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

时间:2019-05-14 21:4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

第一篇: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

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

尊敬的学校教导主任:

为了解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拟定、出台符合本市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特向各位教导主任作本次调查,望您根据2011年贵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填写此问卷(可多选),谢谢合作!

1、您所在学校有没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此题选择“B”,以下项目不需要继续填写。)

A、有B、没有

2、您所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谁执教?()

A、语数外教师B、班主任C、综合实践专任教师D、其他科目教师

3、您所在学校每周开设几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A、每周1课时B、每周2课时C、每周3课时D、每周多于3课时

4、您所在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地点一般在哪里?()

A、各班教室B、专用教室C、校内活动基地D、校外

5、您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内容主要有哪些类型?()

A、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B、劳动技术C、信息技术D、参观与观察E、社会参与、社区服务F、调查、访问G、班队活动H、其他

6、您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使用什么教材?()

A、没有专门教材B、使用省级教材C、使用校本教材D、7、您所在学校有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规划?()

A、有B、否

8、您所在学校有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学期计划?()

A、有学校计划B、有年级/段计划C、有班级计划D、以上都没有

9、您所在学校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依据是什么?()A、上级规定的活动B、地区特色C、学校资源

D、学生的个性特点E、10、请简要列举您所在学校自2011年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1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素质评价和市级检测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请具体填写:

12、你对市研训中心综合实践课程研训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具体填写: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问卷,祝您工作快乐!

2012-2-9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以“劳而获,创而活”为宗旨,树立农村劳技教育新思维,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创造性为主,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劳技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劳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认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包括劳动技术课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与以人为本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

(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

(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7)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充分认识到农村这一广阔天地是大有作为的。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于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

(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

(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要努力抢抓课程改革契机,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辐射作用更为充分。

三、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1、增进学主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共同工作;

(4)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习惯,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作为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是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4.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5.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昂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步骤

1、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训教师队伍;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审查和编著校本教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物质和人力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组长:郑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和决策者,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设计,总体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王啸林(分管具体实施校长的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督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协调各学科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安排教师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彭生翔、周国云、张成明、刘文、赵海翔、朱德永、程顺平、郭峰。(2)工作小组:以校长室牵头,成立以全体行政科室及一线骨干教师参与的工作小组,倡导一种全员参与的的意识,全面开展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工作。

2、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网络

3、培训师资

我校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灵活运用理论学习、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骨干教师对话、说课、听课、评课、录象课观摩、专业人员与骨干教师合作研讨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1)培训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2)培训方式:

①“讲座”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这种模式让年青教师受益非浅。

②“研修班”模式。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业务脱产培训,邀请有名专家对相关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③“课题研究”模式。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4、撰写课程纲要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申报与审定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授课规则”、“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奖励制度”等,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正常有序、规范进行。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内容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主要领域。另外,为了充分体现学校“劳而获,创而活”的教育特色,把班级活动、团活动、校传统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来加以开发和实施。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既对学生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应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应体现综合性的特点。我校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以综合主题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点、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获取知识和研究方法途径、以基于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为手段,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在系统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教师提供范围,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各种现象的探究;可以着重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它注重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生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和创造欲望。与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渴望了解的,也是传统的书本中不能及时容纳的。教师通过开设有关的科普讲座、订阅《科学大众》、多媒体展示、播放光盘等方式介绍科学人物,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通过科技制作比赛、电脑创作科幻画等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设想。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如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等,增进学生对科学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开拓研究性学习的领域和思路。

进入初中阶段,学科门类逐渐增多,学习难度逐渐加深。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创设各种情境和条件,加强与各科知识内容的联系,促使初中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我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意将对文献资料的搜集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源的发掘结合起来。校内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包含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资利用的丰富素材,这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校与大中城市相比,可供选择利用的信息来源相对较少,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环境特点比较鲜明。我们把东边沟农业生态园作为我校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与劳动技术教育等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构建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系列。

