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钢铁集团信息化成果及分析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1:5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邢台钢铁集团信息化成果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邢台钢铁集团信息化成果及分析》。

第一篇:邢台钢铁集团信息化成果及分析

邢台钢铁集团信息化成果及分析

邢钢ERP应用效果-信息集成1.实现了从大宗原燃料到产品长流程(采购、生产、销售、质检、计量等)的集成管理,从计划到执行立体控制的完整内部供应链体系,各环节信息自动传递,从而大大缩短物流循环时间,提高业务整体运作效率;

2.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生产经营信息实时全面自动传递到财务,实时反映为财务信息且实现财务对业务的实时控制,大大减少工作量,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

3.实现了生产及质检系统的报表及NC行业指标分析,即将取代漫天飞的报表,数据信息的可追溯性强,各类历史记录都有案可查,从而使考核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

邢钢ERP应用效果-效率提高

 大宗原燃料价格计算时间由2天缩短到10分钟

 原燃料计量到入库的时间差由3天缩短为4小时

 采购计划汇总和采购量计算时间由5天缩短到10分钟

 采购计划分配(给业务员)的时间由3天缩短为10分钟

 销售承兑贴息计算时间由5天缩短到10分钟

 往金税系统录入销售发票的时间由3天缩短为10分钟

 投入产出表(成本分析)的出具时间由7天缩短为10分钟

 结账时间提前了5天

 公文流转时间由3~15天缩短为1~3天

 ……

邢钢ERP应用效果-管理提升

 大宗原燃料优质优价自动运算, 综合类物资的计划申报、核减、采购任务分配及计划跟踪,采购的价格管理、招标比价、采购订单及入库、结算、交易历史的管理;产品完工入库、销售、发运、结算及价格、数量、信用控制;

 实现了按能力生产与销售订单、预测相结合模式下(到订单、班组、工序)的自动排程,提高排产的准确性,实现自动排程和调度管理;

 各车间工序、班组的实时投入产出分析,实现标准成本及日成本管理,实现了订单及日成本管理,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成本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成本,实现了按订单的全过程实际成本,为成本分析及考核奠定基础,使准确核算产品利润成为可能;

 实现了设备监控状态、能源介质状态、工艺控制过程等调度信息的实时收集和反馈,提高生产系统的应变能力;

 实现了能源介质的产出及流转计量管理,规范化介质计量……

邢钢ERP应用效果-控制加强

 供应商选择透明化,推荐供应商、比价供应商进入系统,领导和稽查部门可对其随时审核

 采购价格控制及与历史采购价格的对比  销售数量及销售价格的控制

 大宗原燃料、产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 安全库存、最高低库存的控制和预警

 集中收支,集中帐户,集中筹投资管理,全程无现金  成本控制细化到成本中心(各工序班组)、品种、批次

第二篇:河北钢铁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河北钢铁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的背景

1、合并背景分析

自2001年至2008年上半年,受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全球钢铁产量快速增长。然而08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似海啸般侵蚀而来,全球经济迅速衰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钢铁需求也显著下降,其行业的产量受到较大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平均毛利润也随之一路下滑,从07年6月份的11%下降到09年初的6%以下,并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现象。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例如钢铁产能过剩、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以及资源控制力弱、铁矿石过度依赖进口等等。

二、三、并购的动因

A、整合集团钢铁主业,提高融资水平

河北钢铁集团拟通过唐钢股份、邯郸股份和承德钒钛三家上市公司各自优势,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实力的整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并通过后续钢铁主业资产逐步注入实现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提升上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之后,三家上市公司将形成统一的资本市场平台,根据公司的资金需求进行更加有效地融资管理,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

B、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本次合并完成后,存续公司将通过资源的统一调配,理顺内部的资金、人才、采购、生产、销售体系,发挥品牌、研发优势,针对不同的市场合理安排产品生产布局和销售战略,提高运营和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为公司做大做强、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C、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钢铁业出现了需求和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本次并购将唐钢股份、邯郸股份和承德钒钛三家上市纳入统一的平台进行运营,存续公司即河北钢铁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实现跨越式增长,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其在钢铁行业调整时期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将得到显著的增强。

