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群众满意工程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4 22:3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群众满意工程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群众满意工程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篇:深化群众满意工程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今年以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把群众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一手抓产业促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和谐,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所有党员干部以“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三句话为统揽,用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抓班子,造就执政的骨干力量,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赢得群众满意

各级领导班子是我们党执政的骨干力量,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力支撑。XX县紧紧围绕打造爱民型、正气型、创新型、业绩型、廉政型、和谐型“六型”领导班子的目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是选准用好“一把手”。在各级班子中,选配好“一把手”是关键,只有好的班长才能带出好的班子。XX县高度重视县内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选配和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我县长梁乡中坝村曾是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的“乱”村,一度时期,基层组织瘫痪,干群关系紧张,民怨沸腾,发展受阻。县委主要领导按照省委“举旗子、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多次深入该村咨情问计,及时调整了乡党委书记,先后下派两位组织部副部长任村支部书记。选好了班长,配强了班子,打开了新的局面,带来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委在该村开展了“五民示范工程”,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带领村民安广播、修公路、建码头、打沉井、改电网、修学校、建新村、调结构……将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干群关系由水火关系变成了鱼水关系,村民自发在村头立起了一块无字碑。而七年前曾带头闹事、刑满释放后发誓“上访到底”的“农民领袖”阙定明,为党员干部真心助民的实际行动所感化,慢慢转变成发展致富的带头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和做群众工作的带头人。

二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对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好、在领导班子内长期闹不团结、无法解决自身问题的领导干部不予提拔重用,对问题严重的班子坚决调整。今年6月,县委对因内部不团结、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的石梁乡党政领导班子四名成员给予了免职处理。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对全局性、方向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审批、重要人事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提交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杜绝了领导班子中的“一言堂”。健全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确保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民谋利。

三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从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县委常委就带头喊响并自觉践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三句话,给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群众树立了标杆,做出了表率。在“三句话”的感召和引领下,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自觉投入到抓发展中,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中。我相如街道办事(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处下河街社区地处县城西北角,这里6800多位居民中有4135人吃“低保”,有72名两劳重点管理对象,70%的居民租用公房,60%的适龄儿童因贫困辍学,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县委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以“深化机关党员联系社区扶贫济困”为主要内容的“六帮六建社区党建工程”,县级领导带头一对一帮扶社区贫困居民,切实解决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各种困难。在县级领导带头示范下,30多个县级部门共注入资金100多万元,大力改善社区基础设施,1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与社区贫困居民结成帮扶对子,既为他们送去了脱贫启动资金、适用技术、工作岗位、致富信息和发展项目,也为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改善社区贫困落后的面貌,使党群干群关系在情感交融中走向和谐。

二、带队伍,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在树立良好形象上赢得群众满意

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中坚力量,是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XX县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严格的用人标准,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选好人用好人。我们坚持重公认、重实绩、重能力,不唯资历、不唯年龄的“三重两不”用人标准,把选用干部的尺子交给群众,把对干部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坚持由县四大机构领导、县级部门、乡镇领导、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代表、普通党员和群众代表等15个层面的人士进行“海推海选”,注重横向、纵向、动态、日常考核,任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在全市率先实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了县委常委会任命干部票决制,将任用干部征求纪委意见扩大到征求检察院、综治委、计生等部门的意见,并逐步过渡到县委全委会任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票决制,确保选出的干部群众满意、组织满意、社会满意。在今年上半年目标考核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改进政绩考核标准,改革实绩考核方式,对11名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进行了提拔任用。

二是强化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县委规定,县级后备干部必须到乡镇锻炼,科级后备干部必须下派帮村。县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分期分批选派县级后备干部和县级部门“一把手”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蹲点招商,今年已选派2名县级后备干部赴浙江台州、温州锻炼。同时,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建立开放的干部培训机制,强化了各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纪律作风、道德法制、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的教育培训。加强与高等院校、行政学院联合办学,计划三年内对所有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采取不同形式轮训一次。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日常考察制度,采取随机考察、专项督查、实绩公示、组织函询、民主测评等方式,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建立了工作巡察制度,聘请了一批熟悉工作、秉公正直、群众威信高的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家属代表为干部监督员,将干部的日常行为透明化、公开化、规范化。完善了干部实绩考核,群众对干部评价的权重由50%提高到68%。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出台县内公务活动“六不准”规定,狠刹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收受钱物、参与赌博等四股歪风,尤其是准确把握“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的实质,加大对土地经营、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出让等领域的整治力度,杜绝了党员干部陷入非法利益格局,树立了干部队伍一心为公、群众满意的新形象。

