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时间:2019-05-14 21:3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第一篇: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教育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二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率先实施。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基本工资之外设置绩效工资,将其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体现事业单位的特点,促进搞活内部分配,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更好发展。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不仅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总体收入水平,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教育人事制度带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转变观念要先行。长期以来,在分配领域习惯于“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似乎这样比较公平,便于操作,也不易产生矛盾。但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那些事业心强,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和业绩的优秀教师很不公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积极引导校长和教师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每位校长和教师应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地理解、支持、参与、实施改革。通过深入学习、培训、宣传等形式,为实施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要在分配机制上取得重点突破。实施绩效工资重在建立合理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确定机制、有力的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和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其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关键所在,是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导向作用的重要基础。实施绩效工资,不能简单理解为“涨工资”,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按照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实绩与贡献适当拉开分配差距,打破“大锅饭”,摒弃平均主义,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学校内部各类人员收入分配关系,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按照国家文件规定,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核定的总量内由学校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每所学校应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办法的制定,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并经教代会讨论认可。要把方案听取意见的过程作为统一思想的过程,作为探索完善科学的分配机制的过程,作为确保顺利实施的政策解释和宣传的过程。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创新,是一项复杂敏感的系统工程。这项改革惠及全国1000多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面广量大,时间紧迫,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观念、学校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在实施中,既要坚持改革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又要深入调研,稳步推进,切实做好制度平稳入轨,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边探索、边总结、边校正、边完善,不断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推动改革逐步深入实施。由于这项改革必然带来分配关系的调整,实施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此应予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正确看待、妥善处理,既要欢迎理性讨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为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创设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评论员)

