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阳一中信息化规划(借鉴)
长阳一中“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校“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加快我校信息化进程,推进高校新课程改革,提高学校综合竞争能力和办学水平,根据《长阳一中“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回顾
(一)主要成绩
1、校园网建设不断完善
校园网于1997年开始规划建设,1998年2月校园网第一期工程经学校批准立项,1998年10月正式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校园网建设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十五”期间,完成了1000Mbps高速互连的主干网建设;建立了1个Internet出口,出口带宽为100Mbps。有较先进的交换设备40台,建设了400个信息点,校园网覆盖面宽,遍及各行政部门、教学和教学辅助单位、教室和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接入校园网计算机400余台。校园网现有网络版防病毒系统一套、硬件防火墙系统两台,为校园网的信息网络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
2、信息系统的使用为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平台
配备了服务器5台(套);WWW、FTP、校务公开(内网)等Internet服务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了网络应用服务。全校有4个部门或学院建立服务于本科教学和管理的网站。学校网络信息发布(包括长阳一中动态、图片新闻、视频新闻、学校文件、会议通知等)为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提供平台,为学校的办公自动化打下基础;学校教务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化提供了强有力手段,学生学籍管理、选修课的选课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等教学管理都实行了网络管理。利用网络,财务管理实行了多校区统一结算,图书管理实行多校区通借通还。校园一卡通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都是校园网的重要应用。
3、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资源
建立了专用的FTP服务器,网络课件及资料素材一批等实现网上共享,这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4、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在学校主页上设立长阳一中动态、党政之窗、学团工作、校园生活、电子刊物等主栏目,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党政之窗主栏目设立党的建设、理论园地、“两课”辅导等子栏目;学团工作主栏目设立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勤工俭学、团的建设、校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子栏目。电子刊物主栏目设立长阳一中校报、长阳一中学报等子栏目;校园生活主栏目设立长阳一中教工、长阳一中青年、体育看台、艺术长廊、校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视频、个人网页、健康咨询等子栏目,把校园网建成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和对外宣传的主阵地。
5、建设了一支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全校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十五”期间学校成立了“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建立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等专业的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建立了学校二级部门的信息员队伍,在全校教职工开展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等信息技术培训,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到“十五”末教职工都能进行网上浏览和查询信息,大部分教师能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简单的课程整合,有相当一部分教职工能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整理或开发,大部分行政办公管理人员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和表格的处理。
6、加强了信息化相关制度建设,规范了运作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网络与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保证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校内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发挥校园计算机网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湛江海洋大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试行办法》、《湛江海洋大学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暂行规定》、《长阳一中校园网络与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等信息化相关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十五”期间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校园网的运行和管理的水平不高,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网络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的网络预算经费不足,只能维持校园网的运行,网络维护工作(信息点的维护和线路的维护)无法正常开展,网络设备不能随网络应用的增加而及时更新,网络设备损坏不能及时更换,造成网络运行不稳定,网络维护不及时。
2、校园网出口带宽不够
为提高校园网的访问速度,校园网增加第二出口,并提升到200M,大大改善了校园网访问Internet的速度,但校园网的出口仍然不够(高峰期已经超过200M),瓶颈问题仍然存在。我校教科网的缴费方式,对校外网络访问学校网站的速度造成一定影响。
3、师生上校园网比例不高
出于对学校信息安全的考虑,学校文件、会议通知、教学管理等学校内部信息只能在校园网上查阅,非校园网用户将无法访问学校内部资源。
由于电信网(VDXL)在主校区学生宿舍普遍安装,且无法解决网络一户多用问题,同时也使大部分学生无法访问学校内部资源。校园内教工宿舍(霞山校区和海滨校区)没有建设校园网,许多教职工住在校外,这部分教职工无法上校园网,从而无法访问学校内部资源。
4、网上教学资源不多
目前尽管建立了“网上教学”网站和资源数据库系统,但网上教学资源很少,教师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数量不多,教师制作网络课件的水平不高。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讲求实效,确保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发展;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带动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从而提高学校教育和管理水平。
(二)建设目标
开展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拓展教育平台;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流的网络环境,提供数字化管理手段,构建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的平台,提高教学的网络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为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十一五”期间,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如何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能和作用,以推动教学、科研、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更新。“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IDC)是一个拥有互联网的带宽优势,有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有高性能的网络管理系统,有7*24小时的技术支持,有各种可选的应用服务,有便于扩展的机房条件、各种服务器集群的环境。校园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校园的枢纽,是学校的信息中心,是保证数字化校园的各个应用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的基础。因此,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由网络系统、应用服务系统、存储系统、远程容灾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根据有关标准制定建设规划,将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学校的一个标志项目。
(二)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1、在充分保护原来软硬系统的投资、充分考虑校园网的容错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基础上,将校园网硬件平台进一步升级、改造、拓广。升级、改造将采用技术成熟、先进可靠的千兆以太网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和链路聚合技术(LAG),校园网核心传输速率10G,主干传输速率1G/10G,实现1G/10G到楼宇、100M/1G到楼层、100M到桌面,向广大用户提供高速网络服务。主要升级认证计费系统(由原来的5000用户升级到20000用户);购置Nat地址转换设备、万兆核心交换机、千兆高端路由器各1台;配备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部分新建楼群布线按6类标准布线,全部配备可网管千兆电口交换机。
