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项目总结:绩效考核打分失真现象的分析和应对措施

时间:2019-05-14 21:3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咨询项目总结:绩效考核打分失真现象的分析和应对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咨询项目总结:绩效考核打分失真现象的分析和应对措施》。

第一篇:咨询项目总结:绩效考核打分失真现象的分析和应对措施

绩效考核进程中的博弈难题解析

——如何避免绩效考核打分失真?

考核打分流于形式是绩效管理实践中困扰管理人员的一个常见问题,如何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将结合已经完成的一个咨询案例从问题的深层次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两个角度做深入的探讨。

问题引出

某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商贸类企业,部门设置包括营销、仓储、行政等,现有员工四百多人。公司原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两大类,结果指标主要是可量化评价的指标,过程指标中包含员工不可量化的工作过程指标(履职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能力。

在实际的考核运行中,我们发现凡是那些不可量化的指标,如态度和能力,尽管评分等级的标准已经相对较为明晰,但是实际的打分结果却近乎无效——所有的员工得分均为最高等级分5分,只有那些有明显工作失误的员工得到4分(五级打分法,最高5分)。这样的考核结果产生了较坏的导向与影响:首先,员工认为绩效考核不过是个形式,个人绩效高低与实得奖金没有关系,干好干坏奖金一个样,既打击了高绩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助长了低绩效员工不求进步的恶习;第二,人人得5分,意味着人人工作很优秀,而实际上员工的绩效水平离管理者的期望和行业的标杆还有很大差距,这样混淆了员工自我评价的标准,失去了绩效提升和改进的目标和动力。可见打分结果完全失去了绩效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

原因分析

从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备性、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原理来分析,我们认为产生这个问题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主要是绩效管理体系完备性的缺失,包括对打分偏差现象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力度、手段不足,以及系统本身对打分偏差结果的纠偏功能的不足。

 考评人不能真正领悟绩效考核指标/标准的含义;

 考评人不能准确把握打分等级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 考评人打分出现偏差对其个人没有任何的影响;

 考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出现了打分的偏差;

 考核系统对出现的打分偏差没有任何的纠偏功能;

(二)主观原因

除了客观原因外,也有很多主观原因导致了问题的产生,甚至是许多企业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对待考核态度不严肃、各种认知误区以及老好人倾向等。

 对待考核的工作态度不严肃

第一,考评人不理解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和用途,使得对待绩效考核持轻视

态度,打分过于草率、随意。

第二,真实评价结果的得到需耗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很多部门经理不愿将关

注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在得不到真实绩效结果的前提下只有随便打分了。 绩效考核的认知误区

第一,近因效应,指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

产生的各种因素。比如管理者仅对员工近期的绩效或行为印象深刻,导致他用一种不够全面、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和评价员工的总体绩效。

第二,从众效应,即以周围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比如,别的管理者对下属管理松散,评价时“和稀泥”,这个管理者不愿显得与众不同,也就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绩效评价。

第三,趋中效应,即假借 “辨证”地看待、评价员工,认为人都有所长、有

所短,导致评价打分趋中与同一分值,没有差异。

 老好人倾向

老好人心理使得考评人不愿按照实际绩效水平拉开被考核人之间的得分差

距,打分产生“趋中效应”。“趋中”又有两种:趋中于3分(一般绩效水平,更接近于大多数人的真实绩效),以及趋中于5分(优秀绩效水平,不符合真实绩效状况)。由于打分分值与奖金直接挂钩,如果按照真实绩效水平给分会导致被考核人奖金受罚,考评人怕得罪人从而不敢按照实际绩效水平给予客观评价。

解决方案

一套管理制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在方案的设计和执行两方面都做好。高效率的贯

彻执行体现出设计的先进性,同时,设计当中也要考虑到对执行的约束,二者相互交融、不可或缺。

因此,我们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此问题——

(一)加强绩效考核观念转变和对考核体系的理解

制度设计,理念先行!先有正确的理解,才有有效的执行!通过培训加强员工观念的转变、态度的端正、理解的正确和执行的有效。

培训包括绩效管理理念、方案设计思想和内容、方案实施、考核及反馈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二)加强考核制度对考评人行为的约束

