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ns工商校园社区
5Q毕业设计
SNS工商校园社区
功能需求: 登录/注册功能 注册信息:
登录:
用邮箱/学号,密码登录 前台用户功能:
一、首页
状态:1.也可以对好友发的内容进行评论
2.对好友的发的消息进行分享 群组:
1.群:群内成员可以发信息,通知等,只有群内成员可见,如班级群。
2.小组:小组内成员可以发帖子,其他人可以参与讨论,如各种兴趣小组;
包括小组成员列表,讨论区
新鲜事:页面中部,显示用户的所有动态,包括发状态,分享内容,上传或下
载文件,加入群组,参加投票等。
百宝箱:文件上传,下载;(百宝箱内只显示文件列表,取代校园的ftp,用户
在上传和下载文件时把消息同步到新鲜事中,让好友看到,并可以像微博一样分享)。
*官方主页:增加学校各组织的公共主页,如学生会,社团等,与普通好友区
别在于任何人可以加其为好友,不需要认证
搜索栏:主页右上方,搜索好友,群组等设置: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密码修改)的设置
最近来访:最多展示3人,来访人数统计
二、个人主页
个人资料
个人头像
留言板:好友来访时可以留言
三、好友
好友列表
四、后台管理功能
消息:包括站内信,通知,留言/评论
第二篇:sns调查报告
SNS的调查报告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建立在线社区。在互联网中,PC机、智能手机都没有强大的计算及带宽资源,它们依赖网站服务器,才能浏览发布信息。如果将每个设备的计算及带宽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与共享,这些设备就有可能具备比那些服务器更为强大的能力。这就是分布计算理论诞生的根源,是SNS技术诞生的理论基础。
SNS社区的本质是:通过网民共同的兴趣爱好结交朋友,并遵守“六度关系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建立的网站。就当前来说,SNS社区依然以拥有3.5亿用户的facebook为领跑者,但仍然有其他很多国际化的社交网络,如:专注音乐和娱乐领域的MySpace、专注职场人士的LinkedIn、允许用户发布140个字符短信息的Twitter等。SNS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全球,以中国开心网为例,自2008年3月在中国创立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4000万,日均IP访问量过百万。紧随百度、腾讯、新浪、淘宝,跻身Alexa 全球网站流量监测排名的中国前十名。国内的sns更显示出快速的发展及巨大的潜力。根据DCCI 201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SNS新用户比例过半,行业增长潜力巨大,近4成的用户每天至少使用SNS服务/网站一次,用户黏性较高,近八成的用户同时使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SNS网站。用户登录SNS网站以家里、工作单位居多,用户与熟人进行的活动多为情感交流型,而与陌生人则多为互动游戏,总体用户经常用的功能有日志、相册、音乐等SNS功能,另外,SNS网站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户的好友来源。
以下从各个方面简单说明sns网站的特点。
一、SNS产业的特点
1.SNS是构筑网络基础的软件,经营它不需要购买投入硬件资源和其它软件资源。
QQ、MSN、盛大网络游戏、Fexion网、新浪门户网站、GOOGLE式搜索引擎、EBAY集中拍卖网站、集中下载内容网站这类互联网公司都需要大量的硬件投资和人力运营成本。他们无一不是风险资本注入之后才得以发展的。他们的这类应用同样可以体现在SNS之上,但SNS与他们显著的区别是:SNS运营这些应用是依靠用户的机器和网络带宽,而不是依靠SNS这家公司。
2.财力消耗巨大的互联网公司不会和sns产业公司在同一层次上竞争。
如果QQ放弃它已经建立起来的包含3万多台服务器的网络,并自我毁坏与电信运营商业已达成的收入模式,这会毁掉这家上市公司,会使内部大量的服务人员无饭可吃。SNS没有任何这类包袱,SNS的任务就是寻找雇佣最好的软件人才。
3.技术、时间的领先就是绝对优势
SNS以两人之力,就已经在应用上创造了比MSN、QQ、BT这类软件更强大的功能。加以市场推广的少许投资,MSN、QQ、BT之类的软件在产品层次上更无优势。SNS创始人而且不是在这一个方向上与他们竞争,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P2P网络产业。技术的起始点及目标非这类相关竞争者可以相对比,除非他们也象SNS这样来创造一个新的互联网平台。
4.SNS甚至整个软件业的特点。
人员、资金充足并不一定能做出真正的好软件,从DOS、WINDOWS、OFFICE到LINUX这些重量级的软件都不是一个团队首先制作出来的,而是1个人,2个人,不超过5个人首先做出来的。当技术制成第一个版本,后续加入的人都仅是在创始人制定的框架中去做二次创新,这个时候到资金及团队管理起作用。否则面对软件发明,这些资源都是零。
再举一个玩游戏的例子,DOOM3的核心代码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叫库马克的人写的。这些核心代码库同样是盛大运行的那些游戏的基础。没有库马克转让许可的机制,那些游戏开发公司可能什么也做不出来。
5.很多站在台上的IT英雄们看不到简单的真理。
SNS的创始人制定的一系列计划都是围绕着:如何发挥个人的创造信息的能力,最后才是帮助那些制造信息的公司如何公正地向消费者提供信息,而不是鼓励他们以广告垃圾信息愚昧人类。相反,大量所谓成功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天天向人类灌输愚昧落后的商业品,在门户网站的首页到处都是垃圾广告,使人不厌其烦。包括EBAY这样的网站,也并不是在做多么公平的交易。QQ这类通信商,更是挂满了各种广告。连一向自认为财大气粗的MSN,也急不可耐地想靠点广告挣钱而失去了创新精神。事实上,IT还是个幼稚的行业,只容纳得下最勤奋思考与创新的人。
