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企业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及绩效考核研究
[摘 要] 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绩效考核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并不理想。本文旨在分析绩效考核低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一种管理行为。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绩效考核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报告显示:在1044家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59.1%的企业选择效果“一般”,选择“非常好”和“很好”的比例合计才20%。这些数字说明人员绩效考核是一个令企业头痛的工作,它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提高。本文只在分析绩效考核低效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绩效考核低效的原因分析
1.考核目的不明确。目前许多企业没有明确绩效考核目的,一些企业在管理中不能发挥绩效考核对员工的业绩评定与认可作用,也无法实现它对员工的激励或是惩戒作用,因而绩效考核也就丧失了它作为管理手段的作用。
2.考核原则不明确。有些企业在考核的时候只针对基层和中层员工,企业高管却不参加考核,就是参加也是流于形式,碍于企业内部的上下级关系敷衍了事。还有些企业在考核时只是上级对下级打分,上级考核者对员工的印象记私人交情等非客观因素将很大程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
3.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案。许多企业在制定考核方案时没有结合本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往往照搬其他企业现成的考核方案,最后导致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脱节。目前已经有很多比较成熟的业绩考核方法和技术,但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重视和适当的选择、组合运用这些成熟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4.考核程序形式化。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考核知识管理当局的一种形式化的流程,他们就会将绩效考核与“浪费时间”、“流于形式”等评价联系在一起。另外,考核的形式化必然会带来拙劣的绩效考核结果,最终导致士气的降低和生产率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成功与发展。
5.考核结果无反馈。大部分企业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实施了绩效考核,但是考核结果通常只是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秘密”文件。还有些企业只是盲目的效仿其他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企业内部没有较高专业水平人员具体实施,考核者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考核的意义,考核结果大多也无法反馈给被考核员工。
6.考核与企业其他流程脱节。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当中将绩效考核与其他流程相脱节,单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没有把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关键一环,导致绩效考核失去应有的促进企业管理的作用。同时,也没有考虑考核体系的设计与企业战略发展的关系,这样会影响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二、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途径
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可分为五类:(1)作为晋升、解雇和调整岗位的依据。(2)作为确定工资、奖励的依据。(3)作为潜能开发和教育培训的依据。(4)作为调整人事政策、激励措施的依据。(5)考核结果供生产、采购、营销、研发、财务等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和决策时参考。明确了绩效考核的目的后,绩效考核工作才可能围绕这个目的有条不紊的展开。
2.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在考核原则中应该要求对企业的高、中、低层员工均要进行考核,但在侧重点上应有所区分。比如对基层工作人员来说,考核重点应放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上;对高级管理人员考核应注重履行职责和企业整体效益上。同时,考核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一定的透明度,避免黑箱操作。
3.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合理。制定绩效考核的方案首先要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考核方案要是客观的、公平的,考核人员要完全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考核。考核标准、方法和体系应该根据实际岗位而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法主要有:(1)常规方法。(2)行为评价法。(3)工作成果评价法。(4)360度评价法。
4.完善绩效考核程序。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的程序是自下而上,由基层向上,层层逐级考核的。通常一个完备的考核程序应具备以下内容:确定考核目的;确定考核标准和范围;选择考核方法;选定考核时机或时间;组织考核;整理考核结果和进行考核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5.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反馈对绩效考核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方面可以让员工了解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哪些做得还可以,哪些还需要改进。另一方面,从员工这里可以了解对目前的绩效考核方法、体系、程序方面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以便于企业及时对考核方案做出修正。
6.加强绩效考核与企业其他过程的联系。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考核目的必须与企业的远景战略规划一致,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必须与所考核岗位相联系,考核时间和地点必须渗透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去,考核的结果必须与企业员工的具体利益相联系,整个考核过程不可能独立于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同时,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手段,也不能独立于企业的运营管理。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有效的绩效考核能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应加强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每个环节,将考核落到实处,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更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业绩的提高。参考文献:
[1]张 彦:公司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人力资源开发,2005,(03)
[2]李寿军: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企业活力,2004,(10)
第二篇:企业员工培训的创新研究
企业员工培训的创新研究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董伟
企业员工培训的创新研究
董伟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本质上还是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如何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的优势,把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高程度,是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基本源泉。在现代社会中,员工技能的成长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加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企业员工的培训制度,不仅有益于企业员工的利益,还提升了企业对外的竞争力。通过对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通过对培训活动各个环节的阐述,为企业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创新提供借鉴。关键词:企业;培训;人力资源;员工;创新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重要职能,同样也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实力,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投资活动。应该说,现代企业的最大财富不是资产,也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如何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的优势,把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高程度,创新员工的培训制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 企业培训员工的重要性 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归属感
