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为老年人服务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3 02:4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实为老年人服务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实为老年人服务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篇:切实为老年人服务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切实为老年人服务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县老龄办在市老龄办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大胆创新,面对困难,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用心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龄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多年来被评为全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老龄机构

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此,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老龄工作拿在手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主任,民政、人劳、财政主要领导为副主任,妇联、卫生、教育、广电等20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荔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制订了例会制度,并坚持常抓不懈。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相互协调的工作格局。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惠老政策,确保了老龄工作深入有序开展。

二、大力宣传尊老、养老、助老的美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氛围

为了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首先,我们在政策宣传上下力气,大力宣传《老年法》和《陕西省敬老优待办法》、《渭南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采取了广播、标语、板报、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涉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精神,全面提高了全社会对发展老龄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把“尊老敬老”内容纳入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每年利用老年节等重大节日,将我县涌现出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编成戏曲、小品或制成电视宣传片在全县各乡镇、各社区上演,弘扬尊老、养老、助老风尚,谴责鞭挞歧视、虐待,甚至伤害老年人的不良现象,营造了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老年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千方百计为老年人着想,真心实意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是我县多年来努力的方向。一是2007年我县斥资300万元筹建“大荔县老年活动中心”,并列为县政府2007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为城区广大老年人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场所。该项目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2026平方米,于2007年12月主体建成竣工,2008年重阳节投入使用。活动中心设有健身房、棋牌室、医务室、娱乐室及多功能会议室等,室外广场活动设施配备齐全,如健身器材、老年门球场等,可为老年人提供多项健身活动。活动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极大的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进一步推动了我县老龄事业的发展。二是从2008年起,我县投资800余万元兴建了大荔县中心敬老院。该项目占地30亩,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设臵床位300张,工程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此项目落成后将有效解决了我县城镇高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和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问题。三是按照国家鼓励个人兴办养老机构的政策,积极引导个人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我县埝城村李青兰女士自己投资750余万元,总规模占地40亩,首期开发福利院及老年公寓各一座,100余张床位,并购臵健身器材,率先在我县实施以老年之家为基础的老年福利院,开展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为内容的老年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四、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关爱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为确保老龄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始终坚持把以家庭养老为主体,集体供养、养老补贴、自我养老为补充的老年人保障体系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响应大荔县民政局关于开展百名民政干部下基层解民困,送温暖活动。并对2012年具备享受老龄补贴的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逐一入户年检审核。目前,全县享受8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人数达10000人,90周岁以上享受高龄补贴达1170人,百岁老人15人,据估算,全县70-79周岁老年人达3万人以上。

五、坚持常抓不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我们始终将老年人维权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常抓不懈。一是我们成立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两级老年维权组织33个,从体制到运行机制上,把老年维权工作落到实处。来信来访接待,做到有登记、有处理、有结果,完结率达100%,让当事人满意。教育系统一离休干部因工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十多次未有结果,我们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与有关部门协调,使问题得到解决,老人感到非常满意。二是开展以维护老人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敬老模范村和敬老模范户活动,对于今年涌现出来的10多个敬老模范村和先进个人,通过报刊、电台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对仍存在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以及侮辱、虐待、遗弃等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进行曝光,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快速处理,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祥和、安宁的养老环境。

