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网络反腐的认识
1.谈谈你对网络反腐的认识
一、引言: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开辟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领域。使人们能够迅速地了解信息,拓宽知识领域,丰富文化生活,也为我们更好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有利条件。切实加强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拓展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如何以网络助推反腐倡廉建设,使之成为一把利器,把网络作为反腐倡廉文化的新型载体、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渠道,是一项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分析
网络反腐之利
(一)方便快捷,受众率高
近几年,中国上网人数快速增长。网络能够全天候地播报即时信息,民众坐在电脑前便可方便快捷地了解这些消息并自由地加以评论。而且由于受众率极高,一旦一些事件人物进入网络的报道便会引起公众长时期的关注与讨论,广大群众的呼声会引起相应机关及领导的重视,有利于案件的调查审理。网络系统的完善化、精细化给予网民多种渠道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得知反腐的进度。
(二)隐蔽性
传统的反腐手段往往需要检举人与被检举人面对面对质,面对面地提意见或质疑有时会碍于情面、尴尬难堪而有所保留。若是上下级的关系,有可能会影响检举人今后工作的发展。网络以其匿名性解决了民众的心理负担。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便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检举不法腐败行为。
三、网络反腐之弊
1、侵犯他人隐私
网络反腐有着传统反腐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它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匿名性可保护检举人的权益不受损害,可这个特点也极有可能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加以利用而对他人进行恶意造谣、诽谤。一旦证据与事实不符,不仅浪费相关部门人员的精力及财力,也会打扰到被检举人的生活,损害他们的名誉,但检举人却可逍遥于法律的惩戒之外。即使网民的心态是善意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不遗余力地反腐败,可在他们高谈阔论,将某些消息散播得漫天遍野时,在无心之间,他们却伤害了被检举人身边的亲人朋友,并且事实上有很多信息未得到证实便开始在网上泛滥,造成他人无谓的困扰,也会淡薄人们的法律意识。
2、认识时有偏差
此外,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力量,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及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期间难免会出现偏差,现今已有此类现象出现。现在网络反腐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旦出现成果便会得到各种媒体的报道,更何况网络本身更是传播消息的媒体,运用网络进行反腐具有即刻的新闻效应。有些地方官员便盲目追求这种轰动效应而过度推崇网络忽略其他途径收集上来的信息。近期株洲市出台了第一个关于网络反腐的法律条文,相关官员承诺不放过任何一条网络反腐信息,网民对此欢迎之至,可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假如政府部门能如此对待其他途径得来的反腐信息,积极立案调查,不官官相护,把民众放在最高位置,也许网络这种反腐手段就不必出现,也不会出现了。
3、四是网络信息有时容易误导“舆论审判”。目前的网络反腐,大多数属于匿名举报,与传统的匿名举报方式相比,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同时,网络反腐具有鲜明的独立性,网民自己可
以决定发布什么、何时发布,而且一旦在网络上发布,常常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震撼力,呈现出很强的突发性。
三、如何面对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互联网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新的阵地,廉政网络的运用是一项全新的领域。我们应当从传统工作模式的习惯中转变过来,迎接网络时代对廉政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挑战,发挥廉政网络的重要作用。
2.丰富内涵,发挥网络宣传的特殊优势和作用
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腐倡廉离不开网络,在全社会营造反腐倡廉的氛围必须依靠网络。对于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要及时归纳警示意义,引以为鉴;对于群众中的各种议论,要能够利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解疑释惑,匡正视听;
3.是要吸引社会广泛参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利用网络全面铺开,并通过各种方式与网民交流和沟通以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纪检监察网站上可以开设聊天室,定期由网站管理员与网民“互动”;适时举办网上反腐倡廉论坛活动,吸引网民在对反腐倡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发表个人看法和评论;
四、结论
互联网的发展,既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又为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了网络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更注重了通过互联网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畅通网络举报渠道,不断改进工作。更使各级开始重视深入研究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网络反腐自身的特点赋予了网民反腐巨大的先天优势,但网络的自发性、虚拟性、匿名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同时也为网络反腐带来了先天缺陷。网络发展亦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给包括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破坏性。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反腐倡廉网络信息工作的规律,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对反腐的几点认识
关于现代社会腐败现象
腐败,在中国根深蒂固,滋长了几千年,令老百姓切齿痛恨。据网上调查显示,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在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反腐倡廉”居首位。网上调查的结果中显示,占半数以上的网民认为,惩处力度不够,一些腐败分子得不到有效惩处,体制、机制不健全和监督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71%网友认为,县处级干部的腐败问题被认为最严重。同时也有网友留言说,目前反腐败的盲区在基层,希望从基层反腐败,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制度。
腐败产生的原因
1、社会坏境。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渴望非常强烈。大力发展经济,这就造成了资源的相对缺乏;再加上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一些人为了争夺这些资源变的不择手段,所以政府权力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权钱交易也由此增加。再加上法制法规滞后,某些人就会不正当地运用权力以谋取私利。比如贷款、经营特经营特许证、项目审批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推动腐败的重要力量。
2、权力失控。腐败是权力和贪欲结合的产物。权力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力量,是可以带来利益的力量。因此用权来谋取私利,即权力被滥用也就见怪不怪了。滥用权力首先是思想支配的结果,而滥用权力成为现实,则是因为权力缺乏规范。
3、监督不力。正因为权力存在被滥用的可能,所以需要制约和监控。在我国监督主体是多元的,监督机构是完备的,但发挥作用并不完全到位,因而使权力不能得到有效监督。
4、惩处不力。惩处是对己经发现的腐败行为进行的处罚,它是制约滥用权力的最后一道防线。惩处虽然在反腐败的整个过程中是结果性的一步,但是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惩罚作用,也有警示作用;既有遏制作用,也有预防作用。有腐必惩就能杀一儆百;若惩治不严,甚至有罪不惩,会使更多人加入腐败行列。反过来,会成为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
如何反腐倡廉
第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反腐败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形成的反腐败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本质
1上是政党主导型的反腐败模式。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们须
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第二,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形势,是深入开
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必须
