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好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五种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全面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充满活力生机朝气的基层组织,真正使农村党支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体现创造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体现凝聚力,在维护稳定中显示战斗力,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村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农村改革开放的进程,关系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结合当前全市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明确提出的“要通过换届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目标任务要求,我们广大村党支部书记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履行好职责,肩负起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具备五种能力。
一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发展生产。一要理清发展思路。要从本村实际出发,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抓发展,不断拓宽致富渠道。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做好为农民服务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解决好优良籽种、产品销售和技术培训,使产品有市场,群众增加收入有基础。二要带头致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正如群众所说“自己不会富,当不好干部”。因此,村党支部书记只有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头致富,真正在生产经营上成为行家里手,做能致富、会致富干部,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才会让群众服气。三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只顾自己富,群
众不拥护。村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带头富,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全方位搞好服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只有这样,支部书记才会受到群众拥护。四要壮大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支部书记说话底气才足,办事腰杆子才硬,才能给群众把好事办到实处。因此,在做好“富民”文章的同时,还要做好“强村”文章。要结合本村实际,盘活集体资产,立足本村资源、地缘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兴办实体产业,不断拓宽集体增收渠道。
二是执行政策的能力。执行政策的能力,就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善于用政策解决问题,切实把党的政策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生产力。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其政策水平如何、领悟政策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一要把政策学习好。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五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并先后出台了良种补贴、粮食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政策,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必须认真学习十七大和省、市、区委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吃透精神,全面理解。二要把政策宣传好。要让广大群众了解中央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规定,了解新农村的主要内涵和建设目标,明白新农村建设是增进农民福祉的重大决策,以此来激发广
大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三要把政策执行好。要坚决彻底地贯彻执行好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议决策,不搞“截留”,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让党的政策、上级的要求原原本本地落到实处。四要把政策运用好。要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把政策运用好,真正做到实际、管用、有效。
三是民主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农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就要围绕实现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第一,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村支部书记要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发挥组织、协调、把关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相互关系,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引导、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依法做好自身范围内的事情,形成整体合力。第二,加大规范村级管理的制度建设。以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为突破点,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民间纠纷调解制度、村干部进村入户联系工作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行为。第三,扩大体现党员主导地位和群众主体地位的民主建设。真正相信党员和群众、依靠党员和群众,切实做到村务活动让党员和群众知情,重大决策让党员和群众作主,村务管理让党员和群众参与,干部作风让党员和群众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四是化解矛盾的能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村党支部书记应负职责和基本能力。
一要对矛盾有正确的认识。充分认识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在正确面对遗留历史矛盾的基础上,高度关注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可能出现的群众矛盾,干群矛盾等,做到认识充分,谋事在先,遇事不惊,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工作。二要有解决矛盾的办法。农村发展机遇很多,遇到的困难也很多,出现的矛盾也很多。但解决矛盾没有现成的教科书答案供我们参考,这就要求认真分析各种问题、矛盾产生的根源,把握实质和要害,依法调处,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努力营造一个安定的农村社会环境。三要积极开展倡导文明新风的载体活动。按照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积极开展党员“创优争星”和“两带头、两推进”等党建载体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等活动,用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五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基础,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再好的决策、思路都不会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面对取消农业税后,群众与党组织、政府的联系,与干部的联系变化,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做好群众工作要注重四个方面。一要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农村工作很多时候是靠村干部与村民的感情来开展的。村干部要开展好工作,靠什么?就要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强同群众的联系,是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最好举措。因此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二要维护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想问题,办事情,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眼睛看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只有让群众笑在脸上、暖在心里,才能带领群众推进发展。三要理事有权威。取信于民、立威于民,是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要求。有威在,几句话就能把农村很复杂的问题解决了。相反,没有威在,一个简单的问题反而更加复杂化。这个权威主要是指非权力影响,是指群众对村党支部书记的信任感,是人格魅力。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坚持遇到责任不推诿、碰到困难不退缩、见到难事不躲避,公正公开,公道正派,掌好权、树好威。四要工作有方法。不仅要苦干、实干,也要巧干,要“用心、用力、用脑”,讲究方法不傻干,讲究策略不蛮干。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方法,特别是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和激励群众,组织、调动、引导好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办好自己想办的事,不断地提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前进。
