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

时间:2019-05-13 04:0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

第一篇: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郾城区龙城镇第一中学 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国内外现状

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要求新一代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经典古诗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升诵读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诵读运动。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诗文诵读量,丰富学生的诵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二)学校研究现状

1.“诵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诵读实验,我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010年9月,由我校制定并实施“名著阅读的实验与研究”区级课题实验,为班级、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并规定每年的十月为学校的读书活动月。4.2012年11月,学校开展了“晨诵经典、、暮读名著、”的诵读实验,每周安排2课时阅读时间,全面实施经典诵读活动,对美文诵读、名著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三)问题与不足:

虽然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表现在:

1.学校虽有一定量的藏书,但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

2.教师层次不一,教师内在素养与教学水平仍待提高; 3.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对阅读重视不够,间接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4.部分诵读书目偏于艰涩难懂,应适当加以调整,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诵读的趣味性。

5.学生本身的心理及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恒心、被动诵读、动机不明等。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诵读的兴趣、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书籍就是力量-----培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使他们在诵读中认识自己,受到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需要读书来开化,一个人的心灵需要读书来浸润,一个人的精神需要读书来培育。为此,我们确定了《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享受诵读的乐趣,体验精神的愉悦。1.经典诗文诵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古诗文功底是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激发教师职业进取心的一个基本途径。

2.经典诗文诵读学校发展的需要

开展经典阅读,关注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师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需求,把学校建成充满智慧、充满文化、充满理想的精神家园。3经典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六个单元满足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经典诵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和适当的指导,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4.经典诗文诵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经典诵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四、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经典诗文诵读:就是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性和文学性的经典,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从内容上而言,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主。

(二)研究依据

1.心理学理论

诵读文化经典自古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文化经典是圣贤思想智慧、人格心灵的结晶和化身,千百年的实践检验和当代实验证明,诵读文化经典对开启其智慧、培养其道德、静定其心性、提升其成绩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生理医学理论

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眼睛看文字与念唱的律动刺激和启动了右脑,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同时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3.人本主义理论

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4.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转化。经典阅读以其经典性、人文性使学生在书籍中得到熏陶,从而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

(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

(4)以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六、研究内容

(1)全面了解全校学生课内外阅读情况,了解学生人文底蕴的现状。

(2)探索指导学生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3)明确人文底蕴与经典诵读核心概念基本内涵

(4)构建经典诵读教学模式,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经典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比如实验前的确定课题的论证,实验教材的选择,诵读方法的使用等等。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的阅读指导行为,发挥每周三半日教研作用,进行经典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研究的思路、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面向7-9年级全体学生,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以诵读经典美文为载体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并辅以学校营造的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观察、调查、总结经典诵读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订1年时间完成

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负责人:卢凯义)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1)完成课题设计,编写校本教材。

(2)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3)制订教学方案。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负责人:朱洪涛、马红娜)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负责人:蒋建华、刘杰)

九、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

2.构建出成型的晨诵课、诵读指导课等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集或发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4.每年读书月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堂观摩及诵读大赛活动。

5.论文集

第二篇:小学中段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段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语言精炼典雅,内容博大精深,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文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搞好古诗文教学,既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增强生活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然而,古诗文学习在小学生学习中像一块难啃的骨头,虽有着丰富的营养,却无法充分吸收其中的养分,诵读时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去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传统的小学古诗教学采用囫囵吞枣的翻译和倾盆大雨式的解题,古诗文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更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题地位,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古诗文的意境美,从而认为学习故事是枯燥乏味的,丧失了学习兴趣,扼杀了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因此,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坚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诗文中妙不可言的意境美,进入诗的“境”,让诗歌中的文字活起来,学生的眼前浮现空灵高远的意境,内心逐渐的与诗人相通相融,诗歌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吟唱。再者古诗文的字音字义与现代文相差甚远,古诗文的年代和历史背景又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这些都为掌握历史知识知识不深的小学中段学生学习的古诗文设置了障碍。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中段古诗文诵读教学便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合古诗文自身具有的多义性、跳跃性、形象性和音乐性等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古诗文教学便迫在眉睫。努力营造古诗文诵读的氛围,探究积累古诗文的方法,构建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模式,这样古诗文才真正起到传情达意、充当诗人感情的载体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感知、理解、思考、巩固和运用知识,以便大大提高小学中段古诗文教学的课堂实效。

