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之 “家乡·社会·文学”
二、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课改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但作为乡镇中学,结合本镇教育现状,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我深切的体会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严峻性。学生阅读面窄、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不高,亟需改变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拓宽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而大部分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在实施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他们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有的过分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来上,把内容当作课文来讲……更有一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追求学生的应考成绩,根本不从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践,不能立足于学生终生素养的形成,不能立足发展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悖于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有悖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有悖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有悖于教师的职业职责。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在区教研室的引领下着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践研究,期望解决以上问题,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
三、理论依据
崔峦在《《/SpAN>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文中指出:“日本的‘综合性学习时间’是超越学科的、横向的、综合的学习。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则是植根于语文学科的、与其他学科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习,和日本的‘综合性学习时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它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因为是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它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的综合。要完成综合性学习,起码应具备资料的搜集能力、资料的分析判断整合能力、与同伴的协作能力、探究能力、探究性论文的写作能力、汇报展示能力和资料分类积累能力。在这个基本要求之上,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二是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内,而是拓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走向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四、课题界定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五、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初步构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体系。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研究建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效地开掘本地潜在的本土资源,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注重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重角度去研究,使项目设计及过程实施体现语文学习的有序性、阶段性和渐进性。
3、研究建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案,改善现行教育范式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让成绩成为改造教学过程的自然结果。
六、研究对象
七——九年级的学生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收新鲜事物,喜欢探索、乐于实践,并且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思维水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综合性学习以其新颖的学习方式,开放的学习环境、多样的实践机会,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亲历问题的提出、设计、操作、成果表达和检验等探究过程,体验过程、积累经验,掌握问题探究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并通过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炼,提高语文素养。
2、师资条件
2011年,我校顺利通过了省级课题的结题,语文组陈允红校长、王孝珍老师参与其中,积累了课题实践的宝贵经验,为本课题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允红校长作为我校语文学科的包组领导,对此课题的实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保证研究经费的投入。课题组成员中有三人曾获得过历城区教学能手的称号,陈允红校长是济南市语文中心组成员,各年级的备课组长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组内成员有课题实验的激情和精力,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3、环境条件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得到了区教研室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课时保证。校图书室比较丰富的藏书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资料搜集。学校附近有山东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四门塔、九顶塔、涌泉以及丰富的乡土资源,社会资源比较广阔。
八、研究内容(课题设计)
1、主题设计思路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立足于“语文味”和“综合性”两个特点,我校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家乡·社会·文明”为总课题,根据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历程,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本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原则,下设三个主题,分别是:走进美丽的家乡、走进广阔的社会、走进灿烂的华夏文明。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开阔语文视野,关注身边的语文元素,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灿烂的华夏文明,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主题及子课题设计简析
七年级设置“走进美丽的家乡”主题,下设“四季风光、泉韵叮咚、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物产资源、旅游名胜”六个子题,通过观察描摹、调查访谈、资料搜集、为图(乐)配文、诗歌朗诵、文艺表演、导游解说、主题写作等系列语文活动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保护家乡、回报家乡,促进学生高远立志、勤奋学习,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家乡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年级设置“走进广阔的社会”主题,下设“木石人生、网络漫游、报刊影视、佳节诗话、街头巷尾、异域风情”六个子题,通过观察感悟、阅读浏览、资料搜集、调查访谈、辩论赛、主题写作、文艺表演、导游解说等活动方式,在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广阔的社会是语文的大舞台,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小到一草一木、大到辽阔的网络,近如街头巷尾,远至先秦上古,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捕捉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感悟语文的缤纷多彩,激发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理解生活的真谛。
