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3 00:0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篇: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

提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那么,我们营口开发区又是如何健全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的?又是如何确保医疗保险事业的平稳运行,来构建和谐开发区的?对此,记者采访了开发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青山。

开发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在劳动人事局的直接领导下,始终站在营造和谐的医疗保险体系、构建和谐开发区这一高度,来健全开发区城镇医疗保险体系,为开发区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百姓。自2001年成立以来,紧围绕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中心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健康有序、强化管理、提高服务、健全机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和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待遇,确保我区医疗保险事业健康有序平稳运行。

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医疗保险事业得以顺畅发展的保证。营口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也是一个新兴的城区,外资企业较多,企业办医比较多,各类企业管理方式、职工收入差别比较大,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考虑开发区的实际,为确保医疗保险事业的全面启动,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营口开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作为开发区城镇医疗保险政策的一条主线,并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几年来共进行政策完善10多次,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城镇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在这一政策体系指导下,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高额补充医疗保险为辅助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开发区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自组建以来,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医疗保险事业的投入,为医疗保险中心建立了服务大厅,方便医保患者进行政策咨询和相关事宜的办理;区财政还拿出资金,帮助医疗保险中心建立微机管理系统,为医疗保险事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办公环境。

完善政策法规,确保医疗保险事业平稳运行。为了使我区的医疗保险事业有法可依,在出台《营口开发区城镇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就医务人员的行为、医疗保险具体业务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由区劳动人事局先后出台了《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违规行为有奖举报及处理暂行办法》、《医疗定点机构医务人员守则》、《关于规范我区基本医疗保险慢性病门诊管理的通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补充规定的通知》,等等,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确保了医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切实规范了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提高了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水平。

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扩大参保面,确保基金的稳定。自成立以来,他们通过建立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共缴费用的机制,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截止到10月末,全区共有参保单位370家,征收参保基金3059万元,确保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还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扩面征缴工作,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区劳动人事局的直接参与下,对我区灵活就业人员和全区国有困难破产关闭企业摸清底数,搞好测算,通过发放宣传就医购药指南手册、广场宣传日、媒体宣传医保政策、制作医疗保险信息等形式,积极吸纳有缴费能力但尚未参保的企业和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修改并出台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和《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补充规定的通知》,两个文件的出台,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还下发限期参保通知单,采取政府拿一部分,企业和医保人员各承担一部分的原则,在各主管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将国有企业买断工龄前的3931名退休人员在今年10月1日前全部纳入参保范围,使这部分人员充分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参保的需求,也使营口开发区成为营口地区第一家完成此项任务的地区。截止到10月末,今年新增参保人员7900多人,比上年增加4.9%。还吸纳农民工参保,通过调查摸底、加大宣传等措施,使我区农民工参保人员显著增加,全区农民工参保人数达4800人,征缴基金120万元。

强化业务监管,确保城镇职工基本的就医需求。健全了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通过设立“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患者可以自己选择医院、药店、医生进行治病,大大方便了职工就医和购药,患者拥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权和政策知情权。为了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合理使用,确保基金健康良性运作,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召开了开发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工作会议,60家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零售药店的法人、分管院长、医保科科长参加了会议,出台了医务人员工作

守则,强化了医、保、患三方互动良性合作关系,并与“双定”单位签订了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医疗保险政策的严肃性,强化了对“双定”管理的约束性、规范性,严格执行定点单位准入退出机制;同时,规范了各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零售药店的医疗行为,有利地促进医保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还组织开展了由全区定点医疗机构的院长及医保相关人员参加的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知识、政策法规等学习和考试,通过学习考试,规范了定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医保各项政策,提高了医疗保险管理能力,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行,堵塞基金流失。为了防止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流失,提高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他们与中华财产保险公司合作,实施商业保险,以保证高额医疗保险患者能够及时救治,增大了参保人员大额医疗费的抗风险能力,得到了参保单位和个人的赞许。同时,还下发了《关于对定点医疗机构用“优惠政策”诱导参保职工住院进行专项整顿的通知》,责令各定点医疗机构立即废止各项“优惠政策”,医保中心还采取定期、不定期、暗访、新闻曝光等措施,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严肃查处,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针对医疗专业人员少,工作量大和难度增加的实际,他们还成立医疗管理审核专家组,对“双定”业务行为进行规范化监督检查管理,加大监管检查力度,保证基金的合理使用,查收不合理费用50多万元,杜绝了跑、冒、滴、漏。