第二篇:五种能力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
五种能力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
今年,中组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落实文件精神,笔者认为,村支部书记必须具备五种能力。
一是执行政策的能力。首先,要把政策学习好。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村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必须认真学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委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学得懂、吃得透、用得好。其次,要把政策宣传好。要及时、准确地宣传好党的好政策,要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政策的宣传,让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第三,要把政策执行好。要多渠道获取政策信息,并执行好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议决策,做到宣传不跑调,执行不走样,要让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二是发展经济的能力。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发展经济的能力。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要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抓发展,不断拓宽致富渠道。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地整合资源,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交流种养经验、获取产销信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其次,要带头致富。村党支部书记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头致富,真正在生产经营上成为行家里手,做能致富、会致富干部,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三,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村党支部书记不仅要自己带头富,还要充分发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群众众共同致富。三是民主管理的能力。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坚持“四自”原则,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加强民主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首先,抓好村级
班子建设。村支部书记要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发挥组织、协调、把关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依法做好自身范围内的事情,形成整体合力。其次,抓好队伍建设。村党支部书记要积极宣传引导,主动跟踪发展,将政治素质好、党员群众公认、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纳入培养视野,将其发展成党员,不断充实党员队伍,确保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要以村级活动场所为主要阵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行“以会带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生产的能力。要依靠党员和群众,切实做到村务活动让党员和群众知情,重大决策让党员和群众作主,村务管理让党员和群众参与,干部作风让党员和群众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第三,抓好制度建设。要以村务和党务公开为重点,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纠纷排查调解制度、村干部进村入户联系工作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章理事,规范行为。
四是维护稳定的能力。首先,要把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作为前提。要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建立健全党员维护稳定的信息网络,积极落实农村干部进村下访、坐班接访等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形式多样的矛盾纠排查工作机制,全面、及时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及时介入调处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积极展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能马上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期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上报上级党委、政府研究解决,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一方稳定。其次,要把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作为根本。村党支部书记要充分认识法制促进和谐、减少矛盾的功能。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政策。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规定等来约束
规范群众的生产生活行为,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第三,要把大力培育农村道德新风尚作为重点。村党支部书记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创建文明村、文明户、和谐家庭活动,大力破除旧观念、旧道德、旧习俗,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使道德观念和现代文明深入人心,从而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推动形成团结互助、宽容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是统筹协调的能力。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党支部书记作为“领头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大到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小到邻里纠纷、婆媳矛盾,都需要具体指导、出面协调,这就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统筹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能力,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整体、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全面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充满活力生机朝气的基层组织,真正使农村党支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体现创造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体现凝聚力,在维护稳定中显示战斗力,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村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农村改革开放的进程,关系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结合当前全市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明确提出的“要通过换届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目标任务要求,我们广大村党支部书记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履行好职责,肩负起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具备五种能力。
