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浅议
21世纪,“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抢眼的词汇。而互联网正像一个不断生长和扩展的大网,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而大学生又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随着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大学青年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已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阵地。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机遇。
1、网络为高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
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教育的资源。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有效的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网络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教育工作的资料,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了丰富资料的来源。
2、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高校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使德育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高校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以往,德育教育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通过促膝长谈,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和少数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为了扩大宣传,也只能采用作报告、印材料、印报纸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要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所以覆盖面也有限,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同时,正面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另外,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社会,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虚拟性一方面造成了一些人无所顾忌地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甚至错误的信息和言论。另一方面,网络社会又有着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网络使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德育教育,大多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德育工作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波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4、网络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网络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所需要的站点,主动了解各种信息资源使大学生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建议,经过自身的判断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二是促进学生开放精神的树立。网络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学生适时地传播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及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使青年人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从中获得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甚至普通人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网络这一虚拟现实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四是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
二、网络浪潮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德育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带了新的挑战。
由于网络文化来的太迅猛,农耕时代和工业文明滋养
至今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对它的“应对”、“衔接”和“包容”发生了某种逆转或倒置,结果导致了当今文化中的一些消极状况。基本的一点就是: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精神富矿并没有很好地借助网络文化整体充分地展示,也没有很好地统摄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相反,网络文化的快餐化、工具化致使传统文化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首先,过度商业化了的文化,金钱
文化、黄色文化、封建迷信、反对言论以及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的各种流派多渠道的渗入,还?quot;网络文化“带来的浓厚的文化趋同,”西风压倒东风“式的泯灭文化多样性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次,就网络文化而言,它的多元性尚处于”网络人办文化“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生”文化人办网络“的质变,”网络人“即使小有文采仍处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范畴。而少量活跃在网上、”IT“业的”小网络文化人“亦不能改变网络缺乏文化的基本面貌。
显然,在此背景下,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诸多浅薄的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和挑战。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又空前增强,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本、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这些同样会在网络信息中以各种面貌出现并诱导大学生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大学德育以什么样的对策来保证自身理念传输的主导性地位,就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之一。2.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给现有德育教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带来新的冲击。
互联网是开放的,聊天室里,你可以不动声色地”呼风唤雨“,公告板下,你可以从容不迫,甚至毫不负责任的说三道四,挥斥方酋。其次,所有的网络成员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沟通方式的变化使得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更加容易。每个上网者可以与大学教授交流也可能与罪犯沟通;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制造信息;既相互沟通,也相互感染;既可以张扬个性也可以纵扬激情;既不担心无人喝彩,也不担心骂声如潮。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传统德育教育的课堂传授、谈心、写思想汇报、评先进树榜样的方法已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针对这种情况,尽管部分高校已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普遍性的高技术少文化、重宣传轻知识、多简介少深入的缺陷。导致了高校网站只成为高校自我宣传的窗口,没能成为一个传播知识,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思想阵地。所以大学德育以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二。
3、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三。
网络时代大学德育的背景是新的,挑战是新的。因为网络是创新的产物,是创新的形势,使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的认识过程。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时间变得界限模糊了,把实体的现实与创造的现实连接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而这种直接认识方式不知不觉的剥夺了青年学生的独立性知觉,在某种程度上造?quot;虚拟时空”的存在形式,使青年学生不自觉地受这一存在形式的强制性影响和被动性接受,失去理性和自我。再者,网络信息都是以数字符号的形式传播的,甚至人在网络上也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成为一个符号。在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阶层、职业等通常倍受关注的特征都被掩盖了,剩下的只是符号的交往。正如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所说:网络虚拟性的危险在于,它以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手段、方式和魅力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并在你没有意识到时就排斥掉你其它的生命感受、情怀、痛苦和乐趣,它利用所有人类交流的欲望和行为,构筑起她扑朔迷离,常开不败的青春。
然而,面对着网络的挑战,我们的德育教育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重要环节上,自身改革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空泛的高谈阔论与媚俗的市井传闻都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并存。其次,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主体--学生与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三、如何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如何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以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我们认为新时期的大学德育工作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
