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调研报告
当今时代,作为一个新兴的公共领域,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发表意见建议,提供信息线索,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和反腐倡廉的天然盟友。网络作为公共领域中新兴反腐资源,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网络反腐的功能和价值已日益突显,与此同时,在构建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新的时代要求的前提下,从制度亦或实践层面上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规范和引导网络反腐,以更有效发挥这一公共领域的重要反腐力量。
一、作为公共领域的互联网
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是一个与政治合法性有关的概念。在此,各不相同的、复杂的社会群体注定要发生相互联系。整个社会对问题产生质疑,交换意见,或形成共识。因为强调公共讨论的自由参与以及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公共领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以公众舆论为基础的政治合法性。
作为一个新兴的公共领域,互联网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与传统公共领域不同的是,它所展示出来的特性除了开放性以及平等性外,还具备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而这些有益于我们思考互联网之所以成为民主化不断推进中反腐重要平台的缘由。互联网所展示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虚拟性和自发性。互联网回避了现实社会中公共领域基于地缘、血缘或特定人际关系而形成的束缚。人们只要连接到互联网上,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形成一个公共领域--“圈子”,如游戏、电影、旅游等。这些“圈子”起初只注重分享个人的经验或心理体验。一般不涉及到敏感话题和公共政策。但是,随着交往时间的延长以及真实身份的确认,在这些“圈子”中所进行的信息传播就会逐步覆盖和映射现实社会的公共政策领域,成为自主性的公共领域。
第二,广泛性和多员参与性。互联网既可以超越现实社会管理的边界,而且可以瞬间实现全球传播。互联网上的信息提供者已不再居于绝对时间与空间的某一点上,不再拥有物质世界某一固定的制高点。每个人既是信息提供者,又是信息接受者,中心话语权对信息的垄断和控制被彻底打破。
第三,交互性和可动员性。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已经由“点对面”的单向传播走向多方向、全方位的互动,并且可以根据对现实事件的迅速响应形成舆论热点,不断交互汇聚到各种网络社区和在线论坛上。陕西华南虎假照一案的始末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第四,可扩展性和可延伸性。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正在向传统的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迅速扩展、延伸,并相互交融,正在向智能化、移动化、宽带化等方向加速发展。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实已充分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最广泛、最常见的参政议政场所。所以,正如专家评价的,互联网作为一个公共领域,其参与性、多元化、交互性不断增强,已超越了传统社会学意义的公共领域,而成为承载现实社会已经存在的各种公共领域的重要平台。
基于上述特征的分析和实践的考量,互联网的确开辟了公众参与的便捷渠道,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公众参与的前提是公众知情权的充分实现,而“知情”对应的“阳光政府”正是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互联网对传统反腐格局的冲击和影响
近年来,我国反腐机构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积极探索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在这一进程中,互联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举报已成为查处腐败案件的重要源头。
网络举报包括官方和民间两种模式。官方网络举报最早出现在xx年,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网络举报平台。而xx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这标志着网上举报正式纳入了官方权威反腐渠道。如今,全国已有15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开通举报网站。相对于民间网络举报的争吵与喧闹,官方的网上举报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的路子。中央纪委网上举报中心仅开通半年,就受理举报32500件,月均2700件。而最高检提供的数字显示,全国网上举报案件数量年均达3万多件。据调查,80%的职务犯罪是通过举报发现的。“网上举报,是一条最经济、最便捷、最互动和最保密的举报方式。”随着网络的突飞猛进,网上举报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有的地方还开通了工作QQ举报和手机短信举报。
第二、互联网成为反腐倡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平台。
网络具有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等特点,并且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在廉洁教育的推广上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通过网络公开腐败案例具有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目前,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市到区县,从党政机关到企业院校,纷纷建立了独立域名的廉政网站,有的建立了廉政网页,有的设立了廉政专题,还有的在全国知名的门户网站上开辟廉政文化宣传窗口。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的官方廉政网站已超过200家。近年来,全国各地反腐机构积极运用网络载体进行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抢占网络文化的制高点。大量的反腐倡廉歌曲、廉政公益广告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廉政文化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中已独树一帜。与此同时在网络的信息高速通道上,网络廉政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廉政博客的开辟。
第三、“电子政务”与反腐倡廉的互动趋势突显。
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已经在我国各级政府推广和应用。显而易见,它在提供了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和技术功能的同时,其反腐的效果也日益显现。电子政务开启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实现了反腐败从管人到管事、从思想到业务、从纪律到流程、从事后查处到实时监控、从内在自我控制到外部技术控制的转变,从而降低了监督和追惩的成本,提高了反腐败的效率和“效度”,创新出了具有技术诱致能力的技术防控腐败的制度环境和文化。
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权力的运作不透明往往是产生腐败的两大原因。而电子政务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它可以用“阳光”杀灭滋生腐败的“病菌”.利用网络可将公共权力的范围公之于众,也使政府行为更具公信力。如河北省邯郸市专门建立了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网,列出“权力清单”,接受民众的监督。广东省推广“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将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省人大联网,实现人大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全程监督。我国首个政府采购网上监督系统--苏州政府采购网上监察系统正式启动。该系统集廉政监察、效能监察、执法监察于一体,全程监督模块涵盖了政府采购从中介机构选定到验收付款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察。绝大多数官员腐败案件与行政审批有关。深圳市纪检监察机关曾经做过一项统计,深圳建市以来,因腐败而被绳之以法的党员干部,90%以上都涉嫌行政审批--领导干部腐败就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批”出来的。因此深圳市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信息化改革,运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在这个系统下,软件系统会自动采集每一项行政审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监察机关同步监控行政审批的实施过程。服务窗口上还设有视频监控,能够现场监督公务员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等情况。
总而言之,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从BBS、博客,到各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再到个人维权网站甚至是专门舆论监督网站的出现,各种网络形态的并存与互动,使得网络监督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廉价、有效;网络蕴藏的信息,为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网络监督成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构成和最佳结合;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近3亿网民,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崛起,主体地位日渐形成,为网络监督和反腐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规范和引导网络反腐的一点思考