6.推广能使你成功
当一个原始的想法以第一个软件版本出现在市场上时,你的首要工作不是继续琢磨你的原始思想,而是怎么让这个原始思想为你的开发员及用户明白理解,并在用户的帮助下不断挖掘它的潜力。如果SNS获得志同道合者的支持,将工作重点放在在大力推广上,SNS就是轻装上阵,发展潜力就会很大。
二、做好SNS网站的要素
1.先机
SNS的市场前景很广阔。校内能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先机,但是对于后来着,已经失去了先机。
2.战略
一个网站能否发展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战略和定位,校内之所以能成功,因为定位于中国高校,因为高校集中,大学生数量大,同时大学生课余时间多,上网条件和时间充足,大学生对交友积极性高,空虚寂寞,所以校内网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对于那些后来者,要成功,更需要独特的战略眼光,比如定位于商务交友的有忙否,定位于家庭生活交友的有我家我秀,定位于专业人士的有海内,定位于年轻人士的有51等。同时也有些没有明确定位,或者说定位太广泛了,导致网站模糊不明确,一起网和蚂蚁,这样的网站比较迷茫,大多是在跟风。
3.人脉
垂直行业SNS站点往往因为需要突出专业性而不愿意推出太多娱乐性功能应用,所以在前期的发展推广更多的要依靠在相关领域的人脉关系来聚拢第一批优质的专业用户,以营造专业化的站点氛围来吸引和留住新用户。同时注重站点话题的讨深度,以突出其用户群体的专业性。这类站点往往属于慢热型,用户规模扩展较慢,用户通常都是真正有专业交流需求的优质用户,因而忠诚度都很高。例如蜂巢就是在前期通过大量邀请知名艺术家及高校教师进入来拉动人气和保证社区话题质量,效果明显。从而避免了开心网这类综合娱乐类SNS一直困扰的用户快速流失问题。
4.创新
许多SNS网站在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感觉到创新的重要性了,那么目前的SNS网站中,创新或者新的专业应用领域也是好的起点。
5.功能和技术
技术和功能在SNS网站几乎不分上下,不过由于经验等原因,在功能和易用性以及UI等方面,还是有差别的。海内就做的比较人性化,而我家我秀在易用性和人性化等方面都不怎么样。不过单纯靠技术和功能取胜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6.团队和经验
做SNS的人才本来就不多,目前只有校内网的团队,其他的团队都是边学边做,至于经验的话,目前也只有校内和海内属于行业中比较有经验的团队。
7.资金
资金都会是做成的前提,但是资金强大,不代表能够成功,只是具有成功的潜力而已。
8.市场推广
好的市场推广可以给网站带来巨大的流量,但只有流量不一定能留住用户。
9.垂直行业
SNS站点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只有内秀,才能长久,有资金、团队、创新、技术,同时又有好的行业资源,专注于本行业,突出专业特色才能长久留住用户。
10.持之以恒的精神
综上所述,要在众多的SNS网站取胜利,靠的是机会、战略、创新、功能技术、团队、经验、资金、市场等各个因素的综合体,假如单独某个方面做好了,而忽视了其他几个方面,也很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只有把各个环节做好了,网站就有可能成功。
三、SNS工作空间
SNS工作空间可分为5个结构层次
⑴核心层。核心层定义依赖SNS 所能实现的核心服务。核心层提供的服务有群组服务、联系服务和通信服务。利用群组服务可以创建新的知识群组(如社区或工作空间); 联系服务可使知识工作者加入SNS;通信服务用于发送和接收信息。⑵数据处理和连续管理层。这个层次的目的是能够保证处在不同位置的人共同工作时保持数据的持续和同步。本地数据处理器管理一系列存储联系信息、工作空间信息和知识对象信息的仓库。同步服务使得用户在联接网络时其知识对象保持更新。
⑶语义服务层。本体和索引服务处理基于关键字的索引和查询。档案资料和显示服务可使用户在网络创建和发布他们的档案资料,通过档案资料,用户能宣传其专业技能; 工作空间和邀请服务处理安排工作空间及人数,通过向其他用户发送信息进行邀请; 工具服务用来在工作空间启动时增加一些新的工具; 即时信息服务使得用户通过聊天系统交流和沟通。
⑷控制层。这个层次包括一系列配合用户操作进入下一层次的控制器。工作空间控制器管理工作空间的安排,包括工作空间档案资料(包括工作空间的主题、工具及其中的成员)的创建;联系控制器使人们发现网络中的其他人并加入自己的联系表中;个人知识管理控制器用来管理知识工作者的个人知识;工具控制器用于用户处理添加、更新、删除等之类的操作。
⑸工具层。这一层提供一些工作空间中用到的基础工具,如共享文档、日志、通讯录、相册等。图1 描述了SNS 为工作空间提供的功能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工作空间中,通过合作实现个人之间知识的共享,以完成共同的任务目标。
四、有关sns的当前主流开源程序
·uchome是discuz!旗下的一款开源sns代码,目前发展迅速,使用者众多,据称1.5版本将支持第三方开发的应用组件,相信将带来更大的应用。
·ThinkSNS也是php+mysql架构,多模版,多语言支持,内置支持WordPress式插件开发,另外还有IM客户端软件。·iweb SNS, 是一款功能强大且易于扩展的LAMP开源SNS软件。作为一款大型高并发高负载的开源SNS软件,它基于iweb SuperInteraction(简称iweb SI)框架开发。
·openpne是riben主流的SNS建站程序,免费开源代码,另外OpenKaku也是基于openpne开发的一款sns产品。·Community Server是国外重量级的sns社区源码,不过只开放了Express Edition版本,其他版本只提供了试用版。·insoshi也是一个类似Facebook的建站程序,基于Ruby on Rails构建。
·AROUNDMe也是类似Ning, Myspace, Google groups的一个免费社会化网站源码,自定义性非常强。