第三篇:东亚合作发展概况及成果分析

东亚合作发展概况及成果

马燕冰

2013-2-17 9:40:48 来源:《国际资料信息》(京)2007年3期

今年1月13-15日,东盟系列峰会(东盟、“10+3”、“10+1”、中日韩首脑会议)及第二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举行。该系列峰会本应在2006年12月中旬举行,但因台风等因素的干扰被推迟。本届系列峰会是在地区国家关系缓和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大趋势的推动下召开的,取得了显著成果,进一步凸显地区经济与安全合作的新趋势。

一、东亚合作的发展演变

东亚区域主要是指涵盖东北亚和东南亚在内的诸国与经济体,具体包括东北亚的中国(包括港澳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东盟10国。与欧洲以及非洲、拉美、北美等地区的区域合作动向相比,东亚区域的合作发展较为缓慢。1967年成立的东盟(ASEAN),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东亚地区唯一的政府级的地区合作机制。直到1989年成立、1993年召开首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脑会议,才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领导人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太平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一起,构成东亚国家与太平洋国家合作的重要框架。

东亚地区合作机制实际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提出,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为促进东亚国家合作,抗衡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提议建立“东亚经济集团”(EAEG),遭到美国的反对。随后,东盟国家又提出集团化概念相对淡化的“东亚经济论坛”(EAEG),仍被美国视为一个分割太平洋的构想,并予以否决。而日本当时正与美国发生激烈的贸易摩擦,担心日美关系恶化,也采取了消极的态度。由于新加坡等国担心影响与美国的关系,该构想在东盟内部也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但此后,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于1994年提议、1996年召开的亚欧会议(ASEM),以另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亚国家的合作。1997年,真正的东亚合作机制诞生。当年1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访问东南亚,照例提议举办东盟和日本首脑会晤。东盟担心引起其他国家猜忌,提议邀请中国与韩国的首脑共同参加,得到日本同意。1997年中,泰国发生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多数东南亚国家,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中国表示不使人民币贬值,以避免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相反,美国没有帮助泰国,而且反对日本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建议,引起东南亚国家愤慨,更加激发了他们促进东亚合作的决心。1998年金融危机在东南亚深化,东盟国家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日、韩的合作,以摆脱金融危机。日本新首相小渊惠三对“10+3”提案积极支持,中国也积极参加地区多边合作。1998年第二届“10+3”首脑会议召开,并在会议上将其确定为定期会议。1999年第三届“10+3”会议发表了正式文件“有关东亚合作的共同声明”。从2000年开始,转入具体领域的合作。到目前为止,“10+3”已经举行几十次多种类型的政府级会议。

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实力的壮大以及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东亚各国的贸易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各有关国家的地区主义意识普遍增强,地区认同正在逐渐形成,有关国家建立东亚经济圈、东亚共同体等概念与构想不断涌现。(2)中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对地区合作采取积极态度,成为地区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在1999年的“10+3”会议上,中国提议加强地区金融合作,被会议采纳并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中国提议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被东盟接受,双方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而日本在地区合作方面的态度也日趋积极。但日本担心中国主导东亚合作进程,加强了与中国竞争的姿态。(3)各个层次和领域的经济合作进展迅速。2000年5月,发表了有关实现外汇通融协定的“清迈协定”;韩国、中国、日本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将分别于2009、2010、1012年建成,印度与东盟在2003年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各种双边合作机制相继启动。(4)“10+3”框架推动以中日韩为主体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2003年10月,三国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10+3”会议期间,正式发表《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在14个具体领域确定了合作意向,进一步明确了三方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方向和目标。

二、“东亚峰会”及“东亚共同体”的提出

2001年秋,韩国“东亚合作展望小组”(EAVG)在为东亚地区设计的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报告中向“10+3”首脑建议:“希望建立一个能使地区内所有国家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和平、繁荣、进步的东亚共同体”,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50多项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动议包括建立东亚自贸区,确立地区金融支援体系,建立更有效的外汇调整框架,逐渐改组“10+3”首脑会议,使之发展成为“东亚峰会”等。2002年,东亚研究小组的报告再次提及东亚共同体,并强调建立东亚共同体符合各国的利益和愿望,同时也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该报告在当年“10+3”领导人会议上通过。2003年,在“10+3”的旗帜下,设立了东亚各国各地区研究网,目的是探索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