员工的培训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实现其个人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培训对员工是一种福利,因为这是在为员工提供渠道吸取新知识、增长才干,员工抓住这些机会,努力学习,会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很大改善、技能明显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得到增强,让职业生涯更加明确,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所以企业应不断地进行员工培训,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员工应具有的行为规范,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按规范和同事融洽的工作。通过培训,也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使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加强并获得更高的效益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作用已经突显出来,成为了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竞争优势,就必须提供比其竞争对手质量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更好的员工培训制度。员工培训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这些效益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人才战略和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并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超强的战斗力,愈战愈勇,并立于不败之地。国外研究表明,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有鉴于此,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对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在逐步认知,并在培训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使员工的知识能力更新及技术能力水准提高
如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使得知识总量迅猛增加,缩短知识更新周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随之缩短。因此,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制度,加速员工知识的更新,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满足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在员工培训中,岗位培训是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上岗规范、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最重要的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的进步、提高,以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攻关等,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更高一级的岗位规范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所以,员工培训工作日益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它也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 企业培训制度的现状、问题和思考 培训理念存在偏差,员工与企业对培训的认识不一致 某些企业对培训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一是“培训浪费论”。某些企业管理者认为现在的员工流动性大,自己花大力气培养了人才,却是为他人做了培训;有些企业认为当前企业效益较好,员工的素质还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暂不培训或资金紧张,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其他业务上,所以不培训;有些企业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企业自己出钱培训员工仍是一种浪费等等。二是“培训万能论”。一些企业重视员工培训,但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强调培训。员工的技能不足了培训、销售业绩下滑了培训、服务态度不好了培训,一出问题就会想到培训,把培训当成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殊不知,人是最难培养的,员工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仅靠培训去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培训项目设置不系统,培训方式简单,没有针对性
很多企业对培训的评价是赶形势、走过场,培训方式简单化、形式化、任务化;有的是为了可以在工作汇报的表格中增加填写的内容,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为企业和个人的政绩添上值得夸耀的一笔,因此多以应付为主。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一是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者对企业的培训需要缺乏了解而盲目跟风,在培训项目上的选择喜欢猎奇,崇拜国外的培训教师和课程;还有的企业培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知道应该培训谁和培训什么,没有起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应有的作用。培训忽略企业文化
一些企业把培训目的理解为,员工培训就是传授从事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对员工培训目的的片面理解。员工培训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工作作风的人形成统一、团结、和谐的工作集体,进而提高员工及整个企业的绩效,并改善员工的生活质量。轻视培训评估和监督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和监督培训评估是培训效果监督、检验的重要环节。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企业重视培训,但却忽视了培训的后期评估和监督,使员工感觉学而无用;有些企业的培训评估仅仅是对培训内容的考核,并没有深入到员工的工作行为、态度改变、绩效改善、能力提高,以及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效益上去考虑,留在低水平层次上;还有些企业缺乏对培训评估系统的记录,缺乏对培训的专业管理,没有建立完整的培训信息系统。
三 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体系,创新培训机制 现代企业培训实践和创新
传统的培训以提高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为主,而现代培训是多层次的培训,是对企业高层、中层、基层人员在知识、技能、交涉、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的制定上,应考虑目前新技术的使用水平。根据现有的水平,找出新、旧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所在,再结合现有员工的知识层次、技能来明确列出所需的相关技术与技能,最终确定培训的内容。并且,培训内容应当做到板块化、层次化,全面系统,因材施教。培训方式的创新
培训方式体现层次性、多样性,要拉开梯度,根据人才的不同学历、阅历,开设不同性质、水平的培训。例如,对于年轻的员工,可以进行提升学历、现场实践锻炼,而对于资格阅历很高的中老年员工,可以经常召开同部门内部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沟通、竞赛,相关部门之间、不同层次的人员之间也要经常进行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沟通。3 培训评估体系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培训效果的评价是培训体系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效果评价做得好,就会推动未来培训的进一步发展;效果评价做得不好,不到位,就会使得培训反馈体制受阻,而这正是导致企业不愿组织培训的重要原因。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载体——评估体系,自然而然就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著名学者提出了培训效果评估模型,该模型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递进层次,分别为反应、知识、行为与效果。一级评估要注意学员的反应,因为无论老师怎样认真备课,学员只要某方面不感兴趣,就不会认真学习。二级评估要检查学员所学的东西,这种检查可能以考卷形势实行或实地操作。三级评估主要衡量学员工作表现的变化,这是为了记录学员是否真正掌握了培训内容并运用到工作中去。如果没能学以致用,则说明这次培训是一种浪费。四级评估则是衡量培训是否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培训达到让员工改变工作态度的目的,那么是否同时对业绩的提高也起了应有作用,这可以通过硬性数据来显示,比如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员工精神面貌的改善等。培训其他方面的创新