第二篇: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3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3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尊师重教的重大举措——一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完成新阶段的新任务,实现新阶段的新目标,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建立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好机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2008年12月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一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绩效工资基本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工资收入普遍有了提高。这项政策的实施,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至关重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广大教师深受鼓舞、衷心拥护、普遍欢迎。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特殊背景条件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8年,我国正面临较大经济困难,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渐加深,我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财政税收增幅降低,同年又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南方冰雪、汶川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在这种困难条件和其他事业单位尚未实施绩效工资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坚强决心,体现了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这是一项惠及1000多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民心工程”。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依法保障了教师收入水平。《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绩效工资,使法律关于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的规定落实到了政策操作层 面,依法建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确定机制,明确按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原则确定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同时建立了随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同步、同幅度调整的长效机制,这使教师收入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增强了教师职业吸引力和竞争力,极大地推动了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使教师越来越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政府履行义务教育责任的重要体现。实施绩效工资,建立了有效的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绩效工资所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这是继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巩固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内涵,改变了过去一些地方依靠学校收费解决教职工津贴补贴的现象,规范了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和教师将全部精力专注于实施素质教育,潜心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惠及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一件好事,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亲切关怀,把它转化为努力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教育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二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率先实施。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基本工资之外设臵绩效工资,将其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体现事业单位的特点,促进搞活内部分配,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更好发展。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不仅要依法保障教师的 2 总体收入水平,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教育人事制度带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转变观念要先行。长期以来,在分配领域习惯于“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似乎这样比较公平,便于操作,也不易产生矛盾。但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那些事业心强,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和业绩的优秀教师很不公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积极引导校长和教师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每位校长和教师应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地理解、支持、参与、实施改革。通过深入学习、培训、宣传等形式,为实施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要在分配机制上取得重点突破。实施绩效工资重在建立合理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确定机制、有力的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和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其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关键所在,是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导向作用的重要基础。实施绩效工资,不能简单理解为“涨工资”,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按照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实绩与贡献适当拉开分配差距,打破“大锅饭”,摒弃平均主义,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学校内部各类人员收入分配关系,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按照国家文件规定,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核定的总量内由学校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每所学校应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办法的制定,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并经教代会讨论认可。要把方案听取意见的过程作为统一思想的过程,作为探索完善科学的分配机制的过程,作为确保顺利实施的政策解释和宣传的过程。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创新,是一项复杂敏感的系统工程。这项改革惠及全国1000多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面广量大,时间紧迫,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思 想观念、学校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在实施中,既要坚持改革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又要深入调研,稳步推进,切实做好制度平稳入轨,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边探索、边总结、边校正、边完善,不断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推动改革逐步深入实施。由于这项改革必然带来分配关系的调整,实施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此应予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正确看待、妥善处理,既要欢迎理性讨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为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创设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10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三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依法有力地保障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建立了鼓励广大教师更加潜心教书育人的激励机制,统筹了区域内学校之间教师收入分配关系,必将为推进义务教育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发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发挥强大推动作用。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为教师资源均衡配臵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长期以来,学校之间教师收入上的差距是制约教师合理流动、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规定在具体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逐步实现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不同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从而有效促进了县域内学校间教师之间实际收入水平的大体平衡,有效缩小了同级教师在县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工资水平上的差距,使统筹配臵教师资源、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成为现实可能,这将有效促进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实施绩效工资强化了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导向,明确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上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给予适当倾斜,设立了农村学校教师补贴,显著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这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有利于促进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实施绩效工资以后,一些地方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情况得到了缓解,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回流的可喜现象。这对于实 现城乡之间教师资源均衡配臵,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为缩小学校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政策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要与规范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学校以往发放的各种津贴补贴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纳入绩效工资,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学校各种非税收入一律按照国家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既有效解决了过去学校依靠自筹经费发放津贴造成的学校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也有利于促使学校规范办学行为,集中精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为激励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动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建立了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好机制,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明确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并规定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考核指标;同时坚持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紧密结合,树立了正确的收入分配激励导向,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倾斜。这都有利于引导广大教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激励广大教师把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汇聚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去,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12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抓好教师绩效考核这个关键环节—四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教师绩效考核是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教师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紧密相连,绩效考核工作不到位,绩效工资实施就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绩效考核不科学,就难以保障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公正。中央领导同志对教师绩效考核问题非常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一年来,各地对教师绩效考核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普遍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 亟待改进完善的方面。制定并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切实做好绩效考核实施工作,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是把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完成好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应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实施教师绩效考核,要尊重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尊重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成长、成才规律,坚持教师绩效考核既看现实效果,也要考虑其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长远影响;既要有定量考核,也要有定性考核;既要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结果,也要考核教师工作的过程。在实施绩效考核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真正树立起尊重广大教师、依靠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绩效考核的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来。

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应坚持正确的考核导向。考核导向应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各地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准确把握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并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有利于引导教师树立高尚师德,关爱每一名学生;有利于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引导教师教书育人、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作出工作实绩。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有机统一,在正确发挥对教师激励导向作用的同时,要明确规定不得将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阻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应民主公开、程序规范。随着各地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入推进,网络上不时能够看到有网民对个别地方或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反映,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实施教师绩效考核,必须健全考核组织,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参加,自觉接受广大教师和社会的监督。教师绩效考核方案,要充分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经教代会的认可并在本校公开;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要向全体教师作深入细致的解释和说明,统一思想,争取每一名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方案一旦明确,必须严格执行,经过实践探索确实需要调整的,要按照规范的程序修改完善,严禁暗箱操作、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需要边实践、边总结、边校正、边完善。学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学校的指导,认真总结和推广好的实施方案和经验,对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的问题,包括如何进行教师师德考核、如何合理确定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妥善处理学校内部不同类别人员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考核的载体等,应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加强指导。学校要在2009年教师绩效考核之后,主动听取教师的意见,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学校的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各地要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水平,不断增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公信力。

教师绩效考核工作非常复杂,但有规律可循、有途径可走、有章法可立。做好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一个严峻挑战,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只要各地高度重视,充分依靠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就一定能把教师绩效考核这项工作做好,就一定能让广大教师满意,就一定能促进绩效工资平稳顺利实施。(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21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需要澄清的几个认识问题—— 五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如何正确认识实施绩效工资后地区之间教师工资收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有的地方实施绩效工资后教师工资增幅不大甚至有所减少的现象。