 在考评人的考核指标设计中,增加对其考核行为评价的指标项。如在“工作责

任心”指标定义中增加“对考评工作的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款,并给予适当加

大的权重;

 在绩效分析与反馈环节加强对考评人的打分情况的反馈,指出其在打分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并给予指导,帮助改进打分的有效性;

 量表打分法与关键事件法结合。纯粹的量表打分法主观性太强,由于每个人对

打分标准(较详尽的文字描述)的理解不同,在打分尺度的把握上会有所差异。

将关键事件法结合到打分法中,对于每一个等级的打分必须列举出相应数量的关键事例来佐证,这样就会减少不同打分者的打分差异,同时使得考评人在平

时就会关注、记录下属的工作绩效。

(三)系统纠偏——对打分数据的纠偏处理

如果上述前馈控制、过程控制措施还是没能完全杜绝打分偏差的出现,就必须有后馈控制措施来对已经出现的偏差予以纠正。

奖金基数对应分值设定为5分时,5分的分值标准为优秀,意味着员工绩效必须达到完美状况才能得到基本奖金。若是真实的打分结果,显然绩效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有失客观和科学;若打分人不愿得罪人而给出与奖金基数对应的评价分值(5分),则意味着员工的绩效均达到了优秀,而这是不可能的,失去了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

奖金基数对应分值设定为3分时,员工得到3分意味着绩效水平一般,得到奖金基数额度的激励,如果绩效提升得到4分或5分,就会得到超额的奖励。方案本身设计思路是好的,但是执行中如果考评人打分时送人情,均打5分,则既没有达到激励的目的,又增加了激励的成本,得不偿失。

可见,问题的关键是:“奖金基数对应的绩效标准应怎样设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绩效标准的“浮动标杆模型”。

1、定义——

以人均绩效得分为达标标准,对应于奖金基数;低于此标准受到负激励,实得奖金低于奖金基数;高于此标准,实得奖金高于奖金基数。

2、计算公式——

实得奖金=个人绩效得分/人均绩效得分*奖金基数

3、效果——

 由于不知道多少分对应于奖金基数,主管打分时减少了心理顾虑,不会再考虑

自己的评价得分是否会导致下属奖金被扣,打分会相对客观;

 鼓励少数真正优秀的员工,体现了激励的20/80原则;

 鼓励做的更好的企业文化,因为一个人即使绩效绝对水平再高,如果相对团队

其他成员绩效低的话,一样不会得到高评价和高奖励;

 奖金总额得到控制。

结论

本文针对绩效打分失真问题,从绩效管理的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及后馈控制等三个环节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打分失真问题,希望能对受该问题困扰的管理人员有所借鉴和启发。

欢迎邮件交流,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zhengqiang71@163.com

第二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对企业加强监督和调控的依据,也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等进行决策的依据。就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治理结构;独立性;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02-02

0引言

多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层出不穷,给国家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也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灵魂。

1会计信息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它反映了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在真实的经济交易基础上,对企业经济行为客观、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反映。体现在会计核算上为内容真实、要素完整、数字准确、时间及时、手续齐备、资料可靠,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帐户设置规范,会计确认合理,会计计量准确,会计记录完整,会计报告充分,这样就可以认定其产生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外部监管乏力等。

1.1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股权结构,多数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股权结构是流通股比重小,国有股一股独大,但国有股主体缺位。因为国有股通常是政府通过授权投资机构或职能部门代表国家来行使国有股股权的,这个机构并非实际的委托人身份,仅是委托代理链中的一个环节,结果形成“代理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现象。正是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畸形。(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在公司拥有控制权,许多中小股东因持股数量限制而无法参加股东大会,更谈不上行使股东权力。而大股东委托的代理人控制下的股东大会不一定真正为股东利益进行决策。(2)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主体缺位条件下,国有股董事实质上只是代理链中的一环,很容易与经理层合伙共谋私利以至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3)董事、监事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多数董事、监事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表决时举举手就行了,不过是个摆设,在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4)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在现实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独立董事的来去实质上由公司经营者决定,独立董事津贴的多少也由经营者决定。如果非要坚持对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制约,他们的报酬是要受到威胁的。况且,大部分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自己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根本无暇对受聘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所做出的判断大多依据企业向他提供的财务资料,如果企业在向他提供材料中有所隐瞒,那么他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失去了真实性。