二、课题界定

第三篇:关于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由兰陵二中赵金玲主持的课题《兰陵二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该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兰陵中学的全体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开展古诗文诵读,有哪些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依据及意义。

中央对中学生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青少年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5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因此,要探索古诗文诵读的策略,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独立创新学习发展。

泱泱中华,英才辈出,文学作品的璨若星晨,经典古诗文中蕴藏着的是中华几千年的礼貌和丰厚的文化,这盏辉煌的“精神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要21世纪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利用青少年儿童的黄金时期,有选择地给他们诵读一些经典之作,借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学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孩子,那么“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孩子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这也是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之所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为更多的学校诵读经典寻找捷径。

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

4、以经典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兴趣,研究诵读策略,(每学期需有1—2次全校性的诵读赛事活动)。

2、各班开设诵读课,有效地选择教材,读“最有价值的书”免费为学生提供人手一册《古诗文读本》各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和年龄特点,自选若干篇目,阅读、背诵,并结合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本进行教学,及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探讨,总结提升出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古诗文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及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重视科研工作,对参加研究工作的教师在研究时间及研究经费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本课题课题组老师由县骨干教师和校骨干教师组成,其成员都是青年教师,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平时都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并且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善于总结经验,经常撰写教学论文,其中有一部分教师的论文分别在市、县级获奖。这些教师都多次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

3、本校已自发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一年有余,每日晨读20分钟已形成惯例,各班开设了古诗文诵读角和手抄报等园地,有些班级创编了融诗、词、歌、舞为一体的文娱节目。有些班级对沿江片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展示课。

4、学校倾全力购置书籍、磁带、光盘、录像带免费,为学生提供人手一册的古诗文诵读材料,有条件、有机会时带教师外出取经。

七、研究人员分工。

赵金玲: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谐调运作、总结经验、管理实施等全面工作。

张晓峰、胡传沛、林传强、刘晓波:制订并执行各年级的研究计划,积累收集资料和整理档案、撰写论文等工作。

八、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定于2013年12月开题,到2015年12月结束,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1、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

(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4)联系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以便他们能做好课题的辅助工作。2、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为全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2)“中学生学习古诗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编写《古诗文读本》校本教材。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7)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8)开展暑期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3、2015年5月至2015年月12月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总结诵读经验。

2、撰写实验报告。

3、编写校本教材。

4、推广成果。

九、保证措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主持课题研究,副校长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是年轻科研型教师。设立教科研经费,保障课题得顺利实施。建立健全教科研奖励机制。

十、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编写校本教材、撰写课堂教学案例、调查报告、经验论文集。2015年12月结题。

2013.12.26

兰陵二中课题组

第四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研究

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研究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一堂好课,能够在贯彻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既然课堂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走近课堂、透视课堂、分析课堂。

课堂的基本要素:纵向看,有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的核心要素是课堂教学设计;课中涉及到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策略等诸多要素;课后要素主要是教学反思。横向看,课堂构成的要素包括人与物两类。人要素指教师和学生,包括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动机、需要以及社会责任感,构成课堂系统的整体格局;物要素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学媒体,是一种信息载体。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都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既有崭新的视角、入微的分析,又有针对性强的建议,篇篇扎根、点点写实,“即看”则可“即用”,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可操作性强,实效性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还要提倡学生对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解技能、教学演示技能、活动变化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等。由教育部认定的学科课程培训专家具体策划、设计,并参与主持、主讲。培训内容以专题为单位进行组织,注重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旨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

在培训的方式上突出了培训的层次性和多样化,有课程专家的理论指导,有教研员深入浅出的分析,也有教师的案例示范和心得体会,因此,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目录

1.如何帮助学生扩大古诗文积累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3.如何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 4.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18学时。

