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与90后大学生
在信息时代伴随你我、网络生活蔚然成风的今天,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1.7亿,在总体网民中占到51.8%。
网络以其资源丰富、平台开放、空间虚拟、互动平等等特点,对年轻好奇、喜欢探索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甚至达到了“没有网络的生活无法想象”的程度。
毫无疑问,“90后”大学生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一代”。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首先是思想早熟。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意识更加自主,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搜集能力更强。接受的海量信息
使他们的思想早熟,在讨论问题时的观点较为深刻,他们对待互联网的态度是:网络更多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平台。
其次为个性突出。开放的社会氛围的熏陶,使得“90后”强烈地希望彰显个性和表达自我,而无限广阔的网络平台也
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表达空间,并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发出声音、显示力量、争取地位、赢得尊重。但是,“90后”大
学生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如由于急切渴望受到关注,在部分“90后”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叛逆”、“非主流”色彩的非理性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愈发局限,电话、短信、QQ成为他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而传统的聚会联谊和信件
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他们青睐。有些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有时会因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与家长的“代沟”也越来越严重。
如何让“90后”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需要
面对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使用的教育和引导,利用网络载体打造交流的平台。如可以采用QQ、博客、BBS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增进对他们的了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疏导的同时,还可
以通过学生社团、学生组织运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吸引“90后”学生,让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接触自然,多与
人合作交流。同时针对由于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所造成“90后”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情况,学校还应该设置有针对性的涉及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和教育。
第二篇:大学生与网络
大学生与网络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学生是网络新生代的主流力量,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对于网络的态度。因此,大学生在做到网络自律和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另外,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网络形象、给予他人充分尊重、自觉维护学校声誉、拒绝使用网络暴力、确保信息发布属实、理性对待热点事件、用网络传递正能量,切忌用网络做违法犯罪的事。
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
第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第四,培养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隐蔽性特点,大大削弱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压力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
第五,利用网络监管部门。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违法犯罪事实。并主动帮助公安等部门进行相关调查。如果遇到有人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要留心,必要时应予以制止或报案。
第六,从身边做起,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应时时注意身边同学、亲人使用网络的状况,向身边人传播和宣传网络自律精神,大家共同维护及美化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当今社会有维护网络环境的必要责任,应当从多方面做到网络自律,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美好的网络环境。
第三篇:“大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大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0年2月15日~2月25日
调查方式: 网上抽样调查、摘集资料 数据统计
调查结果
1.95.1%分大学生喜欢上网。而且75%的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
2.大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大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其中他们平均会发掉60%的时间用于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浏览新闻。而他们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平均只占40%。
⑵.9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离不开电脑和网络。不管是扩展知识还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有75%的同学承认自己为完成老师布置的的作业,他们直接copy过。
(3).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关注时事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85.2%的大学生都非常关注国内外的时政要事。他们普遍比较关注网上比较热门的帖子。
4.大学生上网的时间:
89.6%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上网,其中68.9%的同学上网时间会超过4小时。20%的学生上网的时间超过来两小时。调查中,值得一提的一个现象是,75%的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的同学的用于上网的课余时间占75.4%。从科学与健康方面考虑,这一个数据值得我们大学生好好深思一下。
5.大学生上网的途径
80%大学生在宿舍或者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97.6%的大学生支持者上网,反对者只是极少数。90%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87.2%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网络是他们扩展知识的有效和有用的途径,之中80%的学生认为发挥其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作用需要靠大学生自己控制上网娱乐时间。12.8%的大学生认为上网对扩展知识作用不大。原因主要是觉得大学生的自控力还是比较差,电脑用于娱乐的时间太长;其中80.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扩展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的阅读书报。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大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76.5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自觉过滤网络信息的能力,可见网络不良对大学生的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⑶78.2%的受调查者认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但是也有15%的人认为网络太过虚幻,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有一些偏差。
⑷67.1%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但是在调查中,75%的同学承认自己为完成老师布置的的作业,他们直接copy过,这又说明了?电脑与网络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若只是照搬网络信息,也就没什么能力提高这一说了!
