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SNS盈利模式
浅析SNS盈利模式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指出每个个体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结合六度空间理论和WEB2.0技术的基础上,一些著名的SNS网站——Facebook、MySpace等在2003年前后相继出现。
SNS在中国的兴起相对欧美和其他发达地区较晚,但发展势头却相当迅猛。代表性的社交网站有开心网、人人网、QQ SNS等。
SNS网站的架构技术简单,进入门槛很低,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广大用户持久兴趣并取得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SNS的运营和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是广告销售,这是很多社交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销售的模式通常是在网站首页添加文字图示广告,另外植入式广告也逐渐流行。如何吸引人们观看广告并接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会员收费也是盈利的来源之一。人人网的VIP会员,QQ的黄钻、绿钻贵族都属于此类。用户成为会员后,会享有更多的服务,像身份特权、装扮特权、功能特权等。
再次是SNS的增值服务,主要通过类似于腾讯的QQ秀、人人网的人人豆等虚拟销售来实现。用户可以通过主页装扮等来增加人气,彰显个性;也可以赠送好有礼物来联络感情。QQ空间是这方面的代表,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开发出各种虚拟道具及服务,持续产生用户收费。
最后是发展第三方插件应用。人人网的应用中心就有游戏、学习、娱乐、生活等分类明确的插件应用。通过这种策略网站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自己也可以从中盈利,可谓一举两得。
在这些途径中,社交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依然是网络广告和会员收费,盈利模式较为单一,收入规模与庞大的用户规模不成比例。而且网站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新意,这些都限制了社交网站的发展。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社交网站必须明确定位,体现自身特色,让用户可以感受到与其他网站的差异。典型的例子是新浪微博。不同于SNS网站复杂的应用及信息模式,微博140字左右的沟通方式十分简单。用户大多即兴而发,不需要像写博客那样过多的考虑语言和逻辑,更可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来分享信息,使用非常方便。而且用户可以在等车、排队的时候发微博,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也符合如今人们快速的工作生活方式。另外,中小型SNS网站也可以与其他网站或游戏开发商合作,实现双赢。
第二篇:sns的盈利模式
如果说要找一种全世界人民都看好、但是却全世界人民都不知道怎么赚钱的生意,我猜SNS会高票当选。
SNS是什么?它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译为中文就是社会网络服务的意思。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SNS,国外有Facebook,国内有QQzone、开心网、校内网等等。
SNS作为web 2.0的代表,无疑是许许多多人都看好的,不说别的,我们说说Facebook,世界上最知名的SNS网站。Facebook现在全球注册会员有6000 多万,网站流量也排名全球前10,单月登陆用户次数达到1.75亿次。几年前微软投资了2.4亿美金买了Facebook 1.6%的股份,李嘉诚也先后两次投资了1.2亿美金,足以说明问题。但是,问题是,Facebook盈利了吗?08年10月10日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昨天接受专访时表示:“从现在开始的3年内,我们将制定出最理想的盈利模式。但目前,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言下之意,现在还不是说赚钱的时候,但是我们会在不远的将来好好考虑这件事情。而他说这句话的时间,距Facebook成立近7年的时间,也距微软斥资2.4亿美元收购 Facebook少量股份有4年之久。
我们从这个事情中可以看到,1、连比尔盖兹和李嘉诚这样的商界大腕都看好SNS;
2、不好意思,连世界上最好SNS网站
Facebook都不知道怎么盈利。(当然,依靠整合QQ上亿的用户,QQzone在SNS领域的厚积薄发,没抢先手却占先机,这是因为QQ对中国网民的需求理解能力是国内无人可比的,尤其是网络增值服务和移动增值服务。)
所以我在文章开头说,SNS是全世界人民都看好的生意,但是,全世界人民都不知道怎么从这里面赚钱。当然,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赚钱,我作为凡夫俗子也不好妄自猜测。不过,我有几个体会,可以分享一下。
