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

时间:2019-05-15 15:3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

第一篇: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

来源:学科网|http:/// 点击数:1877 次 时间:2008/4/15 9:39:00 录入:liyanlai2008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过去学校教育中不是特别关注的东西,如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责任感;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不断学习愿望和能力等,随着这种人才观念的转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注定了它一定要进入学校课程体系,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等,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一过程了解社会、走进社会和适应社会。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是要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我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和实践。所提出的问题都是现实社会中真实的、客观存在的、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是学生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的。比如说下岗工人问题、城市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中学生追星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主要不是去获得某些学科的系统知识,而是围绕一个问题的研究探索和解决,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能建立横向联系并加以应用,学会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反思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和交互推进的。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实现课程目标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1.活动准备阶段

(1)确定学习主题

主题开发可以是学生自主确定课题,教师只在课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可以是学校根据社会及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学校资源条件、教师特长爱好拟定几个宏观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之一,经自主考虑或教师相关指导后,在此选题范围内自己确定具体课题;学生初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确定主题有困难时,也可以由学校教师提出若干便于实施的具体主题供学生选择确定,或是引导学生借鉴参考选题确定新的活动主题。研究性学习所确定的主题必须符合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好是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社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且对于学生必须是可研究的。集体课题必须经小组协商达成共识。

(2)确定学习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的合作研究。我们这儿主要是个人独立研究。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每一个研究小组一般由3~10名学生组成,每位教师可指导2至3个小组。学生分组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选定课题或活动项目,按照学生兴趣相同的原则

分组;另一种是先建组后选题。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在分组问题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确保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原则上在同一时间内一位学生只参加一项主题活动。

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的合作研究也是研究性学习可以采用的组织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拓展活动的时空范围,为学生进行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制定活动方案

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后,学生要对活动项目或课题进行讨论,着手制定具体、可行、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

本阶段任务主要是学生应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协助学生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并审定活动的计划或方案。

2.实践体验阶段

(1)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并掌握上网、查阅书刊等获取文献资料的方法,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归纳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对所研究问题的初步了解或认识。这时要注意分析所形成的认识是否准确客观,还需要采取何种研究方式解决问题或形成最终结论。

(2)开展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方案,按照确定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和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获取研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通过文字、音像如实记录实践过程及记载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同时从各种观察、实验、调研结果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或成果可以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通过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如果是小组合作研究,还应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集体成果。

3.展示交流阶段

(1)整理汇总。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或其他表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恰当形式。

(2)交流研讨。学生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研究日志、主题演讲、小品表演、展板、墙报、文字(电子)刊物或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供大家讨论评议;也可以采取答辩的形式汇报交流。

(3)评价反思。学生应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展开评价,从中学会发现他人的成功之处,欣赏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通过客观分析和辩证思考,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活动作出总结。

本阶段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研讨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反思,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实施

1.实施步骤与相应的指导

(1)确定活动内容。学校教师应综合考查学生班级、人数、经费、意愿等多种因素,有条件地选择能够提供实践或服务机会和其他各项支持的社会机构或社区团体,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制订可行的实践和服务方案。

为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连续、有序和完整,建议依据主题选择活动内容。如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可以开展考察某一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业设施,以及文化古迹和文化遗产等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则应包括社区服务、生产劳动,以及参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等。

(2)活动前准备。由教师、学生、社区机构相关人士共同拟定计划,包括:实践主题与服务项目,实践与服务目标,实践与服务的时间、地点及对象,执行步骤与进度,分工情况,经费预算,预期成果,评估方式,相关人员的责任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如有必要,学校还可制定书面的实践与服务指南。

学校与相关社区机构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之前还应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让学生熟悉实践与服务内容,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建立正确的实践与服务观念,懂得如何处理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或安全方面的问题,积极反思活动过程并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

(3)开展实践与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日志及时记录实践与服务经验,积极体验,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习惯;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

(4)总结、交流、反思。学生参加实践或服务活动之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学习日志把自己或小组在活动中的经验、收获和心得体会整理成口头或书面汇报材料,向全班同学汇报并展开相互评议与反思,以丰富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总结交流活动可邀请家长、社区机构相关人员以及服务对象等共同参与。

2.组织方式与时间安排

(1)社会实践宜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由6人组成,小组组成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小组。

社会实践可以每年集中时间安排,亦可以分散安排,但每年的总时数不得少于1周,且必须得到教务处或德育处的认可。

(2)社区服务以服务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如果是学生自主安排,每组至少2至3人,须将服务对象、内容、地点、时间事先告知教师及家长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社区服务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3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3)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开展由于与社会各部门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时间安排上宜采用弹性课时制。

各学校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开展实践与服务活动。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

1、家庭交通工具的变化

2、过年的变迁

3、我们生活中的的广告

4、衣料纤维品种、性能的研究

5、新泰民间故事探究

6、压岁钱如何花

7、中学生与网络

8、寻找家乡的名人

9、农用生物肥的开发与利用

10、农药污染的影响

请同学们认真学习课程案例,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以上所列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填好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课题结题报告表和写出结题(论文)报告。

