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绩效管理的六大环节
绩效管理的六大环节
热度 2已有 185 次阅读 2011-9-23 10:58 |个人分类:绩效考核|系统分类:绩效考核搞清楚了什么是绩效,我们需要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战略、组织、人的完美结合,不和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员工成长结合的绩效管理没有价值,最终会被企业高层抛弃,回到起点从头做起。
【案例2】B企业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为了激励员工,企业引进绩效管理。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大部分时间花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顾忌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这些增值业务上。
很多年过去了,企业始终解决不了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问题,认为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无法做到量化,在考核的时候,人情分、面子分比较多。
于是企业干脆放弃了职能部门的考核,而是把所有职能部门员工的考核与销售部门的销售收入挂钩,根据销售收入确定奖金总额,然后再根据部门系数和岗位系数进行分配。
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员工不断和人力资源部抱怨,凭什么把自己的考核结果和销售部门的业绩挂钩?职能部门的工作有多少是销售部门直接关联的?为什么销售业绩不好,职能部门的员工就拿不到奖金?
对于这些抱怨,人力资源部也解释不清楚,矛盾不断累积,职能部门员工的士气不断下降,甚至很多部门出现了大量离职现象。
那么,到底什么是绩效管理?难道所谓的绩效管理就是编制几张考核表,让主管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员工进行打分?当主管也主观判断也做不了或者不愿意做的时候,是不是就像案例中B企业那样,干脆把所有员工的考核都和销售业绩挂钩?
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所谓绩效管理,就是设计一张考核表,然后对每个人进行打分,最后把这些打分结果和每个人的年终奖挂钩。
后来,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开始关注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指标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描述,比如销售收入、利润率等。于是,绩效管理进一步和公司业绩相结合,企业开始从财务角度看待绩效,企业使用少数几个可以量化的财务性考核指标,而职能部门则和销售部门的考核结果挂钩,这是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
最近几年,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于是企业开始系统化地看待绩效管理,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的工具梳理公司的战略目标体系,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分解成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根据梳理出来的系统化的目标体系,进一步分解成为具体的衡量指标,形成各级管理者的业绩合同。在执行环节,通过上下级持续进行的经营检讨和绩效面谈,对绩效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绩效管理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是最近几年开始出现的趋势,也是我国绩效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绩效管理,非常简单,绩效管理是“上下级之间持续进行的对话过程”。如果进一步描述这个过程的话,我们可以把他拆成六大环节,分别是:
1、组织梳理;
2、战略目标梳理;
3、绩效指标体系梳理;
4、绩效辅导,5、绩效考核面谈;
6、绩效激励。
第一环节,组织梳理。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企业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不做行不行?
不做显然不行。我们知道,组织管理中“职责重叠”、“职责空白”、“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多头领导”、“岗位设置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的现象非常普遍。
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某项工作没有人做,那么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这个指标就无法落实到具体员工;如果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员工搞不清楚谁领导谁,谁对谁汇报,那么就无法明确考核人;如果岗位设置不清晰,企业有哪些岗位,各岗位的职责是什么,那么考核指标也无从落实。因此,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做组织梳理,这是基础。关于这一部分,第二章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二环节,战略梳理。企业未来1-3年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达成什么目标?要在哪几个方面做到差异化?在哪几个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必须考虑清楚的,也是指导绩效管理工作、制定考核指标的指南针。
不做战略梳理行不行?不做战略梳理会对绩效管理形成什么影响?
如果不做战略梳理会出现战略是战略,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战略与绩效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这个现象导致的最坏的结果是,绩效考核的指标不是高层关心的东西,高层关心的东西在绩效考核里没有得到体现。
最终的结果是,企业高层对绩效管理失去兴趣,绩效管理体系得不到高层的支持。如果绩效管理得不到高层的支持,中层就开始抵触,他们在抵制人力资源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安排时,就有了底气:“高层都不关注,我们凭什么那么认真?”于是,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将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实际上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运行也是这样一个结局。
面对这样的结局,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表现出了不解和困惑。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高层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绩效考核重要,说绩效考核势在必行,要求各级经理认真对待,但是到了真正开始实施的时候,却又变卦了呢?为什么每次和老板汇报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是说‘先放在这里吧,我看看’,之后却没有任何反馈?”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绩效管理体系没有融入到战略落地与企业运营体系当中,没有发挥落实战略的作用,也没有和员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关于这一点,第二章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指标梳理。前面两步做到位了,这一步就简单多了。根据前面梳理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指标,结合考核指标与企业战略的相关程度,进行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取。所谓关键绩效指标,一定是与战略落地、企业运营和员工成长紧密结合的指标,一般考核指标的数量在5-8个以内。做到注重点重点抓,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考核指标都考核的现象。通过提取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形成年度、季度、月度业绩合同,作为后续绩效管理工作的评价尺度。关于这一点,第二章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四个环节,绩效辅导。前面三步仅解决了考核指标来自哪里,考核指标是什么,各项考核指标的衡量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后续大量工作需要绩效辅导来完成,绩效辅导是绩效执行的核心环节。记住,绩效管理是上下级之间持续进行的对话过程。这是核心关键点。很多企业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对于这个理念坚持得不错,基本上做到了对话沟通,让员工参与进来。但是,很多企业一旦进