一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发展生产。一要理清发展思路。要从本村实际出发,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抓发展,不断拓宽致富渠道。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做好为农民服务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解决好优良籽种、产品销售和技术培训,使产品有市场,群众增加收入有基础。二要带头致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正如群众所说“自己不会富,当不好干部”。因此,村党支部书记只有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头致富,真正在生产经营上成为行家里手,做能致富、会致富干部,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才会让群众服气。三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只顾自己富,群众不拥护。村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带头富,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全方位搞好服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只有这样,支部书记才会受到群众拥护。四要壮大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支部书记说话底气才足,办事腰杆子才硬,才能给群众把好事办到实处。因此,在做好“富民”文章的同时,还要做好“强村”文章。要结合本村实际,盘活集体资产,立足本村资源、地缘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兴办实体产业,不断拓宽集体增收渠道。
二是执行政策的能力。执行政策的能力,就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善于用政策解决问题,切实把党的政策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生产力。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其政策水平如何、领悟政策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一要把政策学习好。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五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并先后出台了良种补贴、粮食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政策,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必须认真学习十七大和省、市、区委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吃透精神,全面理解。二要把政策宣传好。要让广大群众了解中央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规定,了解新农村的主要内涵和建设目标,明白新农村建设是增进农民福祉的重大决策,以此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三要把政策
执行好。要坚决彻底地贯彻执行好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议决策,不搞“截留”,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让党的政策、上级的要求原原本本地落到实处。四要把政策运用好。要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把政策运用好,真正做到实际、管用、有效。
三是民主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农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就要围绕实现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第一,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村支部书记要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发挥组织、协调、把关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相互关系,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引导、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依法做好自身范围内的事情,形成整体合力。第二,加大规范村级管理的制度建设。以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为突破点,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民间纠纷调解制度、村干部进村入户联系工作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行为。第三,扩大体现党员主导地位和群众主体地位的民主建设。真正相信党员和群众、依靠党员和群众,切实做到村务活动让党员和群众知情,重大决策让党员和群众作主,村务管理让党员和群众参与,干部作风让党员和群众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四是化解矛盾的能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村党支部书记应负职责和基本能力。一要对矛盾有正确的认识。充分认识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在正确面对遗留历史矛盾的基础上,高度关注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可能出现的群众矛盾,干群矛盾等,做到认识充分,谋事在先,遇事不惊,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工作。二要有解决矛盾的办法。农村发展机遇很多,遇到的困难也很多,出现的矛盾也很多。但解决矛盾没有现成的教科书答案供我们参考,这就要求认真分析各种问题、矛盾产生的根源,把握实质和要害,依法调处,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努力营造一个安定的农村社会环境。三要积极开展倡导文明新风的载体活动。按照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积极开展党员“创优争星”和“两带头、两推进”等党建载体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等活动,用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五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基础,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再好的决策、思路都不会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面对取消农业税后,群众与党组织、政府的联系,与干部的联系变化,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做好群众工作要注重四个方面。一要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农村工作很多时候是靠村干部与村民的感情来开展的。村干部要开展好工作,靠什么?就要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强同群众的联系,是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最好举措。因此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二要维护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想问题,办事情,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眼睛看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只有让群众笑在脸上、暖在心里,才能带领群众推进发展。三要理事有权威。取信于民、立威于民,是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要求。有威在,几句话就能把农村很复杂的问题解决了。相反,没有威在,一个简单的问题反而更加复杂化。这个权威主要是指非权力影响,是指群众对村党支部书记的信任感,是人格魅力。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坚持遇到责任不推诿、碰到困难不退缩、见到难事不躲避,公正公开,公道正派,掌好权、树好威。四要工作有方法。不仅要苦干、实干,也要巧干,要“用心、用力、用脑”,讲究方法不傻干,讲究策略不蛮干。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方法,特别是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和激励群众,组织、调动、引导好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办好自己想办的事,不断地提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前进.
第三篇: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定稿]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五种能力。
一、提高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首先,必须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要求,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要求的重要体现。各级党员干部都担负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重要的领导工作,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才能使党的主张在地方工作中得以具体的实现。因此,县级党员干部自觉地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先进性的最重要体现,也是政治上坚定性的具体表现。其次,中央的方针政策是对全国全党工作大局的最基本的和一般要求,县级党员干部在落实过程中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把中央的精神具体化。要在一般中找准具体,在普遍中把握特殊,努力在“结合”上做文章。既反对照抄照搬中央和上级要求,使中央的要求空泛化;又反对强调本地情况特殊使中央方针政策在落实中走样。要做好结合的文章重在创造二字。要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就必须做到吃透上情,立足下情。在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找到本地贯彻中央精神要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及关键因素和环节,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这就是说,要在落实中有创造,必须做到:方向要找准,不能南辕北辙;重点要抓住,不能舍本逐末;相关因素要理清,不能盲目决策; 1
