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惠东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惠东中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
程
管
理
规
章
制
度
第二篇: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方案
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方案
2009-9-17 浏览(153)【大 中 小】 泰州实验中学
伴随着人类走进21世纪的步伐,教育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现代化,其最大特点就是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构建现代课程体系。因此,研究性学习这门崭新的课程,在时代的呼唤中应运而生。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建立课程管理体系,制定《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具体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
根据新的《课程计划》和的具体情况,“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两个渠道:
1.作为方法要求的实施渠道,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贯彻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通过“给正确的思维方式,给科学的方法路子,给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形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格式。
2.作为课程要求的实施渠道,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安排,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生评价的体系,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课程。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1.对学生:
①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③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④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对教师:
①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②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③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科研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鉴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设刚刚起步,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教学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有待于逐步积累,形成系列。据此,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拟在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分阶段实施,层层深入,利用3—5年时间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结构和课程管理体系。
2.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应通过教师(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学生的专项实践,提出可供研究的课题。通过学习访问,收集信息资料。通过交流、讨论和独立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开放性原则。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能力基础不同,各自体验探索的方法途径不同。所以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教学内容也不能完全相同,应具有开放性。内容的设置,既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是综合的;既可以是人文学科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的;既可以是实践操作的,也可以是思辩的。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可以进行访问、交流:也可以查阅有关文献或网上资料;还可以通过实验取得信息资源。在教学评价上,同一项活动,可
以有多种研究成果,而且结果的表达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可以是多元的。
4.主体性原则。“研究性学习”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通过科学研究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培养自己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研究性课程内容
高一年级:设置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综合课程。提供问题的背景,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价值的能力。
根据高一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知识能力的基础,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是:
①围绕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以某主题为中心,综合若干学科的相关知识,构成学科系列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背景资料。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方法。
②通过专家讲座和教师对课题案例分析,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科学研究的方法。③通过文科综合,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展开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以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
④通过理科综合,以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核心,通过环境观、资源观、能源观、人口观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高二年级:以“课题研究”为基本渠道。让学生进入课题研究阶段,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
研究方法辅导的必修包括:“如何选择课题”、“如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如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如何撰写小论文”辅导,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学生获得课题研究的切身体验,也使学生取得课题研究成果、喜悦。
课题研究的选修是指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
高三年级:以高三年级的“社会实践”课为基本渠道,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把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与打算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拟分为六个步骤,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六个步骤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
①班级动员:指导员和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如何确定课题组,如何选题,如何研究,如何结题等。
②确定班级课题组: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研究性学习小组,班主任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好班级课题申报表,并将填写好的班级课题申报表上交年级组。
③开题活动:指导教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辅导课举行开题报告会,并认真填写好开题论证评估表。各课题组记录下开题活动的过程,如照片等。班主任要收齐班级各课题组的开题论证评估表送交年级组。
④课题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不定期地进行课题研究,如到图书馆查阅文献、上网查找资料、实验室做实验、调查、访谈、上研究性学习课等,同时要指定专人负责素材的整理工作。
⑤课题组结题:素材收集结束后,课题组做好结题工作,如撰写小论文、图片资料展示等。
⑥课题研究成果验收、表彰、送评。
