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中的学校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中的学校道德教育
10数学普本葛巍巍6号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等活动,网络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给高校思想 政治 教育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因此加强和提高网络时代学生的道德 教育 是也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的另一重要任务且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校道德教育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网络学校德育教育
【引论】随着 计算 机网络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快速普及,在 中国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大部分来自30岁以下的年轻人。如2011年7月的报告显示,18—24岁占上网总数的34.3%,25—30岁占19.6%,两项之和即30岁以下的上网用户占53.9%。随着这几年网络更快速的普及和发展,绝大多数的学校开始使用网络进行管理和教学,从而更加提高了我国在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网络的不断发展,给当代的大学生带来了更加快捷的生活方式。然而,当网络给大学生带来这么多利于好处时,我们必须看到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网络给学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何使得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成为一种健康的行为,这将是当代大学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一、网络环境对校园道德教育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有利于知识的扩充和丰富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的教育。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老师,获得知识的渠道是单一的。当网络逐渐进入中国的高校和家庭之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渠道扩大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最新的国际形式,最新的 科学技术。这样,同学们的视野得到了扩展,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使得大学生更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
(2)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以前的大学生的生活是非常单调的,被称为“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方式,唯一的娱乐可能就是到了周末去看看电影,去跳跳交谊舞。随着网络进入校园,学生的业余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上网看电影、听歌、游戏等。学生不需要出校园,就可以听到最流行的歌曲、看到最新的电影,这样不仅省了不少的开支,也得到了消遣。通过网络,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得到了丰富,充分缓解了学习的压力。
(3)有利于大家相互交流、也为通信提供快捷
80年以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写信的方式与家人、朋友进行感情交流;80年代到90年代末开始有一部分采用电话和写信向结合的方式;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网络的迅
速发展,大学生普遍采用网络视频聊天、网络邮件的方式与朋友、家人进行交流。利用网络进行通信,缩短了信件来往的时间,使得彼此迅速的了解目前的生活、学习情况。
(4)有利于结实新朋友
有一句歌词写的好,“朋友多了,路好走”。无论在哪,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我们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离不开朋友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网络,使得我们可以广结天下朋友。现在在大学生中通过网络结识学习伙伴、考研盟友等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大学生利用网络结交海外友人更是让大学生们真实的了解了国外的一切。网络使得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友情。
2.负面影响
(1)上网成为校园的疯狂
随着网络进入校园的各个学生宿舍和学校计算机中心,一部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就开始完全在网上度过,有些学生更是疯狂,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并且将自己的学习时间也用在了上网上,他们沉迷于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刺激,以达到自我的解脱。
(2)上网聊天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上网聊天已成为一种普遍。网上聊天方式所采用的昵称方式使得欺骗、玩弄等不道德行为盛行。同时,网上聊天可以不受现实各种观念的影响,可以毫无顾及的谈论,使得聊天内容当中渗透着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东西。
(3)上网痴迷于黄色网站
网络是一个包括新闻、电影、求学、英语、美食、婚姻等各种内容均有的五彩的世界,它是也最大满足人们需求为出发点的。因此黄色网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中。黄色网站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色情场面,对于已经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这就使得他们在以后的上网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就去找黄色网站以满足需要。并会产生想到现实生活中领略的想法,这就出现了大学生同居的现象的普及,这给当代的大学管理带来了严重的管理困难,并对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网络环境下校园道德教育的原则
1.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
网络 环境缺少他人的干预、管理和控制,在网络空间中,人们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地选择网络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发布和接受任何信息。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不是被动强迫的,而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生活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主、自愿、自觉的主体性活动,是对自我的超越。但另一方面道德自律作用并非无限,它必须借助道德外在约束力量来互相促进,因此在开展青少年道德自律同时要与他律 教育 相结合。
2.坚持技术性与人文性统一原则
当前,“博客”(Blog)已成为一个迅速蹿红的网络符号,博客 论坛 以自由表达、开放宽容、个性张扬、专业精神为宗旨,网络时代的“博客效应”也日益凸显,博客和E-mail、QQ、MSN一样逐渐成为青少年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应该利用技术但不依赖于技术,给网络
注入更多的人文色彩,使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进而实现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坚持“网上”与“网下”共同教育原则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在客观认识网络的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全新的平台进行。网上的道德教育内容要注重选择性,道德教育的途径要注重渗透性,道德教育的方式要注重平等、交互性。同时也不能抛弃传统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开展各类面对面的、有形载体的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作好有效的互补。
三、网络环境中的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高校应制定有效的网络道德准则和管理和监控方式
网络由于是一个自由的空间社会,使得大学生在网上可以充分摆脱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约束力,从而使得大学生彻底的超越了现实的社会道德和 法律 规范的束缚。因此,高校应尽快的建立一种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部门,招集一批专业人士从事网络管理和监控。研发一些软件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并建立网上大学生信息反馈系统,并建立一个强大的 BBS 来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同时,还制定一些惩罚措施,当发现严重违规者,进行严厉的惩处。
2.学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当网络在社会得到迅速普及时,学校应主动的建立一个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教育者的工作,应该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如开支知识问答,网络文化节等形式来宣传和教育大学生。同时校园中的美好氛围也是建立良好网络道德的重要方式。
3.学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信息时代的教师面临者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教师应具备网络技术和专业知识。首选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的著作,其次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并对网络的运用有一定的熟练,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有机的将思想工作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对于高校德育教育将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4.学校要加强对上网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
网络时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症状的“网络心理障碍”,有的大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漫游、聊天、游戏,耽误学习,损害身体,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心理异常,包括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紊乱,对此,一些高等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了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调适和 治疗 工作,使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四、如何让网络环境为校园道德教育更好得服务
