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型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和改善
一、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作为整个企业激励体制的基础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已受到普遍关注。现代企业制度中,员工的绩效考核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 它对提高员工素质, 加强劳动管理,激发工作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绩效管理,但许多企业均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绩效管理的方案迟迟推行不下去,结果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做了一堆的无用功,造成员工害怕、经理反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伤透了脑筋。这是因为绩效管理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误区,导致设计出来的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果事先能够明确绩效管理可能陷入的误区,就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加以避免。
一、绩效考核基本理论概念
(一)什么是绩效
人们通常将绩效理解为工作的成绩和效率,这是不全面的,绩效最根本的含义应当是工作的效果,是对企业价值创造及未来发展的最终贡献。成绩和效率可以量化,而效果则难以进行量化,通常只能进行主观评价,对绩效的考核包括定量内容与定性评价内容两方面。
(二)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与业绩分析,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绩效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另一种定义说绩效管理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后一种定义强调了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沟通。
(三)什么是绩效考核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 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二、绩效考核的作用
(一)达成目标
绩效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它是将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
(二)挖掘问题
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制订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过程,体现在整个绩效管理环节,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面谈、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的循环,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
(三)分配利益
与利益不挂钩的考核是没有意义的,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为两个部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所以一说起考核,员工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绩效工资的发放。
(四)促进成长
-1-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五)人员激励
通过绩效考核,把员工聘用、职务升降、培训发展、劳动薪酬相结合,使得企业激励机制得到充分运用,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员工本人,也便于建立不断自我激励的心理模式。
二、论文提纲
一、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绩效考核是制订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
2、绩效考核是决定员工调配和职位变动的依据
3、绩效考核是进行员工培训的依据
4、绩效考核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
5、绩效考核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职业发展
二、我国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健全
2、绩效考核体系不完整
3、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细化
4、没有把绩效考核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保持一致
三、我国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科学的进行工作分析
2、明确定义合理的绩效标准和考核方法
3、合理的选择考核者和考核信息
4、对考核者如何避免有关心理偏差的培训
5、进行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
四、我国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及对策
1、设计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2、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
3、克服绩效考核中的主观偏差
4、加强员工的参与度,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5、塑造健康的绩效考核文化,提高员工的认识度
三、参考文献
〔1〕熊苹: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7)。
〔2〕吴丽亭: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初探[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7(4)。〔3〕贾晓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4〕余泽忠: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5〕方振邦: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1。
-2-
〔6〕叶向峰等:员工考核与报酬管理[M],北京,企业出版社,1999。〔7〕Ackerman v.Western Electric Co.In c,1988,860F2d1514。
〔8〕[ 加] 加里/ P0 莱瑟姆,肯尼斯韦克斯利,绩效考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1。
〔9〕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0〕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2009-03-01/电子工业出版社。-3-
第二篇:中小型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中小型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中小型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型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抗风险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实行的是家族管理制度,在人事上任人唯亲,在财务上实行“一手管”。其中多数中小型企业老板受教育水平低,缺乏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有的文化素养、理性思维及规划企业发展蓝图的战略眼光,企业维持在一种低水平发展状态。
(二)招工难、用工贵及忽视人才培养并存影响企业发展。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物价水平上涨,大多数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但仍存在用工缺口。另一方面有中小企业本着有钱就有人的观念,不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忽视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人员流动频繁,人才大量流失。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流动资本缺乏。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方式手续繁杂,无法发挥应急资金作用;二是银行追求经济利益不愿向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三是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缺陷。
(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因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在本企业范围内建立人员培训、信息收集、产品研究之类的机构。虽有新创立的商业性较强的中介公司,但服务收费昂贵,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
(五)品牌意识薄弱。商标品牌意识淡薄,不少企业经营者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完成利润指标,创品牌促建设演变成了无所谓的事。
二、对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引导扶持,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产业布局上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探索制定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技术和资金的帮扶,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二)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应对招工难题。一是定期举办各类综合和专业现场招聘会、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与各劳动力输出地建立互助协作信息平台等方式来搭建好劳资双方供需平台。二是扶持企业加强人员培训。三是引导企业适度提高工人薪酬待遇,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降低人才的流失率。
(三)完善贷款担保体系,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议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作为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担保方,并积极拓展从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拓宽抵押渠道,探索新的抵押形式。
(四)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帮助中小型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切入点,尽量将大企业的配套产业链放到本地中小型企业上;促进产业配套体系的形成。改革税收体制,增加税收时间和方式的弹性,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
(五)政府部门积极扶持企业品牌建设与企业发展创建自主品牌相统一。要不断创建和优化企业品牌生存、发展的市场与法制环境,破除地方市场保护壁垒,营造自由竞争的品牌环境;要对企业品牌进行长期保护和监管,对企业品牌进行经营监管和政策指导;要为企业品牌的发展和推广架设桥梁、创建平台;要强化和落实对自主创新和环保绿色品牌的支持。企业要提升自我品牌意识,坚定品牌建设是企业经营中伴随始终的“百年大计”,积极争取品牌开发的资源优化配置,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争取到政府部门扶持,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