正是缘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双刃剑”效应,我们必须基于现状的分析,客观地评价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公共领域对我国今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价值和功能,尤其是不能会回避目前已经出现的制度规范缺陷和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
不可否认,目前网络监督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由于网络监督的主体合法性尚不明确,监督手段缺乏或受到限制,网络监督信息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部性和片面性,以致有的地方、有的官员漠视网络监督,对网络声音置若罔闻,甚至对网络举报人进行压制和打击。而与此相反,滥用监督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网络监督不应是风闻言事,不是捕风捉影,更不是建立在不良动机下的诽谤和宣泄。网络监督同样必须遵循传统舆论监督的规则,现实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同样也应在网络得以延伸和遵守。网民在行使监督权利的同时,不应拒绝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
针对目前网络监督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部门首先应当从理念上避免矫枉过正,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胡锦涛总书记在回答网民提问时曾指出:“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一点足以体现政府高层对这一新的反腐力量的态度。其次,从加强制度反腐的层面,对网络监督的形式与内容、权利与保障等各个方面及时作出制度规定,使网络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广大群众参与反腐败提供畅通的渠道,将网络监督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何对网络扬利除弊,合理利用网络反腐力量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有效监督,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纪委监察部门应在现有的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着力推进网络反腐具体方式的创新,使网络的正面反腐作用更有效地发挥。
第二篇:新时期以来反腐倡廉建设调研报告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反腐倡廉建设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形势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创新发展,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党的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呈
现出的新特点
(一)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反腐倡廉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行,始终放在全局中谋划和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各级纪委要适应新的形势,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纪律检查工作各个方面,更加自觉地把纪律检查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谋划和部署,不断探索和拓宽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提出既发挥服务和促进作用,又推动惩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
(二)更加注重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我们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在党风廉政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作为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
(三)更加注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五大建设之一。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十六字”基本要求,并把改革创新作为首要要求,强调要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建设,以创新思路寻求治本办法,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也提出了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基本要求,强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加强和改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加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更加富有实际成效。
(四)更加注重治本和预防腐败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个坚决、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强调要正确处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的关系,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逐步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要坚持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惩治于已然,防患于未然,既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又加大预防工作力度,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又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惩防并举、重在建设,以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使惩治与预防、教育与监督、深化体制改革与完善法律制度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
(五)更加注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反腐倡廉建设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必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反腐倡廉建设又提出了统筹推进的基本要求,强调做到“四个结合”,坚持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统筹推进、综合治理,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
二、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调查显示,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正在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扎实有效深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反腐倡廉“重在建设”的要求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还没有真正形成,反腐倡廉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一)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服务和保证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自觉性不断增强;一方面,服务、保障、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思维方式和工
第三篇:新时期以来反腐倡廉建设调研报告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反腐倡廉建设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形势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创新发展,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党的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
(一)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反腐倡廉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行,始终放在全局中谋划和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各级纪委要适应新的形势,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纪律检查工作各个方面,更加自觉地把纪律检查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谋划和部署,不断探索和拓宽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提出既发挥服务和促进作用,又推动惩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