·PHPizabi也是一个很强大的社会化交友平台,在国外使用较多。
·CHSNS也是一个中文sns源码项目,基于sql+.net,有免费版本,不过并没有完全开源。
·iSocial免费的社会化CMS系统,可以创建类似Friendster和Orkut的站点。
·Yogurt这是基于xoops CMS的一个社会化插件.其他社会化源码:
·VMukti
·Appleseed
·AstroSPACES·FlightFeather·SNOSS
·OpenSocialNetwork·Facelift·Mahara
第三篇:浅析SNS大学生
浅析SNS大学生用户代表特征及其舆论影响——以“人气之星”为研究对象
赵 蕾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对华东政法大学“校内网”“人气之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他们的网络行为以及线下活动的特征,解析SNS学生用户对于高校校园舆论的影响。旨在明确SNS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提出更好利用校内平台的前瞻性意见。【关键词】
实名制SNS 校内网 人气之星 高校舆论
一、研究背景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中文译为“社会性网络软件”,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2003年SNS网络在北美流行,并于2005年进入我国大学生市场,从此,实名制网络社区“校内网”开始悄悄在青年大学生人群中流行。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3月,校内网注册人数已经逼近3500万大关,占据中国大学生80%以上的SNS市场份额。
随着“校内网”、“开心网”一些实名制社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将它们作为自我表达、情感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其中一些用户通过此类平台积攒了较高人气,渐渐发展成为了此类虚拟社区中的知名人士,并开始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发展成为网络社区中的节点,成为各方人群聚焦关注的中心。其中大学生最为熟悉,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校内网的“人气之星”,借助SNS的力量,他们一方面通过较高的浏览量达到了自我推销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借助自己的页面承担了陌生用户相互交流的作用。SNS的交互性决定了“人气之星”对于校内网的学生受众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他们所汇聚的超高人气让人感受到一股全新的网络力量正在崛起。如果不加强对于这些“人气之星”的了解和认识程度的话,无论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还是校园舆论建设都是一种损失。这样的现实对本次课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也反映了本次研究的意义。
相比于bbs、blog等依赖页面的旧形式,更为开放的SNS运用,形成了校内网以用户为核心的社区模式,信息的传递以用户之间的互相分享来进行,这样虽然扩大了信息的流传范围,但是也赋予了用户大面积影响网络舆论的条件。尤其当对象是十分敏感和冲动的大学生群体,关注“人气之星”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一个人的关注会带动很多网络上、生活上的“好友”一起参与其中,这就意味着“人气之星”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影响高校舆论的基础,尤其是使得传统舆论开展形式和舆论热点发生全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程度和后果,确实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调查研究中,注重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问卷发放和采访收集有关信息,一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8份,采访12人次,研究对象面向全体华政师生,跨度涵盖各年级学生。主要涉及大学生接触校内网,以及接触“人气之星”的总体情况,同时收集了华政学生对待“人气之星”的态度以及接纳“人气之星”的程度,借此获取课题所需基本信息。
此外,我们还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对100位华政“人气之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网络观察,并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几位开展了针对性的调研,对“人气之星”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和访问。通过统计、汇总“人气之星”的在校内网上的活动情况,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的课题收集基础材料和信息。
二、现阶段校内网“人气之星”概况分析
自从校内网走进大学校园以来,其本身已经经过了多次的页面修改和系统更新,在不停完善和丰富自身内容的过程中,校内网始终没有对“人气之星”板块进行过改动。可以说,这样的现象足以说明“人气之星”本身存在的市场空间以及校内网的经营方对于依靠“人气之星”来推动校内网建设的信心。在此,我们对“人气之星”们“台前幕后”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了解,总结了“人气之星”生命力之所在。