九年级设置“走进灿烂的华夏文明”主题,下设“当代文苑、现代文学、明清小说、宋词遗风、唐诗古韵、诸子散文”六个子题,从眼前比较熟悉的文学样式入手,沿着历史文化的长河、逆流而上、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赏读古今名作、走进文化名人,追寻大师的人生轨迹,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通过朗诵、资料搜集、辩论赛、情景剧表演、演讲、读后感、作文等语文形式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华夏文明的摇曳多姿、源远流长,同时学习大师们积极进取、乐观旷达、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强化生存意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正确地面对人生、勇敢地面对挫折,朝着理想的彼岸扬帆远航。
3、主题及子课题一览表
柳埠一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主题(总课题:家乡·社会·文学)
年级 主题 学期 子题 时间安排 年级负责人 阶段实施者
七年级走进美丽的家乡
第一学期 四季风光2013年9.4-10.4王元勋 赵延勇 陈法国 王元勋 冀翠萍 马长英
2013年10.4-11.4 民风民俗
2013年11.4-12.4 第二学期 历史文化
2014年2.20-3.20 物产资源
2014年3.20-4.20 旅游名胜
2014年4.20-5.20 八年级
走进广阔的社会
第一学期 木石人生
2013年9.4-10.4
谷立华 谷立华 王燕伟 梁伟 王加梅 张立华 网络漫游
2013年10.4-11.报刊影视
2013年11.4-12.4 第二学期佳节诗话
2014年2.20-3.20 街头巷尾
2014年3.20-4.20 异域风情
2014年4.20-5.20
九年级
走进灿烂的华夏文明 第一学期
当代文苑 2013年9.4-10.4
张甲芳
陈允红王英 张甲芳 宗西涛王孝珍李善红
庞立莲孟祥国
现代文学 2013年10.4-11.4
明清小说
2013年11.4-12.4
第二学期 宋词遗风
2014年2.20-3.20 唐诗古韵
2014年3.20-4.20 诸子散文
2014年4.20-5.20
九、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2.17----2.25)
(1)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3)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2、实施阶段:(2014.2.26----5.16)
(1)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2)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小组分工——公布评价方案(参与的深度、广度、积极性,参与人员的多少,探究成果、展示形式的活泼新颖)——在组长带领下本着“自主——合作”的理念开展探究活动,并填写“综合性学习”报告册——教师检查督促——各组梳理探究成果,确定展示形式——分小组展示——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选优秀小组及优秀个人——学生总结收获,抒写探究体验,填写综合性学习报告册。
(4)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展评。
(5)每位教师准备一节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课,进行研讨。
3、总结阶段:(2014.5.17----6.20)
(1)举办综合性学习成果展览
成果展示形式有:
手抄报、探究报告、朗诵会、故事会、演讲、小品、情景剧、辩论、歌曲、评书、相声、三句半、绘画、图片展、实物展、导游、视频、影片、纪录片等等
(2)各级部形成阶段性报告,并汇总形成学校阶段性报告总结
十、课型设置及活动流程
(一)起始课
是当次综合性学习的“立项课”和“引路”课。起始课的关键词是“组织”、“策划”“磨合”等。主要任务是:
1、根据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确定子课题
让全班所有学生先各自提出一个子课题,并说出确定这一子课题的理由以及完成这一子课题的现有条件,然后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子课题进行甄别遴选,最后由学生集体确定。
2、教师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子课题把握学情及教情
分析学情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以及各自的学习风格。教师讲解研究方法、应用到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教情分析主要是了解教师自己适应当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力和对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3、制定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
包括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用哪些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应采用哪些操作程序、学生的具体分工等等。子课题方案就由相应的成员来决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丰富和完善方案。
4、规范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
5、明确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各组的基本任务
根据课题主题,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承担一个子课题。每个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各自承担具体任务。分组的原则,一是组内成员不同的特长和爱好,二是组内成员水平能力的差异,三是组内成员各自具有的条件。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组合方式较好。
6、具体指导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一是总体指导。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在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同学都必须围绕既定的子课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选择切合当次活动的学习资源,搜集实物并做好活动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进程和方向,提出和规范综合性学习中的行动方式,预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初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等。还要告诉学生要做好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知识和思想准备。没有准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二是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子课题或不同组别的学生给予具体指导。
7、指导学生填写综合性学习报告册
(二)探究课
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子课题,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开某一方面的探究活动。通过对小组或个人所获取的材料或事实证据的分析和整理,并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论证,形成对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具体任务的正确的解释。探究课的关键词是“自主”“合作” “探究”“调查” “观察”“查找” “搜集”“整理” “分析”“运用”等。
1、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子课题开展小组和个人活动
小组和个人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参观访问、座谈调查、现场采访、查阅文献、网络搜寻、实物取样等。这些行为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在探究课中,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记录,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
2、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子课题搜集和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对搜集得来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大体可分这样几个方面:①实物及文字、图片资料;②采访记录或音像资料;③古诗词名句;④故事、文章;⑤古今人物轶事;⑥语文课程和其它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⑦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⑧家庭资源;⑨各种文化现象;⑩政策、法规等。