2、加强校际交流,根据教学、科研、管理的需求进程拓宽校园网的出口带宽,教科网缴费方式改为包月制,逐步提高出口带宽到1000M,电信出口由现有的200M拓宽到1000M。对Internet物理多出口模式,通过增加设备、改变路由策略和重新设置,变为路由方式的自动控制多出口访问INTERNET模式,从而提高校园网的访问速度。
3、建立VPN系统(1000个用户以上),实现校外师生无缝使用学校网络信息资源;解决师生上校园网问题。
4、在现有网络安全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严密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确保设备安全和信息安全,保证校园网的稳定运行,使校园网成为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主要增加入侵检测设备,建立日志审计系统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5、在校园网的升级、改造中充分考虑下一代网络技术和IPV6的研究和应用,建立IPV6实验平台,为下一代网络应用做准备。
6、在学校公共区域(比如学术报告厅、广场等)建设无线网络系统,力争无线网络在全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良的网络环境和应用服务。
7、按教育厅的要求建立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8、建设学校大型网络应用服务器系统和网络存储、备份与安全容灾系统,以适应学校事业发展和网络教育应用的需要。
(三)应用系统建设
在完成“网络办公系统(OA)”和“校园一卡通消费系统”的同时,继续做好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其它子项目的建设工作。
1、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人事行政(调配、培养、职称、晋升)、劳资管理(工资和奖惩等事宜)、人才引进信息发布和管理、出国出境信息发布和管理。教师登录后,可以得到授权本人查询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应用服务。如人员调配、工资待遇、职务晋升、出国出境、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聘用合同、教职工考核等服务。
2、资产设备管理子系统,一个基于网络的管理子系统,主要模块包括计划管理、采购管理、招标管理、设备管理(含入库、领用并能动态反映设备使用情况)、维修与保养、报废、报失等主要功能。这个子系统完成后,将在设备管理的现观念和管理发生重大变化。
3、科研管理子系统,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从选题、评选开始,对各个课题进行跟踪管理,包括开发进度、经费使用、科研文章的发表、鉴定或结题,以及全校所有科研项目的分类、统计、评估等。
4、学生工作管理子系统,包括学籍管理、奖励管理、惩罚管理、成绩管理、资助管理、住宿管理、军训、思想政治、党校、产学合作等,并且与学校多个职能处室进行信息的传递;实现实时收集学生提供的信息并及时反馈;对学生综合测评更合理、科学和全面;提升学生
工作管理档次和工作效率。
5、校园卡管理子系统,充分地开发校园卡的应用功能。在“十一五”末,做到校内基本没有现金交易,部门经费管理也逐步网络化。同时,不断开发新的校园卡应用功能,真正做好“一卡在手,走遍全校”。
(四)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
改善教学环境是推动教育技术普及与应用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教学校区多媒体课室建设,新建多媒体教室100间以上,确保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50%,争取90%的课室建设成具备现代监控管理手段的多媒体课室;大力改善教学环境,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五)教学与学习的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它是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环境。
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它为校园网上的同步远程教学提供实时双向交互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为校园上的异步远程教学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它将成为和课堂教学互补的不可或缺的第二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所教所学的课程进行讨论和交流。它是支撑网络远程教育的重要应用系统,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
在“十一•五”期间,将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支持包括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等多种服务)、性能稳定、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的综合网络教学平台。
2、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的资源是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的基础,它包括教师的电子讲义、课件、录像、试题库、以及各种数字化的教学素材。建立丰富多彩的视音频资料库,把百家讲坛、名人访谈、海洋科技等各种声像资料挂在校园网上。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教学资源的一份拷贝放在网络上,就可以供所有授权的用户同时学习,这将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解决开放式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另外,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很有好处。为更好地推进我校教育技术进程,规范和加大多媒体网络课程开发力度,推动全校精品课程建设,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十一五”期间,拟购置精品课程开发制作工具软件,计划建设网络课程100门以上,其中校级精品课程50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5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以上。
3、虚拟实验室建设
网络虚拟实验就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的结合。虚拟仪器技术与认知模拟方法的结合也赋予虚拟实验室的智能化特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不但为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技术支持,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能够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中模拟一些实验现象,这不仅仅能够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网络同样能够“身临其境”的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
(六)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提升
1、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资源的数字化,将已有的非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新的资源并加入数据仓库,不断提高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确保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持续建设与发展。
2、建设数字信息的标准化。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制定和完善工作标准,特别是公共信息的工作标准。促进不同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相互流通与共享。
3、实现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统一应用系统的标准,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内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建立应用系统合理的分布和构架;以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全局的数据字典,加强协调管理。
4、实现数字资源的集成化。在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的组织结构、项目投资、综合管理、师生对信息化校园的态度等软件环境的同时,从注重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行为出发,集成并整合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数字资源,在数据仓库存贮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学校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5、以应用推动网络基础服务的发展。校园网建设要积极适应增值型和拓展型服务的需要,为此必须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软硬件资源,以满足校园网中多层次立体化服务对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共享、降低成本的要求,通过应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更高性能的数字化服务。
6、继续做好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举办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培训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四、建设保障
(一)工作观念保障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充分利用优质信息资源改变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首先要树立信息化工作资源观,从资源的采集、优化思考和开展信息化工作,为教师、学生提供无尽的学习资源。其次要树立信息化工作生命环境观,把信息化工作当作是教师、学生的生存环境来爱护和创造,从教育信息化涉及到的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教材观、教学过程观、资源建设观、教育评价观、教育技术的服务观、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观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和重构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做得深入、彻底。
