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以及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和应对措施

时间:2019-05-15 00: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以及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和应对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以及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和应对措施》。

第一篇: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以及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和应对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以及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和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污染刚刚引起关注的初期,人们普遍把它归罪于技术,并寄希望通过对技术的修正,不管是进步还是倒退,能够恢复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发现,技术越来越难承受这样的期望。因为在技术的进步降低环境污染危害的同时,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的迅速消耗、全球气候的变化近两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可这些发展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了追求一时的发展人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人们需要发展,但是更需要保护我们的地球,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河南省会郑州市为例,郑州市城区2006年至2010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对郑州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呈现由煤烟型污染逐渐向复合型污染转变趋势,空气污染物的季节变化显著。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二氧化硫减排、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和气象因素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近三年来,郑州雾霾情况加剧,污染程度已进入全国倒数前十,那么这么严重的大气污染原因何在?首先就是燃煤污染,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对郑州大气中的颗粒物的污染来源定量解析,得出各污染源的比例构成,其中燃烧源对PM2.5质量的贡献率为41%;机动车的贡献率为24%;工业粉尘源和土壤扬尘对PM2.5的贡献率为7%和28%。在整个燃煤污染源中,能源生产企业和能耗工业企业占了绝对份额,民用只占两三成,民用燃煤污染也分季节性,如冬季取暖阶段,没有并入集中供暖的社区乡镇会采取燃煤取暖。分散式的燃烧分布,及燃烧技术问题,如一氧化碳超标等,无疑会加重污染。其次,机动车辆的日益增长,尾气排放超标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郑州市区PM2.5的质量浓度每天出现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9:00左右和19: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5:00左右。这两个浓度高峰与上下班高峰一致,说明与交通高峰有关。另外,工厂废气排放,处理不当也是原因之一。随着近几年大项目的陆续上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二氧化硫减排工作不到位,小火电机组关停进展缓慢,个别电厂未完成脱硫设施限期治理任务,部分电厂脱硫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还有部分新建项目脱硫设施建设不到位。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在线监测系统,加快电力行业脱硫和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要摸清重污染企业底细,对拟关闭企业加强现场监督,开展连续监测,依法采取关闭措施。第二,把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染物减排结合到一起。把污染物减排工作和综合整治工作情况上报市政府,加强政府的监督。第三,加强现场督察,重点对电力脱硫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项目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郑州应该可以重新焕发生机,于此同时,每个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只有全名参与,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种环保措施的事实,低碳环保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随着2009年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理念席卷全球。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其低碳意识和低碳行动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显得更是尤为重要。低碳环保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承担起自己肩负负的责任。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作物的残余秸秆,一直主要以焚烧来处理,这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自PM2.5持续升高,雾霾天气的关注从帝都扩散到全国各大城市,焚烧秸秆被列为引发污染空气的原凶之一。从中央到省市频频发力,共同为焚烧秸秆出谋划策,出台“禁烧令”等,要求从上至下大力宣传,企图通过农民意识形态的转变降低秸秆的焚烧,减轻环境污染。因此找出秸秆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是田间秸秆的根本出路。首先,充分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引导秸秆利用方向,充分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改变秸秆是废物的落后观念。秸秆是粮食生产的伴生物,是宝贵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秸秆利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其经济价值,政府应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提倡秸秆综合利用,寻找高效利用秸秆的科技出路,使得企业及农民 “有利可图”,实现秸秆从“垃圾”“废弃物”到“宝贵资源”的转变。其次,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方向,优化产业链。秸秆利用由传统化、低附加值向现代化、工业化、规模化转变,形成高效、清洁的利用方式,这也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治本之策。整合不同的秸秆利用方式以发挥秸秆资源所能带来的最大效益,诸如热电联产、秸秆生产乙醇的废渣再生产沼气等。第三,设立专项资金,加强信息发布和技术指导,统筹中长期规划,合理布局秸秆利用项目。资金来源可以是多方筹集,可以由国家专项拨款设立,也可从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于控制秸秆焚烧,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政府应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为秸秆利用提供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体系、模式平台。环保、农业、财政、能源、交通等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要合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在禁烧上联动,在综合利用政策的制定、推行、落实上更需进行沟通和协作。第四,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对秸秆利用政策支持不应局限在项目前期,同时应延伸至中后期运行及监督阶段。大力扶持秸秆利用的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秸秆利用小型企业,因地制宜优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政策。对于大型秸秆发电、工业沼气等规模化项目,可整合资源,鼓励大型企业参与。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当我们理智地分析不难发现,有些灾害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们应当意识到,如果不加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无疑将走向灭亡。我们人类没有任何理由不进行环境保护,正如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没有人愿意经历毁灭性灾难,没有人愿意人类像恐龙一样被从地球上抹杀。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环境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在保护我们生存下去的权利与机会。

第二篇:成人学历教育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

成人学历教育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

摘要:成人大学学历教育是国民教育高等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看,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现象,使各类成人学历教育的生存发生很大困难,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教学质重很难得以保证,成人学历教育到底有无办下去的可能和必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笔者就这个难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念,并与读者分享。关键词:成人教育 学历教育 质量 问题 对策