入到绩效管理运行环节,情况就变了,管理者就又回到了他们习惯的工作方式中,把考核指标放在一边,不再关注员工在执行考核指标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再关注是否需要提醒,是否需要反馈。这给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所谓辅导,是指经理和下属针对如何完成绩效考核指标所进行的持续沟通,目的是帮助下属进一步理解考核指标的内涵,理解考核指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关系,理解考核指标与工作职责履行的关系,帮助员工梳理工作思路、形成工作计划、提供工作方法和工具、协调资源、提供支持,帮助员工把思想和行为逐渐调整到绩效考核的导向上来。
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实际操作中,几乎绝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这个环节,他们把绩效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界限分得很清楚。他们没有认识到,所谓绩效管理,就是帮助经理和员工梳理工作目标,帮助员工更好地为组织作出贡献、提升自我的一个工具和思想而已,绩效管理和通常的企业管理没有根本性的对立。
相反,如果把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帮助经理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员工工作思路不清的问题”、“上下级沟通不畅的问题”、“员工技能不足的问题”、“员工工作意愿不强的问题”、“主管需要陷入细节进行管理的问题”、“主管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等等。
关于这一点,将在第三章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三章将帮助管理者认识什么绩效辅导?绩效辅导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等。
第五个环节,绩效面谈。目前,很多管理者都能认识到,绩效管理不是以绩效考核打分结束并考核结果应用到员工的薪酬调整为标志,在这之后,管理者还要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绩效面谈是双方一次正式的面谈机会,在绩效面谈会上,双方对员工过去一个周期的绩效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员工的优点、不足和改进措施达成共识。
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经理对绩效面谈仅仅是“知道了”而已。对于绩效面谈纠正是什么?为什么要做绩效面谈?如何才能进行一个成功的绩效面谈?绩效面谈和平常的沟通的差别是什么?绩效面谈的对于经理和员工的价值是什么等?却鲜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条:
首先,经理不愿意和员工面谈,从内心里排斥这个工作,认为面谈耽误时间,不如拿这些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工作;
其次,经理认为面谈只是走形式,没有什么必要,反正大家在平常工作中经常沟通,一些问题也都点到了,没有必要再通过这个形式再谈一次;
第三,很多经理为了应付人力资源部检查,简单和员工沟通几句,就填表上交,完成任务。基于这几个原因,著者认为我国企业在绩效面谈这个工作上需要强化的东西还很多。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正式的绩效面谈沟通的机制,这个机制需要组织保障,最好由人力资源部参与旁听,经验表明,当有第三方在场的时候,绩效面谈可以按照程序进行得比较深入,尤其是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第三方参与的价值会更加明显。人力资源部除了提供方法、工具、程序外,还要参与旁听,帮助经理提升面谈技能。同时,人力资源部代表了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场旁听,有利于营造一个正式的沟通氛围。
举两个小例子说明一下。
第一个例子,某企业营销副总和下属部门经理面谈,在谈到一个指标“销售计划准确率”的时候,营销副总说,“这个指标,你可能没有明白它的考核目的,你想一下,如果你报的销售计划如果不准,会发生什么情况?”
经理回答:“生产做不出来,交不了货,客户会抱怨。”营销副总说:“你说的对,如果不报计划或计划不准,会影响你最终销售任务的达成。所以,你应该把预算、计划和销售任务三者结合起来考虑,从你的销售任务达成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指标的本身。如果仅仅是认为公司考核你这个指标是为了扣你的钱,那就完蛋了,你可以继续不准确,反正任务是自己背的。”
当营销副总说完这话,销售部经理一拍大腿,“对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前就是以为公司是为了扣分,没从这个角度考虑,我想其他人也可能这样考虑。”
这是他们之间在平常沟通的时候经常谈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解决,在绩效面谈的氛围里,双方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
第二个例子,销售部经理和大区经理的面谈,中间谈到一个心态问题。以前,销售部经理经常指责这个大区经理是负面心态,无论考虑什么问题都是负面的,每次销售部经理和他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谈崩。
而在绩效面谈中,双方在融洽的氛围中,首先从优点出发,帮助大区经理找优点,帮助他着眼未来考虑问题。慢慢地,双方再次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区经理的思想有了转变,认识到很多事情不要仅仅看到眼前,而是要着眼于未来。久谈不下的一个问题通过面谈双方达成了共识,最后大区经理的眼圈都红了,原本以为这是一场批判会,没有想到经理会这么替自己着想,大区经理显得有点激动也有点感动。
这就是绩效面谈的魔力,关键在于双方的投入程度、开诚布公的心态以及经理关心人的态度。关于这一点,第三章将为您详细阐述。
第六个环节,绩效激励。目标和激励一定是关联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什么的样的激励。销售目标有提成、研发目标有研发奖金、技能提升目标有技能工资、年度目标有年终奖甚至利润分享,等等,这些都是与目标匹配的激励形式。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不要只顾给员工压目标而忘记了配套激励。由于本书关注的重点是绩效,激励部分将不做详细阐述。
节选自《轻松做绩效,让员工和组织一起成长》赵日磊著
第二篇:绩效管理的六大环节
绩效管理的六大环节
文/赵日磊
绩效管理是战略、组织、人的完美结合。不和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员工成长结合的绩效管理没有价值,最终会被企业高层抛弃,回到起点从头做起。
【案例】B企业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为了激励员工,企业引进绩效管理。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大部分时间花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顾忌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这些增值业务上。
很多年过去了,企业始终解决不好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问题,认为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无法做到量化,在考核的时候,人情分、面子分比较多。
于是企业干脆放弃了职能部门的考核,而是把所有职能部门员工的考核与销售部门的销售收入挂钩,根据销售收入确定奖金总额,然后再根据部门系数和岗位系数进行分配。
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员工不断和人力资源部抱怨,凭什么把自己的考核结果和销售部门的业绩挂钩?职能部门的工作有多少是销售部门直接关联的?为什么销售业绩不好,职能部门的员工就拿不到奖金?