(二)科学管理保障
在各种场合多途径进行信息化宣传教育;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采取行政措施,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加大对部门的科学考核内容,特别是诸如OA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网上实施的流程。由校领导牵头,制定严格的制度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全面、安全、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工作。
(三)制度规范保障
在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制订信息化规划、落实信息化建设投资,同时在各院、部、处建立信息主管和信息员队伍。加强信息集中管理,将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及服务器集中到学校数据中心,对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由专业人员统一管理维护,保障信息安全,有效集成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实现真正的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
(四)队伍支撑保障
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高校业务的复合型、梯次结构配备的校级信息技术支撑队伍。学校在人员编制、稳定队伍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通过引进、培养、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支能够全身心投入信息化校园建设与维护工作的稳定的技术支撑队伍。开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系统使用培训,实施信息系统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学院级的信息系统服务队伍。
(五)物质支持保障
为确保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在网络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网络资源建
设方面投入必要的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信息接入费、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及设备、多媒体课室建设、网络资源建设等。预计“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将需投资5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 其中用于软硬件环境建设1300万元,教学资源建设1200万元。
未来5年是我校信息化工作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求真务实、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为实现 “十一五” 信息化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一中信息化总结
阜蒙县第一中学
2006年农远工程工作总结
我校现为辽宁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几年我校拥有了先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环境.经过培训,研究和探索.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显著的提高.学校认真的对2006年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在学校的进行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活动,现把2006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抓好制度建设
学校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学校组建了新一届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和分管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育技术办公室人员以及责任心,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其他专任教师参加.同时,还分设了设备管理,音像教材管理,技术管理,网站维护等组织,配备了相应的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二,加大投入改善设施
2006年,我校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大,2007年上半年我校准备开通光纤并计划接入阜蒙县教育城域网,使全体教师能够从网络学习,了解教育教学.学校2006年将校园网提上了工作日程.准备添置路由器,交换机及高性能的服务器.学校的每间教室,办公室及专用教室全部接入校园网.为每一个办公室添加或更新了品牌电脑.拟新建一间电子网络教室,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正确的使用互联网资源,现学校有计算机教室两间,电子图书阅览室一间,教师备课教室一间,多媒体广播教室一间。三,注重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一支高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再先进的设备也是一堆废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制定了对教师的信息技能的培训计划.要求大家树立高度的使命感,紧迫感,化大力气,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每年都要组织相应的教师参加电教部门相应的培训,如:国家信息化培训,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培训,网络安全培训等等.同时开展传帮带活动,由部分教师外出培训,然后再对全校教师进行再培训,使每位教师不出门就能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能独立的制作教学课件.2006年10月9日,由教育部主办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应用专家巡回培训班》,在我校举行了开班典礼。中央电化教育馆曾杰、辽宁省电化教育馆书记张佳、阜新市教育局副局长迟振晨及阜蒙县县政府、教育局部门领导出席了开班典礼。参加培训的有来自葫芦岛、朝阳等项目市、县的项目管理人员和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三种模式项目校的骨干教师共546人。教育部委托中央电教馆主办的这次培训主要对典型项目县进行集中技术和应用再培训;推广以县为基础、以乡镇为基本互助单位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使各项目县电教馆、项目学校骨干人员学会组织再培训和建立服务体系的方法。培训过程中主要以专家讲授,讨论、交流,参与型方式,系统整体的进行分班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回去后能利用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能结合当地实际教育情况有所创新,提高农村教学水平。这次培训也使我校教师了解到了全省各市的现代教育现状。
四,开展课题研究,加强课程整合
我校申报的辽宁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期间《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这一课题为主课题,继续学习运用我校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并努力发展,创新.每位实验教师围绕主课题制定出自己的子课题.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确定的实验课题,精心设计每一节实验课,为了使电教实验课题扎扎实实地运用到教学中,在此期间展示了优秀的电教课堂教学.这一活动是在同组共研一课,人人组内讲好一节电教课题研究汇报课的基础上开展的,各组教师团结协作,细研教材,并且在电教组的协助下,积极研制课件,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青年教师,加入到自制课件的行列中来.五,积极参加,成绩喜人
2006年,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市,县各级活动,在广大教师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关建强老师所上的《闪闪的红星》一课被评为省级优质课,张静老师参加阜蒙县“清华紫光”杯教师技能大赛活动荣获二等奖;还有多名教师在校内举办的教师课件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以上是我校2006年做过的一些工作,今后,我们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乘势而上,朝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高度奋进,努力使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湖北省长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湖北省长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涂写在机读卡上。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在轨飞行15天。其中20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神舟十号”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始进行太空授课,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授课实况。“神舟十号”完成一系列科研任务后,于6月26日8时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神舟十号()