当然,首先可以使用广告。从传统的图文广告(新浪模式),到按点击收益的广告(百度、google模式),到高级一点的植入式广告。首先,广告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种收入形式,而目前SNS都不赚钱,所以可以看出广告并不是一个好模式,或者准确的说,是一个不足以让SNS盈利的模式。因为,做得好的SNS虽然流量大,但是有个问题,用户虽然庞大,但是活跃用户相对总注册用户还是比较少的,而且这些用户大多是对网站的一切熟悉,自然对广告的敏感性会降低许多,所以广告在SNS上面并不能卖个好价钱。而且现在即使是大型门户,线上广告也是越来越难。Facebook坐拥那么的流量,07年的广告收入只有1.45 亿,远不足以盈利。
而像电子商务、网络招聘、网络游戏或者其他的商业模式,都需要有一定的客户群,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活跃用户只占总
注册用户中的一个比例,而像电子商务等这些业务的受众,又是只占活跃用户的一个比例,比例的比例,使潜在的客户少了一大半,自然难以有大作为。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SNS可以把精力放在大平台的开发和维护上面,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这个大平台,然后把功能应用完全开放,数据共享出来,留出同一的接入接口,创造好环境,鼓励应用厂商完全参与进来,在这种情况下面,平台上面有足够的用户,这些用户,需要网络购物的人可以通过第三方的网络购物应用程序来购物、需要游戏的可以通过第三方游戏来娱乐,还有旅游、酒店机票、招聘等等,反正各取所需,而需求的东西又有第三方应用厂商来提高,SNS再通过与应用厂商进行业务分成的方式进行盈利。
所以SNS并不需要直接从用户身上赚钱,而是把面向用户的细分垂直领域的赚钱机会统统留给应用厂商,这样,不需要自己亲自一个细分领域一个细分领域辛苦的耕耘,也就把这些细分领域的成本、风险和时间统统节省了,SNS本身只要把自己的平台做的就行,另外,培养好环境,给应用厂商提供足够好的免费服务和增值服务,而反过来,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也使SNS吸引更多的客户,更多的客户,又吸引更多的应用厂商来开发软件,是SNS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事实上,Facebook也正在开始这么做。而在不久前,Expedia,市值90亿美元的旅行网站巨头,以300万美元收购了Facebook上一个应用组件“我去过哪儿”。在“我去过哪儿”之下,任何人都可以在世界地图上标出自己旅游历史。这个组件在三个月时间内便获得了超过240万用户。应用组件可以值几百万美金,也可以通过向用户收费、卖广告等等模式来收益,现在Facebook上面大约有几万个应用组件开发商,想象一下这个数字继续增加,然后里面有一部分开发商可以实现盈利,那么Facebook 只要坐等收成就行了。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许多成功的公司,其盈利方式与其主营业务表面看上去有点不相干。最典型的莫过于麦当劳。麦当劳的老板说过:你们以为我们是卖汉堡包的,其实我们是做房地产的。这句话有点让人晕头转向。事实上,在美国的许多地方,麦当劳是通过把自有的、或者低价租来的物业高价租给加盟店来盈利的。而像淘宝(通过向商家收取商品搜索排位费、诚信商家证书费等等来收费)、苹果 iPod(通过网上音乐下载收费)、iPhone(通过吸引软件开发商开发应用软件,下载软件收费提成盈利,与上述我们说到的SNS开放功能应用如出一辙),都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这个模式,门槛比较高,因为这是以活跃用户数大和黏度高为基础的。
最后,还有一个模式,就是和网上商城合作,在sns共享一些搜索、购买、评论的轨迹,或者作一些植入式的推广和分成,未尝不是一个好模式。颇为低调却稳步成长、专供男士送礼物给女士这个市场的“Angelina 天使第一”礼品商城网站,就传出了与国内几大知名的SNS和交友平台做合作推广的消息,或许会成为这个模式的探路者。
第三篇:中国SNS盈利模式
从用户积累到掘金探索>br>中国SNS盈利模式日渐清晰
(2010-01-18 11:16:56)
在Facebook、MySpace等SNS网站的带动下,中国的SNS社交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成长,尤其是2009年更是走过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繁荣期,赢来用户数的极大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交友和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1.24亿,接近国内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同时,人人网、51.com、搜狐白社会、淘江湖、腾讯QQ校友等国内社交网站去年也纷纷加大了对这一市场的投入,关注点也从用户数量上开始转向盈利模式的探索,中国社交网站在掀起网民狂欢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其脱离稚嫩后的成长。
从虚拟到真实的蜕变