第二篇: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

澳大利亚知名的课程论专家马什教授: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

《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就是在学校教师的引导和服务下,学生利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主动系统地在实践中获得天文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积极地思索发现问题、自主地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一、校本课程《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发的依据

(一)现代教育的走向

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共同走向是突显学校的自主性和文化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首当其冲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

我们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确立“优化国家课程—推进地方课程—开发学校课程”的新校本课程观,努力实现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发展性学力”的培养中展现前瞻性。在已经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目的、方式有了认识基础上,选择天文地理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素材,从学科与综合的角度开设地方与学校选修课,力求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化。在探索中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课程互相补充的改革模式,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发展的需求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更新,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在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知识本身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获得的过程中,开发各种潜能。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只是能接受更多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具备自我获得各种知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不断自我更新提高的综合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通过对本校学生兴趣、爱好、需求、特点等调查分析,列出“校本课程菜单”,供学生马鞍山二中校本课程---《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1-

选择、补充,吸引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师生共创的《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以学生需要为导向,给学生留下自己的空间,注重差异性,这为现代化人才提供富有特色的培育基和生长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跑道”,更注重学生“奔跑”的过程。

(三)学科教师的追求

研究性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教与学的革命。研究性学习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其实质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它是迄今为止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研究性学习, 我们教师必须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首先是研究性学习的先行者、探索者;教师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还应是研究性学习的合作者和服务者;教师终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实现者。

基于研究性学习形式上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同时更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感受到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极大地激发内心的创造热情,通过努力可以走出富有个性的专业发展道路,通过与学生分享乐趣和成功,使自己的形象丰满起来。正是校本课程使我们有机会逐步成就我们的教育人生。

《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极具挑战性,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教师不仅仅能按现有的教科书教课,而且能自己设计开设出,学生喜爱的,在学科基础上延伸出更广阔的学习领域,校本课程让我们有了成就教育人生的舞台,这是一次机会,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

二、校本课程《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发的目标

1、满足学生兴趣要求,引导学生爱学习

灿烂星空,绚丽天象,神秘来客,美丽神话„„是学生兴趣的不竭之源;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和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实践观测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实践中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观测工具和实录观测过程(如金星凌日观测卡、观测录像片制作),富有挑战,是学生兴趣所在。

通过自主式选择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吸取地理知识,具备自我获得知识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精神境界。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丰富多彩的选题中选择,更鼓励小组或个人自定课题,自由组合,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亲历探究。现代教育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将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的目的。在综合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内容的综合、结构的综合在学习者的心理层面和认知层面上产生质的变化,实现思维结构和价值观念结构的综合,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帮助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天文观测实践是一种自我获得的学习过程。《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为“学习的自发性与合作性活动”而不是模仿与练习。即在了解、研究天文地理现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经历自我阅读、观测、思考以及与他人的交流等活动去从事有关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在较为复杂的情境中应用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地理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因观测活动是很辛苦的工作,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品质;掌握信息获取、储存、分析、评价、加工、创新等方法,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每次观测活动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相关天体知识,练习使用观测仪器;观测中做好记录,观测后要整理好观测资料和照片,并将心得体会及时写下来。有关月全食和金星凌日等重要天象都已写出观测报告,交新闻单位发表,大大提高了小组成员的表达能力及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在思想上和方法上,形成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实践成功的快乐,这是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不竭动力

天文观测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先让他们提出计划与措施,教师予以指导和协助实施。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能够持续地跟踪、追寻,激发创造力。通过开放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获得学生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与同伴及其他人合作,创作、发布自己的作品(如五月份月全食观测报道、六月份金星凌日报道——马鞍山电视台、马鞍山日报等)体验成功喜悦;在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如录像机和数码相机的拍摄使用,学习作品展示——演示文稿、板报、观测卡等)体验创造性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它将使学生不断追求创新的不竭动力。

喜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创新,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三、校本课程《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发的内容

(一)依据新课标和新教学大纲的内容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太阳系和地月系(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的圈层结构、运用图表等资料、结合模拟演示,说明太阳系的组成以及九大行星的基本特征、简述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分析月相图,说明月相变化规律,并解释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宇宙(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根据图表,概

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举例说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运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的位置、运用星图进行星空观察,说出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宇宙与地球的影像资料,如“神奇的地球”等,交流观后感。“天体的来龙去脉” “宇宙与人”、收集探索“地外文明”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阅读星图,观察四季星空,辨认银河以主要星座及著名恒星、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太阳活动和月球面貌、连续观测半个月以上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新教学大纲列入的“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共计26项,涉及必修、选修全部内容。渗透到教材每章内容的学习,进行实践活动。

(二)学生饶有兴趣的热点内容

《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入口就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和近期出现的特殊天象。在教师介绍了学习方法和天文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激发和保护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及安排

四、《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

(一)课时的设置按现行每周二课时,集中安排在一个下午进行。

集中学习不仅加强知识学习的完整性,避免过去 “化整为零”用在复习回忆导入新课的时间过多,同时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实践调查提供了时间保障。

(二)实施场地和设备天文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以书籍、网络和天文望远镜等为载体,它对学习场所和设备有特殊的要求,这也是一般普通学校难以开发的重要原因。新校区的天文台和天象馆为我们《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优越的条件,它是同学们向往的科学殿堂。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天文爱好者有机会在学校使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制造或改造自己仪器设备,不断地提高了天文观测的条件和水平。