三、促发展,抓好执政的第一要务,在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上赢得群众满意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XX这样一个丘陵农业大县的首要政治任务。XX县坚持“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发展思路。XX发展基础较薄弱,区位优势不明显,既不是国贫县,也不是省贫县,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十分困难,加快发展必须自我加压。我县积极对接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形成了“全力招商提速、大上项目加劲、做强产业升位”的新思路,确立了着力打造“开放XX、和谐XX、平安XX、正气XX”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我县实行县级领导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工作责任制,配套完善了相应的目标考核办法,保持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是突出发展重点。我县按照“做强产业,特别要做强工业”的要求,把培育壮大工业支柱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成功引进金坛电化、金华纺织、航星钢铁等1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1.2亿元推进了企业技改扩能和新产品开发。航星钢铁公司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环保技术标准投资2500万元,新建20吨电弧炉和600m3制氧车间,安装4套精炼炉和连铸连轧机,使年产钢材量达到25万吨;嘉宝公司投资800余万元改造焊接生产线,新上摩托车生产线,可年产摩托车6—8万台,新增产值7000万元以上;新华药业公司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GMp达标技改,9月底已接受农业部的达标验收,使该企业将成为了川东北地区最大的兽用药业生产企业,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

三是注重协调发展。我们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将诚信意识的培育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坚持把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放在首位,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多层次城镇干部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加大民政救灾救济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四、强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事情,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赢得群众满意

我县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一是着力解决群众最困难的事情。今年上半年,我县对城乡3000户特困户实行“医保”,下半年将“医保”对象扩大到了1万户,逐步解决了特困群众就医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城市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农村特困户由民政部门给予一定补助并逐步走向“低保”,逐步解决了特困群众生活难问题。拨出专款20余万元,修缮了1140户农村和社区特困群众的住房。创建再就业一条街、困难群众创业示范岗等途径,广开就业门路,加大成建制劳务输出力度,由政府贴息(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贷款给贫困群众创业,逐步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问题。将乡村道路建设作为今年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严格按照“一事一议”政策要求,采取“发动在外乡友捐一点、业主投一点、群众集一点”和县财政以奖代补的办法,破解资金“瓶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严格实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积极组织捐款助学活动,解决贫困子女入学难问题。同时加大了公益性建设投入力度,加强了群众文化活动和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解决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难和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难的问题。

二是着力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我们紧密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扭住干部作风建设这个关键,将管人管物、执纪执法和窗口服务部门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对作风不实、群众意见大、满意度测评差的县地税局,作出了第二阶段延期转段的决定,并限期整改,收到了明显实效。集中开展“环境整治月”活动,在服务发展、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上动真格,狠刹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机关作风,严厉查处了“吃、拿、卡、要”的人和事,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出台了《狠抓工作落实的若干规定》,加大了明查暗访和督查督办力度,坚持抓住不落实的事,惩处不落实的人,全县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三是着力构建困难群众帮扶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万名党员真情为民三个一”活动,即一名党员联系一户小康户、帮扶一户贫困户、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纷纷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村,为联系、帮扶对象拟定发展思路,提供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教育,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10月底,又启动了“百村十居抓难示范行动”,从县机关、乡镇选派了110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基层帮村(居),在全县着力打造一批小康和谐示范村和富裕和谐新社区。

五、保稳定,强化保一方平安的执政责任,在营造安居乐业的好环境上赢得群众满意

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没有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我县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在机制上求创新,在责任上求细化,在工作上求落实。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一岗双责”的原则,切实把安全稳定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职责分工,将全体县级领导确定为各类安全生产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县级部门和乡镇作为排查调处化解的具体单位,实行包案、包息访和定领导、定人员、定方案、定时效、定奖惩的“两包五定”责任制,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各方密切配合”的维稳工作格局。

