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建设标准
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建设标准
1、有村庄绿化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并严格按规划付诸实施,完成年度规划任务。
2、村庄绿化分山区县、半山区县和平原县村庄三种类型,其中山区县村庄中心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5%以上;半山区县村庄中心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以上;平原县村庄中心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以上。
3、村庄中心村建成区宜绿化地段全部绿化。每个行政村中心村建成区至少建设一个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小公园或休闲绿地,绿地率70%以上。村庄中心村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3平方米。
4、村行政区域内宜林荒山绿化率95%以上,其中距离村庄500米范围内第一层山脊面村坡宜林荒山绿化率100%;道路、河道宜绿化地段绿化率95%以上;平原农区林带林网控制率90%以上,且网格面积不大于20公顷。
5、大力开展农户和单位的庭院绿化,80%的农户庭院实现绿化,所有单位的庭院要实现绿化。
6、积极发动村民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在房前屋后、村头村尾进行四旁植树,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85%以上。
7、村庄绿化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以乔木树种为主,做到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
8、绿化管理制度健全,有专门的管理队伍,责任落实到位,森林资源和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划定保护范围,落实管养措施,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第二篇:示范村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十个基本标准
1、村“两委”组织建设有力:村级自治组织健全,村委会及下属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规范,村两委有综合办公楼,房屋结构为框架、砖混、砖木和木房等,建筑面积300㎡--500㎡,办公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比较好,落实有党建、政法、综治、调解室、法律书屋和普法宣传栏等,村委会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的工作指导,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廉洁自律,奋发有为,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推动发展、共同致富的能力。
2、是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村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和村民小组及所有需要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产生程序合法,无非法剥夺村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无暴力、威胁、贿选、欺骗、伪造选票等严重破坏选举的行为。农村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撤换或变相撤换村委会成员的行为,无违法罢免村委会成员的现象。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明确计生、安监、调解和普法等人员分工、职责。
3、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有完善的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无侵犯民主权利行为的发生。凡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所作决定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4、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并得到严格执行。村委会公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修改完善及时,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权利的内容。村干部实行依法管理,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
5、民主监督推进有力。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建设有永久性村务财务公开栏,群众满意率达到8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应每季度或半年公开1次,村民有疑问的,村两委负责解释和答复。建立村民主监督小组、村理财监督小组,确保广大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村有规范的集体审批程序,村级财务定期审计,群众对财政情况清楚、满意。每年对村“两委”成员至少进行1次民主评议,无被评为不合格的村“两委”成员,无村民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罢免,无党组织成员受党纪处分。
6、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建设有永久性法治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有法治文化场所(法治广场、法治一面墙、法治一条街、法治长廊等)。村两委参加法治培训每年至少一次,村组织参加“法律明白人”培训每年至少两次。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做到有学法教育计划,“两委”有学法记录。农村要做到村有法治宣传组或法治宣传队,村民小组有法治宣传员,户有“法律明白人”。村要建有法治学校、法治宣传栏、法治书屋(图书室)。
7、村设有法律援助联络站(点)。村聘有法律顾问并建有微信群,村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渠道,通过微信群等获得法律帮助,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8、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城乡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消除,调解成功率达到90%以上,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社会影响较大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村治安组织和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实,建立巡逻联防制度,建有规范的警务室,有条件的村应建电子监控警务室。有规范完整的违法犯罪情况和社区矫正情况登记,无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被收监和再犯罪情况发生。辖区治安良好,综合法理各项措施落实,对暂住人口管理有效,创建平安村成效显著。
9、村办小学设立法治教育课程。配备法治副校长,在校学生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