(五)教学方式与时数

1.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以指导性读图、启发性讲解为驱动,以小组交流讨论和活动式练习的方法为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主动探究学习。(6学时)2.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阅读、读图、练习、发现、讨论、活动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学时)

3.指导学生注重本课中教师所供素材和课本中相关资料的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及学生已知信息,进行收集、交流、运用、处理、讨论,训练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6学时)

二、本文

第一章 如何帮助学生扩大古诗文积累

教学要点:

那么古诗文积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无用之用”呢?古诗文是一种特殊的体裁样式,古人大都通过诗歌来描述一种意境,通过这一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自己的志向。或咏物,或言志,或描写山水,或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一而足。但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事、景、物等来创造意境,表情达意。而这就要靠读者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诗歌的意境,才能达到“无用之用”。而简单识记是不能达到此目的,因此教学中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6学时 教学内容:

当前语文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很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可许多老师都觉得之所以要积累:一是课标中规定要积累,二是要考试。正因为要考试,所以才要积累。这样一来古诗文的积累功利色彩浓厚,而这功利又掩盖了古诗文积累的实质。那么古诗文积累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古诗文积累的目的就应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如果再深入一步,把古诗文积累放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这个大背景下考察,古诗文积累的最终目的就应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积蓄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一来古诗文积累的目的意义自然就明确了,而其基本任务就是背上优秀的名家名篇,其教学核心就应是引导学生鉴赏体验古诗文所描写的意境,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第二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要点:

传统教学一篇古文的基本过程总是这样:一,字字落实,将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全部搞定;二,句句疏通,将字词连起来,翻译成准确通顺的现代文句;三,整释全文,按“信、达、雅”的标准,将现代文句连成一篇准确通畅又不失优美的现代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岂不知,此时在学生头脑中映现的,已不再是古文,而是完完全全的一篇现代文了。也许这就是学生之所以古文语感难以提高、古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6学时 教学内容:

我们怎样理解语感呢?王尚文先生这样精辟的概括:“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和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一种对言语的的感觉,对学生而言,无不可能假装有,弱不能假装为强,钝不能假装为敏。那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第三章 如何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

教学要点:

一是琅琅出声诵读法。让学生高声朗诵,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二是低声慢吟诵读法。要求学生放低声音,放慢速度,轻声诵读,边读边体会,读出诗文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三是欣赏入境诵读法。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3学时 教学内容:

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基本素养。课标强调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对课文的朗诵是永远不够的。“采得百花酿成蜜”,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语文学习厚积而薄发的道理。因此,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多层面的阅读积累。

第四章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教学要点: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采用单一的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古诗整体的美感,也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3学时 教学内容: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短小凝练,意蕴丰富。它主要以意境这一特殊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应该“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古诗的意境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都大有裨益。

考核要求(1)课程作业考核:全程参加本门课程学习,完成课程作业。其中被指导教师评为合格以上的作业不少于3篇,视其为合格。

(2)研修实践活动考核:“研修实践活动”是学员在学习期间根据课程要求,运用学到的课程知识或理念指导自己教学的实践活动或参与开展的教研活动。学员在学习期间参与活动不少于4次(以上传提交研修成果的方式体现)。其中被指导教师评为合格以上的不少于3次,视其为合格。

(3)网上阅读、研讨的考核: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阅读课程简报和班级简报,同时还要阅读其他学员的作业,积极参与学习研讨活动。每个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研讨或回复留言不少于8个帖子。回复的帖子要有价值,有原创性、启发性,有针对性,至少有6个以上被指导教师评阅为有价值贴,视其为合格。

(4)发表文章:学员在学习期间,须发表研修感言类文章不少于1篇(800字以上),视其为合格。

第五篇: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教师:王金玲 年级:七年级

科目:语文

学校: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题目: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内容:

一、背景目的和意义

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诵读方法的同时,增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确立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进行初中语文诵读教育研究,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个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又一关键时期,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可是,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一浪浪各国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孩子接触了不少他国的文化。孩子们看日剧,追韩流,唱英文韩文日文歌曲,而对于我们民族艺术瑰宝——古诗更是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十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却根本无从谈起。常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因此,开展经典诵读的研究,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很有实际研究价值。