(二)更加注重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我们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在党风廉政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作为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
(三)更加注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五大建设之一。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十六字”基本要求,并把改革创新作为首要要求,强调要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建设,以创新思路寻求治本办法,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也提出了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基本要求,强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加强和改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加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更加富有实际成效。
(四)更加注重治本和预防腐败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个坚决、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强调要正确处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的关系,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逐步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要坚持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惩治于已然,防患于未然,既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又加大预防工作力度,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又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惩防并举、重在建设,以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使惩治与预防、教育与监督、深化体制改革与完善法律制度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
(五)更加注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反腐倡廉建设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必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反腐倡廉建设又提出了统筹推进的基本要求,强调做到“四个结合”,坚持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统筹推进、综合治理,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
二、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调查显示,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正在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扎实有效深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反腐倡廉“重在建设”的要求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还没有真正形成,反腐倡廉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一)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服务和保证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自觉性不断增强;一方面,服务、保障、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缺少协调性。一是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实践上,还处于原则性要求多、操作性措施少的状态。一些地方和部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还仅仅停留在工作理念、工作指导思想这样抽象化、概念化、理论化的层面,而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体现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谋划、部署和安排上不够,工作方式、工作措施还没有达到科学化的要求。二是对违背科学发展观问题的行为缺少明确具体的界定标准和惩处依据。比如,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和惩处办法。三是科学的反腐倡廉建设政绩观没有真正树立。片面强调查实问题、惩治腐败,忽视澄清事实、预防腐败的错误政绩观仍是科学推进、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障碍。
(二)一方面,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反腐倡廉形势总体上向着好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腐败现象又呈现出一些新特征、表现出一些新问题,反腐倡廉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现阶段腐败的表现形式越来越趋向于隐蔽化、期权化、复杂化。据调查分析,随着惩防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腐败市场的逐步缩小,公共权力滥用方式和权钱交易行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决策事项具有制定上的趋利性,权力寻租具有时空上的期权性,活动内容具有表象上的合法性,腐败主体具有行为上的隐蔽性。这种情况的存在和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大惩防腐败的难度,也将使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二是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从今年年初全省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情况看,群众认为腐败现象比较突出的五个领域依次是:工程建设(占49.3%);选人用人(占39.6%);国企改制(占37.2%);财政拨款(占33.1%);土地批租(占32.2%)。群众认为腐败现象比较突出的部门和行业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医院(占45.0%);公安(占36.6%);法院(占30.5%);学校(占26.5%);交通(占22.3%)。其他部门和行业分别是:检察院(占22.0%);国土资源(占19.1%);组织人事(占18.5%);税务(占17.9%);城市规划(占16.6%)等。群众认为腐败问题最为突出的五个方面依次是:贪污受贿(占47.1%);人事工作不正之风(占35.8%);收受现金(占26.2%);生活作风腐化(占22.0%);利用职权为亲属经商提供便利(占21.5%)。
三是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民意调查看,群众认为当前损害群众利益的五个突出问题依次是:看病贵(占63.9%);子女上学贵(占38.3%);看病难(占24.4%);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占24.1%);食品药品安全缺乏保障(占22.9%)。其他分别是:企业重组改制中侵害职工利益(占22.0%);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占18.0%);打官司难(占17.0%);子女就学难(占15.4%);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占11.7%);企业违法排污(占4.2%)等。四是高级别干部的群众认可度在下降。从民意调查看,23%的被访群众认为县处级干部是最容易发生腐败的人群,其次是地厅级干部(占14.3%)、省部级干部(占14.%)。
(三)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反腐倡廉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程度明显提高;一方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靠民主和法制防治腐败的任务仍很艰巨。一是党务公开进展缓慢,影响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和扩大。从《实施纲要》提出要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到今年《工作规划》再次要求推进党务公开,已经三年多的时间,而目前真正建立并有效实行党务公开制度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很少。加之,一些党内民主制度原则性要求多,操作性规定少,缺乏硬性约束力,导致民主集中制等党内民主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党员的权利、义务不对称,一些地方和单位强调党员的义务多,保障党员的权力少,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没有形成,党内民主建设供给滞后于党员群众的民主需求。二是法制建设落后,反腐败依据效力偏低。从调查情况看,我们以往更多地把反腐败看成是党内斗争,在方式方法上主要是以纪律约束和纪律处分为主,反腐倡廉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如《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均以党内法规、制度形式出现,上升到法律层面的仅有《行政监察法》一部,大大制约了反腐败依据的权威性、行为的合法性和处罚的严肃性。以党内法规、制度来解决已经远远超出党内事务范畴而表现为社会性问题的反腐倡廉问题,效力明显偏低,教育和震慑作用有限,这是目前一些地方反腐倡廉工作不力,廉洁从政规范约束不硬,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党内法规之间协调性有待加强。目前,党内行为法规更新较快,但组织法规规定的组织机构和权限不能与行为法规协调,滞后于行为法规。如《党内监督条例》第8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而在组织法中关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定位却不能及时进行调整。
