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 经济大危机
新授学案年级:九学科:历史设计教师:
1课时
学习目标(2分):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 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爆发在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3.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4.难点:经济危机;《国家工业复兴法》 复习知识(3分):
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签署了哪些条约?有何影响?
导入(1分):展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 说一说?
新授知识:
一:“繁荣”及其崩溃(学生读课本20—22页找出下列答案8分)a 繁荣时间(相对稳定时期): b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时间:地点、范围:特点: 影响:
知识检测:(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是在()A1929—1929年B1924—1929年C1924—1933年D1919—1933年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A破坏性极强B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C延续时间长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二:罗斯福新政(学生读22—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8分)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时间:目的:特点:内容:意义:
讨论:罗斯福新政作为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改革,是否能彻底根除经济
危机呢?为什么?
知识检测:(3分)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B兴建公共工程C国家对工业的调整D调整农业政策 2 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
A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B大兴公共工程,刺激生产和销售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企业公平经营规章 3关于新政的成效,叙述错误的是()
A美国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善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C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D美国联邦政府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归纳小结: 中考链接: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产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你知道他所描述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经济大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D自然灾害改革能够革除社会弊端,调整生产关系,甚至促进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下列改革中,改变的社会制度的是()
A中国戊戌变法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罗斯福新政D联合国宪章的修订 3 罗斯福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国民经济军事化B扩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扩大了对中国的政治侵略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是()
A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使资本主义进入“电气时代”
C摧毁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 5 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A摆脱了经济危机B恢复了国民经济C巩固了民主政权D巩固的工农联盟 6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到:”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货款,或者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 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 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坦率、果断地来发表演说。······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材料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关于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俱增,农民大批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1)材料一反映了从何时何地爆发的经济危机的状况?
(2)材料二是谁发表的演说?表明了他什么意图?他所实行的政策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日本经济危机发生后对中国反对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战争?
错题纠正与反思: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一路领先
巩固昨天拼搏今天赢取明天
第二篇:经济大危机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问题情景导入]
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1932年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美国面临的是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的前任总统胡佛也公开表示没有办法,以至于有人说:你把一朵玫瑰放在胡佛手里,花儿很快就会谢了。在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精神一样低靡的关键时刻,是他,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1933年他在总统就职时说:“我们不必怯于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历经磨难,今后仍将经受考验,将恢复生机,繁荣兴旺。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自己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该惧怕的是惧怕本身……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或国会依据其经验和智慧所制订的其它类似措施,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拯救了美国、甚至拯救了世界的“新政”(NewDeal)。那么,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呢?罗斯福新政又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呢?
二、[教材内容全解]
(一)“繁荣”及其崩溃1、20年代的“繁荣”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繁荣”。这一时期,日本、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快,美国的“繁荣”更是前所未有。20年代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高涨的局面。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十几年里翻了三番,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加强。
20年代美国的汽车长龙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⑴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危机。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是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和追求高额利润使商品堆积如山,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突然狂跌,一场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⑵特点:(见下表)
⑶现象:一方面,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到处是失业的人群,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流离失所,很多人只有靠救济过日子。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商品的价格,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把小麦、玉米、牛奶等焚毁或倾入河流、大海。
⑷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易忽略点提示]对于经济危机的现象,教材有详细的介绍,但是,要对现象加以整理,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例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商品严重不足
C生产绝对过剩
D商品十分丰富
[解析]要分析经济危机的实质(教材中没有作出分析说明),还得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入手。经济危机的现象是一方面劳动人民十分贫困,另一方面资本家在销毁商品。这说明社会上的商品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卖出去。不是严重不足;那是不是十分丰富呢?也不是,因为劳动人民的十分需要商品,但无力购买。因此,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答案]A
[易错分析]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甚了解的同学以为是商品十分缺乏,或者又以为是商品严重过剩,这些都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商品积压过多,人民的购买力严重下降,社会出现生产和消费严重的失衡。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总统
罗斯福(1882—1945),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从军、从政。先后担任过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纽约州议员和州长。39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1932年,罗斯福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与在任总统胡佛展开竞选。罗斯福以他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办法,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对手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1929年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的政治危机,社会各种矛盾开始尖锐,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立即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措施:(见下表)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金融政策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农业政策