二、主要内容:

1.明确诵读的目的。

2.学生的普通话朗读发音。3.指导诵读技巧。4.面向全体学生。

5.诵读在课堂中的运用要有效果。

三、预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实验目标: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语文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感知,探索出一条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

培养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从思考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领悟,促进理解,鉴赏,表达等多项能力的运用。

四、研究方法

1、主要有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辅助诵读经典美文,营造的有浓厚经典诵读的环境。

2、制定经典诵读方案,强化对古诗文诵读的效果,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把经典诵读课真正纳入课堂。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诵读情况进行评价。

五、步骤和措施

1.诵读活动形式的实验探索。

诵读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只求记忆,对诗文的理解不作硬性规定,学生悟多少算多少,为了避免学生因重复记忆而感枯燥乏味,尽量借助各种游戏、竞赛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同学间相互检查,定期抽查,分组开展古诗名句对句比赛等,使学生对诗文诵读保持兴趣。

我们做了以下一些有益的尝试:

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典名文和名著等内容的学习和诵读,使每个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美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的人生道理。

选取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增广贤文》等作为的诵读教材,按必背篇目和推荐篇目,分级逐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经典诗文诵读时间主要是在以下“五个每”中“挤”出时间进行:(1)每天从早读课中挤出20分钟进行诵读。

(2)每节课从课前准备中挤出3到5分钟进行诵读。

(3)每天晚上从课间操后休息前挤出10分钟进行集体诵读。(4)每周从课表中挤出两个课时作为经典诵读课进行诵读。

(5)每月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进行集体诵读。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单元进行诵读经典诗文,保证诵读的“质”和“量”。

我们通过教室内教育电器设备建立了一天的感受经典环境:

(1)、清晨,“名家诵读五分钟”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2)、“晨读一刻钟”中,学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

(3)、午间的“经典音乐欣赏一刻钟”中的音乐陶冶着学生心灵;(4)、“精读《弟子规》”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和礼仪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古诗背诵多样化、兴趣化。2.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与此同时,诗词学习的目的和着重点在积累和感悟,教学的总要求应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具体地说,教学中要做到一“虚”一“实”:词语、诗句理解要“虚”“似懂非懂、雾里看花”即可;而朗读必须真真切切,背诵要求扎扎实实。

六、预期成果

1、通过扎扎实实的初中语文诵读课题研究,创新出多姿多彩的诵读活动方式,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接触和了解千古流传的文化经典。在此我们配以优雅的古曲,诵读古诗的琅琅书声,在校园里此起彼伏。

2、经典诵读对师生、家长、社会在传统道德方面的熏陶感染的积极影响广泛而又深远。诵读经典不只提高了教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还有助于从长远实现德育培养的目标。随着古典诗词、经典古籍逐渐深入课堂,“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的传统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师生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甚至家长也日益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产生的深刻影响。

七、成果形式

典型课例

解读《大学》章句;

一、生齐呼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二、走进昨天的记忆;

1、记忆中的古诗句;(1)师宣布竞赛规则:每组一首绝句,一首律诗、汉;(2)分为4个小组,自报组名,呼出挑战宣言;(3)4个小组赛诵;

2、师生共同评比出优胜组;