①在轨飞行成为地球的卫星 ②在轨飞行遇到大气强烈摩擦 ③在轨飞行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④向地面传送信息不受太阳活动干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航天员太空授课时,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看现场直播。位于洛杉矶(北纬34度03分,西经118度15分)的华人学生同步收看,其开始时间(区时)是当地()A.20日18时 B.21日18时 C.19日18时 D.20日10时 3.“神舟十号” 发射升空至返回舱返回地面期间,从理论上看北京航天指挥中心昼长变化趋势是()
A.一直变短 B.渐短——最短——渐长 C.一直变长 D.渐长——最长——渐短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1060平方公里,14座新老时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课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回答4、5题。
4.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5.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6.据观测,目前L是一段主航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B.河道形状影响 C.人工长期挖沙而成 D.沙洲将水分流
7.河道是不断演化的,预测若干年后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图是()
小明暑假到威海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8、9题。
8.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A.热力环流
B.大气环流 C.温室效应
D.季风环流 9.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D.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3.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由于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条件、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的气候在不停地变化。据此回答14、15题。
1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①引起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 ②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受热膨胀 ③极地温度升高,造成冰川融化 ④造成降水增加,入海径流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B.太阳黑子增多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16.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区域内()
A.湖泊是咸水湖 B.缺乏水汽输送
C.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补给 D.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
17.一般来说该类水循环区域湖泊水、地下水和河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图中()
A.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的是①③ B.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水的是②④ C.河湖水与地下水互补作用明显 D.地下水对河流径流调蓄作用明显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18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8、19题。
18.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①附近
B.②附近C.③附近 D.④附近
19.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季风、海浪的影响 B.季风、寒流的影响 C.信风、海浪的影响 D.西风、暖流的影响
20.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
B.向斜、断层、背斜 C.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21.因铁路建设拟在该地区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选址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安徽天柱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图甲为天柱山主峰“天都峰”景观,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2、23题。
图甲 图乙
22.图甲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对应于图乙中的()
A.a,6 B.b,3 C.c,5 D.d,1
23.有关图甲中“天都峰”景观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而形成 ②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③受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 ④经历了地壳的上升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1日,天山因其具有景观和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完整性,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天山博格达峰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珠穆朗玛峰雪线高度明显比博格达峰的雪线高,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坡度 D.年降水量 25.图中2自然带的形成是因为()
A.位于向阳坡,热量充足 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多降雪
长阳一中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共50分。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6.(14分)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省P县(图中面积最大者)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P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050米,最低海拔为24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县聚落分布的特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说明图示地区公路、铁路分布的不同特点,简述其原因。(6分)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海军网发布消息,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苍龙级潜艇“云龙号”访问了美国珍珠港。国际问题和军事专家对日本此举动有多种解读,人们不禁要联想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
材料二:日本位置和1941年12月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航行路线。
(1)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选择了M路线,试分析选择M路线的有利条件。(8分)
(2)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降水,说明除地形外的形成因素(4分)
(3)图中①、②两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指出渔场的位置并说明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6分)
(2)指出地中海沿岸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成因。(8分)
(3)比较图中亚欧大陆东西部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的差异,并分析主要成因。(6分)
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2014.4.18)
3.D【解析】6月1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南附近地区(赤道以北),然后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长夜逐渐最短;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达到最长夜达到最短;之后随太阳直射点离开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
4.B【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圈层②为地幔,圈层③和④是地核。其中地幔圈层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5.B【解析】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说明了地球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地球内能、重力能和太阳辐射能等。6.B【解析】河道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L段河道弯曲,受河流形状影响,水流在惯性作用下长期侵蚀L段,河床加深而成为主航道。7.A【解析】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靠近②的河岸长期被侵蚀,若干年后河道成凹岸,靠近①的河岸水流减少,泥沙堆积形成凸岸。8.A【解析】由材料及图可知堂屋的南北两侧地面物理差别较大,南边的植被在白天升温慢,气压高,北边的水泥地白天升温快,气压低,“穿堂风”最符合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9.D【解析】依据上北下南的方位,判断白天的“穿堂风”是从南向北刮。
10.C【解析】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看,气压带、风带已经向南移动。0°~10°是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10°~30°为东南信风带;30°~40°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性质干燥。