如果说SNS网站的诞生只是将真实互动的新鲜感带给网民,那么,2009年SNS网站的火热则让真实互动成为网民的一种习惯。日志、照片、礼物、游戏等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应用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真实的情感交流。从发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仅人人网一家,用户个人状态的更新就高达7亿条,上传照片超过11亿张。
可见,真实身份下的真实情感交流已经成为社交网站吸引用户注册的核心优势。通过SNS,用户和许多现实中的朋友交流变得更紧密。互联网业内专家表示:“SNS网站凭借不断创新的互联网应用为网民构建了一个真实的人际关系网络,解决了现代网民人际关系维护的困惑,这是SNS网站得以生存并能够不断吸引新用户注册的关键因素。随着SNS产品的不断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SNS在未来几年内将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从个体到社区的升华
社交网站在充分激发个体沟通表达欲望的同时,社区属性进一步增强,个体用户的单独行动转变为全体用户唱主角,同样以人人网为例,其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09年共产生好友邀请数量达20亿个,相当于平均每秒钟就帮助63个用户找到了一个自己的好友。
另外,在以Facebook为代表的国外社交网站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国内社交网站也逐步走向开放,向真实社区迈进。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名人、机构、组织也逐渐成为SNS网站的成员,视频、旅游、文化、百科等内容逐渐丰富,信息分享变得更多元,新颖多样化的社交游戏则持续满足了用户互动娱乐的需求。
显然,2009年国内社交网站已经开始实现从产品、模式、用户体验,到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全方位发展,令社交网站对用户及合作伙伴而言都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从用户到盈利的探索
SNS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蕴含的巨大商机本身,也将吸引资本和资源进入这一市场,从而加快这一市场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矿藏开发出来。实际上,除了广告、活动赞助和付费用户调研等目前的盈利模式外,SNS在营销方面的模式还有很多,随着交互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更多的实体产品虚拟化推广模式也将会受到广告主青睐,例如可以进行植入式广告、为品牌定制插件、虚拟道具销售等等。
2009年社交网站高歌猛进实现用户积累的同时,其盈利模式也逐渐变得清晰。从CNNIC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SNS社交网站的营收上,约80%的收入来自网络广告,15%来自于会员增值服务收费,而5%来自于其他收入。千橡互动集团首席营销官江志强也曾指出,人人网2009年第二季度已经开始实现盈利,且收入来源50%来自广告、50%来自增值服务,而人人网已经开始实施的金牌合作伙伴计划、社交购物等也让行业看到SNS网站的另一条盈利渠道。
国内社交网站真实营销的价值被更多企业广泛认知,各种成功合作案例也纷纷显现。如与麦当劳合作开展的“见面吧”活动、乐事薯片的乐事农场合作案例等都不断彰显出社交网站的真实营销价值。广告行业专业人士分析表示:“SNS所具有的参与性、互动性、主题特定、自我表现、情感交流、熟人网络、归属性等特点是SNS网站开展各项营销活动的基础,也将促进更多营销模式的诞生。”另外,更多涌现的新盈利模式的潜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如社交网站与手机厂商、运营商合作的移动SNS以及与电子商务结合的社交购物模式,都将成为下一个行业讨论的热点。
链接:
国外SNS网站的几种主流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1:广告 典型:MySpace
正式启动于2008年10月12日的MySpace广告服务平台MyAds,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平均收入在14万美元到18万美元之间。这意味着MyAds每年可以为MySpace带来5000万美元的收入,成为MySpace收入增长的巨大引擎。该服务可以帮助用户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模板以及Flash工具来创建广告,用户也可以上传自己的模板,并根据广告点击次数来付费,单次点击的最低费用为0.25美元。
盈利模式2:定制广告+虚拟礼物+收费调查 典型:Facebook
最初,Facebook的广告形式只有分类广告,后来逐步增加了条幅展示广告。2006年7月,Facebook和苹果iTunes展开合作推广活动,此类商家小组的广告形式在日后也成为Facebook最主要的广告来源之一。2008年8月,Facebook又将商家小组的广告功能扩充至定制广告,它们就像其他插件服务一样,能够被用户添加在自己的主页或游戏界面上,这样该用户的朋友也能看到这个插件广告。