(四)一方面,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反腐倡廉建设在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方面还不够紧密。一是融入点还不够多。对反腐倡廉建设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研究不够,缺少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融入点还仅仅局限于通过促进作风转变、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纪政纪等治标性渠道和手段,围绕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谋划、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够。二是融入载体创新不够。传统性、常规性抓融入的办法较多,适应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需要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措施、新办法少。三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拓展深度不够。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还处在解决共性问题的阶段,对权力运行的高风险部位和腐败问题高发的关键环节等个性的、深层次的问题研究不够,源头治腐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的空间很大。
(五)一方面,中央对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推进力度很大,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较好地履行所肩负的职责;一方面,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与其承担的职责不相适应的问题较多,亟须解决。一是政治地位受到削弱,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普遍偏低。纪委政治地位下降,被排除在同级班子之外,甚至常常被当作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来对待。特别是去年党委换届后,县级纪委书记不再由同级党委副职兼任,许多纪委书记的排序比较靠后,致使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去年党委换届过程中,县(市、区)纪委副书记职数由3个缩减为2个,而同级党委的组织、宣传部门的副职职数一般增加到4个,且多为正科级;县(市)纪委常委职数也由9个减至7个,且常委的级别普遍偏低,多为副科级。内设机构规格低。机构改革前,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室一般为副科级,室主任按实职对待;改革后部分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室改为股级,室主任也为股级干部,虽然有的配备了副科级干部,但其身份为副科级纪检监察员,属于高配性质。二是经费保障不足、设备落后陈旧。财政拨款仅够维持工资,一些地方办公经费缺口高达80—90%,办公用房紧张、设备老化、现代化办案手段缺失。三是机关干部编制偏少、素质不高、流动不畅。几次机构改革中,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普遍缩编,与承担的职责任务矛盾突出;干部队伍人员老化,45岁以上干部超过50%;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执纪办案的专门人才;干部提拔交流比较缓慢,许多人在纪检监察机关干到退休,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四是基层纪检机构职能弱化,乡镇和县直纪委形同虚设。书记兼职过多,有的达6项,抓纪委工作精力有限;监察工作普遍处于从属状态。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需要明确的重大思路和对策
调研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感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思路和对策制定上,应结合形势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适应,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发展。
(一)在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上实现改革创新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破除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的重任,必须认真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科学发展。
1、创新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工作载体。一是应抓紧研究制定违背科学发展观行为的界定标准和惩处办法。建议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办法》和《违背科学发展观行为界定标准及处理办法》,对违背科学发展观行为的情形、性质、调查处理等做出具体规定,为纪检监察机关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观落实提供必要依据。二是正确把握和处理惩处与保护的关系。要正确履行惩处与保护的职责,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为科学发展观落实提供政治保证。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坚持既要严格依纪依法办案,又要严格区分一般错误和违纪违法的界限,严格区分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和违纪违法的界限,严格区分工作方式方法不规范和违纪违法的界限,做到惩处腐败者、挽救失误者、保护改革者、追究诬告者。三是注意提高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围绕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观落实,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不断提高服务发展的创新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方面抓好科学发展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发展的组织协调能力,以良好的素质和过硬的本领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2、实现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化。一是制度建设要更科学。调查中我们发现,过去防治腐败主要是行政命令式的,出发点是性本善。制定若干个“不准”,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但这些“不准”实际上只是“篱笆墙”,缺乏刚性约束力。因此,要从规定“不准”向“不能”深化,既要规定“不准”怎样,更要规定违反了怎样处罚,以增强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当前,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不断消除工作“空白区”,拓展法规制度覆盖面。要注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实践性,善于把那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措施上升为法规制度,切实增强法规制度的实效性。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二是监督机制要更完善。结合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实际,找准腐败高风险部位和关键环节,细化量化预警指标,使监督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根据不同部门、行业特点,列出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警告”的具体行为表现,并据此加强对重点人员的观察,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提醒,防止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如,与工商界人士有密切的私人交往、突然发生了意见的改变,对本人职责以外的事项感兴趣、超越个人权限办理有关事项、签署不合理的长期合同、提出要求由自己办理某一审批事项、无理由地简略审批手续、不愿被调换到可能更轻松的工作岗位、生活方式有突然改变,有超过收入水平的大额消费支出等。肇东市在坚持实施述职述廉、定期考廉、干部廉政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了“廉洁指数评价体系”,通过勤廉双述、考核、廉情监测网和有关部门信息反馈等途径,全面采集领导干部廉洁信息,并对自我评价、民主评价、客观评价、处分处罚等进行量化,综合打分,健全完善了三级预警机制。以来,依据廉洁指数对21名党政一把手进行了通报谈话,对11名进入三级预警的领导干部进行了教育谈话,对5名进入二级预警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警示谈话,对4名进入一级预警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并立案处分领导干部3人。三是监督措施要更科学、更有约束力。要结合问责制的实施,强化层级监督。不仅自己错了要问责,下属错了领导也要被问责,切实做到一级盯住一级,防止问题发生。我省一些地方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加强了层级监督管理。如大兴安岭地区从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责任体系入手,制定出台了《行政问责暂行办法》,重点对决策失误、治政失当、政令失畅、行为失范等44种行为实施行政问责,尤其对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改善环境等重点工作加大了问责力度。以来共对293人进行了行政问责,其中处级干部17人、科级干部172人,有效解决了行政不作为、执法不规范和以权谋私、以情枉法等问题。