对于这些抱怨,人力资源部也解释不清楚,矛盾不断累积,职能部门员工的士气不断下降,甚至很多部门出现了大量离职现象。
那么,到底什么是绩效管理?难道所谓的绩效管理就是编制几张考核表,让主管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员工进行打分?当主管也主观判断也做不了或者不愿意做的时候,是不是就像案例中B企业那样,干脆把所有员工的考核都和销售业绩挂钩?
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所谓绩效管理,就是设计一张考核表,然后对每个人进行打分,最后把这些打分结果和每个人的年终奖挂钩。
后来,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开始关注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指标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描述,比如销售收入、利润率等。于是,绩效管理进一步和公司业绩相结合,企业开始从财务角度看待绩效,企业使用少数几个可以量化的财务性考核指标,而职能部门则和销售部门的考核结果挂钩,这是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
最近几年,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于是企业开始系统化地看待绩效管理,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的工具梳理公司的战略目标体系,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分解成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根据梳理出来的系统化的目标体系,进一步分解成为具体的衡量指标,形成各级管理者的业绩合同。
在执行环节,通过上下级持续进行的经营检讨和绩效面谈,对绩效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绩效管理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是最近几年开始出现的趋势,也是我国绩效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绩效管理,非常简单,绩效管理是“上下级之间持续进行的对话过程”。如果进一步描述这个过程的话,我们可以把他拆成六大环节,分别是:(1)组织梳理;(2)战略目标梳理;(3)绩效指标体系梳理;(4)绩效辅导,(5)绩效考核面谈;(6)绩效激励。
第一环节,组织梳理。
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企业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不做行不行?
不做显然不行。我们知道,组织管理中“职责重叠”、“职责空白”、“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多头领导”、“岗位设置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的现象非常普遍。
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某项工作没有人做,那么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这个指标就无法落实到具体员工;如果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员工搞不清楚谁领导谁,谁对谁汇报,那么就无法明确考核人;如果岗位设置不清晰,企业有哪些岗位,各岗位的职责是什么,那么考核指标也无从落实。
因此,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做组织梳理,这是基础。第二环节,战略梳理。
企业未来1-3年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达成什么目标?要在哪几个方面做到差异化?在哪几个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必须考虑清楚的,也是指导绩效管理工作、制定考核指标的指南针。
不做战略梳理行不行?不做战略梳理会对绩效管理形成什么影响? 如果不做战略梳理会出现战略是战略,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战略与绩效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这个现象导致的最坏的结果是,绩效考核的指标不是高层关心的东西,高层关心的东西在绩效考核里没有得到体现。
最终的结果是,企业高层对绩效管理失去兴趣,绩效管理体系得不到高层的支持。如果绩效管理得不到高层的支持,中层就开始抵触,他们在抵制人力资源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安排时,就有了底气:“高层都不关注,我们凭什么那么认真?”于是,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将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实际上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运行也是这样一个结局。
面对这样的结局,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表现出了不解和困惑。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高层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绩效考核重要,说绩效考核势在必行,要求各级经理认真对待,但是到了真正开始实施的时候,却又变卦了呢?为什么每次和老板汇报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是说‘先放在这里吧,我看看’,之后却没有任何反馈?”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绩效管理体系没有融入到战略落地与企业运营体系当中,没有发挥落实战略的作用,也没有和员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指标梳理。
