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CS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和处理措施
DCS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和处理措施
北仑发电厂二期3×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仪控设备采用美国Bailey公司生产的INFI-90系统。3台机组分别于2000年7月8日、7月28日和9月28日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移交商业运行。在二期INFI-90控制系统中,包括协调控制系统(CCS)、燃烧器管理系统(BMS)、程序控制系统(SCS)、数据采集系统(DAS)、汽机防进水系统(TWIP)。这些功能都是由多功能处理卡MFP03和相应的I/O子模件来实现的。所有的多功能处理器MFP03均采用1:1冗余配置。
人机接口设备采用BAILEY公司OIS43,每台机组配有8个单独节点(NODE),以增加运行安全可靠性。
以下是对二期DCS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措施的总结。
1、过程控制单元(PCU)电源系统故障分析处理
INFI-90系统PCU柜内使用的是模件化电源系统MPSII,采用2N供电方式,一路是UPS供电,另一路是厂保安电源。任何一路电源的故障都不会影响到控制柜内模件正常工作。常见PCU柜电源系统故障情况如下:
电源系统卡件有三种:系统电源卡IPSYS01、现场电源模件IPFLD125和电源监视模件IPMON01。IPSYS01系统电源卡主要提供5V、15V、-15VDC系统电压和25.5VDC I/O电压。该种卡件的损坏率较高,5V、15V、-15VDC 25.5VDC的LED状态指示灯“变红”故障,须更换损坏卡件才能消除电源卡故障。也有5V、15V、-15VDC 25.5VDC的LED状态指示灯“绿闪”情况出现。主要原因是IPSYS01卡件的直流转换过电流引起,现场信号瞬间接地或I/O卡件内短路引起5V、15V、-15VDC 25.5VDC电源过流,使电源卡损坏。处理时先将新IPSYS01电源卡插入PCU柜相应电源槽内,依次拔出原PCU柜中的IPSYS01电源卡,观察“绿闪”IPSYS01电源卡上的指示灯消失,且IPMON01监视卡上所有LED灯均显示正常,说明故障电源卡已找到,更换损坏卡件,系统即能恢复正常。
IPFLD125现场电源模件主要为开关量输入信号的提供125VDC电源。该种卡件在使用中故障率较IPSYS01低,开关量端子板上都装有0.25A的速熔熔丝,一般不会引起电源的过流现象。机组投运初期故障情况较少见,但随着时间推移,电源模件老化加上厂保安电源偶尔波动,都是引起IPFLD125现场电源模件上的PFC灯、125VDC灯红色故障报警的因素。
IPMON01电源监视模件用于监视整个PCU柜电源系统运行状态,包括对IPSYS01及IPFLD125的工作情况、冷却风扇运转情况及机箱温度等的监视。运行中IPMON01卡件的常见故障主要是机箱温度高信号引起误报警,原因是卡件内的2个热敏电阻比较容易损坏。另外,卡件与MMU机架之间接触不良也往往会引起误报警。但IPMON01电源监视模件的PFI功能设置不当,可能会以因PCU供电电压瞬间波动或就地信号瞬间接地,引起PCU柜严重故障,甚至使机组MFT。如:2004年4月2日,5号机组正常运行负荷600MW时,硬报警盘出现“CCS CONTROL CARD TROUBLE”报警,随后在运行人员来不及处理的情况下,机组即跳闸; SOE上提示 “CCS LOSS OF POWER(SOE)MFT”。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PCU1 的系统电源瞬间电压下降,引发监视卡的PFI动作,导致PCU1的所有卡件停止工作。另一次是在停运的#3机组PCU柜做UPS和保安电源切换模拟试验时,因IPMON01电源监视模件故障,UPS电源无法无扰切至保安电源,造成PCU柜全部卡件失电故障。避免以上严重故障的措施,一是维持PCU柜供电电压稳定,使5V、15V、-15VDC和25.5VDC的上下波动范围分别控制在200mV、300 Mv、1.5V以内,二是屏蔽IPMON01电源监视模件的电源故障中断PFI功能。PCU柜内5VDC系统电源电压不正常。电源系统底板上5VDC电压测量值一般在5.10~5.20VDC之间,但进入卡件时很多柜子的电压却在5V以下,三号机曾有三个控制柜的电压跌至4.76VDC左右,引起部分I/O卡不能正常工作。经检查发现电源底板与旁边的电源母线之间的连接电缆存在较大的压降,认为是由于电缆的多芯铜线时间一久表面氧化与线鼻子之间接触不良引起的。处理方法是在机组大修期间对所有5VDC电缆的铜线与线鼻子之间进行焊接处理,使所有的铜线与线鼻子焊接在一起,经检测考验,效果比较理想,压降可保持在0.01~0.02VDC之间。
北仑发电厂二期3×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仪控设备采用美国Bailey公司生产的INFI-90系统。3台机组分别于2000年7月8日、7月28日和9月28日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移交商业运行。在二期INFI-90控制系统中,包括协调控制系统(CCS)、燃烧器管理系统(BMS)、程序控制系统(SCS)、数据采集系统(DAS)、汽机防进水系统(TWIP)。这些功能都是由多功能处理卡MFP03和相应的I/O子模件来实现的。所有的多功能处理器MFP03均采用1:1冗余配置。
人机接口设备采用BAILEY公司OIS43,每台机组配有8个单独节点(NODE),以增加运行安全可靠性。
以下是对二期DCS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措施的总结。
1、过程控制单元(PCU)电源系统故障分析处理
INFI-90系统PCU柜内使用的是模件化电源系统MPSII,采用2N供电方式,一路是UPS供电,另一路是厂保安电源。任何一路电源的故障都不会影响到控制柜内模件正常工作。常见PCU柜电源系统故障情况如下:
电源系统卡件有三种:系统电源卡IPSYS01、现场电源模件IPFLD125和电源监视模件IPMON01。IPSYS01系统电源卡主要提供5V、15V、-15VDC系统电压和25.5VDC I/O电压。该种卡件的损坏率较高,5V、15V、-15VDC 25.5VDC的LED状态指示灯“变红”故障,须更换损坏卡件才能消除电源卡故障。也有5V、15V、-15VDC 25.5VDC的LED状态指示灯“绿闪”情况出现。主要原因是IPSYS01卡件的直流转换过电流引起,现场信号瞬间接地或I/O卡件内短路引起5V、15V、-15VDC 25.5VDC电源过流,使电源卡损坏。处理时先将新IPSYS01电源卡插入PCU柜相应电源槽内,依次拔出原PCU柜中的IPSYS01电源卡,观察“绿闪”IPSYS01电源卡上的指示灯消失,且IPMON01监视卡上所有LED灯均显示正常,说明故障电源卡已找到,更换损坏卡件,系统即能恢复正常。
IPFLD125现场电源模件主要为开关量输入信号的提供125VDC电源。该种卡件在使用中故障率较IPSYS01低,开关量端子板上都装有0.25A的速熔熔丝,一般不会引起电源的过流现象。机组投运初期故障情况较少见,但随着时间推移,电源模件老化加上厂保安电源偶尔波动,都是引起IPFLD125现场电源模件上的PFC灯、125VDC灯红色故障报警的因素。
IPMON01电源监视模件用于监视整个PCU柜电源系统运行状态,包括对IPSYS01及IPFLD125的工作情况、冷却风扇运转情况及机箱温度等的监视。运行中IPMON01卡件的常见故障主要是机箱温度高信号引起误报警,原因是卡件内的2个热敏电阻比较容易损坏。另外,卡件与MMU机架之间接触不良也往往会引起误报警。但IPMON01电源监视模件的PFI功能设置不当,可能会以因PCU供电电压瞬间波动或就地信号瞬间接地,引起PCU柜严重故障,甚至使机组MFT。如:2004年4月2日,5号机组正常运行负荷600MW时,硬报警盘出现“CCS CONTROL CARD TROUBLE”报警,随后在运行人员来不及处理的情况下,机组即跳闸; SOE上提示 “CCS LOSS OF POWER(SOE)MFT”。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PCU1 的系统电源瞬间电压下降,引发监视卡的PFI动作,导致PCU1的所有卡件停止工作。另一次是在停运的#3机组PCU柜做UPS和保安电源切换模拟试验时,因IPMON01电源监视模件故障,UPS电源无法无扰切至保安电源,造成PCU柜全部卡件失电故障。避免以上严重故障的措施,一是维持PCU柜供电电压稳定,使5V、15V、-15VDC和25.5VDC的上下波动范围分别控制在200mV、300 Mv、1.5V以内,二是屏蔽IPMON01电源监视模件的电源故障中断PFI功能。PCU柜内5VDC系统电源电压不正常。电源系统底板上5VDC电压测量值一般在5.10~5.20VDC之间,但进入卡件时很多柜子的电压却在5V以下,三号机曾有三个控制柜的电压跌至4.76VDC左右,引起部分I/O卡不能正常工作。经检查发现电源底板与旁边的电源母线之间的连接电缆存在较大的压降,认为是由于电缆的多芯铜线时间一久表面氧化与线鼻子之间接触不良引起的。处理方法是在机组大修期间对所有5VDC电缆的铜线与线鼻子之间进行焊接处理,使所有的铜线与线鼻子焊接在一起,经检测考验,效果比较理想,压降可保持在0.01~0.02VDC之间。