看到两个方面:一是成效比较明显,必须坚定信心。通过这些年来反
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党员违纪案件有所
减少,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提高,要继续坚定反腐败必胜的信心。二
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坚定信心。我国正处在并将
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建
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
杂性、艰巨性,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心,树
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第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一是反腐倡廉必须始终为促进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
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
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
保障。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坚
决查处违纪案件。三是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要全面贯彻标本
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使反腐倡廉建设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
党的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思想观念要更
新。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
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促进权
力阳光运行上要有新突破,在加强**监督上有新举措,在查办案件上
有新动作。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
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找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对策和办法,不断取得反腐倡
廉建设的新成果。
第三篇:对当前反腐的认识
如何认识现阶段反腐败工作?
反腐倡廉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如何看待当前的反腐形势?我认为还要辩证全面地看待。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消极腐败现象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反对腐败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这个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我们反腐败的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纠风、惩治,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反腐败斗争,我们首先是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逐步成型了,就是我们强调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样一个战略方针。另外就是我们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了。我们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这些我觉得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同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还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这就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仍然易发、多发。一些腐败案件,特别是高中级干部的腐败案件,影响非常恶劣。还有就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还有奢侈浪费、挥霍奢侈等问题,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还是非常不满意。对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了期待。
所以,我觉得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关键还是在于总书记所讲的“常”、“长”二字,一个是经常的常,反腐败要经常抓;一个是长期的长,就是反腐败必须长期抓。我觉得,在我们中国开展反腐败斗争,有很多我们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说,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最根本的制度和政治保证。再比如说,我们是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大家知道,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国家有五年规划,我们反腐败同样有五年规划,这说明我们是把这项工作在有序地、稳步地、扎实地向前推进,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再有就是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物质基础、法律体系、文化氛围,还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逐步形成,这些都是我们战胜腐败的有利条件。
另外,我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倡廉道路。包括我们反腐败的指导思想、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还有基本的制度框架,这些都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想,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这是我们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夺取反腐败斗争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所以,我想,只要我们把我们中国的这些特色和优势发挥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反腐倡廉的新成效,最终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廉洁政治的奋斗目标,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我们应正确分析反腐形势,坚定反腐信心。因为反腐关系着国家发展前途,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篇: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的利弊与归宿
12月3日,网友“周禄宝”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中发布消息,称兰州市长袁占亭佩戴多块名表,其中包括估价15万元的镶钻欧米茄、20余万元的江诗丹顿等,引发热议。昨天,甘肃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事件高度关注,正在核实相关情况。两名在校大学生于昨日向甘肃省相关部门寄出申请,希望公开袁占亭工资情况。(据和讯网12月6日)连日来,“网络反腐”不断展现自身的强大能力,从“表哥”、“房叔”、“车爷”、“名烟”,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单增德离婚保证书”、“日记门”等热点事件,以及正在调查的兰州市长袁占亭“名表”事件,“网络曝光已经成为反腐的先锋和利器。可以说,与过去传统媒体曝光以及实名举报相比,网上举报拥有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等特点。不仅看到了“美丽中国”的力与度,也看到了众多人参与的积极和热情。然而,网络反腐“井喷”,会不会出现无法控制的的局面?因为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面对着网络这个强大的媒体,都可以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会不会一些人也会带来伤害?其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行得正,走得直”,谁怕揭露?谁又怕出名?如果爆料出来没问题,还可以提高一些知名度,不仅可以说明官员的清白,还可以证明官员为民发展的良苦用心。从长远来看,既然十八大后中央把反腐败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应该看到尽管鱼龙混杂的网络,也应做到官方与民间反腐力量的无缝对接,并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借助这种机会,既不损害大家的积极性,也不让工作带来难度,也许这才是“网络反腐”,真正递进的紧密
对接。
从杨达才事件看网络反腐利弊
9月21日,陕西省纪委宣布,“微笑局长”杨达才因严重违 纪问题被
撤销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对调查
中发现的杨达才的其他违纪线索,省纪委正在进一步调查。(据新华网)
人们在高呼网络反腐取得胜利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清醒的认识
到网络反腐的利与弊。近年来,网络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方面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在从严管理干部的渠道中发挥了其他监督手段
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利弊?