二是夯实基础,狠抓基层。今年,县财政预算60万元,建立了安全生产储备金;预算安排乡镇安全生产工作经费150万元,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健全了安委会工作机构,充实了安全生产工作队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信访网络,乡镇和县级部门落实了专人负责信访工作,办公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开展了各类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了群众来访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季度下访调处制度和首问责任制,把各类矛盾化解在了基层,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三是精心调处,严格查处。乡镇和县级部门坚持每半个月对本地本部门的安全稳定进行一次排查,建立了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化解档案。县委、县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维稳工作联席会,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研究处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了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了重点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坚持安全稳定工作定期挂牌制,实行一月一挂牌,将调处情况作为年终考核、领导干部轮岗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加大查处力度,对抓安全生产工作不力的县航务管理处、周口中学、万和乡政府和维稳工作不力的县蚕业局实行了一票否决。对抓安全生产工作不落实的四名科级干部给予了诫免三个月的处理,对情节较严重的一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严肃处理,免去党委书记职务,责令镇长及分管安全工作的副镇长辞职,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的长期稳定。

第二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指的“社会”,应是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略和社会运行机制。第一,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利益格局多样化为条件的现实调控目标,而不是要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更不是要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第二,和谐社会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基础,正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样,贫穷的社会也不可能和谐。但是富裕并不是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还要看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要求保证基本的公平和正义,能够使人们普遍分享增长和发展的收益。社会主义制度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第三,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但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并不一定就是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社会不但要稳定、有秩序,而且不能封闭和僵化,要开放并充满活力。要能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四,和谐社会不仅包括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观念层面的和谐。和谐社会不但要使人们安居乐业、事业有成、心情舒畅,还要形成社会主义公~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有利于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价值认同的和谐越来越重要。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以及各种社会矛盾会始终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一种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和快速发展的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来的。第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工人阶级队伍明显壮大,特别是产业职工的规模快速扩大,通过改变职业成长起来的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产业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成员在职业阶层之间和在地域之间的社会流动明显加快,随着社会身份对社会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弱,人们的生活地域、工作单位和职业身份的变换频率大大加快;三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组成部分。随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在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群体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如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一些企业的劳资矛盾突出和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从总体上看,这些矛盾都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城乡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城乡关系的最大变化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数亿人口由农民转变成市民。城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过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第三,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实行的低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由于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凸显。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使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为丰富的时期,劳动力供给充足,少儿的抚养比和社会总抚养比下降。但能否把握住这个人口机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从今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就业问题依然严峻。第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社会组织有两个最为显著的变化:一是绝大多数从业人员脱离“单位制组织”的管理,在“非单位制组织”就业;二是各类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增加。改革开放以前,“单位办社会”曾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政府管理社会和个人的渠道,就是“单位制组织”,包括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而“单位”则几乎负责所属人员的生老病死等一切事务。在这种情况下,保障社会生活、管理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主要地都是通过“单位”来进行的。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各种只管理生产和工作而不负责其他生活和社会事务的“非单位制组织”大量产生,包括城镇各种完全实行市场聘任制的从业人员,农村里的从业人员也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单位制组织”的管理。随着政府转变职能的改革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由于住房的自有化、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就业和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原来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在社会管理方式上发生从“单位”到“社区”的变化,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以居住地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使各种连接政府与个人的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第五,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进入一个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各类文化产业