关键环节要把握,不能失去要害;其他工作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二、提高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能力。工作的创新来自于观念的更新,观念的更新就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思维定势和既有认识水平。要取得这样一个认识的飞跃,必须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联系自己担负的繁重工作任务,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不能很好地实行开创性工作的。要树立不断进取观。“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江泽民语)不能满足一次和一个方面、一个环节上的创新工作,要在连续和动态、全面上把握。僵化保守,固步自封是应该反对的;小进则满,沾沾自喜,同样是不可取的。要树立实践第一认识观。实践既是认识来源,同时更是认识的目的。“知”与“行”要紧密结合。思想解放的成果要在工作的创新上来体现,思想解放的程度与认识的正确与否也要靠创新工作的实际成效来检验。
三、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是实现党的宗旨,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做好群众工作是履行县级领导职责的基本任务。县级党的组织所处的位置和担负的工作职责决定了县级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
中的特殊地位,也对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实。做好群众工作要切实转变作风。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有当好人民群众公仆的态度,才能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相反,高高在上,靠听汇报、看材料、打电话或是下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漠不关心,就会出现江泽民同志批评的“现在我们的交通、通信发达了,可是一些地方的党群、干群关系却疏远了”的状况。
四、提高求实、务实、落实的能力。求实是“知”,务实是“行”,落实是“果”。求实、务实、落实就是谋实招、务实事、求实效,这里的“实”就是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就是当前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任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做到“三实”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锦涛同志指出:“求真务实,是辨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一个共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能否做到求真务实,就是要看他想问题作决策是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看他干工作是否出实招,鼓实劲,求实效。做到“三实”必须苦练基本功。要到实地,查实情,问实计,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结合上情形成工作思路和重点并完成决策;明确任务与责任,把目标进行分解落实;要综合协调各要素单元,围绕总体目标协力推进;要动态督办,不断突破落实中的“瓶颈”;要追踪决策,不断优化完善总体方案。做到“三实”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干部政绩科学考核评价制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特别是要注意加强潜性的、基础性的、长远性的工作考核。二是正确的选人用人制度。求实务实就是要求干部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但干部选任制度上没有“落实”,没有正确的用人导向,树立求实务实之风就是一句空话。三是加强监督的制度。要健全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综合措施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五、提高拒腐防变、永葆政治本色的能力。县级党员干部能否自觉做到“两个务必”,永葆我党的政治本色对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抵御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持政治本色,思想上要牢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和我党新时期三大历史任务,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工作上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品格,带领群众,百折不挠地为党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有了成绩不自满、不骄傲;有了困难和挫折不灰心、不气馁。作风上要弘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节约资金用在急需的事业上。在物质生活上,要知足常乐,要多想工人、农民等大多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心里装着群众,做到不攀比、不昏头、不伸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守住精神大堤,防微杜渐,一身正气。
第四篇:当好党支部书记的四种意识和五种能力
当好党支部书记的四种意识和五种能力
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 邓 苗
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领班人,是开展支部工作的组织者、发动者、落实者,肩负着教育组织、发动带领党员和群众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光荣职责。在当前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形势下,如何当好党支部书记?我认为,做好新形势下党支部书记工作要强化四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
一、强化四种意识
(一)要强化服务意识。基层党支部书记不要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而要把自己摆在为单位出成绩、出人才、积极争创文明单位的“服务”位置上。平时要常关注党员干部的个人实际,尤其对青年学生,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波动,在他们成长、进步的道路上为他们排忧解难。作为支书又是专业部分管学生工作的主任,我几乎每天还未打上课预备铃就已赶到教学楼巡查、值班了,既维持教学秩序、掌握状况又能及时倾听到班主任、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诉求,所以专业部很多同学都知道有这样一位像邻家阿姨般的支部书记,哪层楼厕所水龙头漏水、哪个课室风扇不转了,都第一时间跟我“汇报”;同学们之间的纠纷、个人的思想问题、学生干部
配合不默契、班主任处理不下去的“刺头”等,无一不想从我那得到帮助;更多的同学向党组织靠拢了,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从不到十个到几十个上百个,甚至2004级毕业班,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仍不断有学生交来入党申请书。我们先后多次召开学生入党申请人座谈会、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每季度定期查询培养人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情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工作,增强他们入党的自信心。
(二)要强化监督意识。支部书记要充分利用支部例会,经常和党员干部重温党章的内容,学习党的相关知识,理解和准确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而作为支部书记,我则要利用上级党组织赋予的职责,通过严格而经常性的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支部每个成员的工作、思想、作风实行有效监督。一是“脑要清”,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二是“身要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三是“心要明”,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我们部办公室的电话是上了长途密码的,规定谁握公章谁控密码。我每次需要跟违纪学生家长通电话,也要请他们先开锁,麻烦是麻烦一点,但能从小节上保障学校资源不被私用。
(三)要强化协调意识。支部书记在党建工作系统中处于三个同心圆的圆心位置,里面的一圈是支委,中间的一圈是党员,外面的一圈是群众。支书不但要做“三圆”的圆心,还要做他们的磨合器、润滑剂,善于化解矛盾,善于管理。所以当好支部书记,首先要协调好与单位行政领导的关系,及时了解单位每一个时期内的主
要任务,并适时反映支部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其次要协调好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以达成各项工作配合上的默契;再次是要协调好同志们之间的关系,一个单位的同志工作在一起难免在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出现小摩擦,支部书记应及时调查,全面了解,有效协调,春风化雨。
