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21:4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篇: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

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

第 一 条为了推进重庆市都市区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进一步规范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下简称《条例》),制订本规定。

第 二 条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是指城市工业、民用、商业、市政、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依法按规定建设的绿地。

第 三 条凡在本市都市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地的规划建设,均应执行本规定。

第 四 条城市建设项目应按《条例》的规定建设足额配套绿地。配套绿地建设应坚持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竣工的原则。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绿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

第 五 条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的计算

(一)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100%

(二)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的计算按本规定第六条执行。

(三)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的计算:

1.新开发区、旧城改造和市政、文化、体育设施等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总面积=(以计算容积率的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总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内配套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用地面积),其中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总用地面积=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用地红线图中确定的道路红线闭合范围的总面积或以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闭合范围的总面积。

2.单位权属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若单位绿化用地面积达到和超过《条例》规定指标的,以单位总面积计算建设用地总面积;若单位绿化用地面积低于《条例》规定指标的,按本款第1目规定计算。

3.如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红线内涉及规划绿地,如该规划绿地参与计算容积率指标但不计算绿地率指标并负责实施的,以规划用地总面积减去规划绿地面积之差额计算该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同时要求规划绿地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

第 六 条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指标计算规定

(一)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原则:

1.配套绿地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中(公共)绿地、建筑物旁边绿地、道路绿地三部分。

2.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确定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各类城市规划绿地(以下简称规划绿地),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不得占用规划绿地。规划绿地内不得建设与园林绿化无关的项目。且不得计入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

3.配套绿地面积指垂直投影面积,不得按山坡地的表面积计算。

4.旧城改造建设项目需进行集中绿化建设的实际可配套绿地面积以施工图设计阶段审查意见为准,不得自行降低。

5.各种类型的运动场地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6.建设用地内的游泳池、消防水池,以及城市规划控制的自然溪河等水体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7.城市道路绿地(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绿化用地)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项目内部道路绿地应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8.建设项目内配套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单独核算配套绿地指标。

(二)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的计算:

1.配套绿地面积:距多层及以下建构筑物外墙1米起算,距高层建筑物外墙1.5米起算。如建筑物底层架空的内部绿化与外部绿地联为一体的自架空底层建筑物外墙基起算绿地面积。

2.建设用地内集中(公共)绿地中的植物种植面积不得小于集中(公共)绿地面积的80%,小于80%的按实际种植物面积计算。

3、人工景观水体面积可记入配套绿地,其面积不得大于配套绿地面积的10%。

4.建设用地范围内项目内部道路的行道树按1.5平方米/株计入绿地面积。

5.植草砖铺地及其缝隙内的少量绿化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居住(小)区内种植乔木的室外停车场,以种植槽方式种植乔木的,种植槽面积按实际面积计算配套绿地;种植的乔木胸径大于8厘米的,按实际覆盖面积的70%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第 七 条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架空平台绿化的规定:

(一)旧城改造项目和城市中心区建设项目确因条件限制,经市园林局批准后,配套绿地可部分架空,架空平台绿化面积不得大于规定配套绿地总面积的70%。

(二)新区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原则上不得架空,居住(小)区如确因条件限制需要架空,经市园林局批准后,配套绿地可部分架空,架空平台绿化面积不得大于规定配套绿地总面积的50%。

第 八 条新建居住小区集中(公共)绿地的规定:

小区集中(公共)绿地是小区配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满足下列规定:

(一)集中(公共)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合理布局,乔灌草结合,适地适树,植物种植面积不得低于集中(公共)绿地总面积地的80%。

(二)集中(公共)绿地用地面积应符合以下要求:居住小区人均不小于1.2平方米,且不低于居住区建设总用地面积的10%。

(三)单块集中(公共)绿地应符合以下要求:面积大于400平方米、宽度大于8米,并可布置一定的游憩活动设施。

第 九 条地下架空平台绿化冲抵集中绿化面积的规定

(一)地下架空平台绿化是指全地下或半地下建构筑物顶层上面具有一定覆土深度的绿化形式,其中半地下的应与城市道路相联系,至少有一面与城市道路标高基本一致,并具有公共性。城市建设项目地下架空平台绿化应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化景观质量,并有利于附近居民休憩活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二)地下架空平台绿化经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定后,可按不同情况、不同比例冲抵集中绿化面积。地下架空平台绿化面积计算范围从地上建筑物垂直投影线外1.0米起算。种植土层深度指种植土的实际深度,不包括架空平台屋顶板、防水层和排水层构造厚度,其中防水层和排水层总厚度一般按30厘米计算。具体按以下办法折算冲抵:

1.种植土层深度大于1.5米的,按实际植物种植面积的100%冲抵集中绿化面积;

2.种植土层深度大于1.0米、小于1.5米的,按实际植物种植面积的60%冲抵集中绿化面积;

3.种植土层深度大于0.4米、小于1.0米的,按实际植物种植面积的20%冲抵集中绿化面积。

(三)地下架空平台绿化冲抵集中绿化面积的城市建设项目,其配套绿地和架空平台绿化的绿化工程,必须完成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报市园林局批准后方可实施绿化工程;必须实行绿化工程质量监理和竣工核定。