蓬勃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意识显著增强,但在总体上产生积极变化的同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还包括资源、环境状况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人口总量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制约,建立节约资源、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处理好国际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大国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争取较好的国际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但也要注意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主要问题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因此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加快发展;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产生的利益差别,强调公平公正、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改革初期,我们更多地强调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今天,我们愈来愈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初期,我们是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而且开放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今天,经济全球化影响到我国社会生活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需要进行新的价值整合。改革初期,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今天,则愈来愈迫切地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第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重视防止和克服以下倾向:一是“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二是“经济指标硬,社会指标软”。其实,社会指标并不比经济指标软,诸如城市化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投入占GDp的比例,以及更为具体的如人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失业率、贫困发生率、大气污染指数等,都是很实在的,而且都与人的需求和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投资于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投资于卫生尤其是公共防疫,不像盖高楼大厦那样立竿见影。社会扶助和救济的对象是困难群体,他们无力对投资给予回报。但解决好这些发展问题,正是我们经济增长的目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更有利于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有所积累,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协调的方面。其主要表现是,公共财政对经济的投入和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比例不合理。国际发展经验表明,社会事业的投入,尤其是教育和卫生投入,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而且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如果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能够相互协调,就能够既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又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但负责一切政治事务,而且负责一切社会事务,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要由政府主要以政治的、行政的手段去解决,社会自身几乎没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空间。“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状况,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原有的“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管理功能弱化,使原本由单位调节的社会矛盾缺少了调节机制,从而使各种在基层产生的社会矛盾通过上访的形式向政府集中,特别是向上级政府集中;二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即认为一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可以完全靠市场化来解决,结果导致很多属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把“创收”作为重要目标,而把应当承担的责任当作“包袱”甩掉。目前,各种社会管理体制都还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如城乡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等,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出现了一些缺乏规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建立起社会宏观调控机制。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责、权、利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分担的责任关系。政府在社会发展方面,应当承担主导的责任,随着经济走上快速发展和主要靠市场调节的轨道,政府需要把更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发展领域,转移到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因为在群众的眼里,政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责任者,是社会秩序、社会和谐和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二是相互尊重的权利关系。政府和社会都要依法办事,政府要廉洁高效,公正公平公开,取信于民。要完善和加强政府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改变一些干部只向上负责,不向群众负责的状况。三是合理整合的资源配置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资源渠道多样化,社区、社团、中介组织、民间机构等社会组织以及私人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得资源。政府要用所掌握的部分资源或核心资源,调动、引导社会资源,把各种资源适当整合,办好社会事业,推动社会有序而健康地发展,形成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建立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关键。第三,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社会各阶级阶层关系发生的变化,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不断地、适时地调整相关的社会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一种新型的利益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首先,工农基本群众焕发出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次,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改革初期收入分配上“脑体倒挂”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在全社会基本

形成了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风气;第三,通过廉政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使公务员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第四,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明确肯定,私营企业主及其组织的代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也具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的参政、议政渠道。但是,在新型利益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过缓,致使他们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差距越来越大;二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增多,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年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面临再就业的困难;三是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长期没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工农基本群众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判断,也影响到他们对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态度。在一部分工农基本群众中,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一些本来可以妥善解决的具体纠纷,也往往会因此演变成xx。这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也是社会不安定的迹象。显然,保证这部分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应当着力加以解决。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整体利益关系格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我们不仅要特别关注工农群众的地位与利益问题,还要把这个问题放到我国社会整体利益格局中来加以思考。如果说,协调好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涉及的是调整社会结构、进一步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问题,那么解决好工农基本群众的地位和利益问题,则涉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改革既然是利益的调整过程,对于工农群众来说,部分成员的利益有增有损是难免的。如何让利益受损和得利相对减少者也高兴,或者愿意接受呢?这就要有一个达致和谐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这种机制,既能够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又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可以保护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能够保障比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给予救助,营造一个社会各群体共同生活的和谐环境。第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政府实行社会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政府的社会宏观调控,可以体现为依靠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多种办法来进行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实际上贯穿于社会分配的各个层次。但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不同主体来说,侧重点是不同的。针对平均主义“大锅饭”要强调效率,收入差距太大了就要强调公平;为了提高竞争力要注重效率,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注重公平。在现阶段,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社会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在初次分配中要坚持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初次分配要坚持效率原则是毋庸置疑的,这已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所证明。但初次分配中也有保证社会公平的问题,尤其是要注意通过完善制度来保证机会均等、竞争公平和合法权益保护。在再分配中要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虽然说再分配也要注意效率问题,也要注重效率和成本的社会核算,再分配政策不应该造成市场的扭曲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再分配的主旨是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保证人们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公正的价值体系提供基础的物质支撑。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各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

第三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深化厂务公开 构建和谐社会

全市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

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一

深化厂务公开构建和谐社会

东海县厂务公开协调小组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快速崛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4年底,全县482个基层组织中有半数以上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其中7个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全部实行了厂务公开;1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政务、厂务(院、校)公开。全县先后有12个基层单位的厂务公开工作受到省市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切实把厂务公开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厂务公开工作,坚持把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作为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强调,在工作中不断加大领导力度。自199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转发、印发了关于在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关文件、意见等,并多次研究部署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具体工作,有效推进了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职能单位配合抓,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经贸局、总工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厂务公开协调小