前面两步做到位了,这一步就简单多了。根据前面梳理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指标,结合考核指标与企业战略的相关程度,进行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取。所谓关键绩效指标,一定是与战略落地、企业运营和员工成长紧密结合的指标,一般考核指标的数量在5-8个以内。做到注重点重点抓,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考核指标都考核的现象。通过提取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形成、季度、月度业绩合同,作为后续绩效管理工作的评价尺度。
第四个环节,绩效辅导。
前面三步仅解决了考核指标来自哪里,考核指标是什么,各项考核指标的衡量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后续大量工作需要绩效辅导来完成,绩效辅导是绩效执行的核心环节。
记住,绩效管理是上下级之间持续进行的对话过程。这是核心关键点。很多企业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对于这个理念坚持得不错,基本上做到了对话沟通,让员工参与进来。但是,很多企业一旦进入到绩效管理运行环节,情况就变了,管理者就又回到了他们习惯的工作方式中,把考核指标放在一边,不再关注员工在执行考核指标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再关注是否需要提醒,是否需要反馈。这给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所谓辅导,是指经理和下属针对如何完成绩效考核指标所进行的持续沟通,目的是帮助下属进一步理解考核指标的内涵,理解考核指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关系,理解考核指标与工作职责履行的关系,帮助员工梳理工作思路、形成工作计划、提供工作方法和工具、协调资源、提供支持,帮助员工把思想和行为逐渐调整到绩效考核的导向上来。
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实际操作中,几乎绝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这个环节,他们把绩效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界限分得很清楚。他们没有认识到,所谓绩效管理,就是帮助经理和员工梳理工作目标,帮助员工更好地为组织做出贡献、提升自我的一个工具和思想而已,绩效管理和通常的企业管理没有根本性的对立。
相反,如果把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帮助经理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员工工作思路不清的问题”、“上下级沟通不畅的问题”、“员工技能不足的问题”、“员工工作意愿不强的问题”、“主管需要陷入细节进行管理的问题”、“主管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等等。
第五个环节,绩效面谈。
目前,很多管理者都能认识到,绩效管理不是以绩效考核打分结束并考核结果应用到员工的薪酬调整为标志,在这之后,管理者还要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绩效面谈是双方一次正式的面谈机会,在绩效面谈会上,双方对员工过去一个周期的绩效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员工的优点、不足和改进措施达成共识。
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经理对绩效面谈仅仅是“知道了”而已。对于绩效面谈纠正是什么?为什么要做绩效面谈?如何才能进行一个成功的绩效面谈?绩效面谈和平常的沟通的差别是什么?绩效面谈的对于经理和员工的价值是什么等?却鲜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条:
首先,经理不愿意和员工面谈,从内心里排斥这个工作,认为面谈耽误时间,不如拿这些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工作;
其次,经理认为面谈只是走形式,没有什么必要,反正大家在平常工作中经常沟通,一些问题也都点到了,没有必要再通过这个形式再谈一次;
第三,很多经理为了应付人力资源部检查,简单和员工沟通几句,就填表上交,完成任务。
基于这几个原因,著者认为我国企业在绩效面谈这个工作上需要强化的东西还很多。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正式的绩效面谈沟通的机制,这个机制需要组织保障,最好由人力资源部参与旁听,经验表明,当有第三方在场的时候,绩效面谈可以按照程序进行得比较深入,尤其是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第三方参与的价值会更加明显。人力资源部除了提供方法、工具、程序外,还要参与旁听,帮助经理提升面谈技能。同时,人力资源部代表了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场旁听,有利于营造一个正式的沟通氛围。
举两个小例子说明一下。
第一个例子,某企业营销副总和下属部门经理面谈,在谈到一个指标“销售计划准确率”的时候,营销副总说,“这个指标,你可能没有明白它的考核目的,你想一下,如果你报的销售计划如果不准,会发生什么情况?”