2、模件故障的分析处理
DCS控制卡件分MFP03多功能处理器模件和I/O模件及NPM/NIS通讯模件。MFP03多功能处理器模件均采用1:1冗余配置。
(1)常见MFP03的故障包括可恢复的模件故障和不可恢复模件损坏的硬故障
主要有以下几种: MFP03状态指示灯变红表示该MFP03故障,一般可根据 MFP03面板上的指示灯故障代码从BAILEY公司提供的手册中查找到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通常按MFP03面板上的复位按钮即能恢复正常,但如果无法复位,则需进行模件初始化,仍无法恢复正常工作的MFP需更换卡件。MFP03状态指示灯绿闪情况出现时有二种可能:一种为该模件处于组态方式,在操作员站OIS上或EWS上将其切至执行方式即能恢复正常。另一种为EAROM故障引起的,PCU柜里可看到作为主模件的MFP03状态指示灯绿闪但仍运行正常,冗余模件工作正常,此现象是由于MFP的CPU电池电量不足或NVRAM出错引起,不会影响到机组的正常运行,只是不能在线组态或修改参数,故一般机组运行期间不作处理,可利用机组停机机会对MFP03状态指示灯绿闪的卡件初始化或更换CPU电池。
(2)控制总线和I/O扩展总线的故障
机组停机大修过程中,发现#4机组PCU40柜总有一路CONTROL WAY 故障,其A路CONTROL WAY的电压由4.3VDC下跌至2.6VDC,逐块拔出与CONTROL WAY直接有关联的网络处理卡INNPM01和多功能处理卡MFP03检查,发现是由PCU40 MODULE 6的MFP03故障引起,更换该卡件后正常。此类故障较隐蔽,检查卡件面板上状态显示一切正常,EWS上检查PCU40柜中的卡件也均工作正常。这要求机组在运行的情况下更换MFP03卡件时一定要慎重,最好先对卡件进行测试,测量一下MFP03在工作时CONTROL WAY的电压值是否正常,以免引起整个PCU柜故障的严重后果。I/O扩展总线故障往往是由上下机架之间的扁平连接线松动引起,导致部分I/O模件与主模件失去通讯。如#3机组BCS系统同一个PCU柜里的磨煤机控制DSI02、DSO04 I/O模件CRT上红色报警,使对应磨煤机跳闸。有时还会出现I/O模件上个别点检测不到通讯数据,但其它数据仍可以正常工作,PCU柜检查这些I/O模件状态正常的现象。为此,我们利用停机检修机会将#3机组易松动的I/O扩展总线由扁平线式改为紧固的插槽式。
(3)NPM/NIS通讯模件无法无扰切换问题
每个PCU柜有二对互为冗余的网络处理模件,当主通讯模件故障而无法无扰切换至备用时,操作员控制站会出现对应PCU柜所有参数失去,如是控制窗口则全部变白色,此时操作员不能慌张,应立刻利用M/A硬手操站操作和监视相关参数,仪控人员应立刻恢复PCU柜NPM/NIS通讯模件运行。今后机组有停机检修机会,应尽量安排NPM/NIS通讯模件冗余切换试验,确保万无一失。
(4)其它模件检测到模件状态坏质量时,应根据系统逻辑,在作好安措情况下,更换卡件。若DI卡件单独一个通道故障时,在不影响系统运行情况下,建议停机后更换。
3、DCS系统控制柜接地问题和部分模拟量信号漂移问题
由于INFI-90系统抗无线电干扰的能力比较差,BAILEY公司对所有的模拟量输入通道加装了隔离器,这也引发了新的问题。部分热电偶和热电阻通道容易引起电荷积累,使送到INFI-90系统的温度信号发生漂移,而且这种漂移很不规则。曾经有二次由于三号机的送风机B马达线圈温度信号向上漂移而导致风机跳闸。这些漂移信号在端子板上拆线后再重新接上往往就能恢复正常。开始时认为是端子柜接地不好或者I/O屏蔽接线不好引起,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通过以下几方面整改,部分模拟量信号漂移问题得到了较好改善。
DCS系统部分TU柜的RAI01卡屏蔽接地错误。BAILEY专家要求RAI01卡应为屏蔽端SH接地,而事实上DCS端子卡上许多是GROUND直接接地。
DCS系统的接地方式不符合BAILEY公司的要求。BAILEY公司要求DCS的保护接地和屏蔽接地应该在柜内相连后通过电源接地线连接到给DCS供电的隔离变压器上,再通过隔离变压器与接地网相连。
BAILEY公司的专家认为我厂部分温度信号的就地接线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中间转接柜多、热电偶补偿导线使用线鼻子等等。
供DCS柜的UPS增加了一路20KVA的隔离变压器,用于PCU柜单独供电。
4、操作员站(OIS)故障分析处理
北仑电厂二期每台机组都配备8台OIS43,在系统运行过程中,OIS的故障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有:
4.1 OIS死机
OIS死机现象经常会发生,死机现象有以下几种:
(1)全部或部分控制画面不会刷新甚至无法切换到另外的控制画面,控制指令无法发出,但鼠标还能正常工作。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CRT上控制画面打开过多,操作过于频繁引起的,处理方法为用鼠标打开VMS系统下拉式菜单,RESET应用程序,约7~8分钟后系统一般能恢复正常。
(2)全部控制画面都不会刷新,CRT画面凝固不动,键盘和鼠标均不能正常工作。这种现象往往是由OIS的VMS操作系统故障引起的,也有硬件故障的可能。对于这种故障,只能关掉OIS电源,检查各部分连接情况后再重新上电。如仍不能正常启动,则需要重装VMS操作系统;如果故障诊断为硬件故障,则需更换相应的硬件。
(3)CRT黑屏。该现象的出现有三种能:一是CRT屏幕老化故障,更换新的显示屏后正常,另一种可能是由于VMS操作系统主机故障或主机的通讯接口卡件故障引起,属硬故障,需更换相应的硬件。第三种故障情况是由OIS电源箱内的滤波器爆裂引起的CRT黑屏,这种故障较易判断,因为发生时不仅使这些OIS退出运行,而且在发生故障时声音很响,也常使电厂大UPS切至旁路,可通过更换可靠电源滤波器解决该问题。
4.2 OIS电源冗余问题
操作员站的电源系统只有UPS一路供电,不提供冗余配置,如果单台机组UPS电压有大的波动,将威胁所有的操作员站安全运行,使机组失去监视手段。尽管这种情况二期机组从未出现过,但我们还是将三台机组各取二台OIS改由另外机组UPS交叉供电。
5、M/A硬手操站(IISAC01)故障分析
M/A硬手操站是当INFI-90系统出现故障时提供给操作员的后备控制手段,我厂二期每台机组均配备了24个这样的M/A硬手操站。在INFI-90系统的逻辑设计中,每一个M/A硬手操站在CAD图中都有一个软的M/A功能块与之相对应。通过对软M/A功能块内参数的设置与硬的M/A站建立通讯,在正常情况下,软、硬M/A站的输出值互相跟踪,使切换做到无扰。
机组运行过程中M/A硬手操常出现以下几种故障:
(1)同一个MFP03下的多个手操站同时切至旁路方式
这种故障往往是由于与MFP03连接的IMCIS12卡件与NTMP01多功能处理器端子单元无法通讯,导致通过串行口RS-485连接的IMCIS02与软M/A站之间出现故障引起的。现象为多个手操站同时切至旁路,“PCU MOD STATUS”软报警反复多次出现,引起IMMFP03/IMMPI01主/备多功能处理卡红色报警,OIS上不能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操作,但硬手操站上能操作。处理时只要对串行线的接头逐个进行紧固,系统即可恢复正常。以上故障排除后,使硬手操指令与OIS上指令相一致,系统切至OIS控制,确保系统投运正常。
(2)单个硬手操站切至旁路
出现这种故障时,首先要检查相应的MFP03工作是否正常,其次再检查控制设备输出信号是否正常。如果都正常,则把OIS上的输出指令与手操站上输出指令一致,再将手操站切至旁路后再恢复至自动,系统就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指令输出回路曾经断路或发生过其它故障,使系统自动切至手操站控制,当系统恢复正常后,控制方式不能自动切回引起的。5.3 硬手操站面板显示模糊
由于手操站面板指示采用辉光显示,一段时间运行后面板数字显示模糊,应定期对模糊面板进行更换。
6、其它问题的处理
(1)INFI-90卡件对灰尘和静电比较敏感,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所以电子室应严格控制室温和湿度。如果卡件上积灰较多,易引起卡件上的部分通道不能正常工作。尽量安排停机时对卡件的清灰工作,清灰过程中,应使用绝缘垫和防静电护腕,以防不必要的卡件损坏。
(2)卡件的更新换代比较快,新订来备品虽然可以通用,但跨片设置不同,这给电厂仪控人员更换卡件带来一定的麻烦。
(3)机组投运以来,根据运行实际需要对二期SOE系统进行了整理和扩容、对例外报告量程和描述进行了清理,对软报警的定值、报警级别进行了整理,并开通了OIS声音报警。
(4)控制系统逻辑组态在机组投运后,也根据运行要求作了许多修改,除非必须在运行中要改的逻辑进行在线修改,一般逻辑修改均安排停机后离线修改下载。
7、结束语