■如何正确认识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与分配。

■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校长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关系。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出台的,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教师的重视和关心,得到了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普遍拥护与欢迎。但是网络和媒体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对这些不同声音和认识问题,有必要从政策及其实践等方面及时加以澄清,进一步统一思想,帮助深入理解绩效工资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平稳顺利实施。

一是如何正确认识实施绩效工资后地区之间教师工资收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实施绩效工资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实际存在两种收入差距,一种是同一县域内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收入差距,另一种是不同县域之间的教师收入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阶段首先要着力解决同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有效缩小了过去同一县域内不同学校之间教师工资收入的差距,保障了同一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的大体平衡,有利于义务教育教师在县域内合理交流,这将极大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此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目前不同县域之间(包括同一城市市属学校和区属学校之间)教师收入差距问题,由于实施绩效工资政策之后,教师绩效工资是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核定,不同县域之间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实际存在差距,导致不同县域之间教师绩效工资水平也相应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在一些地方比原来缩小了,也有少数地方可能是拉大了。有的省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通过加大上级统筹调控力度,使这一矛盾得到了适当缓解。但从全国范围看,不同县域之间教师收入水平存在差距,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大地区之间统筹力度予以逐步缓解。

二是如何正确认识有的地方实施绩效工资后教师工资增幅不大甚至有所减少的现象。网络上不时能看到网民反映实施绩效工资后工资没有增加或增加不多,有的甚至说工资不升反降。对此要客观分析、正确认识。这次实施绩效工资的重要目的,是要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前,有部分省份和一些省份的部分区县,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统筹考虑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津贴补贴,有的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那么这些地方实施绩效工资之后,教师的工资就可能不增加;有的是部分统筹了义务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使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差距不大,那么这些地方实施绩效工资后,教师工资增加就比较少。但不能说这些地方没有兑现绩效工资政策。同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实施绩效工资与规范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对过去一些地方和学校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要进行清理规范,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纳入绩效工资总量。通过实施绩效工资,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和经费管理,教师工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不再允许学校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如果过去学校通过自筹经费发放的津贴补贴水平比较高,实施绩效工资后就有可能出现教师总体增资较少甚至水平有所降低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符合政策规定,有利于统筹学校之间教师收入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如何正确认识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与分配。前一段时间有一种观点在网络上流传,认为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从教师个人工资中扣除的,是“拿教师自己的钱奖励教师自己”,这种观点是对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分配原则的误解。按照国家规定的绩效工资分配程序,各地应按照“义务教育教师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先确定区(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然后将总量的70%作为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项目和标准,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其余3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按照规范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这笔经费是从绩效工资总量中预先划分出来用于学校搞活分配的部分,并不是从教师个人工资中扣除的。一些地方在实施绩效工资之前,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统筹考虑了义务教育教师津贴补贴,但在发放形式上是平均发放或按教师职务等级发放的,这与实施绩效工资要建立分配激励机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打破过去“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现象,一些地方适当拿出一定比例的津贴补贴经费用于搞活分配,这是一种衔接过渡的办法,符合改革要求。不进行这种调整,就有可能长期延续“大锅饭”的分配倾向,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但由于这是在原有存量中进行改革,各地应切实妥善处理好制度入轨与平稳操作的关系,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教师思想工作,把改革力度、进度和教师承受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校长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关系。有的网络和媒体上还出现过一种观点,认为实施绩效工资是“割了教师的肉,鼓了校长的包,是官效工资”,这可能是对校长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不够了解造成的。按照规定,校长的绩效工资由学校主管部门在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根据对校长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校长在学校承担着十分繁重的领导责任,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应合理体现校长的岗位职责与贡献,依据考核结果由上级部门直接确定其绩效工资水平,使其不再参与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有利于保障校长的合理收入水平,为校长在校内分配中保持客观公正创造了条件;这样做也有利于加强对校长的监督管理,防止校长在学校内部不合理地给自己定过高的绩效工资,避 免产生校长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关系中的突出矛盾。上级部门在确定校长绩效工资时,要妥善处理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平均绩效工资水平与教师平均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防止校长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不合理地高于教师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要让最优秀的教师、贡献最大的教师拿到最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同时还要处理好不同学校校长之间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合理拉开校长之间的绩效工资差距,适当设定优秀校长的绩效工资,对表现相对较差的校长,视具体情况,可以低于教师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各地要认真总结、督查绩效工资实施情况,对个别地方确有校长平均绩效工资水平不合理地高于教师平均绩效工资水平的,应坚决予以调整和纠正,切实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保证绩效工资政策深入顺利实施。(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23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 六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人民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是无上光荣的神圣职业。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希望,人民群众对广大教师寄予热切期盼。为营造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师重教。为了依法保障和切实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建立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好机制,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决定从2009年1月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政策,使义务教育教师的收入水平依法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障。这项惠及1000多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民心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使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使教师越来越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人民教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党和国家重视、关心教师,全社会尊重教师,这对广大教师是莫大的激励和鞭策。广大教师更应自尊自励,把党和国家的关怀自觉地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切实履行人民教师的岗位职责和社会责任,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践行者和积极推进者,更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