3、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子课题整合听说读写能力
小组或个人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对搜集得来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研究任务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包括:①精选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内容一致的文章、诗词、名言、警句、楹联;②遴选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相照应的图片、实物,并配以文字说明;③制作反映小组或个人出色完成所承担任务的图文并茂的手抄报;④写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的人物故事、人物简介或山川风物介绍;⑤模拟表演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任务的采访活动的某一片断;⑥整理出语文或其它课程中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任务相关联的成果;⑦就某一实物或图片或山川风物写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相匹配的解说词;⑧就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的某一方面写出创新点;⑨就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任务中的某一问题写出论辩发言稿;⑩写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的探究小结。
4、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子课题进行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小组展示,是小范围的展示,其目的是帮助本组成员修改、润色和完善其成果。小组交流是全班交流的基础,是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在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要按照计划完成自己负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初步探究成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一起整合、分析相关材料。小组成员要对本组成员的初步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帮助本组成员润色和修改其初步探究成果,然后将合作的探究成果拿到班里去交流,参加大范围的展示。
(三)展示课
展示课的关键词是“合作”、“交流”、“分享”、“体验”。在教师的策划和组织下,各个小组或个人用口头、书面、实物或表演等形式依次展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探究任务的探究成果。各小组或个人之展示交流,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探究成果,也可以是个人探究的单项成果;可以是可观可感的图片实物成果,也可以是某一事件的模拟表演、现场采访、子课题论辩;可以是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陈述,也可以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等等。
1、教师介绍当次综合性学习全程进展情况
内容包括如何确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及能力要求,如何确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子课题,如何对本次综合性学习子课题进行分解,如何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案,对学生如何分组及内容分工,如何确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如何划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型及各个课型的具体任务等。
2、学生主持人说明本次展示交流活动的大体安排
说明的具体内容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主题;本次综合性学习探究子课题的各子课题;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分组情况及各组承担的具体任务;各组展示的先后顺序及串词;每组展示完以后稍作评价等。
3、分组或个人展示小组或个人的探究成果
小组或个人展示可分两部分进行。小组负责人首先简单介绍情况:①小组或个人在当次综合性学习子课题中所承担的具体的探究任务;②小组或个人在所承担的具体的探究任务中的具体分工;③小组或个人在完成所承担的具体的探究任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④小组或个人为完成所承担的探究任务所做的工作;⑤小组或个人在分析和整理材料过程中探究情况;⑥小组或个人探究过程中的主流意见或不同意见。然后展示交流成果:①首席发言人全面展示小组或个人的探究成果;②课程资源项目发言人介绍语文或其它课程中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任务相关联的探究成果;③文化资源项目发言人展示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内容一致的文章、诗词、名言、警句、楹联等;④学校家庭生活资源项目发言人介绍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内容一致的学校和家庭生活;⑤自然资源项目发言人就某一实物或图片或山川风物配以文字说明并写出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相匹配的解说词;⑥模拟表演项目发言人模拟表演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的采访活动的某一片断或学校家庭生活的一角。
4、小组其它成员就某一项目补充
5、其它小组成员可以就自己的所知发表自己的所见和所闻。
展示形式应不拘一格
6、由其它组成员对小组或个人成果及过程进行点评
点评内容有:该小组展示的探究成果与所承担的任务在内容上是否吻合;该小组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该小组的探究过程是否有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该小组的成果展示是否综合运用了语文知识;该小组的探究内容是否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和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等。
(四)总结课
总结课的关键词是“反思”、“互动”、“交流”、“对话”。在综合性学习展示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交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活动以后的收获。或反思小组或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表现,或畅谈小组或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收益收获,或督查小组或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情况,或查找小组或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尚须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的办法等。总结主要有问答式总结、采访式总结、茶馆式总结、对话式总结、文稿式总结、演讲式总结、论辩式总结七种方式。通过这七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使学生在全面总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重新认识小组或个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找出小组或个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的不足,充实和完善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教师要帮助学习在总结过程中学会处理资料,注意筛选信息,考虑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或探究成果的评价。
1、个人总结
反思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收获、体会和不足
2、小组总结
反思小组全体成员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各自的行为表现,检索小组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取得的突出成果,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找出小组在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组内成员在自评的基础上互评,本组成员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实际收获等。小组总结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发言,不存在不发言的小组成员。
