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2011年市财政绩效评价的通知
成都市财政局关于
开展201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讨论稿)
市级各部门、各区(市)县财政局:
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区(市)县、各部门围绕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工作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绩效评价覆盖范围偏窄,区(市)县工作推进缓慢;部分市级部门重视不够,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指示精神,为确保2011年全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攻坚克难的创新意识 今年以来,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对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做出了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市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面临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工作难度更大。要充分认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更加自觉主动地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为贯彻落实
1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一项制度化和常态化工作。要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深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绩效理念深入人心、评价工作趋于常态、评价结果支撑管理”的总体目标。
二、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掌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要认真组织学习《成都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和《成都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框架》等规章制度,尽早掌握和熟练运用绩效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加快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绩效理念。要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加大绩效评价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统一培训力度,对各级财政部门、预算主管部门、预算单位和中介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样化辅导和培训。
三、拓展评价范围,消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空白 要全面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2011年所有区(市)县和市级部门都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项目选择要按照符合“资金量较大、代表性较强、社会关注度高”的总体原则。根据市政府领导要求,市财政局将2011年安排的旅游业发展专项、服务业引导发展专项、金融业发展专项3个项目列为重大项目,同时从2010年市级项目中选择20个资金量较大、代表性较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点项目实施考评(附件
1、附件
2、附件3)。市级各部门和各区(市)县财政局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2—3个项目实施考评,项目选定后报市财政局备案。
四、完善指标体系,充分体现我市财政支出的特点和规律 要严格按照《成都市2011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附件4)实施考评,原则上不得对评价指标作出调整。如因工作需要确需对评价指标作出调整,原则上只能根据实际增设三级评价指标。指标分值的评定应遵循“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力求准确”的原则,充分反映成效,如实反映问题。操作流程按照前期准备、单位自评、现场评价、报告撰写四个阶段,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确保操作规范统一(附件
5、附件
6、附件
7、附件8)。
五、严格督导考核,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要切实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评价标准不降低、评价范围不缩小、评价程序不减少,防止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对不予配合甚至故意阻碍工作开展、拒绝或者拖延提供评价资料、弄虚作假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要加大对市级财政、市级预算部门和区(市)县财政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考核评比力度,对工作组织有力、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单位进行表彰,并将区(市)县考核评比结果纳入财政激励约束考核范围。
六、强化结果应用
要选择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评价项目纳入预算信息公开范围,公示评价结果,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要加快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和跟踪问效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部门预算安排和转移支付分配的重要依据,对分配不够合理、监督管理
不力、项目效益欠佳的项目,在下年度预算安排时予以调整。要推进评价结果和行政问责相结合,对因决策失误、违规安排、疏于管理等原因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的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附件:
1、《2011年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2、3、4、5、6、7、8、2011年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项目表》 2011年市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2011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O一一年六月日《《《成都市《主管部门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范本》《项目单位绩效自评报告范本》《现场评价项目单位资料提供清单》《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范本》
第二篇:绩效评价通知
Kgxw201059
2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
昆工信发〔2010〕113号
━━━━━━━━━━━━━━━━━━━━━━━━━━━━━━━━━━━━━━━
关于开展2009年市财政项目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企业: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09年市本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昆财绩[2010]5号)要求,为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结合我委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绩效评价自评对象
本次绩效评价对象为2009使用市级财政拨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非公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和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和企业,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自评工作。
二、评价指标和标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分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
类,两大指标分值100分,权重分别为70%和30%,其中:
个性指标由各项目单位根据各自项目特点自行确定。评价指标提供以下评分值作考核评分参考:
项目实施情况30分;财政补贴资金的到位及使用情况10分;项目的责任意识和重视程度5分;项目总投资对财政资金的乘数15分;项目的管理能力10分;未完工项目进度的合理性或对绩效实现的影响15分;完工项目实现效果15分。
三、评价时间
2010年4月12日至6月10日,各相关单位、企业完成项目绩效评价自评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将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文字报告、《昆明市市本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2009年市本级XXXXXX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统计汇总表》和相关附件报市工信委对口业务处室(书面报告及电子文档各2份,并加盖单位公章)。由工信委对口业务处室将2009所拨专项资金绩效情况汇总后报委办公室。委办公室于6月30日前,将绩效自评情况汇总报市财政局。7月份,市财政局将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情况进行检查。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情况将作为今后拨付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四、有关要求
一、委有关业务处室要落实工作责任,指定专人负责对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工作报告及资料的收集汇总(书面报告及电子文档各2份,加盖单位公章),要把绩效评价自评工作做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问效,掌握所
二、各责任主体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自评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认真提供本单位、本企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按要求填报有关项目绩效评价资料,并按时完成绩效评价自评工作,2010年6月10日 2 拨付专项资金使用进度和情况。
前未按时上报的,视为该责任主体单位项目绩效不合格,将扣减当年或下该单位专项(项目)资金,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三、各责任单位按绩效评价要求,对所填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四、通知和表格附件请从邮箱(km11111@163.com)下载电子文档,密码:123456。
五、绩效报告及资料上报。
技创处(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
联系人:江登萍3182984;
中小企业处(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联系人:马 杰3175665;
