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大庆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大庆市总行政区划面积为21219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77.23万人,下辖29个街道办事处、58个乡镇、20个农林渔场、483个行政村、222个社区及居委会。为进一步推动乡(镇、街道)基层统计工作建设,按照省统计局统一部署,对大庆市下辖街道办事处、乡镇、农林渔场、社区居委会的统计工作基本情况开展专项调查,并针对专项调查表涵盖基本内容与各县区乡镇基层统计人员开展了专题座谈,形成此报告。
一、大庆市基层统计工作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大庆市乡镇统计工作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统计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兼职统计工作普遍存在。这次共有108家单位参加此项调查,调查人员170人,其中专职统计人员70人,占全部人数的41%,兼职统计人员100人,占全部人数的59%。2000年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都设有统计助理编制(公务员),但在人员使用上较为灵活,岗位和编制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我市的70个专职统计人员也大都兼任会计、经管站、民政助理等其他职务。这些专职统计人员的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9%,高中(中专)学历的占21%,乡镇统计人员逐步呈现出了年轻化、知识化的主要特点,为开展基层统计工作基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是统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办公条件还有待改善。目前,所有的调查样本单位都建立了基层统计工作制度。调查结果显示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单位有48家,占
44.44%。乡镇统计工作办公条件繁杂不一,主要受到各乡镇、场的整体办公环境限制较大,经济情况好的乡镇,统计工作办公条件较好,有独立办公场所和专用计算机设备等;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统计工作办公条件相对较差。凡是近几年新建办公楼的乡镇,都设有独立的统计办公场所。
三是统计基础工作走向规范,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调查的108家单位中全部有统计档案柜或资料柜,乡镇级统计基础工作也逐渐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良性发展轨道。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国家、省、市对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调查结果显示,统计上使用的计算机台数全市有103台,镇均0.95台,人均0.61台,萨尔图区、让胡路区、红岗区、肇州县、林甸县、杜尔伯特县都能镇均1台。连接互联网的全市只有13台,占17.11%,没有连接互联网的也都能够依托乡镇政府网络实现统计数据的网络传输;由于乡镇工作实际(大多不坐班)以及移动电话的普及,固定电话使用频率大为降低,各县区统计人员与乡镇统计人员的联系多为手机联络。
四是统计工作经费较为紧张,普查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在108家单位中,统计工作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有9家,占8.33%,未列入财政预算实报实销的有87家,占80.56%,2008年乡镇、场统计办公经费99183元,占乡镇、场财政收入的0.03%。可以看出,乡镇级政府在统计工作上的投入明显不足,日常统计工作仍然未受到基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普查工作由于上级政府层层布置及硬性要求,能够得到基层领导的支持,2008年经济普查专项经费956547元,达到了普查工作关于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资补助的标准要求,普查工作经费基本能够得到
有效保障。
五是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繁杂,且基层工作量逐年加大。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繁杂、工作量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统计人员兼职现象普遍。统计助理大多兼任着民政、经管、会计、卫生、劳动保障等项工作,临时的换届选举、包村、抗旱排涝等工作任务也很多。二是统计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统计人员工作量不断在加大。2008年我市乡镇统计人员承担的表种数达到370个,数据处理量达到137万笔,除了承担常规统计报表业务和大量的临时性统计调查工作外,还要承担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工作。
二、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和专题调研,我们梳理出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增加统计办公经费。强化统计工作经费保障问题是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的首要问题。基层统计工作繁重,尤其是财政状况差的乡镇在统计工作上的支出比例非常小,统计人员差旅费核销都要等上很长时间,办公经费的不足极大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应当尽量增加来自于统计系统内的自上而下的经费投入。
二是改善统计工作环境。在不断改善统计工作办公条件(包括电脑、电话、办公
室等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快统计工作软环境的建设,各级政府和领导要加大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强社会各界及广大公众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三是加强统计人员培训。目前在基层从事统计工作的绝大多数不是专职统计人员,与基层统计工作实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统计系统应当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加强统计调查、统计实务、分析写作等方面的培训,逐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是改革统计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抽样调查制度,避免重复统计,削减统计报表中过时的、无用的指标,减少基层统计人员工作任务。乡镇统计人员更换频繁也是影响基层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在乡镇统计人员由县直管方面做出改革尝试。
五是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借助《统计法》重新修订的契机,加强基层统计法制工作建设,扩大宣传力度,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工作氛围。
第二篇:区能源统计工作调查报告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加强能源统计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抓手。现结合纳溪能源统计实际,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统计现状