8.结语:当今,网络已经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在较为自由的环境下,大学生如何更好的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趋利避害,还得靠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自觉的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四篇:网络与大学生的成长
网络与大学生的成长
首经贸09法学一班06 应用写作小作业
如果说现在8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上网的习惯,其中50%以上的人有或轻或重的网络依赖症,我一定不会感到惊讶,因为本人也是那50%中的一份子。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即是此次我们要讨论的话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网络的概念:
说起网络,多数现代人不会感到陌生。网络是将众多的电脑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集学习、通讯为一体的系统工具。它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而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社会需要快速发展,及时高效的网络将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需。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必然要具备运用网络的能力。
大学生是网民中的重要群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85亿,其中46.3%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大学生占到其中的14.7%——即3300万左右。
大学生群体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较高。在网络娱乐、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商务类应用方面,大学生群体都有较活跃的表现,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使用率分别达到 94.8%和88.3%,网络音乐和视频使用率分别达到93%和86.6%,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站使用率分别达到94.9%和86.4%;在商务类应用上,大学生网民群体网购比例为62.8%,使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比例也分别达到57.4%和55.9%。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外界最高效最经济的方式 作为当今发展最快最重要的媒体平台之一,网络具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快捷、丰富、互动、易收藏、可检索,等等。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了解外界,远不及通过网络方便可行。
首先,大学生通过网络与传统媒体在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大学生普遍住校,虽说现在大学的硬件设施有了极大提高,但也不能保证学生能随时方便的收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报纸。据我了解,我校学生收看电视主要在学生食堂,在少数教学楼和图书馆二层可以免费读报。相比之下,大学生中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率要高得多,就我保守估计90%以上的大学生有拥有二者之一,很大一部分二者都有。大学生通过电脑和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手机优势更为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在全国3.03亿手机网民中,青少年占整体手机网民的56.1%,是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最主要的群体。在青少年网民中,在校大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有91.4%的大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我就有手机上网的习惯。
其次,传统媒体有传播时间上的限制。
纸传播新闻,通常是以天为单位的,受到出版与发行时间的制约;广播和电视播报新闻,受播出时段的制约;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随时发布、即时滚动发布各类新闻,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了解最新新闻资讯。
时间上的自由性还表现在传播本身的可往复性。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错过了收听、收看时间,很难回过头来再听再看;报纸的情况好一些,但与网络的易于检索、特别是大时间跨度的检索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再者,网络相比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更经济、更节约资源。
大学生上网会产生流量费用,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有网费政策,一些高校甚至完全免费。我校虽然网费相对外校不便宜,但20元/月的包月费对大多数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20元的网费=4G流量,可以让你在一个月内尽情阅读文字信息,适量阅览视频音频信息,现在网上的免费学习资源多如牛毛,大大节省了大学生的学习成本。20元——如果用来买报纸,就算按1元/份,也只能买20份,即20天的阅读量;杂志就更不用说了,以现在的物价水平,20元至多买2~3本薄薄的杂志,且其中还充斥着大量广告。
网络信息等电子资源,易存储、易移动,且只占用极少的空间和资源;报纸杂志等时效性刊物很少有人二次阅读,过期报刊占用空间,生产也要消耗大量纸质资源。从环保角度来说,阅读电子书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网络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时的“利器”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还体现在学习研究时。要问一名大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和需要查找资料时他会通过什么途径,大概90%以上的都会回答:“百度/谷歌一下不就好了。” ——你几乎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任何问题的答案,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网络的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全球互通互联的电子网络有多大,网络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网络所具有的海量信息,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可比拟的。正像有人所说,你用一天时间在网上下载的东西,一辈子也看不完。借助于搜索和链接功能,不仅可以看这条信息本身,而且可以查看相关内容、相关网页,还可以访问相关网站。
现在流行的远程教育,即是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国内外顶级教师、学者的教学视频、演讲资料,若非通过网络,这无疑是一个幻想。
三、网络是现代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工具
相对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网络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利用BBS、聊天室、网络电话等工具即时沟通,实现互动,对新闻内容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还可以举行网络会议。这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和远在外地的家人、朋友通话甚至视频,花费比打长途电话低廉得多,比写信快捷得多。
如何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网络来帮助你。贴吧、论坛、各种讨论群„„这里聚集着和你有相同理想、相似爱好的人,在这里交流无障碍,你可以与陌生人讨论话题、交流观点。网络为处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无数条平行线交汇于一点。
说到当下最火的社交平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微博。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0%。
微博多方面的特性让其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用户:
其一,微博形式精简,功能强大,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用户体验良好;
其二,由于微博用户间关系的双向性,使用者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的网络,从而同时满足了其多层次的社交需求;
其三,鉴于微博有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互联网新入口,门户网站均投入大量精力发展微博业务,通过广告投放、名人效应等策略成功地吸引了用户;
最后,用户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在微博上结成一个庞大的传播网络,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从而使微博迅速成为当前极具时效性和影响力的媒体,这也为微博自身带来了高知名度,推动了用户增长。
四、生活应用