3、全班总结
全班总结的方式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依次发言,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发言,还可以以采访、论辩、座谈的方式进行,个人总结个人的,小组总结小组的,全班总结全班的。
4、教师总结
着眼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重在评价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教师总结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对学生参与的全过程进行评述,二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及成果进行评说,三是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进行评议。具体地说,教师对当次综合性学习的总结,可以关注以下几点:①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②学生占有资料的途径方法以及处理资料的表现;③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④学生对待活动中“临时问题”的态度及处理过程;⑤学生开展活动的深入程度和体验程度;⑥学生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⑦学生在活动中的“交流”表现和成果的质量。
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收获填写到报告册中。
(五)写作课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写作。它既可以是片段式的(如:体验,启发,感受,评价等),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样就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避免了写“说大话、说空话”的无味作文。
十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中,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教育档案,全面正确地掌握语文综合性的有关资料,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2、行动研究法。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活动,不断反思、总结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的组织策略,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指导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3、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归纳并整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方法的有益经验,融入到教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保驾护航。
5、案例分析法。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就活动的内容选择、时间安排、组织形式、活动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反思,由特殊到一般,然后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活动组织策略。
十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总负责人: 陈允红 赵延勇 王孝珍
负责:(1)设计总体计划、安排人员分工;联络指导机构,保障经费开支。
(2)深入课堂听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协调各项研究工作。
(3)设计研究方案,搜集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情况,撰写阶段性成果或研究报告。
2、各年级负责人: 谷立华 宗西涛 张甲芳
负责:(1)制定各级部的实施方案与计划,安排好本级部人员分工
(2)督促本级部老师按照方案进行课题实施
(3)整理并收集本级部课题实施的相关资料(照片 录像 教学设计 过程评价 成果展示 教育随笔 论文等)
3、阶段实施者: 陈允红 李善红 王燕伟 王元勋 冀翠萍 孟祥国 王加梅 宗西涛 梁伟 庞立莲 王孝珍 赵延勇 王英 张甲芳 谷立华 陈法国 张立华 马长英
负责:(1)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
(2)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3)整理并收集任教班级在课题实施时的相关资料(照片 录像 教学设计 过程评价 成果展示 教育随笔 论文等)
第二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是该阶段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方式,其内容涉及到了语文教学的很多方面,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并对教材中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在课堂上积极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主要结合作者这几年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下学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233-01
初中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这样的定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全面提高语文的职业素养,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团队合作以及勇于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方法。”一个成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巧妙的课堂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育学家曾经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或者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那么这种教学手法就能获取有效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从而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快的融入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情境中,比如在进行《这就是我》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音乐作用进行引导,可以采用《我是一只小小鸟》进行课堂前的教学,通过歌词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歌词中所要表达出的内容。将比喻的内容解释给学生,在理想和现实之中我们需要适当的进行取舍。这样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情况基础。
二、灵活拓展丰富活动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取材范围十分的广阔,学习的主体到处都是,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主体只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体线索,因此,在进行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教材设定的内容合理的组织安排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主题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有《这就是我》文章,这次课程是学生升入到初中阶段进行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教材在编订过程中目的在于让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身边的环境正确的对自己进行评价自我。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除了按照教材中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积介绍自己,还对主题进行了适当的延伸。首先,建立的班级集体相册,让每一位学生在属于自己的页面上对自己的特点进行概括,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全体的同学当中。保证了学生对自我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其次,组织跨年级对话,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与本年级的学生开展各种联谊活动,使学生在与高年级学生交流过程中对自身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最后,建立家庭方案,要求学生定期对家庭成员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对家长对这个建议进行改正,将改正后的效果详细的记录下来,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方式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同时又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从而保证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切实的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同类合作扩大主题的空间