第三篇:论文: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论文: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并且也多次提出指导与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对经济发展及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以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有302.6万个(不含2377万个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就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据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出口总量的60% ,税收的43%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但由于中小企业的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销售市场空间逐渐缩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中小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
1.资金的筹集
企业资金的筹集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决定企业资金运动规律和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小型民营企业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一般都由老板说了算。由于其企业大多资产少、规模小,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益和生产稳定性差,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低,难以获得平等的融资机会,使得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处于内部融资较低的阶段,不得不通过民间渠道获得资金,这严重妨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其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
(1)内部筹资。内部筹资是指企业不依赖外部资金,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内部筹集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自身的积累和储蓄,主要是内部盈余;另一部分是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主要是定额负债形成的资金来源。应该说,内部筹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其作为中小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具有筹资成本低、风险小的优点,同时又可以防止公司控制权的扩散,有利于为外部融资提供保障。但其内部盈余的数额往往受制于股东,另外,其定额负债也具有不少局限性。一般来说,企业内部融资的成本低于外部融资的成本。但由于我国民营经济的产业、产品、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自有资金不足。内部融资匮乏仍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中小企业一般自我积累能力差,自我积累意识不强。中小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规模经济效益差,在内部利润的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现象,中小企业很少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自留资金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二是当前中小企业的负担重,削弱了其内部融资的能力。在纳税政策方面,中小企业的实际纳税负担重,并且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更是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同时,折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这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趋势。它增强了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融资结构的弹性,成为中小企业新的融资工具,它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从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金融举措来看,还包括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6%左右,扣除国债直接融资部分,仅占10%左右,而在美国则高达50%以上。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来说,渠道狭窄,困难重重。探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股票市场门槛过高,债券市场的发展又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使得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进入资本市场的壁垒。
(3)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获取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由于我国内部融资力量薄弱,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便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但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额确实在增大,而另一方面政府、媒体以及中小企业自身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的呼声越来越大,需求大于供给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中小企业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要素。
2.投资和资金营运能力较差,缺乏科学管理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所需资金一般都很短缺。资金来源一般主要是老板的股本投入和有限的留存收益,致使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投资和资金营运能力处在低水平,只能小打小闹,因为要尽快收回投资,只能追求短期目标,无法或者很少考虑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更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利润分配局限性
企业在利润分配时应优先考虑积累,充实资本,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努力提高资产的运用效率,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流动能力,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合理分配资金。我国在财务成果分配活动中建立了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民营企业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的资金分流,防止过多地分流到工资福利上去和非生产性投资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多地增加留存收益,不断增加企业的积累,促进企业自然流动发展。4.财务流动资金控制能力薄弱
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最主要的是现金流的管理。但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也由于其他客观和主观原因,造成企业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流动资产内部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营运能力低下,财务管理效率不高。
5.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混乱
许多企业的存货收入和发出都不是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计算,而是采用目测或估推,从而失去了真实性和准确性。成本账目设置不全,会计科目混乱,成本核算不准,库存不实,成本控制手段跟不上,即使出现了“跑、冒、滴、漏”的现象,也无从觉察。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大力改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有效、持续发展。
2.2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一方面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自身局限等因素的影响,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
中小型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所认识和研究。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缺乏制度意识;二是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制度制定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执法不严,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四是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监控不力,资产管理不严。
3.筹资能力差,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融资难、担保难和抵押难是制约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第二,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金信用相对较差;第三,国家没有专设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中小型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4.投资能力较弱,决策缺乏战略性
一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随意性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缺乏科学性。二是追求短期目标,决策缺乏战略性。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试图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所需资金短缺。民营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其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第三章、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因分析
3.1存在的外部原因
第一,法规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目前绝大多数财经法规都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理财行为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同时,现行的财经法规对违规的惩罚力度过低,对违规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偏轻,没有达到足够的惩戒效果。