(一)个体受众固定,团体优势明显
研究发现,14%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关注“人气之星”,其余还有46.3%的被访者表现出对校内“人气之星”一般的关注度,也就是说已经有六成大学生成为了“人气之星”的受众。“人气之星”每个单体的受众是十分固定的,并没有像预想中形成大范围的影响和辐射,但是这并不会限制“人气之星”这个群体在校内上的地位。
根据校内网的运作方式,任何一个个体的影响都是成梯次发散出去的,37.2%的受众只对个别“人气之星”进行关注,逾四成(42%)的受众则只关心在现实生活中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气之星”。可见“人气之星”个体的受众十分局限,但是由于个体间较强的互动和关联,造就了“人气之星”这一整体在校内上的高知名度。
校内网具有传播主体交互性特点,其最大的体现就在于超越了大部分指向性平台的“随意性选择功能”。没有了范围限制,受者在进行浏览的过程中,必然会选择更具知名度的一类对象,而“人气之星”的团体知名度以及专门的链接通道,使得他们成为了大部分学生用户在结识陌生人上的第一选择。这也决定了“人气之星”在校内上的影响力更多体现在整体上,而非个体。
(二)“人气之星”四大类别及其特征
“人气之星”的核心词汇就是“人气”二字,在公开式网络上,“人气”成为了一种最为直观的评价手段。也就是因为“人气”才使得一些学生能够在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中脱颖而出,在为期一周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华东政法大学“人气之星”的访问量在15000人次到30000人次之间,就高校范围而言,“人气之星”主要来自四种不同的人群,他们本身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1、学生领袖、团学干部
在前100名“人气之星”中,近三成(29%)有过担任团学干部的经历,且担任的几乎都是校或学院级重要团学组织的学生干部,并呈现出学生会干部多于团委学生干部,院级干部多于校级干部的态势。
学生会干部大多从事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活动,比较贴近学生,尤其是学生会换届选举时期,候选人、当选人的校内成为了大家了解他们的最佳方式。同时,一些在学生中间较有影响力,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也很能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学生领袖成为“人气之星”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网络空间依旧继续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作为一个私人空间,在校内上的团学干部往往更愿意展示自己的另一面,通过校内和同学们进行最简单的交流,满足大多数学生了解团学干部的愿望。而从事团学工作的经历使他们在网络空间比别人更多了一些责任感,虽然没有团学干部在自己的页面上过多谈及对学校建设、团学工作的看法,但是他们常常会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对一些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是利用转帖、发起投票的形式来影响网络舆论。比如说在“汶川地震”时期,这些团学干部的页面上会出现一些具有号召性的状态更新,而对于食堂卫生等同学们关注度高的校园话题,身为“人气之星”的团学干部也会发起投票来汇总大家的意见。可以说,成为“人气之星”的团学干部是借助于其现实中的影响力,而他们也没有完全将自己的身份完全延伸到网络世界,但是在应对一些特殊事件上,他们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还是存在的。
2、热衷于社会活动的学生群体 调研中,我们发现100人中有18位“人气之星”经常活跃在各类社团以及各种志愿者活动,丰富的活动经历和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人脉成为了他们能够成为“人气之星”的基础,而青年学生群体强烈的社交需求往往就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实现的,如目前大学生比较热衷的志愿者活动,很多有过特奥会或奥运会志愿者经历,或热衷于社团活动的大学生,通过在网上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介绍自己的社团,自己的工作伙伴以及发布一些未来活动的准备,从而吸引较高的关注度,成为“人气之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关注或热衷的话题。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利用自己“人气之星”的身份来为一些活动造势,进行一定程度的推销,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们也会主动去接触更多的校内用户。对于一些本身质量比较高的志愿者项目,通过“人气之星”这一渠道进行推广,效果是比较可观的。
3、热衷于网络的学生群体
数据显示,100位被观察着中有15位在校内上的活跃度是十分高的,保持每天至少一次的页面更新频率,这类学生自身具备强烈的结识欲,很希望通过网络来展示自己。在主动寻求网络互动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成为了互动的中心,与之前两类“人气之星”不同,此类“人气之星”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吸引力可能较弱。不过从本质分析,能够在单纯通过网络来实现人气聚集都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开朗活泼、能够准确把握一些时尚话题的学生,正是为了弥补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诉求不足,才使他们能够在校内平台上继续开拓自己的天地。