从近两年成人高考报考的情况来看,考生报考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全日制大学[的扩招现象以及学校办学层次的升级,使在校本科生已超过了大专(高职)生,而且总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在高位徘徊。在给就业带来很大困难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上世纪中下期很热门的成人学历教育。生源的减少,使得大家都要切的成人学历教育这块蛋糕已越来越小,甚至到了“杯水车薪”的地步了。对于这种现状,我们感到很困惑,成人学历教育到底有无办下去的可能和必要?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一、成人学历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办学规模上看,随着全日制高校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得需要在工作后希望到各类成人教育机构获取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大为减少,而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规模并没有缩小,造成了现在“僧多粥少”的困境。现状是:

1、办学理念是注重规模、轻视质量

当前从成人学历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上来看,存在重规模、抢生源及轻质量的问题,现在主管校领导都会有这样的要求:

(1)不要出事;

(2)完成创收指标;

(3)兼顾办学质量。

现在一般都是将不要出事放在第一位,第二是要尽量赚钱,学校教职工福利的一部分开支从成教那里获取,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全日制普通高校来说,这是对该校二级学院规定的必须完成的指标,其他的根本不作什么具体的指导和要求,第三才要求兼顾办学质量。因此,在学校层面上看,“重普教,轻成教”的观念形成了成教学院只是赚钱的机构,不会在人力和物力上加以支持和投入。

过去在知识缺乏的年代,大家都渴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更好地运用于工作实践。这些人往往是生产骨干或技术能手,是由他们的企业出资考到学校去培养的。有许多人还是经过全脱产学习,经过若干年专业学习后成为企业经营者、技术专家。就像我校成教学院培养出来的抓斗大王包起帆、全国劳动模范李斌、上海发明家郁竑。而现在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学习逐渐成为个人的事情。在成人学历教育的学员中,函授和夜大学员多为在职人员,很多学员都面临着两难选择。由于工作的关系,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已成为普遍问题。再加上平时加班、出差及开会等原因,学习时间常常保证不了。学员经常要在工作与学习之间做出选择,显然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样就很难保证学习的质量。现在就读于成人高校的人员,绝大多数人可以说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也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从根本上讲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因为成人文凭在人们找工作和升职中还是需要的。

现在各类普通高等院校都设有成教学院。由于各校都将成人教育作为扩大招生规模、获得办学效益的途径。但由于生源有限,为了拉生源,各办学单位“明争暗斗”,自定各种政策,竟相降低录取标准吸引考生报考该校。管理中的一些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原因是担心老学员流失,潜在学员不敢进来。这种无序的竟争,使得办学质量越来越差,也使得成人文

凭的含金量和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来越低,这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承认成人文凭的根本原因。

在成人学历教育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对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越来越关心,也越来越关注。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说到成人教育的话题,其教学质量则成为一个必谈的话题。对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我们曾在函授学员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函授学员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比较高,包括很满意、满意及较满意三种情况,达85.5%。学员认为社会对成人学历文凭还是比较看好,从“还可以”到“好”,比例为83.75%。当然“还可以”的比例较高,占58.75%,而“比较好”到“好”只占25%。同时,学员还认为,社会对成人学历文凭的认可度比较高,从“比较好.,到“很好”的比例为68.34%当然,一部分学员也认为,社会对成人学历教育质量的认可度不高,这个比例从“比较低”到“太低了”达29.58%,几乎为三分之一。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对现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不统一,一方面学员基本认可当前学历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社会对其认可度却又不高。产品的价值最终还是由市场来确定。当前社会对成人学历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歧视成人学历文凭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以招聘为例,不少公司的招聘公告上都注明:“五大生(自考、电大、夜大、职大、函授)除外”。实际上,不仅是招聘,公务员招考等方面也是如此。自考、电大、夜大、职大及函授五种非全日制学历文凭不能报考公务员现象也是存在。正是由于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员学习时两难选择,不学吧文凭不高,知识不够,继续学吧成人教育文凭单位又不重视,而且学习费用自己出,学习时间自己挤,当学习与工作出现矛盾时,只能是放弃学习而保工作。学员放弃了休息、付出了经济代价.但结果不能所愿,对成人学员来说左右不是,进退两难。社会对成人学历教育文凭的认可度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办学单位而言,毫无疑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员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社会满意则是当前要做的头等事情。

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强调,成人高校毕业生获得的专(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与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在使用上也相同。但现实并非如此。今天,提高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现已成为社会及办学单位的共同认识。而要改变当前现状,必须要认真分析影响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2.现行教材不利于学员自学

学员学习离不开教材,学员对现在所用的教材看法如何呢?对所发教材能否便于自学,对此我们也做了调查,有68.33%的学员认为便于自学,也有27.92%的学员认为不便于自学。在现在的成人教育中,学员学习基本上靠所发的教材,甚至是他们学习时使用的唯一资料,由于有近三分之一的学员认为所发教材不利于学习,因而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员的学习。