教师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数学学科每册课本上都有5~6节课题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性质,通过这类课题学习把研究性学习融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一是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进行相关内容的有关渗透,即以某一主题为基点,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重塑全新学习理念。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下载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将自己的调查报告做成电子投影片来显示,可以用电脑办各种小报。教会学生在网上查询、交流、欣赏、创作、展示。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掌握现代的科技研究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具体课题见附一:《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整合课题指南》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确定活动主题。学校应综合考虑班级、人数、经费、学生意愿以及能够提供的时间或服务机会等因素,多种渠道考察支持开展社会实践的社会机构或团体,确定活动主题。

②制定方案。学校要加强与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相关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商制定出详细的活动方案,以便于活动的顺利实施。

③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学生熟悉社会实践的内容,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念,学会处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安全问题,并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④实施活动。学校应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社会实践。

 ⑤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指导学生及时记录活动体验和活动反思,养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的意识与习惯。⑥综合评价。学校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课题结合学校“劳而获,创而活”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附二)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动与技术教育并不只停留在单纯的操作技能的训练上,还应注重操作活动中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追思、学生对技术学习方法的体悟,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应注重技能训练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2、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活动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项目是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性,提倡以具体的技术项目为单位来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活动。我们的“项目制”教学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自主安排种植计划,充分发挥多学科老师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体现“创而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就是财富。

3、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劳动与技术教育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农村学生摒弃那些自我满足、安于现状、学手艺打工拿工资传统保守观念;树立大胆创业、艰苦创业、诚信创业、开拓创业的理念和信心。通过现实、生动的案例学习,理解创业的意义、学会把握农业创业的机遇、用现代经济观念规划农业产业的创业项目;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意向和初步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作为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等。

4、劳动与技术教育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它强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艺术等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强调融合社会、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它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技术探究,强调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它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究新的技术原理,获取新的技术能力。

具体内容见《龙都中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计划》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信息素养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六大基本模块:

(具体内容见附四)

课时安排: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

一、初二每周1节、初三根据需要和学生选择开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枚本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纲、授课内容、授课计划、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

①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密切联系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切实帮助提高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

②课程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

能考虑学生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③课程内容

体系完整,教材框架清晰,层次分明

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

(2)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评价

①指导思想: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

②目标内容:体现三维目标内容要求 ③指导过程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讲练适当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注重学法指导,启迪思维

(4)教师素质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善于驾驭 善于使用各种电教辅助手段,板书科学、新颖、美观

(5)教学效果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富于创意

2、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积极性、参与情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的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管理

1、督促、检查教师教案,教学随记,随堂听课等管理方法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及时总结表扬,能促进教师积极性的保持,指出不足,可使教师改进,提高更快。

2、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岗位职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激励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制度》。为了激励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建立了校内的支持系统,提供沟通的机会,保障开发的时间,给予一定的奖励。

沟通:教师经常与校长、主任、学生、家长及课程专家、社区人士进行交流。

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教师需要开发时间,学校每月可以给一天的时间让老师自由支配。

奖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情况直接与教师晋升职称、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对开发工作做得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3、建立教师档案袋(1)教师自己收集有关在教学和素质发展方面的资料,包括各种教学资料和文件等,存入档案袋中。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校方的认可,并提供证据证实。

(2)学校管理者,除收集整理教师档案袋中的资料,还要收集教师在教学和素质发展不足方面的有关资料,帮助教师确定发展基线,进而考查教师在下一段努力后是否取得进展。在收集各类资料的时候,可以采用观察、访谈、检查教师的教学资料和文件等多种方法。

4、综合评价

在掌握了大量关于教师发展优势与不足的资料和证据后,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和素质发展进行分析,根据评价量表,给出终结性评价,并做出客观的描述。

5、每学期召开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

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提高。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面向未来的评价体系,重在信任和激发教师追求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倡导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民主、上进和开放的评价氛围中,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篇:例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我爱家乡的秋天》教学案例剖析与反思 ——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李小惠

