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电台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
网络电台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
内容摘要
当今,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它对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乃至社会心态都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最近,一种崭新的网络视听新媒体——网络电台正逐渐流行于青少年群体中,进一步加速着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在以其创新的网络样态又一次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同时,依托网络电台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动员方式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隐忧。本报告从网络电台的起源、分类、运行方式、发展现状等基本情况出发,较为细致地考察了网络电台的特点和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引导、打造品牌、完善制度和培养人才等兴利除弊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电台 青少年 影响
一、网络电台的基本情况
(一)网络电台的起源
正当传统电台收听人数不断减少,并面临被现代媒体逐渐取代之时,加拿大中学生萨斯•伯顿在1995年依靠流媒体软件Realplay开办了第一家私人网络电台。此后,又有很多个人和组织相继建立了网络电台,把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络上与网友一起分享。随着网络电台及其听众的数量不断增多,网络电台这一新型网络媒体就被快速推广开来了。
(二)网络电台的定义
网络电台是通过编码器,将计算机中正在播放的音频数据转换成可以在Internet上直接传送的格式,当用户登录到电台网站时,可以下载经过编码的音频信息,再通过相关软件将音频信息转换成声音播放出来的一种媒体。
(三)网络电台的分类
1、按照开设网络电台的目的来分
盈利型网络电台:把网络电台作为一个载体,利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在吸引足够人气的基础上,再通过一些广告、短信等服务手段实现盈利的网络电台。
非盈利型网络电台:一些网络电台如校园网络电台等由组织投入资金,并代表着组织的声音的网络电台。一些起初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开设的个人网络电台也属于非盈利型网络电台。
2、按照网络电台的人员数量来分
个人网络电台:集众多角色为一身,他(她)既是站长又是NJ还是策划和导播。这些个人网络电台初期是由个人兴趣所开设,如能长期坚持并吸收一些人员加入,可发展壮大成集体网络电台。
集体网络电台:由一个组织或团体一起运作的网络电台,其有明确的分工安排,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
3、按照网络电台的社会属性来分
社会网络电台:构成人员主要是已参加工作的人或社会团体组织的网络电台
大学网络电台:构成人员主要是大学生或学生社团组织的网络电台
(四)网络电台的运行方式
据了解,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网络电台由台长、编辑、NJ(Net Jockey,即网络电台主持)、技术人员等组成。大多数网络电台的直播时间一般在18:00-24:00这一黄金时段上,一些大型网络电台会24小时全天候播放。直播结束后由技术人员将节目制作成音频文件上传至网站提供网民点播下载。
(五)网络电台的播放内容
网络电台的播放内容多以音乐点播类为主,可以由NJ选歌播放或由听众参与互动点播歌曲,电台直播时一般使用BBS论坛、即时聊天工具、短信等方式来实现与听众的互动。其次是娱乐搞笑类,内容新颖活泼。再次是心情故事类,主要介绍并回答听众提出的一些情感和心理问题,其中以两性情感问题较为突出。另外还有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所形成的专题网络电台,如动漫、歌曲、游戏、英语、新闻、音乐剧等专业电台。
(六)网络电台的发展现状
1、人气日益提升
据统计,国内一家知名网络电台的日均访问量约为13492人次,同时在线高峰值为1293人次,此数据还有逐渐提升之势。由此可见,网络电台发挥的网络效应日益显著。
2、网民高度认同
据有关调查,网民对网络电台的满意程度高达88.58%,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网络电台的播放内容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符合青少年的胃口;二是网络电台借助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让青少年感觉到使用方便。
3、规模日益壮大
近期,网易等一些大的网络公司正快速进军网络电台领域并积极探索盈利模式,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率先抢占网络电台市场。而微软和雅虎也非常看好网络电台的前景,早已在各自的网络聊天工具中(MSN、雅虎通)嵌入网络电台插件。
4、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3G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网络电台便携性差这一致命弱点会被快速攻克,未来在手机或移动mp3(ipod)上就可以直接收听网络电台,而且有关技术一旦成熟,网络电台还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网络电视台。
(七)国内一些知名的网络电台
美丽元素网络电台(www.xiexiebang.com.com)
猫扑网络电台(radio.mop.com)
萤火虫网络电台(www.xiexiebang.com)
二、网络电台的特点
(一)架设技术简单
理论上,只需将一台配置尚可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利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再配备一个麦克风和一些声音处理的小软件就可以架设网络电台了。对于NJ来说,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主持电台节目,这对于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模仿意识和较强的接受能力、动手能力的青少年来说,自然而然会成为他们尝试的对象。据调查,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表示曾经想架设网络电台或已做尝试。