(四)要强化预见意识。支部书记在工作中要掌握好提前量,避免临时“抱佛脚”或者“放马后炮”现象。比如:安排支部活动或者过组织生活时,因为行政领导一般都在支部内部过组织生活,所以支部书记在严格落实组织制度、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教育和监督的基础上,要考虑到领导的工作既要对上又有对下的特殊性,所以要在活动安排之前和领导取得联系,求得共识,使安排的时间尽量符合工作实际,与领导近段工作的安排相得益彰。这样才能使支部组织生活有效地促进工作,具体工作反过来又能充实组织生活的内容。
二、提高五种能力
(一)提高组织领导能力。支部书记虽然不是处于行政领导的地位上,但个人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道德品质等是构成支部书记组织领导才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支部书记应该经常和党员谈心。这方面我的体会是把握“两情”,找到“结合点”。“两情”分别是“上情”和“下情”,“上情”是上级党组织的工作指示精神,“下情”是支部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实际。在“两情”中找到“结合点”,就能够切实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使上下连通,浑然一体,进而把发动党员群众、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出色完成上级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二)提高说服教育能力。支部书记要做好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同志的思想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为党员解决思想问题,必须有过硬的说服教育能力,靠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硬式输入”和“行政命令”是不适应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要求的。支部书记在这方面要善于抓党员思想方面的难点、焦点,积极探索工作方法的新途径、新方法,切中肯綮,寓严肃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一体。我这方面的体会是首先要求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上为党国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对上保持一致,对下模范带头。我们支部肖伟书记说过,“作为党员,不要说与党员身份不符的话”,还要慎独、慎友、慎微。“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所以我们支部见贤思齐的氛围特别好。2006年我们被评为省直先进党支部、“部门排头兵”,15名党员有6名获校级(含)以上“优秀”。
(三)提高正确决策的能力。决策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支部书记要全面掌握支部内所有党员同志的基本情况,熟悉单位的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更好地为行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行政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正确化。譬如针对学校生源滑坡、进校不设门槛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及部分学生难教难管等令校领导、班主任特揪心的状况,我们提出“绝
不放弃一个学生”,支部书记带头并要求每位党员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模式的帮扶后进工作,对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关心和引导。经过帮扶,后进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一次,黄东兵老师拿出两张制图作业盖住名字让大家看哪张好,公认好的一张放开后看名字是他帮扶的后进生的作业,而另一张是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的作业,他自己也深有感触地说:“帮扶是有用啊!”
(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支部书记应该适当参加社会交往,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工作,开拓视野,才会有“人缘”,党员干部才会和你同甘共苦,打成一片,才愿和你做知心朋友。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的体会是正确对待自己,不居高临下,固执己见,发号施令;正确对待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正确对待群众,遇事多与群众商量、多征求意见,集中大家智慧,摒弃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2007年春,正值寒假期间,专业部接到学校开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重点专业申报、复评的重要工作,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部领导都觉得头疼。我出面号召“关键时候我们党员站出来”,专门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在大多数人都回家乡和亲人欢度春节时,支部几个党员孤零零地留守在寂静的校园,默默地整理出18盒两个重点专业的复评材料,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关键时刻的积极作用。
(五)提高本部门业务能力。支部书记除了以上所讲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等以外,还要是本部门、本行业的行家里
手,才不至于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笑话。我虽然兼的职务多而琐碎,但从未放弃对本部门业务的学习,如今年参加了国家林业局技能鉴定师的培训,在全程参与全国执业税务师林校考点的考务工作中学习、锻炼组织大型考务工作的经验及整体协调能力等,无非是想,在思想觉悟方面当好支部的“头”,在业务能力方面更要当好支部的“头”,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第五篇:如何当好村党支部书记
如何当好村党支部书记
农村党支部处在基层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的班长,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人物,这种特殊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这是由村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实,能够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致富奔小康,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村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培训班的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当好村党支部书记,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一专题发言,供同志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参考。
一、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和素质
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应谋哪些政呢?应该履行哪些职责呢?党支部书记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①组织发动党员和群众,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议、完成党的各项任务。②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议和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制订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并组织检查计划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③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④主持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制订党的工作、党的生活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制度的落实和检查。⑤经常与支部委员和村委会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支持他们的工作,协调单位内部各方面的关系。⑥按时主持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好团结,加强支委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进行工作。支部书记不在时,由支部副书记主持支部日常工作。
我们村支部书记只有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才能按职行事,行使自己的职权,履行自己的义务,完成所肩负的任务。