第二,缺乏必要的金融扶持机制。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等现实状况决定了其通过市场融资的资金信用度较低。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系列稳定的融资机制对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尚未建立起一整套旨在减少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三,外部监督双重缺位。企业的外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就民营企业而言,这两种监督都不到位。一是政府监督缺位。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财经法规,民营企业规范体系不健全,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经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这些部门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时偏重于技术上的差错,不太注重其真实性,缺少对违规现象的责任追究与惩罚措施。其次,社会监督缺位。由于目前社会审计尚未涉及民营企业,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加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乏力,经营活动中不规范的行为较普遍,因此对其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较大,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外在监督的缺位,加重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3.2存在的自身原因
第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往往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集权现象严重,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外,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差,管理思想也比较落后,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上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职人员,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较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看不懂财务报表,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而在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中,又普遍存在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再加上民营企业从来都存在重市场、重技术、轻内部财务管理的思想,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无章、无序,财务监控不严,暗箱操作盛行,信息失真等问题存在,给财务工作埋下了隐患。
第三,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缺乏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一般多由亲属担任,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培训,对财经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不能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难以运用财务数据和财务管理手段参与管理。由于任人唯亲,阻挡了非家族优秀财务人才的进入,即使有非家族财务管理人员进入,也往往因用人制度不公而离心离德。同时由于人情观念限制,也会导致在财务控制中的考核、奖惩制度无法得到严格执行,造成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第四章、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改善措施
4.1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治理对策
1.加强财经法规建设,加大惩治力度。我国目前所有的财经法规基本上是针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而设置的,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应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台适用民营企业特点的统一的法规。同时,要通过立法明确民营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以规范相关责任人的财务行为。
2.加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为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3)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实际困难。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采取的资金筹集方法:向股东筹措资金是企业在创业阶段最安全、最经济、最便利的筹资渠道;企业的短期资本即营运资本可由商业信用来提供;巧用融资租凭业务,把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变为流动资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以知识产权向商业银行申请质押贷款。
3.强化外部监督,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一方面在现有的条件下,有关政府部门应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在建立健全了针对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更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促进民营企业财务工作规范化。同时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社会监督作用,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并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的再监督,促进中介机构提供客观、公正的社会服务。
4.2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治理对策
其一,全面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新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求得长足发展,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如果企业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控制资金、成本、利润。这样也就抓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另一方面民营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诸如以人为本观念、知识管理观念、信息管理观念、现金流量观念、法治管理观念、风险防范观念等等。民营企业必须正视自身的财务状况,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财务管理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全方位的拓展和创新。
其二,健全财务机构,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制度。一方面要健全财务组织机构,在企业内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专司资金调度、费用分解、日常费用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安全。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三,提高同财务管理者的素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民营企业家要加强学习,在管理工作之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及必备的财务知识。同时民营企业家要克服任人唯亲思想,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应安排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另外,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后续教育制度,鼓励财务人员学习和创新,不断适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而且如有必要还应从外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
总之,财务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民营企业能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规范财务管理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民营企业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虽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仍旧存在着问题,使得企业财务方面存在问题。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投资弱,不具有科学性;财务控制较弱 ;管理观念陈旧,模式古板。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也有相应的对策:政府要尽快下达相关法律政策,尽快来解决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小企业在面向市场的投资,要对投资项目进行仔细研究。作到正确投资尽量降低风险;企业要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泉源的管理素质。
致 谢
本文是在尊敬的导师任中飞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高度的责任心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导师的教诲是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对论文的完成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作者还要深深地感谢默默支持本人完成学业的父母及亲友,感谢他们为我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支持!
谨向所有在本文的完成中给予作者关怀和帮助而在此无法一一提及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魏森淼.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供给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1)[2] 周培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1)
[3] 陈春艳.会计信息供给机制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6)[4] 李振锋.会计信息的监管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9)[65] 杨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9)
[6] 吴俊英.会计信息产品转换及市场交易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5,(01).[7] 李心合.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及其协调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 1999,(11).