我们需要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首选密切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网络
会引发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嬗变,这种嬗变最可能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高校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特别要强化“两课”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文化素质系列选修课程,要积极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片。其次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结论】
道德教育尤其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应正视网络 发展 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作为在校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在校学生也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道德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
参考 文献 :
[1]何尚文--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2003.3)
[2]张文峰--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3.4)
[3]林王荣--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探析(2005.5)
[4]徐云峰--网络伦理[M](2007)
[5]陈昭喜--网络对高校思想 政治 教育的正负效应及对策(2008.2)
第二篇:环境道德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案例呈现】 片段一:
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严重的国家。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成因后,我引导:我国也经常发生水灾,今年年初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雪灾。你能查资料来分析我国雪灾发生的原因吗?当水灾发生了,当雪灾发生了,你将会„„,请以当雪灾(水灾)来了,我将会„„写一篇小文章。可以收集一些抗灾救灾的感人例子。通过收集资料,通过写文章,渗透初中地理中的环境道德教育。片段二:
在学习了《日本》和《美国》后。通过文本阅读,通过视频介绍,学生了解到日本资源贫乏,但经济发达。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节能减排”的工作,而且卓有成效。而《美国》是一资源大国,是一经济大国,但是他们却不知节制,大肆挥霍,过着奢侈的生活。美国人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学生感触很深。环境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声誉。因而,我借此机会请学生写了篇关于环保的小论文。以论文的形式,宣传环保。
【理论点拨】
一、目前环境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虽然已经重视了环境科学知识教育,但是环境道德教育相当薄弱。经调查,早中晚三餐,学生经常有大量的剩菜剩饭倒掉;学校的垃圾箱分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两类,但学生不知是分不清垃圾种类还是故意的,垃圾从不按规定仍;学校的地板上保洁阿姨拖得干干净净,总有那么一些学校在上面“画画”。学校费劲心思,在显眼处张贴了环境保护的标语、照片,但作用甚微。学生并不是不懂,更多地是装着不懂。原因在环保意识薄弱。学校环境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不够。
二.初中地理教学应担负起环境道德教育的重任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另一方面,人类共同面临着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还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因此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从而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地球上60多亿人的命运,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新世纪的主题,好的环境需要靠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爱护。人们环境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目前,中学生环境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初中地理教材蕴涵着大量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初中地理教学德育主阵地作用,在中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广大地理教师应积极承担起环境道德教育的重任。
三、环境道德教育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更小了,这与我们今天通常讲的近代史,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一些人更加敢于明目张胆地将村集体的树木锯为己有。人类比过去更容易认识自己实际上只能是以一个“类”而存在的,引用生动、具体、恰当的实例,认识人类的共同利益,他一般期望在已有个人经济成就的基础上,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保护地球,努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必将作为人类共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而日益为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一旦外界条件改变,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而应该说发现了某定律,人均占有资源又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即使美国历史短,保护环境的任务尤其艰巨。也是十分必要的。
【解决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道德教育目标。
初中《地理》中的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都有所体现。目标是核心,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环境道德教育,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
1、能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现状;
2、能分析自己感触最深的环境问题,从而进行调查研究,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列举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有关数据,说明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环境道德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挖掘地理教材中环境道德资源
领悟《地理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地理教材、教参等材料中的环境道德资源。如【案例呈现】中的案例。不仅这两个案例,其它,如《水资源》、《中东》、《台湾》等案例中都能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在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时,我们可以建议学生走进图书馆、登录互联网,自主学习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通过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会环境道德
地理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而实践性是占主导地位。在社会调查、在野外考察这些实践活动中,我们能够抓时机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例如:在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中,在校内,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调查活动:调查学校的食堂剩饭剩菜情况;调查学校垃圾分类情况;调查食堂用水情况;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等。通过调查,了解“节能”的意义。在校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工厂的污水排放情况;调查城市噪音情况;调查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情况等等。通过调查,了解“减排”的意义。
第三篇: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福安市溪尾中心小学
网络教育工作计划
福安市溪尾中心小学网络教育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教育目标
计算机互联网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往往起着资源共享、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作用。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与时俱进、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鉴别和自控能力,往往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在这个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学校围墙已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的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创新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熏陶学生,用文明、健康、向上的环境引导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网络德育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绩效。
二、网络道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阮书铃
副组长:陈胜荣(常务)池蚌珠
成员:王永旺李春陈元忠陈奶亮
张锦团姚奶灼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德育处负责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家庭
网络道德教育以及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策略研究;教学处负责学校内部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校园网络设施安全管理;主控信息中心负责全校师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其他相关科室负责做好配合和落实工作。
三、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制作“宣传册”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宣传册负责部门:德育处、教学处)