这类“人气之星”喜欢在校内上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衣着打扮到生活哲学,都有可能被他们作为话题来推销自己。为了能够保持新鲜感,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将网络上最新话题原因至自己的主页,并投入精力对自己的页面进行美化、修饰,使其成为吸引他人进行互动的基础。事实上,此类“人气之星”不单是受关注群体,他们也经常会关注其他用户,利用校内网高度的互动性,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这一类“人气之星”也是唯一真正通过校内平台成长起来的“明星”。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因为此类“人气之星”等同于“网虫族“、“御宅族”,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气之星”热衷网络,但不痴迷,他们的线下生活一样丰富。
4、校园明星、时尚达人
这一类人的知名度不光体现在网络,还体现在现实中。在这里所说的“校园明星”可能拥有俊美的外形,美丽的歌喉,风趣的个性,突出的成绩等不同的特点,“时尚达人”则能够时刻保持与时尚同步。无论是“校园明星”还是“时尚达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上具有能够为大家所直观感受的闪光点
作为最主流的“人气之星”类型,这一类人其实并非是最为活跃的校内网用户。由于对大学生天然的吸引力,这些“人气之星”往往会因为一个很小的举动就会引发很大的关注度。而事实上,这一人群并不会刻意修饰自己的页面,更不会提出比较有意义的话题。推荐一首新歌、展示自己新的饰品衣物、介绍一些娱乐信息,诸如此类的行为占据了大部分的版面。
大多数用户对于他们的关注是习惯性的,一个状态的更新可能是一种诱因,而没有一定的诱因,也不会影响学生继续对这些“人气之星”的关注。这种关注的背后,其实还是校内网作为社交平台必然的娱乐性在作祟,真正吸引大学生注意力的也是比较外在的东西。缺少内涵,成为了此类“人气之星”的通病,只是单纯转载一些他人的帖子,上传一些个人照片仍旧能够保持人气,校内“人气之星”的庸俗化似乎渐渐加剧。
总体而言,大部分的“人气之星”并非是借助校内累积人气,而是将生活中日积月累直接体现在了校内的人气上,这便是校内真实性、社会性最好的体现,“因为真实,所以校内”的理念成就了校内网的同时,也将现实生活中的精彩带进了网络世界,校内网主要的职能在于完成对个人现实状态的写照,校内自身不会造就人气,只能反映人气,而这样的现实也一定程度造成了学生在校内网上的表现缺乏内涵。
三、“人气之星”对高校舆论的影响
从数据来看,能够长期关注“人气之星”的学生数量在校内用户中所占比重并不多,但是曾经浏览和接触过“人气之星”的学生数量则不在少数,而知道“人气之星”的数量更是接近校内学生用户数量的百分之百。更多时候,学生对于“人气之星”本身的关注要超过对于他们实际网络行为的关注,31.2%的学生表示自己关注“人气之星”是出于一种习惯,而22.6%的同学只是出于对他们的好奇。这也决定了“人气之星”之于高校舆论的具体影响。
(一)改变了大学生参与校园舆论的方式
大学生是最渴望被认同的和接纳的群体,而高校中最为青年学生认可的一种提升自我认同感的方式就是舆论参与,这就是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吸引力的根本原因。而“人气之星”这一群体的出现,就激发了大学生对于SNS更大的兴趣。超过11%的被访大学生认为“人气之星”提升了自己对于网络社区的兴趣和关注度,大学生开始注意自己在SNS上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打造,“人气之星”代表的是一种网络中平民偶像的形象,他们所拥有的高人气让许多向往更好地参与到校园舆论中的大学生感受到了校内所蕴藏的潜在关注力,加强了大学生对于校内网的认同感,从实质上而言,校内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参与校园舆论的方式。
(二)对传统校园媒体造成了一定冲击
“人气之星”的人气虽然不是通过网络获取的,但是却是通过SNS这一网络途径体现的,进而被人们所接受和发掘。SNS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取代了传统媒体,包括传统网页的发表、传播的职能。语言作为校园生活中最基本的舆论媒介,原本是任何事物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基础,尤其是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比较缺乏的大学校园,坊间的流言、茶余饭后的话题以及校园广播形式是大学生活最熟悉的传媒形式。但是,现在大学生更愿意通过SNS这一无声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活动,这其中有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迅速流行的因素,更有实名制网络便捷、易普及的特点在其中起作用。
对于同龄人中佼佼者的兴趣感普遍存在于当代大学生身上,这也是一些针对学生对象的媒体极力捕捉的信息,“人气之星”恰好满足了这类好奇心,它的影响可能是由点及面的,当更多的人通过关注个别“人气之星”进而扩大至一个范围性的关注时,传统媒体就失去了原来的受众。尤其是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媒体渐渐失去生命力,原因正是很多原本被作为主要卖点的信息被比自己更快更活泼,更被关注的平台使用了,可以说校内网将高人气用户集中管理的行为导致了多数校园媒体用户流失严重。
(三)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引导校园舆论风向