课程专家们称“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亮点,亮就亮在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更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因为它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现成实用的教科书,没有书怎么教?没有统一、量化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督促激励教师、学生搞好进一步的学习?针对于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了点滴经验,现在我以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我爱家乡的秋天》的具体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思考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第一部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们联系实际,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提炼活动主题。我校地处农村,我们联系学校实际确定了《爱我家乡》这一大课题。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学校这一大课题,开发了适合三年级学生对具体问题更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我爱家乡的秋天》。

课题提出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能使孩子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天地里放飞心灵,去探索,去研究。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技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因此,我校尤其注重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金色的秋天是农村田野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校园周围有大片田地,很多学生家中就种着各种果树,有的学生家中还有菜园。这些特点,便于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直观地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有利于本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一系列走进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多角度地感受秋天。

第二部分 课程资源的实施

一、确定活动目标:

1.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大自然,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了解农民的劳动生活,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大自然的的情感。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观察、收集、记录、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成语、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一)指导教师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1.与学科教师沟通,成立课题指导团队。(思考:搞好与语文、科学、美术、信息技术指导等学科的教师沟通交流,成立课题指导团队,集体商讨实践活动方案,这样既打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这几门学科与之间的联系,又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准备好学生实践活动的场地,以便学生户外活动的顺利开展。(思考:我们的课题是《我爱家乡的秋天》,其中的实践活动场地有田野、庄稼地,如棉田、玉米地、麦田、果园、养花大棚等,这需要我们教师提前做好附件村民(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非常需要得到附件村民(学生家长)们的支持。)

3.与指导团队的老师们共同商议开题课的教学设计,并进一步修改设计好开题课教学设计。(开题课,以激发学生探究家乡秋天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指导学生围绕主课题,确定自己感兴趣而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为基本目标。)

(二)指导团队的各位老师,做好指导方面的工作准备。1.查阅资料,收集有关秋天的知识,为学生活动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家乡田野、果园、家乡丰收、小动物、大棚花卉、描写秋天的诗歌、散文等图文资料。(精心准备学生赏析的图文资料,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课题采集卡、计划表格。

2.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计划,预测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活动前的问题指导。

(三)师生合作学好开题课,为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学好开题课,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帮助学生确定 子课题。这节开题课,我主要安排了两大块内容:一是播放图文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秋天的美;二是通过学生的田野观察体验、图文赏析、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说说自己对秋天最感兴趣的事物,最想知道的,最想探究的问题,以指导学生提炼出子课题。

开题课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欣赏秋的旋律,创设情境。1.播放音乐:鸟叫声。

(师扮演小鸟飞出)师:小朋友们好!生:小鸟,你好!

师:小朋友们,我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河流,飞遍了中国大地,看到秋姑娘把大地装扮得五彩缤纷,美丽极了!我把这些美景拍了下来,小朋友们,你们要欣赏一下吗?

2.播放课件“秋的旋律”。

师:你们看到些什么?(让学生尽情交流。)师: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秋天”(板书课题《我爱家乡的秋天》)

师:秋天已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在哪里也找到了秋天?

生(畅所欲言谈发现):一群大雁往南飞,蝴蝶在田野里飞来飞去,玉米熟了,棉花白了,苹果红了,石榴熟了,秋天的菊花开得很鲜艳,很美……再播放一段视频,欣赏一组图片:家乡丰收的场景、美丽的蝴蝶、淘气的蚂蚱、多姿的秋菊、将要枯黄的小草、大雁等,以便学生对秋天的特征有更多地了解。

3.诗文赏析:播放歌唱秋天的歌曲《丰收之歌》,秋天的绘画以及描写秋天的经典诗文。(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人们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确定子课题。

1.师:秋天是金色的、沉甸甸的,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收获的快乐。秋天的云、天空、树木、花草、果园、动物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美。我们要研究秋天的哪一事物?我们要怎样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呢?

