监督、服务能力的培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规则、执行与民主意识。
(4)家长义工课程:吸引众多家长融入校园文化,包括为家长或者学生群体开设每周的家长讲坛,每天放学时戴着绶带,站在校门口跟每位孩子挥手致意,并检查各班路队行进情况,还包括共同建设班级文化,丰富班级博客,共同服务与学校的教育需求。
(5)住读全席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我们会在孩子进入住读生活后尽快教给他们穿衣叠被,洒扫洗漱能力,早晚固定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尤其是晚间课程很吸引孩子们,周一到周四包括影视欣赏、才艺展示、阅读时光、五彩生活等。我有时值班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做的水果沙拉,手工艺术,还有每期每班和上周六一节住读才艺展示的节目,几乎全部由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主持、自己控制灯光音响,我们真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才能,这真是做到了我们《建校宣言》说倡导的住读生活的境界:“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6)国际游学课程:主要指我们跟美国、英国的友谊校之间每年的互访,去年寒假还有几十位学生到日韩考察了十多天,这些活动对拓展学生“巴蜀孩童,世界眼光”的宏大视界很有好处„„
那么,作为一个新建学校,各年级各班级大都是由转学生组合而成,有从北京、西藏、四川等地转来的,更多的是从重庆市各区县蜂拥而来。面对这样汇聚各个学校习惯与特色的学生集体,我们面临的首个问题是:怎样很快地打造书院孩童形象,形成巴蜀孩童“信达雅”的气质?这成为我们首要重视的问题。
(三)《课程共育基本规范》简介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和进程等的综合,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所以除传统的学科教育活动之外,书院将校园服务、德育活动也都清晰地纳入了课程管理之中。我们都知道,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育也是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进行的就是《课程共育基本规范》的研究。
1、三段式素质课堂。针对学科教学,我们承袭了巴蜀园的“三段式素质课堂”研究,即从课前准备、课堂进行、课堂结束三个时间环节上,强调新学校师生教学习惯的养育。
课前文化建设——结合学科特色,如语文的经典诵读,成语积累,数学的口算练习,英语的日常用语积累,音乐与形体课伴随乐曲进入教室进行课前律动等等;
课中习惯关注——静心倾听的习惯,发言自信的习惯,小组讨论的收放有序,写字姿势“三个一”等等;
课末整理提示——“下课四件事”,对桌子,传凳子,准备文具,文明休息。
2、强调“共育”观念。我们在着力探索一种共育模式,也就是想科学有效地整合老师、家长、学生、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追求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有连续两年时间,在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来宾参观访问、学生外出考察活动等平台中,都把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3、《课程共育基本规范》和《常规令》。到去年,也就是用了两年时间,我们对每门课程的常规都进行了实践和梳理,终于总结形成了这两个文本。(课件展示)《常规令》这在星期一下午的德育活动交流中,相信大家已经详细了解到。这些文本还是实验稿,但是已经对学生六年一贯的习惯养育,对新生入学习惯的养育,对新教师尽快酒味入格,都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成效。我们的老师还在不断创新和优化(如昨天听课中的“点兵点将,我最闪亮”)。我们觉得这也是书院开发的很宝贵的教育资源之一。
(四)院团特色课程简介
西南大学的靳玉乐教授在我们做报告时曾说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施了选修课制度,与这个国家是否具有现代化水平是一体的,是一个衡量的标志。由此可见,选修课对于育人,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我们的 “院团特色课程”。其特色与价值主要体现在:
1、课程设置,以生定课。全体老师根据自身特长自愿申报课程,学校审定通过之后,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请家长与孩子先根据自身特点预选课程。有的教师还主动外出自费学习来满足院团课程的需要,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素质发展。
2、自主选课,挂牌招生。在统一时间哩,我们的老师在操场上贴出自己课程的海报,挂牌招生。我们邀请孩子和家长到学校,自主选课,现场报名。这样的做法将传统的“让学生适应课程”转变成了“让课程的设置服务于学生的个性需求”,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还有不少家长非常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同时多学几门课程。整个报名过程,所有老师都参与进来,做孩子的课程顾问。
3、发展评价,促进发展。我们广开言路,每学期都会将家长调查问卷反馈意见与建议做梳理,不断优化我们的课程设置、管理、实施、评价与反馈。不到三年时间,院团课程的家长满意率从最初的83%提高到98.7%,赢得了家长的认同。
(五)书院教研机制简介
我们的教研机制在人力(团队力量)上有三个凭借:
1、教学研究团队:这是老师们自选的公共服务岗。主要在制定学年教学规划,确定学期研讨重点,规划活动开展方式等方面,贡献智慧和助力。
2、学科召集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科教研组长。他们具体的职责是召集组内老师,每学期开学制定出科学的教研规划;每周的教研例会做到 “五确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定记录);倡导组内人人都上研讨课,倡导师生流动上课;倡导各教研组打造教研特色,沉淀学科文化。如二团队语文特色,体育团队。
3、行政与学术委员:在常规管理、学术引领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本期,这个团队就将全校所有老师的随堂课和院团课都听了一遍,并专题召开了两次“教师沙龙”,共话我们所研究的主题“素质课堂”。
我们的研究课形式上有自愿的、随时都可能进行的组内流动上课(多的老师一学期主动上了5节),每周的挂牌课(以学科组轮流承担或自主申报、优质课推荐等方式进行,逐渐形成了跨学科、跨校区的浓郁研讨氛围),参赛课(形成一个研究团队,辐射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研讨),推门课(行政和学术委员随时可能走进课堂进行督导),师徒双向课(师徒制,徒弟走进师傅课堂学习,然后上课甚至是翻版课向师傅汇报,新老互助,共同成长),考核课(新教师每年的考评定级,氛围和谐,年轻教师自己说是“被宠爱”),接待课等等。
作为我来讲,在书院历来倡导“没有压力的常态教研的浓郁氛围”,现在是基本上达到了预期。这样的一些机制,也充分发挥了学科教研的主动性,凝聚了学科教师智慧,促进了学科教师携手共进,提高了课堂教学时效。说白了,我们追求的就是“实效教研”。
案例:体育学科教研及流动式上课简介——夏武。
2010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