六、发挥老年人余热,为我县经济发展做贡献

老有所为是新形式下老年人发挥余热,为社会再做贡献的重要途径。老年人阅历深,经验丰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改革开放,稳定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像多次被中、省、市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的林岚同志,不顾年老体弱,到学校为青少年讲科技、讲法律知识,他讲课风趣幽默、喻意深刻,深受青少年朋友的欢迎。安仁镇的李清学老人,年过七旬多年来一直投入到食用菌的研究中,利用科学知识种植菌类,并把先进经验免费传授给村民及前来学习的群众,为特别贫困的群众无偿提供技术和菌种,使当地农民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创出一条路子。步昌乡马红军老人,积极探索,在培育花卉上大作文章,从日本引进培育新品种“黑玫瑰”,前景看好。同时他还为10多位农民朋友无偿提供信息、技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谱写了一曲老有所为的赞歌。县电视台对这些老人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制作了“老有所为”专题片,对老人们的事迹分别给予报道,社会反响良好。为了焕发老年人青春、发挥老年人的余热,积极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老龄办指导下,全县成立了老年秧歌队、锣鼓队、健美操队、时装模特队等文体活动团体,共有1000多人参加。每逢重大节日,老人们身着彩服,载歌载舞,充分展现了老年人的风采。多年来,大荔县老年文艺队在全市老年文艺汇演中,多次得奖,取得了好的名次。

二0一二年四月十五日

第二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指的“社会”,应是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略和社会运行机制。第一,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利益格局多样化为条件的现实调控目标,而不是要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更不是要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第二,和谐社会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基础,正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样,贫穷的社会也不可能和谐。但是富裕并不是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还要看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要求保证基本的公平和正义,能够使人们普遍分享增长和发展的收益。社会主义制度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第三,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但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并不一定就是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社会不但要稳定、有秩序,而且不能封闭和僵化,要开放并充满活力。要能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四,和谐社会不仅包括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观念层面的和谐。和谐社会不但要使人们安居乐业、事业有成、心情舒畅,还要形成社会主义公~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有利于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价值认同的和谐越来越重要。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以及各种社会矛盾会始终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一种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和快速发展的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来的。第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工人阶级队伍明显壮大,特别是产业职工的规模快速扩大,通过改变职业成长起来的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产业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成员在职业阶层之间和在地域之间的社会流动明显加快,随着社会身份对社会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弱,人们的生活地域、工作单位和职业身份的变换频率大大加快;三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组成部分。随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在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群体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如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一些企业的劳资矛盾突出和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从总体上看,这些矛盾都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城乡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城乡关系的最大变化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数亿人口由农民转变成市民。城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过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第三,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实行的低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由于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凸显。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使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为丰富的时期,劳动力供给充足,少儿的抚养比和社会总抚养比下降。但能否把握住这个人口机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从今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就业问题依然严峻。第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社会组织有两个最为显著的变化:一是绝大多数从业人员脱离“单位制组织”的管理,在“非单位制组织”就业;二是各类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增加。改革开放以前,“单位办社会”曾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政府管理社会和个人的渠道,就是“单位制组织”,包括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而“单位”则几乎负责所属人员的生老病死等一切事务。在这种情况下,保障社会生活、管理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主要地都是通过“单位”来进行的。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各种只管理生产和工作而不负责其他生活和社会事务的“非单位制组织”大量产生,包括城镇各种完全实行市场聘任制的从业人员,农村里的从业人员也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单位制组织”的管理。随着政府转变职能的改革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由于住房的自有化、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就业和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原来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在社会管理方式上发生从“单位”到“社区”的变化,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以居住地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使各种连接政府与个人的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第五,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进入一个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各类文化产业