组,并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能,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通力合作,遇有人员变动,及时调整补充,从组织机构上确保了厂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每年召开厂务公开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厂务公开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把群众热切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作为近期工作的中心,及时调整厂务公开的内容,切实做到共性与个性问题统筹解决,协调推进。坚持将厂务公开纳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目标责任进行落实,特别规定企事业单位要依托厂务公开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推荐和聘任制度,努力通过厂务公开树立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使他们切实承担起厂务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厂务公开督察、检查活动。从2000年起,我县就建立了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督察工会工作制度,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点督察考核内容,督察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和评先直接挂钩。

二、不断实践,探索创新,努力把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厂务公开作为一项新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从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工作中坚持做到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部署、统一督查考核。要求企业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布臵工作,明确公开的内容、时间和形式,建立厂务公开台帐和档案,及时反馈职工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二次

公开,并确定每月8日为全县厂务公开监督日。在公开的内容方面,我们以提高职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重点,对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明确要求全面公开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经营管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以及企业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并广泛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监督;对非公企业,明确要求重点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如工资、福利、奖金、保险、节假日制度、加班加点工资待遇等实际问题,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针对企业的不同特点,除以上必须公开的重要事项外,我们还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职工要求,主动拓展公开的内容。目前,我县的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康达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江苏不倒翁食品公司、金五食品公司等单位已在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公开的形式方面,我们以方便快捷、真实有效为目的,在各基层企业单位普遍采取通过职代会、职工大会、季度和半年总结大会、公开栏、厂报厂刊等渠道和形式实施厂务公开。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单位通过电脑网络、电视报纸等手段进行公开,及时发布有关信息,让职工广泛参与,提出建议和意见,避免出现职工群众面对面不敢提意见或不愿提的局面,促使职工群众敢讲真话、实话,进一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县供电局、电信局、地质队等单位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效果。在公开的效果方面,我们以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前提,把发挥作用、注重实效作为工作标准,细化厂务公开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大力解决谁来抓、抓什么的问题,并采取走访了解、开座谈会、发放

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展开调研,根据了解采集到的信息归纳整理,及时改进厂务公开工作,确保厂务公开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厂务公开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工程加以推进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厂务公开工作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来加以推进。坚持把国有、集体改制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明确提出改制企业在资产评估、债务处理、职工补偿和人事变动分流等内容上必须公开,并将公开工作贯穿于改制的全过程。通过全程公开,广泛动员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并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三年来,全县69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90%以上单位改制进展得平稳顺利。对个别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规定,搞暗箱操作,侵害职工利益行为,有关部门都给予以及时纠正。如县水泥厂、县砖瓦厂等企业,由于改制初期没能如实公开企业债务、破产方案、改制形式及有关内容,导致职代会未能通过改制(破产)方案。最终通过二次公开或多次公开,切实把家底交给职工讨论,由职代会说了算,改制才取得完满成功。坚持把大中型企业作为实行厂务公开的重点,经常性组织厂长经理参加培训、座谈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引导鼓励他们提高认识,打消顾虑,主动公开,取信职工,不断提高企业干群的凝聚力。目前,全县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均实行了厂务公开,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发展。我们还坚持把典型示范带动作为向各类企业扩充延伸的有效途径,每年通过现场会、交流会等形式不断向企业推出有代表性的各类典型。从2002年起,连续三年分别在不倒翁食品

有限公司、县电信局和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召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场会,总结经验,典型带路。

第五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范坝司法所积极发挥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范坝乡位于文县东南部,毗邻碧口镇。距县城107公里,交通不便。范坝乡行政区划面积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740人,自然资源丰富、外来流动人口多,加上“5.12”地震灾后重建等因素,自然是矛盾纠纷的多发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范坝发展力度的战略决策,对范坝的维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的范坝司法所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今年以来,范坝司法所充分发挥各项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有效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一、人民调解工作