第四篇:论文: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论文: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并且也多次提出指导与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对经济发展及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以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有302.6万个(不含2377万个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就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据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出口总量的60% ,税收的43%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但由于中小企业的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销售市场空间逐渐缩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的概念及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
(一)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的概念
1.民营企业的含义与界定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我国民营企业界定从广义上看,民营企业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而本文也认同这种说法。本文的民营企业的界定主要是在于它的狭义的含义。
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民营不等于私营,民营化也不能等于私有化。现在国外有部分学者把民营化等同于私有化,认为是同一概念,是不对的。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其内涵和外延的不同而把二者区分清楚。
2.中小企业的定义与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概念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述清楚,通常用数量指标和质的指标来界定。一般来说,数量指标是利用企业的资本金额、销售额、雇用人数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从遵循经营学的角度,能反映企业经营本质特征的指标。例如,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性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一体等。按照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质的规定,大企业的分支机构即使在数量指标的衡量下达到了中小企业的标准,从质的方面仍不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
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标准的为小企业:
(1)不对外筹集资金。即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
(2)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即按照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4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确定的小型企业。
3.中小民营企业的概念
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它们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在整个国民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民营企业其实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包括在内,是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企业。中小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动反映及时,能够合理的调动配制资金和劳动力资源,这是其中小民营企业的优点。
(二)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
1.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过程中所进行的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协调、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全称,其主要特点是对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的内容
我国目前财务管理,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企业财务通则》和各行业财务制度下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资金筹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法定程序,从不同的资金渠道,筹措所需资金的全过程。无论其筹资的来源和方式如何,其取得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即企业的资本金;另一种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即企业的负债。
具体说来,企业资金筹集有如下几条主要渠道:
(1)企业所有者投资,提供企业的法定资本金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2)利用银行信贷,取得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
(3)发行企业债券,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4)合理利用商业信用,筹集短期债务资金。
(5)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生产经营所需的生产资料。
(6)提取盈余公积金,补充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
“投资” 就是提供资金,这个资金的来源可以是投资人手中的一切资金(包括股票,动与不动产等),或者是从长期性借贷的资金。投资的类型包括房地产, 证券投资, 黄金, 外币或债券或邮票。之后这些投资也许会提供未来的现金流, 也许其价值会增加或减少。股市里的投资是由证券投资者来执行。集体投资计划经由推销投资的价值来鼓励投资者购买证券。
企业的投资活动明显地分为两类:
(1)为对内扩大再生产奠定基础,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2)对外扩张,即对外股权、债权支付的现金。
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投资方向是城镇。去年我国民营经济在城镇的投入占其总投资额的69.7%,投在农村的部分占30.3%。再看增长率,中小民营企业投资投到城镇的这一部分,同比增长51.1%,投到农村的部分增长了24.9%。所以我们从城乡分布的角度看中小型企业资本的投资,大部分投到城镇,小部分投到了农村;从增长率来看,城镇的增长率快于农村的增长率。
资金是指现金,或等于现金的代表物体(如银行存款存折、公债、股票或马上可以变成现金的任何票据)、机械器材、存货或其它实物,或者投资者手中拥有以资产作低押的借据。此外,“ 资金” 也可以是通过合法手段得来的遗产、礼物或借贷。
企业的资金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财经法规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中收回的资金分割用于不同方面的活动。它包括:(1)收入的分配。企业的收入按与经营业务的关系分为营业收入和非营业收入。(2)税金的交纳。(3)利润大于利润的分配。
资金分配的意义:第一,正确地进行资金分配,有利于企业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耗费,促使企业持续发展。第二,正确地进行资金分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条件。第三,正确地进行资金分配,是满足各方关系人利益的前提条件。第四,正确地进行资金分配,可以体现企业社会贡献能力的大小。
就其企业的资金分配管理必须符合如下要求:一是产权明晰,分之有据;二是正确确定企业收益;三是资本保全;四是资金分配应兼顾各方利益;五是保护债权人权利;六是效率;七是比例合理。
3.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的职能是指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具体有制定和实施公司筹资决策方案、投放和配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合理分配公司收益和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具体职能可以分别归入财务管理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基本职能中。
4.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资金(资本)运动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因为财务管理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及其各个环节实施管理,其管理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体效益的优劣。
(2)资金(资本)运动管理的意义。因为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顺畅、合理、有效,是影响企业是否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
5.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成功以至于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不仅与资产的获得及合理使用的决策有关,而且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发生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同时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要求财务管理要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公司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是税后收益最大化。但现代公司里,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往往导致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潜在矛盾,两者目标不一致,使管理者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财务管理就需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和激励的作用,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因此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筹集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参与经营决策、实行事前控制、不断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按照规定分配企业收入,正确处理投资者、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财务监督,维护国家财经纪律。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小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