在进行综合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教材中某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比较单一。很多主题的内容存在较大的重复性,由于在很多地区的初中生受到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校外频繁的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教材中两个类似的主体合并为一个主体,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而且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八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中《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存在一定的联系性,根据其中存在的关联性,我们可以将这两个主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合并成为一个主体,并将主体命名为《我家乡的山和水》,活动主题确定之后,将全班的学生分若干个小组,一个小组对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畜牧家禽的饲养情况进行调查,另一个小组对当地的自然风景和名俗民风进行调查,最后一个小组负责对辖区内的河流以及受污染的河流进行调查,活动完毕之后,要求各个小组对调查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由调查小组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将本次活动的内容张贴出来,举办一个专题调查成果展览会。展览中既有学生的个人成果,同时又有集体智慧的付出,从而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主、团队合作以及探究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这种活动方式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自主的思考意识。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综合性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还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方法还不是很理解,还存在较多的误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的意图进行综合的整理,从而真正实现综合性学习。
参考文献
[1]蒋仙.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2]何淑霞.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形式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陈继华.综合性学习不能“纸上谈兵”[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0(02)
[4]刘从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及其整合功能[J].中学课程资源.2010(06)
[5]霍素君,许建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指导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
[6]覃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J].新课程(教研).2011(01)
第三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后期研究工作报告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后期研究工作报告
张建辉
传统的教育观念派生出来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课文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语文积累贫乏,综合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①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活动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是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这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未有过的,是破天荒第一次。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②尤其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如何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活动能力,这便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本人仅就一年来语文综合性活动教学研究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要在有限的教学环境下拓宽教学资源,为综合性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我校依山傍江,自然资源丰富,正是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有利的条件。比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开展《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综合性活动,教师就可以利用好我校背靠天马山公园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万物生机,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结合文字资料,油然生发对自然的热爱,对山水的感知。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③,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福州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更有我们马尾区自身的船政文化优势。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展好活动,比如七年级下册中的《我也追星》综合性活动,就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家乡船政文化、历史名人。《戏曲大舞台》活动,可以指导学生收集家乡戏曲的历史和特点;《我做家乡小向导》活动,可以指导学生亲身走进三坊七巷,收集资料,拍摄照片,从现代中感受古朴,从历史中展望将来。
二、要加强小组合作,培养互助意识,让综合性活动达到个性与共性的高 度统一。
综合性活动既强调个体的独特认知和体验,又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和探究。因此,综合性活动往往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形式。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指导学生组成半固定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探究小组,设置好组长。由组长分摊活动任务,组员轮流分担收集探究工作,形成小组活动成果。教师在课堂交流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不同层次的的任务,避免课堂成为少数精英分子的天地。要争取让所有参与者都能“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方式上力争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思维惰化。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比如:讲故事、演讲,辩论、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该依照学生语文素质状况,发展性地安排好活动方式,适当提高或降低活动的难度,确保学生真正从综合性活动中取得收获。