今年,他们还根据收支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坚持以收定支原则,在原有起付标准基础上,先后两次对起步标准进行调整,体现分担机制,并对医疗材料进行分类,改变原来按原材料、产地定支付比例的办法为按价格定支付比例,使医疗保险政策随市场进行调整,减少不合理行为,保证支付基金略有节余,从而保证基金平稳运行。截止到10月末,今年全区基金收入3059万元,基金支出2193万元,从成立到现在累计结余5067万元。重新规划了慢性病门诊管理、特殊病门诊,提高了参保人员医疗待遇,减轻了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的经济负担。

医疗保险关乎民生,医疗保险维系稳定。百姓的生老病死,无一不与医疗保险息息相关。开发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牢记这一责任和使命,不断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开发区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确保开发区的社会稳定,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度营口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呼唤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医疗和保险产业融入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唯有不断完善医疗保险体系,让保险界、医疗界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协同发展、与时俱进,才能建立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才能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水平,才能构建和谐的开发区。

《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多条线运作,建立全方位立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绝非一日之工,更非一人之力,蓬莱市按照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多角度切入,多条线运作,由点及面,依次铺开,构建起社会劳动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六大险种全方位立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横向联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需要部门间的紧密联系,才可达到和谐共建。在建设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蓬莱市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主,民政局、乡企局、工商局等多部门配合,实行联合工作机制,制定“一票征缴”制度,做到保险费“一个基数、一个窗口、一次办理”,有效的解决了职工养老保险面广、人杂等难题,建立起完善的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截止目前,全市**%以上的单位完善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参保比例达到**%。

二是纵向协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大计。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过程中,蓬莱市加快镇、村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推进保险经办机构、服务网络、工作程序的规范化运作,实行市、镇、村“三级同步”工作机制,自上而下,逐层落实,全面建立起的“低保费、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农民养老保险模式。目前,蓬莱市在**个镇、街(区)全部设立农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配备保险业务专管员**名,***多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三是交叉互动。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大举措。在完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过程中,蓬莱市坚持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镇、村基层组织具体实施,通过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建立起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二、多层面推进,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社会保联障体系健全与否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将应该覆盖的保险对象全部覆盖。近年来,蓬莱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扩面数量与质量并举,实现了参保人数、实际缴费人数的同步增长。

一是加强领导与强化督导相结合。制定“一把手全局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领导责任机制,坚持依法扩面和征缴准入标准,把符合条件的城镇人员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多次召开社会保障专题会议,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与各镇、街(区)、部门签订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责任书,将全市划分成三个区域,组成三个扩面工作小组,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具体奖惩措施,由主要领导深入工作一线,带头宣传保险政策,督促参保。同时,建立社会保险扩面督导制度,制定严格的督查、考核办法,每月调度各单位的扩面征缴进度情况,并进行通报,对扩面工作进展不力的单位,给予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