生(畅所欲言):我想研究秋天的小动物,如蚂蚱、蝴蝶、青蛙等;我想知道我们家庄稼地里的今年的有收获多少。我想把美丽的秋天画下来;我想研究将要枯黄的小草……(思考:学生的思考还停留在表层上,思考不够深入,提出的问题也还很简单,基本上是些“是什么” 的问题。如果想使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只有进一步地指导,引导学生往深处思考,使其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将这些个“为什么”提炼成小组子课题进行研究。)

2.师:我们要研究小动物的同学思考一下,你想研究小动物的哪方面?它怎么会这样?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生小组讨论,发言:我想知道蝴蝶的翅膀那么漂亮,为什么蝴蝶会有这么美丽的翅膀?我想知道小动物们秋天的活动情况是怎样的?我们村里谁家的庄稼收入多?为什么?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人们都说秋高气爽?秋天的天空好像比夏天高了许多,为什么?秋天的美景太多了,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呢?秋天的诗文还有哪些?秋天的谚语有哪些?在秋天这个季节里,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少同学破鼻子呢?需要注意哪些健康饮食?

3.划分小组,提炼子课题,为小组起名字。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子课题和同学间的合作关系,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全班同学共有五个大组:芝麻开门组搜集整理关于秋天的知识,通过语言表达对秋天的热爱;金黄的秋叶组探究关于叶子的知识;可爱的昆虫组探究秋天昆虫的生活习性;玉米棒棒组探究农民的庄稼丰收状况;红果果组探究秋天果子的生长情况等。

(四)指导小组确定活动实施计划,以保障活动的正常实施。

教师指导团队商讨指导意见,帮助每个小组制定实践活动研究计划,与家长搞好沟通交流工作,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分散进行实践活动,及时对每个小组进行活动监督指导工作,定期举办小组阶段总结以及阶段成果展评。

三、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体会秋天农民的收获的快乐,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好杰作。

把学生带出校园,首先要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学生外出活动安全实施计划,安排好指导团队老师们的学生安全责任职责,报于学校负责安全的领导审批通过。(思考: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农村田野的广阔天地,走进大自然,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范围的广阔开放性,避免了将活动范围局限在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小环境里,只是师生讨论的理论实践活动课,那样,这节“课”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传统教学观念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打破,很难顺利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突破传统将学校等同于教育、课堂等同于教学的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

(二)指导团队的各位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工作。三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马新军、美术老师康翠玲共同合作对芝麻开门组(负责搜集整理关于秋天的知识,通过语言表达对秋天的热爱。)进行了指导:我们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把孩子们带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田野,走向大自然,让孩子们在金色的秋天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一切:在田野上观察,闻一闻花香,听一听鸟语,摸一摸沉甸甸的稻穗,仰望天高气爽的天空,远望无边无际的秋色……在大自然怀抱中,孩子们快乐无比。在语文阅读课上,语文老师宣布:我们当一回秋天的“专家”,到学校阅览室、图书角、书店、上网查阅资料,或走访工人、农民、园艺师,或请教父母、长辈、老师,找一找关于描写秋天的佳句、成语、诗歌、散文或谚语,搜集秋天的知识。美术课上,老师指导孩子们画一画《我爱家乡的秋天》。习作课上,语文老师根据三年级习作要求,指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写了《我爱家乡的秋天》。

指导团队的老师对(子课题为《认识叶子》)的指导:教学科学课的刘芳老师指导金黄的秋叶组的学生探究《认识叶子》的实践活动。刘负责指导学生制作叶子标本和查阅叶子方面的知识。语文老师马新军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叶子采集活动过程以及标本制作方法的记录,还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叶子的诗文,写一首诗歌、一篇散文等。美术老师康翠玲指导孩子利用叶子或叶子标本材料粘贴一幅美丽的图案。

科学课老师刘芳还对可爱的昆虫组的进行了有效地指导。留老师教学《蜗牛》一课时,一周前就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饲养几只蜗牛,看它喜欢吃什么?教师并不详细告诉他们如何饲养,要学生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学生通过自己养蜗牛的亲身体验,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享受到了体验和观察的愉悦感。(设计意图:虽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但是与学科课程又存在紧密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知识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可以在学科课程中产生,学科课程的知识又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和扩展。因此,我们组成了指导团队,将综合实践与语文、美术、科学打通了进行。)