(1)针对网络文化的多元信息流的冲击,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学校网络中心要明确管理规范,建章立制。要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研制能防止、过滤政治诽谤和色情暴力等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和监控系统,构?quot;网上防线“,保护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加强”信息疆域“的拓展攻势,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这一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穿透力强的载体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网上传播,及时对某些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点提供事实,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进行正面的引导,使网络处于可控状态。
(2)针对网络文化中的”西风压倒东风“式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我们要大力弘扬东方文化,重建东方文化的优越感,其意义绝不仅限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维护自己民族一己利益,而是要在摈弃狭隘民族主义的同时,用我们伟大的文化遗产去匡扶正义,用深层次、稳定的文明,支撑浅层次、脆弱的文明。在大学德育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和倡导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3)网络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性因素,必然会引发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嬗变,这种嬗变最可能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所以,高校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一、特别要强化”两课“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两课“教育是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在教学内容上要大量引入人文知识;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广电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座谈式、辩论式,专题报告、专题调查等多种形式。
二、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文化素质系列选修课程,内容要涉及到文、史、哲、体、美等方面。
三、要积极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片。
四、要引导大学生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三观三德教育活动、各种征文、书画、摄影、艺术展览及各种社团活动。
(4)加强学生自律教育。高校可邀请相关的网络负责人来校,就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主题进行讲座。另外,在德育教学中可以增加”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网民“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在网上与大学生开展网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
2、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1)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我们除了需要有一批像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这样的网络宣传主阵地以外,高校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即要有像清华红色网站那样旨在宣传邓小平理论的网站,又要有北大在线、北大新青年这样一批既坚持正确导向,又能体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于一体,为大学生乃至社会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站。
办好高校网站,一定要体现出导向性原则。在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上,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当然这种正面的声音应该是和风细雨、入情入理的,切忌生硬地说教和简单的贴政治标签。
(2)要创造思想类网站网络传播的鲜明特色,将可读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高校网站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另一方面互联网求快求新的特点又使网络新闻缺乏权威性和指导性。高校办思想类网站,就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经营好五?quot;拳头产品”即:新闻快递、时事消息、时代焦点、专家评论、时代论坛。以体现网络的特色和水平。另外,高校网络还可以充分利用强项专业和优势专业所衍生出来的特色向网络成员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高校网站的文化含量,这也是高校网站区别于商业网站的最为明显的优势。,我们还要注重双向交流,界面友好。需从传统媒体?quot;我办你看“到向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转变,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校和老师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对老师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
(3)高校要尝试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学生工作信息的发布,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利用校园网,学生社区还可以在网上建立”社区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参与社区管理。还可以开展”网页设计“、”虚拟家庭“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来。其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站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开辟德育教育的新路子。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具有超时空、迅速的特点,因此这种心理咨询安全便捷,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库的超信息量、立体化的特点,突出正面引导的作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3、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高校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们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此,一是要尽快地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二是德育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注意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学会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四是要把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报刊、学报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特别是”两课“的教育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4、高校德育教育要在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1)要确立终身德育教育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扩展,知识更替的周期越来越短,单纯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的需要,一次性教育已经过时,与终生教育理念相适应,高校德育应树立终生德育理念。高校德育主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由这一主题所决定的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等德育目标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需要教育对象在德育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内化、升华、实践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素质,在时空上它不仅需要小学、中学、大学道德教育的相互衔接,而且还会贯穿德育主体的人生的全过程,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新的德育问题会不断的出现。所以,高校在德育教育上要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提高教育对象的自我修养能力。
(2)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向实践能力和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延伸。其次,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同社会的接触增多。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将德育教育向社会延伸,可以在校外建立德育基地,可以与工厂、企业和街道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道德交往和实践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
(3)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还要倡导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我们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文风表现出来,并且利用多媒体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体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也可以在校园网络的信息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学习马列课程的学生在网上提供各种参考资料,让学生参与教育。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二篇:网络政工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