充分发挥网络反腐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意义重大。
一、要充分认识网络反腐的利弊。一是网络的匿名性让许多意见都比现
实语境中来得更为尖刻和准确,从而也就具有更可靠、便利的参考价值,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里畅所欲言,避免现实举报遭遇打击报复等诸多的顾忌。二是网络的即时性降低了反腐败的成本。通过网络这个途径,腐败线索的提供不再是传统的“直线式”的,而是“点对点”式的,减
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因而降低了反腐败的成本。三是网络的公
开性使得通过网上举报,曝光腐败案例,对腐败分子能够形成强烈的警
示震慑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败手段,“网络反腐”略显先
天不足,其缺陷和弊端在所难免。比如,“网络反腐”在一定程度上可
能加剧举报人的人身安全隐患,也可能流于形式,“网络反腐”无法覆
盖“空白区”,这些“空白区”包括不会使用电脑的老年人,还有广大的农村群众。
二、如何充分发挥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与传统的反腐败手段相
比,“网络反腐”显然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善于运用、引导、规范网络
反腐,充分发挥广大网民的反腐积极性,及时、正确回应网民的诉求,才能充分发挥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一是要尽快完善和出台相关
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依法依规进行应对处理,同时也
能对恶意诽谤及侵犯公民隐私权行为进行相应的惩处,净化网络环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政府对网络舆情给予高度关注,要着力于搭
建起和公众的网络互动平台,引导公众理性、有序举报。三是要及时对
网络舆情做出迅速反应,快速跟进调查,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调查情况,维护政府的形象。
网络反腐,作为新世纪的一个时代名词,标志着中国的反腐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大力开展网上正面舆论宣传,健全网络举报受理机制。与传统反腐方式相比,它具有公开、透明、快捷、高效等多方面的优点,但是也由于其发展不够规范,还存在着侵犯隐私、被利用作为打击报复的工具等缺点。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通道,还没有规范化,必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网络反腐有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网络反腐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多数网民都是站在一个言论自由的高度,尽其所能地揭发贪官的腐败行为,却没有意识到,在对官员的行为进行披露与追踪报道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已经侵犯了包括其家人在内的隐私权。网络反腐并不是一个司法鉴定的过程,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反腐工作进展的过程。在证据不确凿的条件下,将当事人的资料不负责任地公开,不但侵犯了个人的权利,也会对其家属造成重大的伤害。
第二,网络反腐可能被人利用,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
鉴于网络反腐的隐蔽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匿名举报有效地保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会制造极强的舆论压力,引起民众群情激奋,对当事人的生活影响颇深。因此,不排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反腐的名义,造谣、诽谤、诋毁他人,对他人生活作风等问题的报道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有些网民甚至会利用网络进行恶意诽谤、侵犯隐私,毁坏他人的名誉,成为打击报复的手段。
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是总体而言,网络反腐的利大于弊。只要政府对其进行合理必要的管理和引导,网络反腐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反腐倡廉的有力工具。网络反腐制度的完善,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组织建设方面。鉴于网络这个特殊的平台,其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对于发展如此快的新生事物,要及时地进行规制,积极引导其发展方向,以促使其发挥正面的作用。对于网
络反腐存在的问题,最明显的是缺少与传统制度反腐之间的链接。这需要政府与网民一起努力,形成政府、社会、网民之间的统一体,使腐败行为无处可藏,同时打击利用网络的不法分子。
第二,法律建设方面。网络反腐无疑拉近了官方与百姓的距离。老百姓可以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官方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腐败线索,但前提必须是依法进行。没有完备的法律规范是不能保证其正常发展的。虽然我国对于名誉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较完备,但对于网络反腐与网络监督中主体与客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没有任何规范,以至于对以保护名誉权为由实则抵制舆论监督的不端行为无法制裁,对于网民以披露腐败行为为由侵犯他人及其家人的隐私权行为无法界定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网络反腐的质量与效力,也违背了网络反腐的初衷。
2003年,中央纪委有人提议开通举报网站,但当时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问题,2005年在觉得安全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后才正式开通举报网站。如今,全国已有15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开通举报网站。