1.资金的筹集
企业资金的筹集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决定企业资金运动规律和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小型民营企业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一般都由老板说了算。由于其企业大多资产少、规模小,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益和生产稳定性差,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低,难以获得平等的融资机会,使得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处于内部融资较低的阶段,不得不通过民间渠道获得资金,这严重妨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其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
(1)内部筹资。内部筹资是指企业不依赖外部资金,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内部筹集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自身的积累和储蓄,主要是内部盈余;另一部分是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主要是定额负债形成的资金来源。应该说,内部筹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其作为中小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具有筹资成本低、风险小的优点,同时又可以防止公司控制权的扩散,有利于为外部融资提供保障。但其内部盈余的数额往往受制于股东,另外,其定额负债也具有不少局限性。一般来说,企业内部融资的成本低于外部融资的成本。但由于我国民营经济的产业、产品、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自有资金不足。内部融资匮乏仍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中小企业一般自我积累能力差,自我积累意识不强。中小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规模经济效益差,在内部利润的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现象,中小企业很少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自留资金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二是当前中小企业的负担重,削弱了其内部融资的能力。在纳税政策方面,中小企业的实际纳税负担重,并且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更是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同时,折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这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趋势。它增强了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融资结构的弹性,成为中小企业新的融资工具,它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从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金融举措来看,还包括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6%左右,扣除国债直接融资部分,仅占10%左右,而在美国则高达50%以上。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来说,渠道狭窄,困难重重。探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股票市场门槛过高,债券市场的发展又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使得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进入资本市场的壁垒。
(3)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获取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由于我国内部融资力量薄弱,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便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但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额确实在增大,而另一方面政府、媒体以及中小企业自身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的呼声越来越大,需求大于供给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中小企业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要素。
2.投资和资金营运能力较差,缺乏科学管理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所需资金一般都很短缺。资金来源一般主要是老板的股本投入和有限的留存收益,致使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投资和资金营运能力处在低水平,只能小打小闹,因为要尽快收回投资,只能追求短期目标,无法或者很少考虑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更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利润分配局限性
企业在利润分配时应优先考虑积累,充实资本,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努力提高资产的运用效率,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流动能力,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合理分配资金。我国在财务成果分配活动中建立了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民营企业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的资金分流,防止过多地分流到工资福利上去和非生产性投资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多地增加留存收益,不断增加企业的积累,促进企业自然流动发展。
4.财务流动资金控制能力薄弱
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最主要的是现金流的管理。但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也由于其他客观和主观原因,造成企业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流动资产内部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营运能力低下,财务管理效率不高。
5.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混乱
许多企业的存货收入和发出都不是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计算,而是采用目测或估推,从而失去了真实性和准确性。成本账目设置不全,会计科目混乱,成本核算不准,库存不实,成本控制手段跟不上,即使出现了“跑、冒、滴、漏”的现象,也无从觉察。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大力改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有效、持续发展。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一方面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自身局限等因素的影响,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
中小型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所认识和研究。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缺乏制度意识;二是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制度制定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执法不严,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四是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监控不力,资产管理不严。
3.筹资能力差,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融资难、担保难和抵押难是制约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第二,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金信用相对较差;第三,国家没有专设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中小型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4.投资能力较弱,决策缺乏战略性
一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随意性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缺乏科学性。二是追求短期目标,决策缺乏战略性。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试图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所需资金短缺。民营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其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外部原因
第一,法规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目前绝大多数财经法规都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理财行为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同时,现行的财经法规对违规的惩罚力度过低,对违规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偏轻,没有达到足够的惩戒效果。
第二,缺乏必要的金融扶持机制。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等现实状况决定了其通过市场融资的资金信用度较低。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系列稳定的融资机制对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尚未建立起一整套旨在减少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三,外部监督双重缺位。企业的外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就民营企业而言,这两种监督都不到位。一是政府监督缺位。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财经法规,民营企业规范体系不健全,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经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这些部门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时偏重于技术上的差错,不太注重其真实性,缺少对违规现象的责任追究与惩罚措施。其次,社会监督缺位。由于目前社会审计尚未涉及民营企业,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加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乏力,经营活动中不规范的行为较普遍,因此对其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较大,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外在监督的缺位,加重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