1.2单位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从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看,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内部监督人员的工资报酬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内部监督人员依附于企业,听命于企业负责人,这就意味着内部监督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会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所以内部监督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1.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使会计信息在源头上失去真实性成为可能

有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甚至一些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或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1.4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使会计造假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防范企业财务造假、治理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外部防线。然而,注册会计师既具有经济警察的身份,又具有经济人的身份。经济警察的身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必要独立性,而经济人身份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广泛的经济业务关系,它所进行的社会审计是一种有偿服务。在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聘请审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应该掌握在所有者手中。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缺陷,公司的经营者实际上掌握着聘用注册会计师的生杀大权。如果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审计意见与管理层的期望差距较大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则有可能遭到解聘,所以,一些不能坚持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容易妥协,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1.5政府部门监管乏力也是财务造假的的根本原因

目前,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部门,但由于监管部门分散,分工不明确、职责重复,甚至相互冲突,弱化了政府监管的职能,加之部分监管部门缺乏应有的专业人员,也影响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多年前“银广厦”事件,经过了政府多部门多次的例行检查,都未曾发现问题,被记者曝光后造假的丑闻才曝光于天下。

2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职责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股东的持股比例,分散大股东的股权,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互相制衡,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良好举措。比如,2001年实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就使部分企业成功分散股权,引进其他投资主体,形成真正的多元投资主体,有效地解决了“一股独大”问题,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使“内部人控制”受到有效遏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会计信息真实化。

另外,为了让独立董事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真正独立行使职权,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证:第一,在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上进一步独立。在选举和聘请独立董事时,采取大股东回避的方式,由中小股东推荐选举独立董事,这样,独立董事在惠及全体股东利益的同时,就会强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第二,独立董事应职业化,由兼职董事转变为全职董事。这样,独立董事就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并及时对财务决策进行审核。

2.2强化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财务造假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因素。要从源头上解决财务造假的问题,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资料、财务报告的责任主体。企业单位负责任人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会计信息造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其次,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直接核算者,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纠正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纠正违反法律、制度的事实,有权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独立处置会计事务。因此,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为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好源头关。

2.3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可以进一步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比如,可以实行审计机构委托聘任制度,由被审企业委托政府监管部门聘任审计机构,每年向监管部门交纳合理的审计费用,监管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为其选择合适的审计师事务所。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状况,为审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业务提供了必要保证。

2.4强化外部监管职能

目前,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监管部门由于部分监管职责重叠,缺乏专业人士,造成监督乏力,所以,要强化外部监管责任,首先应改革监管部门的体制。例如,对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部门的类似监管职责进行业务合并或重组,聘请社会上专业的会计、审计人员对监管人员进行补充,由一个监督部门统一管理,形成纵向的链接监督关系或横向的互助监督关系,监督做到无缝对接,从而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5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造假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会计造假几乎不涉及物质成本,只需要玩弄数字游戏,便可获得巨额利润。只要造假收益大于处罚成本,企业就有造假的动机和需求。因此,除了对那些蓄意造假者加大处罚力度外,还应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给广大投资者或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由造假企业通过规定途径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一定的补偿,又给造假者形成真正的压力,从而抑制其违法造假的冲动,从根源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3结论

虽然国家多次启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行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全社会一个共同的长期的任务,各级监管部门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改革监管体制,从根源上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能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国家经济更快更稳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2000-07-01.[2]王成秋.独立董事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J].财务与会计,2001,(9).[3]章树新.浅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2,(8).