经理回答:“生产做不出来,交不了货,客户会抱怨。”营销副总说:“你说的对,如果不报计划或计划不准,会影响你最终销售任务的达成。所以,你应该把预算、计划和销售任务三者结合起来考虑,从你的销售任务达成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指标的本身。如果仅仅是认为公司考核你这个指标是为了扣你的钱,那就完蛋了,你可以继续不准确,反正任务是自己背的。”
当营销副总说完这话,销售部经理一拍大腿,“对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前就是以为公司是为了扣分,没从这个角度考虑,我想其他人也可能这样考虑。”
这是他们之间在平常沟通的时候经常谈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解决,在绩效面谈的氛围里,双方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
第二个例子,销售部经理和大区经理的面谈,中间谈到一个心态问题。以前,销售部经理经常指责这个大区经理是负面心态,无论考虑什么问题都是负面的,每次销售部经理和他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谈崩。
而在绩效面谈中,双方在融洽的氛围中,首先从优点出发,帮助大区经理找优点,帮助他着眼未来考虑问题。慢慢地,双方再次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区经理的思想有了转变,认识到很多事情不要仅仅看到眼前,而是要着眼于未来。久谈不下的一个问题通过面谈双方达成了共识,最后大区经理的眼圈都红了,原本以为这是一场批判会,没有想到经理会这么替自己着想,大区经理显得有点激动也有点感动。
这就是绩效面谈的魔力,关键在于双方的投入程度、开诚布公的心态以及经理关心人的态度。
第六个环节,绩效激励。
目标和激励一定是关联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什么的样的激励。销售目标有提成、研发目标有研发奖金、技能提升目标有技能工资、目标有年终奖甚至利润分享,等等,这些都是与目标匹配的激励形式。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不要只顾给员工下达目标而忘记了配套激励。
选自《轻松做绩效,让员工和组织一起成长》,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赵日磊著
【作者简介】赵日磊,资深咨询顾问,实战绩效专家,教练式共同工作法推广人。研究绩效管理超过15年,著有赵氏绩效三部曲:《绩效魔方,一个HR眼中的绩效管理》,《轻松做绩效,让员工和组织一起成长》,《手把手教你做绩效:模型、方法、案例和实践》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绩效管理的六大环节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绩效管理的六大环节
绩效管理是战略、组织、人的完美结合,不和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员工成长结合的绩效管理没有价值,最终会被企业高层抛弃,回到起点从头做起。
案例
B企业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为了激励员工,企业引进绩效管理。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大部分时间花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顾忌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这些增值业务上。很多年过去了,企业始终解决不了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问题,认为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无法做到量化,在考核的时候,人情分、面子分比较多。于是企业干脆放弃了职能部门的考核,而是把所有职能部门员工的考核与销售部门的销售收入挂钩,根据销售收入确定奖金总额,然后再根据部门系数和岗位系数进行分配。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员工不断和人力资源部抱怨,凭什么把自己的考核结果和销售部门的业绩挂钩?职能部门的工作有多少是销售部门直接关联的?为什么销售业绩不好,职能部门的员工就拿不到奖金?对于这些抱怨,人力资源部也解释不清楚,矛盾不断累积,职能部门员工的士气不断下降,甚至很多部门出现了大量离职现象。
那么,到底什么是绩效管理?难道所谓的绩效管理就是编制几张考核表,让主管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员工进行打分?当主管也主观判断也做不了或者不愿意做的时候,是不是就像案例中B企业那样,干脆把所有员工的考核都和销售业绩挂钩?
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所谓绩效管理,就是设计一张考核表,然后对每个人进行打分,最后把这些打分结果和每个人的年终奖挂钩。后来,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开始关注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指标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描述,比如销售收入、利润率等。于是,绩效管理进一步和公司业绩相结合,企业开始从财务角度看待绩效,企业使用少数几个可以量化的财务性考核指标,而职能部门则和销售部门的考核结果挂钩,这是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
最近几年,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于是企业开始系统化地看待绩效管理,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的工具梳理公司的战略目标体系,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分解成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根据梳理出来的系统化的目标体系,进一步分解成为具体的衡量指标,形成各级管理者的业绩合同。在执行环节,通过上下级持续进行的经营检讨和绩效面谈,对绩效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绩效管理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是最近几年开始出现的趋势,也是我国绩效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绩效管理,非常简单,绩效管理是“上下级之间持续进行的对话过程”。如果进一步描述这个过程的话,我们可以把他拆成六大环节,分别是:
1、组织梳理;
2、战略目标梳理;
3、绩效指标体系梳理;
4、绩效辅导,5、绩效考核面谈;
6、绩效激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第一环节,组织梳理。
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企业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不做行不行?
不做显然不行。我们知道,组织管理中“职责重叠”、“职责空白”、“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多头领导”、“岗位设置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的现象非常普遍。
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某项工作没有人做,那么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这个指标就无法落实到具体员工;如果管理汇报关系混乱,员工搞不清楚谁领导谁,谁对谁汇报,那么就无法明确考核人;如果岗位设置不清晰,企业有哪些岗位,各岗位的职责是什么,那么考核指标也无从落实。
因此,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做组织梳理,这是基础。
第二环节,战略梳理。
企业未来1-3年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达成什么目标?要在哪几个方面做到差异化?在哪几个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必须考虑清楚的,也是指导绩效管理工作、制定考核指标的指南针。
不做战略梳理行不行?不做战略梳理会对绩效管理形成什么影响?