工业园区处(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
联系人:胡纯仕 3135786。
节能管理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联系人:官云初3135532、***
办公室联系人:吴普晋3135428
附:1.《昆明市市本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
告》、2、《2009年市本级XXXXXX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统计
汇总表》;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三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绩效评价自评△通知抄送:有关处室昆明市工信委办公室2010年4月13日印发3
第三篇: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附件二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自评报告
评价类型:实施过程评价□完成结果评价□ 项目名称:项目实施单位:(公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州财政局(制)
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参考提纲)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二)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绩效指标设定情况,包括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二、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包括财政资金、自筹资金等)安排落实、总投入等情况分析。
(二)项目资金(主要指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析。
(三)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包括管理制度、办法的制订及执行情况)分析。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组织情况(包括项目招投标情况、调整情况、完成验收等)分析。
(二)项目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日常检查监督管理等情况)分析.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将项目支出后的实际情况与申报的绩效目标对比,从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具体分析。
其中: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成本(预算)控制、节约等情况
进行分析;项目的效率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实施(完成)的进度及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项目的有效性分析主要是对反映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的个性指标进行分析;项目的可持续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完成后,后续政策、资金、人员机构安排和管理措施等影响项目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项目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
五、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后续工作计划。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包括资金安排、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等)
(三)其它。
六、项目评价工作情况
包括评价基础数据收集、资料来源和依据等佐证材料情况,项目现场勘验检查核实情况。
表一至表五填报说明
本套报表(表一至表五)作为自评报告附表,由项目主管单位汇总填列,于5月31日前与报送州财政局绩效管理科。填报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准确,数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一、基本情况表
1、项目类型按财政部《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中的 “类”进行分类,如:农林水事务类。
2、项目支出科目类别按财政部《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中的 “款”、“项”进行分类,如:农业方面的技术推广项目。
3、项目起止时间:分别按照批复的项目立项计划和实际实施时间填写
4、项目实施地点:指项目实际建设或发生所涉及的地区。
5、资金计划投入额:指计划批复的资金数。
6、资金实际到位额:指各级财政已列支的财政资金数和已到项目实施单位的自筹资金及其它资金。
7、资金实际支出额:指项目实施单位实际支出的资金数。
二、项目绩效自评表
1、评价得分:根据该项指标所设定的分值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分。
2、评分评述:用文字或数字对该项指标的得分依据作简要说明。如:任务全部完成,在“完成数量”中“评分评述”中填写“任务完成率100%”。
三、项目投入支出情况表
分别按州、县(市)各级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计划额、实际到位额和支出额填列。
四、任务完成情况表
分别按州、县(市)各级项目实施单位的任务的计划数和实际完成数填列。在“××任务”一栏填写具体的任务名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用文字或相关指标作简要说明。
五、项目资金来源统计表
1、下拨资金文号:财政资金填写各级财政部门下拨资金文号,其它资金填写相关凭证号。
2、金额合计=财政资金+其它资金
3、财政资金小计=中央+省+州、市级+县级资金
第四篇:公共财政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
公共财政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
在公共支出管理制度中引入和突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环节,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和公共财政框架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财政支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即通过政府资金投入与办事效果的比较,估量效果与支出的匹配性,其根本目标是评价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因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推崇。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的实施意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改善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具有判断、预测、激励、约束等多项功能。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和方法,是深化财政改革的必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能够通过对财政收支对比关系的深入分析,对财政资金运用结果的绩效评价,促进财政资金供给理念从供给保障向“有效供给”的实质性转变,进而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需求。
1.有利于确立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的财政支出取向。
财政支出和管理的全过程应该是:从预算的编制到执行再到决算,到最后的追踪问效。而我们常说的财政三步曲只是预算、执行、决算,缺少了问效这一环节。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财政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项目轻效益”的问题,存在着财政支出规模与支出效果脱节的缺陷。财政预算支出以规模而不是以效益为基本目标取向,财政的主要任务被误解为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各部门的资金需要,各部门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争项目、争资金上,而投资责任和支出效果却往往无人负责,造成财政支出效率较低,导致行政成本加大和公共资源的浪费。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将支出控制的重点从投入转到了产出或结果,突出强调财政支出的责任和效益,要求支出机构承担起对于产出或结果的管理决策的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突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的约束。
顾名思义,公共财政是公众的财政,公众有权知道财政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同时,公众不仅希望有一个廉洁的政府,更希望有一个高效的政府。高效使用纳税人的钱,是纳税人对政府的要求,也是政府自身提高执政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的需要。通过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判断钱花出去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没有取得较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现并分析资金使用上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将目标主要锁定在提高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挖掘潜力上,有利于控制预算规模,防止预算支出膨胀。寻求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需要,最合理、最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完善财政政策。
3.有利于增加财政支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进而逐渐推动“绩效预算”模式的建立。
通过对财政资金投入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把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从资金分配源头上予以规范,进一步管理好财政资金支出的闸门,体现了以结果为中心的理财思想。在政府与财政的关系上,财政不再是过去那种被动的出纳机构,而真正成为“政府的理财者”。这对那些“只想要钱,不想办事”的机关肯定是有压力的,至少他们先得想想要办成哪些事,然后才去要钱。部门单位向财政申请款,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报一个文件说要多少钱就行,而是从一开始就要把资金的绩效目标以及评价结果与预算结合起来,实现绩效与预算的匹配,彻底改变预算单位申请预算随意要价的做法,硬化预算的约束。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面临的难点分析
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虽然已有初步的基础,但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处于理论准备和试点摸索阶段,全面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并使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合理的鉴证性还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
