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在坊城街办统计站工作的这半年里,通过调研,对当前基层统计站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思路。
一、基层街办统计站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市注重抓统计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整个统计站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党员。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街办统计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队伍和谐,统计站同志们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基本上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晚上,经常看到统计局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点,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基层统计站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街办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当前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业务上存在重复管理。目前,基层统计部门在业务上既要应对上级统计部门,又要应对国家调查队,用基层统计人员的话来说,一个媳妇两个婆婆管,而且一些任务是交叉重复的,同样一项工作,过去只要做一次,现在要做两次,无疑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的负荷。
二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三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目前,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特别是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
五是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
统计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目前对统计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首先,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二,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三,争取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干部队伍力量。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同时要把好人员进口关,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第四,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近几年,虽然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
续加大支持力度。
最后,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建立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
高鹏
二O一O年四月十六日
第二篇: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统计工作全面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部署,镇街统计工作则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是全年客观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长期以来,镇街统计站及基层广大统计人员承担了大量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及上报工作。在整个统计数据工作链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镇街统计站建设及统计人员情况直接决定了数据统计工作的质量和进展,为进一步增强对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了解及认识,提高统计效能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对乡镇基层统计站及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工作及人员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便于今后整改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为适应社会新常态提供工作思路。
一、统计站工作基本现状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市注重抓统计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整个统计站共有专兼职统计人员3名,学历均为大专以上,政治面貌全部是党员。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
越高。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我镇统计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队伍和谐,统计站同志们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晚上,经常看到统计站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每逢重大统计工作比如全国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统计人员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点,全镇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基层统计站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
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镇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当前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业务工作渠道交流畅通。目前,各站所、部门,上级各单位专业数据繁杂或者缺失,统计站统揽基层数据时会遇到部分部门不配合,或者因长期交流不畅的原因,各部门、站所数据会出现严重矛盾的地方,重新核实修订这些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需要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工作难度较大,致使基层数据不能真实详细反映基层经济发展状况,客观是失去了部分统计数据的意义。
二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三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目前,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
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特别是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
五是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统计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目前对统计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首先,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二,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
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三,争取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干部队伍力量。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同时要把好人员进口关,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第四,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近几年,虽然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最后,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建立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
河店镇统计站 2017年1月
第三篇: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我们常说,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了解和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的主要手段,是监测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
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一、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现状
1、投资项目与报表的收集:一要文件。每当年初,投资统计人员向发改、商务、扶贫、城建、教育、卫生、交通、水利、国土、移民等部门索要项目文件,通过文件掌握的投资项目动向,做到心中有数;二问项目。就是统计专业人员根据项目去向及基层统计人员逐月摸清投资动态,发现那个项目启动了,就想方设法弄到项目情况。在掌握项目工程大致情况后,便开始向投资单位布置投资报表任务。
2、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数据的审核:由于投资项目变动性大,导致投资单位不固定,从而使得投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难以保障,加之投资基层表报表种类繁多,指标繁琐,基层统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弄懂指标,学会业务。往往存在投资单位统计人员才刚刚掌握业务,项目就完工不需要报表了。因此,培训工作只能采取边布置报表边培训业务的方式进行,对每个投资项目统计人员逐一培训,虽然点多面广,但这是唯一可取的办法。