INFI-90分散型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满足电厂各系统控制的需要,通过对实际应用中不断暴露出的一些主要故障的分析,及时加以总结,便于今后相关仪控维护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对策,可大大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处理DCS系统故障时的机组误动事件;同时在故障处理时也必须严格按厂家规范执行,这样才能保证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使机组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篇:DCS系统验收问题
DCS系统验收问题
一、系统硬件功能测试验收
1.1概貌
在开始测试之前,对系统的硬件和外围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包括对下列系统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和说明。• 控制器和I/O模件 • 工程师站及其外设 • 历史记录站及其外设 • 操作员站及其外设 • 网络交换机 • 系统电源及连接
1.2 网络测试
1.2.1 组态与布线
1. 交换机设置:利用组态终端检查交换机的各端口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 交换机接线:检查各交换机的接线方式以及接线电缆的类型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3. 整个网络结构与组成:检查整个网络中各工作站、控制器与交换机的连接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
1.2.2 冗余切换功能检测
1. 控制器端检测:拔下在线控制器上的网线,检查备用控制器是否切换至在线,注意切换时间。
2. 工作站端检测:拔下工作站一个端口的网线,检查工作站工作是否正常。
3. 交换机端检测:关掉在线交换机的电源,检查备用交换机是否切换至在线,注意切换时间、各控制器的切换情况。
1.2.3 网络状态监测与分析 1. 监视网络误码和网络各节点状态。2. 利用系统状态图检查整个网络的状态: A.各节点的正常状态;
B.模拟网络故障,检查系统状态图反映是否正确。
1.3 控制器设置检查 1. 控制器组态:利用ADMINTOOL检查各控制器的设置,是否符合实际要求(硬件地址、网络地址、空间分配、控制区)。
2. 制器冗余切换检测:模拟在线控制器的处理器故障,观察备用处理器的切换时间和状态。
3. 控制器性能检测:利用CONTROLLER DIAGNOSTICS 记录各控制器的空间、内存的消耗(平均值、峰值)。
1.4 控制设备电源检查及切换测试
关掉一侧电源,观察另一测的电源切换是否顺利,注意是否切换延时时间和对系统的影响。从以下几点测试电源切换: 1. 控制器侧 2. 工程师站侧 3. 交换机侧
1.5 工作站 1.5.1 Westation功能
1. 重新启动工作站检查开机信息中有无错误信息出现,检查相应的配置是否正确。(工程师站还要确认Admin的登陆密码。)
2. 在启动过程中检查主机电源、风扇工作是否正常,确认各项指示灯显示正常,风扇工作无异音。
3. 检查显示器各项调节功能,检查键盘是否工作正常,检查三键鼠标的各键功能完好。4. 检查工作站显示器各项调节功能。
5. 启动结束后察看一般信息显示窗口中有无不正常的错误或者注意。6. 打开操作员站面板上的不同图标检查操作员站上图标的各种功能是否完备。7. 检查操作员站桌面右键快捷菜单功能是否设置正确,确认没有超出范围的功能。8. 检查工作站软驱功能,拷贝某一个文件到一张新软盘中。9. 工程师站:检查工程师站光驱、磁带机是否正常。
1.5.2 菜单系统
1. 打开 Data Analysis and Maintenance , 检查进入菜单的方法。2. 使用点菜单(Point Information)检查下列处理过程点的功能:
a. 操作员站中点信息(Information):检查点信息中有无超出范围的功能被启用(点值一栏中的扫描功能一设置为不可操作)。
b. 点时实趋势(Mini Trend):建立多点的实时趋势,更改不同时间段设置,检查趋势显示是否正常。
c. 点的历史趋势,建立多个历史点的历史趋势,改变时间段,检查趋势显示是否正确。
1.6 点的相关功能
下列的测试步骤、测试在不同情况下的点的一些功能。
1.6.1 点的信息
1. 打开
Point Information 图标、并输入一个模拟量点名。2. 模拟量点强制改变数据:(工程师站)a. 停止数据采样(Scan Off)。b. 关闭越限检查。c. 强制手动输入一个值。
d. 修改该点的高低限值,然后察看该点是否报警或变坏点。
3. 打开
Point Information 图标、并输入一个数字量点名。4. 数字量点强制改变数据:(工程师站)a. 停止采样。b. 关闭越限检查。c. 强制手动输入一个值。
d. 改变多个参数后用Reset按钮,恢复到改变前的值。5. 检查点的安全级别设置是否正确。
1.6.2 点的查询
1. 按以上步骤,对多个点进行采样停止,关闭越限检查。在操作员站上,从主菜单系统进入点查询窗口。
2. 用 properties 窗口选择查询的特征值。a. 选择至少一个查询类型。b. 选择至少一个质量类型。
3.选择确认(OK)按钮,在点查询窗口上显示所选内容。
1.7 图形显示功能
下面步骤测试图形窗口的功能
1.7.1 图形窗口
1. 从图标中打开一幅过程图窗口。
2. 用鼠标点击有效 POKE 区显示其他图形。3. 检查该窗口的所有操作按钮功能。
1.7.2 图形翻页 1. 在图形顶部的Poke 区进行多幅图形间的翻页操作。
2. 通过TOP图进入不同系统的流程图,检查所有流程图都可以迅速调出。
1.7.3 图形信息
1. 在 Poke 菜单内用显示按钮显示图形中所有的Poke区。2. 在 Poke 菜单内用数据显示按钮显示图形的有关数据。3. 检查流程图中的点能否被拖动。
4. 检查点右键菜单中有无超出操作员站工作范围的功能被设定。(如确认控制逻辑图不能被调出或者能能够调出但不能对相应的算法点进行参数设定)
1.8 一般信息显示 1.8.1 出错信息
1. 选择一个不存在点的图形显示、下载至该站某一文件、启动或停止某一设备(例如工作站、控制器等)。
2. 观察一般信息显示(General Message Display)图标变红,然后打开这个图标。3. 可以观察到标有星号的信息、那是在窗口关闭的情况下收到的,确认可以收到的信息。4. 模拟一个控制器活工作站故障,确认报警信息。
1.9 高速公路信息
1.9.1系统状态
1. 打开系统状态窗口选择某一个控制器或者工作站,然后点击 Drop Details 键, 观察不同类型的站所显示的信息。
2. 选择有报警的站,察看站详细状态,并对报警进行确认清除报警。
1.9.2 系统出错
1. 从 Highway Utilities 菜单进入系统状态画面。
2. 然后点击 Drop Details 键, 观察不同类型的站所显示的信息。
3. 用鼠标选择不同类型的站,然后点击 Drop Details 键, 观察不同类型的站所显示的信息。
4. 切换某一控制器,观察在一般信息显示窗口、报警窗口中不同类型的站所显示的信息。5. 停止某一工作站,观察在一般信息显示窗口、报警窗口中不同类型的站所显示的信息。
1.10 趋势
1.10.1 趋势显示1. 从图标打开窗口, 在显示窗口1生成一个趋势,并按下Modify按钮,添加趋势参数,包括可达8个趋势点,按下Apply按钮予以确认。2. 在趋势显示窗口中选择新建按钮,在显示窗口2中创建一个趋势。
1.10.2 趋势组
1. 在趋势显示窗口选择组按钮,选择一个空趋势组,用Modify 按钮创 建一个新趋势组。2. 添加趋势参数,并按 Apply 键确认。选择刚建好的趋势组,按显示实时趋势按钮。
1.10.3 趋势一览
在显示趋势时,点击画面上任一时间段,可以看到该时间段内的所选数据。
1.10.4 表格趋势
时间在趋势显示窗口,选择 Tabular 按钮。使用 print to a file 按钮把制表趋势输出到一个文件中。(工程师站)
1.10.5趋势缺省值
在趋势显示窗口选择缺省值选项,根据要求改变高限值和低限值。按Apply按钮确认并观察相应键,显示中的新的高低限。
二、采样、报警和系统I/O测试验收
本章测试目的是确认采样和报警的操作功能, 被测试的软件安装在控制器 和 Westation操作员内,控制器对过程输入点连续采样,经转换后把数据广播到 OVATION数据高速公路上。Westation操作员站(还有其它一些站)接受到这些数据,并把这些数据显示在该站的CRT上。
2.1 I/O采样
根据下列步骤,检验所选择的输入点能正确显示.2.1.1 模拟量点
1. 用点信息(Point Information)功能显示一个点。2. 改变所选点的数值。
3. 把所选点添加到一个趋势中, 并确认点值是否正确。
2.1.2数字量点
1. 用点信息窗口显示一个数字量点。2. 改变所选点的条件。3. 观察点值改变情况。
2.2 报警报告
这一节测试将检验报警功能是否将系统报警以正确的方式报告给控制器和 Westation操作员站内,控制器对过程 Westation操作员站。
2.2.1 报警列表
1. 在点信息窗口中改变某一个数字量点状态,使之成为坏点。2. 改变某一组不同报警级别的模拟量点的报警限值使它们报警。3. 通过仿真器产生几个不同级别的报警点。
2.2.2 报警确认