网络信息中心宣传册内容:
⑴《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⑵校长致辞;
⑶溪尾中心小学学生网络文明倡议书;
⑷溪尾中心小学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⑸刊载正面宣传案例。
(二)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通过校报、黑板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互联网管理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宣传活动。
(三)由少先队组织实施,老师加强指导,开展一次网络学习互动活动,以网页制作比赛等形式,教师给予讲评指导,向学生提供一些应用技巧,以及校园网资源的分类、使用、获取。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获取到所需的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四)举办网络文明教育系列活动。举办一场“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开展“小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德育处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五)由网络信息中心组织一次以“做文明网民,上健康网络”
为专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辨别是非,正确应用网络进行学习,对组织好的班级进行拍摄留念,将其剪影在文化长廊展示,并进行表彰。
(六)以专题演讲、专家讲座、“远离网吧”宣誓等网络文明教育列入11月份“11·9”安全教育周活动中,对学生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等提出明确要求,组织学生签订《文明上网承诺书》,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网络文明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每个班进行网络文明宣誓。
(七)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提供学生在校园开展文明上网的场地,校园网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学生开放,吸引学生参加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更好地为学业服务。
(八)利用校园网开设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目的。
(九)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1、优化德育环境是渲染德育教育气氛,感化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为此,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2、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优化德育环境。我们建议家长:
(1)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与我们
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我们沟通交流,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2)让我们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3)孩子上网前必先立下规矩。可以根据《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在与别人交流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的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
(4)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学生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5)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孩子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却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第四篇: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我们学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自从去年以来,我校已对全部教师进行了数次网络知识的培训,同时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学校还花费20多万元组建了的学校电脑室,并和江山广电网连接。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目前,我校教师100%都会上网,其中不少人会利用网络制作课件或主页。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还制订了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了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2、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小学生电脑课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学习网上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不破坏网络秩序;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在三至五年级选拔出三名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3、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我们还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有意义的网上活动,参加《少年电脑报》、《中国少年报》组织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的欢迎。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第五篇:网络道德教育总结
网络道德教育总结
一年来,政教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决贯彻“文明上网”的教育理念,扎实开展网上工作,德育活动有效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的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班会课、信息课等一系列的网络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更强、充分表达着大家对于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享受着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也对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等现象加以抨击。比如近期在高年级信息技术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网站中的“大发现”直击行动,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陆续是上传自己的“发现”成果,踊越畅淡自己对安全的认识和想法,个个感受颇深。
为坚决抵制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做个文明的“网民”,学生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活动、网络问卷,网络征文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我体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利弊得失,增强文明上网的自觉性。
二、加强引导,实现“文明上网”,加强网络德育工作。
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必须落实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在网络条件下,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必须学会“选择”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提高辨析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正确上网“道德知识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在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通过丰富的校园网内容来充实学生的生活,不断满足 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知识需求。教师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来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网上聊天交友的学生越来越多。由于网络交友是一种新鲜事物,初中生迷恋网络交友是自然的。但有些学生迷恋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于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所以,通过一系列的网络道德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的“网上行为”日趋规范。
三、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实施网络监督。
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我们应与家长多沟通、多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让家长采取适当措施监督学生上网。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选择上网内容,提醒孩子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对孩子上网时间也应有所控制。另外还应安装对不良网络资源进行过滤的工作软件。我们还要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德育教育,呼吁全社会,给予学生一片成长的净土,让学生们能够享受到整洁安全的上网环境。
总而言之,我们要鼓励学生上网,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教育学生不能一味地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动员家长赞同学生上网,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我们应该在日常的道德教育的基础下审时度势,做到深入了解、研究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学生思想的变化,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 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认同、实践网络道德规范,能够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从而正确地利用、研究、开发网络这把“双刃剑”,建立起一种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的内在自觉,做一个网络文明人,从而达到培养信息化社会需要一代新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