(三)教与学的方法

教师必须具有自身研究性学习的体验,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创造性运用,方能得心应手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指导是关键。若任凭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去研究,没有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活动不仅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甚至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应该自始至终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尤其学生在研究中遇到问题,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师生共同学习、研究,合作完成课题。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同学”。在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中,教师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理论来科学地分析学生的需求,适时地提供帮助服务,依靠教师不断地鼓励和促进学生勇于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没有教师的积极促进,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很难实现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兴趣主题---组织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收集学习——实践观测记录——分析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交流论证报告——评价和总结。

(四)组织形式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主。小组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中最为常见一种组织形式。3-5人一组为宜,自选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小组讨论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合作学习或探究,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接受课题评估。通过小组成员集体分析调查,讨论研究,协同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这一过程,不仅深化了课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的精神,培养了同学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达到全面谐调发展的目的。

五、《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的原则《天文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更重视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并获得感情和体验;强调学生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活动更多的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对它评价包括在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学生所持有的科学态度、与他人合作情况、组织和管理才能、知识和方法的有效应用、信息资料的加工、创新性、成果的表现力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的内容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习笔记、学习重难疑点、课题设计、研究计划、活动记录、研究报告、演示报告、答辩记录等

(三)评价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综合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请参见所附材料)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

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

正如同学们已经感受到的那样,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课程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学校普遍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课程不能代替的。学科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学习的过程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学习的过程就是活动的过程。活动可以在课堂内完成,前提是必须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活动是在课堂外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当中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使我们真正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社会价值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确定的8个学习领域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共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比,研究性学习不但课时比重较大,而且在活动过程、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性也较强。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来“学习”,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养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当中实际问题的习惯,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一)研究性学习以“课题”为载体

我们在高中阶段可能要完成几个课题的研究。课题不同于数学、物理等的题目,完成一个课题往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完整地经历一个课题研究过程,我们会学到许多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形成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二)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关系

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都是“解决问题”或“完成设计制作任务”的过程,都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学会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研究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我们一旦选定了一个课题,就要尽量把它做完,不论研究的结果是不是符合预先的假设,千万不能弄虚作假。

不同的地方在于:科学研究重在“研究”,它的价值体现在研究的结果上;而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我们所经历的研究过程上,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

(三)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其他的学科课程同时开设,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在一起。学科课程内容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背景知识,在某些情况下,学科课程当中的问题也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是,对学科课程当中问题的关注是以学习该课程为目标的,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着自己的目标,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课题来自于一个更加广泛的背景,应该基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基于社会环境与历史,基于人类世界的当代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无非包括这样三类:(一)研究自然现象

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像宇宙空间、环境与资源、动植物、能源、生命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将自然视为取之不尽、可以无限利用和开掘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有计划地涉及这些内容,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品格。(二)研究社会生活

走出课堂,到社会上亲眼看一看,调查一下,可以直接体验社会;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让有关人员用翔实、生动的材料介绍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及其影响,能够帮助我们真正了解社会,成为关心社会、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这一类课题的基本内容可以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 的关系。(三)研究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是我们个性发展、身体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我们在身心发展方面一定会有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自己的毕生发展做好规划和准备。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进行这样分类,但是课题研究是一个综合活动的过程,在实际的研究中,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我发展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三、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高中阶段是青年时代的开始,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将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具有健康的心智、情感、理想和信仰的当代公民。在经过了小学、初中的系统教育以后,不论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理的成长,我们都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这个阶段,我们就不能用稚化的标准来对待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应该成为我们探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为此,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该体现出这样的特点:(一)以养成研究品格、增强研究能力为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人生经验,对自然、社会与自我发展等问题有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上看,虽然我们的任务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体验、增进知识、解决问题,但是高中阶段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解决问题为主,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增进知识。

可见,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从发现和解决自然、社会、自我发展当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高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具有研究品格的新型公民。(二)体现课题研究的系统性

与初中、小学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要更加具有系统性。课题研究的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对某些自然、社会、成长问题的持续关注。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如果我们选择了某一个研究课题,就意味着它更能表现出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如果对这个课题的相关问题持续关注,不但能影响我们的兴趣,甚至能影响我们今后的人生历程。爱因斯坦在读高中时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一个人以光速运动,那会出现什么现象?其实这正是他后来提出的相对论的核心思想。

其二,研究过程更加完整、严谨。在高中阶段,我们研究的问题在真正的科学研究、社会研究者面前也许还显得比较简单稚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研究活动当作玩乐。任何一项研究都应该是认真的、负责任的。提高研究过程的完整性、严谨性,能够让我们学到许多终身有用的东西。

(三)研究活动与生活改造相联系

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是要提升自己内在的素质,更要注意提高活动的实践性,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努力,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让自然、社会和自我变得更加美好。当代的学校青年不应该只是躲在教室里,过一种书斋式的生活。用我们的行动来改造生活,这是研究性学习至高无上的追求。

四、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新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对我们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能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既是判断学习效果的标准,也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目标。(一)学会与人合作