第三篇:房地产行业偷逃税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

房地产行业偷逃税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

作者: 郭阿昵

来源: 中国税网

随着全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上升速度最快的主要税源之一,在税收总量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该行业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开发项目的开发时间跨度长,环节多,成本计算复杂及纳税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偷逃税费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偷逃税的手段复杂多样、涉及的税种较多,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额税款流失,也成为了税务部门日常管理的难点。

本文就当前房地产行业偷逃税现象、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房地产业偷逃税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营业税;对其取得的征地补偿费亦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将土地归还给国土部门再出让而偷逃税款。

(二)通过与外单位合作建房方式。一方出地,一方出资金,双方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双方按一定比例分配房屋,利用“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营业税”的规定而偷逃税款。

(三)“拆一还一”回迁户未依成本价计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老城区或旧有居民点采用原住户在“拆一还一”的基础上增加的面积依市场价或优惠价出售的方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对其进行开发。回迁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拆一还一”等面积的部分直接视为拆迁成本,而未计算并缴纳营业税。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开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名义取得土地,并按实际支付价款记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然后设法改变土地用途,对土地重新进行评估增值。在对该土地进行开发时,以土地的评估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虚增开发成本。例如,我们在对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土地使用税缴纳情况进行检查时,土地确认成交书上出让金额为3100万元,公司财务入帐土地成本为7000万元。经核实,7000万元为土地评估价。原是该公司股东以个人名义以3100万元从政府取得土地,后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对该土地进行开发,以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入帐为土地成本,虚增了开发成本。

(五)虚增前期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基础设施费。房地产企业人为地增加项目的规划、设计、“三通一平”等费用;随意确定配套设施费的提取标准;将自行开发的办公用房、售楼部工程的建设成本也计入开发项目的开发成本中,从而增加开发成本,减少利润。

(六)开发商将未售出的房屋、商铺、车位等各种房产自用,未申报房产税;用于出租取得的收入不申报营业税及附加税款而偷逃税。如某公司将其开发未出售的商业层出租给一休闲会所,从事经营餐饮、娱乐休闲。双方协议每月租金为1.5万元,全年合计18万元。年终时,该公司以租金抵顶在该休闲会所的消费,将收取的租金借记“应收帐款”,贷记“内部往来”;在会所发生消费时借记“内部往来”,贷记“应收帐款”,两往来科目相抵冲,就隐匿了租金收入。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的产品用于投资、抵债、作固定资产自用、职工福利等,只按成本价作为存货减少帐务,而未作视同销售不动产帐务处理的规定申报营业税及附加税。在对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纳税检查时,检查人员在核实售楼部和财务部门的相关数据时,发现售楼部的商品房的结存数比财务部登记的结存数少了6套。经询问,财务人员解释,这6套住房用于抵顶施工单位的工程款,而未作销售处理。财务人员提供了该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抵债协议》,6套房协议售价为100.8万元。

(八)隐匿经营收入偷逃税款。

1、将不需要办理房地产证的停车位、地下室、阁楼、公共配套设施对外出售不计收入。

2、将取得的商品房销售收入或取得的银行按揭购房款长期挂“预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不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

3、将购房者从银行取得的按揭收入以“银行贷款”的名义转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通过银行过渡账户集中转账,造成贷款的假象。

(九)在销售时以收据代替发票,甚至不开收据,或使用假发票、白纸条入帐等方法偷逃税款。

(十)房地产开发对借来的民间资金,未按规定代扣代缴借款人的个人所得税(利息所得);对开发项目中签定的拆迁补偿合同、建设勘测合同、水电安装合同等,未按规定申报印花税。

二、房地产企业偷逃税的成因分析

(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缺乏纳税意识。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获得更多收益,房地产商往往通过各种方式偷逃税款。

(二)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人员政策水平低。多数房地产业的财务会计大多数是原来商业企业、工业企业方面财务人员,对过去从事会计业务和税收政策比较了解,但对现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企业会计制度,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成本扣除规定等会计核算方式不熟悉、不了解。

(三)税收政策多、变化快。房地产业在诸多环节中共涉及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房产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十几种税(费),政策多、变化快,有时在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

(四)税务机关对打击房地产业涉税违法行为力度不够,客观上为房地产业偷逃税款提供了机会。首先,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信息交流较少,自身也不具备收集相关信息的手段,无法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有效地参与管理和监控,客观上给了房地产业纳税人偷逃税款的机会。其次,税务人员在查处涉税案件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导致行政处罚力度低。

(五)涉税信息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缺乏合力,信息交换不够同步,税务管理部门无法对房地产开发项目从计划执行、合同签定、工程进度、销售收入、产权转移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对银行办理个人购房按揭贷款的支付时间和数额难以及时掌握,致使大量税款无法及时入库。