根据《东亚展望报告》阐述,东亚峰会是东亚国家在进行地区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向东亚共同体迈出的第一步,目的是与欧盟和北美自贸协定相抗衡。但最初的东亚峰会的构想提出后却遭到日本和东盟一些国家的猜疑。日本一方面不愿意向东盟国家开放农业和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对在钢铁、汽车、造船等传统产业领域,以及在微电子、光纤通讯、纳米技术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材料领域同具优势的韩国相当不信任,故对韩国东亚峰会的提议不表态。东盟因担心东亚峰会提议中的国家平等性原则将使其失去东亚合作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也表现得十分谨慎。而马来西亚作为翌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积极推动东亚峰会的召开。在2004年万象东盟峰会上,东盟提议并获得参加会议的中日韩三国同意,决定于2005年12月在吉隆坡由东盟主导召开首届东亚峰会。①

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决定举办首届东亚峰会的决定,引起国际社会的兴趣与关注。舆论认为,如果把中国、日本、韩国、东盟10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组成一个经济共同体,其人口总数达3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半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远超欧元区,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足以与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分庭抗礼;在市场规模、资金能力等方面,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合作空间。但也有许多舆论担心,东亚国家历史文化不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在政治问题上有严重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十几个国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尚有许多疑问。

关于东亚峰会的性质、范围,乃至未来的东亚共同体的主体,在“10+3”范围内一开始就存在较大分歧。中国和一些东盟国家认为,东亚峰会是“10+3”合作机制的进一步提升,应该是未来东亚共同体的主体。日本、印尼和新加坡等国则积极强调论坛的“开放性”,实际上是希望通过引入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将论坛从“10+3”扩大为“10+6”,作为抗衡中国扩大影响的力量。

2005年12月在吉隆坡召开的首届东亚峰会对许多问题表明了立场,如明确东亚峰会的性质是一个“开放、包容、透明的外向型论坛”;政治安全问题是东亚峰会讨论的重要内容;东盟将在东亚峰会中发挥主导作用等。日本一直竭力提议在《吉隆坡宣言》中加入“建立东亚共同体”字样的意图没有实现,消除了一些国家的疑虑。但东亚峰会出现了一些“非东亚化”势头——东盟、中、日、韩和澳、印、新西兰等16国首脑出席会议,加之日本背后还有美国的影响等,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认为这个会议无异于一个“小APEC”,将会使会议的结果大打折扣。

2006届东亚峰会使其作为16国首脑“论坛”的性质更加明确,“10+3”将成为东亚共同体的主体。本届峰会将讨论重点放在能源、朝核问题等地区的具体课题上,使其“首脑对话场所”色彩进一步增强,从而与由“10+3”组成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保持了距离。在本届“10+3”会议中,讨论了在13国框架内实现人才交流和经济合作的制度化;而在16国的东亚峰会中,则就地区政治和经济课题交换了意见,其明显成为一个16国首脑参与的“论坛”。把讨论建立共同体的重点放在“10+3”上,也正在成为主导会议的东盟的共识。在东盟首脑会议的主席声明中,明确指出,“我们再次确认10+3是建立东亚共同体的主要手段”。“10+3”预定在今年11月于新加坡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发表该机制创建10周年的共同声明。预计声明将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方向,将“13国”作为讨论共同体的潮流将进一步加强。②

三、第二届峰会各方合作成果

在第二届东亚峰会上,各方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一)东盟一体化进程即将驶入“快车道”。在本届首脑会议上,东盟签署了6项联合宣言和一项加强反恐合作的公约。这些宣言包括:起草东盟宪章、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保护海外劳工权益等。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东盟领导人确认了东盟名人小组提出的关于制定东盟宪章蓝图的计划,并签署了有关宣言。东盟国家领导人还同意成立一个高级特别小组,负责起草东盟宪章,并拟提交年底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上讨论。根据东盟名人小组的建议,将在东盟宪章中写上:东盟首脑可以对不遵守协定的成员国采取制裁行动,如暂时中止会籍、甚至逐出东盟;针对一些议题实行投票表决制;设立强制性的调停机制;每年举行两次峰会;设立三个部长级理事会,推动成立东盟经济共同体、政治与安全共同体,以及社会与文化共同体。这是东盟成立40年以来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意味着该区域组织将从松散状态向规章化、制度化过渡。如东盟名人小组的建议被写入宪章,并获得东盟峰会通过,东盟实行多年的“不干涉内政”、“不能开除会籍”、“协商一致”等原则将成为过去。③