11.D【解析】M点位于南半球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四副图中D图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该题容易误选C图,C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12.C【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地区为北半球。图中M地的西侧为高压中心,风由高压中心吹向四周。由于M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北风。13.D【解析】根据图中降水区的位置,可判断为锋面雨。图中M地风向为西北风,且风力较大,使降水区向东南方向移动,即锋面由西北侧的冷气团向东南侧的暖气团方向移动。故图示区域降水是由冷锋天气系统所致。
14.D 【解析】全球变暖会使极地冰川融化,大量的冰雪融水汇至海洋,使海平面上升;也会使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15.A 【解析】太阳黑子增多、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等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大等人为原因都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
16.D【解析】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等都是河流的补给方式;海水蒸发、地面蒸发以及植物蒸腾水汽,大量水汽输送到空中经过复杂变化又形成降水;湖泊有进水出水流通,是淡水湖;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属于海陆间循环。
17.C【解析】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则补给河流水。河湖水与地下水互补作用明显,湖泊对河流径流调蓄作用明显。
18.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图示海域为大西洋。①附近有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②、④附近有自南向北的北大西洋暖流,③附近为自北向南的拉布拉多寒流,所以③附近最有可能出现来自北冰洋的冰山。
19.D【解析】甲乙航线刚好位于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和西风带影响的海域,受其影响,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20.C【解析】观察图,甲处岩层有明显的断裂面,并且上下岩层的明显的位移,是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凹陷,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21.B【解析】隧道建设一是要考虑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二是要不透水。结合上题判断的地质构造,乙为背斜,适合修建东西向的隧道。
22.B【解析】根据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确定b为岩浆岩;3为内力作用侵入;剩下c为沉积岩,2、5为外力作用。
23.C【解析】出露地表呈现山岭的 “天都峰”是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形成。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其和出露地表,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受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明显,因此③④表达正确。
二、非选择题(50分)26.【答案】
(1)沿河谷和河流分布。(2分)河谷一般地势较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2分)城镇建设投资相对较小;(2分)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分)
(2)公路里程长,主要沿河谷和平地延伸;(2分)铁路里程短,沿地势更低平的东部地区通过。(2分)原因:山区地形崎岖,公路比铁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2分)
27.【答案】
(1)①航程较短(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航行);(2分)②顺北太平洋暖流又顺西风,舰队速度快。(2分)③该航线经过北太平洋暖流,海水蒸发强,而冬季气温低,蒸发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2分)大雾天气舰队隐蔽性强,有利于发动突然袭击。(2分)
(2)西北季风从海上带来水汽;(2分)(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2分)(3)②(2分)该渔场(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大陆架海区,(2分)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多。(2分)
第四篇:通讯业和信息化规划
以国家、省、市“十二五”发展战略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两化融合方针,从信息化实际情况出发,以信息化试点地区和重点项目为契机,全面分析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形势,统筹兼顾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专业性,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使“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成为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推进全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依据,结合地区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产业的特点,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实证研究,构建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体系,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依据。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联合建设与有序竞争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全面发展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着力优化经济结构。
赛迪顾问认为,信息化规划因素综合考虑区域总体经济发展实力(基于信息化成熟度模型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政府管理、建设内容用与影响因素。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和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要素的影响作用及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在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城市总体经济发展实力和经济效益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强烈的市场需求,难以从根本上推动整个信息化的发展。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个城市的科技、教育水平以及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又将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瓶颈,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必将对信息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信息化规划思路应该综合考虑以上问题。
3.1“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3.1.1“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
工业和信息化部2 0 1 0年初印发的《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指出“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基本动力,从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入手,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显著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构建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以我国“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国家对“十二五”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赛迪顾问认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为建设工业强国、构建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两化融合是“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主线。“两化融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生共荣的历史进程。
“十二五”信息化必须全面借鉴30年来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全面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基础上,在对“两化融合”的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基础上,制定“两化融合”的目标、内容、策略等,切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进程,带动信息产业和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