二、现行投资统计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1、项目信息收集难,特别是报表收集更难。一是项目信息收集难。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也变得复杂化,原先投资项目必须经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立项,但现在有一部分项目只要投资单位有钱即可立马上工,从而使投资统计人员寻找投资项目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且,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时段性,大多数建设期较短,像设备购置,甚至几天即可完成。这样,就容易导致项目的遗漏。二是报表收集难。投资报表的月报制、投资单位的认识问题、重视程度以及社会氛围等因素,虽然近年来通过《统计法》的宣传和案件查处的曝光,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无疑这一因素仍然存在。
2、时间与工作量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收集报表的难度有增无减,统计部门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而一般县局负责投资专业的统计人员仅1名,还要兼职其他专业和各类普查工作,工作任务更是重上加重。就投资专业而言,以我县2009年上半年为例,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加起来是147个项目,每月月均要收集报表100份,每月要与近100个投资单位要项目、填报表、审关系、录数据,业务量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3、时间紧,报表质量难以保证。从上报时间来看,按报表制度要求县局在每月底上报。而每个投资单位的会计决算一般都在次月3日左右才能完成,许多投资的报表出不来,到了时间不是估算,就是迟报漏报。临近报表上报日期,就得一个一个催报。一是通过打电话催报,一次不成多次催要,在催报的过程中,有好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情况是项目单位统计人员不在;其二是投资单位更换统计人员,交代不清;其三是由于经常要报表,项目单位统计人员对我们有厌烦情绪,一听是统计局来电话,就干脆不接;其四是有的统计人员干脆随口说个数,搞的数据前后矛盾,衔接性差。二是到单位要报表,不是统计人员不在,就是单位月底工作忙,随便填几个数据。每月催报率之高,要达到90%。从投资单位上报到州局规定的上报时间,留给县人员仅仅几天时间,既要催报报表,又要对报表进行处理审核,当然就更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到一线搞调研了。
4、投资指标太多,数据审核关系太细。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投资单位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表还包括销售情况,指标达到成百项,这无疑增加了投资对象的负担,降低了被调查者对统计工作的配合支持程度。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来源于设计预算、会计核算、业务技术核算等,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但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有的单位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5、配合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投资实行按项目进行统计的原则,一个项目自开工建设至竣工完成,就是它的上报周期。因而投资统计单位具有不稳定性。这就造成投资单位的临时性,基层单位人员不理解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低,视投资报表为额外负担,不能积极主动上报报表,一些单位就直接用自制台帐代替投资报表。甚至少数部门领导也认为报不报无所谓,不跟单位统计人员布置报表任务。
三、破解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六条建议
1、严格执行投资统计制度
投资项目的统计和管理是投资统计的基石。能否准确掌握投资项目,事关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是投资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投资完成额”必须坚持按“工作量”统计的原则,不得用计划进度或财务支出数代替工作量。二要建立项目连续统计制度,一旦开工,就必须连续统计,一旦竣工,就不得再列入搞重复统计。三要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报送基层表,基层表应加盖
项目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项目投资计划不得随意调整。四是基层表的内容必须填报完整,表中各类分组指标没有填报的,必须由项目单位的统计人员补报。五是必须严格执行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网上备案制度。
2、加强部门协调,畅通信息渠道
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很多工程项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如发改、经贸、教育、水利、国土等部门)来说,都是明确的,甚至都掌握着从项目立项到工程进度的详细资料,但由于缺少协调沟通和联络机制,统计人员却还需四处“找”项目。虽然在很多场合,各级领导都谈论过“协调”的重要性,可实际工作中,由于统计部门的社会地位使然,很难做到。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即应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并以一定形式规定下来。发改、建设、财政、国土、水利、交通等审批立项和资金管理部门向投资主体下发项目立项批复和资金文件时,必须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对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审批立项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批复下达前,必须要求建设主体单位在当地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登记手续,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送关系,否则不予办理批复手续。建设部门在向投资主体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时,必须检查是否办理统计登记手续,未办理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各级党政领导也要充分采信利用统计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按统计部门数据进行考核。
3、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基层统计力量的薄弱成为当前困扰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尤其如此,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进一步推进对统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在当前从业资格认证的基层上,进一步推进对从业人员定期的再培训,将统计培训教育纳入统计宣传和普及推广的常态化管理,特别是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也才能更有效地化解当前人员调动频繁出现的业务水平差、工作断层等问题,解决统计源头数据质量较差的问题。
4、加强数据核查,确保数据科学性
要把投资统计工作前移,建立新开工投资项目的核查制度。要把以前更多是坐在办公室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与建设工地和建设项目紧密相连的更加灵活和贴近实际的工作方式。要把统计的位置前移,要直接与业主和投资者打交道,采取多种措施,直接掌握最基层的、最微观的投资各类活动的信息。
5、坚持依法统计,营造和谐统计大氛围
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统计法制意识,引起相关投资单位领导的重视,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支持配合投资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对于“门难进,面难看,话难讲”的拒报单位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抓几个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同时要严肃查处在投资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固定资产投资收集报表难和数据质量控制难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统计,独立统计,杜绝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确保数据质量。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基本上都由统计人员去“发现”,再通过各种渠道,然后“请”其上报。如何能打破这种模式呢?一是要健全统计登记制度,做到应统尽统。所有单位有开工项目时,必须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填写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表,虽然上级统计部门发文作过多次强调,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资单位并没有这样做。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改善这一被动局面,为基层投资统计人员撑腰打气,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让统计人员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