四、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根据学生层次不同:教师应加以勉励和表扬,鼓励学生从活动中认识不足,加以改进,争取进步。新课改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活动结束后,除常见的作文点评之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在搜集、筛选、设计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其分工合作的能力,对参与成果展示的设计、表演的同学,则要表扬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还可进行小组为单位的活动自评、互评,并使成果走出班级,通过海报展览、汇报表演等形式,进行学校评价、家庭评价,让评价真正成为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手段,成为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的手段
五、语文综合性活动应该避免几种倾向。
1、要避免唯语文倾向。初中语文综合性活动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
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活动中既要注重锻炼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现的探究能力,强调学生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视野,从而实现语文三维目标的统一,真正达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
2、要避免唯智力倾向,不要上成社会课。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过于侧重学科间的融会而忽略丧失语文主体性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本位的思想,在活动中多元化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语文活动成果,评价时也要注重材料中语文能力的体现。
3、要避免唯教师倾向。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好自身在课堂实践中的位置。淡化排练式的成果展示,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⑤教师应成为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
4、要避免唯课堂倾向,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树立好“大语文”教学观,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收集、学会用自己的独特思维审视社会,学会初步感知、分析、探究综合性活动材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相信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课改精神,重视语文课程中“综合性活动”所凸现的作用,潜心钻研,一定能把语文课改经验转化为富有实效的语文成绩。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新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解决好放开与收拢这对矛盾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放开体现在:学习方式、实施模式、材料搜集途径、成果展示方式等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收拢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最终要汇聚在语文性上,致力于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高上。
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放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学习方式的放开:走出课堂,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应该在开学初级开始着手准备,分阶段完成六次学习,让学生根据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活动小组,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资料,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这种设计,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尝试探究的方法,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探究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实施模式放开
可以根据综合性学习主题、类型的不同可以采取适宜的模式:活动组织、观察体验、调查分析、问题解决、研究学习等多种模式。我们可以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归为以下几个专题:自然风情类如《感受自然》、《寻觅春天的踪迹》等;体验成长类:如《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等;语言文学类如《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等;历史文化类如《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时事热点专题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等;科技生活类:《探索月球的奥秘》、《科海泛舟》等;学习技巧类:如《怎样搜集资料》等。
根据综合性学习专题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模式,如语言文字类、学习技巧类采用活动组织模式;体验成长类采用观察体验模式:时事热点专题类采用问题解决模式;历史文化类采用研究学习模式等。
三、教学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历史文化等教育资源,拓宽语文课程视野,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以发现美的眼睛,从自然中获取资源。
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走进自然,《寻觅春天的足迹》:花草树木,风云雨雪,亭台楼阁,山川湖海,鱼虫飞鸟等进入我们实现的时候,素材随之而来。以机敏的触觉,从社会中获取资源。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成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最佳材料。如“海湾战争”,“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利比亚硝烟不断”等热点问题,都成为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资源。用心去感悟.从生活中获取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语文学习的契机,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基本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听、想、感悟、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四、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放开
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方式有很多,如:课堂交流展示图片式展示,课件式展示,写作心得式展示,演讲式展示,也可以编册子,出墙报,编剧本,录制成音像作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促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收拢,体现在学习过程始终围绕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如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倾听雨的足音:带着录音机,观察雨幕,倾听雨韵,感受雨情。要求做好记录,比如,听雨地点、季节、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以及自己观雨时的心情,等等;
(二)感受雨的诗意:展示学生编辑的雨的诗集,并作简评;感受雨的情丝,朗诵写雨的诗词;
(三)说说雨的功过: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站在科学的角度讲述雨的别样情形,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并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四)抒写雨的情怀: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绘雨的方法的基础上,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施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能够坚持“语文性”这一主导,相信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将永远充满语文的芳香。