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工业政策
通过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价格、工资水平
和日工作时,防止盲目竞争
社会政策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
社会秩序
④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⑤结果: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经济慢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联邦政府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⑥意义: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易混淆点提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与特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新政的目的在于消除经济危机,把美国的经济重新振兴起来。当然,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则是另一回事。新政中一系列措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这与目的是两回事。它的特点是政府采用加强干预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实现上述目的。
[例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国家对农业的调整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国家对金融业的调整
D国家在社会救助上采取的措施
[解析]在罗斯福新政的诸措施中,哪一项是中心措施呢?这要看当时政府是怎么做的。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早在工业革命的年代(19世纪上半期)就已经是了。那么,经济危机对其工业的打击也是最大的。要重振美国的经济,当然要从振兴工业入手。毫无疑问,罗斯福政府会把新政的重点放在工业上;不恢复工业,就不可能恢复整个经济。
[答案]B
[易错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从调整金融开始的,因此,不能把这一点与调整工业搞混淆了,它是新政的首要措施,而不是中心措施。
疑难解析
学生:老师,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危机?
老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学生:那么,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能否解决呢?
老师:不能。因为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与身俱来的,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是这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它们之间这种矛盾始终得不到解决,只有爆发经济危机了。经济危机可以暂时缓解这种矛盾。
三、[综合延伸探究]
[综合方法]
1.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等方面的特点。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2.本课涉及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名词,在学习中要加以理解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股份公司需要额外资本时,会发行股票。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
股票交易所: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市场。业务分两类,或现款买卖,或只买卖证券所有权,待一定时期结算时,支付行市涨落的差额。投机者往往利用行市涨落的差额牟取暴利,若预测失误,会造成损失。
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它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而积压,形成生产过剩。
“新政”: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采取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改革。它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
[探究学习]
1.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
⑴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作好记录。
⑵每个小组推举代表一名,在班集体上进行“观点阐述”,(开交流会)并请同学对各组的观点作记录。
⑶对全班同学的观点或想法进行简单的评论,把好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供同学们参考,也可以以墙报、专栏等形式展示出来。
2.在20世纪30年代初,失业求职的方式如左,当然,还可以到失业介绍所里去登记求职,今天,我们求职有那些方式?你能说出一些来吗?
[他山之石]]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
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
和社会生活的脉博,“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经济建设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金融监管不够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地区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城乡都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看请这些困难,借鉴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是非常有益的。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做到:
1、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2、以工代赈,启动市场
3、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民营企业。4、重视农业,强本固基。5、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四、[基础能力训练]
1.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繁荣”出现在A1919—1922年
B1921—1924年
C1924—1929年
D1929—1933年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早爆发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不包括
A涉及的范围特别广
B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商品十分缺乏
4.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深受其害的是
A劳动人民
B中产阶级
C垄断资本家
D餐饮业和服务行业
5.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是
A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兴建公共工程
C整顿金融
D缩减耕地,屠宰牲畜
6.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实行国有化
B加强政府的干预和指导
C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
D防止盲目竞争
7.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的公共工程,其目的是
①调整资本主义制度
②减少失业队伍
③刺激生产和消费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③
8.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A缩减农业生产
B恢复银行信用
C实施工业复兴法
D兴建公共工程
9.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消除了经济危机
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恢复了美国的经济
D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五)[思维拓展训练]
10.史料分析
20年代的美国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繁荣时期,这时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1923—1929年),史称“柯立芝繁荣“。国民生产总值年年有新高,平均增长4%。建筑工业、汽车工业(柯立芝繁荣的象征之一)、电力工业出现了高涨的局面。此外,无线电工业、航空工业和电影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收音机的销售额从1922年6000万美元增至1929年的8.42亿美元,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和人造纤维开始进入美国人民大众的生活。
人潮涌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
20年代繁华的芝加哥
请回答:
⑴你能回答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一些原因吗?(可联系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
⑵你怎样理解“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
11.史料分析
材料一
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1930年达420万,1931年攀升了近一倍;到1933年,竟然有1500—1700万工人失业。还有很多人
处于半失业状态。为了找到职业,求职者排起了长龙,通宵达旦地等在职业介绍所门前。
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
材料二
在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身受其害,穷人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男人的剃须刀磨了一用再用;烟民自己动手卷烟;为了御寒,有人把报纸塞在衬衣里。很多的家庭靠救济度日。人们付不起房租,不得不在街头工棚式小屋。
材料三
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的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棉花,宰X幼猪,把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当作燃料付之一炬,把整船的橘子和千万袋咖啡倾入大海。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⑵根据材料三,说说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穷人?这暴露了资本家的什么本性?