Facebook从2007年2月推出了虚拟礼物服务,这方面的收入比例也比较高。此外,当会员数越来越多时,Facebook还推出了“调查问卷”收费,任何组织以及个人,如有兴趣得到关于某问题看法的数据,可以发布关于该问题的调查,按回应的人数收费,成为其盈利的又一来源。
盈利模式3:广告+招聘服务 典型:LinkedIn
LinkedIn定位为商务社交网站,虽然在用户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其以白领为主的用户群对广告主极有诱惑力。LinkedIn的用户大部分为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与其他社交网站相比,广告商在LinkedIn投放显示广告的支出更高——广告在LinkedIn显示1000次付出的价格——在美国国内为75美元,英国为50美元,这一收费远高于MySpace等社交网站。LinkedIn通过挖掘分析用户资料及信息,为广告商提供细分的定向人群,广告商可以根据职业、行业或者其他用户属性选择投放人群。除了广告营收外,LinkedIn的收入来源还包括收费招聘服务,它于2008年2月发布了一个名为“猎头”的人力资源协作系统,可以对允许该系统搜索的用户进行职业筛选。
第四篇:sns调查报告
SNS的调查报告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建立在线社区。在互联网中,PC机、智能手机都没有强大的计算及带宽资源,它们依赖网站服务器,才能浏览发布信息。如果将每个设备的计算及带宽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与共享,这些设备就有可能具备比那些服务器更为强大的能力。这就是分布计算理论诞生的根源,是SNS技术诞生的理论基础。
SNS社区的本质是:通过网民共同的兴趣爱好结交朋友,并遵守“六度关系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建立的网站。就当前来说,SNS社区依然以拥有3.5亿用户的facebook为领跑者,但仍然有其他很多国际化的社交网络,如:专注音乐和娱乐领域的MySpace、专注职场人士的LinkedIn、允许用户发布140个字符短信息的Twitter等。SNS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全球,以中国开心网为例,自2008年3月在中国创立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4000万,日均IP访问量过百万。紧随百度、腾讯、新浪、淘宝,跻身Alexa 全球网站流量监测排名的中国前十名。国内的sns更显示出快速的发展及巨大的潜力。根据DCCI 201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SNS新用户比例过半,行业增长潜力巨大,近4成的用户每天至少使用SNS服务/网站一次,用户黏性较高,近八成的用户同时使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SNS网站。用户登录SNS网站以家里、工作单位居多,用户与熟人进行的活动多为情感交流型,而与陌生人则多为互动游戏,总体用户经常用的功能有日志、相册、音乐等SNS功能,另外,SNS网站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户的好友来源。
以下从各个方面简单说明sns网站的特点。
一、SNS产业的特点
1.SNS是构筑网络基础的软件,经营它不需要购买投入硬件资源和其它软件资源。
QQ、MSN、盛大网络游戏、Fexion网、新浪门户网站、GOOGLE式搜索引擎、EBAY集中拍卖网站、集中下载内容网站这类互联网公司都需要大量的硬件投资和人力运营成本。他们无一不是风险资本注入之后才得以发展的。他们的这类应用同样可以体现在SNS之上,但SNS与他们显著的区别是:SNS运营这些应用是依靠用户的机器和网络带宽,而不是依靠SNS这家公司。
2.财力消耗巨大的互联网公司不会和sns产业公司在同一层次上竞争。
如果QQ放弃它已经建立起来的包含3万多台服务器的网络,并自我毁坏与电信运营商业已达成的收入模式,这会毁掉这家上市公司,会使内部大量的服务人员无饭可吃。SNS没有任何这类包袱,SNS的任务就是寻找雇佣最好的软件人才。
3.技术、时间的领先就是绝对优势
SNS以两人之力,就已经在应用上创造了比MSN、QQ、BT这类软件更强大的功能。加以市场推广的少许投资,MSN、QQ、BT之类的软件在产品层次上更无优势。SNS创始人而且不是在这一个方向上与他们竞争,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P2P网络产业。技术的起始点及目标非这类相关竞争者可以相对比,除非他们也象SNS这样来创造一个新的互联网平台。
4.SNS甚至整个软件业的特点。
人员、资金充足并不一定能做出真正的好软件,从DOS、WINDOWS、OFFICE到LINUX这些重量级的软件都不是一个团队首先制作出来的,而是1个人,2个人,不超过5个人首先做出来的。当技术制成第一个版本,后续加入的人都仅是在创始人制定的框架中去做二次创新,这个时候到资金及团队管理起作用。否则面对软件发明,这些资源都是零。
再举一个玩游戏的例子,DOOM3的核心代码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叫库马克的人写的。这些核心代码库同样是盛大运行的那些游戏的基础。没有库马克转让许可的机制,那些游戏开发公司可能什么也做不出来。
5.很多站在台上的IT英雄们看不到简单的真理。