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要求广大教师在绩效工资实施中,正确认识树立远大职业理想与建立分配激励机制的关系。教育是面向未来、立足长远的百年大计。教书育人是润物细无声的日积月累,需要滴水穿石般的坚韧持久,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教师必须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实施绩效工资,在政策导向上建立分配激励机制,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不断提高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与鼓励教师树立远大理想是有机统一的关系。要坚决防止导向斤斤计较、追逐个人待遇的不良现象。广大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终身从教、矢志不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建功立业,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要求广大教师在绩效工资实施中,正确对待维护自身权益与维护学生权益的关系。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益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实施绩效工资,依法保障了教师的收入水平,维护了教师的根本利益。由于实施绩效工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重大的人事制度改革,目前仍处在探索实施阶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改进完善的问题,教师也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和要求,希望得到解决。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有的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会较快得到解决;有的问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制机制、外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解决起来会有一个过程。教师对此要理性对待,切忌为争取个人利益而采取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将学生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守教育教学岗位,以真情、真心、真诚教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

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要求广大教师在绩效工资实施中,正确处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合理反映正当诉求的关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直接而深远,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为人师表,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做受学生爱戴的有德之师,树立起人民教师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职业形象。实施绩效工资关系每一名教师的切身利益,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理解政策,积极支持参与改革,为改革顺利实施建言献策。对于在绩效工资实施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应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反映。要牢固树立法制观 念,不得采取罢课、消极怠工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深刻认识非理性诉求对学生权益造成的损害,对教师本人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形象的伤害,以及在社会上对整个教师队伍造成的不良影响。教师要从维护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教师良好社会形象出发,自觉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实施绩效工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积极探索总结实施绩效工资的有效办法,着力解决好广大教师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畅通教师反映意见的渠道,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平稳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好绩效工资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分配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大力表彰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切实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继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坚信,广大人民教师必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出色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赢得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本报评论员)

第三篇: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3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3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尊师重教的重大举措——一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完成新阶段的新任务,实现新阶段的新目标,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建立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好机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2008年12月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一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绩效工资基本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工资收入普遍有了提高。这项政策的实施,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至关重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广大教师深受鼓舞、衷心拥护、普遍欢迎。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特殊背景条件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8年,我国正面临较大经济困难,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渐加深,我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财政税收增幅降低,同年又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南方冰雪、汶川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在这种困难条件和其他事业单位尚未实施绩效工资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坚强决心,体现了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这是一项惠及1000多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民心工程”。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依法保障了教师收入水平。《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绩效工资,使法律关于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的规定落实到了政策操作层面,依法建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确定机制,明确按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原则确定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同时建立了随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同步、同幅度调整的长效机制,这使教师收入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增强了教师职业吸引力和竞争力,极大地推动了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使教师越来越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政府履行义务教育责任的重要体现。实施绩效工资,建立了有效的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绩效工资所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这是继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巩固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内涵,改变了过去一些地方依靠学校收费解决教职工津贴补贴的现象,规范了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和教师将全部精力专注于实施素质教育,潜心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惠及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一件好事,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亲切关怀,把它转化为努力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本报评论员)