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看,我们的学习主要包括三类:独立的学习、竞争的学习、合作的学习。这三类学习对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价值。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我们特别要提倡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提供了与别人充分交往的机会。要加深对同伴的了解,必须有机会共同活动,只有在共同的活动中,个性才能够相互接纳,思想才能够相互碰撞,情感才能够相互交融。只有善于与人充分交往的学生,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的关系,理解社会生活的真谛,热爱自己和他人,热爱这个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化的新型公民。合作学习能够提高活动的效率。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较长,内容较复杂,要完成这些活动任务,光靠一个人的努力常常是不够的。合理的分工、高效的合作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不但要与人合作,还要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式,增强合作的能力。

(二)学会主动探索

从学习的内容上看,我们的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重复,而在于创造。只会接受现成知识的人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对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无法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

提倡探索,不是要求我们在学校期间就做出重大发明、发现、创造,而是要让我们在探索活动中了解探索的过程,提高探索的能力,增强探索的兴趣,保持我们与生俱 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倾向。(三)拓展生活体验

“学习”的含义不仅与“知识”有关,还与“生活”有关。学习其实就是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会学习就是会生活。整天封闭在学校中学习,会让我们失去学习的方向。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它让我们有机会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发展有着丰富生活体验的个性。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关注研究的内容和结果,要重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生活的体验,珍惜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

五、研究性学习有哪些些常用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出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简单易行,个人或小组都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料进行文献研究。文献研究主要有两种途径:查阅图书资料、搜寻与浏览网络资料。

文献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实际是向其他人甚至古人学习的过程,是用文字、图片等渠道交流的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能直接感受到人类知识与文明积累的浩瀚与厚重,能极大地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在一个更加宽广的范围里思考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档案等等,都是我们获得研究资料的文献。但是,面对大量的文献,有时我们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文献当中含有我们需要的资料,为此,我们还要利用书目、索引和检索性文摘等,缩小我们需要查阅的文献的范围。1.怎样围绕课题查找资料

查阅文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能,这种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积累,不亲自实践,就无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查阅文献时不仅要耐心、细致,还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做,不能东抄一段西抄一段。

为有效地进行文献查找,应该按照下列过程进行:

(1)对研究课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需要解决的小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大致确定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文献资料,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2)选择检索工具,即确定是通过百科全书等参考性工具书,还是通过报刊索引等检索性工具书确定我们需要查阅的文献。(3)确定检索途径。家庭图书资料、学校或社区图书馆、教师、家长或社区里的有关专家都可能为我们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料提供帮助。

(4)选定检索范围,即从最近出版的书籍和期刊开始往前查,或限查某几年的书籍和期刊等。

(5)一旦查到你所需要的文献,就可以去索取该文献,并阅读文献,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2.文献资料的整理加工

从事课题研究仅仅会查阅资料还不够,还要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处理,它包含整理和加工两项工作。

(1)整理。查阅到有关的文献之后,对它进行摘录(标明文献的出处,即书名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出版单位、版本、出版时间,还有期刊的年号、期号,报纸的年、月、日等)或复印,然后按顺序归类。

摘录可以写在笔记本上,也可以写在卡片上。但笔记本不便于资料的归类整理,而卡片不仅便于归类整理,还便于查找、使用和携带。卡片纸要大小一致,一张卡片只记一个观点、事例或问题,每张卡片上的内容都要标明出处。

(2)加工。对文献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剔除无关的材料及过时、重复的材料,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研究。这个阶段往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写批语——在所摘录资料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见解、解释或质疑。

②做记号——在重点、难点、精彩之处或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划上各种标记,如直线、曲线、红线、波浪线、圆圈、括号、着重号、问号、感叹号等。

③写提要——对包含各种信息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记录原文的基本内容、重要思想、观点、数据。

④做札记——以你喜欢的方式随时记下自己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和各种想法。

⑤写综述——汇总收集到的某一类别的所有资料,然后进行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结构体系,写成一份综述性报告。(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最古老的研究方法。我们只要用感觉器官——眼睛、耳朵等等,以及头脑,就可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了。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观察不等于日常生活中随意地看看听听。进行观察的目的是获得相关资料来解答我们所研究的问题。1.制定一个观察计划

要得到理想的观察结果,计划和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所要观察的现象常常是不可重复的,如果不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就无法收集到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观察计划通常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安排、相关准备工作(如记录方式)等。2.实施观察计划并做好观察记录

有些现象出现的时间较短,而有些现象延续的时间会很长,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星体的运动变化、社区环境的变迁等等。实施观察计划要持之以恒,记录观察结果要实事求是。生活当中有许多东西看似平常,但观察的时间长了,记录的资料多了,就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到那时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进行课题研究其实并不是一件十分神秘的事情。

观察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测量工具,以测量观察对象的长度、重量、体积、浓度、酸碱度等等,还会用到一些记录工具,以记录、拍摄下观察的对象。有时,我们所要观察的现象非常精细或者非常遥远,我们的感官不够用了,这时就需要借助比较高级的仪器,能不能进行这样的研究,要视我们身边的研究条件而定。3.对观察结果进行及时整理