1. 选择报警列表显示,用确认按钮确认一个报警点。2. 用确认按钮确认一批标记星号的需确认的报警点。3. 观察经确认的报警点颜色和背景色发生反转。
4. 选择未被确认的报警列表,确认其中一个报警点,并观察它从列表中消失。
确认:
三、工程师站功能
这一部分测试 Westation 工程师站上的编程工具功能。
3.1 组态功能
1. 选择 Menu 图标, 并选中工具菜单(tool)选项中的Powertools。2. 选择 Westation Config Tools 选项。
3. 选择init tool功能。检查控制器、软件服务器、历史记录站、NT服务器、操作员站的组态参数是否正确,(包括站类型、站IP地址、以太网地址、网络类型、HostID、硬盘分区类型、所选择的软件包等信息)。4. 确认不同站类型所选取的软件包。
5. 选择Admin Tool选项,该工具用于定义、维护和下装系统组态文件。6. 从功能菜单中选择Maintain Project Data 栏。7. 检查不同站的相关原文件的设置是否正确。8. 确认那些能够被改变的文件。
9. 从功能菜单中选择 Download Configure Data 栏。10. 选择所有的过滤条件和所有的站。11. 按下 Download 按钮。
12. 如果有的话,观察文件版本的差异。
3.2
设备维护
打印机管理器 1. 查打印机状态。2. 印某一个报表或文件,检查打印机状态。3.3
Shelltool调用常用的工具
1. 文件管理器、文件转换器、文本编辑器(dtpad)等。3.4 控制器功能
3.4.1 Control Builder(CB)工具 1. 在菜单选择 Control Builder 选项。2. 调出一幅图形.3. 检验CB组态的各项功能。
3.4.2 控制器功能
启动控制器诊断功能.察看控制器中控制器信息、处理任务信息、点信息、I/O信息、版本信息、图页信息等是否正确。
3.5 图形功能
3.5.1 图形生成器(GB)1. 在Tools 菜单选择 Graphices Builder 项。2. 调出一幅图形。3. 确认 GB 的各项功能。
3.6 系统点生成器(PB)分别调出一个数字量输入点、数字量输出点、模拟量输入点、模拟量输出点、历史记录点、SOE点,检查点的设定参数。
四、历史数据存储及检索(HSR)
这一部分测试HSR/LOG站,以及操作员,工程师站。
4.1 历史站的功能检测 4.1.1点的收集、存贮和检索
1. 点回顾:演示下列各种不同类型的回顾,并确认回顾数据能够被显示在报警窗口中, 并且能够滚动。a.过程点的上下限 b.点的输入值 c.采样关闭的点 d.超时(time-out)点 e.过限报警检查关闭的点 f.传感器报警的点 g.正在报警的点 h.点的质量
2. 事件回顾:利用事件回顾窗口测试事件回顾窗口。
3. 组点回顾:检查组点的定义是否满足运行要求;利用组点回顾窗口检测组点回顾功能。4. 历史趋势:按以下步骤演示:
a.在趋势窗口1内显示一个可达4个点的水平趋势。b.在趋势窗口2内显示一个垂直的组合趋势。c.使用趋势修改窗口修改上述中的一个趋势。d.用光标演示时间滚动功能。
4.1.2信息和文件的收集、存贮和检索 1.演示下列各种不同类形的历史回顾 a.所有的点 b.单个点 c.站状态 d.模拟量点 e.数字量点 f.状态变化
2.确认回顾数据能够被显示在报警窗口中, 并且能够滚动显示.3.操作员事件信息:利用操作员事件回顾窗口以下列的方式测试功能(信息显示、打印信息、保存信息): a.all subtype b.grouped
c.single point 4.ASCII信息:利用ASCII信息回顾窗口以下列的方式测试功能(信息显示、打印信息、保存信息): a. all drop b. single drop.
第三篇:班子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班子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一是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于有些问题处理习惯于按部就班,与之有关的理论学习组织的次数不多,复合型专业知识能力还需提升。二是党风党性教育推动的力度不够,带头讲党课和做党性分析以及专题研讨情况少。三是政治生活组织发动不够,“三会一课”坚持的不好,推动基层党建方面力度相对较弱,使得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出来。四是对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社会管理工作、群众工作、法治工作等方面能力兼顾平衡能力还需加强。五是联系服务群众不够紧密,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和到基层联系点安排的少,与干部群众谈心情况不多。六是在抓纪律方面依靠纪检组和组织人员检查推动多,对发现一般性问题处理的力度不够大。七是分管领导之间协作配合力度还需加强。
二、改进措施
一是注重理论思维能力提升。学好依法治国理论,从总书记依法治国讲话精神学习入手,学习内容包括宪法、经济法、房地产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保障房建设和管理法律法规等,既增强法治理论素养,又兼顾法治在现实中的应用。注重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准确理解中央、省、市改革政策措
六是从严执行纪律规定力度。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对所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担负起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委纪律规定对发现违纪行为进行处理,做到不包庇、不掩盖,避免“灯下黑”问题,及时向市纪委报告。坚决执行提拔任用干部人选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
七是增进班子协作配合程度。做到有分工、有配合,反对各管一摊、各自为战,增强班子成员与成员之间在工作上互动交流,相互之间对出现问题及时提醒,每季度组织1次班子成员交流会,互相提意见,做到意见不保留,形成真正团结互助氛围。
第四篇: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摘要:我国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改进,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实际,对存在问题所依托的制度征管进行调整。一.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1实行分类征收
(1)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
(2)我国目前是分类所得税制,今后的改革方向是混合所得税制为主、分类所得税制为辅。1.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比例税率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不大,而累进税率有平衡贫富悬殊差异的作用,更有利于合理调节收入。1.3费用扣除额较宽
我国采用费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方法。工资、薪金所得:每月扣除费用3500元;
劳务报酬等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1.4计算简便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采取总额扣除法,免去了对个人实际生活费用支出逐项计算的麻烦;各种所得项目实行分类计算,各有明确的费用扣除规定,费用扣除项目及方法易于掌握。
1.5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方法
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分别采取由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方法。
二、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增加了近百万倍,1980年只征收了18万元,现在接近1500亿元,现在它占了全部税收的7%.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这个比例还很小,比如美国近年来联邦总收入,包括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流转税以及社会保险和退休金中,个人所得税约占50%,其中企业所得税仅为个人所得税的大约五分之一。而在我国,企业所得税超过个人所得税的一倍还多。北欧的一些国家个人所得税还更高。这些数据说明虽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有了很大增长,但是还远远没有征够。2.2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体现出较高的征管水平。个人所得税是所有税种中纳税人数量最多的一个税种,征管工作量相当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而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其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代扣代缴制度又难以落到实处。税务机关执法水平