⑶如果你是当时的资本家,你会怎么做?
12.史料分析
材料一
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促使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法》各项规定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悬挂在显眼处,容许开业。这些规定包括: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工人有权组织工会,选派代表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用童工;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等。(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40美分)
材料二
新政近乎是全方位突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介入,震撼了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之基础。从1935年1月起,最高法院以授权不当等理由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政立法的裁决,宣布违宪或无效的新政立法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铁路职工退休法》、《手工业妇女最低工资法》等十几种。很多人反对新政,报纸上咒骂罗斯福是天天吃“烤百万富翁”,“向富人敲竹杠”。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请回答:
⑴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中“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和确定工人最低工资限额”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做?
⑵罗斯福新政的多项立法违宪,报纸上也不断地批评甚至咒骂新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他们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⑶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搞的是社会主义,你怎么看这一观点?
13.实践应用
从全班同学中挑选几个出来,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
第4课
[基础能力训练]
1、C2、A3、D4、A(点拨:劳动人民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
5、C(点拨:首要理解为首先)
6、B7、B(点拨:新兴许多的公共工程的具体目的)
8、C(点拨:抓住“最主要”一词)
9、A(点拨:经济危机是客观经济规律,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
[思维拓展训练]
10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的稳定时期。广泛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⑵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由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崩溃。
11⑴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大萧条的情况,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⑵为了保持高额垄断利润;反映了资本家惟利是图的反动本质。
⑶(略)
12⑴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障工人的基本收入以提高社会的消费能力,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危机。
⑵说明新政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他们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⑶不是。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调整,借用了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如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不许过度的剥削工人等,但并不是搞社会主义。
13写综述要注意收集好资料。
第三篇:经济大危机
《 经济大危机》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的思考和探究,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学会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学习重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学习难点
1、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
2、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设计
一、预习自学(自学习注意在课本上标记出答案,并将自已不明白的问题整理好,准备交
流)
(一)(二)
(三)我的疑问:
二、合作交流(首先小组内自主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整理好,提交
到全班进行交流)
三、四、我的收获
五、当堂检测 解疑释难 总结提高
第四篇:《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张
晓
燕
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学生观、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观等。
学情分析:
通过第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了粗浅的认识。学生喜欢听故事,厌倦抽象的理论概念的思考和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本课的重点:
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知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知道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
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解释,使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理解《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目的和作用。
本课的难点:
一是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初中学生难以理解。
二是《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在处理这些内容时,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所涉及到的一些经济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教学目标:
设计理由: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结合课标中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讨论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等学习内容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 2.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 3.掌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4.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 1、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教学难点:
1、经济危机涉及到的概念。
2、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显示
灾难笼罩着交易市场。每个人都想在价格更下跌之前把股票立即抛售出去。但是没有人想买,这就使价格更加下跌。他们狂吼乱叫,狂奔猛推,为的是要卖出他们的股票。越来越多的警察冲进市场维持秩序。3个小时内,股票损失的价值达110亿美元。这时,一批银行家拿出钱来开始买进,跌风停止下来。有些人认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其实它正方兴未艾。
同学们,这是一位新闻记者目睹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抛售风潮时记下的当时的情景。令人“谈虎色变”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就是以这场股票抛售风为开端爆发进而波及到当时的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么,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呢?它在当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发生危机的国家又是如何度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2、掌握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
复习导入第一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格局是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各国都大力发展国家经济。1924——1929年资本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时期,进而出现了一时的“繁荣”。
三、合作探究新知:
<一>、“繁荣”及其崩溃 自学指导一: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目 “„繁荣‟及其崩溃”的内容,包括小字、插图和材料,并回答: 1、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增长快的表现是什么?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2、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哪个国家爆发?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3、读21页的两幅图,思考这两幅图体现了这次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
4、思考22页的动脑筋。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展示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料。活动与探究:
从全班选出几个同学,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
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来源,采取小组合作搜集、交流的方式进行活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记者要事先拟订采访计划,工人群众要准备好资料。<二>、罗斯福新政 自学指导二: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二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小字、材料和插图,回答: 1、22页材料中的“恐惧”本身指的什么?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中心措施、效果?同桌交流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目的、作用的理解。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涉及到的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需要作适当讲解。为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补充图片资料。
罗斯福新政的效果较难记忆,可让学生用记关键词语的方法,总结每一条的主要内容来记忆。活动与探究: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分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
1、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能消除吗?
教师讲解:新政的效果是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作用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法规政策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1825年7月,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大约平均十年。1837、1847、1857、1866年,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爆发了经济危机。1857年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蔓延到欧洲,是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四、课堂小结:
先有学生总结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教师总结: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五、目标检测:
练习题的选择和设计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所以设计的选择题和材料题紧扣这两方面的内容。也注重考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比如材料中的最后一问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发生。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2、罗斯福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经济危机
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美国宣布参加一战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的调整。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金融
4、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通过《工业复兴法》
B.消除经济危机
C.刺激消费和生产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下列关于罗斯福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次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这次新政的目的是对付经济危机 C这次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
D.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摘自《世界历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1933年3月4日某总统就职演说 据此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 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新政“新”在哪里?(3)他的“新政”产生了什么积极效果?
(4)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背景
2、爆发
2、目的3、特点
3、特点
4、影响
4、中心措施
5、效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效果较好。
第五篇:经济大危机教学反思
经济大危机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教改迫在眉睫,抓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更好的上好一堂历史课,对于历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要大胆的结合实际,整合教材,有取有舍,详略得当,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做到“学做导”三合一。
在课堂的设计上,我始终本着以“生”为主题的原则,先由学生自主预习,在此基础上生成并提炼问题。然后再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解决课文的重点及难点,最后完成问题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使整堂课自始至终体现师生互动,我始终以一个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同学共同学习,充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根据史实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以致用,积极实践“学做导”三合一教法。
1、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如自主预习时,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使全班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锻炼了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意识较强,大部分同学能够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并小组间辩论激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课堂质量。
3、基于问题学习教学的课外延伸。课外延伸是新课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中能够解决的只是一小部分,其余的问题正好成为课外学习延伸的素材,比如本节课学生提到的中国的经济危机,这一问题又于经济全球化等相关问题交织起来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留作学生的课后拓展题,当然课后拓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同样以学生提出问题为素材,选择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作研究,写相关的历史小论文等等。
4、除了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我们也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比如: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其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的创新精神、自主发展的意识等情感价值观。
当然本节教学设计仍然有它不足之处。如:因为上课班级不是长期用这种方式授课,所以只能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式探索的初级阶段来进行,因此在课堂中还没做到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求知欲等。“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教学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我也应将这种学习方式即“基于问题的学习”用在我的教学学习过程中,多发现问题,自我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自我解决问题,使课堂有创新,并能更好地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式来进行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