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了能源监测统计机构。纳溪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及时成立了能源监测统计股,设立了办公室,建立了能源统计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落实了人员。各乡镇、街道办明确了1名能源统计人员,建立了能源监测统计制度,建立了能源监测统计台帐,配备了电脑等信息化办公设备,统计力量基本得到了保障。
2、经费保证。目前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了专门的能源统计经费,对统计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采取了实报实销的方式给予保证,保证了能源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必须的经费开支。
3、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区级统计部门只负责公共机构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全区公共机构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主要表种有: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二、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统计队伍稳定性差。能源统计人员身份构成比较复杂,主要来自公务员、事业人员和“村官”。据了解,从近两年来看,全区乡镇从事能源统计的人员变动达到三分之二左右。由于能源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加之能源统计业务受人、财、物等多方面的制约,虽每年举办数次业务培训,但仍达不到本专业的要求,造成新接手的人员业务不熟、概念不清,直接影响了能源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能源统计人才严重缺乏。据调查了解,全区乡镇能源统计人员虽然大多数均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但无一人是学统计专业的。加之统计人员多数身兼数职,对能源统计业务钻研不够。短期的培训满足不了专业的需求,能源统计专业水平明显较低,难以适应新时期能源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能源统计基础薄弱。近年来,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特别是能源监测机构的成立,带动了全区能源统计工作的发展。但是,随着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新接手的统计人员不了解能源统计工作,甚至找不到统计报表,严重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企业和单位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配合程度不是十分理想,对能源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尽管大会小会三令五申要完善能源统计基础资料,但是极少数到目前也未完成,甚至一些不引起重视。当前纳溪区能源统计基础工作面临新的课题,需要各方面的关注来加强工作。
(四)能源统计工作任务繁重。近年来,能源统计工作任务有增无减,要求越来越高。既有月报、季报,还有半年报、年报,加之各项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及大型普查任务,基层既要纸质报表,同时还要网上直报。报表的逻辑关联逐年增多,能源统计审核任务十分艰巨,专业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能源统计涉及面广,报表种类多,工作量大,如此繁重的能源统计任务,尤其是在年报期间和普查年份,能源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几点建议
(一)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加强能源队伍建设
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充实和强化能源统计队伍建设,要给机构、给编制、给人员,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消耗统计机构和网络。基层能耗单位是能源数据的源头,是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各能耗单位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能源统计工作,为圆满完成能源统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日益繁重的能源统计工作。
(二)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狠抓能源统计执法检查。
要进一步加大新《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开展大张旗鼓的、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及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意识,营造依法统计、支持统计、重视统计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加大能源统计执法检查。切实改变处罚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违反《统计法》的单位和个人要坚持依法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曝光,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三)强化能源业务培训,提高能源统计水平
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专业的统计知识,也要有能源消耗与计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目前,区级及区以下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都较低,水平急需提高。要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能源数据质量。
第三篇:调查报告基本格式
(一)引言
简要综述该调查报告的目的、意义,或就报告的主要内容做陈述性说明。
(二)调查方案设计及实施
一、调查方案
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
c)调研方式
d)调查程序
行程设计、调查内容(项目)、调查规模、参与人员及其分工等
二、实施
是否按计划实行,实际操作中有何临时变动或问题。
(三)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类、对比,得出相应结论,逐项列出并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进行分析。
(四)结果讨论、总结、补充性说明与思考
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或规律,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查阅相关资料给出解释、讨论或解决方式,注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或解决办法。
(五)参考文献
理论或内容相关即可,可为期刊文章、学术著作、其他调研报告等。
(六)附表
数据说明:包括调查过程详细说明、时间成本花费、调查对象、调查场所、调查项目统计、个人工作量统计等内容。
本部分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自己编制表格,列表以实际调查数据形式说明。