第四篇:教育报专版(王家河小学)2012年2月5日

凸显农村本色教育 构建快乐和谐校园

——黄陂区王家河小学素质教育结硕果

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小学(以下简称王小)所处的王家河街是革命老区,王小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通过“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本色教育”,将其内化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品质和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近年,王小荣获了“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名校” “武汉市师德建设十佳集体 ”等荣誉称号。

机制创新,沟通激活团队凝聚力

2007年秋季散学典礼上,老教师王泽谋和其它35位教师一样,亲手接过校长江望生赠送的一份贺卡。打开贺卡,他看到“校长寄语”一栏里写得满满的:

您,王老师,这么大的岁数还有那样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带着孙子骑车数里路来到学校,从没有迟到早退,所带班级、所任学科称得上佼佼者,老师们都背地里夸您,我暗地里佩服您。真诚希望您能在新年里,能在新教材的教学上多和青年教师交流,相互探讨学习,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自己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学生和学校继续发挥您的余热。

整个春节,王老师时时回味校长的那几句话,为的是斟酌出几句有分量的话,写在下面的“教师心里话”栏目里。他要让江校长感受到他的诚恳:

江校长,新年好!看了您的寄语,心里很痛快。感谢校长您对我的工作作出的肯定,同时也有新的期待。是的,换了新教材,不能再用老办法。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应该不断更新理念,向年轻教师多学习,多切磋,把学生带好,让家长放心,让夕阳更红、更亮。校长,我在2008年里,不是55岁呀,而是59岁呀。请校长放心,只要还能动,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干好每一件工作。相信我吧!

和王老师一样,看到反馈回来的文字,江望生也有无限感慨。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任务重,像王老师这样,59岁了还坚持站讲台带毕业班,支撑他们的不是物质待遇,而是精神上的认可。作为校长,他能为老师们做的,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营造一片和谐安宁的育人天地,让教师们守住内心的宁静,收获一份成就感和幸福感。

校长管理学校,要把教师当做活生生的人,既尊重教师的人格,又尊重教师的劳动,给教师以归属感和成就感。大家在一起工作,团结才能出战斗力,信任才能出凝聚力。平等的交流、良好的沟通是我培养团队凝聚力的法宝。

人文关怀,尊重激发个体内驱力

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除了有良好的机制外、共同的愿景,还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教职工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王小有自己的新举措。学校不仅关心教职工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他们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给予教职工人格和情感上的应有尊重,校长尊重师生,师生尊重领导,每一个人都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学校有重大的决策,校长

会广泛征求意见。重大的项目建设,会通过教代会表决。每年组织教师体检,为教师投保重大疾病险。老师的家里有困难,学校校长和工会会及时上门帮助;有的老师子女求学就业遇到困难,学校会积极协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激活老师们的生活情趣,学校经常组织老师开展拔河、背媳妇、包饺子、定点投篮、郊游等有创意的小项目比赛和娱乐活动。创设校长与教师非正式场合交流的平台,让家属也参与其中。校长在这些活动中充当组织者和服务者,让教师们和老师亲属体验到了被尊重的快乐。

本色教育,烙下深刻的传统印记

王小曾经是老牌市示范学校,今天的王小在硬件条件、师资方面与区内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个性化发展、特色发展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关系到学校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战。