我们观察后得到的现象、数据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时间长了,这些资料反映、说明的问题常常会被我们忘记。因此,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了,就要用观察日记或数据分析等等方式,及时地加以整理,为最终完成我们的课题研究打好基础。(三)实验研究法

实验与观察不同。在观察的情况下,我们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只是一个旁观者;在实验的情况下,我们要主动地、人为地控制一些条件,以引发某些预期的现象、证明某种因果关系的存在。同学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当中已经对实验有所了解。与这些课堂当中的实验相比,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出发设计的实验相对比较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自己去设计和控制,有时还需要反复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假设,并制定实验计划

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对预先形成的假设进行验证。假设就是对某一现象因果关系的初步猜想。这种猜想究竟是不是正确,还不能确定,需要实验来验证。比如,有些同学从资料当中得知,某种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这种说法正确不正确?他不太清楚,于是就试图通过实验来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某种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就是假设,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系统地计划。不做好计划工作,他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在很多情况下,实验能不能取得成功,取决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创造性。2.实施实验计划

在实验的实施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加强实验进程的控制,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我们所需要的实验资料、数据,并在实验进行的不同阶段,做好记录与综合小结。3.实验结果的总结

根据实验得到的各种事实、现象和数据,论证说明实验假设的真伪,并形成实验报告或总结。

(四)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就是采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发现事实、解决问题。为了得到相关信息,完成课题研究,我们可以进行多个项目的综合调查,也可以进行单一的专题调查;可以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抽样或典型调查;可以用现场考察、个别访问、开座谈会、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也可以用电话、网络、邮件等工具进行调查。但是,不论采用哪一种调查方式,都要把调查的过程与调查的结果清楚地记录下来,不能只提供调查结论,不提供调查过程。

用调查法进行研究,首先要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比如,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并列出访谈提纲,设计好调查表,设计好问卷,做好调查分工,安排好调查时间等等。相对来说,问卷的设计比较复杂一些,下面做简要的介绍。1.设计问卷的程序

设计问卷的程序一般为:确定所要收集的信息一确定问卷的形式一撰写问卷的标题与指导语一撰写问卷的题目一修改与编辑。2.问卷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一份问卷包括四个部分:(1)标题——要求与课题名称或研究内容相符。

(2)指导语——与调查的对象沟通,告诉他你们调查的目的,提供必要的承诺(如对调查信息、调查结果的处理方式等等),填表的方法等。(3)问题与回答选项——这是问卷的主体部分。(4)结束语——谢辞或其他内容。3.问卷设计的原则

问卷调查的过程既是研究者完成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与别人进行交流的过程,因此要注意体现出下列这些原则:

(1)对问卷结果如何统计、处理、解释和利用要做到心中有数。(2)问卷中的所有问题应与研究目的相符合,并且不要重复。(3)问题表述要清楚、简明、扼要,易于回答,问题的排列要恰当。(4)不要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不要超出回答者的知识和能力范围。4.问卷题目的类型

问卷当中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呈现方式:封闭式和开放式。

(1)封闭式问题,即在一个调查问题的下面提供几个固定的备选项目,让受访者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封闭式问题可以设计成这样两种:

是非型——问题的可能答案只列出两种极端情况:是或否、同意或不同意等。

选择型——问题的答案彼此之间没有矛盾关系,只有类别、程度、数量等方面的不同,回答者可以从中选择一项或几项答案。备选答案可以是等级式的,也可以是并列式的,如:

你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的水平感到()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很不满意 你认为每天背诵课文的最佳时间是()a.早晨 b.早自习巳中午 d.课间 e.晚饭后 L深夜 g.其他

(2)开放式问题,即问卷的题目由回答者自由回答。问题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如:

你最理想的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谈谈提高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的方法______________。

六、研究性学习活动要经历哪些步骤

课题类型不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会有所差异。但从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小组方式进行的,全部过程大致会包括这样几项活动:

(一)形成课题并成立研究小组

在一段时间内,全班同学将在一个大的主题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但是每个人感兴趣的课题、问题却可能各不相同。老师会尊重我们的这种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学会在一个大的主题下生成、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与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一起,成立研究小组。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一方面要关注课题的研究价值、意义和独创性,关注研究过程对于丰富自身多方面社会体验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密切联系自己的经验和社区生活的特点,从研究条件和自己的特长出发,综合考虑研究目标与研究过程,保证自己或小组选择的课题有一定的可行性。要善于选择研究的切人点,不贪大求全。

课题研究小组的建立有两种渠道:一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成立小组,每组4—6人左右,然后小组集体讨论产生研究课题;二是全班每个同学先形成一个研究课题,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小组一旦成立,每个同学都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参加组内分工,与其他成员一起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学会制定研究方案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出一份好的方案,有时就意味着课题研究成功了一半。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一般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提出这个课题的背景或者原因;研究要实现的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即研究哪些问题;研究方法,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小组成员如何分工;活动进度的安排;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

(三)开题论证与交流

每个小组制定好研究方案以后,老师会在班内组织论证与交流活动。这个活动很重要,因为不同小组之间在论证与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相互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论证与交流活动中,小组要向全班同学、指导教师或学术委员会陈述本组研究的内容与计划,倾听并回答其他组同学或老师的提问,记录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另一面,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介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案进行评价。