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税款的征收。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2.3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
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并不能起到多少控制贫富差距的作用。按理说,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虽然有累进制所得税,但是对真正高收入的人,征税征不到他们。目前的所得税累进制,主要适用于工资,而高收入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非工资,而是其他所得,特别是资本所得,按照现行的征收办法,很难保证这部分收入会纳税,尤其是即使他们逃了税,他们也没有法律责任。
2.4偷税现象比较严重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个人收入的多元化、隐蔽化,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公民纳税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富人逃税、明星偷税好像是习以为常、无所谓的事情。个人所得税可以说在我国是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
三、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的成因 3.1现行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1)法制的公平合理能激发人们对法的遵崇,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积极性。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制设置上的某些方面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和合理性,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其调节个人收入的要求。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一般可分为三类: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相对来讲还比较低,税收征管手段较落后。所以,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的是分类税制。
(2)分类税制,是将个人的全部所得按应税项目分类,对各项所得分项课征所得税。其特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项确定适用税率,分项计算税款和进行征收的办法。这种模式,广泛采用源泉课征,虽然可以控制税源,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征收成本,但不能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很好地发
挥调节个人高收入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构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分类税制必然出现取得多种收入的人,多次扣除费用、分别适用较低税率的情况,使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甚微。这样不但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反而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用纳税或少纳税,所得来源少的、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却要多纳税的现象。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不利于拓宽税基,容易导致税负不公,征税成本加大,征管困难和效率低下,很难体现公平合理。3.2税率结构不合理,费用扣除方式不科学
(1)我国个人所得税制采用的是分类计征模式下的超额累进与比例税率并存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依所得的性质类别不同而异,大体有三种:一是超额累进税率,即对工薪所得实行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制,对个体经营、承包租赁经营所得则实行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制;二是对其他8项所得项目适用20%的比例税率,稿酬所得在使用20%的比例税率后减征30%;三是对一次收入畸高者的劳务报酬所得适用加成征税税率。结合我国个人所得税环境分析,累进税率带来了以下问题:一是过高的边际税率不利于我国民间投资资本的形成,不适合我国当前的经济成长阶段。二是税率设计过于繁杂,操作难度大,不适应我国现有的征管水平。三是级次过多的边际税率,使相当多的纳税人不能接受,在实际执行中形同虚设,反而由此使许多纳税人为了降低边际税率档次而想方设法隐瞒各项所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强化了纳税人的偷逃税意识。四是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水平下,真正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处于中下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这从某种意义上更加剧了纵向不公平。五是累进税率在时间跨度上有违横向公平原则。在纳税人的所得比较集中于一个时期(以月份为标准)的情况下,相同的所得就要缴纳更多的个人所得税款。
(2)在费用扣除制度方面,导致了收入来源多的个人,反而扣除数额大,扣除次数多,违背了量能纳税的原则;扣除标准过低,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例如工薪所得项目扣除标准仍然沿用全国统一每月800元的扣除额,虽然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提高了扣除标准,但总体上仍然偏低;扣除制度考虑因素不够充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像自费教育、自费医疗、房屋购置等这类支出在纳税人支出结构中比重日益增加,但在扣除制度里并未得到充分考虑。另外,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不考虑纳税人是否已婚、家庭人口状况、家庭合计收入多少,一律对个人定额扣除,这样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没有考虑到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很显然单身纳税人和有抚养义务的纳税人在取得同等收入的情况下,其负担能力是不同的,这就容易造成税负不公。3.3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据统计,近几年,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罚款仅占查补税款的10%左右。另一方面,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客观上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税的动机。
四、解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几点对策 4.1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