(二)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本届“10+1”首脑会议中,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拟将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到服务领域,允许对方国家企业在本国内设立独立的当地法人,提高合资企业的出资上限。签订协议后,中国将推进建设、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26个分部门的市场开放,东盟方面将放宽参与金融、通信、教育、旅游、医疗等领域的限制。该协定是中国在自贸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服务贸易协定,是东盟和中国在建立自贸区问题上所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为如期全面建设成自贸区奠定了基础”(温家宝总理语)④。中国与东盟的自贸谈判主要有三个阶段,现已完成了货品贸易、服务贸易两份协定,尽管还有投资协议尚未完成,但就目前进展来看,双方要在2010年建立起人口超过16亿的世界最大自贸区,完全能按期实现。服务业是判断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与东盟进一步推进在该领域的合作意义重大,不仅在财货数量上将会迅猛增进,而且本地区的人文景观也极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此外,中国还在恢复与朝鲜的核问题谈判上赢得了东盟的支持。东盟在会议声明中重申“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国际社会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朝鲜必须以‘可验证的方式’放弃核武器,并尽快重新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国和东盟还就南沙群岛问题交换了意见。

(三)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中断一年多后重开。在本届会议中,中日韩三方同意建立外交高官定期磋商制度,就三国间重大的政治、外交课题以及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间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首次会议将于年内在中国举行。三国领导人还批准了《2005-2006中日韩合作进展报告》,对三方在众多领域,特别是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等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表示满意;决定继续增设财金、科技、物流、卫生、旅游、青少年交流等6个重点合作领域,将2007年确定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决定进一步推进三方的能源对话。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媒体纷纷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评论,认为东亚国家找到了“消除发展两国关系障碍的办法”。东盟国家认为,未来东亚合作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因此也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顺利举行当作本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中国总理温家宝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接受今春访问日本的邀请,更是让日本媒体兴奋不已,各大通讯社纷纷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

(四)印度与东盟的合作得到提升。印度总理辛格对本次菲律宾之行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进一步推行“向东看”政策,提高印度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加强与亚洲环太平洋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辛格在峰会中非常活跃,与东盟首脑就2007年7月争取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一事达成一致意见。印度提出,将排除在自由化之外的品种减少到490个,对象品种的关税从2015年起分阶段下调;被列为特别自由化的品种的棕榈油、胡椒、茶从2012年以后,用10年时间把关税税率降低到50%(精制棕榈油削减到60%)。此外,印度还与泰国、越南等湄公河流域5国就加强合作、促进交流等问题达成一致。

(五)亚洲领导人就推动自由贸易,保证该地区能源供应达成共识。会议签署并发表了《东亚能源安全宿务宣言》,提出了东亚地区能源合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拟把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开发能源市场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目标;重申本地区国家将共同努力,确保地区能源安全。

四、主导权之争

(一)日本大打“能源安全牌”。在安倍调整外交政策、重视中韩的情况下,日本在此次峰会上的大动作就是利用其先进技术以及雄厚资金,紧紧抓住峰会最主要的议题之一能源安全,宣布在未来3年内向东亚提供20亿美元的政府开发援助,未来5年在节能、生物能源等领域为亚洲分别培训1000名和500名专家,并帮助亚洲国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日本希望借此提高自己在东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进而为其重建政治大国地位打下基础。此外,日本还决定在未来5年内,每年邀请6000名亚洲国家的青年学生访问日本。对于日本的承诺,菲律宾等东盟国家表示热烈欢迎。

(二)印度提议建立更广泛的亚洲自贸区。印度总理辛格在此次菲律宾之行中对东亚峰会看得更为重要。他一方面迫切希望借此机会加强印度与东亚各国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想影响东亚合作进程。他认为:“这个共同体建成后,亚洲自贸区(印度首倡)也就指日可待了。”此外,他还想借机说服东亚各国首脑,支持印度在2007年9月召开的APEC会议上能够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以表明印度更加积极“向东看”的外交政策。

(三)新加坡积极推动东盟与美国的关系。美国一直对东亚国家加强合作具有高度的警惕性。近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引起美国警觉,认为中国正企图取代美国在东南亚的地位,加强在区域内的影响力。首届东亚峰会,被认为是“分化间离”美国与该地区结盟关系的举措。因此2006年美国向菲律宾寻求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东亚峰会的努力未见成效后,又想在11月于越南召开的APEC会议上提出一个包含东盟在内、由亚太21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参与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构想。虽然该计划还未正式提出便因遭到许多反对而被迫搁浅,但美国这个大胆的自贸区构想,实际上是其积极参与亚洲经济事务的一次宣言。