(二)存在的自身原因
第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往往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集权现象严重,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外,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差,管理思想也比较落后,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上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职人员,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较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看不懂财务报表,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而在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中,又普遍存在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再加上民营企业从来都存在重市场、重技术、轻内部财务管理的思想,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无章、无序,财务监控不严,暗箱操作盛行,信息失真等问题存在,给财务工作埋下了隐患。
第三,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缺乏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一般多由亲属担任,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培训,对财经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不能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难以运用财务数据和财务管理手段参与管理。由于任人唯亲,阻挡了非家族优秀财务人才的进入,即使有非家族财务管理人员进入,也往往因用人制度不公而离心离德。同时由于人情观念限制,也会导致在财务控制中的考核、奖惩制度无法得到严格执行,造成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四、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治理对策
1.加强财经法规建设,加大惩治力度。我国目前所有的财经法规基本上是针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而设置的,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应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台适用民营企业特点的统一的法规。同时,要通过立法明确民营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以规范相关责任人的财务行为。
2.加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为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3)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实际困难。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采取的资金筹集方法:向股东筹措资金是企业在创业阶段最安全、最经济、最便利的筹资渠道;企业的短期资本即营运资本可由商业信用来提供;巧用
融资租凭业务,把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变为流动资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以知识产权向商业银行申请质押贷款。
3.强化外部监督,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一方面在现有的条件下,有关政府部门应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在建立健全了针对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更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促进民营企业财务工作规范化。同时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社会监督作用,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并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的再监督,促进中介机构提供客观、公正的社会服务。
(二)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治理对策
其一,全面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新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求得长足发展,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如果企业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控制资金、成本、利润。这样也就抓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另一方面民营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诸如以人为本观念、知识管理观念、信息管理观念、现金流量观念、法治管理观念、风险防范观念等等。民营企业必须正视自身的财务状况,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财务管理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全方位的拓展和创新。
其二,健全财务机构,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制度。一方面要健全财务组织机构,在企业内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专司资金调度、费用分解、日常费用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安全。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三,提高同财务管理者的素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民营企业家要加强学习,在管理工作之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及必备的财务知识。同时民营企业家要克服任人唯亲思想,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应安排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另外,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后续教育制度,鼓励财务人员学习和创新,不断适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而且如有必要还应从外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
总之,财务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民营企业能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规范财务管理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民营企业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五篇:绩效考核存在问题
绩效考核存在问题
(一)未成立局内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主管副局长和各处(室)长组成,负责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绩效计划;结合我局实际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对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只把绩效考核看作是机关内部管理的工具,没有把绩效考核当作战略管理工具;二是没有把对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与整个机关单位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没有把整个单位的总体目标任务细化为每个成员、每个岗位和每个部门的绩效目标,战略导向不明显。造成绩效考核体系在上层、中层和下层之间没有形成共识,绩效考核的制定和实施缺乏认识基础。四是对绩效管理自我评估考核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考评体系设计不科学,可操作性不高。
绩效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构成体系主要包括绩效目标制定、绩效目标的实施、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结果反馈与运用,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程序和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错综复杂,是一项高难度的行政管理工作。我局绩效管理尚处初步运行阶段,与之配套的制度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以实现局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局绩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四)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缺乏沟通
缺乏必要的沟通,未能实现和谐、互动、改进、提高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加了机关干部职工对绩效考核的不认同感。
(五)结果运用不合理,执行力不强。
在绩效考核中获取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必须应用到机关的行政管理当中。一要反馈绩效考核结果,查找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二要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任用、晋升和奖励等工作中去。三要回头验证机关内部管理各项政策制度措施,如工作分工、任务分配和绩效考核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和偏差,并加以改进。如果片面地把绩效考核简单地理解为“荣誉殿堂”、“成绩排行榜”,把奖励和通报作为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唯一形式,最终导致机关干部职工对绩效考核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影响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