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分类征收模式,确立以综合征收为主,适当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其次,分项税制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公平,征管效率低下,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职能作用的发展。而以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制真正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体现量能纳税的原则,真正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防止两极分化的目标。4.2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的税率结构有悖公平,容易使得纳税人产生偷逃税款的动机,因此应该档次设计以五级为宜。其次,考虑通
货膨胀、经济水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适当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增加扣除项目。尽管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了几次修正,但减除费用800元的标准始终没有调整,一直执行到现在,这显然与现今社会状况不太相符。我们可以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减除费用标准,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也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扣除项目。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因素,设立相应的扣除项目,这样将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4.3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
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享受权利者必履行义务,履行义务者就有权享有权利。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实感受到是国家的主人。纳税人不仅征税过程清楚,而且税款流向也明白,使纳税人的纳税抵触情绪消除。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部门使用纳税人提供的资金,纳税人享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门服务的权利,纳税人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也是遏制腐败的一剂良方。
4.4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搞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得力是关键之一。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个人所得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不力的现状,笔者建议,全国应进行每年多次的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加强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一些特殊的权力,增强执法的力度;对查处的偷漏税行为,加大对纳税人罚款的数额,并将其偷税行为公之于众。同时,对一些偷漏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不能以罚代法,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4.5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款流失
在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个人收入分配多元化、隐蔽化且支付方式现金化的情况下,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加强税收征管,首先要加强税源控制。
结论
本文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已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靳东升.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要实现税收公平.载于《税务与研究》,2005;[2]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结构分析.载于国家财政部2008政策解读 [3]马国强.中国税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第五篇:DCS故障分析处理及维护防范措施
关键词: DCS 故障
摘要:本文结合火电厂DCS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实例,对DCS故障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并就如何维护DCS以及减少DCS故障提出了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分散控制系统(DCS)概述
DCS具有通用性强、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显示操作集中、人机界面友好、安装简单规范化、调试方便、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国内外电力、石油、化工、冶金、轻工等生产领域特别是大型发电机组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的品牌主要有:
(1)国外品牌:美国ABB、西屋、德国西门子、日本横河、日立等;
(2)国内:国电智深、和利时、新华等。
DCS的安全、可靠与否对于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若发生问题将有可能造成机组设备的严重损坏甚至人身安全事故。所以非常有必要分析DCS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采取措施提高火电厂DCS的安全可靠性。
二、DCS在生产过程中的故障情况
每个厂家的DCS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其故障的现象分析和处理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由DCS引起机组二类及以上障碍可划分为三大类:
(1)系统本身问题,包括设计安装缺陷、软硬件故障等。
(2)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包括人员造成的误操作,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执行环节落实。
(3)系统外部环境问题造成DCS故障。如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高或过低、粉尘、振动以及小动物等因素造成异常。
2.1 DCS本身问题故障实例
此类故障在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主要包括系统设计安装缺陷,控制器(DPU或CPU)的死机、脱网等故障,操作员站黑屏,网络通讯堵塞,软件存在缺陷,系统配置较低,与其他系统及设备接口存在问题等。
2.1.1 电源及接地问题:
(1)某电厂DCS电源系统采用的是ABB公司Symphony III型电源,但基建时仍按照II型电源的接地方式进行机柜安装,与III型电源接地技术要求差异很大。机组投产以来发生多次DCS模件故障、信号跳变、硬件烧坏的情况,疑与接地系统有关。同样,某电厂在基建期间DCS接地网设计制作安装存在问题,DCS系统运行后所有热电阻热电偶温度测点出现周期波动。
(2)某厂因电源连线松动而导致汽机侧控制系统失效。