四、活动总结展示及评价: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活动的整个过程,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以及解决办法,活动成果。

(一)芝麻开门组(知识组):搜集了关于秋天的知识。1.在秋天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在秋天有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2.含“秋”的成语有:一日三秋 秋风过耳 秋扇风捐 多事之秋 秋高气爽 秋毫之末

3.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

4.通过习作《我爱家乡的秋天》,表达对秋天的热爱;

(二)金黄的秋叶组探究关于叶子的知识 1.制作出了精美的叶子标本 2.树叶贴画。

3.单人或几人协同完成“画秋天”。

(三)可爱的昆虫组探究蜗牛等昆虫的生活习性 1.饲养蜗牛、蚂蚱等昆虫。2.写出观察日记,并配以插图。

3.小作文《胆小的蜗牛》、《淘气的蚂蚱》。

(四)美丽的秋天组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把家乡美丽的秋天记录了下来。

(五)玉米棒棒组探究农民的庄稼丰收状况,学生了解到培育的两种产量高,种地也要讲科学。

1.用收集的各种实物(落叶、水稻、花生、大豆、棉花等)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贴画。

2.调查记录:记录了哪种玉米、棉花品种产量更高。3.图片:农民丰收的景象

思考:展示评价环节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检阅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果的大好时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有可能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进而形成新的课题。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下面就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程实施分五个阶段

1.确定课题、拟订方案阶段。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和子课题,然后拟订研究活动实施的计划方案。

2.活动实施、具体实践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活动的计划方案。

3.技术实践,设计制作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融合,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学,渗透技术设计理念,培养技术素养。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技术设计的原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动脑进行与主题和子课题有关的作品图纸设计,动手按照设计图纸把作品制作出来。

4.展示汇报、交流分享阶段。这是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交流,师生共享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析失败的原因,排泄经受的苦涩。

5.结题总结、全面评价阶段。这是教学的最后阶段,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以文本的形式完成结题报告,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并由家长和教师填写评语。

二、课程实施中六种基本课型 1.定课题、拟方案课

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如《风筝》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看多媒体,初步认识感知风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风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风筝的来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作用,制作风筝的材料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2、活动方法指导课

针对形成的活动专题,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写调查表,怎样进行分工与和作等。多在三、四年级上此类型的课。

3、社区服务实践课

根据活动主题,依照自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感悟、体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搜集有关风筝的来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风筝的种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及方法,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活动。

4、展示交流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课主要是让学生口头发表实践活动的成果。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风筝的发展》,有的同学采用现场放风筝的形式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5、技术实践课

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的作品设计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技术设计,构思作品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制作。

6、成果展示汇报课

活动基本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的文字材料(活动过程记录、采访调查资料、活动感想及反思等)、图片及实物资料等进行交流展示,引导评价。

总结时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个人撰写活动总结与反思,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

评价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同学互评和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三、课程实施中两套基本表格 1.活动情况与过程的记录表 主题(课题)和子课题研究计划表

个人研究计划表

问卷调查计划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实践活动过程的情况记录(如查阅资料记录、调查访谈记录、实验记录、设计制作技能记录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单等 2.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

学生的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等。

四、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一个主题结束以后,教师指导学生将两套表格和技术设计与制作作品及其他的相关材料装入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的样式、规格、收集作品的数量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当然,这些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步探索。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环节、课程方法、课程效果的设计和评价还在“填石子过河”,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在理论上归纳和提高。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下载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王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

    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2(合集5篇)

    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这份问卷是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情况,问题答案无对错之......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和活动实施过程中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和活动实施过程中,你有什么具体做法或者实施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调查与思考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调查与思考农发办课题组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对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教师调查六

    黑林镇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教师调查(六)各位老师,您好!我市正就新课程改革亮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