我们党支部书记要履行好职责,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实践证明,一个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记素质的高低。书记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有:政治理论素质、思想作风素质、工作作风素质、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个人心理素质等。具体说主要应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素质:①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修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②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鼓动能力、科学预见能力。④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通过自己的行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⑤具有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坚强的党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⑥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愿吃亏,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村支部书记的主要任务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下功夫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如何才算是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呢?中央提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达到“五个好”的目标,即:建设一个好领导班子,尤其要有一个好书记,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锻炼一支好队伍,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共青团员能够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完善一个好经营体制,把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和农户承包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体现民主管理原则,保证工作有效运转,使村级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中央提出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达到的这“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是十几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新时期建设农村基层组织的
客观要求。它既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检查、衡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一是抓住关键,建立一个好班子。“农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是一条普遍得到证实的成功经验。要配好党支部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党支部书记。农村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经济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建好党支部领导班子,一是村支部书记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到政治上要强,真正拥护并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能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有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坚定不移的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积极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要有经济头脑,有比较清晰、开阔的发展思路。善于学习,接受和运用现代经济、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要有事业心,有创业气魄,有把工作干好的责任感。要有廉洁勤政、公道正派,不谋私利、不怕吃苦,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这方面我再不多讲,前面都已经对村支部书记的职责和素质作了详细的讲解,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吸收。二是要优化班子整体结构,村班子在年龄层次上、文化程度上、智能结构上、个性搭配上都要做到优化组合,发挥整体效能。要牢牢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注重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全过程。三是要加强村级配套建设,抓好村委会、合作社、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治保调解小组等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即要健全这些组织,还要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四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育人是用人的基础,为了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教育、选拔使用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主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促其尽快成长,对符合任职条件的要及时起用,以保证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工作的可持续性。我们有的支部在改选时,选不出一个合适的支部书记,“党员轮流坐庄”,使支部的工作陷入被动,这就是由于村上没有注重村级后备干部 的培养,忽视党员发展,年轻的党员得不到发展,优秀的骨干吸收不到党内来,所以,今后希望大家能够从党和人民群众事业的高度出发,切实把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拿到手上,每年每村根据情况最少发展2--3名年轻党员。
二是夯实基础,培育一支好队伍。首先要抓好现有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文化科技培训。政治理论学习,当前要重点抓好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和党章的学习及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使农村党员和干部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的坚定性、自觉性,明确党员的标准,认清自己在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的责任,认真解决好火车头和火车皮的关系;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办事。我们在农村长期坚持的“三会一课”制度就是搞好干部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也就是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上党课”等形式来加强干部党员长期性的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其次要不断探索,加强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有载体,一定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农村开展的党员联系户、共同致富小组、支部帮带等活动,对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要继续加强对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党员的管理,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再次,要切实重视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工作。青年农民党员少,这是一些村党支部缺乏生机与活力,少数地方党支部书记不好选的重要原因,上面我已经讲了,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里面提出的每村每年至少发展两个党员,我想这个目标不会太高吧,作为支部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特别是青年农民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入党的愿望和要求,并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培养,把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逐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为党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从而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担负起领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三是突出中心,寻找一条好路子。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核心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适应新的形势,选准致富路子,加快经济发展,早日奔向