10、城乡经济建设和法治创建协调发展。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全面小康创建,逐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村民安居乐业,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
一是经济不断发展。村有明确的村内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工作计划按时完成。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增长。村内集体投资项目公开招投标,公平竞争,民主决定,集体资产能有效保值增值。建立各种适合村民群众需要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激励和调动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帮助困难村民共同致富。二是公益水平提高。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厨改圈改厕,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净化。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好,优抚、养老扶幼、扶贫助困、最低生活保障等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合作医疗制度健全,有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发生。村民有学习、活动场所,经常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
三是民风文明和谐。村民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互相帮助,讲究科学,反对迷信,文明办理婚丧喜事,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良好,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赌博、吸毒、法轮功等现象。
第三篇:校园绿化及建设标准
渝教建(2009)103号 关于印发《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市园林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林业局(农林水利局)、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各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市教委各直属中小学,市级有关部门: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2009‟50号),现将《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此页无正文)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市园林局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促进“森林重庆”建设和重庆教育改革发展,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就我市“绿色校园”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和谐校园,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促进重庆教育改革与校园建设协调发展。按照“绿树成荫、房在树下、校在林中、生态环保”的总要求,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和谐”的学校校园。
二、建设目标
将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建设成为生态自然、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地方,成为环境优美、休闲宜人、城乡居民和学生向住的场所。绿色校园建设主要指标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
三、主要任务
2010年,建成100所绿色校园示范学校。2012年,将全市80%学校建设成为绿色校园。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达到绿色校园标准。
四、建设标准
(一)校园规划更加合理。校园占地基本达到国家生均用地标准,校舍场所基本满足生均指标要求,校园建设规划分区合理、绿化景观生态自然。
(二)校舍建设更加和谐。学校校舍经济、适用、坚固、安全、环保,功能、规模基本满足教学生活需要,外观、用材与校园绿化景观基本协调。满足“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标要求,且节能节水运行监管体系符合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需要。
(三)绿化景观生态自然、绿地率高、绿体量大,“一无三少”。1.生态自然。坚持生态理念,景观和谐自然。绿树绿地多,绿色体量大,乔木、灌木、草坪搭配恰当,具备生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生存环境条件。建设水系的,水体适中,水深安全,水岸亲和。
2.生均绿地面积大,绿地率大,绿化覆盖率大,绿体量大。校园生均绿地面积:小学大于5平方米,中学(中职)大于6平方米,高校(含高职)大于7平方米。
校园绿地率:小学大于30%,中学(中职)大于35%,高校大于38%。
校园绿化覆盖率:小学大于40%,中学(中职)大于45%,高校大于50%。
校园绿体率(校园绿化总体积与米厚绿化总体积之比):小学大于300%,中学大于350%,大学大于400%。
3.“一无三少”。校园无裸露泥土;大草坪、大铺装、大水体少;硬堡坎、硬水岸、硬树池少;人工景观、人工水体、人工喷泉少。
(四)拆墙见绿、拆房留绿。实施“有绿共分享、优美环境共见证”工程。位于城镇的学校,逐步将校园实体围墙改成通透式围墙。位于城镇外的学校,提倡修建通透式围墙。逐步将校园内的低矮、破危旧校舍拆除,留作绿地。
(五)学生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各学校要开展让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种一棵树,通过开设绿色课堂,举办板报比赛、征文大赛等多种形式,宣传“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森林重庆,绿色校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优美环境与美好心灵同在”、“绿化校园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生活”等理念,使每一个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五、考评验收
由教育、园林、林业、绿化等行政部门和专家组成“绿色校园建设考评验收组”,对绿色校园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和督查。
市级考评验收组,负责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过程督查,对高校和市教委直属中小学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
区县考评验收组,负责对本区县辖区内中小学校建设情况进行过程督查和考评验收。
绿色校园建设考评验收合格的,由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颁发“重庆市绿色校园”证书或证牌。
绿色校园示范学校,由区县申报,市级考评验收组组织评审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重庆市绿色校园示范学校”证书或证牌。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机构。
成立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的 领导。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彭智勇 市教委主任 副 组 长:杨富权 市林业局副局长 汤 勤 市园林局副局长 牟延林 市教委副主任 赵为粮 市教委副主任 钟 燕 市教委副主任 黎德龙 市教委副主任 邓 睿 市教委总会计师