活动之前,本组同学要做好分工,陈述、答辩、记录等工作都要明确到人。活动之后,要根据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本组的方案。

(四)实施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方案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中间要注意这样几点: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分工要均衡,发挥各人的长处,防止出现“一人干、几人看”的现象。

(2)安全第一,积极进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开展相关活动。(3)重结果,更重过程。要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阅读要做摘要,活动要做记录,访谈要做笔记,有条件的话还要积累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用日记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活动心得或者感悟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五)中期交流

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如果不组织中期交流活动,我们就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也无法从其他小组的同学那里学到东西,无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指点。

中期交流不一定只组织一次,具体如何做老师会进行适当的安排。(六)整理、分析信息资料

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过程。小组成员分别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可能是多种多样、参差不齐的,研究活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老师会安排课堂学习时间,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分析已经获得的信息资料,为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做好准备。前面已经介绍了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我们建议,每个成员都应该对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把它们集中存放在小组的档案袋中,便于其他同学利用,也便于积累。

(七)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完成很多活动,留下很多东西,比如研究方案、过程记录、研究心得与感悟、各种资料与数据、加工制作的实物、软件、网站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但是,有了这些以后,我们最好还要用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的形式,对我们的研究课题、过程和结果做集中表述与展示。

指导老师会集中辅导大家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本书后面的“过程用表七”提供了基本的格式,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用作参考。

(八)终期交流与展示

到了向大家展示小组最终研究成果的时候了。交流与展示可以采用的形式很多,如展板、墙报、手抄报、模具、图片、规划方案、调查数据、多媒体课件、网页或网站等等。当然,研究报告或论文最能代表本组研究的成果,需要重点交流与介绍。

在这个阶段,老师有可能会在各组交流展示的基础上组织论文答辩活动。论文答辩实际上是一次对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更加全面深入的考察过程,也是判断课题研究质量的一个重要形式。

要根据本书后面的“过程用表八”来准备小组的交流与展示活动。进行结果报告、成果展示、论文答辩等活动时,要注意与大家交流相关的研究体验,突出表现本小组有创新性、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准备材料时,尽量保证答辩评委会成员人手一份,并提前交给他们。

(九)终期评价

交流、展示、答辩活动结束后,老师一定会组织大家在小组内及全班进行课题研究最终的评价考核活动。这个过程是最好的反思、提高的机会。各小组的同学一方面要配合老师做好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评价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收集整理好来自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小组的活动过程,利用评价考核的机会,促进自己在课题研究中成长。

本书后面的“过程用表九”为我们进行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方案,把自评结果交给老师,老师会在此基础上给出他们的评价结果。

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不一定正好包含以上九个步骤,老师有可能用更简化的程序来组织研究性学习,也有可能突出强调某一步骤的活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心得

静态网页制作心得体会

课题名称:学生主页制作 作者介绍:高一一班

倪闽峰

20世纪40年代科学字发明了计算机之后,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单个计算机能够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人们就把众多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通过这次个人网页的制作,我对计算机有了更深层次得到了解,也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网页制作的过程与一些技巧手法更有了另外一番了解,对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把自己的网页上传到互联网上,对文件的保存、上传、下载以及修改等知识有了更牢靠的掌握。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上传到网上的第一个作品,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所以我觉得这次制作网页我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单单为了完成作业而已。这是一个完全关于自己的个人网页,既然是介绍自己,就应该让观者在浏览了之后了解自己其人,我觉得这点我已经基本上做到了。

规划一个网站,可以用树状结构先把每个页面的内容大纲列出来,尤其当你要制作一个很大的网站(有很多页面)的时候,特别需要把这个架构规划好,也要考虑到以后可能的扩充性,免得做好以后又要一改再改整个网站的架构,十分累人,也十分费钱。

大纲列出来后,你还必须考虑每个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是星形,树形,或是网形链接。这也是判别一个网站优劣的重要标志。链接混乱,层次不清的站点会造成浏览困难,影响内容的发挥。

为了提高浏览效率,方便资料的寻找,本站的框架基本采用“蒲公英”式,即所有的主要链接都在首页上,链接的层次不多,深度浅。

框架定下来了,然后开始一步一步有条理,有次序地做来,就胸有成竹得多,也为你的主页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你可以动手制作具体内容了,我将告诉你一些收集资料的窍门。

题材选定,框架选定,接下来就开始往主页里面填内容。我们称作资料收集

就个人主页而言,很少有人有能力完全靠自己来创作所有的内容。(一些高手能够提供自己编的软件,文章或则音乐,是我非常佩服的!)