这包括培训的接受者——员工,应由被动的接受培训到主动的制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自我主动学习。培训需要企业内训和企业外训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受训群体,培训内容来开展适合的培训,这样培训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海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2]余凯诚,程文文,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加里得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三篇:发电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
发电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
发电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任何一件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因此,保证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保证安全生产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加强运行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知识,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发电企业运行员工的培训是一项细致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运行员工的培训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电力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
(一)发电企业生产和经营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发电企业的建设均倾向于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加上各大发电企业投入大量的财力加强技改,使发电企业生产环节技术含量明显提升;目前的发电企业正走向商业化运营,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电力市场化运营将为电力企业带来管理理念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挑战,电力业的经营和管理都将发生新的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对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在素质、能力、专业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员工的技术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电力企业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匮乏、重学历轻能力的现状。
电力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公用型、装备型产业,在电力生产和市场竞争
中,职工劳动中含有越来越多的智力成份,电力企业越来越趋于运用高技术生产,更需要职工的创造性参与。传统的岗位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将应运而生。随着电力市场化的发展,诸如“市场竞价员”、“市场营销员”、“网络管理”、“项目经理”、“法律咨询”等职业岗位将受到企业青睐。而传统的职业岗位在职责内容,在管理、技术含量上也将发生大的变化,如发电厂的运行人员将被要求具备多专业才能,具有全能本领,即不仅通晓热动、电气、机械等专业知识,也应熟知计算机应用、电网技术和具备灵活的事故处理能力。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专业知识、领导知识、有关管理知识、法律法规、成本控制、财税知识、金融知识;生产人员必须熟悉和精通本岗位和相关专业业务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实务以及有关的管理知识。市场化要求综合素质高的员工,从过去重学历、重资历转向重能力、重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协作能力、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等非智力因素),全面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由学历教育向技能培训的战略转移,加大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基本要求。
(三)电力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迫切性:
目前在电力企业中,知识滞后的现象十分突出,从一般的管理人员到企业的各级领导成员,均急需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近年来,发电企业快速扩张,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相继上马,但事实告诉我们,所获经济效益并未按比例增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水平未能相应升级,管理方法和手段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委,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知识管理功底不扎实、知识老化、知识结
构不合理、学风漂浮,对电力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缺乏前瞻性研究,更缺乏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企业的部分员工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对企业推行的新型管理模式和改革思路不适应、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管理收效不大。在电力企业中,不仅生产技能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大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等正规培训。因此,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它始于员工,终于员工,旨在于改善员工素质和行为表现,提升企业总体竞争实力。注意发挥学习对人的素质的提升功能,把学习作为提高职工素质和经济效益、谋求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长计议,舍得投入,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让职工业务素质切实得到提高。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激励,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电力企业培训激励机制不足现状分析
开发人才主要途径是教育、培养、知人善任,积极引进人才,大胆推荐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人才,以及采取多种形式培育人才,并努力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电力企业的人才资源的开发的重点应放在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上,生产经营应以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为前提,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提高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当今的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培训激励不足现状,我认为归根结底在机制,现有的培训激励机制存在以下缺陷。
1.多年来,缺乏一项鼓励学习的制度。学习不仅仅是学理论,而且是学技能。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理论要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设
备、电网的运行检修水平、安全生产才能实现强大的推动力。由于历史的原因,随着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生产一线的工人,越来越形成了凡事依靠厂家的惰性心理,缺乏处理事故的能力和责任感,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微机保护这样的智能化产品,动则一个电话,要么换芯片,懒于查回路,这样虽然既节约时间,又节约人力,殊不知,我们的工作责任心、我们的学习力也日益消退。“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企业内部缺乏鼓励学习、鼓励创新的机制,长此以往,抑制了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更没有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因而我们亟待建立一种制度来促进学习,培养学习力,让我们重拾失去的好传统,打破依赖心理,自己动手,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供电可靠性。