各课题组要把研究的论文送交年级组,学校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对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收、评比、表彰。优秀论文送市教育局参评优秀论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操作:
1.开题时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2.过程评价。主要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的资料积极情况,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
3.结题时的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学生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的体验情况、全过程资料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必须提出:研究性学习评价也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但结果不是评价的唯一依据。另外在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情况时,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指导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能积极、热情地帮助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是否能主动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仪器的实验与管理,是否能热情地帮助学生排扰解难等,方法上能否精心指导,详细解说等等,当然也包括成果的展示、论文的水平和调查报告的可行性方面等内容。
五、研究性学习的领导管理
1.学校成立“泰州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于德云
何世祥
副组长:各年级组分管领导
成员:各班班主任、学科教师代表
2.学校建立一系列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和规章制度,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完成,这些措施包括:
《“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手册》
《“研究性学习”教师管理手册》
《优秀学生的评价制度》
《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
3.研究性学习的工作量计算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因此我们将在提倡奉献的同时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给指导教师以一定补助。这主要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备课、讲座、指导学生的人数、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次数、成果展示的多少及所占用的时间来考虑。
4.加强各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核心作用,建立起必要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实施对研究性学习的全方位监控管理。
六、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过程案例选
学校及家庭消防安全逃生知识
(一)课题的提出
在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第一次课上,指导老师面向全体参加课程学习的同学讲了这门课的开设目的,课程安排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对同学的学习要求。大家听的很认真,看得出所有同学很兴奋。跃跃欲试要在学习期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王领、刘流等五名同学兴趣相投,组合成一个小组。在选择研究课题上,一开始他们讨论的很热烈,意见也不一致,闵杰想对学校的绿地进行调查,了解绿化情况,花草树木生长情况,寻找扩大绿地面积的可能性。陈鑫同学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很大兴趣,而万鹏对学校的报告厅的消防设施产生了怀疑,想弄清报告厅消防措施是否完善。大家在争议中,不约而同联想到几年前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事件,感到消防知识的重要,最后取得一致看法。首先围绕搞清学校及公共场合的消防安全标准及防范措施,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逃生知识,大家拟订好题目后,并开始制定这个课题的研究计划,填好了表格,还推选王领为组长。
在第二次课上,经过班主任审查之后,小组的研究课题被确定下来,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对计划方案进行更详细的再设计,要为下一次课的开题报告会作好准备。这一次的再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组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调查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目的;
(3)调查研究的时间、地点、所聘请的校外专业指导老师;
(4)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等;
(5)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展现形式。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课上,小组同学再次进行了讨论,制定了详细计划,每位同学的工作还进行了具体分工,每个人都有侧重点,例如:王领负责全面协调活动,把握好课题研究的进展和方向;刘流和陈鑫做事认真,负责在每次的调查、测量中做好纪录,特别是陈鑫同学擅长绘画,一些地形图可由他绘制;在后期成果制作中,他们打算把研究结果以电脑演示的形式展示出来,由擅长多媒体制作的竺亚鹏同学担当。在完成一份书面的计划之后,他们就开始进行先期调查了。两位同学去找报告厅大门钥匙,另几位同学去实验室找测量工具,利用这次课的剩余时间他们测量了报告厅的面积,并画了一张报告厅平面草图。
(二)开题报告会
第三次课是全体同学参加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开题论证报告会,学校请了包括于德云校长、主管教学的王汉章副校长、学校教科室主任及有关领导在内的10人,组成评审组,对每个小组的研究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对王领小组的设计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认为这一研究课题,适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消防安全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人们非常需要具备的,也是学校教学中还不能涉及到的,这类知识在小组活动中正好可以进行弥补,因此他们小组的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小组成员的分工、活动计划、预期的成果等方面也设计得比较全面细致,但王校长也提醒他们的课题研究不要搞得面太大,希望只涉及学校或家庭消防知识的某些方面,否则在完成的时间上会很紧迫,会因为赶时间而影响效果。小组同学在一起商量后认为有信心两方面都做,而且高质量完成,这样课题方案最终被确定下来。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同学和老师做发言,并能得到老师及专家的鼓励,同学们都特别兴奋,对将要开展的活动充满了信心。
(三)小组活动情况
开题报告活动之后,在第四次活动课上,小组同学按计划请来了校外消防专家——苏平老师,他们按照事先在电话中定好的各种问题,逐一请苏老师讲解,例如常用灭火器的种类、原理、使用方法,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逃生,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等,他们又结合这些知识,在苏老师带领下,再一次考察学校的报告厅,对报告厅的消防安全措施进行核查,最终得出了结论,学校报告厅的消防工作做的很好,完全达到了国家有关的消防安全的标准。
然而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也不是一帆风顺,每次活动课之后,他们都要额外花费时间、精力为下一次课提前做好准备,有时课业负担过重时,他们只能把这一活动往后拖,所以曾经一度小组的活动因准备不充分而没有按计划完成,在做中期报告时,和其他小组的活动计划完成情况相比,明显的进度落后,甚至有的小组成员兴趣转移,去参加了别的小组的活动。不仅如此,在外出走访消防器材商店和消防队时,由于不能得到相关的信息,例如新型的高楼火灾逃生设备“高楼缓降器”不知在哪里销售,如何使用等,有些同学就打算退缩了,不想再找了。针对这种情况指导老师及时进行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终于使他们又团结在一起。在以后的活动中,他们利用了不少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继续走访消防器材商店及消防队,对灭火器种类、使用方法,不但了解清楚,而且进行演示,最终他们发现了“高楼缓降器”这种新型逃生设备的销售点,而且想尽办法学习使用,并从销售部门借来进行实地演示及拍摄。
(四)活动成果