3.没有有效的学习监督机制

学习靠自觉,但实际上人们在学习上完全靠自觉也是很难做到。因此,有效、合理的外部学习监督机制就非常有必要。

目前在成人学历教育中,无论是函授学习、夜大学学习及成人脱产学习中,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到学校、到教室集中学习。从学校要求来看,函授学习以学员自学为主,面授为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函授学员主要靠“在家自学”的比例为39.58%;靠“集中面授”学习的占65%。对所发的教材,“从来不看”的有0.42%,有42.5%的学员是“随便翻过”,有59.17%的学员则“认真看过”。在学习中,学员除了看所发教材外“自己找参考书看”的占32.08 %,而“很少看其他参考书”及“从不看其他参考书”的则占63.75%。从这几个问题的调查来看,函授学员的学习比较被动。夜大学及脱产学员的学习也是如此。从今天的教学管理来看,学校无法监控学员的学习情况。学员学什

么、什么时候学、学到什么程度、有问题如何处理等问题,都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来监控。

三、提高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树立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理念

今天,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已不是办学单位的权宜之计,它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影响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终身教育的今天,成人教育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强调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没有错的,但关键是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在发展初期侧重于规模有其历史原因,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仍然以规模扩张为主则已不适应需要。成人学历教育近年来生源滑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今天人们读书、上大学更多考虑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的品牌及声誉等,如果我们的学校不考虑这些变化,只认为招生越来越难,千方百计的在招生方面做文章,而对教学的质量、专业结构及课程结构等问题不做思考不加以解决的话,更难的事情还在后面。其实,今天很多办学单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思考想办法解决这些间题。高等教育成熟的标志是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只有打破靠规模出效益,走出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的怪圈,成人学历教育才能健康发展;也只有保证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方面做到协调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结构、优化结构

1.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构的调整

这些年的招生从总体来看,逐年有明显下降之趋势,学历教育的生源瓶颈凸显。面对变化的市场,办学单位只有快速、主动地进行调整,才能应对今天的变化。其实在成人教育中非学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型社会”这一历史机遇下,很多企业的员工都需要培训,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需要“充电”、农民需要高等教育(目前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业劳动力仅9%)、残疾人需要生存教育、老人需要社区教育、外国人需要来华留学等等,这些受教育者几乎都是“成人”,多数不需要“学历”,但对“品牌”、“课程”非常挑剔,“目的性”非常明确,成人教育的市场实际上非常大,可做的事情也非常多。

2.专业结构的调整

成人高等教育要跟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改造传统专业,发展社会急需专业,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发展新专业,首先要做好新专业设置的长远规划,要考虑今后若干年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及经济、产业、技术结构调整的趋向及其对教育结构的影响。其次,还要拓宽专业口径,将增强学员的社会适用性作为重点,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再次,要抓紧改造现有专业,对适应性较差的专业采取改造的办法,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提高充实专业层次,使传统专业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与管理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水平,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应加大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比例,充分运用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戏化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克服成人分布广,分散学习的不足,进行网上答疑和作业指导等。

(四)重视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质量要上去,管理是关键。随着社会对人才层次、素质的提高,办学单位必须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一支既有较强教学能力,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与管理队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五)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1.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

实行学分制是世界高等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国内成人办学单

位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核心的教学改革工作。一般来说,成人学生年龄距离大,学历参差不齐汾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强,理解力比较好,但记忆力较差;工作、学习、家庭负担比较重,矛盾突出,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这使得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难以克服上述矛盾。

而学分制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给成人学习解开了学年制带来的时空上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为成人学员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机会。

当然,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涉及招生、收费、学籍、就业和后勤服务等各项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办学单位来说,既是一件困难之事,也是推进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管理创新,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2.积极推进考试制度改革

考试是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指挥棒”,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成人学历考试制度存在诸多不足,最主要的间题是考试方式太单一。在成人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中,必修课的考试都是闭卷,然而,现实中闭卷考试基本上已形同虚设。此外,在出题、改卷、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成人学历教育质量,必须对考试方法、考试内容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形式要灵活、次数要增多、管理要严格,通过全面、丰富的考试内容,全过程、多形式的考核方式,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要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

教学评估有评价、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应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个部分。通常内部评估每个办学单位都有,而且评估活动年年都在进行。尽管它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毕竟有局限性,最突出的问题是它没有权威性,对办学单位而言它仅仅是一项例行工作。我们认为,除了要完善现行内部评估制度外,还需要建立外部评估制度。外部评估在权威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面可能要做的更好一些,而这一点恰恰是现在所缺乏的。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

第三篇: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环境污染作为从事经济活动所需付出的代价是一种经济现象,一旦存在外部不经济,环境污染就成为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由于现实中的市场和政府都不完美,所以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要解决该问题,单纯地依靠政府手段和市场手段都是不可取的,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发挥政府与市场的比较优势,使二者协调配合、取长补短,以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危害的程度。