1.发展和建立一套成熟而且运行成本比较低的绩效测评体系,需要较长过程。
绩效评价的核心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能够反映政府公共活动效能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量方法,使项目的绩效目标能够量化、具体化,为评价各项目的绩效提供技术支持。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具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支出性质评价的复杂性。如何采取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衡量,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核心问题和主要难点。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集编制一套系统和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值,熟练掌握和应用评价方法,优化评价手段等都还需要一个过程。
2.全社会对绩效评价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缺乏支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氛围。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工作缺乏硬约束。也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财政部门就是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主体,工作起来难免出现个别部门、单位不积极主动配合的现象。同时传统的、固有的观念给绩效评价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阻力。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财政资金是“唐僧肉”,不吃白不吃。绩效评价工作对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打破长期形成的管理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目前考核机制下,单位领导最看重的是其在任职期间的发展业绩,最重视的是“争项目、争投资、争规模”等“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以求得发展效应,即期望的是眼前或很快能看得到的成绩。绩效评价在推动发展效应方面更是一种“内含扩大再生产”方式,而且绩效评价是对过去已支出的、现在正在支出的和将来要支出的财政资金或项目的有效性进行更深层次的监督,这些矛盾将或多或少限制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开展。此外财政支出涉及到各个层面,牵涉到部门、单位甚至是个人的利益,财政支出本身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也增加了绩效评价工作的难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单位和项目追求较好支出的动力。
三、对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要着力培育支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环境,不断建立和完善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条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角度看待财政支出的绩效问题,从而逐步有效地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的广度和深度。
1.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宣传力度,树立绩效评价理念。
只有破除传统观念束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公共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一是财政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对绩效评价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通过重要工作会议加以强调、通过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让公共资金绩效评价理念深入人心。要运用绩效评价试点成果,积极争取各部门领导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二是制定并完善相关奖励制度,建立领导任用及提拔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挂钩的考核机制,扭转以往注重短期内“短、平、快”政绩的做法。
2.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支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氛围。对财政支出进行追踪问效,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事情,也是资金使用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共同责任。财政部门应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善于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沟通联系,注意听取意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达到相互理解、配合和支持,形成共识,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3.设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组织机构,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执行主体。
通过成立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负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建设和具体评价工作的组织落实,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选择部分财政支出项目,开展试点工作。现阶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范围主要是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大宗申请款及教育、水利、社会保障、基础建设等财政支出。逐步有序扩展绩效评价的实施范围和完善组织管理程序,收集评价衡量体系中所需的基础信息,建立和完善满足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的指标体系,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4.增加评价结果的约束力,确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逐步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公示制度,根据财政支出评价结果分析诊断单位和部门的主要政绩水平,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绩效评价结果既作为部门单位后续拨款的重要依据,倘若一个部门经过考核,存在绩效或与经费不配比,将成为预算主管部门削减预算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作为该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
5.逐步推动“绩效预算”模式的建立。
绩效预算是指根据确定的绩效目标和成本,计算确定部门或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额度或计划,它是财政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和基本方式。建立绩效预算管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能够切实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的有效性。其最终目的是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形成效率与支出相匹配的财政资金供给制度。因此,应在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尝试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逐步将绩效预算的理念引入到财政支出管理中,使预算管理模式从投入控制预算转到效果导向预算,提升财政效率。
第五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绩效评价范围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为完成特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所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产出、效率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三条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
(二)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三)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四)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五)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专项资金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专项资金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六)权责统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的权责关系,确保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职权和责任相统一。
第二章绩效评价主体和职责
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是绩效评价的主体。第五条财政部门的职责:
(一)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规章制度;(二)拟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计划;
(三)审核预算部门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评价指标和标准;(四)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数据库、指标库、行业标准库、第三方中介库、专家库和绩效管理系统,实行动态化管理,同时要与部门预算项目库对接;
(五)组织实施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评价,对预算部门实施的绩效自评工作和报送备案的自评报告进行核实,可对预算部门自评情况组织再评价;(六)监督、指导预算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绩效管理工作;(七)其他应由财政部门负责的工作。第六条预算部门的职责:
(一)制定本部门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编制本部门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绩效评价个性指标;
(二)按照全市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计划,组织本部门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并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自评报告;