为使美国达到迂回参与东亚合作的目的,由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提议,年内美国—东盟峰会将有可能召开。它将是东盟与美国举办的第一个峰会,预料将在东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新加坡提出此建议的主要考虑,是进一步密切东盟与美国的关系,保持中、日、印等周边大国与东盟的力量平衡。

注释:

①周双庆、岳小春:“浅析东亚峰会扩大的原因及我国应对策略建议”,《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8期,第32页。

②藤田悟:“16国体制退后”,日本《每日新闻》2007年1月16日。

③“东盟急需因应地缘政经新格局”,新加坡《联合早报》2007年1月15日。

④卡洛斯•康德:“贸易协议把北京与东盟相连”,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7年1月14日。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专题总结

走教育信息化之路,促进学校长足发展

-----李家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专题总结

李家小学创建于1945年,现校舍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占地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29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470名学生,教师30人。自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成立了以校长、主任为首的学校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围绕教育信息化工作在软、硬件建设上及现代信息教育应用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一、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情况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投资建设上,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基本建成“班班通”宽带校园网,积极推进班级网络终端显示建设;目前,学校投入教育教学实际使用的电脑近100台,基本实现教师学生人手一机。全校12个班级全部配置了电脑、电视机等多媒体设备,学校还高标准建成2个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1个学生专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同时,学校还对教育信息环境进行完善。积极制定政策,激励教师开发教育教学软件,积极实行电子白板备课。近二年来,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学校领导带头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响应。目前全校95%以上的教师(男教师不满50周岁,女教师不满45周岁)都要能够学会使用白板上课,100%的中青年教师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应用

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际,教研组教师每周坚持集体备课,研究 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途径。目前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全部覆盖了所有教育教学场所,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办学水平。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为学生构建自主成长、合作学习、施展才智的舞台,学校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实现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注重教育创新,确立“以用为本”的思想。

(一)注重教育观念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基础教育就是知识教育的观念,树立基础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教育的观念;改变基础教育就是升学教育的观念,树立基础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观念;改变基础教育就是面向少数优秀学生教育的观念,树立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的观念。

(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改变“一言堂”教学方法,推行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变“一刀切”教学方法,推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改变封闭僵化的教学方法,推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教学方法。

(三)是注重教学手段创新。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运用实验仪器、投影仪、音像设备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是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今后的打算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1、教学思想的转变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资料的来源已不仅仅是教师和书本,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信息化教育中,应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去创设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

2、对信息化认识的转变

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实现程度如何,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是看其硬件建设方面如何,很少去关注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没有很有效的方式去评价。这要求我们自身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还要加强教师对硬件资源有效应用的培训,使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媒体的利用效率,要使教师充分意识到,媒体的主要功能不应是传递教学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

(二)、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围绕教学,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讯工具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所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学会用这些技术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一些教师由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缺乏,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从而对教育媒体望而止步,从“不会用”到“不想用”,这些都不利于信息化教育的实现和普及。所以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教师入门和激发教师学习兴趣两个方面。

(三)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

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特别我校在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还任重而道远。信息化教育的实现过程中,教师应该搜集各方面的媒体素材,并把收集的素材能进行合理的加工,形成实用的容易获取且交互性强的教育资源。在现实有限的资源情景下,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广泛共享,弥补一点教育资源的不足。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途,李家小学的每位教师都已作好准备,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育,把握信息化,促进李家学校的长足发展。

第五篇: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前景讨论

学生姓名:李瑞靖

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旅游信息在旅游业中所处的地位日显重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辽宁省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信息化也有了长足进步,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旅游信息化提高旅游业竞争力, 从而加快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辽宁旅游;信息化;发展对策

正文

在信息化的今天,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了旅游业的运作方式: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是旅游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旅游管理的电子政府的第一要务。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决定了旅游业的信息发展道路,旅游信息化也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旅游信息化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 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1 旅游信息化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旅游有关的实体资源、信息资源、生产要素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配、组合、加工、传播、销售,以便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旅游业的生产效率。旅游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三项。旅游企业信息化主要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通过建设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调整和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旅游电子商务是指旅游企业对外部的电子商务活动,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宣传促销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高旅游市 场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旅游电子政务指各级旅游管理机关,通过构建旅游管理网络和业务数据库,建立一个旅游系统内部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和公共信息的发布平台,实现各项旅游管理业务处理和公共信息服务。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状