2.学习是运动,缺乏长效运行机制。从没有将学习和考试作为一项制度制定下来,长期化、规范化。要想提高全员素质,只有靠长期学习、靠长效运行机制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而不能搞运动式的学习,运动式学习容易造成专业、人员、岗位的学习盲点,不利于全员学习,不利于团队学习,而且缺乏对职工考核的信服力和激励力。
3.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但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原因。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的环境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对培训工作又是一大阻碍。短期内可建立制度,将培训纳入考核中去,使所有的管理者有培训下属的责
任,并在自己部门中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关系,保证受训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环境中。
4.缺乏学习的压力。首先是行业优势,电力系统的职工由于行业的优势,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二是只奖不罚,缺乏压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培训效果只所以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只奖不罚,学历教育是这样,技术比武更是这样,职工从内心里缺乏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意识,缺乏顽强拼搏、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精神,缺乏为企业争光的荣誉感。对于选拔落后者,企业又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很大一部分职工产生宁愿选拔不上的念头,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缺乏约束激励机制。
(二)电力企业建立培训激励机制的迫切性
通过对培训激励机制不足现状的上述分析,我认为:电力企业员工存在学习意识淡薄,满足现状、缺乏压力感、危机感现状,缺乏培训激励机制,这一切都不可避免的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现象,严重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向前发展。纵观电力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普遍存在培训投入大,培训效果不佳现状。能不能主动学习、接受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是否导致行为改变,等等,都应与工作绩效、职业发展相关。因为强迫或控制是不会发生真正的学习的,那么如何扭转“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局面呢?只有靠培训激励机制。电力企业亟待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机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只有建立了一个好的学习机制,营造一种“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锻造出一个有竞争实力的电力企业。
(三)两种培训激励模式 1.外在激励模式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通过内在“潜移默化”满足人们深层次的需要,激发潜力,调动积极性。包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价值、挑战性以及工作者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类似精神激励。如成就感满足感等内在激励方式效果持久,但见效缓慢。外在激励指对工作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资金福利以及提升机会,类似物质鼓励。主要有竞争激励,参与激励等,其优点是,见效快,但不能持久。外在激励由内在激励做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发,而内在激励人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1)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2)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3)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4)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并具有颇富诱激力的外偿。外在激励的概念基础就是:激励是独立于工作之外的,要么是薪水、要么是升职,激励跟工作本身毫无关联;激励就是“出卖劳动,换取报酬。”如果有人给你十美元,它并不能刺激你在工作中有所创新,你想要的只是十美元而已。与之相反,内在激励却和工作本身血肉相联,它能激励你精益求精。将培训与员工的物质利益挂钩,就是通过物质激励的手段,鼓励职工参加培训和自主学习。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
激励,如上浮工资、增加津贴、增加年津和一次性奖励等。负激励,如下浮工资、一次性罚款等。通过与物质利益挂钩,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职工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要将培训结果同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将考试成绩和培训考核做为一种激励,并同岗位工资挂起钩来,从而打破“同岗同酬”的局面,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2.内在激励模式
非金钱奖励属于内在的附加报酬,它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但不能直接获得的报酬,属于隐性酬劳,分为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职业性奖励又可以细分为:职业安全、自我发展、和谐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晋升机会等等;而社会性奖励由地位象征、表扬肯定、荣誉、成就感等因素构成。这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方式。外在的金钱激励方式虽然能显著提高效果,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久,处理的不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反作用;而内在的心理激励,虽然激励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一经激励,不仅可以提高效果,更主要的是具有持久性。对于高层次的人才和知识型的员工,内在的心理报酬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工作满意感度和工作成绩。
3.与绩效评估相结合
员工的业绩取决于自身努力程度和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升来源于培训和学习,如何才能促进职工去争先恐后的自主学习呢?那就是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员工个人的努力、培训结果、素质提升与绩效评估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为今后晋升和加薪的依据,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培训后的希望,从内心深处迸发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4.电力企业培训激励模式的选择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不同的激励理论具有各自的侧重点和适用条件,外在激励更加适合当前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是普遍使用、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侧重于外在的培训激励,并不否定内在激励的有效性,但在特定的条件限制下它是最适合的。
三、制定保级考试制度,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培养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在电力企业范围内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呢?那就是将学习和考试定为一种长期性的制度,并将考试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探索构建具有电力特色,适合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状况的培训激励机制。一方面,通过奖励来促进职工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年轻有为、高学历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培养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考核来增加职工学习的压力,对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有混日子、吃大锅饭思想的相对消极的职工,无疑是一个较好的促进。从企业层面上,最终达到“以考促培、以考促学”的总体目标,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发电设备的运行与检修水平。根据电力系统职工的特点,一次性的奖励对优秀的人员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对落后的员工更起不到鞭策作用。因此,抓住职工对岗位工资的心理敏感度,将学习培训考试的成绩尝试与工资的岗级挂钩,使处于同一岗位上的不同人员,根据成绩实行不同的岗位报酬,并将考试做为一种制度列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中,避免运动式的学习,打破“同岗同酬”的分配机制,收到较好的培训激励效果。