他们的调查研究课题内容包括:对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标准、对学校报告厅消防安全措施的考察及评定,公共场所及家庭消防安全知识,火灾发生时的逃生知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这些内容在结题报告会上,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进行了成果汇报,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鼓励和肯定,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利用这一机会,普及了消防知识,学校负责安全保卫的老师看了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但感受到了通过艰苦工作成功后的喜悦,也锻炼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学到了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今后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正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
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
正如同学们已经感受到的那样,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课程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学校普遍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课程不能代替的。学科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学习的过程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学习的过程就是活动的过程。活动可以在课堂内完成,前提是必须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活动是在课堂外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当中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使我们真正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社会价值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确定的8个学习领域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共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比,研究性学习不但课时比重较大,而且在活动过程、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性也较强。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来“学习”,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养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当中实际问题的习惯,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一)研究性学习以“课题”为载体
我们在高中阶段可能要完成几个课题的研究。课题不同于数学、物理等的题目,完成一个课题往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完整地经历一个课题研究过程,我们会学到许多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形成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二)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关系
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都是“解决问题”或“完成设计制作任务”的过程,都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学会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研究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我们一旦选定了一个课题,就要尽量把它做完,不论研究的结果是不是符合预先的假设,千万不能弄虚作假。
不同的地方在于:科学研究重在“研究”,它的价值体现在研究的结果上;而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我们所经历的研究过程上,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
(三)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其他的学科课程同时开设,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在一起。学科课程内容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背景知识,在某些情况下,学科课程当中的问题也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是,对学科课程当中问题的关注是以学习该课程为目标的,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着自己的目标,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课题来自于一个更加广泛的背景,应该基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基于社会环境与历史,基于人类世界的当代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无非包括这样三类:(一)研究自然现象
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像宇宙空间、环境与资源、动植物、能源、生命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将自然视为取之不尽、可以无限利用和开掘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有计划地涉及这些内容,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品格。(二)研究社会生活
走出课堂,到社会上亲眼看一看,调查一下,可以直接体验社会;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让有关人员用翔实、生动的材料介绍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及其影响,能够帮助我们真正了解社会,成为关心社会、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这一类课题的基本内容可以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 的关系。(三)研究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是我们个性发展、身体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我们在身心发展方面一定会有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自己的毕生发展做好规划和准备。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进行这样分类,但是课题研究是一个综合活动的过程,在实际的研究中,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我发展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三、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高中阶段是青年时代的开始,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将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具有健康的心智、情感、理想和信仰的当代公民。在经过了小学、初中的系统教育以后,不论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理的成长,我们都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这个阶段,我们就不能用稚化的标准来对待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应该成为我们探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为此,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该体现出这样的特点:(一)以养成研究品格、增强研究能力为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人生经验,对自然、社会与自我发展等问题有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上看,虽然我们的任务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体验、增进知识、解决问题,但是高中阶段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解决问题为主,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增进知识。
可见,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从发现和解决自然、社会、自我发展当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高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具有研究品格的新型公民。(二)体现课题研究的系统性