(二)网上网下结合与传统电台相比,网络电台通过互联网传播可以克服传统电台广播稍纵即逝的弱点。网民不仅可在线实时收听,也可在事后到网络电台的网站上进行下载收听和互动评论,大大增强了网民对于媒体的自主选择性,给予听众前所未有的双向互动性,缩短了媒体和视听主体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传播的效果。
(三)语音魅力独特
网络电台与其他网络传播媒体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主要是通过语音进行传播的,与博客们使用单调的文字表述相比,声音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并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从而也增加了对受众群体的影响力。用不同的声音,再结合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韵和当今流行的网络语言,构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
(四)内容随意松散
网络电台的受众群体主要是青少年,他们需要一个快乐闲适的途径来排解工作和学习中过大的压力,网络电台轻松随意的内容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一些青少年表示:“我们能够在网络电台上听到在传统电台所听不到的东西,网络电台做了传统电台没有的东西,正是这种新鲜感吸引了我们。”此外,网络电台中还有一类自言自语或专门“骂人”的栏目,这为一些因种种原因对现实世界产生不满而又缺乏倾诉对象和发泄空间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宣泄平台。
(五)凸现主观个性
作为听众,有选择听与不听和听什么节目的权利,网络电台给了他们更大的主观自由选择程度。担任NJ,设什么节目主题、怎样做节目,完全由NJ自己把握,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它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一名青少年这样说到:“我一向不喜欢传统电台节目里主持人的唠叨,我的电台我做主。”
三、网络电台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网络电台将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理念
互联网不断推动人类的创新实践。网络电台作为一个新兴的传媒工具,采用了较为新颖的传播手段、媒体思想和节目风格,这本来就是一个创新。整个传播过程涉及文化娱乐、艺术设计、新闻传播、统计管理、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多个行业和学科。青少年可以在从事网络电台的工作中拓展能力和视野,培养使用复合型知识的能力。在网络电台这个平台上,创新的机会无处不在,如节目内容的创新、互动方式的创新、技术制作的创新,宣传效果的创新,青少年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自由发挥,增强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
(二)网络电台将改变青少年传统的网络文化观念
网络电台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既具有传统电台的广播功能,又融入了当今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即可听又可看,互动性、时效性强,其吸引力强于传统网络媒体。原本习惯于浏览新闻网站的网民可能会选择通过网络电台收听新闻;原本习惯聊天的网民可能会选择与网络电台进行互动;而在博客流行的今天,网络电台的出现又给博客们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新途径——用声音来表述自己,网络电台将与其他网络工具一起共同演绎网络“客”文化。
(三)网络电台将在青少年中形成一种新的网上动员方式
网络电台与传统网络工具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能够传播音频信息,由于网民一般认为人的声音较难模仿,所以网络电台的宣传效果比传统的网络宣传媒体更具真实性。成功的网络电台能够快速聚集相当一部分网民的人气,特别在网络电台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受众群体之后,在其周围会快速形成相应的虚拟组织和网络社团,并且能够依靠NJ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轻而易举地开展组织动员,如快闪暴走等群体性活动。例如有些网络电台召集NJ与网民见面等活动。
(四)网络电台逐渐成为宣传青少年主流文化的新途径
据一家知名网络电台的调查显示,在收听网络电台的网民中,18至35岁的占79.38%,由此可见,网络电台的受众群体主要是青少年,而创作主体也来源于青少年本身,取材、制作的都是青少年第一手的生活资讯信息,所以,这也就使得创作出来的内容能够更贴近青少年群体,代表着青少年的主流文化。同时网络电台与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其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利用声音传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获青少年较高认同,深受他们的喜爱。
(五)网络电台逐渐成为整合各方资源的新载体
1、整合人力资源
我们发现,在某所高校中,网络电台刚发出招收新人的通告后,就有80多位青少年踊跃报名,其中不仅有本科生,更有将近一半是硕士生,甚至还有博士生,其专业大都与计算机相关。他们为着同一个兴趣爱好、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2、整合传统广播资源
传统的校园广播波段低,覆盖范围有限,而校园网络电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们只要登陆拥有千兆带宽的校园网,就可以通过网络电台收听全校广播。网络电台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校园广播电台,原先的DJ变成现在NJ。
3、整合其他网络资源
网络电台充分与其他网络宣传媒体进行互动,形成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例如将网络电台的主题在BBS上进行预热讨论,也可以从BBS上摘取一些素材作为网络电台的内容。NJ可利用BBS与网民进行进一步互动,NJ的表现出色与否都可以在BBS上得以体现。