在电力企业的管理现状下,培训结果与员工物质利益挂钩,是效果最
明显的培训激励方法。保级考试制度的推行以及考试成绩计算方法的创造性探索,在电力系统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我相信培训激励机制也会日臻完善。
第四篇: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和对策的研究范文
第 1 页
共 14 页 引言
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员工,并且让他们努力工作。但事实上,我们通常很难直接寻找到最适合企业的员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我们可能会接受有潜力的人进入企业,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以使他们能够与工作更好地进行匹配;或者,也有可能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原来适应于企业的员工需要接受继续教育或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近年来,人们都在谈论知识经济的挑战,实际上知识经济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也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使用和开发问题。随着跨国公司的涌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日趋严峻,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对企业,对员工将会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1.1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
企业的员工培训是指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以及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贡献,企业所作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各种努力。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为了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培训主要包括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各种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员工的绩效是由员工的行为引起的,而员工的行为又是由员工的动机引起的,而员工的动机主要由知识,技能和态度决定的,其中态度影响动机的作用特别强烈。因此,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建立正确的态度。其中主要以建立正确的态度为突破口,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正确又强烈的动机,进而产生积极的持久的行为,最终引发组织希望的绩效。
1.2 员工培训的重要意义
有效的企业培训,其实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事实上,培训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受训者个人,而恰恰相反,企业组织本身作为一个有机的状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良好的培训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1培训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第 2 页
共 14 页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的员工,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不仅表现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升员工的素质,员工的素质提升源自有效的培训,培训是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的有效手段。企业只有将培训制度化,通过有效的培训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1.2.2培训是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有力武器
通过良好的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水平,挖掘员工潜力。通过培训,一方面使员工担任现职工作所需的学识技能;另一方面希望员工事先储备将来担任更重要职务所需的学识技能,一旦高级职务出现空缺后即可以升补,避免延误时间与业务。培训还能缩小员工工作中所需要的学识技能与员工所具有的学识技能二者之间的差距,使之更加适合现有工作。
1.2.3培训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管理是一种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但其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即首先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对物的管理。培训是管理的前提,管理者首先要通过培训具备实施管理的素质、知识、技能和信息;被管理者要通过培训掌握自身的职务、义务及相应的专长、技能,以适应管理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员工对指定的、标准的信息的接受和消化,影响其认识和行动,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通过培训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提高工作绩效。1.2.4培训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力杠杆
有效的培训可以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更好的统一,不仅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帮助员工制定并执行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更重要的是极大的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有助于锻造一支高效的团队。
2.企业员工培训的有关理论
第 3 页
共 14 页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受到企业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它起着推进企业与员工双发展的作用。员工培训是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做好人才的培训和储备。
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培训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员工发展,二是员工培训。员工发展是最高层面上的培训。如果说企业有要求员工努力工作的权利,那关注员工的发展则是企业的义务。企业应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结合并尊重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按照岗位、层次、潜力等的不同而分别设计员工的发展计划个人培养方案。
狭义的“培训”就是指员工培训,它特别强调针对性,讲求实效,学以致用。培训的目的一是持续开展企业文化熏陶;二是与每位员工当前的岗位职责要求紧密相关。
员工发展是员工成长的方向,员工培训是员工个人阶段性发展。只有在充分凝聚和合理开发每位员工不断增长的个人价值的同时,企业的效益以及战略才会真正得以实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焦点不仅是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不断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美国《管理新闻简报》中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68%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培训不够而导致的低水平技能正在破坏本企业的竞争力,53%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培训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支出。宝洁公司每年投入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费用,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5%-2%;联邦快递公司除了公司组织的培训,每年给予全球所有员工2500美元自由支配的培训费用。
3.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取得了一些成就。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在教育