大部分人的方法是:从报纸,杂志,光盘等媒体中把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再加上一定的编辑后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好的方法是从网络上收集,您只要到雅虎,搜狐等搜索引擎上查找相应的关键字,就可以找到一大堆的资料。

如果您是英语高手,您可以到国外站点上把最新的信息,资料翻译成中文,提供给大家,这叫“洋为中用”。

网络上的资料呈爆炸性的增长,只要注意收集某一非常细小的题材,随时供大家方便的查找,您的主页就已经有做不完的活了。

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制作主页的准备工作。下面开始正式制作主页。

先来介绍一下我这个网页吧。我的网页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主页、各子网页以及各互联网链接。

首先是主页,采用的是index格式,是第一个显示的页面,其实原来第一个显示的页面是一个封面,但在网上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有封面比较麻烦,花哨但不实用,显得有些多余,所以我就把它给去掉了,直接显示主页会让别人有一种开门见山的感觉。主页是我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一个页面,尤其是在它的视觉设计上包括结构,字体,背景以及色彩方面都花了很多工夫。页面包括自己的一幅小照片以及个人的简要介绍,以便让观者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总结 通过这次制作网页,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学到了不少思考问题的方法。计算机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信我也会学习到更多关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这次制作网页收获确实不小。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福州四十中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落实《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保证2006年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落实到位,教师指导到位,活动组织到位,过程管理到位,特制定本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1、对学生:⑴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⑵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⑶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⑷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对教师:⑴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⑵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⑶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⑷培养科研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组织与协调工作,并尝试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

1.教务处——日常管理

教务处主要负责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各活动场馆的定期开放,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

2.教研室——组织与策划管理

教研室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的组织与策划,组织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培训,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同时,从经费、设备、仪器、资料、场地、人员等方面为师生提供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条件。3.德育处——保障管理

德育处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年段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4.年段——协调管理

年段在年段长的领导下,按计划严格落实课程活动计划要求,协调本年级的班主任及各班级之间的关系。

5.班主任——具体管理

班主任要协助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6.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其中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模式

1、学习方式: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

2、师生关系:师生合作,民主平等,学生自主,教师指导,教学相长。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程序应按照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来组织,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

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采用弹性课时制。具体方案有以下三种可供选择。

方案一:每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为5个学分,高一上下学期各完成一个小课题,高二学年完成一个大课题,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高一10个学分,高二5个学分。

方案二:高一上学期完成一个小课题,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学年完成一个大课题,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高一上学期5学分,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共计10个学分。

方案三:每一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为三个学分,必须在学校统一安排的课时内完成任务,原则上每学期必须完成一个课题,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高一,高二分别为6个学分,高三为3个学分。

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上半学期每周安排一课时,下半学期集中安排四天,期末一天进行学习活动成果展示,一学期共54课时。具体安排: 1~4节课,动员与课程辅导

5~18节课,成立课题小组,设计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49~54节课,成果展示,课题评价。

2、课程内容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的组织

一般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5—8人左右,设组长一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做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暂时不提倡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小组。

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

4、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一,培训教育。对于高一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第二,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第三,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第四,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第五,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第六,交流评价。

每班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评选优秀课题。原则上每班“优”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良”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合格”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

5、课程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研室和教务处负责实施,指导老师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

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评定 学分认定由指导老师提出意见,由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

1、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五个方面的材料:1开题报告;2活动过程记录;3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4总结与体会;课题研究学习成果;

5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的结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

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认定小组复议。

2、评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不能得规定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

(4)规范性

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研室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

3、评定过程

第一 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第二 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

第三 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

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第四 教研室审核,备案。

附件一:

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为此,制定以下规范条例:

1、教育观念要更新。指导教师应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习培训活动,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2、明确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角色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担当的角色主要有: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学习者、研究者„„

参与者,教师需要参与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进展情况,问题与需求,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共同参与探索之旅。

探索者,研究性学习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与教师面临的是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而现实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受到挑战,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可能要求教师成为跨学科的通才,但教师必须对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有相当地了解和熟悉,唯有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才能积淀深厚的素养,实现从教学匠向研究者的顺利过渡。

组织者与促进者,教师必须善于组织协调,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组织课题组的活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指导者,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方法的指导,如信息资料、数据的获得,分析和处理,计算机使用能力的提高,课题方案,结题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采访技能,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的指导。学生如何制订研究计划,研究开展所需要的基本方式,通过讲座,推荐范例,组织交流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并对所制订的计划之可行性,活动安排是否周全等问题,组织学生评议,相互借鉴。

3、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人至少承担一个课题的指导任务,努力创设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潜能,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的灵性和才能得以充分的施展。同时,在指导、参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掘自身潜能,促进自身发展,努力进入“教学相长”的境界。

4、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选好课题,提出扎实的资料和背景线索。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计划、调查方法和实验设计。及时点拨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困惑,要注意循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意见供学生参考选择,并填写好每次活动记录中的导师意见。

5、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果发生冲突,需进行协调。学生需要做实验时,指导教师要事先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

6、教师必须指导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对学生所写的论文报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实践中的体验、感悟或调查、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分析和总结。

7、学生研究活动成果的汇报交流答辩是教师指导的重点,教师必须针对学生成果汇报进行质疑、答辩,根据汇报答辩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填写清楚课题成果评审表。

8、指导教师要写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教案,不断总结典型案例,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水平不断提高。

9、学校要求全体教师都应能承担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任务,按规范要求主动做好指导工作。同时,给予学生学分认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学校将指导研究性学习作为在职教师的一项常规要求列入教师常规考核和教师职务考核的要求之中,教师指导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按10个课时计算工作量。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指导一个课题,没有指导研究性学习并完成课题计划的教师,考核量化评分扣2分。