四、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开展创新实践,打造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电台品牌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网络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在网络世界里不存在传统的教育与被教育者,更多的是网络上平等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青少年可以随意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网络吸引广大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网络电台品牌的建立,从一开始就要以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创新、开拓为出发点,着力打造一个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网络电台品牌。在内容上,要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倡导积极科学的生活方式,从青少年的视角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学习生活、思想文化、时尚动态,展示其青春魅力;在形式上,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多种传播手段,努力为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抹上一道绚烂的亮色,给一切富有理想的人提供新潮动感元素和展示平台,如鼓励青少年在网络电台上发表自己创作的文章、诗词和原创音乐作品,并与广大听众积极互动,让青少年在网络的广阔天地里能够尽情地翱翔。网络电台要以那种轻松自然的青春风格、时尚动感的界面和生动充实的内容彻底打破传统青少年网站“生硬面孔”的风格,把青少年吸引到主流的网络电台上来。
要打造一个品牌,除了创新形式和丰富内容之外,还需要与其他各种媒体进行整合互动。可以将所有服务青少年的平台全部整合起来,打造成一个服务青少年的公共平台,这样更有利于聚集人气,做大做强,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其主要服务内容可以包括电子邮箱、短信平台、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网络电台和网络电视台等。
(二)积极主动引导,充分发挥高校网络电台主阵地功能
面对新的网络生存状况,青少年的信息选择方式更加多样化、随机化,他们所能接受消化的正面和负面信息量也都随之扩大,不确定性有所增强。传统的网上教育形式不仅内容单一,而且互动交流性不强,远不能满足青少年们的需求。运用合理的网络工具尽快有效占领网络宣传主阵地是解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瓶颈的重要方式。
网络电台初步探索了解决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两相分离的问题,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专业实践平台,充分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相互补益、相得益彰。同时,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够充分地参与青少年的业余生活,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教学相长、两相得益。
对于高校的管理层来说,要对“网络电台”这一新型的传播媒介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敏感性,要及时捕捉到学生特别是一些虚拟组织的网络思想新动向,在一些新生事物萌发的始端就能够积极地介入,并主动引导,使之朝着一个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另外,对于“网络电台”这种新型的教育渠道而言,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其主阵地的教育功能,通过与其他网络媒体如BBS、学生网站互动交流,形成资源共享和整合,使之为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要对网络电台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有特殊影响力的工作人员如NJ开展定期培训,使他们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网络电台服务。高校网络电台的工作部门要建立日常工作制度,如网络电台硬件日常维护制度、节目制作流程等。学校分管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电台的指导和关心,对其加大资金投入,要改善网络电台的工作环境,如更新一些必需的硬件设备,开设专门的办公场所。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网络安全性问题,如有条件应为网络电台添置独立的防火墙设备,有效阻止黑客入侵,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三)立足长远发展,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和管理
对于现在的网络电台而言,管理环境是相对宽松的,从网站的成立到运作,一般都不需要履行复杂的报批和审核手续。正由于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较低的准入门槛,使得一些私人电台得以迅速地发展,往往只需通过一台能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就能使自己实现NJ的梦想了,这对于网络电台的发展无疑是一种隐性的助推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隐忧。更为关键的是,网络电台现在还处于无人监控的环境下,而许多网络电台都是实时直播的,即时性强,无法像对其他传播媒体那样实现延时监控。一些个人网络电台内容松散、随意性较大,而且多为低级趣味,甚至还有不良信息存在,这对本已不怎么“纯洁”的网络环境带来了隐患,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证明它将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潮流,其趋势不可阻挡,如何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积极地引导其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针对现行的网络媒体管理比较松散、随意,还没有形成正式的规章制度以及运营方式的情况下,需要相关部门及早制定关于加强网络视听媒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创办资质、主管单位、人力资源、考核和监督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加强对网络电台的监控管理,特别是加强对个人网络电台播出内容的监控,发现利用网络电台发布不良信息的应立即关闭并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可建立一支网络信息员队伍,协助对网络电台进行实时监控。