二是强化培训与加强宣传结合。一方面强化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队伍战斗力。蓬莱市每年都对社会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培训,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要求工作人员对参保对象、参保内容、法规政策必须有全面了解和详细掌握。另一方面,开展全面的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在电台、电视台开设《社会保险专栏》等栏目,连续开展社会保险宣传月、社会保险电影宣传周等大型宣传活动,举办现场咨询会、印发保险知识宣传单,大张旗鼓的对社会保险进行宣传。2004年,全市举办大型社会保险咨询会**场次,出动宣传车**台次,宣传群众达****多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万多份,有效提高全社会参保的意识,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针对部分镇村、企业对社会保险认知程度不高、征缴不均衡的特点,先易后难,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些重点、难点单位进行逐个突破。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市级领导挂帅,亲自上门阐明利害,强调应缴保险的义务和责任,并通过“树榜样”、“抓典型”等形式,积极开展扩面征缴工作。2004年以前,蓬莱市有***多家企业拖欠****多万元的社会保险基金,经一年工作,追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基金****多万元,完成了计划的***%。

截止目前,蓬莱市参保农民达到**万多人,*.*万参保农民已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企业参保职工达到*.*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万人,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以上,初步形成了三大险种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三、多渠道增收,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依靠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提高支付社会保险的能力,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得以有效建立。

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多方面促进农民增收。整体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使农民成为企业工人或

城镇居民,走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联合、互动并进的统筹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借助外力,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把农民从单一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迅速转化成为产业工人。近几年,蓬莱市引进北方奔驰、渤海钢铁、广源发等一批投资过亿元、过十亿元的大项目***多个,直接转化产业工人*万

多人。另一方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涉农企业发展,培育龙头。相继培植壮大了中粮长城、三和食品、汇洋食品、民和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有效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以中粮葡萄基地为例,每位基地农户可以管理*亩以上葡萄园,平均每亩葡萄年收入可达****元,是以前农作物的*-*倍,户均纯收入可达****元。民和牧业、三和食品等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全市肉食鸡、蛋鸡养殖户****多户,并与之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养殖户年纯收入平均*万元左右。

二是完善失地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培训,形成了多种资源共同参与的“大培训”格局。针对失地农民,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摸底调查,结合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制定出台《全市失地农民劳动力培训转移实施方案》,依托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立起**个失地农民转移培训基地,开设电工、车工、焊工、财会等*大类培训课程,使失地农民可以就近自主选择培训场所与内容。****,又引进烟台市技术学院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产业工人技能学校,作为长期的技能培训基地。截止目前,共培训失地农民****人,有***多人实现了就业,其中,有**人被评为市级以上技术能手。企业的职工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失地农民就业有了保障,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三是大力实施创业工程,切实解决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解决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一环。蓬莱市坚持“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方针,大力实施创业工程,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立了创业项目指导中心,在全市构建起创业培训、项目推荐、专家指导、政策咨询一条龙运作的创业工程服务平台,为鼓励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失业人员、****人员实行免费培训。同时,政府搭台,项目唱戏,多种形式开发推荐创业项目,通过举办项目发布会、编制项目手册等方式,公开向社会发布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性强、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自主创业项目。几年来,通过创业平台,运用政策扶持、创业指导、贴心服务等手段,全面改善蓬莱市的就业环境,培养了一大批的创业型小老板。2004年,全市开展各类型创业指导**多次,****多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其中***多人成功的创办了自己的项目,安置****多名失业人员再就业。