第 十 条屋顶绿化面积冲抵集中绿化面积的规定

多层建筑(建筑高度小于24米的建筑、居住建筑8层以下)与低层建筑屋顶绿化,绿化种植土层深度大于0.3米、宽度大于4米、面积大于80平方米、并便于人们使用的,经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定后,可按其实际植物种植面积的20%冲抵集中绿化面积,但冲抵的比例不得大于规定指标的10%。

第 十一 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第 十二 条都市区以外的区、市、县参照执行,应结合当地实际,依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和本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市园林局备案。

第二篇:如何办理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核定

如何办理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核定 按照《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的有关权限划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由市园林局核定,其他由区县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核定。

核定程序:由申请单位向市(或区县)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并提交相应资料,主办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审查、现场勘验和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核定意见书制发等工作步骤。

市园林局办件部门:市园林局绿化处,联系电话:63673599 需要提交的书面资料:

1、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核定申请书

1份

2、规划部门出具的该建设项目的设计条件要求通知书及附图复印件

1份

3、规划部门(或园林部门)出具的该建设项目方案(或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书及附图复印件

1份

4、该项目的配套绿地竣工平面图

蓝图4份,数据光盘1份

5、园林施工单位资质、营业执照复印件

1份

第三篇:重庆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管理办法

重庆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加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的管理,根据《城市绿化条例》、《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是指城市工业、民用、商业、市政、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依法按照规定指标进行的绿化建设。

本办法所称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是指城市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依法按照规定应建设的绿地。

第三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的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区县(自治县)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规划、建设、土地房屋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要一次提供,统一征用,同步建设。

(二)配套绿化要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六条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

(一)旧城改造不低于25%。

(二)新建居住区不低于30%,并按居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2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小区绿地。

(三)占地80公顷以上的单位不低于40%。

(四)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严重的新建企业不低于40%,并按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

(五)学校、医院、疗养院(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共文化体育场地、部队等单位不低于35%,其他单位不低于30%。

(六)城市道路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为:城市景观路不低于40%;道路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不低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之间的道路不低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不低于20%。

第七条

建设项目配套绿化费用必须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0.5%以上;居住区内绿地建设经费纳入住宅建设成本;道路绿化经费,应列入道路建设总投资;污染工厂外或工业区外的防护林建设费用,应由污染厂或工业区承担;地区综合开发或批租应将绿地建设纳入开发范围,批租收入中应按比例划拨资金用于绿化设施的建设。

第八条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方法:

(一)配套绿地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中绿地、建筑物旁边绿地、道路绿地三部分。

(二)配套绿地面积指垂直投影面积,不得按山坡地的表面积计算。

(三)各种类型的运动场地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四)建设用地内的游泳池、消防水池、以及城市规划控制的自然水体或水系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五)红线范围内的城市道路绿地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项目内部道路绿化应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六)景观水体面积可计入配套绿地,但面积不得大于配套绿地面积的10%。

(七)建设项目内配套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单独核算配套绿地指标。

(八)新建居住区集中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花合理搭配,且植物种植面积不得低于集中绿地总面积的80%,低于80%的按实际植物种植面积计算。

(九)高层建筑物绿地面积距外墙1.5米起算,多层及其以下建筑物绿地面积距外墙1.0米起算。高、多层建筑物底层架空且内部绿化与外部绿地联为一体的,其绿地面积从建筑物外墙基起算。

(十)建设用地范围内内部道路独立种植的行道树按1.5平方米/株计入绿地面积。

(十一)植草砖铺地及其缝隙内的少量绿化不计入绿地面积。居住区内种植乔木的室外停车场,以种植槽方式种植乔木的,种植槽面积按实际面积计入配套绿地;乔木胸径大于8厘米的,按种植时的实际覆盖面积的70%计入绿地面积。

第九条

新区建设项目配套绿地不宜进行架空平台绿化。如确因条件限制需要架空,架空平台绿化面积不得大于规定配套绿地总面积的50%。

旧城改造项目和城市中心区建设项目确因条件限制而进行部分架空平台绿化,架空平台绿化面积不得大于规定配套绿地总面积的70%。

特殊情况增加架空平台绿化面积,必须报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增加部分架空平台绿化面积的种植土深度不得少于2米。

第十条

按城市规划在长江、嘉陵江上建设桥梁时,每座必须同时建设不小于30000平方米的桥头公园绿地。其它河流建桥亦必须进行配套绿化,绿化面积视地理条件、整体景观合理确定。

第十一条

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城市绿化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城市建设项目绿化用地指标的审核工作。

第十二条

主城区范围内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的审批按重庆市并联审批的要求和程序统一办理,报建申请材料统一送主办部门(规划、建设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按审批权限到主办部门领取申请材料后,依法对方案设计绿地指标和附属绿化工程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并在10个法定工作日内向主办部门回复协办意见,并签发《重庆市建设工程规划环节并联审批协办意见函》和《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环节并联审批协办意见通知书》,回复“不同意”的审批意见应附不同意的理由,须缴费、领证的应附说明。

其他区县(自治县)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的审批按《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办理配套绿化审查手续需向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

(一)规划环节绿地指标的审查需提供:

1、建设工程选址意见通知书(包括设计条件要求通知书、规划设计红线图);

2、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

3、建设工程绿地布置总平面图;

4、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全套图纸(含电子文档)及其它相关资料。

(二)初设环节绿化工程设计的审查需提供:

1、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批复文件及附图;

2、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图纸(含电子文档);

3、建设工程附属绿化工程初步设计平面图。

第十四条

城市旧城改造建设项目确因条件限制,难以达到规定绿地率指标的,可就近进行异地集中绿化建设,但集中绿化面积不得超过规定配套绿地面积的40%。

第十五条

城市建设项目需进行集中绿化建设的,严格实行统一审批管理制度。主城区的由区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查,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批;其它区县(自治县)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

主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集中绿化建设费由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统一收取,收取的集中绿化费按50%的比例返还各区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主城区范围外的由各区县(自治县)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收取。收取的集中绿化建设费,应缴入财政专户,专项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

第十七条

集中绿化建设费收费标准按照《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赔偿补偿规定》和市土地房屋主管部门公布的土地级别进行计算(单位:元、平方米):

S1:规定应配套绿地面积

S2:实际规划可配套绿地面积(不包括屋顶绿化、平台绿化面积或其折减面积)

S1—S2:为建设项目集中绿化面积

F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集中配套绿化建设费的上限

F2:建设项目所在地区集中配套绿化建设费的下限

T1:建设项目所在区土地最高级别

T2:建设项目所在区土地最低级别

X:项目所在地的实际土地级别

第十八条

城市中心区及其周边改造区改(扩)建建设项目中多层及其以下建筑物的屋顶绿化和架空平台绿化,经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定后,可冲减集中绿化面积:

(一)屋顶绿化的种植土层深度在0.3米以上的,按实际绿化面积的20%冲减集中绿化面积,但冲减的比例不得大于规定指标的10%。

(二)架空平台绿化种植土层深度大于1.5米,可种植大乔木的,按实际绿化面积的100%冲减集中绿化面积;种植土层深度1.0米≤H<1.5米可种植小乔木和大灌木的,按实际绿化面积的60%冲减集中绿化面积;种植土层深度0.4米≤H<1.0米可种植灌木、草坪的,按实际绿化面积的40%冲减集中绿化面积。

第十九条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园林绿化企业承担。园林绿化企业不得超越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包工程。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

第二十条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应实行监理制度,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园林监理单位的资质由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应实行招投标制度。财政投入30万元以上或绿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化工程应在重庆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实行公开招投标。

第二十二条

绿化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和园林技术操作规程施工,保证工期。苗木、施工材料等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第二十三条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完成,因季节影响不能栽植植物的,经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确认后在6个月内完成。绿化工程中的植物种植部分要求养护到绿化工程竣工后的一周年止。

第二十四条

各级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城市建设项目(含市区重点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应积极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加强行业指导,加大检查执法力度,确保建设质量。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向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申请绿化指标核定。申请绿化指标核定需报送以下文件资料:

(一)核定绿化指标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其附件复印件;

(三)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书及附图复印件;

(四)绿化工程竣工平面图;

(五)施工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指标核定具体操作办法。

第二十六条

对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力,且拒不缴纳代为绿化费的,按应缴纳代为绿化费的1至3倍处以罚款。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未按审批要求(注:如架空土层厚度达不到要求等)进行绿化建设或未达到指标的,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违规建(构)筑物应予拆除,不能拆除的,其相差规划指标面积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商品房同等面积平均售价的8-10倍处以罚款。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未办理建设工程配套绿化审批而进行建设项目施工的,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按规定程序补办绿化审批手续,限期不补办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建设项目已经竣工的,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对其配套绿化进行现场勘察,实地丈量,达到规定绿化指标的,责令限期补办绿化审批手续,限期不补办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对未达到规定绿化指标的按第二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

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模范执行本办法,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园林绿化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持有关证件或佩带标志,从严管理,秉公执法。凡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正值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与新城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检查组的各位领导不畏酷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工作,体现了对我县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开县建设委员会向市检查组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开县幅员面积3959km2,是

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也是重庆市8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现有建成区面积7.52km2,其中,旧城区4.52km2,新城中吉片区3km2,城市人口13.5万。旧县城将在2007年底全淹全迁,新县城由中吉、安康、平桥三大组团组成,远期规划为建成区30km2,人口35万的“山水园林城市,帅乡文化风格,滨湖城市风貌”的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由于受移民搬迁“三原原则”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客观上加大了我县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审批工作的难度。尽管如此,在市园林局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工作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我县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审批执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开展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自查工作,是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走依法治绿之路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与和谐开县的重要保障。对此我委根据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庆市监察局《关于开展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执法监察的通知》(渝园林发[2005]106号)精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成立了“开县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建委主任姚光富任组长,县建委副主任周昌萱、县监察局副局长刘益楠任副组长,县建委城管科科长赵昌武、监察室副主任黎远祥、园林处主任余朝国、城建大队大队长李筱昂及县监察局执法室主任刘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建委城管科,由赵昌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自查工作的日常事务,于2005年6月20日至7月5日,全面开展了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的自查工作,确保了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自查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狠抓管理,严格审批

1、依法设定审批主体。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的规定和《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庆市公园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能职责,县建委作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审批、城市园林绿地占用和修剪、移植、砍伐城市园林树木等城市园林绿化的行政审批工作。县园林绿化管理处受县建委的委托,履行城市公共绿地的日常管护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审批的现场踏勘工作。