与初中、小学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要更加具有系统性。课题研究的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对某些自然、社会、成长问题的持续关注。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如果我们选择了某一个研究课题,就意味着它更能表现出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如果对这个课题的相关问题持续关注,不但能影响我们的兴趣,甚至能影响我们今后的人生历程。爱因斯坦在读高中时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一个人以光速运动,那会出现什么现象?其实这正是他后来提出的相对论的核心思想。
其二,研究过程更加完整、严谨。在高中阶段,我们研究的问题在真正的科学研究、社会研究者面前也许还显得比较简单稚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研究活动当作玩乐。任何一项研究都应该是认真的、负责任的。提高研究过程的完整性、严谨性,能够让我们学到许多终身有用的东西。
(三)研究活动与生活改造相联系
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是要提升自己内在的素质,更要注意提高活动的实践性,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努力,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让自然、社会和自我变得更加美好。当代的学校青年不应该只是躲在教室里,过一种书斋式的生活。用我们的行动来改造生活,这是研究性学习至高无上的追求。
四、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新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对我们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能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既是判断学习效果的标准,也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目标。(一)学会与人合作
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看,我们的学习主要包括三类:独立的学习、竞争的学习、合作的学习。这三类学习对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价值。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我们特别要提倡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提供了与别人充分交往的机会。要加深对同伴的了解,必须有机会共同活动,只有在共同的活动中,个性才能够相互接纳,思想才能够相互碰撞,情感才能够相互交融。只有善于与人充分交往的学生,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的关系,理解社会生活的真谛,热爱自己和他人,热爱这个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化的新型公民。合作学习能够提高活动的效率。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较长,内容较复杂,要完成这些活动任务,光靠一个人的努力常常是不够的。合理的分工、高效的合作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不但要与人合作,还要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式,增强合作的能力。
(二)学会主动探索
从学习的内容上看,我们的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重复,而在于创造。只会接受现成知识的人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对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无法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
提倡探索,不是要求我们在学校期间就做出重大发明、发现、创造,而是要让我们在探索活动中了解探索的过程,提高探索的能力,增强探索的兴趣,保持我们与生俱 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倾向。(三)拓展生活体验
“学习”的含义不仅与“知识”有关,还与“生活”有关。学习其实就是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会学习就是会生活。整天封闭在学校中学习,会让我们失去学习的方向。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它让我们有机会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发展有着丰富生活体验的个性。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关注研究的内容和结果,要重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生活的体验,珍惜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
五、研究性学习有哪些些常用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出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简单易行,个人或小组都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料进行文献研究。文献研究主要有两种途径:查阅图书资料、搜寻与浏览网络资料。
文献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实际是向其他人甚至古人学习的过程,是用文字、图片等渠道交流的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能直接感受到人类知识与文明积累的浩瀚与厚重,能极大地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在一个更加宽广的范围里思考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档案等等,都是我们获得研究资料的文献。但是,面对大量的文献,有时我们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文献当中含有我们需要的资料,为此,我们还要利用书目、索引和检索性文摘等,缩小我们需要查阅的文献的范围。1.怎样围绕课题查找资料
查阅文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能,这种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积累,不亲自实践,就无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查阅文献时不仅要耐心、细致,还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做,不能东抄一段西抄一段。
为有效地进行文献查找,应该按照下列过程进行:
(1)对研究课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需要解决的小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大致确定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文献资料,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2)选择检索工具,即确定是通过百科全书等参考性工具书,还是通过报刊索引等检索性工具书确定我们需要查阅的文献。(3)确定检索途径。家庭图书资料、学校或社区图书馆、教师、家长或社区里的有关专家都可能为我们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料提供帮助。
(4)选定检索范围,即从最近出版的书籍和期刊开始往前查,或限查某几年的书籍和期刊等。
(5)一旦查到你所需要的文献,就可以去索取该文献,并阅读文献,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2.文献资料的整理加工
从事课题研究仅仅会查阅资料还不够,还要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处理,它包含整理和加工两项工作。
(1)整理。查阅到有关的文献之后,对它进行摘录(标明文献的出处,即书名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出版单位、版本、出版时间,还有期刊的年号、期号,报纸的年、月、日等)或复印,然后按顺序归类。
摘录可以写在笔记本上,也可以写在卡片上。但笔记本不便于资料的归类整理,而卡片不仅便于归类整理,还便于查找、使用和携带。卡片纸要大小一致,一张卡片只记一个观点、事例或问题,每张卡片上的内容都要标明出处。
(2)加工。对文献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剔除无关的材料及过时、重复的材料,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研究。这个阶段往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写批语——在所摘录资料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见解、解释或质疑。
②做记号——在重点、难点、精彩之处或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划上各种标记,如直线、曲线、红线、波浪线、圆圈、括号、着重号、问号、感叹号等。
③写提要——对包含各种信息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记录原文的基本内容、重要思想、观点、数据。
④做札记——以你喜欢的方式随时记下自己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和各种想法。