网络政工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
**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带给宣传思想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机制和形式、方法和手段,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一、公司系统开展网络政工的现状分析
几年来,公司高度重视网络政工,自2001年以来在每年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都作专题部署。此外,还通过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研讨会,将网络政工纳入省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评价之中等手段促进网络政工建设。各单位普遍依托局域网开展网络政工建设,目前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政工网站。
这些政工网站从形式上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综合型的政工网站,对政工部门网页进行了有效整合,如六安供电公司”精神家园”、合肥供电公司”政工在线”等;二是建立在单位MIS基础上的网站,在单位网站上开设了政工栏目,如滁州供电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等;三是在单位网站下采用链接方式设置政工网页,目前大多数单位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开发了一批具有企业特色的宣传思想、工会、纪检、共青团网页,设置了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创建、经验借鉴、职工论坛等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栏目。从内容上看,不少单位网络政工内容由最初在MIS网上建立政工网页发布和传递宣传思想工作信息,已逐步发展到运用网络进行业务管理,进而开展宣传思想教育。网络信息从最初简单的文本信息,逐步发展到声音、图像、动画等图文并茂、声像并存的多媒体信息。
目前,公司系统网络政工开展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许多单位高度重视网络工作,开展工作的意识强。把网络政工作为加强和改www.xiexiebang.com 进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面,建立了不同层次、各具特色、覆盖面广的政工网站或网页,使宣传思想工作及时搭上了网络快车。
二是初步把握了网络政工的特征和功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近年来各单位积极探索运用网络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初步掌握了网络政工的特征和功能,形成了适应本企业特点的网络政工机制和方法。
三是运用网络推进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各单位坚持”唱响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有效地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及学习性强等突出特点,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改进与创新,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新的成绩。如六安供电公司把网络化作为改进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年被安徽省电力公司党组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
四是在推进网络政工的进程中,进一步促进了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网络政工的实践,使各级政工干部进一步开阔了工作思路,学习和掌握了网页制作技术、网站开发管理和使用的一般知识,提高了在网上与职工交流和沟通的技巧与能力。
目前,省公司网络政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同志对网络政工的影响和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研究不够,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高。二是不少单位已有的政工网站、网页内容更新普遍较慢,内容不够充实,网站或网页的权威性不够,吸引力不强;三是网络政工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四是不少政工干部对网络技术掌握得还不够,通过网络引导职工思想的能力还不够强。
二、充分认(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识推进网络政工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www.xiexiebang.com
1、从网络的客观规律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政工的重要性。首先,网络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往空间。网络是开放的、没有边界线的世界,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交织。能否在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及时捕捉信息,准确地掌握职工的思想变化,将影响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其次,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等其他媒体的所有优点,人们在网上的行为具有匿名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失去了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伦理道德等的约束。网上的信息既有大量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低俗、黄色甚至反动的信息,使网络在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选择信息的难度。第三,由于人的自主性空前提高,从而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特征也更加明显。网上活动的随意性和即时性,使得人们有可能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虚拟观点”、实施”虚拟行为”,这些将关系到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基础。
2、从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出发,充分认识网络政工的紧迫性。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四个多样化”日趋明显,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日益显示出覆盖面相对较窄、时效性不强和影响力不足的缺点。与此同时,企业职工普遍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的特征。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要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变化,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3、从企业科技化、信息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网络政工的必要性。从目前我们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看,随着企业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办公、营销、管理等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网络已经成为干部职工工www.xiexiebang.com 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企业用人进一步减少、工作节奏进一步加快,迫切需要建立政工网络,采用分散化、多样化的形式来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实现工作形式的个性化和内容的多样化,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说服力和影响力。
4、从建设精干、高效的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网络政工的必要性。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单位都面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专职政工干部数量在减少但工作任务却十分繁重。为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迫切需要提高政工干部素质,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工干部队伍,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培养一支懂网络技术的政工干部队伍,运用网络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显得非常必要。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政工的对策与思考
网络政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努力把政工网站或网页建设成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改进与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沟通职工感情、进行思想交流的新渠道、展示职工精神风貌和企业形象的新窗口。当前,我们认为,做好网络政工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建好一支队伍。宣传思想工作要实现自身的创新,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必须培养一支宣传思想工作业务和网络技术业务都熟悉的政工队伍。要工作中,要提高网络维护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信息鉴别能力,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倡导合理、适用的现代网络伦理,加强网络安全的防控工作。以加强对职工网络生活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为己任,积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健康上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和有害言论。
2、占领一个阵地。要在建设网站、开辟特色主页的同时,遵循网络政工的特殊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优势,增加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www.xiexiebang.com 趣味性和适应性。一是要搞好网页设计,力求色彩明快醒目,图文并茂、声像交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前瞻性、预测性和针对性,建立科学高效的网络维护制度,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三是在栏目的安排上既要全方位覆盖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又要贴近职工思想和工作实际;既要唱响主旋律,又要采取网上征文、网上讨论等多种形式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企业、贴近职工生活,把政工网站真正办成凝聚和吸引职工的精神家园。