总之,生活给了语文教学太多的空间和灵感,适度的放开,巧妙的收拢,必将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这语文园地的奇葩香远益清。
第五篇:《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根据#市教育局教师[2017]169号文件《有效推进#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贯彻肥东县教育局2017年11月13日课题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教育发展实际,决定自2017年11月——2019年3月开展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子课题——《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活动(以下简称“课题研究”)。现就此项课题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有效学校课题研究,从现代学校建设的角度,探讨学校管理者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学校理念及如何创建有效学校;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主研修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构建学习共同体,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推进学校、教师和学生互动共生,共同发展,为实现我镇教育“十一五”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从我校实际出发,形成新的学校理解,新的理解学校方式,反思学校、认识学校。有效能的环境、有效能的校长、有效能的教师、有效能的学生、有效能的父母是构成有效学校的核心基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前提是不同个体,共同发展;基本要求是不同方面,共同目标;基本原则是不同内容,共同成果。
一是:不同个体、共同发展。
学校作为一个个体单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托和基础,要紧密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发掘优势、打造品牌,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教师作为学校的一员,其每个个体专业发展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校发展的平台上,把握定位,发挥特点,积极发展,在同伴互动中相互促进,在互动共荣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作为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个体,都是具有自己智力的特长、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而教师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因此,三者相辅相成,互动共生、共同提高,才能实现整体提升,共同发展。这是做好本课题的基本前提。二是:不同方面、共同目标。
构建有效学校的五个方面(环境、校长、教师、学生、父母),尽管资源不同、视角不同、条件不同、角色不同,但共同的愿景:“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打基础”的培养目标是做好课题实验的基本要求。三是:不同内容,共同成果。
课题研究分别从“校长在领导有效学校校本研究中的作用与研究”、“推进乡镇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有效学校的校本研究”三个内容开展研究。这些内容层次不同、切入点不同,但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落脚点相同,且互动共生、相得益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把不同的内容的研究彼此整合,以实现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成果。三、研究目标与任务
(一)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的具体实施,实现“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求达到:一个重点——重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二个提升——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意识——增强教师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四个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五种精神——培养教师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主动精神。
具体表述为:
1、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课题研究,至2019年实现本校教师大专化,进一步推进“三三三校本培训工程”,培养27名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德艺双馨、有一定声望的名师。努力实现教师发展“一特、二思、三好”培养目标。即培养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上,要掌握一门有个性特点的专业技术绝活;在教育科研上,要有思想、有思路;在教书育人上,要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
2、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从有效学校的认识观入手,不断调整和提高学校领导者的领导力和学习力,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创新,提出:“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打基础,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平台”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我校“德育导行、科研引领”的办学特色,引领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力求达成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使命。
3、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关注每个学生发展,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继续完善教师学习、反思制度、校本研修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等,通过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为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一条具有本校特色、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管理策略和评价机制。
(二)主要任务
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科学习共同体,提升办学品位,发展学校特色,建立有效学校、家庭、社区的有机联系,力争至2019年底为创建省级特色小学打下坚实基础。以实现学校管理更规范,办学特色更明显,教学质量更优秀,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发展目标。
四、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分三个层面的内容展开:其一:通过“校长在领导有效学校校本研究中的作用与研究”,提升对有效学校领导者的角色、领导影响力、专业发展的再认识,实现领导角色转变,形成“有效学校”的领导观。其二:通过“推进乡镇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与构建乡镇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建立管理与评估机制。其三:通过“有效学校的校本研究”,梳理学校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和形成学校“德育导行、科研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形成“有效学校”的研究观,理解并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进而实现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发展。
五、研究方法与途径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性学习法。以《有效学校》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师研究学习#市教育局教师[2017]169号文件及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构建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坚持以自学为主,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反思日记,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反馈、互动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力、反思力和研究力。