⑤写综述——汇总收集到的某一类别的所有资料,然后进行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结构体系,写成一份综述性报告。(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最古老的研究方法。我们只要用感觉器官——眼睛、耳朵等等,以及头脑,就可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了。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观察不等于日常生活中随意地看看听听。进行观察的目的是获得相关资料来解答我们所研究的问题。1.制定一个观察计划
要得到理想的观察结果,计划和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所要观察的现象常常是不可重复的,如果不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就无法收集到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观察计划通常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安排、相关准备工作(如记录方式)等。2.实施观察计划并做好观察记录
有些现象出现的时间较短,而有些现象延续的时间会很长,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星体的运动变化、社区环境的变迁等等。实施观察计划要持之以恒,记录观察结果要实事求是。生活当中有许多东西看似平常,但观察的时间长了,记录的资料多了,就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到那时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进行课题研究其实并不是一件十分神秘的事情。
观察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测量工具,以测量观察对象的长度、重量、体积、浓度、酸碱度等等,还会用到一些记录工具,以记录、拍摄下观察的对象。有时,我们所要观察的现象非常精细或者非常遥远,我们的感官不够用了,这时就需要借助比较高级的仪器,能不能进行这样的研究,要视我们身边的研究条件而定。3.对观察结果进行及时整理
我们观察后得到的现象、数据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时间长了,这些资料反映、说明的问题常常会被我们忘记。因此,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了,就要用观察日记或数据分析等等方式,及时地加以整理,为最终完成我们的课题研究打好基础。(三)实验研究法
实验与观察不同。在观察的情况下,我们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只是一个旁观者;在实验的情况下,我们要主动地、人为地控制一些条件,以引发某些预期的现象、证明某种因果关系的存在。同学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当中已经对实验有所了解。与这些课堂当中的实验相比,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出发设计的实验相对比较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自己去设计和控制,有时还需要反复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假设,并制定实验计划
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对预先形成的假设进行验证。假设就是对某一现象因果关系的初步猜想。这种猜想究竟是不是正确,还不能确定,需要实验来验证。比如,有些同学从资料当中得知,某种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这种说法正确不正确?他不太清楚,于是就试图通过实验来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某种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就是假设,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系统地计划。不做好计划工作,他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在很多情况下,实验能不能取得成功,取决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创造性。2.实施实验计划
在实验的实施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加强实验进程的控制,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我们所需要的实验资料、数据,并在实验进行的不同阶段,做好记录与综合小结。3.实验结果的总结
根据实验得到的各种事实、现象和数据,论证说明实验假设的真伪,并形成实验报告或总结。
(四)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就是采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发现事实、解决问题。为了得到相关信息,完成课题研究,我们可以进行多个项目的综合调查,也可以进行单一的专题调查;可以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抽样或典型调查;可以用现场考察、个别访问、开座谈会、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也可以用电话、网络、邮件等工具进行调查。但是,不论采用哪一种调查方式,都要把调查的过程与调查的结果清楚地记录下来,不能只提供调查结论,不提供调查过程。
用调查法进行研究,首先要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比如,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并列出访谈提纲,设计好调查表,设计好问卷,做好调查分工,安排好调查时间等等。相对来说,问卷的设计比较复杂一些,下面做简要的介绍。1.设计问卷的程序
设计问卷的程序一般为:确定所要收集的信息一确定问卷的形式一撰写问卷的标题与指导语一撰写问卷的题目一修改与编辑。2.问卷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一份问卷包括四个部分:(1)标题——要求与课题名称或研究内容相符。
(2)指导语——与调查的对象沟通,告诉他你们调查的目的,提供必要的承诺(如对调查信息、调查结果的处理方式等等),填表的方法等。(3)问题与回答选项——这是问卷的主体部分。(4)结束语——谢辞或其他内容。3.问卷设计的原则
问卷调查的过程既是研究者完成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与别人进行交流的过程,因此要注意体现出下列这些原则:
(1)对问卷结果如何统计、处理、解释和利用要做到心中有数。(2)问卷中的所有问题应与研究目的相符合,并且不要重复。(3)问题表述要清楚、简明、扼要,易于回答,问题的排列要恰当。(4)不要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不要超出回答者的知识和能力范围。4.问卷题目的类型
问卷当中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呈现方式:封闭式和开放式。
(1)封闭式问题,即在一个调查问题的下面提供几个固定的备选项目,让受访者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封闭式问题可以设计成这样两种:
是非型——问题的可能答案只列出两种极端情况:是或否、同意或不同意等。
选择型——问题的答案彼此之间没有矛盾关系,只有类别、程度、数量等方面的不同,回答者可以从中选择一项或几项答案。备选答案可以是等级式的,也可以是并列式的,如:
你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的水平感到()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很不满意 你认为每天背诵课文的最佳时间是()a.早晨 b.早自习巳中午 d.课间 e.晚饭后 L深夜 g.其他
(2)开放式问题,即问卷的题目由回答者自由回答。问题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如:
你最理想的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谈谈提高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的方法______________。
六、研究性学习活动要经历哪些步骤
课题类型不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会有所差异。但从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小组方式进行的,全部过程大致会包括这样几项活动:
(一)形成课题并成立研究小组
在一段时间内,全班同学将在一个大的主题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但是每个人感兴趣的课题、问题却可能各不相同。老师会尊重我们的这种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学会在一个大的主题下生成、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与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一起,成立研究小组。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一方面要关注课题的研究价值、意义和独创性,关注研究过程对于丰富自身多方面社会体验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密切联系自己的经验和社区生活的特点,从研究条件和自己的特长出发,综合考虑研究目标与研究过程,保证自己或小组选择的课题有一定的可行性。要善于选择研究的切人点,不贪大求全。