3、创新一个手段。目前我们的宣传思想教育手段是传统占居主流,由于有效信息传播缓慢,容量受限,受众面窄,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利用互联网快捷、生动、开放、交互等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坚持网上网下宣传思想工作联动,充分发挥网上网下宣传思想工作各自的优势,多管齐下,形成合力。要把加强网络政工与加强企业管理,推行厂务公开相结合,把政工网站建设成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之一。
4、形成一套机制。要把网络政工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统筹安排,并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把网络政工纳入到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各项要求中,纳入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推动网络政工的不断深入。要加强网络政工的归口管理,明确各级政工部门和信息综合部门共同负责网站或网页的建设与维护。要深入研究网络政工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发布、工作成效评价与考核等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建立严格的网络维护管理制度和网络信息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网络政工更新维护及时、管理有条不紊。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当今社会,网络是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因此,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心理发展以及道德观念等产生着重要影响。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新挑战进行分析,并探寻新的对策以应对网络环境下出现的这些新挑战。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不仅给政治思想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网络给高校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传统教育的不足,但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心理发展以及道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我们需要正视网络的积极影响,同时不能忽视它带来的不利因素,这就对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不断发现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同时又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一.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机遇 1).网络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方式
网络时代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办1法也不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受到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表达方式的单一性,成效不是很理想。网络思政教育形象生动,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而且网络的平等性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发挥主体创造性,自由的发表言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的近期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使思想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图、文、声、像相结合,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育手段和方式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现代化。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网络博客,红色网站等等。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这是传统思想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
2).网络极大的丰富了教学信息资源
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世界。其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同时网络又是开放的世界,没有疆界的限制、文化的樊篱、观点的束缚。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向国内,教育环境相对闭塞。然而,网络时代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的特点,大学生获得资讯的渠道得到全方位的开放,资讯的内容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开辟了大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网络时代下的海量信息资源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浩瀚无垠的信息海洋中撷取具有针对 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第119页。性、实效性的资料,将其作为教育成本,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积小,形式单调等弱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网络促进了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发展
网络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社会化。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仅仅围绕着学校、家庭和所处的社交范围进行,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周围的环境,这导致了大学生从面向学校的信息需求进而转向了社会。网络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使大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与社会接轨,在比以往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也给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机会,每一个关心当代大学生人都给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巨大优势。
二.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挑战 1).网信息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
在信息时代的网络环境下,网络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世界里,既有各种知识道理,又有丰富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信息。马克思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2]除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外,一些低级趣味的信息也大量存在,毫无意思的娱乐信息、黄色信息、暴力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另外,西方国家也通过传播网络信息以向中国传输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网络中垃圾信息的传播会导致高校学生思想的混乱和价值冲突,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2).网络环境对政治思想教育方式的挑战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进行信息的单向灌输,施教者在这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主题报告、座谈讨论、课堂宣讲、个别谈心等,但处于网络时代中,这些方式由于地域限制、时间限制、覆盖面限制、作用时间短等制约,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步伐,这种说教的方式很难让学生有机会联系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很容易被学生淡忘或抛之脑后。3).网络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还存在着对待网络这种新兴事物认识不足,运用不充分。面对新事物、新环境,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及时地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往往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网络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搭建了新的教育和交流平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同时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利用和开拓与学生沟通的新渠道,改进教育方式,将网络媒体作为一个很好的手段工具、充分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4).网络强势文化的侵袭
网络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国际上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其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向世界灌输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量中,仅仅占到0.1%和0.05%。2正如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3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而又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在多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时代下,无疑对大学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的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先进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战。三.对策