第 4 页
共 14 页
培训方面的投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大企业,如海尔,联想的员工培训更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培训体制的完善与创新都足以体现这一点。但成绩是有的,问题更不少。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员工培训的国际发展新趋势。
目前,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国际上的大公司、大企业对员工培训都很重视,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自觉地将其纳入经营管理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同时,随着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国际上特别是欧美一些企业的员工培训和教育出现些新的趋势,这些趋势给培训和教育带来全新的概念,值得国内的本土企业设计自己的员工培训体系时借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企业借助培训和教育的功能,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 企业培训呈现高科技和高投入的趋势; 企业培训有走向社会化的趋势; 企业培训向深层次发展;
企业培训紧密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3.1.2本土企业的顾虑和面临的威胁。
在中国的企业中,员工培训也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由于在一些人力资源理念上的不同,中国本土企业中的员工培训仍然不能与西方的新型的员工培训理论相媲美,可以说是落后和狭隘的。他们认为培训短期内很难看到回报,这种顾虑主要基于几个原因:
员工的流动性大,培训的收益没有保证;这些接受培训的员工又可能投奔到竞争对手的企业中去,这种培训投资是在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
资金有限,如果投资培训,无疑占用一部分资金,影响其他能更快、更明显带来效益的部门、项目的运营。
市场和机制的不确定性无法保证企业的寿命。
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解聘和招聘可以代替培训。3.1.3培训投资仍严重不足。
中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除职能错位举办子弟学校和政治任务性质投资学外助,真正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
第 5 页
共 14 页
(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3.1.4培训体系不健全,模式单调僵硬
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企业一提到培训,就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一周等清一色的“单调品牌”,从来或者说很少考虑自身需要,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
3.1.5培训实践效果差
培训实践的效果分指两方面,其一为失败的培训,即企业所实施的培训对于原状并无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毫无促进效果而言。其二为训而无用的培训。“用”指培训后,可以将所学用于现实实践中。既然有了一种能力,就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培训后,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仿佛培训的那段日子只是企业好心施舍的特殊“福利”。来自同一资料显示,栽培系的成果转化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培训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即80%-90%的培训资源被浪费了;培训评估方面,有6%的企业曾做过二级评估,所有被访企业均没有进行过三级评估,就是说,企业连自身都不清楚培训到底发生了什么。
3.2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3.2.1思想观念陈旧,对培训不重视
首先,企业领导对培训不重视。由于培训见效慢,不可能在短期内就看到回报,因此很多企业领导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左右下,不重视员工培训工作,有的甚至为降低经营成本,还压缩、挤占甚至取消培训经费。其次,员工对培训的态度消极。在传统观念中,参加培训的员工都是那些表现不佳的人员,再加上培训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员工对参加培训有抵触情绪,即使参加了也是混日子。再次,员工上岗没有持证要求。除少数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外,大多数企业对员工持证上岗没有明确要求,不少企业甚至对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同样采取无证上岗,这导致员工缺乏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自然也就不会重视培训。3.2.2培训不规范
第 6 页
共 14 页
第一,无培训计划。企业很多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应有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甚至连培训师也是临时选择的。一旦遇到企业的其它活动,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第二,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这是企业培训出现问题最多的方面。培训是什么?这是培训计划中必须明确的问题。很多企业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企业的培训。第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究其原因是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对培训的内容也知之甚少,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很多培训师也还习惯于单纯的理论教授,没有熟练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培训效率低下。第四,培训制度不完善。没有规范的制度就没有规范的培训。我国大多数企业培训过程中却未形成规范的培训制度,如培训训练方法、培训考核方法、跟踪评价等制度往往被企业忽视。3.2.3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失衡
培训是企业对员工的一项投资,因此培训是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企业通过培训后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工作成本来获得收益。但实际上,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被培训的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这就导致了花费大量成本的培训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
4.企业员工培训分析
4.1管理者重视,开展员工培训
企业发展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员工培训也应体现层次性、全员性。世界跨国公司大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才库和培养机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前面已经介绍了培训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从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批准,员工培训才能得以进行,特别是在企业效益不稳定的情况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取决于领导和被领导者的共同努力:领导的能力越强,给员工的任务就越清晰,对员工的指导也越有效;而员工的能力越强,就会越快地领悟领导的意图,实现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如果仅仅对
第 7 页
共 14 页
员工进行培训而忽视对管理者的培训,会使两者在理念、知识上产生偏差和沟通障碍,企业领导就不能对员工形成有效的管理,企业的执行力也会出现问题。因此,企业领导人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人力资源观:企业培训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福利或奖励,而应是一个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全员培训;每次培训身体力行,带头参加,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频率,使员工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这也是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员工培训的成功经验。