中央纪委网上举报中心仅开通半年,就受理举报32500件,月均2700件,而最高检提供的数字显示,全国网上举报案件数量年均达3万多件。网上举报已经成为举报人向检察机关提供线索的主要途径。打开“四川平昌廉政网”,这虽然只是一个县级纪委的门户网站,但自今年7月1日正式公开运行以来,浏览量已逾18万人次,平均每天有1200余人次浏览。在网络的信息高速通道上,网络廉政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电子政务成反腐克星。2005年1月,原苏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原副处长郑大水在政府采购中收受贿赂。检察院收到举报线索后,在举报线索的回复栏留言,要求举报人提供关键信息。两天之内,检察机关和举报人交流了30余次,基本掌握了郑大水的犯罪事实,一举突破了案件。而直到现在,检察院还不知道举报人是谁。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落马,起初就是因抽高价烟、戴名牌表而被网友盯上,最终被纪检部门顺藤摸瓜查出受贿事实的。一切与当年周久耕落马时如出一辙,“微笑局长”落马的消息在网上也激起了一片喝彩声,仿佛这是网络反腐的又一次胜利。
网络就像一个透明鱼缸,权力的运作在其中纤毫毕现。有人说,利用网络反腐败虽不是万能的,但它的透明度无疑使它成为腐败的一大克星,但是不得不去考虑网络反腐的利弊,有利的是互联网举报,因为网络的普及非常便捷,还保障了举报人的人身安全。但是网络反腐声势浩大,举报者有为伸张正义,有为讨回权益,却也成一些人盈利为目地的工具,因此 造成一些举报本不是实事的情况下,但因网民的大量点击、评论、转载而迫使政府或纪委不得不出面查案,让政府或纪委在平息网民舆论上面临巨大压力。
其实,网络反腐只是其中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多管齐下,从宣传教育、机制体制、惩治力度上多面考虑,让反腐败不断提升实效。
第五篇: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的利与弊
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的独特优势
第一,网络反腐弥补了传统制度反腐的缺位。网络反腐的兴起,实际上也是传统反腐通道不畅的表现。由于腐败本身具有高度隐蔽性,而且高层干部的权力大,可获利资源多,权钱交易的范围广,单纯依靠传统反腐手段不足以使腐败行为完全快速曝光,况且反腐部门本身由于权力行使程序的复杂性,使得传统反腐方式难以深入到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如前所述,与传统制度反腐相比,网络反腐更快捷、更彻底、更透明、更隐蔽、更能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网络反腐省却了传统的信访等上传下达的缓慢过程,提高了反腐效率,效果自然好;网络具有虚拟匿名的特点,使得网民在网上的言论更加自由,从而降低了举报人的风险;通过网络,集聚大众集体力量,网民可以多渠道地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惩治腐败的进度和广度。
第二,民间网络反腐扩大了群众的政治参与。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为更广泛的群众参与议政,参与各方面的政治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和平台,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国家公民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反对贪污腐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充分调动了中国国民关心国家大事参政议政的主动意识,网络反腐是中国公民国家主人翁意识的充分体现。
第三,网络舆论的集聚十分快捷,强化了网络反腐监督的威慑力。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人们不但可以非常方便、迅速地参与各种反腐新闻的评论和意见交流,还可以通过犹如现实中的俱乐部、聊天室等虚拟社区,将遍布各地的网民汇集到一起,共同关注反腐热点信息和事件,各种观点互相碰撞、交锋和融合,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集聚广大网民的意见,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反腐力量,给腐败分子及其行为造成一种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压力,凸显其揭露、鞭笞和抑制腐败的优势。不仅如此,网络舆论监督还可以转化为专门机关的监督,起到遏制腐败现象和对腐败分子震慑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网络反腐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网络反腐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对于它的正确认识和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另外,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或当事人依然采用传统的反腐形式,并不将其作为一种主流的形式。所以,明确网络反腐的指导思想,应该成为推行网络反腐的首要目标。
第二,网络反腐容易造成对他人隐私的侵犯。网络匿名举报可以起到保护检举人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的“泛媒体”传播特性使得网络舆论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会泄露他人的隐私,对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甚至(下转249页)(上接247页)由舆论监督演化为网络暴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出台法规,严令禁止“人肉搜索”。[8]第三,网络反腐的构成要素上有问题。首先,网络自身的安全问题。网络不但是一把双刃剑,而且是一个虚拟空间。对于网络信息的真伪,如果不加以核实,难以辨别其真伪。其次,网民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素质问题。网民的不良素质可能带来虚假信息和捏造事实现象。再次,政府职能部门对接收到的大量信息,如果核实不力容易造成网民的误解,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办案不力,有可能导致对政府职能部门失去信心,不利于反腐的进一步推行
法学113班
张林
11130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