如果不做战略梳理会出现战略是战略,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战略与绩效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这个现象导致的最坏的结果是,绩效考核的指标不是高层关心的东西,高层关心的东西在绩效考核里没有得到体现。
最终的结果是,企业高层对绩效管理失去兴趣,绩效管理体系得不到高层的支持。如果绩效管理得不到高层的支持,中层就开始抵触,他们在抵制人力资源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安排时,就有了底气:“高层都不关注,我们凭什么那么认真?”于是,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将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实际上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运行也是这样一个结局。
面对这样的结局,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表现出了不解和困惑。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高层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绩效考核重要,说绩效考核势在必行,要求各级经理认真对待,但是到了真正开始实施的时候,却又变卦了呢?为什么每次和老板汇报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是说„先放在这里吧,我看看‟,之后却没有任何反馈?”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绩效管理体系没有融入到战略落地与企业运营体系当中,没有发挥落实战略的作用,也没有和员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指标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前面两步做到位了,这一步就简单多了。根据前面梳理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指标,结合考核指标与企业战略的相关程度,进行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取。所谓关键绩效指标,一定是与战略落地、企业运营和员工成长紧密结合的指标,一般考核指标的数量在5-8个以内。做到注重点重点抓,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考核指标都考核的现象。通过提取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形成、季度、月度业绩合同,作为后续绩效管理工作的评价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第四篇:绩效管理的五个环节
改进酒店绩效管理的五个环节
绩效管理是当前酒店内部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绩效管理运用得当,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维护组织顺畅运行,促使酒店业绩提升;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引发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对立情绪,进而影响团队合作热情,降低组织绩效。笔者在对酒店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很多酒店在运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一个明显的本末倒置的现象,即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却并不到位。这一“重视却认识不到位”的状况,大大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推行与效果,应引起酒店管理层的注意。
酒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错把考核当管理
笔者在酒店企业进行相关调研时发现,很多酒店都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但问及效果,几乎所有人员都反映,虽然业界对外都称其效果明显,但实际上现在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用翻看各酒店绩效管理文档的内容,单看封面上文档的名称,便能观出端倪。当前,酒店绩效管理文档的名称一般为《**公司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或是《**公司绩效考核办法》,三类名称中共同出现了一个词语“考核”。这便是原因所在,酒店错把“绩效考核”当成了“绩效管理”,岂不知,“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五大环节中的其中一环。
2.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
酒店决定实施绩效管理后,责任自然落到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头上。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学习,设计实施方案,当效果不理想时,人力资源部自然成了矛头直指的对象。
笔者听到有的业务部门领导反映:“考核来考核去,多数人拿不到奖金,得罪人的事都让我们做了,人力资源部真是讨厌。”
还有的部门经理说:“人力资源部做了那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表格,给我们增加了这么多额外的工作,也没见工作上有什么起色。”
不难看出,大家都认为罪魁祸首应该是人力资源部,岂不知,绩效管理是每一位管理人员,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的事,而不是人力资源的事。
3.绩效管理工作效果应用得过于简单
当前大多酒店的做法,是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绩效成绩好的工资、奖金高,反之则低。如果绩效管理评判结果仅应用于此的话,显然使得此
项工作开展得过于孤立,自然也就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试想,有多少酒店将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到员工评优工作中去,又有多少酒店将前后两期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关注被考评者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改进绩效管理的五个环节
1.精心分解目标,做好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酒店领导和下属就考核期内应该完成哪些工作,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契约的过程。作为绩效管理的一种有力工具,它体现了上下级之间承诺的绩效指标的严肃性,并能有机地将酒店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以确保酒店总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通过绩效计划,使各岗位目标清晰。计划的过程,可以使酒店总体的绩效计划恰当地转化为各个业务单元的具体目标,可以使个人或组织明确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应达到的预期成果。
精心设立关键绩效指标,使各目标具备可衡量性。关键绩效指标即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orIndex),是对酒店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是把酒店战略目标分解为可直观衡量的操作目标的工具。
2.精心预测环境,做好绩效实施
绩效实施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绩效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注重持续的绩效沟通。在绩效实施阶段,管理人员应与员工进行持续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依据酒店运行的实际状况,及时对绩效计划中的部分环节进行调整。同时,沟通也可以及时发现员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员工提供帮助和支持。还有一点,我们也不能忽视,就是员工渴望及时得到工作结果的反馈,对员工表现好的部分给予表扬肯定,对不到位之处及时纠正,这对员工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加强绩效信息的收集与记录。绩效实施的下一环节便是绩效考评,试问:“当前,我们对员工绩效考评的依据是什么?”可能这个问题会难倒很多管理人员。这说明当前酒店在绩效信息的收集整理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或者说,很多管理人员平时根本没有进行信息收集,以至于在进行考评时,头脑中只保留了期末的信息,最终形成的判断,只能是凭感觉、印象完成。为使绩效管理公正客观,酒店必须在绩效实施环节加强信息记录工作,将期初、期中的表现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为以后绩效管理的其他工作,提供最准确全面的参考。
3.精心评价业绩,做好绩效考核