我国在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起步比较早,基础比较薄弱,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本身的巨大优势,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具有后来居上的优势。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在促进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的过程中,旅游信息化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手段,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从目前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来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了旅游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已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方式,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相当实力的旅游信息网络企业。另外一方面,以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手段,对旅游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最终建立旅游管理的电子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建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相比之下,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偏好,更好地对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分析和细分,这些无疑都对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借助于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能非常便捷高效地提供与旅游相关的全方位信息,其功能也逐渐集

查询、检索、预订等于一身,为旅游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保障。

辽宁省在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其具体的发展现状:辽宁省在发展旅游信息化方面做了各种尝试:辽宁旅游资讯网作为辽宁省旅游局官方网站对外发布信息, 提供各地景点、天气、住宿、交通等各方面的信息资讯,其信息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辽宁著名景区也很重视旅游信息化的推进。省内的一些旅行社、宾馆酒店也都开通了网上业务。具体如下:

一是建设了辽宁省旅游局官方网站——辽宁旅游资讯网,开通了政务网、资讯网、体验网数据库等频道,同时结合辽宁旅游客源地情况,形成了分类相对专业化的辽宁旅游网站集群。

二是为了适应旅游行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开发了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系统、旅游统计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旅游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等10 多个行业管理系统,基本满足了辽宁旅游行政管理的需求。

三是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探索旅游信息化在新领域的发展。强化旅游信息和服务的开发,在全面、详细提供旅游设施、旅游线路、旅游交通时刻表、天气状况等方面信息的同时,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旅游信息服务,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四是辽宁旅游信息化在行业应用方面的现状。大部分旅行社建立了网站,有的网站已经开通了网上线路预订功能,试运行电子商务;饭店方面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并开设了网上预订系统,采用了饭店应用管理软件进行模式化管理;旅游景区方面,A 级景区网上均有宣传,4A 级以上旅游景区、部分3A 级景区建设了自己的宣传网站。部分 5A 级景区应用了电子门禁系统、电子售票系统、景区监管信息系统。

3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存在旅游信息资源零散、共享差、流通不畅;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不成体系;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离自动化、智能化还有很大的距离。旅游业已成为辽宁省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旅游信息化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 信息化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增长。但与周边地区其他省市相比, 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较低, 信息化管理模式仍停留在模仿阶段上, 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辽宁具体情况分析,辽宁省在旅游业信息化方面发展的历程还比较短,没有太多的经验。而且旅游业内的各企业之间开展信息化的差距也比较大,总体上来讲,还有很多问题要尽快解决,只有这样,才可使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形式。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旅游各行业、地区之间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四星级和五星级的加入了全球预订网。但是一星级、二星级宾馆几乎都没有自己的网站,没有开展信息化活动。在旅行社中,建立了自全省己的网站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仅仅是对产品进行介绍;相对来讲,国际社要比国内社发展比较好一些。而旅游景区(点)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也是很不平衡,知名度比较高的如沈阳故宫等景区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而中小景点相对发展水平较低。

(二)旅游企业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且信息化意思淡薄。大部分旅游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而且还连了因特网。但是它们的服务仅限于基本信息的介绍,也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从业人员的水平也都比较低,甚至没有专业的负责人员 来进行管理,资金投入不多。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三)信息服务水平差。大部分旅游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网站,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造成信息更新速度很慢,短者一个周,长者一个月,旅游者无法及时获得企业的最新信息,无法同企业进行交流,这就阻碍了网站功能的发挥。(四)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至今,大多旅游景区(点)都有了自己的一些信息化设备,但是这仅限于网站的建设,没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如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自动语音解说系统等。

(五)旅游信息化缺乏专

业技术人才。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是旅游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现在大部分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采用处包方式,建成后由非专业人士来管理,缺少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后台维护。4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发展对策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推进旅游信息化的进程。(一)坚持推进金旅工程 金旅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工作在旅游部门的具体体现, 是国家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信息化工作应响应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 继续重点建设金旅工程。在这项工作中, 应遵循统一标准、区域合作、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原则。金旅工程建成后, 将成为覆盖全国旅游部门的国家、省、地市、企业四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为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运行效率、改进业务流程、重组行业资源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 利用金旅雅途网络平台构建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厦,将极大的繁荣世界旅游电子商务市场, 中国旅游业从此接通信息高速轨道, 迅速腾飞。建设金旅工程一方面要推进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旅游业;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实现国际接轨。工程整体目标是最大限度整合国内外旅游信息资源。(二)投入与扶持投入不足也是阻碍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化工程是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的,应制定一系列倾斜扶持和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流向信息产业。政府每年从基本建设费用中拨出专款用于政府、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项目, 使信息化投入正常化、制度化。同时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增强企业家的信息化意识, 调动企业家信息化的积极性, 并对企业信息化给予指导。旅游信息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大量财力、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因此, 政府必须进行政策与资金的扶持。鉴于旅游业在我省经济中的显著地位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信息化建设规划中, 应将旅游信息化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落实。