“人气之星”作为校内网上的焦点,虽然他们很少在自己的页面上发表评论性的言论,也很少直接对校方的决策给出自己的意见,但是他们会将一些热点的话题引入网络,形成一个成型的舆论,并从不同层面发挥了舆论领袖的作用,高点击量的日志无形中引导了大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人气之星”起到了一个话题引入者和壮大者的角色,尤其是在一些敏感话题上,“人气之星”不需要担当舆论核心,光是形成一个舆论就应该会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注意。
很多话题在被“人气之星”引入网络的时候不一定是以很直观的方式,“人气之星”受制于自己的关注能力,往往会不经意将某些事物的局部放大。比如说,在寝室楼误传火警事件中,很多“人气之星”包括一些一般用户第一时间就上传了有关材料和自己的评论,但是却把关注重点放在了起火原因上,而不是在是否起火这件事上进行澄清,这样的情况虽然不能说是妖言惑众,但确实从一件具体的事情上让我们了解到了校内在舆论风向上存在的问题。“人气之星”的舆论号召力可能不强,但是利用校内平台的快速性,他们引导舆论风向的作用已经渐渐成形。
四、相关对策和建议
从校内的自身定位出发,我们想要校内承担一个舆论主心骨的责任是不合适的。作为一个公开性很强的平台,校内提供的只是一个相对安全、成本较低的交流空间。为了维持自己这一特色,很多时候校内要向传统舆论做出妥协,但是校内网这一类平台亦有很大的优势,就是实名制易于管理和限制,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在开展校园建设时加以利用的。
(一)平静对待 “人气之星”,密切关注网络舆情
相比一些过激舆论的发布渠道,单就校内平台的整体氛围而言还是比较积极的。“人气之星”的影响力也不会成为一股难以抵挡的力量。目前,“人气之星”的发展还在一个上升期,随着“人气之星”的数量增加,我们还是会面对其到达最高点时的一个冲击。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不能排除“人气之星”这一群体在未来成长成能够对校园舆论形成大面积影响的群体,无论是校内网还是“人气之星”本人,对于“人气之星”这一身份的价值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当其中任何一方寻找到了扩大“人气之星”影响的方式以后,“人气之星”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只是,从近期看,这一切还是纸上谈兵,所以更要求我们能够平静的观察“人气之星”的动向。关注“人气之星”可能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全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校园舆论建设时,能更多的关注校内这一平台,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引导学生去做出判断。
(二)开发“人气之星”在校园舆论建设中的积极因素
通过对“人气之星”特点以及影响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气之星”身上确实存在很多其他媒介不能具备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优势。
1、充分发挥“人气之星”在大学生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人气之星”是完全有学生选择而决定的,可以说他们是生活中、网络中学生特质的集大成者,然而,他们的影响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尤其是一些学生领袖、学生干部,在网络上的表现完全回归了最朴实的学生身份,这不能说是一种资源浪费。
通过对“人气之星”中的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网络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够在网络上做些什么,养成他们通过网络观察学生情况,并实际运用到未来工作中去的能力。“人气之星”巨大的人际关系网,使他们对于学校一些动态和决策的了解超过了大部分一般同学,如果他们可以主动在网络上引导舆论,增加自我内涵,对于学校工作的开展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人气之星”从线上走到线下
“人气之星”其本质是学生不会改变,如果我们在开展学校工作的时候能够主动接触他们,无疑会给整个校园的网络舆论带来一种亲和感。在很多工作上,我们不如听一听“人气之星”的看法和意见。一方面,让“人气之星”能够承担表达学生观点的责任,更多的是让普通学生有一个通过网络来参与决策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在实名制环境下提出建议,这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三)采取互动,发展校内媒体资源
同样作为网络媒体,学校的bbs在发展中常常会陷入无人问津的窘境,同样是SNS,可能学校会受制于技术水平,无法实现社会上服务器的功能,所以只能更多从内容上来吸引学生。相反,校内网“人气之星”的共性就是用一种鲜活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现实中最吸引他们的人,为此,我们不如依附于校内,多多开展平台交流。针对“人气之星”设置一些板块,比如:设立校园BBS和“校内网”相互间链接,为一些人气较高的学生领袖或校园偶像提供专门的空间等等,或者对校内大家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进行调研,通过校园报纸等传统媒体对“人气之星”进行报道等等,把网络和校园传统媒体的相互结合,不但可以增强传统校园媒体的吸引力,也可以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
五、结语