SNS的创始人制定的一系列计划都是围绕着:如何发挥个人的创造信息的能力,最后才是帮助那些制造信息的公司如何公正地向消费者提供信息,而不是鼓励他们以广告垃圾信息愚昧人类。相反,大量所谓成功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天天向人类灌输愚昧落后的商业品,在门户网站的首页到处都是垃圾广告,使人不厌其烦。包括EBAY这样的网站,也并不是在做多么公平的交易。QQ这类通信商,更是挂满了各种广告。连一向自认为财大气粗的MSN,也急不可耐地想靠点广告挣钱而失去了创新精神。事实上,IT还是个幼稚的行业,只容纳得下最勤奋思考与创新的人。
6.推广能使你成功
当一个原始的想法以第一个软件版本出现在市场上时,你的首要工作不是继续琢磨你的原始思想,而是怎么让这个原始思想为你的开发员及用户明白理解,并在用户的帮助下不断挖掘它的潜力。如果SNS获得志同道合者的支持,将工作重点放在在大力推广上,SNS就是轻装上阵,发展潜力就会很大。
二、做好SNS网站的要素
1.先机
SNS的市场前景很广阔。校内能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先机,但是对于后来着,已经失去了先机。
2.战略
一个网站能否发展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战略和定位,校内之所以能成功,因为定位于中国高校,因为高校集中,大学生数量大,同时大学生课余时间多,上网条件和时间充足,大学生对交友积极性高,空虚寂寞,所以校内网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对于那些后来者,要成功,更需要独特的战略眼光,比如定位于商务交友的有忙否,定位于家庭生活交友的有我家我秀,定位于专业人士的有海内,定位于年轻人士的有51等。同时也有些没有明确定位,或者说定位太广泛了,导致网站模糊不明确,一起网和蚂蚁,这样的网站比较迷茫,大多是在跟风。
3.人脉
垂直行业SNS站点往往因为需要突出专业性而不愿意推出太多娱乐性功能应用,所以在前期的发展推广更多的要依靠在相关领域的人脉关系来聚拢第一批优质的专业用户,以营造专业化的站点氛围来吸引和留住新用户。同时注重站点话题的讨深度,以突出其用户群体的专业性。这类站点往往属于慢热型,用户规模扩展较慢,用户通常都是真正有专业交流需求的优质用户,因而忠诚度都很高。例如蜂巢就是在前期通过大量邀请知名艺术家及高校教师进入来拉动人气和保证社区话题质量,效果明显。从而避免了开心网这类综合娱乐类SNS一直困扰的用户快速流失问题。
4.创新
许多SNS网站在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感觉到创新的重要性了,那么目前的SNS网站中,创新或者新的专业应用领域也是好的起点。
5.功能和技术
技术和功能在SNS网站几乎不分上下,不过由于经验等原因,在功能和易用性以及UI等方面,还是有差别的。海内就做的比较人性化,而我家我秀在易用性和人性化等方面都不怎么样。不过单纯靠技术和功能取胜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6.团队和经验
做SNS的人才本来就不多,目前只有校内网的团队,其他的团队都是边学边做,至于经验的话,目前也只有校内和海内属于行业中比较有经验的团队。
7.资金
资金都会是做成的前提,但是资金强大,不代表能够成功,只是具有成功的潜力而已。
8.市场推广
好的市场推广可以给网站带来巨大的流量,但只有流量不一定能留住用户。
9.垂直行业
SNS站点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只有内秀,才能长久,有资金、团队、创新、技术,同时又有好的行业资源,专注于本行业,突出专业特色才能长久留住用户。
10.持之以恒的精神
综上所述,要在众多的SNS网站取胜利,靠的是机会、战略、创新、功能技术、团队、经验、资金、市场等各个因素的综合体,假如单独某个方面做好了,而忽视了其他几个方面,也很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只有把各个环节做好了,网站就有可能成功。
三、SNS工作空间
SNS工作空间可分为5个结构层次
⑴核心层。核心层定义依赖SNS 所能实现的核心服务。核心层提供的服务有群组服务、联系服务和通信服务。利用群组服务可以创建新的知识群组(如社区或工作空间); 联系服务可使知识工作者加入SNS;通信服务用于发送和接收信息。⑵数据处理和连续管理层。这个层次的目的是能够保证处在不同位置的人共同工作时保持数据的持续和同步。本地数据处理器管理一系列存储联系信息、工作空间信息和知识对象信息的仓库。同步服务使得用户在联接网络时其知识对象保持更新。
⑶语义服务层。本体和索引服务处理基于关键字的索引和查询。档案资料和显示服务可使用户在网络创建和发布他们的档案资料,通过档案资料,用户能宣传其专业技能; 工作空间和邀请服务处理安排工作空间及人数,通过向其他用户发送信息进行邀请; 工具服务用来在工作空间启动时增加一些新的工具; 即时信息服务使得用户通过聊天系统交流和沟通。
⑷控制层。这个层次包括一系列配合用户操作进入下一层次的控制器。工作空间控制器管理工作空间的安排,包括工作空间档案资料(包括工作空间的主题、工具及其中的成员)的创建;联系控制器使人们发现网络中的其他人并加入自己的联系表中;个人知识管理控制器用来管理知识工作者的个人知识;工具控制器用于用户处理添加、更新、删除等之类的操作。
⑸工具层。这一层提供一些工作空间中用到的基础工具,如共享文档、日志、通讯录、相册等。图1 描述了SNS 为工作空间提供的功能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工作空间中,通过合作实现个人之间知识的共享,以完成共同的任务目标。