小康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经济服务的功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从而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凡是路子选得好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步子就迈得快,反之,发展就缓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日益增长的二三产业、人口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同农业基础薄弱的矛盾,加快发展农业与大力改善严酷的自然条件的矛盾,比较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同市场经济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需求的矛盾,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需求的矛盾,传统农业同现代科技普及推广的矛盾,分散的农户经营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经营的矛盾,农业投入少同加快农业发展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需要基层组织不断地去解决,所以,党支部和村干部要善于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眼光认识农村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拓宽致富门路,事实说明,只有抓住了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动权,村党支部才能有效地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才有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
四是增强动力,完善一种好机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经济实力支援农业,也没有力量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文化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就难加强。可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集体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凡是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乡村,为群众搞服务办实事就多,干部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领导班子吸引力就强。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不得强行集资和硬性摊派,不搞“一平二调”。要体察民情,从群众最需要、村里又能办得起的事情做起。一是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逐步发展村级企业,譬如:组织群众集体开发荒山、荒滩、荒坡,承包经营,集体无力开发的,采取招标,租赁等形式,承包给个人开发经营,得到的承包费或管理费,再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推行股份合作化的过程中,以土地、房屋、资金等形式入股,增强集体资产;地处城郊和交通沿线的村,发展服务性二、三产业。二是管好集体财
产,加强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三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成份,集体、个体、私营、企业等一齐上,促进整个农村集体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五是强化保证,健全一套好制度。要本着上与党纪国法相一致,下与村情民意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新规范。一是要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如民主生活制度,党员议事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及村民代表民主监督制度等。二是要把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化,并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乡镇党校对村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创新意识和机遇意识,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三是廉政建设要章律化。要加强农村干部的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在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近几年,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使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明显增强。但处在一线的农村党小组建设比较薄弱,工作滞后,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有的党小组形同虚设,活动难开展,制度不健全;有的党小组长年龄大、文化低、能力弱,执行支部决定乏力,工作被动,只限于“通知会、收党费”;有的党小组长年年换,轮流干,不稳定,没有长远打算,使党小组长部分职责不得不由村干部承担。这种现状与村组日益繁重和复杂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与实现宽裕型小康和产业化经营战略不相适应,也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要按照“小组基础实,村级班子强,乡镇‘龙头’活”的总体要求,抓一线,强基础,开展创建“四好党小组”活动。村党小组建设“四个好”的目标是:(1)选配一个党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作风民主,乐于奉献,工作责任心强的好组长;(2)选准一条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路子;(3)营造一个安定和睦、整洁优美、健康文明的好环境;(4)健全一套有效执行支部决议,有利于监督,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制度。
在抓好“五好村”创建活动的同时,要开展好创建“四好党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党小组在村级组织中的作用。(1)合理划分党小组,选好配强党小组长。
一般一个生产队划分一个党小组,生产队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邻近的生产队党员合编为一个党小组。并根据党员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或设立新的党小组。注重选配好党小组长,把那些有较高党性修养和组织能力、原则性强、群众威信高、工作负责的正式党员选配到党小组长岗位上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生产队长可由党小组长兼任。在政治待遇上,党小组长列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并根据具体情况,每月给予适当补助。(2)加强培养教育,提高党小组长素质。要定期召开党小组长会议,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党小组长培训班,及时传达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科技,开展工作交流,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3)建立健全制度,确保党小组活动规范化。根据党小组实际情况,主要建立党小组长工作职责、党小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等。(4)明确职责,发挥好党小组作用。通过明确党小组长工作职责,使党小组长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村支部决议,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搞好生产,发家致富,讲文明,树新风的“宣传员”;成为积极完成任务,运用推广新技术的“带头人”;成为扶贫帮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
三、村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
当前,我区农村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正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二是农民向市民转变,三是农村向城市转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工作方法必须随之变革。有个基层领导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形成的“五动工作法”,较好地适应了当前农村变化了的新形势,我觉得很值得借鉴和推广,下面我就讲一下,以供大家参考。
1、宣传发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是把领导决策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首要途径。如何搞好宣传发动,形式多样。会议发动,是进行宣传发动采取的主要形式。我们可围绕某一时期的形势特点,本村的实际情况或为完成某一决策计划和任务分别召开支委会、支委扩大会、村民小组长会、党团员会和群众大会等,把决策的意义和目的阐释清楚,把领导意图交代完整,尤其是讲清决策给群众带来的眼前的和长远的利益;讲清“为什么”;研究出方法,提出决策实施的可行方