2、全面清理绿化审批。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服务型部门,我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取消第一、二、三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全面清理城市园林绿化行政审批项目,对已取消的“绿化工程验收”、“城市公共绿地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公共绿地(包括游乐园、动物园)开设商业、服务摊点”审批事项,不再履行行政审批职能,而是将其纳入日常监管的内容,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做好了城市绿线控制,保证公园、广场、游园的地块用地。同时通过加强园林绿化市场管理,推行园林绿化市场准入与清除制,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效果与质量。

3、完善绿化审批程序。今年,我委以全面贯彻《重庆市园林局行政审批办法》、《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为契机,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有利于新城迁建的原则,对城市园林绿化行政审批设定依据、实施范围、资料提供、审批流程、办理时限及工作人员进行了上墙对外公示,并在开县建委的网站上予以公布,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审批程序,增加行政审批工作透明度,为我县城市园林绿化的规范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共审批签发了“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15份,批准规划绿地面积107645.8m2,报批审查率达100,绿化用地达标率85;签发“园林绿化竣工指标核定书”5份,核定绿地面积10993m2,报批核定率达100,核定合格率达100。

4、规范绿化档案管理。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其建设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2002年我委制发了《开县建筑安装工程竣工档案文件材料归档主要内容及组卷排列顺序与要求》,将园林绿化审批资料作为建筑安装工程竣工档案审查内容的必备条件之一,明确专人负责,实行微机管理,做到查阅方便快捷、图文并茂。

三、强化监察,确保成效

1、加强配套绿化工程管理。严格按照《开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开府发[2001]62号)、《开县城镇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试行办法》(开

府办[2001]63号)、《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新县城护坡绿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县府办发[2005]70号)的要求,严把配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和竣工绿化指标核定,确保配套绿化地指标的落实和城市园林绿化建成效果,做到园林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

2、狠抓园林绿化资质管理。一方面积极培育园林绿化市场,推行园林绿化工程准入与清除制度。要求承担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严禁无证设计、无证施工和越级承揽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另一方面实行园林绿化公司、企业备案登记制度。凡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园林绿化公司、企业,需到县建委登记备案,接受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引导它们为开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山水园林城市构建做出积极贡献。

3、注重审批绿地后续管理。一是明确一批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常年在各建设施工工地巡查,监管督促配套园林绿地面积的预留、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实施及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落实。二是狠抓城市园林绿化执法。受县建委委托,县城建监察大队按照《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庆市公园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负责对侵占城市园林绿地,损毁园林绿化设施和将原有绿地改作它用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确保城市园林绿化的建成效果。

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建设工作虽取得较大发展,但与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的创建目标尚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方案规划起点低,绿地规模小、总量不足;配套绿地建设科学性艺术性不高,生态、休闲、娱乐三大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市场弱小,基础配置、调剂作用能力低下;乡土苗木利用程度不高,地方特色不突出;市民园林绿化意识有待加强,占绿毁绿现象时有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委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狠抓审批,严格按照《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庆市园林局行政审批办法》及《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搞好部门协调配合,严把配套绿化审批关。国土、规划、建委在工程项目的方案评审和竣工验收中,要严格按照并联审批要求,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将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纳入基本建设程序,把园林绿化方案审查作为规划许可证、建设施工许可证发放的前置条件,园林绿化竣工指标核定作为建设项目综合验收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确保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对初设审查不达标但又必须建设的项目,依法收取集中绿化费;对达不到审查指标的竣工项目严格按每平方米商品房售价的十倍处以罚款,确保配套绿地指标的落实和城市绿地总量的同步增长。

二是强化园林资质管理,发展壮大园林绿化市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一批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绿化企业的支撑。目前我县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绿地建成效果不很理想。我县新城下步还将开展大规模的绿化建设,各乡镇、中心村、小区也有大量的绿化建设、绿化改造等工程项目,这为我们努力发展壮大城市园林绿化市场,引导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诸多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难道的机遇,积极培育本地园林绿化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效应,带动一大批小企业、个体户朝着正规化、规范化迈进;引进一批高资质、信誉好的外地企业,激活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内外结合、优势互补,达到整体推进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健康的目的;加强资质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等行为的查处,以清洁企业队伍,优化建设秩序,净化发展空间,达到快速提升城市绿化整体水平的目的。

三是狠抓屋顶护坡绿化,最大限度增加城市绿量。结合我县人多地少和移民城市的特点,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城市绿量的增长,用好每一寸可供绿化的土地显得弥足珍贵。借鉴其它城市的先进经验,我县在推进城市屋顶绿化和护坡绿化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去年县人大专门就此作出了决议。今年,县政府办公室专题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县城护坡绿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县府办发[2005]70号)。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研究探索,强制推进护坡绿化,积极倡导屋顶绿化,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工程。

四是加大园林执法监察,保障城市绿化建成效果。做到“三不放过”:绿地指标不达标不放过;擅自变更设计方案不放过;绿化工程质量不合格不放过;“两个加强”:加强对城市绿化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确保按图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重点针对违法拆绿、改变已建绿地性质、侵占绿地的行为的执法监察,以维护绿化法规的严肃性,切实保护好城市绿化成果;“两个提高”: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充实执法队伍力量,加强培训学习,做到规范、文明执法;提高执法监察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注意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和舆论的力量,以减少执法阻力,提高社会和市民群众知绿、爱绿、护绿意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以上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大理州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式版)