四、有关sns的当前主流开源程序
·uchome是discuz!旗下的一款开源sns代码,目前发展迅速,使用者众多,据称1.5版本将支持第三方开发的应用组件,相信将带来更大的应用。
·ThinkSNS也是php+mysql架构,多模版,多语言支持,内置支持WordPress式插件开发,另外还有IM客户端软件。·iweb SNS, 是一款功能强大且易于扩展的LAMP开源SNS软件。作为一款大型高并发高负载的开源SNS软件,它基于iweb SuperInteraction(简称iweb SI)框架开发。
·openpne是riben主流的SNS建站程序,免费开源代码,另外OpenKaku也是基于openpne开发的一款sns产品。·Community Server是国外重量级的sns社区源码,不过只开放了Express Edition版本,其他版本只提供了试用版。·insoshi也是一个类似Facebook的建站程序,基于Ruby on Rails构建。
·AROUNDMe也是类似Ning, Myspace, Google groups的一个免费社会化网站源码,自定义性非常强。
·PHPizabi也是一个很强大的社会化交友平台,在国外使用较多。
·CHSNS也是一个中文sns源码项目,基于sql+.net,有免费版本,不过并没有完全开源。
·iSocial免费的社会化CMS系统,可以创建类似Friendster和Orkut的站点。
·Yogurt这是基于xoops CMS的一个社会化插件.其他社会化源码:
·VMukti
·Appleseed
·AstroSPACES·FlightFeather·SNOSS
·OpenSocialNetwork·Facelift·Mahara
第五篇:SNS产品分析
SNS产品分析
1)SNS社区的三层产品架构: Profile;Relation;Content&App;
2)SNS三层产品架构之间的关联与相互依存;
3)关系链开放及NewsFeed,SNS的重要元素;
4)市场上SNS产品形态及商务模式;
1.SNS 社区的 三层产品架构;
从概念上,SNS是一种新的在线生活方式;连FACEBOOK自己都说自己不是一个网站,而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网络生活方式;这个理念和腾讯的“在线社区产业”是相通;
从外部一些文章可看到,腾讯形成了在线社区3C产业链,分为三层,从下到上分别是用户(Customer), 社区(Community), 内容(Content);这是腾讯的创造性贡献;
其实,具体到一个SNS社区产品模型,从下到上也分为三层:
1)底层,Profile;用户的属性描述及行为画像;
比如用户的社会属性,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还包括用户的爱好,服务使用倾向等推导属性;
这相当于社区的“地基”,一定要建立的很稳固,这里有几种细分:
一类是用户的直接属性;
表现为用户可以通过直接引导填写的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毕业年份等基本社会属性;看到所有的SNS都在引导用户填写,甚至采用一些激励措施;
二类是用户在社区中生存所获得的社区属性;比如成长等级,称号,虚拟职务,角色等;三类是用户的隐藏的扩展属性;
即系统通过对用户在各类社区长久活动留下痕迹的智能挖掘与分析,所形成的对用户有统计意义的商业偏好属性;比如用户XX,是一个30岁左右,怀孕期的妈妈,对婴儿用品,化妆品有独特的潜在偏好;
一个不同完善程度的社区系统,对于一个用户信息的收集也是不同层次的;而所有的商业网站通过持久竞争,留下来最宝贵的核心竞争信息,就是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掌握能力了;
2)中间,Relation;用户群内部关系链;
在WEB1.0时代,每天浏览SINA的人可能有100万,但他们虽然同在访问一个网站,同看一条新闻,但相互之间无法察觉,无法交流和沟通,这100万人中是孤立的,没有关系链;随着WEB2.0元素的发展,网站经营者知道给每个访问的用户一个ID,让他们相互可见,并提供他们相互联系,认识并熟知的工具和手段(比如站内消息,相互访问首页);用户群的“网络效应”
用户群中的关系链是具有“网络效应”的,当用户群规模到一定的临界点,不需要外部推动,通过低成本口碑传播可以像雪球一样的自我滚动壮大的;所以,在网站发展初期,很多网站都要拼命烧钱,送鸡腿等推广方式,要把用户群推到这个临界点;这还可以叫做“群聚效应”;很多WEB2.0概念的网络产品都开始意识到用户群内部“网络效应”而得以壮大,比如QQ的IM关系链是最稳定的一种;淘宝网中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网络效应也十分强大;
关系链,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群与群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好友关系(强关系链),关注追随关系(弱关系链),同好关系,(同爱好,粉丝圈);同地域关系(同城)等;
在一个SNS社区产品中,关系链是非常核心的,是“聚气”的;在产品构建之处就需要优先考虑;
3)上层, 内容(Content)和应用(Application);
内容(content), 包括两类,一类,是网站经营者官方提供的资讯,图片,音乐,等浏览类的资源;
二类,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自创造自组织的内容;