(四)搭建人才高地,加强对网络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到目前为止,网络视听媒体的发展应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网络人才培养的计划和方式基本上都还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NJ对其受众群体产生影响较大,但其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那些既懂“技术”、又懂“文化”的网络综合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随着中心工作的迈入正轨,要凝聚那些运作网络电台的骨干或社团组织,以这些传媒活动骨干和专业骨干为核心,不断向外延伸,以先进的思想来凝聚人、影响人,为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二篇: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车辆与信息工程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
会
实
践
调
研
报
告
学院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专业车辆与信息工程系
年级
组长
组员彭家林、黄俏如、吴浩谦、周志标、唐焕标
日期2013 年 1 月 20 日
目录
活动课题................3
活动目的................3
活动时间................3
活动地点................3
活动成员................3
调查手段................3
关键词...........3
我国互联网使用情况.............3
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4
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4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5
个人的心得及对策建议...........6
活动课题: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调查与分析 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去研究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通过深入社会去调查和找出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一些可行方案和对策。希望能借此帮助更多的青少年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和挽救一些误入网络的歧途的青少年,让他们重回网络的正道。
活动时间:2013年1月13日-2013年1月19日
活动地点:农村、城镇
活动成员:陈继往、彭家林、黄俏如、吴浩谦、周志标、唐焕标 调查手段: 社会问卷、网上查找
摘要:21世纪是高新网络的时代,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思维方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计算机信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慎重对待网络,正确地去使用网络。
关键词:网络问题,青少年,不良信息
一.我国互联网的使用情况
根据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3.38亿)、宽带网民数(3.2亿)、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占网民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增速十分迅猛。CNNIC《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在娱乐、信息和社交类使用上比例较高,除了论坛/BBS外,这三类网络应用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均在50%以上。其中,娱乐类网络应用在长期高速增长后趋于稳定。网络音乐应用排名仍保持第一,使用率半年增长1.8%;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迅猛,半年内增长了10%,使用率下降1.9个百分点。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而网上支付用户半年使用率增加4.8个百分点。不过交易类网络应用水平仍然较低,相对滞后。CNNIC《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和宽带网民规模增长迅猛,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
二.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8.5%。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同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与青少年的个性相适应和对网络的信息的好奇。上网如同吸白粉一样会上瘾的,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那么,网络的神奇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网络在为人类进步提供了历史机遇的同时,也为社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而言,这些影响更加严重。
1、在认知方面
大量的网上信息常常使得青少年应接不暇。他们注意力往往随着信息的不断变化而转移,集中注意的时间太短。加之网络诱导他们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因而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维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使之思维有广度而缺乏深度,想象过于虚幻与生活背离。
2.在人格方面
五彩缤纷的网络信息无时空感和压抑感,容易使人产生亲密感。而这种力量是其它任何事物都无法具备的。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富裕,希望展现自我。他们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但自我监控能力又不强。在学习、工作的重压之下,为了宣泄、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互联网成为其沉醉的场所,有的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沉溺其中而欲罢不能,造成心理错位或行动失调。