领导小组负责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的总动员、总统筹、总协调、制定标准和总结表彰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委基建后勤处,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交办事项、具体任务布置、工作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办公室主任由市教委基建后勤处徐剑锋处长兼任。
责任处室:市教委基建后勤处、发展规划处、高教处、职成处、基教处、师范处、民办教育处、财务处、宣教处。市林业局造林处(绿委办);市园林局绿化处。
责任处室负责落实本系统对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配合,参与全市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的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
各区县(自治县)成立相应的绿色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责任科室专抓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确定绿色校园 分管领导,落实专(兼)职机构、专人负责绿色校园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处科室、专(兼)职机构要细化工作目标与工作职责,将绿色校园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逐一落实。
(二)组织编制绿色校园建设规划。建设新校区的学校,要与校园建设规划同步编制校园绿化景观建设规划。已经建成的学校,要重新编制校园绿化景观“提档升级”规划。
(三)建设一批绿色校园示范学校。2010年前,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市教委直属中小学和各区县管理的中小学校中,选择100所现有校园绿化条件较好,经短期建设即可达到绿色校园建设标准要求的校园,重点建设成为各类绿色校园的示范学校。
(四)全面实施绿色校园建设工程。在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全面实施各级各类学校绿色校园建设。建设新校区的学校,要按照编制的绿色校园建设规划,与校舍建设同步实施绿化景观建设。已经建成的学校,按照新编制的绿色校园建设规划,立即启动绿化景观“提档升级”工程。
(五)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绿色校园建设经费纳入基本建设经费管理,实行市区财政、学校共同分担。绿色校园每平方米绿化面积的经费总投入:小学不低于150元,中学(含中职)不低于200元,高校(含高职)不低于250元。市区财政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以上标准积极筹措建设经费,确保建设经费的专款专用,使“绿色校园”建设资金落到实处。各学校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我为学校栽(捐)棵树,母校伴我共成长”活动,提倡年级或班级,通过种植“成长林”、“共青林”等形式,积极为学校植绿、添绿、爱绿、护绿作贡献。倡导家长、毕业学生、社会成功人士和热心使者,支持学校绿色校园建设。
(六)提高绿色校园建设队伍业务水平。市区县教育、园林、林业、绿化等部门要落实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经费,支持专(兼)职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要通过组织学习、考察、交流等多种业务培训形式,提高学校绿色校园建设队伍的业务水平。
附:1.重庆市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2.重庆市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建设任务分配 3.生均绿地、校园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绿体率 计算办法
4.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考核办法重庆市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一、组织机构
(一)有专职分管校领导负责绿色校园建设工作。
(二)有专职机构、专人负责绿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绿色校园建设目标明确,规章制度规范、落实。
二、建设经费
(一)经费落实。绿色校园每平方米绿化面积经费总投入:小学不低于200元,中学(含中职)不低于250元,高校(含高职)不低于300元。
(二)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建立专账,管理规范。
三、校园规划
(一)编制有分区合理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二)编制有符合标准的绿色校园建设规划。
四、校舍建设
(一)经济、适用、坚固、安全、环保。
(二)基本满足“绿色建筑”指标要求。
(三)功能、规模满足教学生活基本需要。
(四)外观、用材与校园绿化景观基本协调。
五、绿化景观
(一)生态自然。坚持生态理念,景观和谐自然。绿树绿地多,绿色体量大,乔木、灌木、草坪搭配恰当,具备生物多样性、植物多 样性生存条件。建设水系的,水体适中,水深安全,水岸亲和。
(二)生均绿地面积大:小学大于6平方米,中学(含中职)大于7平方米,高校大于8平方米。
(三)绿地率大:小学大于35%,中学(含中职)大于38%,高校(含高职)大于40%。
(四)绿化覆盖率大:小学大于45%,中学(含中职)大于50%,高校(含高职)大于55%。
(五)大树多、绿量大。绿体率:小学大于350%,中学(含中职)大于400%,大学大于450%。
(六)“一无三少”。校园无裸露泥土;大草坪、大铺装、大水体少;硬堡坎、硬水岸、硬树池少;人工景观、人工水体、人工喷泉少。
(七)绿树成荫、房在树下、校在林中。
六、其他要求
(一)获得“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等证书。
(二)属于生态校园。重庆市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建设任务分配
根据《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方案》,2010年,我市将建成100所绿色校园示范学校。绿色校园示范学校为现有校园绿化较好,经短期建设即可达到示范作用的学校。现将建设任务分配如下:
一、高校:15所。
二、市教委直属中小学:5所。
三、各区县(自治县):2所。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以上原则和任务,确定本区县的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于2010年1月31日前报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人均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绿体率 计算办法
一、人均绿地
生均绿地=校园各类绿地总面积/在校生人数
二、绿地率
绿地率=各类绿地总面积/校园占地总面积╳100%。
三、绿化覆盖率
绿化覆盖率=绿化投影面积/校园占地总面积╳100%。
四、绿体率
绿体率=校园绿化总体积(立方米)/校园绿地总面积上绿体量为1米厚时的绿化体积(立方米)╳100%。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一)草坪、水体、植被厚度小于1米的绿化区:绿体率=100%
(二)平均树高1-2米的绿化区:绿体率=150%
(三)平均树高3米的绿化区:绿体率=200%
(四)平均树高4米的绿化区:绿体率=250%
(五)平均树高5米以上的绿化区:绿体率=„平均树高(米)-2‟╳100% 校园绿体率=∑(各区域绿体率╳该区域绿地面积占校园绿地总面积的比例)