大理州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州城乡规划管理,实现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城乡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大理白族自治州城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全州实际,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州下辖的12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第二章 项目用地规划管理

第三条 建设项目的选址应符合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尚无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执行。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调整内容中,可以设置混合用地,将功能用途互利、环境要求相似,且互相无不利影响的用地混合设置。具有多种用途的用地应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作为归类的依据,同时不同用途功能的建筑规模,一般按照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拆分计算。

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按照现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执行(附表

1、附表2)。

— 1—

第四条 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包括:地块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红线距离、建筑高度、停车泊位、主要出入口、须配置的公共设施和工程设施以及其他要求。

对建筑风貌有特殊要求的地段,规划设计条件应包含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等相关要求。

第五条 建设项目应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编制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规划,项目规划应在现势地形图上进行编制,并采用各地统一的城建坐标和高程系统。

分期实施、分期审批的建设项目,应当先行编制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按规划设计条件确定总体建设控制要求和分期界线后,方可分期实施。

第三章 建筑规划控制

第六条 建筑间距除满足日照、采光、通风、消防、安全保密、视觉卫生、环保、防灾、交通、管线敷设、建筑保护和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第七条至第十六条的规定。

第七条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的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多、低层居住建筑间距最小距离控制表》(附表3)的规定。

第八条 当北侧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位于南侧南北向布—

2—

置的居住建筑两端,且两建筑夹角α大于等于60°(附图1)的建筑间距,可按附表4要求控制。

第九条 高层建筑与其他居住建筑平行布置(大面对大面)的间距,按以下要求控制,并符合其他相关要求(附表5)。

(一)各侧面宽小于等于25米的高层居住建筑(点式),与其他居住建筑大面的间距不小于18米;点式建筑位于北侧的按第十条垂直布置进行控制。

(二)面宽大于25米且小于等于60米的高层居住建筑,南北向布置时,与北侧居住建筑大面的间距不小于公式D=24+1/4(H-24)的计算值。公式中,D为间距(米),H为高层建筑计算高度(米)。

东西向布置时,与东西侧居住建筑大面的间距不小于公式D=13+1/4(H-24),且不小于18米。公式中,D为间距(米),H为高层建筑计算高度(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在北侧,与南侧多层居住建筑大面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多层建筑高度的1.1倍,且不小于18米,与南侧低层居住建筑大面的间距,不小于南侧低层建筑高度的1.3倍,且不小于13米。

第十条 高层居住建筑短边、多低层居住建筑山墙与面宽大于25米且小于等于60米的高层居住建筑大面垂直布置的间距控制:高层建筑短边、多低层建筑山墙在北侧的,按

— 3—

南侧高层建筑面宽分类控制;面宽小于等于40米的,间距按不小于13米进行控制;面宽大于40米且小于等于60米的,间距按不小于公式D=13+0.7(M-40)计算值控制。公式中,D为间距(米),M为南侧高层建筑面宽(米)。其中北侧垂直布置建筑位于南侧高层建筑两端且两建筑夹角α大于等于60°(附图1)的,按第八条进行控制;高层建筑短边、多低层建筑山墙在南侧的,间距按不小于18米控制;在东西侧的间距按不小于13米控制。

高层居住建筑的短边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大面垂直布置:高层建筑短边在北侧的,与南侧多层建筑间距不小于南侧多层建筑高度的1.1倍,且不小于18米;与南侧低层建筑间距不小于南侧低层建筑高度的1.3倍,且不小于13米。高层建筑短边在南侧的,间距按不小于18米控制,高层建筑短边在东西侧的,间距按不小于13米控制(附表6)。

第十一条 高层居住建筑短边对短边,南北向布置且北侧建筑短边有采光需求的,按不小于15米控制;南北向布置北侧建筑短边无采光需求的和东西向布置的按不小于13米控制;高层建筑短边对多、低层建筑山墙的,按不小于13米控制。(附表7)

第十二条 面宽大于60米的高层建筑,或有两幢和两幢以上(含已建建筑)高层建筑对第三方建筑有日照影响的,或存在其他特殊日照情况,应编制日照分析报告,计算确定—

4—

控制间距。

建设单位与规划设计机构对所提供的建筑日照分析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负相关法律责任。日照分析软件应当采用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估认证,并通过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实际工程测试的正版软件。

第十三条 受遮挡建筑被确定为违法或临时建筑的,其日照要求不予考虑。

第十四条 托幼、中小学教室、医院病房、老年建筑、疗养院等,与相邻建筑的间距,不小于同等情况下居住建筑间距的1.3倍。

第十五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间距按照相关居住建筑间距执行。

(二)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建筑间距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执行。

(三)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照建筑设计防火安全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非居住建筑(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之间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倍,且不小于

— 5—

20米;

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不小于13米。

(二)高层建筑与多、低层建筑平行布置时,高层建筑在北侧的间距最小值为13米,高层建筑在南侧的间距最小值为20米。

(三)多层、低层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南北朝向布置)或较高建筑(东西朝向布置)的0.8倍,并满足消防安全间距要求。

(四)根据消防、交通、卫生、环保、抗震和工程管线布设、建筑保护及施工安全等特殊要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对非居住建筑的间距作出特别规定。