(一)切实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法律素养和政策水平。范坝司法所在今年加大了对全乡22各村65名人民调解员和乡调委会8名调解员的培训力度,分别于今年的4月12日和8月16日就人民调解法的内容及调解注意的事项进行了业务培训。重点培训了有关调解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调解方法。通过培训有效的提高了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知识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作用。进一步落实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要求,范坝司法所于8月制定并下发《范坝乡各调委会工作考核表》,就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分数将作为年终乡政府考核各村委会考核的依据。通过进一步加强考核工作,将有力带动各村调委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疑难复杂不出乡”的总体目标。

(三)整合资源,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多元化机制。今年8月份范坝司法所联合范坝派出所,针对在辖区内的疑难复杂事件进行联合调处。同时,范坝司法所以司法调解室建立为契机,同派出所建立了联合办案的长效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并建立了逢集值班咨询制度,为前来办事的人员解答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把矛盾的预防工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今年是全面完成“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乡村“两委”换届,市、县、乡三级政府的换届之年,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使换届平稳进行,范坝司法所联合乡综治办开展了6次大规模矛盾纠纷排查,排查矛盾纠纷40余起,积极主动及早介入,采取措施做好预防,避免了许多矛盾纠纷的激化。

(五)积极开展轻伤害、治安案件委托调解。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范坝乡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优势,积极推进轻伤害、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工作。截止9月,范坝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轻伤害案件2起,治安案件8起,共涉及赔偿金额12.06万元。在调解成功后,范坝乡人民调解委员会都依法规范地制作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重点对象法律法规的宣传,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为进一步增强范坝乡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范坝乡举行了以“党员干部学法用法”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活动,和基层党员干部一起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工作对法律援助、村委会建设和管理、社会救助、新农保、新农合、家电下乡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作了讲解。

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有力的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弘扬了社会主义法制精神,为推进基层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通过学习培训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学法用法的能力。

(二)与当前的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关注民生,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今年是人民调解法诞生之年,范坝司法所重点宣传《人民调解法》、以及《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范坝小学和范坝中学分别开展了小学生普法教育和中学生普法教育讲座一次。另外还开展了“两基迎国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法”等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册4000多份,使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参与到建设平安范坝,和谐范坝中来。

三、社区矫正工作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由此可见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今年,范坝司法所全面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台账制作和信息化建设,完善了从接收到解除矫正的一整套制度,严格依法做好个别教育、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力度。

四、安置帮教工作

(一)扎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调查摸底工作。按照县司法局的统一安排,今年9月,范坝司法所对辖区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及思想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摸底,这次调查摸底的意义是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摸清底数,掌握情况,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二)切实加强对服刑劳教人员和社会回归人员的关爱活动。为促进服刑劳教人员和社会回归人员的健康成长,促使服刑劳教人员更好地接受教育改造,范坝司法所及时对范

坝服刑劳教人员和社会回归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基础上梳理出需要重点关爱的对象,并积极协调乡民政、计生等部门,共同做好对重点对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生活帮困,今年为2名刑释解教人员办理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并建立了乡、村、社三级帮教体系,靠实了帮教责任,社干部为第一帮教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第二帮教责任人,包村干部为第三帮教责任人。

五、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建立健全了对法律服务人员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收费标准上墙、服务制度公开、服务过程透明,不断提高法律服务工作水平。在当好政府的法律顾问,为政府提供法律建议的同时,还积极为辖区群众在涉及到民生问题的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我所将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方便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民工、残疾人等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截至目前范坝法律服务所共承担非诉讼调解案件6件。

在县司法局、范坝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所同志的努力下,范坝司法所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的维护了范坝的社会稳定。范坝司法所获得市级规范化司法所的称号,司法所马云平同志连续两年评为司法系统先进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范坝司法所将以创建“平安范坝、和谐范坝”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下载深化群众满意工程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群众满意工程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

    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西果园镇村务公开汇报材料 (2010年10月22日) 各位领导:近年来,我镇村务公开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

    督促化解社会矛盾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入。这在理论上是一个......

    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近年来,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抓基层、打基础......

    积极开展禁毒战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尊敬的XX局长、各位领导:您们一路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对我市禁毒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

    积极开展禁毒战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尊敬的XX局长、各位领导:您们一路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对我市禁毒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

    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5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前不久结束的......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提出,2005年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加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