3.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有报道指出,由于计算机作业面高度欠佳,显示器的高度、角度不合理及缺乏合理的支撑,加之不合格或不合理的网络用品充斥市场,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危害。同时,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等等。据有关专家介绍,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的青少年中,30%患有缺铁性贫血、近视,脊椎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也明显偏高。
三、个人心得及对策建议:
我认为,网络有如一把双刃剑,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与应用,网络会帮我们以更快、更便捷的途径达到我们的目标;而错误对待网络的存在,会致使我们沉沦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无法自拔。如何能在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消除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应是各界应该关注的问题关键所在。个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各职能部门应加大管理执法力度,加强对网站、网络虚拟社区等的信息管制,加大对网吧这类公共场所的监管力度,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规定,从而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学校与家庭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身心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道德培养,以及对针对网络相关方面开设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网络道德素质课程等,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上网心态,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做好预防措施。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更甚重要,在网络开始普及的年代,作为家长更应该正确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提高孩子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免疫力,早一步为孩子打下“网络预防针”。
3.青少年自身应该增强意识,培养自己的抗干扰力、克制力与免疫力。网络信息的多姿多彩,很容易使青少年沉迷其中,而网络上存在的不良信息,更会令心智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堕落而不能自已。只有加强自身道德素质、提高自我监控能力、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以及与不良网络行为作斗争,才能避免滑入网络负效应的泥沼。
总而言之,网络的双面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利用好网络,为青少年生活与学习提供积极作用,同时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荼毒,将是未来长久的努力过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努力,共同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的成长给予积极的条件。
第三篇:耳机对青少年听力影响的研究
耳机对青少年听力影响的研究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耳机使用不当,会毁掉一代人的听力。据科学家分析,如果一个人每天用耳机累计超过6小时,连续超过2小时,长期下去,听力就会严重受损,得老年性耳聋的机率要比正常人提早20年。如果声音分贝大于100,可能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当达到110分贝时,足以使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时会永久丧失听力。一般情况下,早期的听力损伤很难被及时发现,当发现时已经是接近耳聋了,而耳聋很难恢复。所以,对于青少年而言,听力受损将是永久性、不可逆的。然而,这个问题并未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在任何场合看到众多的青少年戴着耳机旁若无人地陶醉于自己的听觉感受中。那么耳机对青少年听力的影响到底怎样,如何能引起家长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是基于这个想法产生的。
(二)选题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提出耳机对青少年听力有很大影响的事实依据,对使用耳机的广大青少年朋友给予警示,引起注意,降低伤害,并提出保护听力的好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关于耳机对青少年听力影响的研究内容少之又少。
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最新的是2010年6月由新乡医学院的几位教授开展的大学生耳机使用状况及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影响的研究,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得出的结论是不科学的耳机使用方式是造成在校大学生听力受损的主要因素[2]。上海职工医学院2007年的研究提出了学生听力受损与缺乏耳健康知识有关[3]。
英国听力研究团体Deafness Research 为1000名16岁至34岁之间的MP3使用者做了一项听力问卷研究,结果发现,一半受访者每天听MP3音乐播放器1小时或以上,有14%受访者一星期平均会用MP3听28个小时以上的音乐。调查又发现,超过三分之一受访者表示有耳鸣现象,显示他们的听觉已经受损。另外,近40%受访者指出,他们并不知道长时间、大声地听MP3会对听力造成很大伤害。
美国研究人员对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那些质量较差、不能有效屏蔽噪音的耳机通常会使人无意中调高音量,进而对听力造成长期影响。若耳机质量良好,音量维持在最大音 量的10%至15%,即使长时间听音乐,也不会使听力严重受损。
可以看出,关于耳机对青少年听力的研究还需要大力加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在一定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或口头调查;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通过网络和报纸获取一些实例作证据。我利用假期短暂的时间在小区和比邻的公园作了小范围的口头调查,大约采访30人,均为中学生和大学生,主要问题是是否使用耳机,使用什么样的耳机,一般每天/周使用多长时间,每次连续听多长时间,听什么内容,有无耳鸣头晕或需要别人加大声音才能听见等现象。