“人气之星”作为校内网用户的代表,作为整个实名制SNS的代表,确实有其不同之处,对他们的关注必须是长期的,对他们的研究必须从整体出发。我们只是站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对他们的行为、特质做出了浅析,并提出了意见。真正要挖透“人气之星”现象以及SNS深层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希望本次的调研能够作为一个先头兵,为以后更好的研究做铺垫,也但愿我们所得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一定的成效。
第四篇:爱校园,和谐校园社区
爱校园,和谐校园社区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上我们畅想一下:日升日落、春去秋来,为何如此自然、美好?是的,这是因为和谐。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物质存在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和谐让世界规律地发展,是和谐让你我和睦相处,国泰民安。同样,也是和谐,让学校教学有序有效,让校园生活荡漾着惬意与舒适。
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那么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校园,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发展,学校名声,更关系到国家长期的发展与昌盛。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以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同时一个和谐的校园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和谐的发展舞台。
一个和谐的校园,除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绿草如茵的操场,更需要以人文关怀为依托。
和谐其实是与秩序紧密相连的。秩序,包含着对每个人、每个集体的行为要求。遵守秩序其实是构架和谐校园环境的基础,但只以秩序来概括和谐却又是不全面的。当秩序成为一种习惯,当秩序早已成为支配我们行动的潜规则,那么和谐的意义和作用就会慢慢显露出来了。
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和谐还体现在融洽的师生关系、浓郁的学习氛围、整洁的教室环境等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明确,在现在这个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作出一份贡献,也是我们要落实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使人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更能由此激发出无穷的希望与力量。
如果宽以待人是和谐,那么请热情善良的你,保有真诚微笑;
如果无私奉献是和谐,那么请热爱集体的你,尽情挥洒汗水;
如果互帮互助是和谐,那么请团结同学的你,伸出友谊之手;
如果积极上进是和谐,那么请勤奋刻苦的你,勇攀学习之点!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亲爱的同学们,请牢记:班级是我们的,学校是我们的,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园是我们的梦开始的地方,它集结着我们对它的爱。而和谐的校园,则更像是我们梦想的加速器,让每一个怀揣美好憧憬的同学都能在圆梦的路上,驾驭着自己的别样青春。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第五篇:中国SNS盈利模式
从用户积累到掘金探索>br>中国SNS盈利模式日渐清晰
(2010-01-18 11:16:56)
在Facebook、MySpace等SNS网站的带动下,中国的SNS社交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成长,尤其是2009年更是走过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繁荣期,赢来用户数的极大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交友和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1.24亿,接近国内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同时,人人网、51.com、搜狐白社会、淘江湖、腾讯QQ校友等国内社交网站去年也纷纷加大了对这一市场的投入,关注点也从用户数量上开始转向盈利模式的探索,中国社交网站在掀起网民狂欢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其脱离稚嫩后的成长。
从虚拟到真实的蜕变
如果说SNS网站的诞生只是将真实互动的新鲜感带给网民,那么,2009年SNS网站的火热则让真实互动成为网民的一种习惯。日志、照片、礼物、游戏等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应用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真实的情感交流。从发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仅人人网一家,用户个人状态的更新就高达7亿条,上传照片超过11亿张。