可表现为,个人日志(Blog),相片,即时博客(如短文本Qzone心情,Twitter);
内容,从表现形式及载体上从简单到丰富,从简单文本,短文本,到图片,音频,甚至个人视频,随着网络硬件条件的发展,内容的主流载体将更加RICH化;
内容从本质上,满足了用户的几类基本地广泛的需求:
1.信息获取的需求
2.个性化表达与倾诉的需求(UGC,通过个人日志,心情,图片等表达自己的存在感,这个符合人对自我存在感的心理诉求)
应用(Application);
App 是有点偏技术化的术语了,相对于平台而言,它有一定的业务逻辑独立性,可以插件化的与平台轻度耦合;
App可以表现一个互动游戏或应用软件,在Facebook的平台上表现为web方式;在Iphone的平台上为独立可运行的软件方式;
SNS中的App,要调用到下层的用户属性信息(profile), 中间的关系链信息(relation).以及电子支付系统等;
App和内容一样,是分为主流和长尾;
主流App用户接受度高,比如朋友买卖,抢车位,在用户群中可获得很高覆盖率;
长尾APP,只针对某一个细分的用户群某一特定偏好,但规模化的App可以覆盖一个广阔用户;
关于App的开放问题
当前比较热的话题是SNS平台的开放,通过开放API,引入更多的第三方App开发者,平台经营者聚集更多的产业资源,引入竞争,发挥群众的创意和智慧,;
但平台开放,也给平台经营者的运营能力提出很大挑战;比如平台的安全策略,承载性能,APP的审核等管理机制等。这涉及到对一个产业链下游的经营问题。
二,Profile,关系链,App 之间的关系
1)经过用户在SNS社区中的生活,Profile将自我演化,逐步丰富和清晰;
SNS社区是一个平台,生活着千百万的网络用户,一开始除了用户填写的一些基本资料,我们对他的了解是模糊的,比如一个个带着面纱的用户;
随着用户在此平台上,UGC产生内容,浏览自己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加入自己喜爱的投票或粉丝圈,玩自己喜爱的游戏,购买自己喜爱的商品。。用户在使用APP和Content的所有过程中会留下痕迹和脚印;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被沉淀下来,通过数据挖掘是可以构成对此用户进一步清晰的画像;从而达到对此用户的精准认知;
比如FACEBOOK这类的用户行为挖掘系统,像一个黑盒子,输入一个用户的ID,系统会告诉你这个人的商业价值倾向,直接对应到不同行业的商业广告价值中;
2)用户通过在App之间的互动,强化关系链粘性,并扩展关系链;
对于关系链而言,用户之间在共同参与APP互动中,好友之间增强沟通了解,关系链粘度提升;用户在对“同好”,“同城”的参与过程中,会拓展新的关系链;同时通过六度概念“朋友的朋友”来不断的延伸自己的关系圈;
3)App和内容等“题材”是聚集人气的核心要素;下两层是基础设施,是粘住人气的核心要素;
在SNS中,“题材”是吸引人气的核心要素;某一个内容或某一款App 或许可以引爆流行,快速吸引来大量用户;同时,“题材”都是有生命周期的,需要持续的更新;如果这个更新是网站经营者做,那维护成本就很高;如果是用户通过UGC可以自我更新,那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比如一个投票的APP,看上去简单,却具有很持续的生命力,用户可以自发的创建投票,在关系链中传播,不断保持活力;而抢车位这个App看上去很火,但用户的生命周期很短,很快就会厌倦,需要不断的更新游戏规则,或者用新的游戏“开心农场”替代;
当时开心网或许就有此类问题,抢车位带来了大量人气,但没有很及时做下两层的建设工作,而导致人气也很快散去;相信如果不重视基础设施工作,光靠频繁的引入App刺激人气,是疲于奔命的;而QQ空间和QQ校友是一个比较好的典范,先建设好基础的UGC这些长远价值的东西,至于App建设上,在跟随中创新了;
平台为王的时代,下两层是平台的基础设置。App是插件,可拆卸;SNS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App,而是Profile和关系链这些平台基础设施;
三,关系链开放,Newsfeeds , 是SNS中的重要元素:
除了上面的三层产品架构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元素,我认为可以识别一个SNS是否完备,或是否符合WEB2.0精神实质。
1)关系链的开放性;
简单的说,SNS产品中形成一个契约,加入这个平台中,默认的大家都将自己的关系链开放出来,便于通过“朋友的朋友”来扩展关系链;这个更符合“六度关系理论”的精髓;
早期的互联网产品形态中,EMAIL, IM 产品,也包含有关系链,但是个人封闭的,无法拓展;所以,我个人不认为他们属于SNS的范畴,只不过是SNS之间用户之间的具体沟通工具而已;MAIL是异步通信;IM是同步通信;现在校内网也有IM工具校内通,这些都是SNS社区中用户的沟通工具;
2)News Feeds的创新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对于ACEBOOK的推动是历史性的,对SNS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我认为这个News Feeds 本身不是FACEBOOK的发明,但它却创新性的应用到人际网络中,用于信息沟通与传递,获得了巨大成功,而被国内SNS跟随;
说到News Feed,不得不提RSS;
我个人有一种提法:RSS的出现揭示WEB2.0时代的萌芽;WEB2.0是什么,有很多概念解释,我认为简单的说就是“以人为本”;