(六)预售款票据使用不规范。大多数企业开发前期基本使用的是自印的收款收据,企业为了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使用发票的管理不规范,削弱了“以票控税”的作用。

三、治理对策

(一)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税法宣传的时效性。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印制宣传资料、宣传标语、税企恳谈会、送政策上门、纳税辅导上门、组织定期培训涉税业务、沟通征纳关系等方式,大力开展对房地产税收政策、办税流程、发票开具、涉税事项、申报受理、税款缴纳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有重点地宣传和咨询,增强房地产企业的纳税意识,营造房地产行业税收良好的征纳环境。

(二)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合作,加强税源控管。税务部门要与计划管理、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建立信息传递制度,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涉税资料和相关信息,并建立档案,全程跟踪,努力获取企业建筑成本等信息。为了增强纳税人信息的真实性,税务人员在取得纳税人税务登记资料后,应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及到相关部门核实情况。税务人员只有通过实地调查和核实,才能杜绝超范围享受税收优惠的现象发生。

(三)改进税收征管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认真开展房地产税收税源摸底工作,切实做到项目清、房源清、税源清、资料齐,分工细、责任明确。一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按行业、分类别建立征管台账,加强税务登记及项目登记的管理。二是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探索岗责体系、能岗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努力堵塞征管漏洞。三是管死发票开具关。严格要求房地产行业在向用户收取订金、预售房款时使用地税局的预收票据。

(四)强化对房地产行业的稽查,加大对房地产业偷逃税的惩处力度。建立房地产行业良好的纳税秩序,税务部门除了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各环节的监控外,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大对房地产行业偷逃税款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是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选案工作,提高选案的准确性。稽查部门通过对征管部门和房地产审核小组提供资料的分析,有选择性地对房地产企业进行重点稽查。二是努力提高税务稽查人员的素质和业务培训,提高查账能力,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三是加大对房地产涉税案件的处罚力度,依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对查处的偷税款及罚款,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坚决催缴入库;对大案要案,按照法律程序移送司法机关并对偷税者予以重罚。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

第四篇:成人学历教育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

成人学历教育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

摘要:成人大学学历教育是国民教育高等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看,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现象,使各类成人学历教育的生存发生很大困难,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教学质重很难得以保证,成人学历教育到底有无办下去的可能和必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笔者就这个难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念,并与读者分享。关键词:成人教育 学历教育 质量 问题 对策

从近两年成人高考报考的情况来看,考生报考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全日制大学[的扩招现象以及学校办学层次的升级,使在校本科生已超过了大专(高职)生,而且总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在高位徘徊。在给就业带来很大困难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上世纪中下期很热门的成人学历教育。生源的减少,使得大家都要切的成人学历教育这块蛋糕已越来越小,甚至到了“杯水车薪”的地步了。对于这种现状,我们感到很困惑,成人学历教育到底有无办下去的可能和必要?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一、成人学历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办学规模上看,随着全日制高校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得需要在工作后希望到各类成人教育机构获取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大为减少,而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规模并没有缩小,造成了现在“僧多粥少”的困境。现状是:

1、办学理念是注重规模、轻视质量

当前从成人学历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上来看,存在重规模、抢生源及轻质量的问题,现在主管校领导都会有这样的要求:

(1)不要出事;

(2)完成创收指标;

(3)兼顾办学质量。

现在一般都是将不要出事放在第一位,第二是要尽量赚钱,学校教职工福利的一部分开支从成教那里获取,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全日制普通高校来说,这是对该校二级学院规定的必须完成的指标,其他的根本不作什么具体的指导和要求,第三才要求兼顾办学质量。因此,在学校层面上看,“重普教,轻成教”的观念形成了成教学院只是赚钱的机构,不会在人力和物力上加以支持和投入。