[关键词]环境污染;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5-0024-04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环境污染可以看作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所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在付出的环境成本或代价一定时,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或者在取得的收益一定时,付出的环境成本或代价尽可能的小,即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净收益达到最大值,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样的环境污染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不是经济问题。能够成为经济问题的环境污染是指在环境遭受污染,付出环境代价以后,社会资源配置并不能做到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净收益达到最大值,从而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现象。本文对这样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从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角度揭示问题的成因,以期能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一、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质是外部不经济

所谓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却并未给予应有补偿的现象。对环境污染问题来说,所谓的外部不经济就是指有的经济主体污染了环境,但却并未付出代价,或者虽然付出了代价,但付出的代价却小于环境污染治理的代价,而由其他经济主体承受环境污染治理代价的现象。显然,此时就出现所谓的成本外溢,从整个社会角度考察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条件与从该经济主体自身角度考察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条件就不一致,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

假定污染者是一厂商,其作为“经济人”必然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利润最大化;假定污染者所处的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即污染者在商品市场上是价格接受者,商品市场不存在垄断性扭曲;假定污染者造成的外部成本是EC=EC(Q);并假定不存在信息费用。则社会净效益(SNB)就等于产生污染的经济活动的总效益减去私人成本C和外部成本EC,即:SNB=PQ-C(Q)-EC(Q)。其中,P是产品的价格,Q是产生污染的经济活动的总量,C和EC皆是产生污染的经济总量的函数。当社会净效益最大时,有dSNB(Q)/dQ=P-dC(Q)/dQ-dEC(Q)/dQ=0。即:P=dC(Q)/dQ+dEC(Q)/dQ=MSC。该式中,sc为社会成本,SC(Q)=C(Q)+EC(Q),MSC为边际社会成本。显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条件是价格(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dC(Q)/dQ+dEC(Q)/dQ)。但是污染者并不考虑外溢的成本,其会按照价格(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私人成本(dC(Q)/dQ)进行决策,这就使得资源配置结果表现为资源配置量偏多,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收益而导致效率损失。

二、市场失灵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能够使资源的配置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但要实现帕累托最优,隐含着如信息充分、无外部性、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产权界定清晰、资源自由流动、交易成本为零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发表了著名的《社会费用问题》一文,他的主要思想被后人总结为著名的“科斯定理”:外部性可以通过明确界定和保护产权,并通过市场的自愿交易来解决,即当交易谈判涉及的当事人较少、市场交易费用小于政府干预的成本时,通过市场机制而不是政府干预来解决外部性问题效率更高。科斯认为外部负效应是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引起的,所以只要界定并保护产权,随后所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蓝虹,2004)。科斯以“走失的牛群损坏邻近土地的谷物”的案例来说明他的论点。他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假定下,分别讨论了养牛人对农场主的损失负责赔偿(即养牛人无权让牛群吃农场主的作物),以及养牛人不向后者提供赔偿(即养牛人有吃麦的权利)两种不同的情形。他得出的结论是两种情形都能使资源配置的净收益达到最大值,因为在对权利给出初始的明确界定后,只要市场交易费用为零,无论产权属于何方,通过协商交易的途径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在科斯看来,外部性完全可由私人合约得到解决,即基于自愿交易的私人合约行为对市场运转有着自我修正的效能(罗必良等,1994)。

(二)现实中市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何会失灵

在环境问题上市场失灵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环境资源的公共品属性。大气、森林、水等环境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从性质上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其具备公共物品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只想享用或利用而不想出资提供或承担成本,于是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在此不起作用。由于环境具有的公共产品特征,那么环境资源在使用中必然出现所谓的过度使用,换句话说,对于免费提供的环境资源,使用者会一直使用到自己的边际效用为零为止。这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表现出很强的负外部性,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表现为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导致人们无节制地使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个体的理性却要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即个体追逐个人私利的结果最终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及所有人福利水平的降低,这就是哈丁所表述的“公地悲剧”。

2、环境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对环境行为主体来说,首先,不少环境问题有潜伏期和时滞,这使得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人们对环境保护尚未产生清醒认识之前,人类行为只能是有限理性而不是完全理性,这意味着环境污染在特定条件下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其次,即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还是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即人的短视性及机会主义倾向驱使人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或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从而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增长。

3、环境信息的稀缺性和不对称性。环境信息是稀缺的,因为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至今还是微乎其微的,与人类对环境信息的需求相比,环境信息的供给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如果信息公开不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人们就倾向于封锁信息,通过保证自身具有信息优势来谋求私人利益。这很容易导致环境信息的不对称,比如污染者对于他的污染状况、污染物的危害等往往比受污染者了解得多得多,但受个人利益驱使,污染者往往会隐瞒这些信息,以继续其污染行为。污染者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产生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受污染者由于所拥有的相关污染信息相对较少,如果想“讨回公道”则需要付出很大的信息成本。这也许正是在一定的限度内人们宁愿“忍声(噪声)吞气(废气)受污染”的原因(沈满红,1997)。