3、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统筹性越来越突出,迫切要求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由应急式的零散抓向防范式的系统抓转变,由各自为战的突击队式的打法向集团军式的协调作战迈进。因此我们建议:一是围绕增强教育的说服力,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靠社会各界共同搞好反腐倡廉教育。二是围绕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加强与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是法制部门的沟通联系,抓紧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违纪行为惩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三是围绕增强监督的制衡力,在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的同时,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好各监督主体的作用。四是围绕增强改革的推动力,坚持找准职能定位,既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更要注意调动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的积极性,协助他们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五是围绕增强纠风的保障力,坚持以行风评议和行风热线为载体,协调督促各参评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六是围绕增强惩治的威慑力,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通过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协调组织、人事、审计、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积极参与和配合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工作,切实形成查案合力。
(二)要在如何融入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创新
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现代化总体布局之中,既是党的十七大的明确要求,也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现实需要。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之中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在研究改革措施和制定政策之时,就要把如何预防腐败考虑进去,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在先。应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方面,既要通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纪律保障,更要着眼于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持统筹谋划反腐倡廉工作,积极拓展反腐倡廉工作领域,做到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综合效果。
二是源头治腐措施要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当前,由于源头治腐工作正处于拓展领域阶段,一些重点环节和具体部位改革还不到位,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还没有消除。因此,在拓展领域的同时,要进一步把源头治腐各项工作引向深入,即由解决权、钱、人等重点领域的共性问题,向解决各部门权力运行存在的个性问题深化。今年,为切实找准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监督管理机制,省纪委在省直22个重点部门开展了“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调研活动,重点对各部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进行风险分析,确定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查找监督管理漏洞和机制制度缺陷;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采取的途径方法;研究制定加强业务管理、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健全有效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规定,并列出“源头治腐工作模式图”,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伊春市纪委探索推进廉政风险监控体系建设,坚持以落实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为核心,积极建立廉政风险监控规划体系、廉政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廉政风险监控体系、廉政风险修正体系。目前4个试点单位已初步建立了廉政风险监控规划体系。当前,除行政审批外,政府各部门掌管着专项资金、物资、项目等的分配权,这些权力也亟须进行规范。
三是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督促各部门改善行政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实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这是监察法赋予的职权。因此,要正确处理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的关系,坚持由重纪律检查、轻行政监察,转向既重视纪律检查,又重视行政监察,绝不能畸轻畸重,互相代替,顾此失彼。纪检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应更多地以行政监察的名义进行,要把监督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督上,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控制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自由裁量的空间。在加强廉政监察的同时,把行政效能监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保证政令畅通,确保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上创新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借助市场机制、经济制度和利益调节机制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1、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防治腐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机制已成为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纪检监察工作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限制并有效约束行政权力。一是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应围绕利用市场机制改造行政权力,建立行政退出机制,把原本属于市场主体的权力交给市场主体,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健全完善行政权力易于介入环节的程序性预防制度。应围绕精减行政权力主体、建立新型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稳步推进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围绕防治经济领域决策事项的腐败,进一步推进决策体制改革,综合运用民主、公开和追究等措施,促进决策体制改革。二是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和领域。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运作的事项,都要采取市场竞争的办法去运作。如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行为市场化条件下,应探索项目投资、工商登记由审批制向备案制过渡,国家除进行政策调整和社会管理外,具体经济行为应由市场去调节;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部门垄断,解决因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和由此引发的各种经济腐败问题等。三是进一步规范市场中介组织行为。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强化其行为后果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并通过规范中介组织的从业行为,监督制约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个人的违规违法行为。