3、记忆中的《大学》章句;(1)由领诵者领诵《大学》章句;(2)生谈从中的收获.三、新授 解读《大学》章句

一、生齐呼诵读口号: 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二、走进昨天的记忆

1、记忆中的古诗句

(1)师宣布竞赛规则:每组一首绝句,一首律诗、汉乐府、词,均可。(2)分为4个小组,自报组名,呼出挑战宣言。(3)4个小组赛诵。

2、师生共同评比出优胜组

3、记忆中的《大学》章句

(1)由领诵者领诵《大学》章句(2)生谈从中的收获

三、新授《大学》章句

1、PPT展示所学内容

2、听录音,要求心到、口到、手到、眼到。(1)第一遍,只听,初步感知内容

(2)第二遍,据录音,用“/”划出节奏;用“_”标出不认识的字(3)第三遍,据录音,拼出拼音

3、PPT展示带拼音的内容,生对照纠正有误的拼音,再与录音一起齐读内容。

4、诵读此段内容

PK赛 个人PK,小组PK,师生接龙读

四、知晓大意

1、PPT出示注解,生结合注解自己理解含义

2、再看译文(1)生齐读译文

(2)默看译文,领悟你读懂了什么?(3)小组合作探究

3、师过渡: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俗语也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贤明的人士都有宽容向善的美德。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贞观之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人则利于子孙黎民。

人的胸怀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像蓝天一样高远,学会称赞别人的优点、长处,而不能因别人比我好而心怀妒忌。待人处事要真诚,言行一致。这些正是我们应该从这则大学中领悟的人生哲理。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千古流传!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就生活实际谈谈感受。(1)抽签定题(2)分组研讨

A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个人而言,你该怎样做?

B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班级而言,作为一个班长,你将怎样带领你的同学? C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一个学校而言,作为一校之长,你该怎样做? D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再大到一个国家,你准备怎样做,有何好建议?

2、再回到原文,齐诵、背诵。

六、结束语(由一些读书名言引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们,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美文伴你一生!课末,让我们再次喊亮我们的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用声音装点文字 教学目标:

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秀,超级男“声”女“声”秀。教学过程:

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方式:课件播放美文诵读素材。材料:《我们和你同在》视频片断,《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内容:

① 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② 明确朗读误区。

③ 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④ 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方式:

课件播放与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染。材料:

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朗读的误区: 念字式“朗读”:语调平直,没有轻声,没有重音,顿连呆板,更无从谈起语言的感情色彩。念经式“朗读”:发声含糊,频率细碎缺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起伏,声音缺乏变化,感情由于语速过快而无法很好地得到表达。八股式“朗读”:刻意追求声音的形式,而忽略不同的文本内容,表现为朗读缺乏变化,缺乏生气。

朗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

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朗读的方法:

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论说类诗文语调较为平稳;记叙抒情类的语调较有表情;散文类的语调要体会其 真情实感;韵文类的语调则要体会其韵律与节奏,声入心随。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材料:《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华南虎》、《马》、《音乐巨人贝多芬》、《伟大的悲剧》、《斑羚飞渡》、《安塞腰鼓》音频朗读。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教学设计: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边塞诗英勇战斗、向往和平的主题。通过朗读感受边塞诗悲壮的内在情感基调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边塞诗英勇战斗、向往和平的主题。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边塞诗悲壮的内在情感基调 教学时间:一课时

设计说明: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情感鲜明强烈,语言质朴豪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适合初中生朗读与感受。本课选取具有不同代表性的边塞诗,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朗读,感受古代边塞军旅生活的整体面貌,了解边塞诗悲壮的整体情感基调。教学流程:

一、导入——边塞英雄梦

1、播放屠洪纲歌曲《精忠报国》诗歌朗读。谈一谈你听这首歌的感受。

2、很多同学都曾幻想成为一名驰骋边疆,征战沙场的英雄梦。今天就让在诗歌中得偿所愿,在朗读中回到那血雨腥风的大漠沙场,感受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

二、胜利的豪情

1、唐朝疆域辽阔国力昌盛,是边塞诗歌的黄金时代。当时很多诗人都曾经到过边塞,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其中,卢纶就以壮阔的笔调记录下了将士们出征前的誓师场面。

2、学生齐读《塞下曲》,说说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风采?(军容严整、团结一心、斗志昂扬)

《塞下曲》(唐)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3、朗读时如何通过音量、气势的处理表现将士们团结一心、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4、两组同学朗读前两句,全班齐读后两句。

5、卢纶本是文人,投笔从戎写边塞军旅生活。唐朝还有许多武将自己能写诗,这归功于唐朝作诗风气盛行。严武就是这样一位能写诗的武将,更了不起的是,他曾经亲自率领军队仅用两个月就击溃了大举入侵的吐蕃军队,收复了大片土地,保卫了边疆的安全。《军城早秋》(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6、请同学齐读严武的诗作《军城早秋》。说说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战斗场景?