课题研究小组的建立有两种渠道:一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成立小组,每组4—6人左右,然后小组集体讨论产生研究课题;二是全班每个同学先形成一个研究课题,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小组一旦成立,每个同学都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参加组内分工,与其他成员一起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学会制定研究方案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出一份好的方案,有时就意味着课题研究成功了一半。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一般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提出这个课题的背景或者原因;研究要实现的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即研究哪些问题;研究方法,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小组成员如何分工;活动进度的安排;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
(三)开题论证与交流
每个小组制定好研究方案以后,老师会在班内组织论证与交流活动。这个活动很重要,因为不同小组之间在论证与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相互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论证与交流活动中,小组要向全班同学、指导教师或学术委员会陈述本组研究的内容与计划,倾听并回答其他组同学或老师的提问,记录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另一面,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介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案进行评价。
活动之前,本组同学要做好分工,陈述、答辩、记录等工作都要明确到人。活动之后,要根据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本组的方案。
(四)实施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方案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中间要注意这样几点: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分工要均衡,发挥各人的长处,防止出现“一人干、几人看”的现象。
(2)安全第一,积极进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开展相关活动。(3)重结果,更重过程。要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阅读要做摘要,活动要做记录,访谈要做笔记,有条件的话还要积累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用日记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活动心得或者感悟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五)中期交流
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如果不组织中期交流活动,我们就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也无法从其他小组的同学那里学到东西,无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指点。
中期交流不一定只组织一次,具体如何做老师会进行适当的安排。(六)整理、分析信息资料
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过程。小组成员分别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可能是多种多样、参差不齐的,研究活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老师会安排课堂学习时间,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分析已经获得的信息资料,为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做好准备。前面已经介绍了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我们建议,每个成员都应该对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把它们集中存放在小组的档案袋中,便于其他同学利用,也便于积累。
(七)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完成很多活动,留下很多东西,比如研究方案、过程记录、研究心得与感悟、各种资料与数据、加工制作的实物、软件、网站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但是,有了这些以后,我们最好还要用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的形式,对我们的研究课题、过程和结果做集中表述与展示。
指导老师会集中辅导大家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本书后面的“过程用表七”提供了基本的格式,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用作参考。
(八)终期交流与展示
到了向大家展示小组最终研究成果的时候了。交流与展示可以采用的形式很多,如展板、墙报、手抄报、模具、图片、规划方案、调查数据、多媒体课件、网页或网站等等。当然,研究报告或论文最能代表本组研究的成果,需要重点交流与介绍。
在这个阶段,老师有可能会在各组交流展示的基础上组织论文答辩活动。论文答辩实际上是一次对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更加全面深入的考察过程,也是判断课题研究质量的一个重要形式。
要根据本书后面的“过程用表八”来准备小组的交流与展示活动。进行结果报告、成果展示、论文答辩等活动时,要注意与大家交流相关的研究体验,突出表现本小组有创新性、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准备材料时,尽量保证答辩评委会成员人手一份,并提前交给他们。
(九)终期评价
交流、展示、答辩活动结束后,老师一定会组织大家在小组内及全班进行课题研究最终的评价考核活动。这个过程是最好的反思、提高的机会。各小组的同学一方面要配合老师做好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评价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收集整理好来自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小组的活动过程,利用评价考核的机会,促进自己在课题研究中成长。
本书后面的“过程用表九”为我们进行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方案,把自评结果交给老师,老师会在此基础上给出他们的评价结果。
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不一定正好包含以上九个步骤,老师有可能用更简化的程序来组织研究性学习,也有可能突出强调某一步骤的活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心得
静态网页制作心得体会
课题名称:学生主页制作 作者介绍:高一一班
倪闽峰
20世纪40年代科学字发明了计算机之后,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单个计算机能够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人们就把众多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通过这次个人网页的制作,我对计算机有了更深层次得到了解,也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网页制作的过程与一些技巧手法更有了另外一番了解,对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把自己的网页上传到互联网上,对文件的保存、上传、下载以及修改等知识有了更牢靠的掌握。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上传到网上的第一个作品,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所以我觉得这次制作网页我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单单为了完成作业而已。这是一个完全关于自己的个人网页,既然是介绍自己,就应该让观者在浏览了之后了解自己其人,我觉得这点我已经基本上做到了。
规划一个网站,可以用树状结构先把每个页面的内容大纲列出来,尤其当你要制作一个很大的网站(有很多页面)的时候,特别需要把这个架构规划好,也要考虑到以后可能的扩充性,免得做好以后又要一改再改整个网站的架构,十分累人,也十分费钱。
大纲列出来后,你还必须考虑每个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是星形,树形,或是网形链接。这也是判别一个网站优劣的重要标志。链接混乱,层次不清的站点会造成浏览困难,影响内容的发挥。
为了提高浏览效率,方便资料的寻找,本站的框架基本采用“蒲公英”式,即所有的主要链接都在首页上,链接的层次不多,深度浅。
框架定下来了,然后开始一步一步有条理,有次序地做来,就胸有成竹得多,也为你的主页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你可以动手制作具体内容了,我将告诉你一些收集资料的窍门。
题材选定,框架选定,接下来就开始往主页里面填内容。我们称作资料收集
就个人主页而言,很少有人有能力完全靠自己来创作所有的内容。(一些高手能够提供自己编的软件,文章或则音乐,是我非常佩服的!)