当前,绩效考评在酒店中应用较多,关注程度也最高,因此,这部分工作的开展具备一定水准。即便如此,很多酒店在具体的绩效考核的方法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运用较多的方法为相互间打分,即我们常说的360度绩效考评法;另一种便是围绕经营指标的目标管理法。其实,绩效考评还有很多方法也十分科学、可行,如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关键事件法等。
我们应该注意到,绩效指标间性质不同,考评方法也各有特点,管理人员应将两者紧密联系,按照指标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考评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考评公正、结果准确。
4.精心沟通情况,做好绩效反馈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使员工了解自己的业绩表现与当初的目标有所对照。反馈评价信息,能使员工意识到自身的长处与缺点,表现优异与不足,使员工对自身的表现形成综合全面的评价。
首先,要认识到绩效反馈的重要作用。管理人员将绩效考评结果反馈给员工,就使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结果达成共识,能更好地帮助员工接受。
绩效反馈能让被考核者了解自身绩效,强化优势的同时,帮助员工查找绩效不佳的原因,指导员工在下一周期进行改进。
这种反馈也利于员工绩效申诉,纠正管理者绩效管理中的不当或错误行为。总之,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关注绩效反馈的一般性技巧。反馈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显得十分重要,恰当地运用,会使反馈效果事半功倍。
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如下问题:其一,评价结果应该具体。其二,评价不同的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在评价服务员态度时,不应直截了当地告知其结果,而应借助关键事件,引导员工自己判断,得出结论。其三,评价时不但要指出不足,更要指出进步。其四,评价时避免使用极端字眼等。总之,只有用最恰当的方式,才能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5.精心改进工作,做好绩效改进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酒店整体绩效的提升,因此,绩效改进是显现绩效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明确绩效改进的要点。绩效改进,首先应确定改进的要点,这样才能使绩效管理工作针对性强。绩效改进的要点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酒店新的发展目标。在经营过程中,随环境、形势等因素的变化,酒店会有计划地调整自身的目标和方向。新确定的目标,应作为下期绩效管理的重点。二是员工或其他业务单元在上期考核中,认为需提升之处,也应作为下期绩效改进的突破点。
选择科学的绩效改进方法。关于绩效改进的方法,需要视员工层次不同而定。
一般来讲,员工本人可采取向管理者或是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参加酒店内外培训以及在管理人员指导下训练等方式。管理人员可采取参加酒店内外关于绩效管理的培训、向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学习以及向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请教等方式。
无论酒店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绩效管理对于提升酒店的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没有有效的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必将被市场淘汰。
第五篇: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
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
关于绩效管理,人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持积极态度的人认为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的“圣杯”,持消极态度的人则认为被广泛传诵的绩效管理不过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已。
圣杯?鸡肋?一个问题两个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为什么人们会对绩效管理产生如此大的分歧,难道她真的就那么不受待见,非要除之而后快吗?
事情恐怕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坏,我个人倾向于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圣杯的观点。绩效管理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管理系统,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可供遵循,绩效管理系统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德勤能绩的定性评价,也不是管理者被要求限时完成的填表任务。
那么,绩效管理系统里都有哪些通用法则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看看管理者如何应用绩效管理的通用法则,去攫取圣杯。
法则一:绩效管理是一个完善的系统,而不是简单单向操作的绩效考核
权威观点对绩效管理的定义是: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他/她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员工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和员工都纳入其中。
从这个并不繁琐的定义中,我们得出看出:
1、绩效管理是由经理和员工双方共同完成的,经理和员工必须合作,任何一方的单打独斗都是错误的。
2、为使绩效管理得以有效地开展,经理和员工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的交流,这个交流是双向的,任何一方有问题需要解决,都可以找对方进行沟通,沟通应以解决员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障碍为目的,致力于帮助员工提高绩效。
3、绩效管理的开展是从绩效目标开始的,绩效目标是经理和员工共同的工作准绳,离开了绩效目标,绩效管理将无从谈起。
4、绩效管理不是事后算帐,不是专门治理员工的大棒,相反,实施绩效管理是为了防止绩效不佳,共同帮员工提高绩效,从而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远景规划不断得到实现。
绩效管理系统拥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流程设计。通常,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如下五个关键性的流程:
1、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
2、持续不断地双向沟通—绩效辅导。
3、记录员工的业绩表现—建立员工业绩档案。
4、绩效评估—评估员工的业绩表现。
5、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和提高。
可见,要想做好绩效管理,管理者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并不是填填表格那么简单,填表与绩效管理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这里,系统才是它的关键词,惟有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概念,用系统的观念和思维去看待并运用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给你带来意外的受益。
法则二:绩效管理不能没有绩效计划
一些企业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没有做绩效计划,把这个重要的管理内容忽略了。
翻开一些企业的绩效管理档案,你可以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全部内容除了一份绩效考核制度,就是一些通用的绩效考核表格,比如,××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表,××企业设计人员绩效考核表,××企业生产操作人员绩效考核表等,而在这些考核表里,又通常会列出以下通用内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这些大概就是一些企业绩效管理的全部家当。
业界评价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用7个字来表示:“认认真真走形式”,没错,形容得非常恰当。不是吗?绩效考核制度也有,绩效考核表也有,每年的岁末年初,人力资源部也组织直线经理填表,对员工进行考核,似乎该做的工作都做了,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既没有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水平,也没有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做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不是走形式又是什么呢?