7、自由朗读《军城早秋》,思考:朗读这首诗时,哪一句应读出明显的变化?应读出怎样变化?(侧重速度,音调)

“更催飞将追骄虏”加快,上扬。

将英勇的将士形象挺立在苍茫的边塞大漠上。

7、学生个别朗读与小组朗读

8、齐读《塞下曲》、《军城早秋》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

三、战败的哀伤

1、真实的战争总是能够获得胜利吗?接下来我们将朗读一首晚唐国力衰弱时期的边塞诗歌,通过这首诗你能对边塞生活有不一样的认识。学生朗读《陇西行》,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战争怎样的一面?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2、自读品味:这首诗中哪些字词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适宜在朗读过程中着重体会和表现?

3、深入感知:诗中“可怜”的对象有谁?你如何理解“犹是”蕴含的情感?

可怜:讲究含蓄的古诗中,如此直白抒情的并不多,体现了作者对牺牲将士满怀同情,同时也是对战士亲人的同情。体现了战争对整个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犹是:满怀着丈夫回家的妻子,此时还没不知她心中的唯一早已经成为了一堆无名白骨,注定无法履行出征前的诺言了。妻子越是痴痴的等,越令我们旁人伤感动容。

2、个别朗读。要点:在放慢语速、把握语气的基础上突出重音。

3、通过这首诗的朗读,你感受到战争怎样的一面?

战争的残酷血腥,以及战争给战士及其家人带来的不幸。

四、苦守的悲壮

1、一面是割舍不断的亲情,一面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士们心中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他们又将如何选择?朗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你能够对将士们的内心又更为深刻的理解。《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应当怀着怎样的情感朗读一、二句?——读环境,品乡情

a、这首诗的前两句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朗读时应当投入怎样的感情? 边塞萧瑟、悲凉的环境。语调低沉、语速较慢。

b、景物相同,但各人经历不同,对景物的感触是不同的。读好景,不能忽略景中人的经历和心态。诗中的将士们在此驻守多久了?想象期间他可能经历了什么? “黄沙百战穿金甲”已经驻守多年 九死一生的战斗,战友的牺牲。

c、想象此时你就是一名在此荒凉之地驻守多年,经历九死一生的普通士兵,你已是多年未见父母亲人,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带着思乡之情,再次朗读这首诗的前两句。想一想前两句中哪些词语尤其能够表现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需要在朗读中注意渲染?

长云、暗、孤城、遥望

3、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三、四句?——读意志,感悲壮

a、是啊,谁不想要回到温暖的家?然而,战士们却说“不破楼兰终不还”,他想要回家吗?想象在彻底打败敌人的战斗中战士们必须面对什么情况? 将士们希望战胜敌人之后再回家

然而,在漫漫无休止的战斗之中,很可能血染沙场,马革裹尸,永远都回不了家了。战士们心中明白这一点。

b、一方面厌倦战争,很想要回家。一方面却坚决要求留在战场,甚至永远不能与家人团聚也在所不惜。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在朗读中应当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表现这种矛盾的情感? 预设:在面对小家与大家,小我与大我的选择时,将士们选择超越个人,成全大我,以牺牲个人的幸福,成全千千万万百姓的安居乐业。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悲壮。

4、全诗的朗读在音量、语速、语调、气势上应当表现怎样的变化? 音量的大与小:由

语调的高与低:由

; 气势的强与弱:由

; 情绪的壮与悲:由

朗读全诗,理解悲而不伤,悲中有壮。读出悲壮之气。

5、预设:战士们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然而,当需要在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抉择时。将士们最终抹掉眼泪,选择将小我融入大我,舍小家,保国家。将士们用肩头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用七尺男儿铮铮铁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

五、边塞诗的整体风貌

1、边塞诗歌时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中独特的一支,它时而激越豪迈、时而哀伤悲凉;时而令人心潮澎湃,时而又使人扼腕叹息。