4、环保投资的规模报酬递增性。所谓规模报酬递增是指随着资源配置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平均成本下降的经济现象。由于环境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所以在环境保护方面,单个企业通过自身的投资防治污染往往是不经济的。比如,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果地域分布较为集中,那么各企业单独建污水处理设备,远不如在该区域内集中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更为经济有效。正因如此,中小企业由于在治理污染方面缺少规模收益,所以其治理污染的能力会因无法实现规模收益而弱化,这是中小企业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的原因之一(金三木,2007)。

5、交易成本导致市场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局限性。如果没有交易成本,在产权界定清楚的前提下,市场本身就可以把污染所导致的外部效应内部化,但是没有交易成本只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远离经济现实的假定。现实中,即便环境资源产权界定清楚,要真正维护产权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产品性质,要维护环境产权,就会出现“免费搭车”现象,每个理性的经济主体都希望别人出面与污染者交涉,然后自己在不分担交易成本的前提下获取交易收益,于是也就没有人与污染者进行交涉、谈判或诉诸法律,环境污染也就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加以治理。

三、政府失灵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理想的政府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市场失灵,凯恩斯学派通过对新古典学派的“革命”,提出了通过政府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的主张,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与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需要具备完全竞争的条件相类似,政府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要求政府必须是理想的政府,理想的政府也需要具备一系列严格的假定条件,如具有充分的信息(事前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所有因素)、参与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的所有人都必须一心为公而不能谋取个人私利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政府也就可以把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解决环境问题。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在1920年所著的《福利经济学》提出的“庇古税”就是依靠政府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手段,按照庇古的传统,当一个厂商施加一种外部社会成本时,应该对它施加一项税收,该税收要等于厂商生产每一连续单位的产出所造成的外部损害,即税收(T)应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使厂商将环境损失这种外部成本纳入其实际成本核算之中,进而可保证产品的价格能反映生产的社会成本。

(二)现实中政府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何会失灵

在环境问题上,“政府失灵”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政府部门的官员及公务人员存在明显的利己动机。布坎南创立的公共选择学派把“经济人”假设运用于政府行为的分析,无论我国还是西方国家的政府实践活动都证明这一假设是经得起实证检验的。在市场有效作用的领域,由于“看不见的手”的调节,经济主体要“利己”首先必须“利他”,但在政府部门,由于市场手段的失效,政府官员及公务人员的利己行为却通常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

首先,这种利己动机促使政府干预的缺位。按照公共经济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界定,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政府应该去做。虽然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政府未必就一定做得了或做得好,即市场失灵并不必然意味着政府有效,但是如果在市场失效而政府相对有效的前提下,客观上就需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即在政府干预是完全必要的前提下,政府不进行干预,就出现了政府的“缺位”。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来说,市场机制自身难以进行有效调节,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作用,但很多时候政府并没有对环境污染进行必要的干预,而是对污染“放任自流”。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追求GDP增长率而根本不顾及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成本,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视而不见,不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加以弥补纠正,或即便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措施也不认真贯彻实施。

其次,这种利己动机表现为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即面对市场在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失灵,政府进行了干预,但是这种干预却未能起到弥补和纠正市场失灵的效果,甚至政府干预所导致的政府失灵较之市场失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政府干预的失灵集中体现为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财政、税收、外汇、金融、价格和环境政策等造成环境资源使用价格的扭曲,无法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并最终导致产品生产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脱节。这一是由于一些作为非环境资源管理部门,在政策制定中没有给环境和生态以足够权重,或者仍然采用在环境问题还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时期的政策,这明显是强调部门利益以致部门利益重于公共利益的结果;二是污染者为了维护自己污染环境的既得利益,会加大“院外活动”的力度,利用政府部门从业人员的利己动机通过“贿赂”的办法促使政府部门保持或放宽环境标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政策制定的失灵;三是政府本身目标选择失误,过于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缺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这显然也受利己动机趋使。

2、政府缺乏关于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治理的有关知识、信息、人才及明确的目标或手段。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一工程需要政府具备充分的知识、信息、人才资源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目标和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的有力手段。这些条件往往是在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对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威胁,需要政府总结经验教训时才能达到,这是政府干预失灵及西方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重要原因。

3、政府本身所具有的垄断地位使其在污染治理方面不存在竞争压力。市场有效是因为竞争机制的存在,一旦市场出现垄断通常就出现效率低下。同样的道理,政府垄断的存在也在降低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压力和积极性,这使得政府对污染的治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4、社会对政府失灵的认识还很不充分。不少研究者还没有把政府行为的分析纳入与私人行为分析相同的逻辑框架,关于政府法制建设还严重滞后,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还缺乏足够的监督。脱离了监督的权力会使腐败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必然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攫取私人利益,这是政府在治理污染时因存在严重的寻租行为而导致政府失灵的重要原因。