第十七条 建筑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当退让用地边界,相邻建筑间距由双方负责退让,并满足以下要求:

(一)两建筑相邻时,以用地界线起算,较低一方建筑退让本建筑对等情况下计算间距的一半,其余不足部分由较高建筑一方退让。

(二)建设用地界线另一侧为空地,建设情况不明确的,按另一侧为18米高的多层居住建筑大面进行计算。

应退建筑与用地界线夹角小于等于30°的,按平行布置间距退让;应退建筑与用地界线夹角大于等于60°的,按垂直布置间距退让;应退建筑与用地界线夹角大于30°且小于—

6—

60°的,按同等方位下平行布置时退让距离的0.8倍退让。

第十八条 地下建(构)筑物(包括汽车坡道)外墙退让用地红线及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小于3米,地下机动车停车场进出口面向城市道路时, 进出口坡道起坡点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7.5米。

第十九条 建筑退城市道路红线的要求,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各县市技术规定或规划管理规定等确定规划设计条件,并满足以下要求:

(一)没有规划控制红线和绿线的公路,其隔离带宽度规定如下:

1、现状确定为高速公路的,边沟外缘两侧各不小于30米。

2、现状确定为国道的,两侧各不小于20米。

3、省道两侧各不小于15米。

4、县道两侧各不小于10米。

5、乡(镇)道两侧各不小于5米。

(二)在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内和旧城区现有巷道两侧,建筑退让距离按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

第二十条 建筑退让铁路间距要求:

(一)建筑退让与最近一侧的铁路边轨距离,准轨干线不小于30米,准轨支线和专用线不小于20米。

(二)透空围栏(围墙)与铁路最近一侧边轨距离不小于

— 7—

10米,围墙高度不大于2.5米。

(三)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最近一侧的铁路边轨距离,以及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活动,必须符合铁路管理的有关规定。

(四)特殊路段退让铁路间距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铁路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 退湖泊、河道及饮用水源的距离按相关规划、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一般地区沿架空电力线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线路距离,除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附表8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在有净空高度控制的飞机场、气象台周围,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有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给水管、雨水管、强弱电管、污水管等各类市政管线,住宅项目的道路及出入口设置,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第二十五条 临城市道路(主、次干道及支路)或广场的建筑物连续面宽要符合下列规定:

(一)高层建筑连续面宽小于60米。

(二)中高层建筑连续面宽小于70米。

(三)多层和低层建筑连续面宽小于80米。

(四)不同建筑高度组合的连续面宽按较低建筑物的连续—

8—

面宽控制。

(五)标志性公共建筑和特殊建筑的连续面宽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核定。

(六)临湖、临河、临山体、临景观路、临公共绿地一线布置的主体建筑之间应留有一定的开敞空间。

第二十六条 为集约、节约用地,经济、合理、有效使用土地和空间,在老城区改造、临街建筑和居民自建住宅中,相邻建筑双方有建筑退让间距协议或生效法律文书,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实际情况审查审批。

第四章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机动车泊位

第二十七条 新建住宅项目必须配建物业管理用房、垃圾收集点、户外健身场所、信报箱群(间)。其它公共服务设施按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分级配建。

第二十八条 每个居住组团(1000—3000人)至少配建一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男女各不少于6个坑位)。如独立设置时,与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应大于5米,其它情况的间距应大于4米。

第二十九条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大于70米。

第三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下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再生水设施。

(一)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宾馆、饭店、商场、综

— 9—

合性服务楼和高层住宅。

(二)建筑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综合性大型文化体育设施。

(三)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的居住区或集中建筑区。

(四)污水回收量在150立方米/日以上的建设项目。

(五)其它应当配套建设再生水设施的项目。

第三十一条 建设项目用地内环路(单向行驶)宽度不应小于4米,双车道不应小于6米。车行路边缘距离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

第三十二条 建设项目配建的机动车泊位,是指在建设项目用地界线内提供本建设项目车辆停放以及以本建设项目为目的的来访办事车辆停放的专用设施。严禁占用规划批准的绿地和其它公共配套设施用地设置机动车泊位。按比例折算参与项目绿地率平衡的生态停车场,只能作为公共停车位使用。

第三十三条 建设项目配建机动车泊位的数量,按建设项目建筑所属类别的配建指标和规模(不含机动车停车库、楼的自身建筑面积)计算确定,统一安排、合理布置。计算出的车位数不足1个的按1个计算。

第三十四条 建设项目配建的机动车泊位指标,以小型车为计算当量。大型车泊位的换算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小型车泊位尺寸不宜小于2.5米(宽)×6米(长)的标准尺寸。

10—

第三十五条 各类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泊位指标,不低于《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泊位指标表》(附表9)规定的标准。

停车场应按停车泊位的规模设置相应的残疾人停车泊位:规模为50-300个的应设置2个,规模为300-500个的应设置4个,规模大于500个的应按总数的1%设置残疾人停车泊位。

中小学、幼儿园宜设置校车停车泊位,并设置学校出入口处的行人集散和车辆接送空间。

医院每100个床位应设置1个救护车停车泊位。

第三十六条 建设项目配建机动车泊位可采用地下车库、立体停车楼(库)、地面停车等多种形式,其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消防、交通等相关专业设计标准和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同时应尽量减少地面停车泊位比例。