信息产业是“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关系是互为因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信息产业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它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市场,提供需求,从而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拉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改变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深度是“十二五”信息化的重点。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深化信息化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对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动力。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信息技术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体制创新理顺信息化发展环境,促进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信息技术的研发,为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为建设工业强国、构建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是“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目标。信息化可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进行有效支撑。通过“两化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孕育新兴产业,为工业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构建信息化社会提供支撑。
3.1.2“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原则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应该本着一定的原则,例如: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立足需求,注重效益;面向市场,开拓创新;以民为本,服务发展。
(1)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综合平衡各行业、领域、产业间的信息化发展,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面向某地区的关键角色梳理关键需求,通过信息化提升区县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以提升吸引力。
(2)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组织信息化建设,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不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之路。统一规划,对业务系统和数据进行综合梳理,实现业务信息和数据共享和交换,解决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建设任务重,周期长,投资大,宜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聚焦各阶段重点问题,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在实施中不断审视,及时调整,增强实施及应用效果。
(3)强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激活信息化发展动力。适度超前规划,地区信息化规划需要在资金和能力范围内,在功能设计、技术选择、设备选用等方面做到适度超前,同时,制定统一的系统规范和接口标准,满足功能扩展需求。
(4)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把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全局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3.2“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目标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要通过“两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提高政府和社会大众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支撑工业强国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目标。
《国家信息化的战略目标(2006-2020)》明确制定了我国到2020年应该达到的一系列重要目标为:
●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赛迪顾问研究认为该战略目标将提前实现,也将成为“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第五篇: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xxxx〕24号)文件精神和《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发〔xxxx〕20号)要求,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1999年,学校网站于xxxx年开通。xxxx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0人学术报告厅1间,5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中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从“建成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生态型智慧校园”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要抓重点项目,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
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师生实际需求,以应用为驱动,推进校本教育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
立足高端,跨越发展。在可操作的前提下,高起点制定发展信息化规划,引入当前最新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校园网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水平,实现核心平台智能高效、网络出口智能安全、网络接入智能灵活、网络管理智能统一。
——构建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开发能够满足学校数据存储需要的大容量、可扩容、可动态调配的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确保学校数据资源的储存和安全备份。提供面向部门和用户的个性化存储及公共网盘等服务,为实现师生的移动办公和学习提供条件。
——建设功能强大、设计美观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新的校园网站既集成学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入口,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展示学校的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体现阜宁中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2、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加快课程和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教案、试题、课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库。探索建立我校的课程素材库、习题库。引进国内优质中学教育资源和商用资源库平台。
——建设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及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馆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建设数字化实验室,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3、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电子校务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统一认证。
——建设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学校网站上设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建立个人化信息门户。搭建学校统一认证系统,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
——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4、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
——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项目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阜宁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实施步骤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xxxx年)。调研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制定规划。进一步完善领导机构,明确部门职责,修订相关制度。
第二阶段:重点推进阶段(xxxx年——xxxx年)。根据“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改善学校信息化基本设施,丰富校本资源库,开发网络教学教研系统和电子校务系统,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xxxx年)。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
第四阶段:完善推广阶段(2019年)。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认真总结成果经验,大力推广经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