大部分人的方法是:从报纸,杂志,光盘等媒体中把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再加上一定的编辑后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好的方法是从网络上收集,您只要到雅虎,搜狐等搜索引擎上查找相应的关键字,就可以找到一大堆的资料。
如果您是英语高手,您可以到国外站点上把最新的信息,资料翻译成中文,提供给大家,这叫“洋为中用”。
网络上的资料呈爆炸性的增长,只要注意收集某一非常细小的题材,随时供大家方便的查找,您的主页就已经有做不完的活了。
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制作主页的准备工作。下面开始正式制作主页。
先来介绍一下我这个网页吧。我的网页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主页、各子网页以及各互联网链接。
首先是主页,采用的是index格式,是第一个显示的页面,其实原来第一个显示的页面是一个封面,但在网上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有封面比较麻烦,花哨但不实用,显得有些多余,所以我就把它给去掉了,直接显示主页会让别人有一种开门见山的感觉。主页是我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一个页面,尤其是在它的视觉设计上包括结构,字体,背景以及色彩方面都花了很多工夫。页面包括自己的一幅小照片以及个人的简要介绍,以便让观者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总结 通过这次制作网页,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学到了不少思考问题的方法。计算机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信我也会学习到更多关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这次制作网页收获确实不小。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福州四十中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落实《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保证2006年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落实到位,教师指导到位,活动组织到位,过程管理到位,特制定本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1、对学生:⑴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⑵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⑶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⑷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对教师:⑴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⑵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⑶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⑷培养科研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组织与协调工作,并尝试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
1.教务处——日常管理
教务处主要负责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各活动场馆的定期开放,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
2.教研室——组织与策划管理
教研室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的组织与策划,组织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培训,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同时,从经费、设备、仪器、资料、场地、人员等方面为师生提供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条件。3.德育处——保障管理
德育处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年段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4.年段——协调管理
年段在年段长的领导下,按计划严格落实课程活动计划要求,协调本年级的班主任及各班级之间的关系。
5.班主任——具体管理
班主任要协助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6.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其中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模式
1、学习方式: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
2、师生关系:师生合作,民主平等,学生自主,教师指导,教学相长。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程序应按照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来组织,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民
主
平
等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
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采用弹性课时制。具体方案有以下三种可供选择。
方案一:每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为5个学分,高一上下学期各完成一个小课题,高二学年完成一个大课题,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高一10个学分,高二5个学分。
方案二:高一上学期完成一个小课题,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学年完成一个大课题,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高一上学期5学分,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共计10个学分。
方案三:每一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为三个学分,必须在学校统一安排的课时内完成任务,原则上每学期必须完成一个课题,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高一,高二分别为6个学分,高三为3个学分。
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上半学期每周安排一课时,下半学期集中安排四天,期末一天进行学习活动成果展示,一学期共54课时。具体安排: 1~4节课,动员与课程辅导
5~18节课,成立课题小组,设计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49~54节课,成果展示,课题评价。
2、课程内容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的组织
一般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5—8人左右,设组长一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做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暂时不提倡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小组。
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
4、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一,培训教育。对于高一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第二,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第三,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第四,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第五,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第六,交流评价。
每班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评选优秀课题。原则上每班“优”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良”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合格”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
5、课程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研室和教务处负责实施,指导老师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
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评定 学分认定由指导老师提出意见,由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
1、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五个方面的材料:1开题报告;2活动过程记录;3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4总结与体会;课题研究学习成果;
5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的结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
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认定小组复议。
2、评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不能得规定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
(4)规范性
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研室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
3、评定过程
第一 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第二 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
第三 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
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第四 教研室审核,备案。