四、启示 长期以来,人们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遵循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带有鲜明的政府干预特征的“庇古税方案”,另一种是带有鲜明的市场自由放任特征的“科斯方案”。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单纯采取两种方案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强调政府手段作用的“庇古税”方案来说,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政府能够准确掌握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的差额,但这对政府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在政府不能准确判断外溢的成本到底有多大的时候,政府开征的“庇古税”的税额可能是不合理的。如果税负水平偏低,则不能有效把外部成本完全内部化,即经过庇古税的调整,仍然存在成本外溢,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虽然有所改进,但仍然不能做到资源配置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如果税负水平偏高,则必然矫枉过正,使本来资源配置量过多转变为资源配置量偏少,以致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而导致效率损失。对于强调市场手段作用的科斯方案来说,其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也需要一定的假设条件:一是谈判的费用(交易成本)要较低;二是产权必须明确;三是外部性影响涉及的范围较小。但由于环境资源具有无形性、流动性、受益范围广泛等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产权保护和产权界定成本很高,而且受益者往往会隐瞒自己的真实需求,市场主体与众多受益者之间进行直接磋商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科斯定理对治理环境污染也不具备普遍的意义。

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政府又是理想的政府,则无论强调政府手段的“庇古税方案”还是强调市场手段的“科斯方案”都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从结果看,这两种手段就没有什么差别,但事实恰恰相反。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单纯依靠市场手段或单纯依靠政府手段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没有出路的,可行的办法是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使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在环境污染问题波及的范围比较小,责任主体比较明确,利益损失涉及主体少且遭受的损失比较容易界定,进而通过市场渠道解决污染问题受交易成本的制约比较小的时候,应该发挥市场手段在解决污染问题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而在环境污染问题波及的范围比较大,责任主体比较模糊,利益损失方涉及主体多且遭受损失难以准确界定,进而通过市场渠道解决污染问题面临很高的交易成本约束的时候,应该发挥政府手段在解决污染问题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使政府从业人员把利己和利他统一起来,也是充分发挥政府手段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四篇: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严峻程度仍在继续恶化,农村环境污染现象成多样化、立体化的现象。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基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百姓的切身利益,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治理及保护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农村环境引言

我国农村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5%,农合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一半,农村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在环境不断恶化,人们深切的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时,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农村环境污染趋势有所缓解,但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多年所积累的环境仍待解决。我国农村目前的环境问题

2.1 土壤污染严重

就目前来说,我国提高土地产出水平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工业化肥,加之农药的超量使用,农业技术落后,大量地膜碎片的掩埋,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和空气的污染,明显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

2.2 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随意性的生活方式,农民环保意识的薄弱,法制宣传的不到位,我国农村的生活污水一直没有合理的排放。尤其是以家庭作坊为代表的小企业,既没有环保意识也没有废水处理的设施建设,一般将废水直接排放到周边的土壤和河流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直接的威胁。

2.3 垃圾废弃物乱堆乱放

城市化疾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去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处理的设施,致使农民只能随意堆放垃圾废弃物。更让人担心的是,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垃圾开始向农村蔓延,特别是城乡结合地区,城市垃圾的违法堆放现象更为严重。

2.4 桔梗焚烧无法得到全面扼制

桔梗焚烧的危害已经尽人皆知,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惩罚措施,提供各种新型秸秆利用方式,如秸秆还田、转化沼气等,试图改变秸秆利用方式。但在很多地区,秸秆还田的各项费用支出仍然由农民自己支付,处理秸秆的工作量大大超出农民的预期,这也大大降低了农民处理秸秆的积极性,仍然以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

2.5 生态破坏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三十年,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田间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导致农村生态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受损。很多生物已经消失或者濒临消失,小地区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2.6 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在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其污染危害也十分严重,由于大部分养殖企业以家庭为主,规模小、投资少,治理设施基本没有,不仅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毒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

2.7环境治理相关人才缺乏

农村人才引进是一个无法忽视但依旧很难解决的问题,环境治理方面的人才亦是如此。究其原因,可以得出三点原因:一是全国范围环境治理的专业人才稀缺、炙手可热,农村吸引力处于弱势。第二,农村缺乏相关机构,即使人才引进也难有合适的平台。第三,农村经济技术薄弱,较于城市在人才的竞争中,很难取得优势。

2.8 农业事故层出不穷

近些年,牛奶事件、橘子事件、毒大米事件等接连被媒体曝光,粮食与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人民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的时期,农业事故还会继续出现。原因分析

3.1 经济发展优先原则的制约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处于优先地位,我国已经走上了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忽视了对环境应有的保护,而且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的是粗放型发展模式,经济效益低,排污量大,致使环境不断恶化。

3.2 政策及投入重视程度不足

农业环境监测与防治工作呈现停滞与萎缩趋势,各项制度和标准执行不力, 与农业环境相关的监测、调查和研究等数据缺乏更新, 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决策, 影响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投入与实践。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激励和政策激励机制缺乏研究和应用, 尚未形成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同时, 农村环境污染调查不足,相关数据定期公报制度不完善, 影响到农村环境政策问题的准确界定, 不利于提高政府和公众的认识和关注度。