2、边塞诗是悲壮的,体现出千百年来无数普通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对家园的热爱,体现中华民族柔中有刚,遇强则抗,不畏险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七年级)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 一.诵读内容:

1、《咏柳》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1、《咏柳》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

3、《咏柳》(曾巩)

4、《幼学琼林

(七)人事》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咏柳》(曾巩)。熟读《幼学琼林

(七)人事》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3、《咏柳》(曾巩)

4、《幼学琼林

(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

5、《桃夭》(诗经)

6、《题都城南庄》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5、《桃夭》(诗经)

6、《题都城南庄》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 一.诵读内容:

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

(八)饮食》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大林寺桃花》。熟读《幼学琼林

(八)饮食》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

(八)饮食》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 一.诵读内容:

9、《蜂》(唐*罗隐)

10、《观蚁》(北宋*杨万里)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9、《蜂》(唐*罗隐)

10、《观蚁》(北宋*杨万里)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 一.诵读内容:

9、《观沧海》(曹操)

1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9、《观沧海》(曹操)

1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

3、《咏柳》(曾巩)

4、《幼学琼林

(七)人事》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论语》十二章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2.明确诵读内容:《论语》十二章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男、女主持: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写人民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治乱盛衰;有的情意缠绵,有的豪迈奔放。今天,让我们徜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男:嗳,你说,我们小学生最大的任务是什么?

女:那还用说,当然是学习了。

男:让我们先听一听孔子论学习的精彩言论。

生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B: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C: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D: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E: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生F:子曰:“敏而好不,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生G: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男:几位同学朗诵得真好。

女:从孔子的这些论学习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把学习搞好,首先要重视学习的态度,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也要有不耻下问的品质,还要有学思并重的学习方法,还要有„„

男:好了,好了,今天班会,我们就少谈一点学习,好吗?其实啊,古人写物的诗句也不少,写得也非常传神。

女:好,我们再来听几首写物的诗句吧。男:一年级时,我们学了一首诗《鹅》,还会背吗?

女:当然会。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全体:《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男:同学们,你们还会背哪些写物的诗篇呢?

生H:《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I:《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J、K:《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男:一首首清新亮丽的诗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物形象。

女:世上的万物都来自大自然,而描写大自然神奇、美丽的诗篇,才更让人感到妙不可言。

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全体:《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L:《江南春绝句》,贺知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八生合:《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呜。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男:在古诗人笔下,自然景物是那么神奇、美丽,而田园风光又是那么恬静、悠闲。

女:请欣赏。

生A:《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生B、C:《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生A、B、C:《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女:好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男:是的,古代的文学家们不仅善于写景,也长于叙事。不论是叙事诗还是叙事散文,都言简意赅,让人赞叹不已。

男:《七步诗》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大家知道曹植当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来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七步诗》的创作过程吧。

(三生入场,表演小话剧《七步诗》,一人旁白,一人饰曹丕,一人饰曹植。)旁白:曹丕和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曹植曾是曹丕继承曹操地位的劲敌。曹丕登上帝位以后,对曹植非常忌恨,总想加害于他。一天,兄弟俩在宫中相见„„

曹丕:贤弟,我一直非常欣赏你的才学。今天,我要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冷笑)要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

。曹植:(吃惊)皇兄,你„„你这不是存心刁难我吗?

曹丕:(发怒)少废话,今天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否则,哼,等着瞧。(狂笑)

曹植:(低头,叹气,向前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针。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旁白:曹植运用自己的才华再一次使曹丕的阴谋陷害没有得逞,而曹丕听后,也不由得惭愧地低下了头。

男:嗳,你认为古代的文学家们最长于哪方面的作品?

女:我觉得嘛,他们写什么都行,写什么都很精彩。

男:其实啊,我认为古代的文学家把这些情感都刻画得非常细腻。让我们先听一听几首反映亲情的诗篇

1、小组:《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小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记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小组合:《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小组合:《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男:你知道古代的文人们为什么能写出这些好的诗作吗?