WEB1.0时代,互联网是“以信息为本”,网站经营者雇佣一群编辑收集,创造,整理内容来让网民进行主动浏览(信息的GET时代);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本质上的个性化诉求与信息海量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信息的获取方式必然要创新;于是RSS产生了。
RSS约定了一种信息共享方式和数据格式规范;用户可以事先设定好过滤条件,信息有更新时,主动从News Feeds 信息源,PUSH 到用户的面前;这个是方案本身是很美妙的。然而并没有十分火爆起来,这与网站追求PageView的商业利益之间冲突有关;
而随着用户之间关系的密切发展,动态的信息在关系链之间的传播非常重要;用NewsFeed来解决是再好不过。于是一种新的人际网络中的信息沟通方式产生了:
在这个SNS平台上,大家形成一个契约,你可以默认将你的动态通过news feeds 传播到关系链中去,传播到群关系中;也可以坐等着朋友的最新动态发过来;
这是一种创新的沟通方式,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我每天早上起来,打开手机或PC进入我的QQ空间,看到同事XXX在丽江手机拍的照片;看到同学XX写了心情说工作压力大啊,心情很郁闷;看到朋友XXX说,深圳做大雨,不小心感冒了。。
如果构建一个SNS社区,Newsfeeds 是必不可缺的,至于关系链开放,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层次而定;以QQ空间为例,因为QQ原关系链是私密的,当前往SNS去转的时候,必然会采用一些过渡策略;
四,市场中的SNS产品形态及商务模式;
目前,国内的SNS跟随者还是比较丰富的,从SNS社区发展轨迹来看,从某一个细分群体切入,再扩大的发展策略比较典型;
1)百花齐放的SNS,细分是趋势;
Face book,最早是从大学生用户群发展而来,校内网直接步其后尘;
开心网由于最早从抢车位App切入,赢得了一批office白领用户群;
同楼网,直接从地域维度切入发展了一批白领用户;
QQ校友,也是直接从QQ用户中里的高校学生群体切入;
至于QQ空间,这个非实名的社区,我一直不敢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SNS;虽然当前QQ关系链经过这么多年的互联网文化发展,和陌生人聊天已不是主流,QQ中逐渐沉淀成为熟人关系链;三层架构也有了,Newsfeeds 也很丰富了;唯一就是关系链的开放还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解决;ChinaRen 社区,我们发现也开始有了一些三层架构的眉目;
其实,其他只要有用户群的网站,比如淘宝,百度,SINA,只要按SNS的架构来建设产品功能,都是很容易发展成综合性或垂直细分的SNS的;这里没有技术门槛,产品架构也都是相同,我想关键的是团队的竞争力还有市场先机了。因为SNS不同于工具化产品,包含网络效应,谁先粘住用户群,谁就越容易成功;
至于手机终端的SNS,其实原则都是一致的,日本的MIXI,GREE等手机社区偏重娱乐及虚拟化场景建设,通过手机游戏实现商务模式;国内的天下网,稀饭,乐讯,摩网等有些类似;但有的还是典型的WEB1.0个人空间的形态;
2)真实还是虚拟,都有生存空间;
从Profile和关系链真实性出发,又有真实的SNS和虚拟的SNS社区;
这两类产品都有存在空间,有各自的商务模式;都有存在的理由,我想从未来趋势看,基于真实关系的SNS必然有更稳固的关系链,商业价值也更加突出;
3)商务模式的问题:
关于SNS的商务模式,网上的讨论也比较多;从商业利益输入者的角色来分:
一是 ToB,通过精准定向广告获利。
相对传统门户网站广告,有一些优势:1)可以摆脱门户网站有限的广告位置资源限制;2)对用户精确广告投放,更容易获得广告主青睐的定向投放,也减少对用户的骚扰;是理论上的用户和网站双赢的广告模式;只不过最大的挑战在于,网站经营者的后台定位系统是否精准;二是 ToC,姜奇平教授说,互联网商务模式中,人是基础设施;有了大量可精确把握其需求的用户群,就好办了。而且在电子支付手段目前已经逐渐普及的背景下;
1)虚拟物品增值;
通过在SNS网站中经营虚拟的增值物品,比如Avatar,虚拟礼物是腾讯的拿手好戏,Facebook的GIFT APP也赚了不少;
2)和电子商务,招聘网站结合通过SNS来和电子商务网站结合,通过精准定位向用户经营真实物品,是一个可行的方式;通过和招聘网站结合,想目标客户推荐工作也是好办法;
而且,SNS有一个可通过Newsfeed进行营销的优势,这类信息通过Newsfeed在关系链中传播,包含了朋友之间的情感因素,可接受程度提高;
3)通过App游戏盈利;
这个和1)有些类似,只不过游戏类App包含完整的商业逻辑,可以刺激购买游戏道具获利;
当前互联网产业中,游戏盈利能力也是最强大的;快速抓住机会在App短暂的生命周期内获利是现实之路;
虽然有这么多赚钱的方法,但因为市场时机问题,除了腾讯恐怕很多SNS网站还在烧钱过冬;而从成本来,SNS产品的运营成本随着用户规模化发展会快速升高,对服务器后端海量存储,并发性能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现在赶上经济危机,VC这一块更加谨慎,有的SNS网站在冬天来临前已经准备了过冬的棉袄(如校内网)可能还好一些;有的却已经在寒风中开始瑟瑟发抖;但不管如何,从最初的“和陌生人聊天”的触网快感,到现在接受实名的SNS的网络社区,中国的网络文化再不断演进,这里必然会有很多的颠覆性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