2、运用经济手段防治腐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意运用经济手段调整人们的行为取向,用经济手段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经济诱因。一是加大对资金和财务的严格管理力度。进一步推进财政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格大额度资金使用的程序和监督管理的办法,实行人大审议,跟踪审计,尽量减少现金支取和使用。健全完善财政金融部门资金审批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分解审批权力,规范审批程序,探索实行电子审批。对各单位举办的培训中心、疗养院等经营性资产实行由国资部门统一管理,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明确规定各单位“一把手”不许直接管钱,建立报销票据由经办人、部门负责人、财会人员、单位主管领导联签制,严格财务管理。二是加大对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的经济监督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把领导干部的家庭住房、私家车辆、储蓄存款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如实登记,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健全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领导干部本人和配偶、子女出国、留学、定居等情况要及时向组织报告。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廉政审计力度,建立特种审计制度,对领导干部负责的重大经济项目、重大经济活动等实行专项重点审计。三是加大对经济腐败行为的经济制裁力度。应修改完善《国家公务员法》和《行政监察法》,不仅对国家公职人员退休就业做出限制规定,而且对他们辞职、离职再就业方面也要做出具体的限制规定,并赋予监察机关对经济腐败行为的依法惩处权力。延长经济腐败问题的追究期限,对腐败分子不论离开原岗位多长时间,都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违纪违法所得追缴的力度,限制其从业资格,增大腐败行为的风险和成本,充分发挥经济制裁在防治腐败中的作用。
3、利用利益调节机制引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并尽力满足干部的物质需要,是保持清政廉洁的重要基础。应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运用经济杠杆调整干部的行为取向,尽可能使干部的廉政行为与利益需求相统一。一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解决不同行业、部门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统一党政机关的福利待遇,进一步规范与治理公职人员薪金外收入。加强对执收执罚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杜绝一些部门和单位利用私设的“小金库”乱发奖金和补贴等不正之风。二是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重点推行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要取消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补贴。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建立公务活动原由、过程、效果公示和报告制度,实行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及其他办公经费限额包干,做到超支不补,节余归己。积极推行异地交流任职领导干部住房公寓化,以减少财政开支,防止领导干部以房谋私。三是推进领导干部廉政经济激励机制改革。应探索建立廉政公积金制度,实行逐月储存积累,待公职人员退休后全额发给本人,如果公职人员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廉政公积金全部收缴国库。探索设立廉政奖励基金,对那些始终廉洁奉公、政绩突出的公职人员退休时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绥芬河市本着积极稳妥、以点带面的原则,对领导干部履行廉政、勤政责任情况实行经济奖励或惩戒,研究制定了《廉政基金管理办法》。在对廉政基金的来源、缴存、提取、扣罚相应做出明确规定的同时,将执行扣罚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职尽责情况相结合,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四)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充分运用民主和法制手段防治腐败上创新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并作出了“民主和监督是防治腐败的有力武器”的重要论断。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以这些重要理论为指导,坚持运用民主和法制手段防治腐败。
1、注重运用公开和民主措施防治腐败。当前,应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推行电子政务,特别是电子监察系统,推动政务公开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大力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新闻发布等公开办法,探索实行群众代表列席办公会议、群众评议质询等制度。进一步加大党务公开推进力度,重点把党委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情况,领导干部选举和任免的规则、过程和结果情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等公开;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通过党内情况通报、调查党内情况和社情民意反映、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和论证等,及时把党内重大事项公开;强化党务公开的机制,抓紧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工作机制、领导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促进和保障党务公开有效开展。
2、充分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依靠民主防治腐败,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民主监督的载体,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引导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到民主监督工作中来。今年,省监察厅协调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等单位,从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聘请了26名特邀监察员,并制定完善了《聘请特邀监察员办法》和《特邀监察员工作规则》,注意发挥特邀监察员的监督作用。二是要注重加强基层群众监督,积极探索在城市社区建立纪检组织,在城乡广大群众中聘请党风政风监督员、信息员,构建覆盖严密的监督网络体系。牡丹江市东安区围绕构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体系,制定了《关于加强社区纪委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社区纪委须经党员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纪委书记由社区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委员从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干部中产生。现在,每个党支部都设立了纪检委员,各党小组设立了党风廉政监督员,基本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社区纪委为基础,社区内各级党组织和社区内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格局,构建起了社区有纪委,楼栋有委员,居民中有监督员的“大廉政”网络。三是要创造性地解决监督工作的实际问题。鸡东县切实解决村级党务、村务、政务虚监、弱监、难监等问题,在13个行政村试点创设村务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集议事职责、监督职责、理财职责、协调职责于一身,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行使监督权、质询权、建议权、违纪举报权,对村级所有党务、村务、政务实行全程监督。同时,建立了村务监督员廉政征询和报告制度,由乡纪委组织召开村务监督员例会,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并对不能够正确履行职责或有违纪违法问题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舆论监督,形成浓厚的崇廉氛围和对不廉洁行为的强大舆论压力。从调查情况看,有57.7%的被访者对腐败问题看法主要是通过国内书报电视等媒体的宣传而获得的,9.8%的被访者是通过互联网或境外媒体而得到的;只有10.3%的被访者是听别人说的,8.8%的被访者是亲身经历;还有42.2%的被访者建议把腐败案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一方面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另一方面让腐败分子受到道德鞭笞。可见,新闻媒体在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应进一步明确各新闻媒体和有关人员宣传反腐倡廉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以及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工作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反腐倡廉宣传报道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结合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廉政文化“六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六上”(上报刊、上电视、上桌面、上网络、上舞台、上街道),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调动各方面力量打造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廉政文艺作品,并组织优秀廉政文艺作品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的作用,在大力宣传廉洁从政先进典型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腐败案件的曝光力度,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刊登评论文章、接受约谈访谈等多种形式,及时公开重大典型案件,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廉鄙贪的良好氛围。