经过几轮论证,王小“充分挖掘和运用区域教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核心理念逐渐清晰起来。特色方向的明确坚定了学校特色建设的信心,开发和利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当务之急。王小将校内的水塘改造成“莲花池”,喻意“高洁”;将后山建成“吴光浩园”,园内修建“长城路”、篆刻有本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烈士亭”、烈士事迹“简介碑”,校园内建革命史浮雕墙、革命传统教育长廊,立有“国耻碑”等。学校将当地“石丘惨案公墓”、“童家湾烈士陵园”、“吴光浩烈士陵园”、“吴光荣烈士纪念碑”及街“敬老院”等列为革命传统教育校外活动基地,聘请武汉市校外优秀辅导员。学校“园、廊、路、墙、亭、碑、池”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外活动基地

利用为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王小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入开展,引发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上的深刻变化。六年级学生熊国兵参加区田径运动会体力消耗比较大,老师劝他放弃最后一项比赛。他却坚持说:“老师,让我试试吧!”结果居然得了第一名,老师也不禁佩服这个“犟”小子;学生杜小龙、张天等三名学生智擒“法轮功”传播者,受到区公安局嘉奖;张立杰同学捡到600元钱主动交还失主。

几年来,王小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实践,成功地将“奉献、自律、拼搏、创造”的学校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深处,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留下了“本色”的印迹。

快乐活动,奠基童年的粉色记忆

童年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童年本身就是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江望生说,若干年后,留在孩子们记忆中的,除了一次次非凡的体验,恐怕不会记得哪个老师在哪堂课上讲了什么?我们要创造多样性的校园生活,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展示,去体验。而这一切,都可能成为孩子人生里最闪亮的记忆。

主题活动——统一安排

学校课外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2011年十月份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安排有福利院实践活动,写规范汉字、诵国学经典、知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文明班级、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

兴趣小组——自由选择。

快乐源于自由。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学校组建了舞蹈、绘画、声乐、阅读、球类、礼仪、棋类等20多个兴趣小组。活动课时间一到,各个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就自发前往不同的活动场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活动。

王小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活泼灵动。课间的塑胶运动场上到处活跃着孩子们拍画片,抽陀螺,滚铁环,踢毽子,跳房子的身影。走道、楼梯间的墙壁上挂满了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图画,运动场边特意留出的空白墙上,满是孩子们的涂鸦。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以及六

一、元旦等节假日的庆祝活动,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每学期一次的兴趣小组成果展上,都是由孩子们唱主角。

“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参与,自如地展示。身体得以舒展,心灵得以放飞。在统一与自由之中达到身心的和谐。”有美术专业背景的江望生如是说。

快乐课外——展示自我

“孩子天生是小小活动家。只有在各种富有吸引力、感染力且精彩有益的活动中,孩子才能够充分地发挥秉赋、舒展个性、绽放生命。”

王小提供了各种活动机会,为孩子们展示自我搭建舞台。吴洪浪,六年级的一个帅男孩。五年级时转入学校。本来想转到市中心的一所小学,可听说他成绩不好,行为习惯差而拒绝接收。听说了王家河小学无条件接收一个患了白血病的“紫娃娃”的故事后,家长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了。江望生简单了解了下情况后,就把他安排在班主任李连桂班上。

看着这个比同龄孩子高出大半个头的男孩,特别好动。李老师得知他曾在武术学校就读的经历后,就让他利用课余时间教同学武术操。很快洪

浪周围就吸引了一批孩子。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整个人的精气神一下子就上来了。学校为洪浪提供了更多的锻炼与展示的机会:

如今,王小的教师们有了一致的认识,学校活动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孩子健康快乐的广度和深度。在一次次展示活动中,让这所革命老区小学的孩子们充满了阳光开朗、个性绽放的现代气息。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走在王小的校园里,虽然是深冬时节,但是让人感觉一股生的力量在潜滋暗长。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辛苦与幸福、规范与个性相融合,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以和谐为文化核心的王小正在迎来一个生机蓬勃的春天。