附件一:
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为此,制定以下规范条例:
1、教育观念要更新。指导教师应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习培训活动,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2、明确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角色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担当的角色主要有: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学习者、研究者„„
参与者,教师需要参与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进展情况,问题与需求,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共同参与探索之旅。
探索者,研究性学习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与教师面临的是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而现实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受到挑战,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可能要求教师成为跨学科的通才,但教师必须对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有相当地了解和熟悉,唯有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才能积淀深厚的素养,实现从教学匠向研究者的顺利过渡。
组织者与促进者,教师必须善于组织协调,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组织课题组的活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指导者,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方法的指导,如信息资料、数据的获得,分析和处理,计算机使用能力的提高,课题方案,结题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采访技能,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的指导。学生如何制订研究计划,研究开展所需要的基本方式,通过讲座,推荐范例,组织交流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并对所制订的计划之可行性,活动安排是否周全等问题,组织学生评议,相互借鉴。
3、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人至少承担一个课题的指导任务,努力创设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潜能,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的灵性和才能得以充分的施展。同时,在指导、参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掘自身潜能,促进自身发展,努力进入“教学相长”的境界。
4、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选好课题,提出扎实的资料和背景线索。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计划、调查方法和实验设计。及时点拨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困惑,要注意循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意见供学生参考选择,并填写好每次活动记录中的导师意见。
5、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果发生冲突,需进行协调。学生需要做实验时,指导教师要事先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
6、教师必须指导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对学生所写的论文报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实践中的体验、感悟或调查、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分析和总结。
7、学生研究活动成果的汇报交流答辩是教师指导的重点,教师必须针对学生成果汇报进行质疑、答辩,根据汇报答辩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填写清楚课题成果评审表。
8、指导教师要写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教案,不断总结典型案例,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水平不断提高。
9、学校要求全体教师都应能承担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任务,按规范要求主动做好指导工作。同时,给予学生学分认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学校将指导研究性学习作为在职教师的一项常规要求列入教师常规考核和教师职务考核的要求之中,教师指导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按10个课时计算工作量。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指导一个课题,没有指导研究性学习并完成课题计划的教师,考核量化评分扣2分。
附件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选题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1)知识探究型。指学生就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乃至形成学习报告。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2)学术研究。学生在文理各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写出学术
论文。(3)社会调查型。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对某种现象进行研究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4)创造发明型。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认真的科技发明浓度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最高层次。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合作确立研究课题,以下课题仅供参考。
1.福州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调查 2.中学生品牌意识 3.超市对福州经济的影响 4.现代人的消费观念调查
5.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 6.学生主页的制作 7.盗版软件调查
8.“洋快餐”对福州传统饮食行业的影响 9.我校学生怎样看待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10.修正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预防 11.中学生休闲方式调查 12.福州小吃与洋快餐
13.现代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教育投资观念 14.中小学生精神消费情况调查 15.对我校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 16.学生学习习惯形成与培养 17.图说法律
18.学生学习方式心理调查
19.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与研究 20.心理健康互助活动研究
21.关于盗版现象的调查研究与探讨 22.中学生的心理——自信心 23.电池的污染与防治
24.广告的“利”与“弊” 25.废纸的回收与利用 26.青少年肥胖诱因调查 27.福州水资源状况调查 28.电脑普及率及使用情况调查 29.全国大都市气象变化特点的研究 30.福州市区气候变暖原因调查
31.中学生对人生挫折的看法及对策 32.中学生烦恼与困惑调研
33.对南台岛旅游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34.我校及周边地区古民居保护情况的调查 35.林则徐对福州近代史的影响
36.对黄金周中福州市民旅游出向的调查 37.福州市中学生的择业观 38.福州传统小吃现状的调查
39.关于福州西湖水质状况的调查分析
40.现代人对广告真实性的看法及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41.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42.入世对我国就业情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3.森林公园植被考察
44.福州地区网吧调查 45.中外动画片比较研究
46.城市污染阴晴表——福州内河水质现状调查 47.现代人的旅游观念 48.海马的饲养
49.小型真菌的培养和观摩(青霉、酵母菌)50.关于食品污染现象的调查研究 51.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
52.关于中小学作业抄袭现象的调查 53.三坊七巷古与今
54.青春期的健康性心理研究 55.中国足球发展前景 56.中学生偶像观 57.中学生减肥观 58.饮水与健康
59.西部大开发构想 60.中学生对服饰的看法 61.大小型超市间的对弈 62.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63.茶与健康
64.茶及茶文化在当今的影响
65.中国“茶”文化研究
66.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探究 67.歌唱与心理健康
68.网球的起源和发展史 69.新能源开发的途径和前景 70.走进张爱玲的世界 71.徐志摩诗歌艺术探究 72.《红楼梦》中的人道主义色彩
73.冰心和她“爱的哲学”
74.钱钟书在《围城》中对人性的冷峻透视 75.川端康成《雪国》的自然主义思想 76.《简爱》的人性觉悟与神性意识 77.“寻根文学”——中国新文学的开始 78.卡夫卡作品中生存的荒谬的主题
79.《泰戈尔诗选》中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理想 80.《阿Q正传》和鲁迅对民族畸形心理的思考 81.《骆驼祥子》和老舍的平民意识 82.《雷雨》、《日出》中的原罪意识
83.从《哈姆雷特》体现的为理想奋斗的人文思想 84.旅游宣传和旅游形象设计 85.旅游文化业的开发 86.人口与城市交通
87.“民工潮”的现象透视 88.透视身边生活的新词语 89.现代人的择业观念 90.戏剧的“追星族”
91.妈祖文化
92.福州民间手工艺的历史渊源 93.福州的婚宴礼俗 94.福建的传统民居 95.福州民俗文化初探 96.福州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