(三)检查所属单位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督促发现问题的整改;
(四)配合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和绩效跟踪管理,落实财政部门绩效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完善项目管理和预算及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
(五)其他应承担的绩效管理工作。
第三章绩效评价对象和内容
第七条绩效评价对象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专项资金项目,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同预算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
第八条绩效评价的内容:(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二)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三)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五)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专项资金项目可根据项目完成进度或资金使用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四章绩效目标
第十条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的对象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由预算部门在申报预算时填报。预算部门年初申报预算时,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将绩效目标编入预算;执行中申请追加或调整预算的,应当随追加或调整预算一并上报绩效目标。
第十一条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专项资金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二)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进行定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三)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十二条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预期产出,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二)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三)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四)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五)衡量每一项目的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
(六)其他。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应当对预算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符合相关要求的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财政部门可以要求其调整、修改。
第十四条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五条绩效目标确定后,随同年初预算或追加预算一并批复,作为预算部门执行和项目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五章绩效评价依据、指标和标准
第十六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三)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四)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五)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六)相关行业政策、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七)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决算报告;
(八)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九)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指标是评价专项资金绩效的载体,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
第十八条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专项资金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五)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
第十九条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一)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主要包括项目目标、决策过程、资金分配、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管控等。
(二)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项目的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以及项目效果。
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
(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四)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
第六章绩效评价方式和方法
第二十一条绩效评价方式分为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和预算部门自我评价。被评价部门按相关要求完成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
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中介机构或专家等第三方实施。财政部门应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第二十二条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二)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第二十三条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七章绩效评价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应涵盖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撰写和提交绩效报告阶段。
第二十五条前期准备主要事项包括:
(一)确定评价对象。绩效评价对象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根据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及专项资金要求确定。
(二)下达评价通知。在实施具体评价工作前,财政部门或预算部门应下达评价通知,评价通知应载明评价目的、依据、人员构成和评价要求等主要内容。
(三)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由财政部门或预算部门组建绩效评价工作组,工作组负责建立联络制度、明确评价责任人、制定评价方案、实施具体评价等工作。
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财政部门应当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绩效评价工作组人员构成中专业人员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工作组总人数的2/3。
(四)制订评价方案。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具体细化优化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技术路线、评价依据、评价人员、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以及评价进度等。
第二十六条评价实施的主要事项包括:
(一)资料收集。收集与专项资金项目相关绩效评价资料;(二)资料审核。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和甄别,充分核查其真实性、完整性、相关性、全面性和指标统计口径,并根据现实情况对数据、指标、标准进行必要调整和合理修正。
(三)综合评价。选择合适评价方法,对照评价方案中设置的评价标准、指标与权重,并结合非量化评价内容,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十七条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综合评价情况,撰写绩效评价分析报告,并将初步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部门,核实相关调整事项。绩效评价报告完成后提交财政部门审定。
第八章绩效评价报告
第二十八条绩效评价报告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编制、反映被评价预算部门绩效状况的文件,由绩效评价报告正文和附件构成。
绩效评价报告应条理清晰、依据充分、内容完整、客观严谨、格式规范。
第二十九条绩效评价报告正文应当说明项目概况、评价依据、评价过程、评价结果以及需要说明的重大问题;绩效评价报告附件包括绩效分析报告、数据整理分析结果、评价计分表、问卷调查处理结果、专家咨询意见、绩效状况及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分析诊断、整改策略措施建议等。
第三十条绩效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项目立项依据和项目基本概况;(二)项目绩效目标及其调整、完成情况;(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四)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情况;
(五)总结绩效目标取得的成果,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六)评价结论及建议,提出实现绩效目标拟采取的制度建设措施和整改策略建议。
第三十一条绩效评价报告分为财政部门组织评价报告和预算部门绩效自评报告两类,绩效评价报告具体格式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九章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三十二条绩效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按百分制综合得分高低按分值划段确定。
第三十三条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安排以后专项资金预算和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较好的,予以继续支持;对专项资金管理较好的做法,予以宣传推广;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较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不进行整改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专项资金。
第三十四条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三十五条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执行。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