4、走依法防腐治腐之路。从法理上说,国家法律的地位高于党内法规。法律是由国家机器强制执行的行为准绳,较之党内规章有着更为强硬的约束力。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深刻认识到依法反腐是大势所趋,是新形势下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必然选择和可靠保证,是建设法治化国家的迫切需要,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制定力度,及时把那些经过多年实践成功有效的制度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如总结国内成功经验和借鉴国外做法,抓紧研究制定《反腐败法》,明确依法反腐的依据、程序、任务及保证措施等;结合《廉洁从政准则》实行情况,研究制定《廉洁从政法》,坚持依法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参照全国人大制定的《监督法》,研究制定《国家公务人员监督条例》,增强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不断加大依法防腐治腐的范围和力度。相应地,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实行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直接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体制,以适应依法反腐的需要。
(五)着眼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在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上创新
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织协调者和工作推进者,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繁重的任务。当前,要针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存在的问题,坚持着眼于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强化工作保障,优化工作条件,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提供保证。
1、切实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建设。一是明确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地位,重申基层纪检机关是同级党委的专门监督机关,明确县级纪委为县级领导班子之一。二是增加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职数,一般应设3名纪委副书记,5名专职常委,并按正科级配备。三是统一内设机构规格和数量,明确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室为副科级,室主任按领导职务对待。四是统一人员编制,规模较大的县(市、区)一般不少于50人,规模较小的县(市、区)一般不少于30人。
2、切实加大经费保障和装备配置力度。一是实行经费保障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按照年人均2万元左右的标准把办公经费和办案等专项经费统一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人头费”仍由同级财政负责。二是强化纪检监察机关装备建设,统一制定纪检监察机关装备配备的种类、标准目录;统一采购,直接配发基层单位;统一设计全国统一的纪检监察证件、标识,由省级纪委配发。
3、推进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一是深入探索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议把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编制、工资、福利收归县(市、区)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分片组建县(市、区)纪委、监察局派驻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在县(市、区)纪委、监察局的直接领导下负责若干乡镇的纪检监察工作。二是深入探索县直部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议将原有县直部门纪检监察干部编制、工资、福利收归县(市、区)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按大口设立派驻纪工委、监察室,归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垂直领导。三是建立健全巡视督察制度。由市(地)级党委建立巡视督察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情况进行巡视督察,切实解决个别县级党委对纪检监察工作不重视、不支持的问题,逐步改善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4、切实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一是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建议参照法官、检察官职业资格制度,建立纪检监察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议在省或市(地)级纪委建立培训专项经费账户,保证专款专用。培训应坚持系统性和专业性结合,经考试合格者,发给“执纪办案资格证”。二是建议根据办案工作需要,打破县域界限,建立法律、财经、审计、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库,查办大要案时可在人才库中随机抽取相应办案人员成立专案组,案结人撤。这样既能解决基层办案单位力量不足问题,又能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并防止以案谋私现象发生。三是建立纪检监察干部竞争流动机制。在改善干部队伍素质结构的同时,应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不胜任纪检监察工作的要及时调离;符合交流条件的要强制交流;优秀干部要向同级党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推荐任职;年轻干部要选派到基层或上级机关挂职锻炼,以保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xxxx县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及时安排,行动迅速,在纪委常委会、机关干部例会上专题传达学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精神,并要求把学习全会《决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撰写心得、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今年工作,及早谋划明年工作,全系统营造了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的浓厚氛围。近期,按
照县委调研通知(黄办字〔2013〕75号)精神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查看资料、座谈讨论等形式,由县纪委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参与,先后深入6个纪工委、监察室和部分乡镇(社区),重点就派出(驻)机构统一管理、镇村两级干部监管、干部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过去一年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xxxx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市纪委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坚持一个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围绕一条主线(惩防体系建设),抓住一个龙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好六个方面工作”(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案件查办、专项治理、制度建设、自身建设)的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明显,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首先,层层夯实责任。在年初召开的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安排部署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与各乡镇、部门分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和部门再将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今年以来对履职不到位、工作主动性不强和措施落实不力、效果不明显的80名领导干部实施了责任追究。同时,细化任务分解。制定了《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安排》。将全年重点工作分解为4大类、54小项,明确了目标任务、主管书记、分管领导、承办科室等具体要求,并与机关各科室和派出纪工委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了任务、责任、奖惩“三明确三到位”,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二是案件查办功能有效发挥。县纪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案件查办情况汇报,分析研究案情,全县案件查办数量和质量明显上升。截止目前,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52件次,接处上级批转信访举报27件,初核70件,立案53件,结案53件,处分违纪人员53人,其中党纪处分46人,政纪处分14人,收缴违规违纪资金1.3万元。实施“三问”148人,警示训诫89人。