(二)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我们的耳朵是一个极其精密的声音捕获系统,大体上可以像下图分为三大区域: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与听力最密切相关的三个部分就是外耳与中耳的分界鼓膜、位于中耳内的听小骨、以及位于内耳的耳蜗。一个声音信号从音源处发出,经过外耳道到达鼓膜时,极其纤薄敏感的鼓膜便可将声波的振动传导至听小骨。听小骨由人体三块最小的骨骼构成:锤骨,砧骨和镫骨。这三块骨骼类似于一个杠杆系统:锤骨直接与鼓膜相连,鼓膜的振动会直接带动整个听小骨系统的运动,并将振动通过耳蜗上的一个小开口(卵圆窗)伸入充满液体的耳蜗内。耳蜗中的负责不同频率毛细胞会将振动转化为微伏级别的电信号,通过神经纤维将电信号传导至大脑内的听觉神经。整个过程虽然十分复杂,但是由于耳朵这台处理器的配置之高,我们感觉不到任何延迟。[1]
[1]
(三)听力受损原因分析
人体耳道长度是2.5~3.5cm,而根据物理原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引发耳道的共鸣。当我们使用普通耳机时,引起共鸣的声波频率在2500Hz~3300Hz之间。而入耳式耳机由于完全阻塞耳道,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腔室,引起共鸣的声波频率提升到了4000~5000Hz之间,此频段的声波从而被大大增强。而最可怕的是,正是这一波段对听力的影响最大。
简而言之,长时间用耳机,由于耳膜距离耳机振动片很近,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刺激较大,就容易引起耳朵发炎、耳鸣、重听等症状,出现听觉疲劳,听觉神经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使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四)学生耳机使用行为及听力受损案例
学生在使用耳机过程中普遍存在连续、长时、高音量及在感冒、运动等特殊情况下收听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听力。据统计,在2005-2006年间,患听力受损的青少年比率要比1988-1995年高出1/3。目前这个增长比率应该会高出更多。
* 男孩天天带耳机听音乐,成了小“聋”人。
陈是一名15岁的广州仔,一周前,他就感觉早上起来耳朵痛、有嗡鸣声、听话不清,他原以为是熬夜打游戏过头,但休息两天也不见好。其母告知医生,6月中考结束后就给宝贝买了台PSP,他随时随地都在听音乐,坐车也听、在家也听,叫他不要戴太久耳机,但他根本不听,结果现在耳朵痛,且觉得听不清别人说话。经诊断属于噪声性耳聋。
*吴正在准备雅思考试,为了攻克听力难关,小吴每天都戴着耳机听上三四个小时的英语,连续坚持听了近一个月后,小吴突然发现自己的耳朵出现了耳鸣的现象,自己说话时,似乎也能在耳朵里听到回音,非常不舒服,小吴觉得自己的听力明显下降,需要立即看医生。
三、结论
受访的30人全部使用耳机,且一有空就用耳机听音乐或英语,很少使用音箱收听,每周或每天使用时间虽然不确定,但偶尔都会有头、耳不舒服的时候。一个共同的现象是:不舒服时都以为是学习累了,还想继续放大耳机声音延长收听时间以缓解,谁都没有意识到头晕耳鸣有可能是耳机造成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收获。我得出的结论是:
1.绝大多数青少年使用耳机,且时间较长,以其作为缓解疲劳的工具,却不知道使用耳机在获得享受的同时也在接受其无形的伤害。
2.耳机对人听力的损伤是渐进式的、不知不觉的。一旦听力受损,将不可恢复。如果早不注意,将悔之晚矣。
3.健康教育是一项有效的干预方法[3],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因耳机使用不当造成的听力下降。大多数青少年应该接受耳机正常使用知识普及。
4.耳机对听力的影响并不是固有的,而是人们使用不当造成的。
(二)减少耳机对听力伤害的小贴士 1.尽量使用音箱听音乐,其次是用头戴式耳机。耳机听力安全指数有高到低的是:音箱>头戴>普通耳塞>耳挂>入耳耳塞。
2.挑选耳机时,要选择质地好、噪音小的。
3.使用耳机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不超过3小时,声音不要太大,能听到即可。4.常做耳朵保健操如轻拉耳垂,轻抚耳外骨。5.平时多吃些水果蔬菜、黑木耳等,通过饮食来调节。
6.如果耳部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尽早看医生,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听力障碍是一种隐性残疾。通过这个小课题的短时间的研究,自己感到听力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呼吁全体家长和所有青少年共同关注耳机对我们听力的影响,要正确合理使用耳机,能不用最好不用,切不可因小失大。由于时间紧,书面调查没有开展,口头调查范围也较小,自己希望以后还能与更多的同学一起继续进行这个课题的更加科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手机百科:耳机,让你的耳朵比心更快衰老。
[2]高黎黎等,大学生耳机使用状况及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3月第27卷第3期。[3]王伟蓉,使用耳机学生听力损失的原因分析与干预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年3月第2卷第1期。
第四篇: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团区委内容摘要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青少年在使用媒介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媒介的影响。大众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并从政府管理部门、共青团组织、传媒产业、学校等多角度,提出构建大众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和谐关系的合理性建议与意见。关键词大众媒体 青少年 价值观 影响
现代社会中,各种大众传媒充斥着人们的视听,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信息源,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给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左右人们的思维和判断。大众传媒尤其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当代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之,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又进一步诱导了大众媒体的传播内容和方式。为了准确把握闸北青少年对大众传媒的认识以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程度,为共青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共青团闸北区委员会和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于2007年6月在闸北区2000多名青少年中开展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大众传媒的概述