4.2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根据企业近、中、远发展目标制定的员工培训方案。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能够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培养员工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为了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企业必须对培训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对员工培训的内容、方法、师资、课程、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科学地规划和安排。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员工,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使这个计划既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企业目前的工作需要。要改变很多企业存在的那种培训无计划,凭经验、赶时髦的做法,做到用培训去促进企业发展,用培训去引导企业发展。如在企业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或为解决员工普遍存在的技术、观念问题,或为使员工适应更高的、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或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在时间、工作任务等方面给予受训员工适当的照顾。
4.3 做好培训评估,提高培训质量
在员工培训中,培训评估起着信息反馈作用,它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考察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工作态度、行为与绩效是否发生变化。培训评估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比较,有效地促使员工达到预定目标,以提高培训质量,并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为了做好培训评估,企业培训部门可以通过四项标准掌握培训信息:一是学员反映,即培训对象的意见可参考“现场反应度”和“内容吸收度”两项。二是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务性,所学到的方法和技能是否可以用到实际工作中。三是行为标准,即培训后的行为变化,主要指工作中的行为、工作绩效。四是成果(投资报酬率),即培训产生的影响,包括员工满意度是否提高、产品销量是否上升及利润是否增加等。这四项
第 8 页
共 14 页
标准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培训信息。在员工培训的实际评估时,应将这四项标准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这些标准来检查培训效果,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培训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使员工培训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4.4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建立完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调动全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防止部分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跳槽离开。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对参加培训并取得较好培训效果的员工给予各种方式的激励。激励的具体方法,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将薪酬与员工知识技能挂钩,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凡通过培训工作绩效明显改善,工作成绩显著提高,达到甚至超出培训目的的员工给予加薪。还可以建立专项奖励基金,作为对优秀员工在参加培训以及培训技术、技能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奖励。还可以在员工职务、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那些积极参加培训并取得成果的员工。此外,还可以选派参加带有旅游性质的培训班、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或学位培训并报销学费,出国考察等。这属于物质激励的范畴。在精神激励方面,也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评选学习明星、技术能手、创新能手等并进行表彰。将每次培训后的成绩、培训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本人及其所在部门,给予荣誉等。所有这些办法都可以使员工在心理上、精神上产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其进一步参加培训学习的热情。
4.5 利用现代科技,创新培训方法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培训方法和技术的革新成为员工培训的重点。企业在员工培训中运用灵活、便捷的现代化手段,可以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率。要改变那种培训就是上课、放录像,或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等方法。培训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一般是指培训地点在企业内部的培训,企业可以由经验丰富的员工、高级管理人员、兼职或专职培训师承担培训任务,也可以聘请外部的培训机构、教育机构或相关部门来企业进行培训。外部培训一般指企业员工到企业外部,聘请专门的培训机构、教育机构或相关部门进行培训。除了采用传统的“代理式”教学外,企业更要注重“体验式”培训,如小组讨论、现场操作和角色扮演等。在培训人数上,要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倾向于小班制,讲究“精雕细琢”。
4.6 营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第 9 页
共 14 页
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曾经预言,当今时代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善于学习的知识型企业、知识型员工。可见企业培育学习型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学习型的企业文化表现为员工不断学习,企业奖励进步,大家共享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新的商业机遇,使公司和每个人受益,同时也在企业营造出一种浓厚而强烈的学习氛围。营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要对员工进行转变观念的教育,要使员工明白,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惟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二要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学习的要求、目标、鼓励和奖惩等措施,促使员工自觉自愿的学习。三要经常开展促进学习的各项活动,如举办讲座、发明竞赛及技术比武等,使员工从实际对比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四要评选、表彰、奖励各种学习创新的先进典型,在企业形成“学先进、做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经常组织典型经验交流会等,帮助员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5.企业员工培训应采取的对策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企业培训工作开展还相当不够,企业培训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到位。对于企业培训,我国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必须转变原有的观念。针对我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里提供了几种对策。
5.1认识培训的作用,更新培训观念
首先,培训是调整人与事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事和谐的重要手段。对于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通过必要的培训,可以促其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重新适应岗位的要求。其次,培训是建立优秀组织文化的有力杠杆,是把企业打造成时代所要求的“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手段。再次,培训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创新,而员工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企业创新的前提。因此,企业领导应克服以往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认识到培训的战略作用,带头参加培训,给员工做好表率。
5.2.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
首先,对现有岗位人员进行素质调查。由在岗人员具实填报本人的素质状况,以掌握企业现有人员素质的现状。此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根据员工填报内容,第 10 页
共 14 页
组织考核确认;二是这样的填报应为动态管理,每年应填报一次。其次,分析员工素质现状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以此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对于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应优先考虑解决。再次,与各部门、各级领导和员工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既要与工作要求相一致,又要与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后,根据培训内容和要求选择培训机构。在企业内部可以完成的培训,由企业自行解决;在企业内部不能完成的培训,则应经过仔细调查,选择合适的外部培训机构来进行。