经验教训:DCS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和合理的电缆屏蔽,不仅系统干扰大,控制系统易误发信号,还易使模件损坏。可见,UPS电源、控制系统接地等存在问题将给电厂投产后DCS的安全稳定运行留下极大隐患。因此,DCS系统电源设计一定要有可靠的后备手段,负荷配置要合理并有一定余量;DCS的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制造厂技术要求(如制造厂无特殊说明应按照DLT774规定执行),所有进入DSC系统控制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并要同动力电缆分开敷设且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2.1.2 系统配置问题:
(1)浙江某电厂DCS(T-ME/XP系统)频繁故障和死机造成机组停运事故。
7、8机组(2*330MW),从1997年2月试生产至5月,两台机组共发生22次DCS系统故障和死机,造成机组不正常跳闸8次。之后又多次 发生操作画面故障(8号机组有两次发生全部6台操作站“黑屏”),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经分析认为其DCS系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DCS工程设计在性能计算软件、开关量冗余配置上存在问题。(2)硬件配置不匹配(其中包括T-ME和T-XP两种系统的匹配和通信问题)。(3)个别硬件设计不完善。(4)进一步分析,关键的CS275(下层T-ME)通讯总线负荷率过高出现“瓶颈”问题现象。而欧洲T-ME/XP系统用户在配置合理的前提下,T-ME/XP系统使用情况基本良好。
(2)某电厂在200MW机组的热控系统自动化改造上使用的DCS,由于系统配置的负荷率计算不准且为了减少投资,技术指标均接近允许极限,加之该系统有运行时中间虚拟I/O点量大的特点,所以在改造后期调试时发现个别控制器的负荷率竟超过了90%,个别软手操操作响应竟接近1min,根本无法使用,后经过大幅度调整(系统重新增加配置),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3)东北某600MW机组,由于招标技术规范对I/O通道隔离性质表述不到位,因此DCS厂家做的配置很低,结果在调试时烧损了大量的I/O板,后来改变了隔离方式和更改换了硬件,电厂又花费了许多资金,也抵消了当初的招标价格优势。此外,电缆的质量与屏蔽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重要信号及控制应使用计算机专用屏蔽电缆,许多改造工程正是由于电缆的问题导致电缆不得不重新敷设,影响了工期。
(4)某电厂300MW机组新华XDPS-400系统工程师站频繁死机,经检查发现其运行程序较多:多个虚拟DPU、历史数据记录、性能计算、报表等。把历史数据分配至别的人机接口站问题解决。
2.1.3 控制器(DPU或CPU)故障
(1)某电厂300MW #2机组HIACS-5000CM控制系统FSSS1的CPU故障,且未将控制权交出,从CPU未能切换为主控,导致该部分系统控制设备无法操作(设备保持原状态工作)。在对主CPU执行在线更换步序至停电时,从CUP切换主控CPU,系统设备受控,更换原主控CPU后系统一切正常。
(2)ABB早期某时间生产的SYMPHONY 同一PCU机柜内不同控制器之间通讯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升级固件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3)新华控制XDPS系统早期某批次DPU曾多次出现离线、死机现象,经检查为DPU卡件个别电容问题,经升级更换卡件问题解决。
由于目前DCS的控制器均为冗余配置,大大减少了主控制器“异常”引发机组跳闸的次数。但是,一旦一对冗余的控制器同时死机,将直接威胁到安全生产,对于此类情况一定要采取措施切实避免。
2.1.4 DCS网络故障
(1)某电厂西屋WDPF控制系统,由于多次改造系统增加了大量测点和自动控制回路,系统负荷率高达70%以上,造成网络通讯堵塞,多次出现操作员进行操作、切换画面时间过长、画面黑屏等问题。后经升级改造为OVATION系统,系统正常。
(2)某电厂600MW机组负荷508MW,工况稳定,汽轮机所有调门突然大幅摆动,经检查故障原因是机组运行时M5 控制器的转速信号短时间内由3000r/min 变成了0r/min,又马上恢复,调门摆动的原因也是M3和M5通讯时出现掉数据现象,导致Trip Bias(跳闸偏置)信号在机组运行时由0变为1,引起所有调门大幅摆动。对该问题采取措施:对PCU 控制总线的通讯信号进行多重化处理,对通讯信号增加一定延时,躲过通讯信号瞬间跳变;对重要的通讯信号采用了通讯冗余。
2.1.5 DCS软件问题
(1)某电厂300MW供热机组DCS调试过程中未对测点品质参数进行修改,致使其模拟量测点只有在断线的情况下才认为是坏品质测点,未充分起到品质校验功能。后对所有测点品质参数进行了设置,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HIACS-5000CM控制系统画面组态时,双击grab组态工具后,弹出 c++错误窗口无法正常使用。经检查发现grab.ini 文件被改动过,从其他机器拷贝文件覆盖后,工具恢复正常。因为grab 非正常退出后保留了错误的信息在grab.ini 文件中。
(3)某电厂除氧器水位控制回路逻辑是由高加水位控制逻辑拷贝修改而成,修改过程不彻底,PID参数未根据除氧器情况设置整定,造成运行中除氧器上水门发散调节,调节品质恶化。采取措施:检查逻辑,重新整定PID参数。
2.1.6 系统接口问题
某电厂200MW供热机组电气并网信号至DEH只有一路,在机组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该电气并网辅助接点故障出现抖动,造成汽轮机跳闸。采取措施:使用屏蔽通讯电缆,增加冗余接点信号,并进行3取2逻辑判断。
2.2 人为因素造成DCS故障实例
人为因素造成DCS的故障,在生产过程中也较为常见。包括人员造成的误操作,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未按规程规定执行工作步骤等。
2.2.1 未按规程规定执行工作步骤
(1)某电厂新华XDPS系统DEH的#12DPU故障,对其在线更换,使用的是小机MEH系统的DPU备品。在更换DPU后,只将#32主控DPU拷贝至#12副控未写电子磁盘,其实质只是将副控DPU的内存内容与主控保持一致,#12DPU电子磁盘内容仍为MEH小机控制逻辑。在系统停电吹灰后,按顺序启动#12DPU成为主控,由于其逻辑为MEH逻辑而非DEH逻辑,造成系统通讯异常、数据频闪、画面显示不正常,人机接口站无法操作。在重新对#12DPU送电,拷贝#32DPU逻辑并写盘后正常。
(2)某电厂HIACS-5000CM控制系统,循环水泵房远程I/O卡件更换,未执行在线更换操作步骤,其卡件未能激活进入工作状态,导致现场设备状态与DCS画面不符,设备无法控制。执行在线更换步序后,系统正常。
2.2.2 人员误操作
(1)某电厂机组运行中,在进行处理缺陷时工作人员误动DCS继电器柜继电器造成引风机跳闸,锅炉MFT。
(2)某电厂DCS卡件故障,在进行更换卡件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未认真核对设备、卡件跳线错误,导致新更换的卡件烧损。
2.2.3 管理制度不完善
(1)某电厂DCS系统管理制度不完善,未对软件升级、备份等工作进行规定。其辅网水处理POK1操作员站在升级打补丁后,未进行备份。该操作员站硬盘出现故障在进行系统恢复后,由于其软件版本较低,导致与网络通讯不正常,数据不刷新。
(2)某电厂操作员站管理不严,其放置于集控室的主机USB端口及光驱未进行有效封闭,个别运行人员夜班期间利用操作员站玩游戏、看电影,导致操作员站死机。
2.3 外部环境因素造成DCS故障实例
外部环境因素造成DCS故障的数量相比于前两类问题而言相对较少,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时有发生。
(1)某电厂电子设备间风道口正处于DPU机柜上方,由于设计和其他原因,机组运行中消防水通过风道流入DCS机柜,导致DPU、服务器等设备进水烧损,机组停运。
(2)某电厂循环水泵房远程IO柜,由于底部封堵不严,造成冬季老鼠窜入,在机柜上部温度较高处构筑巢穴,最终造成远程IO脱双网。
(3)某电厂电子设备间的封闭性较差,卡件、DPU积灰较为严重,曾多次出现故障。在采取完善电子间封闭、加装空调等措施后卡件、DPU等故障基本杜绝。
三、DCS系统故障防范及维护措施
通过以上诸多故障实例,我们不难看出,降低DCS系统的故障几率,必须做好分散控制系统从选型设计到运行、维护的全方位工作。
3.1 DCS的选型设计调试
3.1.1无论新建机组还是升级改造的DCS,系统和控制器的配置要重点考虑可靠性和负荷率(包括冗余度)指标。通讯总线负荷率设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器的负荷率要尽可能均衡,要避免因涉及规模大而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高负荷”问题的发生。
3.1.2系统控制逻辑的分配,不宜过分集中在某个控制器上,主要控制器应采用冗余配置。
3.1.3电源设计必须合理可靠。一是要强调电源设计的负荷率;二是要强调电源的冗余配置方式,同时一定要保证两路电源的独立性。
3.1.4要注重DCS系统接口的可靠性措施。强调重要接口的冗余度和接口方式的选择,主要是注意可靠性和实时性。