第三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指的“社会”,应是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略和社会运行机制。第一,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利益格局多样化为条件的现实调控目标,而不是要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更不是要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第二,和谐社会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基础,正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样,贫穷的社会也不可能和谐。但是富裕并不是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还要看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要求保证基本的公平和正义,能够使人们普遍分享增长和发展的收益。社会主义制度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第三,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但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并不一定就是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社会不但要稳定、有秩序,而且不能封闭和僵化,要开放并充满活力。要能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四,和谐社会不仅包括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观念层面的和谐。和谐社会不但要使人们安居乐业、事业有成、心情舒畅,还要形成社会主义公~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有利于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价值认同的和谐越来越重要。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以及各种社会矛盾会始终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一种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和快速发展的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来的。第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工人阶级队伍明显壮大,特别是产业职工的规模快速扩大,通过改变职业成长起来的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产业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成员在职业阶层之间和在地域之间的社会流动明显加快,随着社会身份对社会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弱,人们的生活地域、工作单位和职业身份的变换频率大大加快;三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组成部分。随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在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群体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如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一些企业的劳资矛盾突出和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从总体上看,这些矛盾都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城乡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城乡关系的最大变化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数亿人口由农民转变成市民。城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过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第三,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实行的低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由于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凸显。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使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为丰富的时期,劳动力供给充足,少儿的抚养比和社会总抚养比下降。但能否把握住这个人口机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从今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就业问题依然严峻。第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社会组织有两个最为显著的变化:一是绝大多数从业人员脱离“单位制组织”的管理,在“非单位制组织”就业;二是各类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增加。改革开放以前,“单位办社会”曾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政府管理社会和个人的渠道,就是“单位制组织”,包括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而“单位”则几乎负责所属人员的生老病死等一切事务。在这种情况下,保障社会生活、管理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主要地都是通过“单位”来进行的。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各种只管理生产和工作而不负责其他生活和社会事务的“非单位制组织”大量产生,包括城镇各种完全实行市场聘任制的从业人员,农村里的从业人员也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单位制组织”的管理。随着政府转变职能的改革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由于住房的自有化、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就业和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原来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在社会管理方式上发生从“单位”到“社区”的变化,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以居住地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使各种连接政府与个人的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第五,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进入一个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各类文化产业

蓬勃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意识显著增强,但在总体上产生积极变化的同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还包括资源、环境状况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人口总量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制约,建立节约资源、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处理好国际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大国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争取较好的国际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但也要注意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主要问题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因此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加快发展;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产生的利益差别,强调公平公正、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改革初期,我们更多地强调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今天,我们愈来愈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初期,我们是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而且开放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今天,经济全球化影响到我国社会生活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需要进行新的价值整合。改革初期,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今天,则愈来愈迫切地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第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重视防止和克服以下倾向:一是“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二是“经济指标硬,社会指标软”。其实,社会指标并不比经济指标软,诸如城市化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投入占GDp的比例,以及更为具体的如人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失业率、贫困发生率、大气污染指数等,都是很实在的,而且都与人的需求和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投资于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投资于卫生尤其是公共防疫,不像盖高楼大厦那样立竿见影。社会扶助和救济的对象是困难群体,他们无力对投资给予回报。但解决好这些发展问题,正是我们经济增长的目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更有利于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有所积累,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协调的方面。其主要表现是,公共财政对经济的投入和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比例不合理。国际发展经验表明,社会事业的投入,尤其是教育和卫生投入,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而且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如果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能够相互协调,就能够既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又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但负责一切政治事务,而且负责一切社会事务,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要由政府主要以政治的、行政的手段去解决,社会自身几乎没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空间。“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状况,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原有的“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管理功能弱化,使原本由单位调节的社会矛盾缺少了调节机制,从而使各种在基层产生的社会矛盾通过上访的形式向政府集中,特别是向上级政府集中;二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即认为一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可以完全靠市场化来解决,结果导致很多属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把“创收”作为重要目标,而把应当承担的责任当作“包袱”甩掉。目前,各种社会管理体制都还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如城乡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等,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出现了一些缺乏规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建立起社会宏观调控机制。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责、权、利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分担的责任关系。政府在社会发展方面,应当承担主导的责任,随着经济走上快速发展和主要靠市场调节的轨道,政府需要把更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发展领域,转移到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因为在群众的眼里,政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责任者,是社会秩序、社会和谐和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二是相互尊重的权利关系。政府和社会都要依法办事,政府要廉洁高效,公正公平公开,取信于民。要完善和加强政府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改变一些干部只向上负责,不向群众负责的状况。三是合理整合的资源配置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资源渠道多样化,社区、社团、中介组织、民间机构等社会组织以及私人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得资源。政府要用所掌握的部分资源或核心资源,调动、引导社会资源,把各种资源适当整合,办好社会事业,推动社会有序而健康地发展,形成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建立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关键。第三,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社会各阶级阶层关系发生的变化,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不断地、适时地调整相关的社会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一种新型的利益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首先,工农基本群众焕发出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次,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改革初期收入分配上“脑体倒挂”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在全社会基本