女:不知道。

男:就因为他们游遍名川大山呗,见多识广嘛。不过古时交通不发达,一出门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这又使古人们多了一种情思——思乡情。

女:在思乡的诗句中,又以李白的《静夜思》最为出名,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吧。

全班:《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O:《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P:《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男: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民族,对于外来侵略者,从来就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古代的文人们,也拿起手中的笔,抒发爱国情思,描绘战斗的场面和战士的军旅生活。

全班:《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根,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女:请我们的辅导员老师也朗诵一首,好不好?辅导员:“我为大家朗诵一首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将士们在开赴战场前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了古代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性格以及视死如归的气概。《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男:在古诗文中,有许多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到现在还能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女:是的,让我们通过相声《慈母心》来感受一下吧。

甲:(背诗状)“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乙:(出场)哟,杨璐,今天怎么这么刻苦啊?

甲:孔子不是说了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乙:话是这么说,可没见你以前这样啊?

甲:嗨,快别说了。这,这都是我妈逼的。我觉得我妈根本就不爱我„„

乙:嗬,什么话!古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下哪有父母不心疼子女的。

甲:我给你说说,就说上周六吧。我想,好不容易挨到双休日,一定要好好睡个大觉,可才早上六点半,就被妈妈叫了起来,还说什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我又不是男儿,哼!

乙:这有什么不对?古人云:“劝君莫借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甲:去去去,少来这一套!唉,起床就起来吧,可一看书就心烦啊。嘿,干脆就在卫生间呆着吧。我一呆就是半小时。我妈可又嚷起来了:“嘿,干什么呢?古诗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这样懒散,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乙:你妈说的没错啊。

甲:好不容易捱到吃饭的时间了。一个馒头,还剩下半个,实在吃不下了,我刚要扔,又被妈妈制止了,妈妈又向我背唐诗了„„

乙:(抢先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不是?

甲:(热点)嗨,既然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我还是吃了吧。整个上午就是学习。看书写字,写字看书,真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下午妈妈说要带我到东山公园去登山,我一听,兴奋得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

乙:怎么样,这下体会到母爱了吧。

甲:唉,我高兴得太早了,我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乙:此话怎讲?

甲:到了公园,我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杨璐,为了锻炼你的身体。也为了磨练你的意志,妈陪你用十五分钟爬上山顶。”

乙:那山高吗?

甲:怎么不高啊!平时我少说也得用半小时。我不得不向妈妈告饶了。“妈,饶了我吧,这也太难了吧。”“什么,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你不去做,再小的困难也克服不了。”

乙:有道理。

甲:嗨,我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了山顶。

乙:在山顶看到了什么。

甲: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乙:怎么样,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了吧。

甲:到了晚上,妈妈要让我总结总结今天的收获。我说,有什么好总结的。我妈又来了:“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不善于总结,怎么能提高。”

乙:你妈说得对。

甲:唉,总之,我遇上这样的老妈可够倒毒的了。

乙:你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好好珍惜吧。

女:在古诗文中,有许多诗句到现在还广为流传,被誉为“千古绝唱。”

男:请听二十四们同学为我们朗诵的二十四则经典名句。(六生入场,采以独育、三人诵,一应一和等多种形式朗诵经典名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以丹心照汗青。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女: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男:让我们多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

班主任:读千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受益于千古诗文的文学滋养,拥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让我们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活动到此结束。

下载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复述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复述教学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复述”的重要性,但实际教学中“复述”犹如“鸡肋”,教学中虽然安排了复述训练,但缺少有效的指导,甚至没有检查......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诵读训练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诵读训练 logo设计 分享到: 本站编辑:admin 日期: 2011-06-16 13:22 点击: 次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天台洪畴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初中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目录仅供申报课题时参考,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 1、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在......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计划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计划 龙城一中 学校按照上级教育局关于推动中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教师工作负担,不增加家长......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精选合集)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部 陈工民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提出意义 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是民族之魂,蕴涵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有效教学策略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其中重要一种形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具体策略包括主动参与教学、自......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反思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反思 新密市平陌镇第一初级中学 冯国伟1、要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新定位语文课堂教学观念。语文课堂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老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