3.3 环保意识淡薄

与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相比,农村环保意识的转变更为艰难。对生活方式的坚守、对世代以来生活习俗的坚守,使得打乱他们以往生活方式的生态理念很难被农民接受并推广。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农民知道不利于环境,但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很少有人发自真心的去维护。改善农村环境的措施

4.1 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首先, 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我国实行的是环保部门对环境问题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直接管理的体制,在实践中容易造成“大家管理, 大家都不管”, 相互拖拉推诿, 影响工作的展开。其次, 农村环境管理手段有待更新。在市场经济新形式下, 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 要重视运用经济政策, 加强 管理。

4.2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加大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制止或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增加,污染便不减。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需要政府大幅度增加投入。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 保证政府资金充分发挥作用。

4.3 提升公民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与乡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发动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我国农村居民点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受城市化影响较小,致使以前养成的类似垃圾处理方式之类的习惯还没有改变,直接影响到环境的保护。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世民众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事业中来。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是决定我国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关系着经济发展、居民身心健康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和生态处于极其严峻的形式。政府单纯靠政策命令的形式以难以满足环境治理复杂化的要求。政府环境治理部门应不断调整环境治理的模式和相关政策,除了加大治理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还应健全环境治理的法制体系,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多管齐下保护与治理农村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修, 章力建.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生态学思考[J].生态学报, 2005,(4).[2] 高怀友, 陈勇.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现状[J].中国环境管理, 1999,(3).[3] 章力建,朱立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科院,2006

[4] 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4).[5] 赵志勇.浅谈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保护的几点措施[J].公共管理,2010.[6] 徐丽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权的保护[J].农业考古,2006.[7] 吉钠娜.乡镇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9).[8] 苏平.乡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的治理研究[J].2009.

第五篇: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近年来,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农村供电系统管理中线损管理因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线损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此外,线损管理是衡量现代化电力企业管理模式的指标之一,有效降低电网中线损,成为提高供电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和工作内容。因此,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谈论,提出应对方案,为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损管理;电力企业;应对措施

一、现阶段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线损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由于我国供电系统中电线和供电设备中使用的原料为铜质或铝质导电电线,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因导线本身存在电阻,会产生电力损耗现象,在电力从供电设备传送到使用端时,电能将在传输过程中降低。

第二,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运行需要依托交变磁场进行升压或者降压作业,而电动机也需要在磁场作用下正常运行做功,因此,磁场是现阶段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电流在经过磁场过程中在磁场作用下线路将电脑转化成热能进而损耗了电能,造成线损现象。

第三,线损管理工作方法不当,管理措施不到位,也是造成线损严重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覆盖率快速提高,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导致部分地区电力系统管理人员缺乏,某些地区出现用户偷电现象。此外,因电力系统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并不具体,因此,一些电力行业内部人员故意钻法律漏洞,在工作中滥用私权,谋取私利。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电力数据记录工作可能出现疏漏,或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不当,导致供电系统出现线损。

上述原因均可能造成电力损耗,线损过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供电系统运行成本,因此,理想状态应将线损降到零。

2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电力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模式僵硬,无法有效应对实际工作中随机出现的事件。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人民生产生活与电力系统息息相关,城市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随着对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供电设施和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对电力管理工作的忽视,导致管理模式陈旧,与供电新技术、新模式不匹配,在电力管理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难题。例如:对于用户偷电行为,在电力管理体制中并未提及该方面行为的处理方式,因管理方面的漏洞,致使偷电用户越来越多,偷电量也随之加大,这不仅给电力事业发展造成严重困扰,同时,因用户私自偷电保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伤害事故也屡见不鲜。供电公司属于国企性质单位,在公司运营中因电力垄断行业特征,使电力公司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消极怠工现象,员工工作缺乏热情,公司内部鼓励机制较少,对于新型设备和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足,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更新无法满足公司发展的步伐,导致电力供应系统发展与管理体制更新之间无法衔接不连贯。

第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不足。线损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供电企业因对线损人员需求量较大,在人员招聘中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有所降低,但线损工作需要严密的管理控制,一旦出现组织协调或者技术处理不当等问题,则可能造成严重的电能损耗,增加不必要的电能供给。我国部分县级城镇供电设施较城市落后,在各户电表记录设备中通常采用多户联制,共享一个电表记录用电情况,加之对电能损耗管理不完善,用户偷电漏电现象不易被发生。为缓解这一问题,我国提出将电表进行分户记录的方式,即一户采用一个电表记录电量使用情况,由此将用电量浮动和电费更加清晰直观地反映出来,提升了电力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也防止了用户偷电现象的发生。此外,电力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因自身素质问题,也常常导致电能损耗严重。例如,某些电能用户位置较偏远,抄表员为避免长途跋涉进行抄表工作,进而私自估算用户用电量,估计电量与实际用电量存在较大差别。