第四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统计工作是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统计数据源自千家万户,统计基层基础关乎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进一步做好新发展阶段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指明了方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基石不牢不稳,将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我市统计部门全面落实《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国统字〔2021〕*号)文件精神要求。从打基础,树形象,促工作的角度出发,立足我市的实际,突出重点,抓好落实,此次调研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是统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统计业务全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只有认识到位,思想统一,规范化建设才有原动力。我市统计部门高度重视,把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市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精神,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夯实政府统计部门、部门统计工作的法定职责,进一步加强县级及县级以下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完善基层统计业务规范,提升基层统计信息化水平,强化基层统计保障条件,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为加强对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了统计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长直接抓,专业科室具体抓,形成了统一协调、分工协作、条块结合、整体推进、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建立制度、制定实施方案
结合我市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制定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准确把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任务和重点,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时间结点,切实解决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部门统计和企业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建设,进一步调动部门和企业统计工作积极性,提高部门和企业统计工作水平,促进政府综合统计与政府部门统计和企业统计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确保全市部门统计和企业统计依法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统计服务保障。要求全市各乡镇(街道、农场)和市直各单位必须明确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做好与市统计局统计数据对接上报工作,同时要求,统计人员原则上一年内不得进行更换。统计人员的保障,为统计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提升统计工作科学性
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贯穿于统计业务全过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只有认识到位,思想统一,规范化建设才有原动力。为此,统计部门高度重视,把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积极配合省统计局开展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为巩固拓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全面提升统计信息化工作水平,夯实统计信息化基础。
四、加强县区基层基础工作督促指导。
统计部门要强化对四县四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重点加强县、区、乡镇级以下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及时掌握日常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制度不虚设、数据有来源、建立健全统计台帐、数据审核评估、依法统计,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五、基层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全市统计调查基础工作调研,基层统计总体情况良好,基层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关于提高统计服务能力的问题。由于目前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都实行了下算下管一级,在提高统计服务能力的问题上,上级为下级服务,数据反馈的及时性成了基层统计的棘手问题,使统计服务工作十分被动。建议以后在数据反馈上再及时一些,有利于提高统计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公信力。
2.统计队伍人员不稳定,变动频繁。统计队伍人员不稳定,变动频繁。我市友谊县兴隆镇、龙山镇、凤岗镇、兴盛乡、东建乡、庆丰乡、建设乡、友邻乡、新镇乡、成富朝鲜族满族乡,由于体制原因,以前是农场,改制后乡镇政府2020年5月刚刚开始组建乡镇,目前人员尚未配齐,也没有开展统计业务,除友谊镇有兼职统计人员外,其他十个乡镇均无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在目前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常因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需要而被调整和调动到其他工作岗位,造成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导致基层统计业务不熟,制度执行不力,数据质量不高。村级统计人员常因换届选举,领导班子变动等原因而变更。基层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检查发现,部分乡镇领导认为统计数据对于本乡镇的具体工作缺乏参考价值和实际作用,统计工作只是上级政府部门下达的一项硬性任务,在乡镇财力、人力等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统计工作难以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工作只是满足于一般的布置安排,对统计工作条件、数据质量等关心不多。
4.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人手不足。从县、区级统计局来说,我市各县、区统计局编制人员少,有统计执法证的人更少,甚至各别县区没有统计执法证人员,影响了统计执法工作。各县、区、乡镇统计人员同时兼做几个专业任务,由于人手不足,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各县、区对乡镇的检查指导和业务培训难以安排;对于乡镇一级,统计工作人员一般身兼数职,随着统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各项普查、调查任务不断加重,许多乡镇统计人员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村级统计是统计工作的源头,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村级统计员(村会计)无法得到相应的经济和政治待遇,同时要应付上级各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时间和精力不足,积极主动性不够,数据质量意识不强。
5.乡村台帐欠规范,资料不齐。实地检查发现,各乡(镇、街道)基本上建立了分村台帐,但各地台帐格式五花八门,装订方法各种各样,甚至个别地方帐表不分,台帐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的模式。村级统计常因换届或领导变动而变更统计人员,由于种种原因,统计历史资料的交接存在缺漏,造成基层统计资料连续性受到影响。
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一是要壮大基层统计队伍。争取人员编制和经费支持,改善基层统计人员的待遇,增加对乡、村统计人员的业务和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二是稳定乡镇统计人员。尽力争取各级政府支持,明确乡镇统计岗位,理清乡镇统计人员身份,做到专岗专责,确保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2.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以新修订《统计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工作。特别要加强对乡镇、企事业单位和村级干部的统计法制宣传,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让群众和各级领导更深入的了解统计,基层统计工作才能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和更有力的支持。杜绝统计工作上弄虚作假的行为,为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建立健全逐级培训制度。逐步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可以采取省级培训到市县级,设市级培训到乡镇级,县级培训到村级。定期或不定期得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基层特别是乡、村两级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能力,确保
第五篇: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2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
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
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
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 的要求。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
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