网络支付——我想多数大学生都不会陌生,这是当下在高校中极为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身居象牙塔的学子们,只要在键盘上轻轻一点,即可完成网上购物、手机充值、银行转账、网上订票、预订饭店/酒店„„几乎包含你可以想到的任何生活服务。作为一名网购爱好者,我几乎每月都要进行1~2次网购。网购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一、商品服务应有尽有。我有时购买外国的商品,如CD、图书,在国内买不到,但通过网络代购,可以轻松拥有你想买的商品。
其二、流程方便。实体店购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交通费,而且往往外出一次令你筋疲力尽。网购使你躺在沙发上点点鼠标即可把心仪的商品送到家门。
其三、物美价廉。由于网络商铺经营成本相对于实体店而言要低很多,进货渠道也不尽相同。这使得消费者常常可以以低于实体店很多的价格买到同样的商品。
五、网络的不足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网络也有它明显的劣势。
1、网络不受现实的制约,随意性强。这也使得各种有心之人趁虚而入。
2、上网的人鱼龙混杂,良莠难分。网络交友有一定风险。
3、网络的监控力度不够完善。对违法乱纪的行为打击不力,网上充斥着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
4、容易使人沉迷其中。大学生沉迷于网游、网上交友,导致学业荒废的例子并不少见。
5、网络易使人沉浸于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陷入网络使人变得冷漠、尖刻、不善交际,破坏人际关系,常常使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逃避现实。
6、使人变宅男宅女,对健康不宜。体虚、肥胖、皮肤差——这是很多阿宅的特征。缺乏运动、作息紊乱和大量辐射造成了很多阿宅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使自己成长 对此我提出四点建议:
一、提高网络信息辨识能力
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时,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信息辨识能力,对其中虚假信息、不良信息能够保持一定的判断力。
二、增强网络运用能力
(1)增强利用网络自我发展意识(2)明确上网目的
(3)提高网络互动水平。增强交流与分享意识,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提高网络自律能力
四、提高网络道德
第五篇:关于《网络与大学生》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
关于《网络与大学生》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目前,这一新兴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国迅速普及。“网络文化”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而言,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并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其来势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呢?日前,我利用寒假时间,对于一些大学生做了关于《网络与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下发问卷17份,收回15份,有效率约88%。
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 正面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的回答:网络的使用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占35%,网络的使用会降低社会道德水平占10%。这个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并且是主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2.网络对大学生智力素质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在“网络对您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多选)”问卷中A、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占47%。B、认识很多朋友,通过与网友的交流,减轻学习或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占39%。C、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占14%。D、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占12%。E、沉溺于网上娱乐,无心向学占7%。在这项调查中,前三项占的比例大足以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的智力素质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
3.网络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二.负面影响
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祸福相随,网络也不例外。网络就像一条大河,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既开启民智又制造蒙昧盲目。就其与大学生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十分成熟,有的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缺乏甄别过滤功能。因此,在当前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业和就业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网络极易成为某些大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少数学生沉溺于网上娱乐而无心向学,有的学生上网造成道德水平下降,这在调查结果中都有显示,在上面的举例中已提到。对于“网络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的观点都表示认同,网恋现象时有发生。在对大学生对网恋的看法调查中,只有49%人反对网恋,可以尝试网恋的占到了51%。个别同学还有网恋经历。网络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因此,对大学生的上网必须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和适时地指导。
三.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有39%的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5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2%的学生认为严格控制上网,3%的学生认为上网太浪费时间。而在“您的网络知识从何获得?”这一项中,只有8%的学生是从学校获得,而57.2%的学生是从同学中获得,35%是自学获得。而在哪里上网这一项中,84%是在网吧,只有4%的同学是在学校里上网。
这几项调查结果表明,学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学院没有为学生上网提供应有条件,没有提供应有的指导。先进的网络技术、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对网络认识的滞后及网络化环境的缺失构成尖锐的矛盾。一切都在有待改善之中。
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大学生们对此都很少关注。调查问卷中,“您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的占5%。“还可以,有些教育站点不错”占28.5%。“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占14%。“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占50%。
大学生对网上资料最感兴趣的项依次是文学艺术、情感交流、聊天、社会科学、教育、游戏。在做“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多选题中,大学生网民在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制作主页、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常规上网任务项中,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分别占到66%、67%和68%;上网目的只为完成上述内容的某个单项或双项者占24%,76%的人上网为完成上述3项以上的多重任务。人均电子邮箱2.46个,每周人均收发邮件3.34封。做过版主和建有个人主页者的比率分别为10%和15%。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把大学生引到网络学习中去,学院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把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完全向学生开放,并加以有效地管理。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健康的教育、学习网站。让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或浏览大型的图书网站,或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料,或写博客,或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大学生能把上网的目的放在这些方面,那么网络也就能真正地发挥了它的传播作用,大学生的学习也将是轻松加愉快的学习了。
网络像是无边的森林,里面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但愿大学生们,都能找到通向宝藏的路径,而不是陷在泥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