(三)人才与技术旅游信息贵在活, 贵在流动, 贵在及时更新。这就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信息人才队伍。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通讯宣传都需要一流的旅游信息专业人才。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为了实现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的目标, 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目前我省缺乏大量的这种人才, 旅游信息专业人才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既需要他们懂信息技术, 又要懂旅游、管理, 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知识。所以,我省应该提高现有的旅游信息人才的水平, 采取继续教育的方式将现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使之掌握旅游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基本的技术技能同时还应该加强高等院校正规人才的培养, 在我省旅游院系中开设旅游信息管理或相关专业, 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系统地培养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 使我省的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为我省旅游业的建设多做贡献。还应对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系统培训, 强制推广应用办公网络, 并安排专业人员辅导, 以便迅速提高全行业的网络应用水平。此外, 应针对旅游人才流失的现象, 采取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措施。技术的应用是通过人来实现的, 因此必须培养大批既懂旅游知识,又懂信息技术,还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规范市场与科学管理旅游企业之间的不规范竞争, 使人为因素对市场的实际运作造成了较大影响。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旅游经营环境;同时, 政府还应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明确各电子商务交易主体间的法律地位, 规范其信息发布和经营活动行为。旅游信息化前景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能起到带动其他产业、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 1 元,第三产业产值就增加10.2 元;旅游业每增加1 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可增加5 个以上。一般来说,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5%就是支柱产业。我国旅游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 2002 年就达到了 5.44%,并且正在以 10%以上的增速不断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确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亦越来越大。未来 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 10.4%的增长速度。根据我国政府的产业规划,2020 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 万亿元,达到国内生产总值 的8%。但专家同时指出,我国旅游业亟须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其竞争能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否则,我国旅游业将在全面开放、外国资本全面涌入后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信息化拓展了现代旅游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功能。旅游信息化是旅游活动的国际化、资本流向的国际化的基本前提。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自愿和自发的消费活动,具有天然的市场经济个性,信息技术为旅游信息化的旅游市场体制的完善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完善了旅游业的市场经济个性。加快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从而加速我国经济全球化

旅游信息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旅游信息化也将不断地发展, 进而旅游业也将展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军.加快加旅游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A2006623.[2]陈志辉.陈小春.旅游信息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1.[3]李江风.旅游信息系统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12.[4].胡 云.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城市问题.2004.[5]谢名.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深化旅游信息服务.图书馆界.2004.[6]马润洪.旅游信息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7]刘锋.中国旅游业信息化: 趋势与对策.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8].蒋水林.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人民邮电报.2009.[9].袁剑君, 陈志辉.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年3月

下载邢台钢铁集团信息化成果及分析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邢台钢铁集团信息化成果及分析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邢台学院形势政策与分析

    2013年邢台学院形势政策与分析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并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对科学 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李家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专题总结

    李家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专题总结 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提升内涵的一个突破口。为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设施管理,提高信息化设备应用的绩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

    靖宇县课业信息化成果报告专题片解说词

    扬信息技术之帆,达基础教育课业改革理想彼岸 ——靖宇县课业信息化成果报告专题片解说词 靖宇县教育局 贾广喆 一、与时俱进,紧追科技发展新步伐 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互联......

    铁路信息化建设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铁路信息化是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其根本目的是将通信、信息、控制技术运用于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与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提......

    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与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甚至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我国农业信息化发......

    高速公路信息化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及需求分析

    【摘要】文章在简单介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各个需求层次入手,具体分析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

    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普遍信息技术水平低仍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和设备,信息技术水平,生产还比较落后。虽然一些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

    电力信息化现状分析

    电力信息化现状分析一直被IT厂商热烈追逐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似乎没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而“引爆”,相反在日趋严重的“电荒”背景下显得更加不愠不火。电网企业忙于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