第四篇: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基本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基本标准
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并能有效发挥作用
1、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配套。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健全,并成为“五个好”的村党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条例》,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民(社员)会议、村民(社员)代表会议、村民小组及村民委员会的下属单位在内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健全。
2、各村级组织依法组成,其成员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3、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经济合作社依法管理和发展村级经济工作。
4、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工作。
5、各村级组织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
二、有完善的民主选举程序,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健全
1、选举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民主权利,不受非法干涉。
3、选举程序规范、合法、公开,并严格执行,选举秩序良好。
4、选举结果群众满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进村级组织。
5、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按期进行换届选举,无未经批准自行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的行为。
6、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选产生。设有村民小组的村,村民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或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的行为。
7、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实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议事程序,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
1、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特别是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依法组成,制度健全,并能较好地发挥决策作用。
3、村级重大事务经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再交由村民(代表)会议或社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4、村级重大事务的范围明确。主要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并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明确。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能严格执行。
四、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权利的内容,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2、严格执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畅通。
3、村级各级组织之间关系明确,工作协调。村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发挥较好。
4、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并有不少于半数的村民参加;每季度至少应当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参加。
5、村委会印章的制发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印章保管人的确定,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审批、登记和备案制度。村委会换届后能及时办好移交手续。
五、有完善的公开办事程序,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健全
1、村级干部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公开化,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离任审计制度、过失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和责令辞职制度。
3、建立健全规范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凡村级重大事项和与村民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按时公开。
(1)村务公开的范围应当包括: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村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经营和租赁情况;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使用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情况;村民承担费用和劳务情况;水、电等费用的收支情况;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工作目标执行情况;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承发包情况;税费收缴情况;招待费用支出情况;村干部报酬与补贴情况,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普遍关心的和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2)村务、财务公开的时间应当固定统一,做到定期、及时公开,村财务一般每季度公开一次,有条件的村可每月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时限长的事项,可以每完成一个阶段,公布一次。
(3)村务、财务公开的形式应当方便村民实行民主监督,做到场所固定,面向全体村民。一般通过村务、财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必要时可通过村民(社员)会议、广播宣讲进行公开。
4、建立健全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要全面实行委托代理制,纳入电算化管理,按照《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做到账簿健全,科目完整,管理严格,手续完备。村级日常开支的审批程序明确、规范,并能严格执行。
5、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并向社员(代表)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预算方案和执行情况及结果。
6、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项目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和建议。