第四篇:调查报告基本格式
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
调查报告结构格式标准
一、构成项目
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正文、参考文献。
二、调查报告格式编排
(一)纸型及页边距
调查报告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上20mm,下20mm,左25mm,右25mm。
(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三)调查报告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两行。固定内容为“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调查报告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教师职称: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
正文文字:另起页,调查报告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⑴”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4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
(四)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面印时,单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页码位于左下角。
三、印刷与装订
(一)印刷与装订
调查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单、双面均可,推荐双面印制。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二)份数
调查报告印制一份(系存档)。
附: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调查报告标准格式模板
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标题
——调查报告副标题
作 者 系 别 专 业 年 级 学 号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正文标题 ——正文副标题
一、㈠ ??。㈡ 1.??。
2.??。
二、㈠?? ㈡?? ??篇二: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1] 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
关于xxx的调查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时间、对象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内容
六、调查结论
七、结论分析
八、心得体会
九、附录(问卷、照片等等)
各部分撰写指南:
一、调查背景
调查对象/现象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特征、当前状态等
二、调查目的
你希望通过本调查得到/实现/完成什么
三、调查时间、对象
1、具体调查的时间
2、对象(调查对象的数量及其主要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地理处所等)
四、调查方法
调查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常见的有焦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五、调查内容
以调查方法为主线,做哪些工作
六、调查结论
总结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形成客观的结论
七、结论分析
针对调查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预期有哪些差异,如何解释这些差异
八、心得体会
在假期社会调查实践中的感想
九、附录
在本次调查中所使用的问卷样本、在调查地点的照片等篇三: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
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调研的问题;
2、介绍调研的背景;
3、指出调研的目的;
4、阐明调研的假设(如果需要);
5、说明调研的意义。
四、调研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实验调研法、行动调研法、经验总结法等,这是调研报告的重要部分。以问卷调查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调研的对象及其取样;
2、调查方法的选取;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如果需要);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如果需要);
6、调研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调研结果及其分析。这是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意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调研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如果需要);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调研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调研结果的可靠性;
3、本调研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调研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1
七、结论。这是调研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调研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调研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如采用行动调研的有关证明文件等。格式:
1、页面设置:左、右、下2.5厘米;上3.0厘米;装订线:1厘米;
2、正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摘要(五号宋体加粗);关键词:三到五个(五号宋体加粗);
正文小四宋体,标准字间距,行间距:固定值20磅;
字数:控制在2000—5000字。
3、正文标题:一级标题:阿拉伯数字及文字,三号黑体;二级标题:阿拉伯数字及文字,小三号黑体;依此类推。
4、页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作业(加整条下画线,五号宋体、居中),1.6厘米;
页脚:(小五宋体、居中),1.5厘米。
第五篇:调查报告基本结构
附件3: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结构
一、标题
二、第一部分:介绍调查情况。
1.调查本身情况。如交代调查的时间、范围、对象及调查方式。
2.调查对象的情况。
如介绍所调查的事物产生的背景、现状等内容。
3.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三、第二部分:调查的基本内容。
1. 陈述调查对象的工作情况(变化、特点、效果)。
2.基本做法和经验教训。
四、第三部分:结论。发表调查者的看法、认识等,具体做法有:
1.或者归纳全文,进一步深化主题;
2.或者由调查的种种事实,引出简要结论;
3.或者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或者发出呼吁,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