过去在知识缺乏的年代,大家都渴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更好地运用于工作实践。这些人往往是生产骨干或技术能手,是由他们的企业出资考到学校去培养的。有许多人还是经过全脱产学习,经过若干年专业学习后成为企业经营者、技术专家。就像我校成教学院培养出来的抓斗大王包起帆、全国劳动模范李斌、上海发明家郁竑。而现在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学习逐渐成为个人的事情。在成人学历教育的学员中,函授和夜大学员多为在职人员,很多学员都面临着两难选择。由于工作的关系,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已成为普遍问题。再加上平时加班、出差及开会等原因,学习时间常常保证不了。学员经常要在工作与学习之间做出选择,显然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样就很难保证学习的质量。现在就读于成人高校的人员,绝大多数人可以说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也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从根本上讲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因为成人文凭在人们找工作和升职中还是需要的。

现在各类普通高等院校都设有成教学院。由于各校都将成人教育作为扩大招生规模、获得办学效益的途径。但由于生源有限,为了拉生源,各办学单位“明争暗斗”,自定各种政策,竟相降低录取标准吸引考生报考该校。管理中的一些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原因是担心老学员流失,潜在学员不敢进来。这种无序的竟争,使得办学质量越来越差,也使得成人文

凭的含金量和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来越低,这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承认成人文凭的根本原因。

在成人学历教育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对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越来越关心,也越来越关注。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说到成人教育的话题,其教学质量则成为一个必谈的话题。对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我们曾在函授学员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函授学员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比较高,包括很满意、满意及较满意三种情况,达85.5%。学员认为社会对成人学历文凭还是比较看好,从“还可以”到“好”,比例为83.75%。当然“还可以”的比例较高,占58.75%,而“比较好”到“好”只占25%。同时,学员还认为,社会对成人学历文凭的认可度比较高,从“比较好.,到“很好”的比例为68.34%当然,一部分学员也认为,社会对成人学历教育质量的认可度不高,这个比例从“比较低”到“太低了”达29.58%,几乎为三分之一。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对现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不统一,一方面学员基本认可当前学历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社会对其认可度却又不高。产品的价值最终还是由市场来确定。当前社会对成人学历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歧视成人学历文凭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以招聘为例,不少公司的招聘公告上都注明:“五大生(自考、电大、夜大、职大、函授)除外”。实际上,不仅是招聘,公务员招考等方面也是如此。自考、电大、夜大、职大及函授五种非全日制学历文凭不能报考公务员现象也是存在。正是由于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员学习时两难选择,不学吧文凭不高,知识不够,继续学吧成人教育文凭单位又不重视,而且学习费用自己出,学习时间自己挤,当学习与工作出现矛盾时,只能是放弃学习而保工作。学员放弃了休息、付出了经济代价.但结果不能所愿,对成人学员来说左右不是,进退两难。社会对成人学历教育文凭的认可度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办学单位而言,毫无疑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员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社会满意则是当前要做的头等事情。

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强调,成人高校毕业生获得的专(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与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在使用上也相同。但现实并非如此。今天,提高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现已成为社会及办学单位的共同认识。而要改变当前现状,必须要认真分析影响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2.现行教材不利于学员自学

学员学习离不开教材,学员对现在所用的教材看法如何呢?对所发教材能否便于自学,对此我们也做了调查,有68.33%的学员认为便于自学,也有27.92%的学员认为不便于自学。在现在的成人教育中,学员学习基本上靠所发的教材,甚至是他们学习时使用的唯一资料,由于有近三分之一的学员认为所发教材不利于学习,因而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员的学习。

3.没有有效的学习监督机制

学习靠自觉,但实际上人们在学习上完全靠自觉也是很难做到。因此,有效、合理的外部学习监督机制就非常有必要。

目前在成人学历教育中,无论是函授学习、夜大学学习及成人脱产学习中,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到学校、到教室集中学习。从学校要求来看,函授学习以学员自学为主,面授为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函授学员主要靠“在家自学”的比例为39.58%;靠“集中面授”学习的占65%。对所发的教材,“从来不看”的有0.42%,有42.5%的学员是“随便翻过”,有59.17%的学员则“认真看过”。在学习中,学员除了看所发教材外“自己找参考书看”的占32.08 %,而“很少看其他参考书”及“从不看其他参考书”的则占63.75%。从这几个问题的调查来看,函授学员的学习比较被动。夜大学及脱产学员的学习也是如此。从今天的教学管理来看,学校无法监控学员的学习情况。学员学什