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即把理论研究得出的成果,经过科学实验,由实践证明的方法。“有效学校”的研究职场是本校,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关键是反思,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日常工作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因此,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操作性,更具实效性和学术性。
3、自修—反思法。“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是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育教学。从而使教师真正自主参与课题研究,自主探索课题实质,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二)研究途径
1、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本课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侧重行动研究,根据“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要求,结合我校发展实际,以“有效学校的校本研究”为切入点,以有效推进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落脚点,设置三个层面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一是领导层面,“校长在领导有效学校校本研究中的作用与研究”。负责人:@,成员:@。二是管理层面,“推进乡镇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负责人:@,成员:@。三是实施层面,“有效学校的校本研究”。负责人:@,成员:@。由子课题负责人牵头制定“实施计划”,在全校各层面领域全面推进。坚持以学校为主,以教师为本走实践——理论——实践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为团队的“有效学校的校本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语文课题研究小组,专家指导:@,组长:@,成员:语文组全体教师;数学课题研究小组,专家指导:@,组长:@,成员:数学组全体教师;综合课题研究小组,专家指导:@,组长:@,成员:综合组全体教师。
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带头参加所在教研组和课题组的专题学习,要设计课题活动,指导课题学习。每位教师要根据课题要求撰写课题研究计划,选择符合本人实际的问题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获一一记录下来,形成学习成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创新制度,全程管理。以学习为本,以制度育人,是有效学校创建活动的重要路径。学校研修制度的创新对有效学校发展具有导向、约束、规范和激励作用。因此,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五个一”科研条例(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坚持做到:选一个或参加一个科研课题研究,并制订方案或计划;至少上一节有质量的公开教研课;提供一份完整的《单元教学设计》参加交流;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总结;看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做读书笔记或反思日记。)、“三听课”制度(公开听课、推门听课、互相听课)、“四结合”校本研修制度(通识培训和岗位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相结合、自主研修和拜师学艺相结合、课题研究和岗位练兵相结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题网站管理制度、课题领导首问责任制、课题研究“四个一”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课题工作会,总结表彰先进教师、优秀成果和自评鉴定工作;每学期出一期《课题专刊》或《课题工作简报》加强课题交流;每月一次课题研讨会,研究布置课题进展工作;每周一次课题学习,并写学习笔记。)、“三三三”校本培训工程、中心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研修网络等,通过制度建设,不断推进课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研化进程。以整合各种研修资源和力量,促进科研兴校。
3、构建平台,互动互进。利用现代教育理念和课题网站,构建课题研究交流、互动平台,引领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建立《课题实验工作手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岗位练兵、竞赛等课题活动表现与成绩,并列为平时考核和考核内容,作为聘用、考核、评优晋级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以增进“不同个体,共同发展,互动互荣,积极发展,优势互补,特色发展”的实验效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呈现出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三个特点,因此,每为教师都是课题的实施者、促进者和研究者。
其研究步骤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7.11—2017.12)
1、学习课题相关文件、文献和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宣传课题精神,提升对课题价值的认识。
2、成立课题组织机构,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填报课题评审书申报立项。
3、课题开题,制定子课题实施计划,编辑《课题工作简报》汇编(1)。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8.1—2018.11)
1、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2、培训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明晰课题研究方向和实质。
3、完善修订课题研修相关制度。
4、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课题研究计划,建立课题网站(页)。
5、指导完成《课题研究手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三)课题阶段总结阶段(2018.12—2019.1)
1、对子课题阶段性评估总结。
2、《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检查评比。
3、结合研究实践,调整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迎接市总课题组结题验收。
(四)全面深化和总结阶段(2019.2—2019.3)
1、分析、梳理实践性问卷研究资料。
2、有效提炼呈现实践性研究成果。即收集汇编教师《论文集》和《反思集》等。
3、有效学校展示活动,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大会;申报成果鉴定活动。
七、课题成果预期
(一)阶段成果
1、文件:“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017.11)
负责人:@
2、调查报告:“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8.4~2019.3)
负责人:@
3、“有效学校的校本研究”论文集、反思集。(2019.3)
负责人:@
4、子课题总结(2019.3)
负责人:@
(二)最终成果
结题报告:抓校本研究
促内涵发展——“有效推进#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子课题《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负责人:柳百珩
八、课题组织与保障
(一)课题组组长:@
副组长:@
组 员:@
学术秘书:@
(二)条件保障
1、中心校校长柳百珩同志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表明我校领导对该课题研究的高度重视,给予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建立以洪礼伟副校长为组长的专家组支持保障。
3、建立以刘道存主任为组长的课题实施组,为课题稳步推进提供实施保障。
4、学校有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工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等14个专用室,藏书3万余册,为各处室配备电脑并连接上网。实验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与经费保障。
5、研究时间重在平时,做到平时实验、过程实验、案例实验、总结实验的流程管理,根据课题研究“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的特点,全力提供充裕的研究时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