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其“免疫力”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往往并不难,难的是分析信息的价值,有效地利用信息。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从向学生传输正面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选择正确信 23 明安香、宁新等,《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年。
江泽民:《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第412页。息与传输信息并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应用价值观,既不能忽视网络的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网络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应建立网上信息的主动回应机制,加强主导性信息的发布,网络主页的不同区域应具备不同功能,让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定位,以免混淆视听,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最重要的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能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消极生活方式的诱惑。2).增强教育主体的素。
在网络环境下,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的新型教师队伍极为重要。这支队伍应具有深厚的政治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政治责任感,能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进行网络传播,进行网上思想教育,能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总之,他们应成为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
3).改善思想教育方法,优化教育的氛围
网络拥有的巨大信息量是教师、教材甚至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调控手段,优化信息环境。在学校主页上可以设置红色信息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设置校园论坛,让学生有自由的交流平台,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水平。应注重“两课”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深奥的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软件,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将“两课”教育阵地由课堂拓展到网络中,通过积极的利用互联网阵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主流导向,既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获得较快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活跃、材料鲜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管力度
面对互联网上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手段,控制信息源头,净化网络空间。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进一步防止有害信息进人校园。发展网络文化技术,从技术上割断垃圾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打学生接触健康的网络文化,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先进的软件,如“防火墙”、“绿坝” 等生的,让垃圾信息无从传播。
第四篇:挑战与机遇机遇与挑战
挑战与机遇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990年代中期,以好莱坞大片进
入中国大陆为起点,海外及港台资金、人员、技术大量涌入内地,往昔中国电影清晰的概念和面
貌日渐模糊。与此同时,在自上而下的电影改革措施推动下,主流话语、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等
因素交错融合,也促使中国电影多元发展轮廓逐渐形成。1980年代受商品大潮和政治因素影响,中国电影在短暂的辉煌后于八十年代末转入低潮。199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生产、市场、营销的困难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力挺,主旋律电影发展兴旺。在体制、资金、经验的限制下,艺术和商业电影在探索中也有进步,中国电影三种态势初步形成;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进一步
分化重组,三种电影形态之间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电影生产的发展、电影市场的复苏,电
影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产电影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都意味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面临
一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转折时期。中国电影面对机会,同时也面对困境、面对挑战、面
对危机。与处在转型期的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息息相关,由于电影
体制改革仍然还没有到位,计划经济模式在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行业
后遗症,从电影业的各级管理层到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层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观念和操
作方式的误区,整个电影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也还有待提高,整个社会的电影消
费水平受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也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切都是中国电影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1.优良的影片数量短缺,按照经营经验,电影院需要250—350部电影供应才
能正常运转,而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国产影片必须占2/3放映时间,这
就意味着除了80—120部进口影片以外,至少需要160—230部国产影片提供给市场。而这些
影片中应该有1/2的影片(80—115部)是市场效果较好,1/3(50—80部)的影片是高效益的,正如电影发行人员所意识到的那样,“片源供给是否充足,国产片中是否有可以支撑市场的„拳头‟作品,是目前国产片市场经营能否保证良性循环的首要前提。也唯有有良好的片源保
障,2/3时间放映国产影片才可能落到实处,显示出实际的效果。”近年来,2.制片、发行、放映业的矛盾激化和整个中国的改革形势相仿,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也已经进入到
了攻关阶段,进入到了要影响到原有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格局的关键时期,因而,近年来,电
影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正如广电部电影局一位主管人士所认为,“有
人说中国电影企业是整个中国企业界改革最早的行列,但是,改革的进程缓慢,远远不能满
足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电影体制不顺、机制待立、中介梗阻、节目短
缺、资金困难、捐税过重、不平等竞争”等问题。而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电影
市场的无序和杂乱。中国的电影行业虽然一直以影片发行为纽带贯穿全行业,但由于各级发
行公司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分别属于各级政府管辖,形成了不同的隶属关系和利益机制。企业和区域的自我保护阻碍了电影市场机制的建立。市、县电影行业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电影经济的增长。改革现行
经营格局和经济体制迫在眉睫。因此,加速整个电影业的市场经济转轨、重组利益集团、打
破市场垄断、规范电影市场、加强电影经济的法规建设和执行力度是解决电影业内部困境的出路。3.市场潜力没有充分发掘如果将中国的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收入与中国的人口
相比的话,中国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电影小国。尽管中国的电影产量不断提升,但中国人口却
占世界人口的1/4。4.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媒体的覆盖面广,有些人可以在家中,网上观看
电影无需到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应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力发展
3D,5D的视觉效果,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第五篇: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机遇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你们相聚在绿茵如画的经贸园,和你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我们很是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是骄傲,能够在全国涉外经济最高学府继续深造。五十年来,外经贸大学在“博学、诚信、求索、笃行”校训的指导下,逐渐成为一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学。五十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贸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国家的栋梁。迈进新千年,两校合并后,经贸园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装扮后的经贸园如西子般的美丽,五十年的文化积淀喷薄出新的生命,改革后的经贸园焕发着青春的气息„„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我相信,我们在坐地大多数人都曾经过“导航”、“启航”、“领航”的指引,都曾品尝过昼夜苦读的艰辛,甚至曾经徘徊在放弃的边缘,终于战胜了彷徨与挫折,稳稳地踏上惠园这片沃土!这里有我们渴求的书林翰海,有我们企盼的学界鸿儒,更有我们向往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之精神!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经过考研磨练的我们,经过工作磨砺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三年,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要努力巩固知识结构,钻研理论内涵,丰富实践经验,在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展现经贸之子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