么、什么时候学、学到什么程度、有问题如何处理等问题,都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来监控。

三、提高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树立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理念

今天,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已不是办学单位的权宜之计,它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影响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终身教育的今天,成人教育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强调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没有错的,但关键是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在发展初期侧重于规模有其历史原因,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仍然以规模扩张为主则已不适应需要。成人学历教育近年来生源滑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今天人们读书、上大学更多考虑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的品牌及声誉等,如果我们的学校不考虑这些变化,只认为招生越来越难,千方百计的在招生方面做文章,而对教学的质量、专业结构及课程结构等问题不做思考不加以解决的话,更难的事情还在后面。其实,今天很多办学单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思考想办法解决这些间题。高等教育成熟的标志是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只有打破靠规模出效益,走出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的怪圈,成人学历教育才能健康发展;也只有保证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方面做到协调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结构、优化结构

1.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构的调整

这些年的招生从总体来看,逐年有明显下降之趋势,学历教育的生源瓶颈凸显。面对变化的市场,办学单位只有快速、主动地进行调整,才能应对今天的变化。其实在成人教育中非学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型社会”这一历史机遇下,很多企业的员工都需要培训,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需要“充电”、农民需要高等教育(目前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业劳动力仅9%)、残疾人需要生存教育、老人需要社区教育、外国人需要来华留学等等,这些受教育者几乎都是“成人”,多数不需要“学历”,但对“品牌”、“课程”非常挑剔,“目的性”非常明确,成人教育的市场实际上非常大,可做的事情也非常多。

2.专业结构的调整

成人高等教育要跟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改造传统专业,发展社会急需专业,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发展新专业,首先要做好新专业设置的长远规划,要考虑今后若干年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及经济、产业、技术结构调整的趋向及其对教育结构的影响。其次,还要拓宽专业口径,将增强学员的社会适用性作为重点,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再次,要抓紧改造现有专业,对适应性较差的专业采取改造的办法,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提高充实专业层次,使传统专业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与管理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水平,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应加大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比例,充分运用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戏化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克服成人分布广,分散学习的不足,进行网上答疑和作业指导等。

(四)重视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质量要上去,管理是关键。随着社会对人才层次、素质的提高,办学单位必须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一支既有较强教学能力,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与管理队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五)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1.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

实行学分制是世界高等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国内成人办学单

位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核心的教学改革工作。一般来说,成人学生年龄距离大,学历参差不齐汾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强,理解力比较好,但记忆力较差;工作、学习、家庭负担比较重,矛盾突出,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这使得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难以克服上述矛盾。

而学分制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给成人学习解开了学年制带来的时空上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为成人学员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机会。

当然,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涉及招生、收费、学籍、就业和后勤服务等各项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办学单位来说,既是一件困难之事,也是推进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管理创新,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2.积极推进考试制度改革

考试是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指挥棒”,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成人学历考试制度存在诸多不足,最主要的间题是考试方式太单一。在成人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中,必修课的考试都是闭卷,然而,现实中闭卷考试基本上已形同虚设。此外,在出题、改卷、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成人学历教育质量,必须对考试方法、考试内容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形式要灵活、次数要增多、管理要严格,通过全面、丰富的考试内容,全过程、多形式的考核方式,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要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

教学评估有评价、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应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个部分。通常内部评估每个办学单位都有,而且评估活动年年都在进行。尽管它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毕竟有局限性,最突出的问题是它没有权威性,对办学单位而言它仅仅是一项例行工作。我们认为,除了要完善现行内部评估制度外,还需要建立外部评估制度。外部评估在权威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面可能要做的更好一些,而这一点恰恰是现在所缺乏的。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

第五篇:高中生偏科现象调查分析和纠偏措施

高中生偏科现象调查分析和纠偏措施

文章以东阳二中高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为对象,用问卷调查兼跟踪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高中生偏科现象,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纠偏措施。

偏科在高中学生中为数不少。我们学校有个叫刘强的学生,是一个典型的“偏科生”:在刚刚结束的高二期中考试中,他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都考了全班前10名,但物理却只考了30分,列全班倒数第一。为此,班主任老师叹气、家长焦急,物理老师更是无奈:他与其他同学差得太远了,现在上课他几乎全在干别的事,因为即使听,他也听不懂。