那么,怎么保证企业的绩效管理从一开始就不流于形式呢?绩效计划,必须做好绩效计划。
所谓绩效计划,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绩效目标,落实到具体上,就是我们在绩效管理工作中非常受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卡。
这里,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卡的设计是个关键,每个绩效管理阶段(通常是半年或一年)开始之初,经理应该和员工就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达成一致,将双方都认可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写入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卡,以此作为工作和考核的依据,不断帮助员工提高绩效。
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卡包含两个大方面的内容:一个行为标准(behavior Standard)一个是业绩(Performance Indicator)指标,在这两者中,业绩指标显然又是关键的中的重点,其权数比重显然要比行为标准大的多。
行为标准的制定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从公司的价值观和规章制度要求方面考虑,相比较,业绩指标制定的难度就大些,制定业绩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内容,大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小到员工的职位说明书,员工对未来工作的想法,经理对员工的期望,等等。
当一份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经过经理和员工的多次沟通,达成完全的一致时,别忘了这也是经理和员工之间的绩效合约,双方都要签字认可,各执一份,作为员工业绩档案的重要文件,经理和员工都要置于案头,随时翻阅,与员工一起不断帮助他们去获取绩效能力,实现绩效目标,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法则三:绩效沟通应持续不断进行
企业的绩效考核之所以不被经理和员工喜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理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和持续的沟通,因为没有沟通,员工不知道经理是怎样被考核的,通常对考核结果心存怀疑,进而对经理心生怨恨,这直接导致了经理和员工之间人际关系僵化,逐渐走向对立面,这也给经理们造成了很大压力,认为所有的不愉快都是这“该死”的绩效考核给他带来的,要是没有绩效考核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情况不是这样的,绩效考核并不是经理和员工之间的障碍,相反,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帮助经理和员工改善人际关系,使工作的气氛更加积极,更加融洽,而要做到这一切,沟通必不可少,通过与员工持续的沟通,经理要让员工逐渐认识到绩效考核绝对不是为了惩罚某一个员工,考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有效规划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绩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甚至超越绩效目标。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员工就会慢慢体会到绩效管理给他带来的好处,慢慢消除敌对情绪,更加高效地投入工作。
绩效沟通不是在一开始,也不是在绩效考核结束之后,而是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的流程,持续不断进行,而且沟通必须是双向的。这个环节里,经理不是训导员,不是批评家,而是辅导员和合作伙伴,通过沟通获取绩效信息,以帮助员工不断清除障碍,提供资源和支持,获取更高的绩效。
法则四:员工的业绩表现必须记录并建立档案
很多企业在做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时候,只注重考核的那一个环节,认为只要经理对员工进行考核了就可以,至于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怎么得来的,结果是否准确,是否公平、公正,则很少去关心,这也直接导致了直线经理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员工业绩档案的建立和发展,很多企业里员工业绩档案几乎是个空白。
没有建立员工业绩档案,在经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为给员工的某一项指标确定一个考核等级,由于你没有完全的业绩档案可供依循,你能做的也许只是一些估计和平衡。估计这个人做的不错,就打个高分,看某个人平时和你关系很好,就平衡一下,也打个高分。当然,那些得高分的不会怪你,但那些考核得分不算很高的人,你不能保证他们不来找你理论,找你讨说法,当他们真的冲的你的办公室质问你为什么给他们得分那么低时,你将如何应对,和他们争吵吗?让他们滚出去吗?恐怕这些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
绩效考核结束之后,经理必须与员工做面对面的绩效,将他们的绩效表现以及你对他们的绩效评价摊到桌面上与之进行真诚的沟通,给那些愤怒的员工一个合理的交代,让他们愤怒而来,服气离开,而要做到这些,你就必须为员工建立完善的业绩档案。
通过建立业绩档案,你可以保留员工完全的绩效表现记录,积极的表现和消极的表现都要记录在案,特别重大的消极表现还要请员工签字确认,以免在以后的考核中发生不认帐的情况,这些看起来也许麻烦,也许繁琐,但麻烦事做在前面,后面就可以省心多了,记住了,天道酬勤。
法则五:绩效考评应公开、公平、公正
正如前面所讲,由于企业在绩效管理上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运作,导致了绩效考核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这种状况下的绩效考核通常不具备公开、公平、公正的特征,这个时候的绩效考核通常是经理们自己的单向行为,“暗箱操作”也许最能形容这个问题。
毕竟,绩效考核并不是经理的单方行为,绩效考核也不是以惩罚员工为目的,所以不需要遮遮掩掩,偷偷摸摸。
在前述法则的基础上,经理完全可以自信地对员工进行公平的评价,同时,经理也应通过评价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员工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计划,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法则六: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并不断促使其得到改善和提高
绩效管理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正因为如此,有的管理学家才把绩效管理成为管理者的圣杯。
也许我们永远也不能攫取那做神圣的圣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攫取圣杯的热情,因为无论它是否是我们要得到的圣杯,它已经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作用,管理者已经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它。
没有哪个企业敢说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完美的,是不需要改进的,没有。每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都存在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和不足,都只能在一个阶段发挥作用。
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对我们所使用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完善,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绩效诊断的手段主要是满意度调查,设计一份科学的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表,让员工把自己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绩效管理中不满意的地方提出意见,管理层通过汇总分析员工的意见,找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在以后的工作重点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