5.3让培训真正起作用
让公司的全体员工确实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非常关键。有些员工认为培训的重要意义在于获得证书,而忽略了培训的实质,这些员工一旦获得所需要的证书,自我提高、应用从培训中所获技能的积极性就消失了。改善员工的硬技能固然重要,同时,改善他们的软技能,如纪律、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更为重要。提高这些软技能对一个企业的成功来说更为关键,因为它是硬技能培训有效性的保障,也更具挑战性。因为软技能要求员工改变他们的态度。为此,有必要精心设计一系列软技能培训方案,以保证能有效改变员工的态度。这一过程西方称之为“变革管理”。但现实中,人们存在这样一种心理,他们往往不按照正确的或必须的去做。因此,为了有效管理这种变化,公司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激励计划,其中要能反映出先进技能的重要性。培训课程结束后应要求受训者制定行动计划,明确行动目标,确保回到工作岗位上能够不断地应用新学习的技能。许多企业的培训没有产生效果,往往是缺乏可应用的工作环境,使学习的内容无法进行转移。缺乏上级和同事的支持,受训者改变工作行为的意图是不会成功的。有效的途径是由高层在企业内长期倡导学习,将培训的责任归于一线的管理者,而不仅仅是培训部门。企业短期内可建立制度,将培训纳入考核中去,使所有的管理者有培训下属的责任,并在自己部门中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关系,保证受训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环境中,使培训真正起作用。
5.4寻求企业与员工的互利发展方向
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强调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只有在明确组织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前景的前提下,也只有在价值目标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员工才能有计划
第 11 页
共 14 页
地配合企业发展进行自我职业设计,培训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发展的利器。但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企业发展的目标往往由管理者制定,虽然会以一定的形式公布,但普通员工受权利和参与渠道的限制,难以及时、全面地认识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时会因为企业目标与心理预期形成的强烈反差,产生抵触情绪,或对企业既定目标觉得无能为力而产生受挫感。因此,员工在认识企业发展目标层次上,常常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存在困难。企业需要反思,企业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是否构建了员工参与的命运共同体,是否具有了员工参与的工作使命感。因此企业需寻求企业与员工的互利发展方向,只有在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默契的配合的前提下,对员工实施针对性的培训,才会更容易被接受,以此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5.5员工要树立终生的学习观
以上谈到的对策主要是针对企业方面,事实上,要克服我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员工同样需要努力。任何形式的培训只能向员工输入有限的信息,产生有限的思想变革和行为方式的改进,这样短期培训效果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现代越发显得不太理想。而培训员工自我提高意识,比直接向其输入具体的信息功用更强大,效果更持久。ibm公司明确规定:所有的销售人员除了要接受公司为期12个月的初步培训外,其余25%的时间必须在公司的教育中心接受终生学习大纲,让员工在大纲的引导下进行广泛的学习。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从外部强行植入的信息带来的实际效用的启发作用,远不如员工自觉提高的功效。从系统的观念看,员工自我提高的意识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形成群体性自我素质和能力的竞争风气,这一点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在以信息、知识取胜的知识经济时代,鼓励员工努力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是组织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权的核心优势。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不进则退的趋势日益明显,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在培训中诱导性地激发,合理修正员工的学习意识是我国企业培训应有的内容。
第 12 页
共 14 页
结
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在企业市场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才成为企业最根本、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跨国公司的涌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日趋严峻。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也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员工培训已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源泉。一个有效的、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我认为,只要企业把以上各方面的工作认真做好了,员工培训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企业的效益以及战略才会真正得以实现。
第 13 页
共 14 页
致
谢
本次的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是在我的导师许俊臣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许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许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师长表示感谢!
谢谢!
第 14 页
共 14 页
参 考 文 献
1王伟强.从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J].培训,2006,(1).2王伟强.员工培训误区面面观[EB/OL].2006-03-24.3 Martyn Sloman.培训战略与实务(第二版)[M].孙乔,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 限公司,2000.4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企业员工培训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5任坛.论企业员工培训机制建设[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6成桂芳,朱正飞,詹月林.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中国企业培训误区的对策
第五篇: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和对策的研究
目录
1.引言…………………………………………………………………………………1
1.1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1
1.2 员工培训的重要意义 …………………………………………………………1
2.企业员工培训的有关理论 ………………………………………………………… 2
3.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
3.1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3
3.2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5
4.企业员工培训分析 …………………………………………………………………6
4.1管理者重视,开展员工培训 ……………………………………………………6 4.2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7
4.3 做好培训评估,提高培训质量……………………………………………………7
4.4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8
4.5 利用现代科技,创新培训 ………………………………………………………8
4.6 营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8
5.企业员工培训应采取的对策………………………………………………………9
5.1认识培训的作用,更新培训观念 ……………………………………………9
5.2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9
5.3让培训真正起作用………………………………………………………………10 5.4寻求企业与员工的互利发展向…………………………………………………10
5.5员工要树立终生的学习观………………………………………………………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