案,讲清“做什么”;明确责任和奖惩,指明“谁去做”,达到什么程度为优,从而形成共识,聚成合力。典型引导能够通过对正面典型的大力褒扬,对反面的人和事及时曝光,并深刻剖析其危害性,与其他宣传活动相得益彰,互补完善。宣传典型能使人们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例受到感染,得到教育,进而深刻认识和理解上级决策的重大意义。由于被宣传对象思想素质、认识水平、利害关系不同,在进行了各种普遍的宣传之后,仍会有一些人不可能完全的理解。这就需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疏导工作首先要注重针对性,“因人施教”,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先进的给予激励和鼓舞;落后的给予批评和教育。要注重感情投入。把真挚的感情融入到透彻的说理中去,做到情通理达。在农村要特别注意发挥具有一定统御才干和影响力的人或被疏导对象周围亲友的作用。因为,他们接触最多,了解最深,彼此也最为信任。通过这部分人的说服规劝工作,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政策驱动。政策具有引导和鞭策人们奋发努力的驱动功能。政策之所以具有这种功能,就在于政策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约束性。它围绕一定目标的实现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人们带来利害得失。我这儿所要讲的政策,是针对村一级来讲的,是泛指村支部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或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制定的一些村规民约、措施条规、规章制度等。村支部书记在具体的领导活动中,应注重制定这些“政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灵活性。一要符合上情。与上级政策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政策是不正确的、无效的。当然,制订政策既不能与上级政策相违背、相抵触,但同时也不能盲目服从和执行,照抄照搬,或者把政策变成僵死的“紧箍咒”。或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上级的政策或指示在村支部这一级卡壳或走样。二要符合下情。要将上情与下情结合起来,达到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使其具有针对性。首先,目标要定得适当,太高,难以实现,人们会失去努力的信心;太低,不努力也可达到,就不能激发人们的干劲。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按照民主方针办事,防止个人独断专行,才能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密切关注群众的实际利益,让群众在执行政策中看到和得到
实惠。三要不断地充实完善政策。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政策在某地、某时是科学的,在另一地、另一时期却又可能是不科学的,甚至可能是荒谬的。所以,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充实、丰富、完善现有政策,才能使政策更贴近实际和群众利益,发挥更大的驱动作用。四要狠抓落实。政策再好,如果束之高阁,不抓落实,也等于一纸空文,政策也就失去了权威性、严肃性。因此,政策制定后要大力宣传,要组成相应机构和组织得力人员去执行。作为政策执行者,要以达到政策制定的目的和目标为根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务求实效,并强化检查和监督,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3、典型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对广大群众是一种非常现实、非常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比起一般的灌输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号召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各自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了,自主权扩大了,强迫命令方法过时了,典型带动方法就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因此,村支部书记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发现典型,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典型。所谓典型就是那些在工作中具有先进性、普遍性、群众性、示范性的人和事。这种典型的发展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处于同类事物的前列,代表着事业前进的方向,而且先进典型是群众实践的产物,是群众中优秀的代表。它来自群众,又高于一般群众,为广大群众所公认,能效仿。只有这样的典型才具有说服力和生命力,才能对全局工作起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典型外地有,本村也有,就看你善不善于去发现。要发现典型,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不能凭主观想象和个人意愿随意确定典型。培育典型,要把典型真正的经验从深处挖掘出来,并加以升华、总结,使其更具有普遍意义。但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典型也不例外。他们虽然在某一方面先进,代表着发展方向和趋势,但也会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培育典型要坚持多层次,注重针对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的工作培育不同的典型,使其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对于我们本村出现的典型,对我们的群众更有说服力,因此,不但要善于发现这样的典型,而且要精心培育这样的典型,政策上给予优惠,人力上
给予帮助,技术上给予支持,舆论上大力宣传,把典型培育成功,然后推广,从而推动本村经济的发展。推广典型,就是把成熟的典型经验推广到工作中去,在社会上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超越先进、支持先进的浓厚气氛,对讽刺打击先进典型的歪风邪气坚决遏止和杜绝。但推广典型不能不顾本地的实际情况,不管条件和环境,照抄照搬,要学习其主要经验和带有方向性的长处。推广典型可以通过召开典型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和参观学习等活动,让典型现场说教,让被教育者实地考察,使其感受更真切、印象更深刻。必要时,还应把那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经验转化为政策或决策,使之成为一种规范的行为和持久的推动力量。
4、服务推动。在一定意义上讲,当前农村基层领导若不为群众服务,不会为群众服务,就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也就必然会被群众所淘汰、所抛弃。因此我们村支部书记必须把为群众服务当作天职,要为此动足脑子,想尽办法,做好文章,当前,一方面通过组建服务实体,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物资服务、销售服务、加工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多层次、多渠道、上下联动、协调运转的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物质前提。农田水利建设、市场建设、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都不是一家一户所能承担的,需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去完成。事实上,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迅速推动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同时,还要抓好农民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稳定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广大农民发展市场经济,尽快致富奔小康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智力支持。
5、法治制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从而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性。因此,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然的话,不但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开展,而且有时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坐到了法庭的被告席上,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把各项工作放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法律、法规则成为开展
工作的强大后盾和有力武器。二是要依法行政。从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到统筹提留、计划生育、村社治安等各项工作,都要依照法律法规办理;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的,要以上级政策规定为依据;对一些暂时没有任何依据的,要按照组织程序经集体讨论,形成集体决定或意见,按章行事,切忌个人说了算,防止出现行政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要敢于和歪风邪气做斗争。社会治安环境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村精神文明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综治工作的领导,严厉打击和惩处各类犯罪活动,抵制歪风,弘扬正气,预防和打击各种丑恶现象的发生。在农村,村、组领导都是本乡本土之人,人情多,关系复杂,需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为民除害的自觉性,要配合政法人员秉公执法,而不是为违法犯罪行为说情开脱,姑息养奸,要发好村社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确保村民的权益不受侵犯,确保有一个公正、平等、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另外,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深,领导者有责任对农民群众搞好普法宣传,并采取措施加快法律咨询服务事业的发展,唤起全民的法律意识,共同依法治村,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和素质,主要的任务和方法。要掌握一个重点,即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掌握五种工作方法。即宣传思想、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服务推动、法治制动在农村工作中的深化和应用。以上授课若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