可见,真实身份下的真实情感交流已经成为社交网站吸引用户注册的核心优势。通过SNS,用户和许多现实中的朋友交流变得更紧密。互联网业内专家表示:“SNS网站凭借不断创新的互联网应用为网民构建了一个真实的人际关系网络,解决了现代网民人际关系维护的困惑,这是SNS网站得以生存并能够不断吸引新用户注册的关键因素。随着SNS产品的不断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SNS在未来几年内将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从个体到社区的升华
社交网站在充分激发个体沟通表达欲望的同时,社区属性进一步增强,个体用户的单独行动转变为全体用户唱主角,同样以人人网为例,其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09年共产生好友邀请数量达20亿个,相当于平均每秒钟就帮助63个用户找到了一个自己的好友。
另外,在以Facebook为代表的国外社交网站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国内社交网站也逐步走向开放,向真实社区迈进。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名人、机构、组织也逐渐成为SNS网站的成员,视频、旅游、文化、百科等内容逐渐丰富,信息分享变得更多元,新颖多样化的社交游戏则持续满足了用户互动娱乐的需求。
显然,2009年国内社交网站已经开始实现从产品、模式、用户体验,到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全方位发展,令社交网站对用户及合作伙伴而言都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从用户到盈利的探索
SNS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蕴含的巨大商机本身,也将吸引资本和资源进入这一市场,从而加快这一市场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矿藏开发出来。实际上,除了广告、活动赞助和付费用户调研等目前的盈利模式外,SNS在营销方面的模式还有很多,随着交互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更多的实体产品虚拟化推广模式也将会受到广告主青睐,例如可以进行植入式广告、为品牌定制插件、虚拟道具销售等等。
2009年社交网站高歌猛进实现用户积累的同时,其盈利模式也逐渐变得清晰。从CNNIC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SNS社交网站的营收上,约80%的收入来自网络广告,15%来自于会员增值服务收费,而5%来自于其他收入。千橡互动集团首席营销官江志强也曾指出,人人网2009年第二季度已经开始实现盈利,且收入来源50%来自广告、50%来自增值服务,而人人网已经开始实施的金牌合作伙伴计划、社交购物等也让行业看到SNS网站的另一条盈利渠道。
国内社交网站真实营销的价值被更多企业广泛认知,各种成功合作案例也纷纷显现。如与麦当劳合作开展的“见面吧”活动、乐事薯片的乐事农场合作案例等都不断彰显出社交网站的真实营销价值。广告行业专业人士分析表示:“SNS所具有的参与性、互动性、主题特定、自我表现、情感交流、熟人网络、归属性等特点是SNS网站开展各项营销活动的基础,也将促进更多营销模式的诞生。”另外,更多涌现的新盈利模式的潜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如社交网站与手机厂商、运营商合作的移动SNS以及与电子商务结合的社交购物模式,都将成为下一个行业讨论的热点。
链接:
国外SNS网站的几种主流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1:广告 典型:MySpace
正式启动于2008年10月12日的MySpace广告服务平台MyAds,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平均收入在14万美元到18万美元之间。这意味着MyAds每年可以为MySpace带来5000万美元的收入,成为MySpace收入增长的巨大引擎。该服务可以帮助用户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模板以及Flash工具来创建广告,用户也可以上传自己的模板,并根据广告点击次数来付费,单次点击的最低费用为0.25美元。
盈利模式2:定制广告+虚拟礼物+收费调查 典型:Facebook
最初,Facebook的广告形式只有分类广告,后来逐步增加了条幅展示广告。2006年7月,Facebook和苹果iTunes展开合作推广活动,此类商家小组的广告形式在日后也成为Facebook最主要的广告来源之一。2008年8月,Facebook又将商家小组的广告功能扩充至定制广告,它们就像其他插件服务一样,能够被用户添加在自己的主页或游戏界面上,这样该用户的朋友也能看到这个插件广告。
Facebook从2007年2月推出了虚拟礼物服务,这方面的收入比例也比较高。此外,当会员数越来越多时,Facebook还推出了“调查问卷”收费,任何组织以及个人,如有兴趣得到关于某问题看法的数据,可以发布关于该问题的调查,按回应的人数收费,成为其盈利的又一来源。
盈利模式3:广告+招聘服务 典型:LinkedIn
LinkedIn定位为商务社交网站,虽然在用户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其以白领为主的用户群对广告主极有诱惑力。LinkedIn的用户大部分为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与其他社交网站相比,广告商在LinkedIn投放显示广告的支出更高——广告在LinkedIn显示1000次付出的价格——在美国国内为75美元,英国为50美元,这一收费远高于MySpace等社交网站。LinkedIn通过挖掘分析用户资料及信息,为广告商提供细分的定向人群,广告商可以根据职业、行业或者其他用户属性选择投放人群。除了广告营收外,LinkedIn的收入来源还包括收费招聘服务,它于2008年2月发布了一个名为“猎头”的人力资源协作系统,可以对允许该系统搜索的用户进行职业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