第三,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能供给,电力公司规模和电网供电系统很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乡镇供电能力较以往有很大提高,然而电网系统的规模的扩大,势必造成电力管理任务的加重,若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得到提升,顺应电力公司发展,势必会造成电能的大量损耗,增加电力公司的运行成本。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用电市场不断扩大,而电力公司数量却为数不多,市场需求远大于电能供给,且电力公司均为国有企业,因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电力公司管理人员对于电力营销方式和服务等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电力销售也缺乏创新服务意识,电力市场化扩展效果并不明显,营销模式也较陈旧。

第四,因电网线路设计不当造成线损。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线路布局规划不合理。目前我国输电线路多为远距离输电系统,供电线路规划线路过长,部分电网系统设置为迂回线路,加重了远距离输电电能在电网中的损耗量。(2)电阻和变压器损耗电能。电力设施本身存在电阻量,当线路中有电流流过,难免造成电阻损耗电能,通常电阻损耗电量与电流平方成正比关系。由于电阻无法消除,因此,电网中电阻损耗的电能是不可避免的,可视为正常电能损耗。(3)供电设备设置不当,或出现故障未及时维修。我国供电设备检修工作对于电网平稳运行意义重大,若供电设备存在运行问题未及时处理,则可能造成电网系统运行负荷加重,进而增大电能损耗。(4)电能损耗估算方法不科学。我国电能损耗量计算是依据经验公式推算而得,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不同电网系统中运行状态不同,电能损耗和考核指标也各不相同,同时,电能损耗受诸多偶然因素影响,因此,根据固定公式推算而得的电能损耗量与实际损耗偏差较大,致使电能指标检验出现偏差。这样产生的后果主要为:一方面,增大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无法准确制定线损事故应急对策。

三、改善线损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电力公司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事降低电网中电能损耗的有效方式。为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一方面,应将偷电漏电手段进行细化,并对应偷电行为制定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应由政府相应管理部门对用户用电量定期进行核查,确保查表员实事求是。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首先,在公司人员聘用前应对应聘者专业技能和相关工作经验进行全面考查。入职后还应设置岗前培训和讲座活动,不断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学习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和电力系统设计理念等。其次,公司应完善激励制度,赏罚分明,对于积极创新,工作态度积极的员工应给与适当奖励,对于工作懈怠的人员,应及时纠正其价值观,加强其职业使命感、道德感,提升其服务意识。

3无功补偿

在供电系统中无功补偿能够提高电网中电能功率因数,进而降低电能再电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损耗,以提高供电输送效率。无功补偿在电网中非常重要,合理设置无功补偿位置,是降低电网中电能损耗的关键,设置不同位置,降低的电能损耗量也不同,此外,设置位置不利于供电系统正常运行,还可能造成电压不稳,磁场分布不均,破坏电网中电容器或其他供电设备。

4做好线损分析工作

在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中各阶段均应融入线损工作,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内容,并针对各电网不同电压、台区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详细的线损分析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线损分析工作进行核查,搜集近年来当地电力系统供电水平变化数值,计算多年平均线损值和变化幅度,将所求电网线损数值与多年平均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引起线损变化的原因,以判断线损数值的合理性。

第二,通过线损计算公式推断理论线损率,并与实际测得线损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二者差值,求得二者相关性。为公式计算修正系数和判断电网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做基础。

第三,对比用户单独电表数值与总表数值,若用户电表数值与总数值差别较大,则可推断该用户计量电表出现问题,为确保电力工作计量准确性,应及时更换新电表。

5加强电力营销管理

电力企业发展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保持市场竞争性和动态性,提升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加强电力行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改进原有管理体制,与新时代市场化经济发展更加匹配。梳理电力营销新理念: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市场分析系统,在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变化、电力需求量、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制定更为合理的电力营销方案,大力开拓电力市场范围。另一方面,树立品牌意识,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口碑。良好的营销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发展,降低电能损耗有效方式。

四、结语

线损管理对于我国供电系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从长远角度看,通过完善线损管理工作,提高电网中电能使用率,降低电力运行成本,是未来我国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应结合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缓解对策,方可提升电力企业经营效率。

下载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以及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和应对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以及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和应对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佛山配网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佛山配网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配电网是作为发输配电的最后一级直接面对用户,其供电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对电网和用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配网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及时采......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郑州水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共5篇)

    郑州市用水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水资源分布情况 水资源利用情况 及用水质量的分析,探索郑州市存在的水问题。郑州市存在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降水时空分布......

    河北省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河北省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气污染状况也在不断恶化,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河北省......

    电子商务风险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电子商务风险分析及其应对措施学生:邹伟指导老师:纪希禹专业:电子商务 一、序论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电子商务中的风险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促......

    员工离职分析及应对措施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征文关注员工离职动态 构建发展所需的员工队伍 ——***2011年上半年度员工离职调研报告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人的作用,企业的发展更依赖于员工的不断进步......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分析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在一定程度上这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

    电力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电力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是电力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有效制约的一种监督和责任制度,能够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使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