附件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选题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1)知识探究型。指学生就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乃至形成学习报告。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2)学术研究。学生在文理各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写出学术

论文。(3)社会调查型。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对某种现象进行研究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4)创造发明型。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认真的科技发明浓度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最高层次。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合作确立研究课题,以下课题仅供参考。

1.福州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调查 2.中学生品牌意识 3.超市对福州经济的影响 4.现代人的消费观念调查

5.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 6.学生主页的制作 7.盗版软件调查

8.“洋快餐”对福州传统饮食行业的影响 9.我校学生怎样看待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10.修正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预防 11.中学生休闲方式调查 12.福州小吃与洋快餐

13.现代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教育投资观念 14.中小学生精神消费情况调查 15.对我校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 16.学生学习习惯形成与培养 17.图说法律

18.学生学习方式心理调查

19.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与研究 20.心理健康互助活动研究

21.关于盗版现象的调查研究与探讨 22.中学生的心理——自信心 23.电池的污染与防治

24.广告的“利”与“弊” 25.废纸的回收与利用 26.青少年肥胖诱因调查 27.福州水资源状况调查 28.电脑普及率及使用情况调查 29.全国大都市气象变化特点的研究 30.福州市区气候变暖原因调查

31.中学生对人生挫折的看法及对策 32.中学生烦恼与困惑调研

33.对南台岛旅游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34.我校及周边地区古民居保护情况的调查 35.林则徐对福州近代史的影响

36.对黄金周中福州市民旅游出向的调查 37.福州市中学生的择业观 38.福州传统小吃现状的调查

39.关于福州西湖水质状况的调查分析

40.现代人对广告真实性的看法及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41.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42.入世对我国就业情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3.森林公园植被考察

44.福州地区网吧调查 45.中外动画片比较研究

46.城市污染阴晴表——福州内河水质现状调查 47.现代人的旅游观念 48.海马的饲养

49.小型真菌的培养和观摩(青霉、酵母菌)50.关于食品污染现象的调查研究 51.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

52.关于中小学作业抄袭现象的调查 53.三坊七巷古与今

54.青春期的健康性心理研究 55.中国足球发展前景 56.中学生偶像观 57.中学生减肥观 58.饮水与健康

59.西部大开发构想 60.中学生对服饰的看法 61.大小型超市间的对弈 62.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63.茶与健康

64.茶及茶文化在当今的影响

65.中国“茶”文化研究

66.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探究 67.歌唱与心理健康

68.网球的起源和发展史 69.新能源开发的途径和前景 70.走进张爱玲的世界 71.徐志摩诗歌艺术探究 72.《红楼梦》中的人道主义色彩

73.冰心和她“爱的哲学”

74.钱钟书在《围城》中对人性的冷峻透视 75.川端康成《雪国》的自然主义思想 76.《简爱》的人性觉悟与神性意识 77.“寻根文学”——中国新文学的开始 78.卡夫卡作品中生存的荒谬的主题

79.《泰戈尔诗选》中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理想 80.《阿Q正传》和鲁迅对民族畸形心理的思考 81.《骆驼祥子》和老舍的平民意识 82.《雷雨》、《日出》中的原罪意识

83.从《哈姆雷特》体现的为理想奋斗的人文思想 84.旅游宣传和旅游形象设计 85.旅游文化业的开发 86.人口与城市交通

87.“民工潮”的现象透视 88.透视身边生活的新词语 89.现代人的择业观念 90.戏剧的“追星族”

91.妈祖文化

92.福州民间手工艺的历史渊源 93.福州的婚宴礼俗 94.福建的传统民居 95.福州民俗文化初探 96.福州地理

下载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移动电话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移动电话消费调查报告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电话的普及率随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就在这前几年,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移动电话,那是十分奢......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追星 范本

    淄博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追星的调查报告 高2010级12班 第6课题小组 郑文荣 李文书 郑子文 曲金晓 巩酥酥 田锦凯 指导教师:李守奎 丁乃锟 时间:2011年3月21......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请书

    宜春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 相关学科:生物课题组负责人:张文瑞 所在班级:高一(27)班 指导老师:付文华课题组人员姓名:周鹏安、陈宇、刘星晨、......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业余爱好

    课题:中学生的业余爱好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表格调查法 过程:经过小组讨论,这项研究我们决定综合问卷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表格调查法 通过对中学业余爱好的调查让同学......

    “中学生阅读”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阅读”研究性学习报告 北厍中学 初二(1)班 组长:费佳辰 组员:钱佳一 姚夏敬 张雨晴 沈薇 指导教师:沈丽琴 项目所属学科:政治 语文 选题背景:现今的图书种类纷繁复杂,经典的......

    “中学生阅读”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阅读”研究性学习报告 莱州一中09级(14) 组长:王威杰 组员:王琛 胡美瑶 李瑶 赵懋宾 ------------------ 指导教师-- 张雪冬 ------------------ 项目所属学科-- 政治......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模式简介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模式简介缪礼华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讲授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今天的形势。新编高中历史教材增添了研究性学习,为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生......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2

    “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过程和要求: 1、课题小组结题后,应提高下列材料:开题报告、活动过程记录、活动中收集的相关材料(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模型、音像资料、网上资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