形成了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风气;第三,通过廉政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使公务员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第四,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明确肯定,私营企业主及其组织的代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也具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的参政、议政渠道。但是,在新型利益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过缓,致使他们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差距越来越大;二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增多,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年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面临再就业的困难;三是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长期没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工农基本群众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判断,也影响到他们对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态度。在一部分工农基本群众中,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一些本来可以妥善解决的具体纠纷,也往往会因此演变成xx。这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也是社会不安定的迹象。显然,保证这部分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应当着力加以解决。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整体利益关系格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我们不仅要特别关注工农群众的地位与利益问题,还要把这个问题放到我国社会整体利益格局中来加以思考。如果说,协调好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涉及的是调整社会结构、进一步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问题,那么解决好工农基本群众的地位和利益问题,则涉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改革既然是利益的调整过程,对于工农群众来说,部分成员的利益有增有损是难免的。如何让利益受损和得利相对减少者也高兴,或者愿意接受呢?这就要有一个达致和谐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这种机制,既能够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又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可以保护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能够保障比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给予救助,营造一个社会各群体共同生活的和谐环境。第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政府实行社会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政府的社会宏观调控,可以体现为依靠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多种办法来进行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实际上贯穿于社会分配的各个层次。但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不同主体来说,侧重点是不同的。针对平均主义“大锅饭”要强调效率,收入差距太大了就要强调公平;为了提高竞争力要注重效率,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注重公平。在现阶段,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社会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在初次分配中要坚持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初次分配要坚持效率原则是毋庸置疑的,这已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所证明。但初次分配中也有保证社会公平的问题,尤其是要注意通过完善制度来保证机会均等、竞争公平和合法权益保护。在再分配中要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虽然说再分配也要注意效率问题,也要注重效率和成本的社会核算,再分配政策不应该造成市场的扭曲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再分配的主旨是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保证人们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公正的价值体系提供基础的物质支撑。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各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

第五篇: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要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首先,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对和谐社会中的不许和谐因素坚决予以消灭。

其次,要强化执政理念,注重社会公平。强化对权力、机制运行的监督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度。建立健全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救助体系。科学有效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努力缩小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差距,减少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切实有效地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作风。让官员真正做到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为此,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和反馈制度,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有反映问题的有效渠道。

再者,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培育民间组织功能。社会组织是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建立分类别或分区域的组织渠道,让他们能够通过组织化的声音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让社会能够倾听到他们的心声。

最后,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行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针对各种分裂势力要坚决予以致命性打击,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行而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一定会促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下载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社会救助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社会救助 构建和谐社会 ——2005年社会救助实践与研究的新进展 洪大用 2012-10-23 20:48:31 来源:《东岳论丛》(济南)2006年3期第22~26页 【作者简介】洪大用,中国人民大......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范坝司法所积极发挥作用维护社会稳定范坝乡位于文县东南部,毗邻碧口镇。距县城107公里,交通不便。范坝乡行政区划面积576平方公里,总人......

    医疗保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网

    医疗保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网 “>医疗保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网2007-12-25 12:56:1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医疗保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网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保障是......

    医疗保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网

    医疗保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网 医疗保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网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保障是其中重要内容和基础之一,,医疗保险基金被广大参保群众称为“救命钱”,在社会保障......

    医疗保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网

    医疗保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网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保障是其中重要内容和基础之一,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医疗保险基金被广大参保群众称为“救命钱”,在社会保障......

    努力构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

    ×××× ×××× 努力构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省供销社下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的通知》后, ××县供销社按照通知要求,紧紧围绕......

    完善公共财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篇

    完善公共财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公共财政 提高效益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手段,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共五则范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通知 晋人社厅发[2010]149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局、卫生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山西省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