三是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紧紧围绕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件大事”、惠民“十件实事”开展监督检查,县纪委成立6个“三问”工作组,对全县66个重点项目全程跟踪 “三问”。参与建设工程施工类和设备采购类招投标监督31次,发现问题5个,现场纠正5个,责令整改3次;联合执法检查中发现的2类25个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四是“八项规定”全面贯彻。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成立4个联合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对全县各乡镇、部门贯彻执行“八项规定”情况进行了多次抽查检查,并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规定行为做出了严肃处理,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明显增强。五是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对土地领域突出问题、企事业单位招聘徇私舞弊以及“空中飞人”、公职人员违规借贷问题、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开展了专项治理。土地动态巡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用地18起,当场制止16起,强制拆除2起。六是自身建设明显加强。坚持实行周一例会学习工作汇报制。先后组织、选派74人次参加了各级举办的教育培训活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健全了机关管理各项制度,完善了各纪工委(监察室)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对机关各室和派出纪工委(监察室)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的测评考核,激发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形成了用制度规范纪检工作、以实绩考评纪检干部的良性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新形势,对照新要求,工作中还存在思想认识缺位、工作运行不畅、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方面,对部门、单位主要领导特别是党委的主体责任抓手不力,机制不全,导致落实“一岗双责”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二是乡镇纪委、各派出纪工委(监察室)作用发挥不强,对本辖区、所分管系统“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管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监督的制约机制和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一些创新制度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执行力度不够。四是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熟悉掌握经济、法律、金融、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办案人才少,不能很好的适应角色转换和职能调整带来的新变化。
三、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
第五篇: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围绕加强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这个课题,对我区部分乡镇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近年来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最近几年,全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区委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按照农村“三有”目标,以“固本强基”为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各乡镇领导班子齐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加强,目前3个乡镇中,共有13名选派干部在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或乡党委副书记(其中3名为省、市选派干部,10名为区选派干部)。干部的知识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各乡镇机关干部的大专文化程度均达到90%,45周岁以下达75%以上,特别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也有较大改善。基本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在进一步提高村居干部收入的同时,建立了以报酬稳步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按照分级负责、普遍轮训的原则,通过定期办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方法,有计划的对基层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培训。注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各党委班子成员均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各乡镇都建立了直管党员基本情况台帐。发展党员工作正常开展,各村做到两年发展1名以上党员,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
2、健全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得到基本落实。各乡镇都能较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员代表大会、党的选举、党的组织设置、“三会一课”,党内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等组织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培训等教育管理制度。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较大多数村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委会民主管理、关系协调、运转有序的村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了村民大会、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制度,基本做到重大事务“一事一议”。
3、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是加大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郊型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几年来相继建成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基地和项目,如永强、宜梅、永青、万利、宏祥等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平台的建设。几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专项行动,策划申报了以海口为主的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目前规划评审已通过,正加快推进建设步伐。海口临港生态工业园、十里印刷包装工业园、五里全民创业园、山口工业小区等平台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集体经济随着平台建设的推进,也同步得到了较快提升,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4、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全面推行“双向承诺”制,各乡镇、村党组织全部在职党员均进行
“双向承诺”。“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有效开展,三个乡镇都建立了一定规模、带动作用明显的示范基地。各乡镇、村基本建立了为民全程服务代理中心、站(点)。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善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各乡镇、村基本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对流出的党员均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了在职党员干部与外出流动党员结对承诺服务制度。
二、目前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几年来,虽然全区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分析形势,当前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基层干部的现有素质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加快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的作用,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经济相对贫困地区的干部在这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看,一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从政治素质看,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从能力素质看,少数同志工作水平和能力与所承担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从作风素质看,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
(二)农村经济薄弱村转化的艰巨性与农民实现共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