3.1.5对于DCS系统接地一定按厂家要求执行,避免接地问题造成系统大面积故障。应注重考虑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自诊断和自恢复能力,I/O通道应强调隔离措施。电缆的质量与屏蔽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重要信号及控制应使用计算机专用屏蔽电缆。
3.1.6要充分考虑主辅设备的可控性,要根据设备的运行特点和各种工况下机组处理紧急故障的要求,配置操作员站和后备手操装置。紧急停机停炉按钮配置,应采用与DCS分开的单独操作回路。同时,不能盲目地追求人机界面的“简洁化”,系统配置还应以满足安全生产为第一位。特殊有关安全的紧急干预性操作不能完全建立在DCS完好的基础上。
3.1.7对涉及机组安全的执行机构、阀门等外围设备,在设计与配置时,要保证这些关键设备在失电、失气、失信号或DCS系统失灵的情况下,能够向安全方向动作或保持原位。
3.1.8对于保护系统,应采用多重化信号摄取法,并合理使用闭锁条件,使信号回路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3.1.9在调试期间按照调试大纲和具体办法,对所有逻辑、回路、工况进行测试。
3.2 DCS运行、启停维护
3.2.1做好维护准备工作
做好DCS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包括:
(1)维护人员应了解系统总体设计思路。熟悉DCS系统结构和功能构成,了解系统设备硬件知识,熟知各部件如控制器、IO卡件、电源等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熟练掌握DCS组态软件。
(2)系统的备份: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引导启动盘、控制系统软件、授权盘、控制组态数据库,并控制组态数据是最新的和完整的。针对实际使用中的光盘容易磨损的缺点,注意多做备份,并采用移动硬盘、U盘、硬盘等备份形式确保各软件的保存。
(3)硬件储备: 对易损、使用周期短的部件和关键部件如键盘鼠标、I/ O 模块、电源、通讯卡等都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量的备份,保证各类型卡件、模块备品不少于1个,并按照制造厂要求存放,如有条件应对备品进行校验,切实掌握备品卡件模块状态。
(4)整理各类产品的售后服务范围、时间表,形成一份硬件生产厂家、系统设计单位技术支持人员通信录,充分利用DCS供货商和系统设计单位技术支持。
3.2.2 日常维护
系统的日常维护是DCS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主要的维护工作有以下几点:
(1)根据25项反措要求、DL/T774检修维护规程等制度文件规定,完善DCS系统管理制度。
(2)保证电子设备间的良好封闭,防止小动物窜入,减小粉尘对元件运行及散热产生的不良影响,保证温度、湿度符合制造厂规定,避免由于温度、湿度急剧变化导致在系统设备上的凝露。可考虑将DCS电子间的环境温度信号引入CRT中,并有报警。
(3)每天检查系统各机柜风扇是否工作正常,风道有无阻塞,以确保系统各设备能长期可靠地运行。
(4)保证系统供电电源质量且为两路电源可靠供电,当任一电源失去即报警。
(5)电子设备间禁止使用无线通讯工具,避免电磁场对系统的干扰,避免移动运行中的操作站、显示器等,避免拉动或碰伤设备连接电缆和通讯电缆等。
(6)规范DCS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管理,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负责人制度。严禁使用非正版软件和安装与系统无关软件,做好主机USB端口、光驱等的封闭管理工作。
(7)做好各控制回路的PID参数、调节器正反作用等系统数据记录工作。
(8)检查控制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硬件是否完好,实时监控工作是否正常。查看故障诊断画面,是否有故障提示。
(9)DCS设备包括DPU、人机接口站等上电应按照一定次序逐一进行,每台设备上电观察正常后再进行下一设备上电,避免出现异常难于分析。上电后,通信接头不能与机柜等导电体相碰,互为冗余的通信线、通信接头不能碰在一起,以免烧坏通信网卡。
(10)定期对DCS主系统及与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的通信负荷率进行在线测试。检查冗余主从设备状态,条件许可或定期进行主从设备切换,对设备自行切换的原因进行检查分析。
(11)增加组态易读性:对重要组态页增加了中文描述;对重要保护系统编写与组态一致的详细逻辑说明书;编制试验操作卡并保证随时更新。规范DCS组态作业,机组运行中尽量不做重大组态修改。必须进行组态时应慎重,充分做好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确保DCS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12)定期逐台重新启动所有人机接口站一次(建议2、3个月左右),以消除计算机长期运行的累计误差。
3.2.3 停运维护
机组检修期间应对DCS 系统应进行彻底的维护,主要包括:
(1)利用机组检修时间逐个复位DCS系统的DPU、CPU和操作员站及数据站;删除组态中的无效I/O点,对组态进行优化。
(2)系统冗余测试: 对冗余电源、服务器、控制器、通讯网络进行冗余测试。注意观察系统停运过程中各设备停电时,主从设备切换、网络、人机接口站是否正常;系统检修重新上电后对各设备进行切换测试。
(3)系统灰尘清除:系统停运的情况下,整个系统进行吹灰,包括计算机内部、控制站机笼、电源箱、风扇、机柜滤网等部件的灰尘清理。
(4)系统供电线路检修,对UPS进行供电能力测试和实施放电操作。同时注意检查DPU主机卡CMOS电池电量,进行定期更换,防止因电池而引起的CMOS数据丢失。
(5)接地系统检修。包括端子检查、对地电阻测试。
(6)现场设备检修,根据检修维护规程,参照有关设备说明书进行。
(7)检查DCS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接口,重要信号冗余处理,与其他系统的通信视其具体情况,采取单向传输和加装防火墙措施。
(8)系统上电:系统大修后维护负责人确认条件具备,方可上电。并应严格遵照上电步骤进行。
3.2.4 故障检修维护
系统在发生故障后应进行被动性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在日常工作中应认真按照25项反措要求,充分做好包括DPU(CPU)死机、网络通讯崩溃在内的各种事故预想,将运行紧急处理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检修步骤编写成册,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
(2)处理DCS故障按照制造厂应用手册中的要求开展工作,更换前确认卡件模块型号、地址(应确保与其他设备地址不冲突)、跳线等与被更换卡件一致并严格执行在线更换程序。
(3)故障被动维护同样应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避免抢修冒进,应结合具体故障表现进行详细分析。根据DCS系统自诊断报警、故障现象判断,找到故障点,通过报警的消除来验证维修结果。如:通信接头接触不良会引起通信故障,确认通信接头接触不良后,利用工具重做接头;通信线破损应及时更换。某个卡件故障灯闪烁或者卡件上全部数据都为零,可能的原因是组态信息有错、卡件处于备用状态而冗余端子连接线未接、卡件本身故障、该槽位没有组态信息等。当某一生产状态异常或报警时,可以先找到反映此状态的仪表,然后顺着信号向上传递的方向,用仪器逐一检查信号的正误,直到查出故障所在。
(4)现场设备故障检修必须开具工作票,做好DCS强制和隔离措施。阀门维修时,应起用旁路阀。检修结束后及时通知集控运行人员进行检验,操作人员应将自控回路切为手动。
(5)当出现较大规模的硬件故障、原因不明故障或超出本厂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故障时,除当时采取紧急备件更换工作外,要及时和厂家取得联系,由厂家专业技术支持工程师进一步确认和排除故障。
四、结束语
DCS应进行从设计、施工、调试、运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作为系统维护人员应根据系统配置和生产设备控制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维护策略和方式方法,做到预防性维护、日常维护紧密配合,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定期的维护,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减少DCS的故障关键是要做到预防第一,保证系统在要求的环境下长期良好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