第五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5月5日

人民日报评论员:自力更生与八方支援的雄浑交响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启示之二

本报评论员 2011年05月05日00:00

13亿同胞深切关注,几十万援建大军艰苦鏖战,几千万灾区人民奋勇拼搏„„1000多个日夜,饱受创伤的灾区成为迸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的源泉。灾后重建的三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力量和灾区人民顽强精神的伟大胜利。

自力更生和八方支援的雄浑交响,激荡在灾区的广袤大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中东部19个省市立即行动起来,以令人惊叹的重建速度,与灾区人民携手铸造让后人世代安宁的优质工程。面对灾后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的“世界性考验”,灾区人民不等不要不靠,用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灾后重建的“中国答卷”,创造了人类灾后重建史上新的奇迹。绵绵巴山,见证着援建大军的深情厚谊;汤汤蜀水,诉说着灾区人民的感恩之情。穿行在今日四川,新地名让人目不暇接:永昌镇、江苏小区、天津小区、京安小区„„每个名字背后,都铭刻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及时有力、立体高效的对口支援,彰显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能力,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勤劳智慧的灾区人民,把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援助转化为自强自立、重建家园的豪情。“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从山崩地裂的惨烈瞬间,到灾后重建的艰辛岁月,灾区人民以不屈意志和顽强精神,书写着民族精神的新高度。1.7万亿元重建资金,80%是灾区自筹;几百万套过渡住房,近一半由灾区群众自搭自建;启动省内对口支援,四川十多个地市“一市对口援建一个灾区乡镇”„„灾难磨砺精神,痛苦铸就坚韧,灾区人民以重建家园的汗水和成就回报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关爱。

重建是学习的契机,是跨越的起点。灾区人民将援建地区的先进理念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造血”能力,催生出“飞地经济”等众多改革创新的新鲜经验;灾区经济坚持恢复与发展“两手抓”,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不但在废墟上“站立起来”,还实现了“发展起跳”,收获了“创造性复兴”、“跨越式发展”。

重建凝聚感恩之情,孕育反哺之心。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第一支赶赴灾区的外省公安特警队伍来自成都,第一支实现跨省异地救援的民兵队伍来自青川,汶川灾区群众纷纷捐款捐物、紧急调运物资。四川的规划师、陕西的施工队、甘肃的志愿者带着恢复重建的经验,在另一片土地上铺展新的画卷。

“苦干两三年,跨越二十年”,灾后重建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能量”,书写了一部党领导人民创造的英勇豪迈的救灾史诗、艰苦卓绝的创业史诗、开拓创新的奋进史诗。自力更生与八方支援的雄浑交响,将融汇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中,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

下载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专访张强总监 探讨保研加分政策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姜乃强 访谈嘉宾: 谢鸿全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 张强 万学教育集团副总裁 黄金鲁克 北京外......

    中国教育报2007

    中国教育报/2007 年/7 月/6 日/第008 版 专版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平等教育 记广州市三学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黄正文先生 王凯 黄正文出生于湖南永州宁远一块贫瘠的山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2月28日

    人民日报评论员:为中国赢得下一个五年 ——寄语两会代表委员 本报评论员 2011年02月28日00:00 再过两天,全国两会就要开幕了。代表委员已陆续启程,带着人民的重托汇聚北京,共议......

    1鲁昕声音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我国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已确定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2010......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

    教 育 的 真 谛 ——读《中国教育报》有感 茅塔中学陈 明 燕 叩问教育的内涵与真谛,我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是学生快乐成长、健康人格的乐园。 《中国教育报》是针对课......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中国教育报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阐述作者在读了何炳章先生的专著《从教育原点出发——“自育自学”理论与方法》一书......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

    篇一:中国教育报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中国教育报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阐述作者在读了何炳章先生的专著《从教育原点出发——“自育自学”理论与方法》一......

    中国教育报2011教师暑期推荐阅读书目1

    [中国教育报]2011年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一批) 教育理论类 《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张兆芹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教育新概念——教师成长的密码》,申屠待旦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