偏科给当前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结果也证明,偏科已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它一方面使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已成为学生跨进高校大门的一道门槛,使得一些偏科学生,不能取得理想的总分,而被一大批学校和专业拒之门外。有统计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偏科现象呈阶段性增多的趋势。小学是15% 初中27%高中高达48%。

普通高中比重点高中多;男生比女生多;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多。高中学生的偏科现象令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都痛心不已。如何预防偏科、减少偏科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成材,促使他们全面发展总是牵动着千家万户。如何找到偏科的根源,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减少偏科就有待我们研究。可这方面的实践研究却不多见,特别是不同层次和不同时段的现实状况。为让人们更全面更科学地了解状况,我们于2002年12月12日对学校里高二年级12个班,来自城镇、农村的55位学生进行较全面的问卷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年高二学生中,男生33名,女生22名。选取对象标准:年级前15名,年级后15名,中上10名,中下15名。其中文科占15名、理科40名。共发问卷55份,回收55份。具体情况如下:

高中学生偏科现象统计之一偏科情况统计科目男生女生合计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计算机

高中学生偏科现象统计之二原因调查结果 男生 女生 合计 个人因素 不感兴趣 对某门课特喜欢听不懂高考不考老师原因提问从不提到望而生畏 方法陈旧 没水平要求不严

被调查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收集更全面的信息。以下就是李强的物理老师谈话记录: 老师:今天找你来,我想了解一下,你数学、英语为什么学得这样好。我小孩今年读初一了,数学学不好。

李强:我爸是做买卖的,我小时他常带我到商铺去,有人来买东西时,爸就叫我算。当时我算得又快又准,连顾客都很奇怪,纷纷赞扬我。

老师:那后来呢?

李强:读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我数学厉害,就叫我当课代表,我经常帮老师改作业,辅导差生,那时,老师经常表扬我。后来到初中,老师又把我送到课外兴趣小组,当组长。老师:那物理呢?

李强:别说了,初中有一堂课,我有个题目不懂去问老师,老师说:李强啊李强,你数学不错,物理这么这样差。看来,你不是学物理的料。老师都说不是料,我学它干嘛。

老师:走,我家的电灯不亮了,洗衣机也坏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就偏科现象看,学生偏得比较多的是政治、化学、英语、物理。其中女生多偏理、化,男生多偏语文、英语;来自农村学生偏英语多,城镇偏理化多。总分较高的多偏英语,总分较低的多偏数、理、化。就偏课原因看,个人因素偏重听不懂,不感兴趣。这其中有理科生高考不考科目,如政治。可见,学生目前学习带有功利性。老师原因以方法陈旧、没水平、要求不严为多,尤其是认为老师没水平是当前学生普遍现象。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偏科”现象、成因均比较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偏科学

生与任课老师的疏远、不信任或不喜欢有关。当前学校里老师组织教学中有哪些情况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学生偏科呢?有的教师上课提问时,点到的总是自己喜欢的几个学生,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又不爱表现的学生往往比较忽视。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教了学生3年,一次也没有与学生交流过,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过少,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偏见。还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上课时照本宣科,陈词滥调,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学生难住,从而给学生“这个老师没水平”的感觉,这样的教师也很难得到学生的欣赏。更为典型的是,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过正面冲突,如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等,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往往会不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从而出现偏科现象。

纠正偏科的措施

应该说,偏科的情况一旦形成,纠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要想在短时间内纠正偏科现象,一定要对症下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任课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和任课教师接触,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任课教师的信任,重新树立起学好该门课的信心。同时,要通过改变学生的注意力结构,促进其注意力和记忆力向思维能力的转换。其次,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状态。人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习惯养成的影响。要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模式,逐步找到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第三,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辅导偏科学生时,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辅导方案,要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当天学当天会”,不留问题回家。要在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下,逐步改善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无规划性,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偏科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可能的。

下载咨询项目总结:绩效考核打分失真现象的分析和应对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咨询项目总结:绩效考核打分失真现象的分析和应对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