(一)大众传媒的涵义大众传播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指传播机构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未组织起来的个人和群体传递信息的过程。现代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籍、互联网等。各种传媒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形成了覆盖全球、深入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传播体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及其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功能
1、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覆盖面广。大众传媒凭借其传播方式和手段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等优势,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的普及机制。二是影响力强。大众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和非专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三是信任度高。大众传媒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息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确认性要大大高于处于匿名或半匿名状态的其他传播者。四是机制健全。大众传媒在百余年的传播实践中,形成了整套被社会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2、大众传媒的功能由于大众传媒的受众多、传播快、辐射远,而且具有自然、亲切的特点,使得大众传媒集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知识教育、监督沟通与大众娱乐等多重功能于一身。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大众传媒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还通过督导教育、传播知识、愉悦精神等途径推动人格转型和新的价值观的形成。简言之,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地生发出对人的教化功能。但是,大众传媒的负面功能不容忽视。市场化的大众传媒为追求商业效益而迎合一些庸俗消极乃至不健康的思想潮流,将健康的内容和灰色文化混杂在一起,通过炒作形成不良的社会导向,呈现出舆论环境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泛娱乐化倾向。随着大众传媒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大批的肥皂剧、被戏说的名著、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游戏和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畅销书等娱乐化、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断产生。虽然这种快餐文化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情况下的现实需求,但是所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混乱,导致部分青少年追求的目标严重偏离正确的方向。二是低俗化倾向。传媒低俗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随着大众传媒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低俗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已屡屡触及我们社会传统的道德底线,甚至在颠覆我们原有的传统观念。凶杀、暴力、色情这些低俗、哗众取宠的信息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扭曲了社会的真实环境,另一方面尤其容易引起分辨能力差但模仿性强的青少年盲目效仿。
二、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价值观是个体在对事物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突出的特点是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理想,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求新事物,模仿能力强,但是对是非的鉴别能力较弱,价值观念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强。因此,其年龄个性特征使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如下特征:
1、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但社会理想相对缺失调查显示,50%以上的青少年高度认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57.5%的青少年在升国旗、唱国歌时感觉无比自豪、充满责任感;对于为什么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58%的青少年表示是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但有关信仰问题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56.1%)的青少年是无信仰的,只有23.5%的青少年信仰共产主义。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与社会理想相对缺失实质上是“小我”与“大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如果放任这种态势,将导致少数精英辈出,同时“问题青年”大量涌现的失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