7、建立村级民主监督小组。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财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
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人员、有阵地、有措施
1、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实施。
2、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村级有法制宣讲组,村民小组有法制宣讲员。
3、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全面,能结合农村实际学习宣传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4、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有固定的宣传阵地。
5、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与依法治理实践相结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积极开展农村法律服务,农民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基层组织能正确引导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指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农民具有依法维权的意识,懂得寻求法律帮助的渠道。
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农村治安稳定
1、治保、调解组织体系完善,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发挥作用。
2、村民遵纪守法。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无失学儿童以及无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连续三年无因民间纠纷激化转化为刑事案件、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不低于本乡(镇)的平均水平,做到一般民间纠纷不出村。
4、安置帮教工作到位,连续三年无归正人员重新犯罪。
5、对本村的暂住人口管理有效,教育有方,其合法权益得到平等的保护,违法犯罪占暂住人口总数比例低于本乡(镇)的平均水平。
九、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性增长,农民收入逐年递增。
2、干群关系融洽,政令畅通。
3、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村风村貌显著改变。
不是民主法制村(社区)
养鱼,来龙,天池,四面山,大塘,塘湾
第五篇:示范户、示范村标准
附件1
阿勒泰市申报农村科普示范户标准
(1)有较强的“科技致富”意识,带头学科学、用科学。遵纪守法。
(2)有产业特色和明显技术优势的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示范项目的专业户。能在当地种养户中起到明显的带动辐射作用。
(3)主要生产项目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品种覆盖率90%以上,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85%以上。
(4)示范户主要产业项目经济效益较好,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
(五)示范户成员积极参加各种科普活动和技术培训活动,热情帮助其他种养户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种养技术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工作职能,认真落实相关的科普工作责任制,积极支持各街道社区开展创建活动,提供必要的人才、专业知识等科普资源的支持。
(二)科普工作纳入区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表彰重要内容。市科普示范街道、区科普示范社区作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考评的基本条件之一,区科普示范家庭和科技示范户作为“五好家庭”评比的前提条件。
(三)实行科普资源优先配臵措施。凡被评为市科普示范街道、区科普示范社区的单位,在推进科普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大型科普文化活动、科普队伍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优先支持。
(四)科学技术普及是公益事业。各街道要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参与社区科普活动,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科普基地共建活动,以增强基层科普能力。
(五)加强指导协调工作。区科协、区文明办将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对创建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努力帮助创建单位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协调各有关单位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创建活动氛围。
附件2
阿勒泰市科普示范村创建标准
(一)领导组织建设
1、村两委重视科普工作,把科普示范村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有一名两委的成员分管。
2、有专项科普活动经费,村两委积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3、建立科普组织(科普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科普宣传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二)科普设施建设:
4、有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内容至少每月更换一次。
5、有科普活动场所,如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夜校等。
6、订阅必要的科普读物,每百人有一份以上《福建科技报》等科技报刊资料。
(三)科普内容
7、科普宣传活动:向广大村民宣传科学发展观、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营造生态环境,建立文明家园的科技教育活动;每年组织科普讲座或报告两次以上。
8、科技培训工作。适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使本村党员、干部接受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教育面不少于95%。80%以上农民每年结受教育时间不少于2天。
9、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根据本村产业特色,建立农技协1个以上,推广农业新技术,开展科技服务或综合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户占全村总户数10%以上。
(四)科普工作成效
10、科普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高于乡镇的平均水平。当地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无恶劣影响的封建迷信活动发生。实现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就业方式、居住环境等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