停车泊位在51-500辆的大中型地下汽车库,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停车泊位大于500辆的特大型地下汽车库,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米。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的不应小于7米,单向行驶的不应小于5米。

第三十七条 建设项目按规划指标配建的机动车泊位,应当与该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

第三十八条 《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泊位指标表》(附表

— 11—

9)未列出的其它建设项目,配建机动车泊位指标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由各县市自行确定。

第五章 绿地建设

第三十九条 建设项目的绿地率配建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各县市可依据创园目标,提高绿地率指标)。

(一)新建工业企业、市场、仓储不得低于10%,同时也不得高于20%。

(二)新建港区、车站等交通设施、商业中心等不低于20%。

(三)新建院校、医疗机构和大型公共设施不低于35%;改建的,不低于30%。

(四)文教卫生设施、机关团体、部队等单位不低于35%。

(五)新建住宅区不低于30%;旧城住宅区成片改建的不低于25%。

(六)园林景观道路,不低于40%;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不低于30%;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不低于25%;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不低于20%。

(七)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铁路两侧的防护林带宽度不小于15米。

第四十条 居住区绿地应当符合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

12—

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建筑外墙周围,在处理好室外排水等设施,不影响建筑使用的情况下,可设置绿地并列入绿地计算,设置建筑散水和排水明沟的,扣除建筑散水和排水沟面积。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配套的园林设施,包括亭、台、楼、阁、廊、雕塑、假山石、园林步道(路宽≤1.5米)、景观性休闲活动场等,占地面积不大于项目应配建绿地面积35%的可计为绿地面积,超过35%的部分不计入绿地面积。

居住区建设项目中与绿地结合建设的体育健身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可计算为绿地面积。

居住区内独立设置的体育场地,可按该体育场地面积的50%作为绿地计入项目绿地率指标。

第四十二条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从地面有道路可方便进入,且覆土厚度不小于0.8米的,按实际屋顶绿地面积计算绿地面积。

下沉式广场的绿地面积可计入绿地率计算。

第四十三条 建筑物屋顶绿化,覆土厚度不小于0.8米,且绿地面积大于50平方米,便于人们使用,并在三层(含三层)以下的,可按屋顶绿地面积的30%计入绿地;四层至六层(含六层)的,可按屋顶绿地面积的10%计入绿地;六层以上或距地面20米以上的屋顶绿化不计入绿地。以上计入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得大于项目应配建绿地面积的10%。

— 13—

第四十四条 建筑物底层架空的内部绿地,底层高不小于2.8米,且至少有两个面敞开,平均覆土厚度不小于0.8米的,按其实际绿地面积的50%计算为绿地。

第四十五条 以树坛形式种植的零星乔木,必须设不小于1米×1米的树坛,绿地面积按树坛面积计算,有二级绿化的按二级绿地面积计算。行道树按零星乔木进行计算,种植二级绿化带的按绿化带面积计算。

第四十六条 以嵌草砖或中间留绿带方式种植设置的生态停车场,按停车场面积的30%计入绿地面积,要求每间隔两个停车位之间留0.5米宽绿化带并种植2棵乔木。

第四十七条 庭院式住宅小区的绿地,其庭院以外公共部分的绿地不得小于总绿地面积的30%,并设置相应的小区集中绿地。

庭院绿地计算:通透式围墙庭院的绿地面积(有停车位的,扣除停车位面积),按85%计入绿地率,以实体围墙封闭的庭院绿地,不计入绿地率。

第四十八条 下列情形不计算为建设项目绿化工程用地。

(一)阳台绿化、室内绿化、盆栽花草树木,墙、栏杆上的悬挂花台、盆栽。

(二)小区和组团道路、宅旁道路、消防通道。

(三)建设用地内的游泳池、消防水池,以及城市规划—

14—

控制的自然溪河等水体。

第四十九条 新建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修建围墙,可以以花台、绿地、绿篱等作为用地边界的隔离带;因使用功能等特殊原因确需修建围墙的,需按程序报批,并符合以下要求:围墙退让城市道路红线1.5米以上;围墙应设计为通透式;有特殊要求需建封闭式围墙的,应对其饰面及外观进行美化处理。

第六章 计算规则

第五十条 建筑间距的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建筑间距是指相邻建筑物外侧垂直投影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二)如有突出于建筑物外墙的封闭阳台、外廊、室外楼梯、楼梯间、各类井道、楼层出挑、落地窗、出挑深度大于0.6米的凸窗以及总长超过建筑面宽二分之一或连续长度超过10米的开敞阳台,从突出部分的外边线起计算最小水平距离。

第五十一条 计算相邻建筑物建筑遮挡间距,建筑高度按以下计算:

(一)被遮挡住宅建筑下部为非居住用途的,在计算遮挡建筑高度时,可扣除该部分建筑的高度。

(二)平屋顶建筑: 自建筑物室外地面算至实体女儿墙顶部;屋面有挑檐且挑檐出挑深度大于0.6米,自室外地面算

— 15—

至其实体女儿墙顶部,再加上檐口出挑深度。

(三)坡屋顶建筑:按室外地面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四)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五)顶层为跃层户型的,跃层部分间距分台计算。

(六)建筑物底层室外地坪不在同一平面的,以最低点为起算面。

第五十二条 建筑朝向的确定:

南北向指正南北和南偏东(西)45°以内(含45°),东西向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以内(不含45°)。

第五十三条

建筑面积的计算:

(一)住宅建筑面积按照国家现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进行计算。

(二)住宅、办公建筑层高大于等于4.8米,建筑面积按该部分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在此基础上层高每增加2.2米,建筑面积增加该部分水平投影面积1.0倍;商业建筑层高大于等于5.4米,建筑面积按该部分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在此基础上层高每增加2.2米,建筑面积增加该部分水平投影面积1.0倍。

(三)住宅、办公、普通商业建筑的门厅、大堂、中—

16—

庭、内廊、采光厅等公共部分,特殊用途的大型商业用房、工业建筑、体育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类等建筑,其建筑面积按照现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规定,按一层计算;住宅建筑中设置局部中空的,其中空部分建筑面积按一层进行计算;局部中空部分如包含室内楼梯,局部中空扣除楼梯板面水平投影面积后按一层计算,楼梯仍按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进行计算。建筑物内的室内楼梯间、电梯井、观光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垃圾道、附墙烟囱等,应按建筑物的自然层计算。

第五十四条 计算建筑密度时,建筑物基底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有柱门厅、连廊、挑廊、阳台等均应按其外围垂直投影计算基底面积。

(二)各类独立设置的地下空间室外地坪以上部分高度大于等于1.5米的,按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基底面积。

(三)过街楼、骑楼应按其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基底面积。

第五十五条 计算容积率时,下列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一)超出室外地坪高度小于1.5米的各类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二)用作公共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等永久开敞的公共开放空间,在符合消防、交通等要求的前提下,底

— 17—

层架空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建筑面积。

(三)居住区、商业及商务办公项目中,全天对外开放的公共厕所的建筑面积。

(四)居住建筑底层作为公共停车场(库)以及为设置人车分流而设计的顶板式公共通道的建筑面积。

(五)居住区建设项目内独立设置的立体(机械)停车库、室内体育馆建筑面积。

各类独立住宅、联排住宅、多低层叠加住宅底层设置的非公共停车库,不适用于该条款,建筑面积纳入容积率计算。

第五十六条 商业建筑之间,作为单纯交通联系功能的空中连廊,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第五十七条 在坡地上利用自然地形建设的建筑物,以建筑物底层室外地坪最低点为起算面。地下空间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1.5米以上的,作为一层建筑计算。地下室、半地下室层高2.2米及以上的,计算全部建筑面积;层高2.2米以下的,计算一半建筑面积。

第五十八条 临城市规划道路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绿地率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为城市提供常年开放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的供市民自由使用的临街广场、绿地(按规划设计条件,退道路红线部分除外),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在计算容积率时,新城区每提供1平方米临街广—

18—

场、绿地扣除3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旧城区每提供1平方米临街广场、绿地扣除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主要用于明确项目规划审批管理中的技术问题,其他有关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由各县市自行制定。

第六十条 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12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建设项目,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古街区、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严格按保护规划和控制规划实施;没有相关规划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等可根据空间格局、传统风貌、村规民约进行控制。

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其规划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定规划、规范和规定。

第六十一条 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应符合城市形象设计的有关规定。

山地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应体现大理州《山地建筑规划设计导则》的指导性要求,必须进行专项绿化景观设计,对主景观面进行视觉分析,在规划布局中要强化前沿空间的绿化景观设计。

第六十二条 各县市可依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各县市的技术规定或规划管理规定。有关技术标准可高

— 19—

于本规定,但不得低于本规定的要求;低于本规定要求的一律以本规定为准。特殊地区执行本规定确有困难的,可根据特殊情况制定相关规定,报经州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按法定程序审批后执行。

第六十三条 在本规定施行前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或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仍按照原批准规划执行。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问题由大理白族自治州规划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建筑密度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2、容积率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3、绿地率

一定地块内,按相关法规和本规定计算的绿地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4、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规划用地范围线内建设项目的用地。建设—

20—

用地面积不包括城市规划道路红线内的道路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是计算核定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参数,其计算应精确到平方米。

5、建筑物基底面积

建筑底层外墙(柱)勒脚以上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6、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

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7、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按高度分类

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米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

8、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规定,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 者为地下室;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为半地下室。

— 21—

附表一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 22—

附表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 23—

24—

— 25—

附表3 多、低层居住建筑间距最小距离控制表

附图1

26—

附表4

附表5

— 27—

附表6

(高层建筑短边是指面宽小于等于25米的边)—

28—

附表7

(高层建筑短边是指面宽小于等于25米的边)

— 29—

附表8 建筑退让架空电力线路最小距离表

附表9 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泊位指标表

30—

下载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的情况汇报[精选5篇]

    各位领导:正值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与新城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检查组的各位领导不畏酷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工作,体现了......

    金华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 (金政发〔2008〕86号 2008年7月18日) 婺城区、金东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金华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韶关市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韶关市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韶府令第69号) 《韶关市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12月25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4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最新版)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11月2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1年12月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59号公布 自2012年1月1......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的通知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的通知 梅列区、三元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三明市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

    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___条、第___条,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

    许昌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许昌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深圳市跨、穿、沿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技术规定

    深圳市跨、穿、沿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1.总则 1.1为规范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跨、穿、沿河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保障河道防汛安全,满足河道功能要求,保护河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