蓬勃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意识显著增强,但在总体上产生积极变化的同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还包括资源、环境状况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人口总量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制约,建立节约资源、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处理好国际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大国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争取较好的国际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但也要注意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主要问题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因此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加快发展;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产生的利益差别,强调公平公正、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改革初期,我们更多地强调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今天,我们愈来愈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初期,我们是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而且开放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今天,经济全球化影响到我国社会生活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需要进行新的价值整合。改革初期,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今天,则愈来愈迫切地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第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重视防止和克服以下倾向:一是“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二是“经济指标硬,社会指标软”。其实,社会指标并不比经济指标软,诸如城市化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投入占GDp的比例,以及更为具体的如人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失业率、贫困发生率、大气污染指数等,都是很实在的,而且都与人的需求和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投资于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投资于卫生尤其是公共防疫,不像盖高楼大厦那样立竿见影。社会扶助和救济的对象是困难群体,他们无力对投资给予回报。但解决好这些发展问题,正是我们经济增长的目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更有利于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有所积累,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协调的方面。其主要表现是,公共财政对经济的投入和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比例不合理。国际发展经验表明,社会事业的投入,尤其是教育和卫生投入,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而且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如果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能够相互协调,就能够既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又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但负责一切政治事务,而且负责一切社会事务,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要由政府主要以政治的、行政的手段去解决,社会自身几乎没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空间。“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状况,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原有的“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管理功能弱化,使原本由单位调节的社会矛盾缺少了调节机制,从而使各种在基层产生的社会矛盾通过上访的形式向政府集中,特别是向上级政府集中;二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即认为一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可以完全靠市场化来解决,结果导致很多属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把“创收”作为重要目标,而把应当承担的责任当作“包袱”甩掉。目前,各种社会管理体制都还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如城乡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等,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出现了一些缺乏规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建立起社会宏观调控机制。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责、权、利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分担的责任关系。政府在社会发展方面,应当承担主导的责任,随着经济走上快速发展和主要靠市场调节的轨道,政府需要把更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发展领域,转移到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因为在群众的眼里,政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责任者,是社会秩序、社会和谐和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二是相互尊重的权利关系。政府和社会都要依法办事,政府要廉洁高效,公正公平公开,取信于民。要完善和加强政府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改变一些干部只向上负责,不向群众负责的状况。三是合理整合的资源配置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资源渠道多样化,社区、社团、中介组织、民间机构等社会组织以及私人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得资源。政府要用所掌握的部分资源或核心资源,调动、引导社会资源,把各种资源适当整合,办好社会事业,推动社会有序而健康地发展,形成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建立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关键。第三,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社会各阶级阶层关系发生的变化,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不断地、适时地调整相关的社会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一种新型的利益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首先,工农基本群众焕发出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次,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改革初期收入分配上“脑体倒挂”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在全社会基本

形成了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风气;第三,通过廉政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使公务员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第四,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明确肯定,私营企业主及其组织的代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也具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的参政、议政渠道。但是,在新型利益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过缓,致使他们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差距越来越大;二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增多,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年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面临再就业的困难;三是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长期没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工农基本群众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判断,也影响到他们对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态度。在一部分工农基本群众中,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一些本来可以妥善解决的具体纠纷,也往往会因此演变成xx。这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也是社会不安定的迹象。显然,保证这部分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应当着力加以解决。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整体利益关系格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我们不仅要特别关注工农群众的地位与利益问题,还要把这个问题放到我国社会整体利益格局中来加以思考。如果说,协调好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涉及的是调整社会结构、进一步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问题,那么解决好工农基本群众的地位和利益问题,则涉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改革既然是利益的调整过程,对于工农群众来说,部分成员的利益有增有损是难免的。如何让利益受损和得利相对减少者也高兴,或者愿意接受呢?这就要有一个达致和谐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这种机制,既能够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又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可以保护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能够保障比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给予救助,营造一个社会各群体共同生活的和谐环境。第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政府实行社会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政府的社会宏观调控,可以体现为依靠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多种办法来进行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实际上贯穿于社会分配的各个层次。但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不同主体来说,侧重点是不同的。针对平均主义“大锅饭”要强调效率,收入差距太大了就要强调公平;为了提高竞争力要注重效率,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注重公平。在现阶段,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社会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在初次分配中要坚持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初次分配要坚持效率原则是毋庸置疑的,这已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所证明。但初次分配中也有保证社会公平的问题,尤其是要注意通过完善制度来保证机会均等、竞争公平和合法权益保护。在再分配中要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虽然说再分配也要注意效率问题,也要注重效率和成本的社会核算,再分配政策不应该造成市场的扭曲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再分配的主旨是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保证人们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公正的价值体系提供基础的物质支撑。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各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

第四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范坝司法所积极发挥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范坝乡位于文县东南部,毗邻碧口镇。距县城107公里,交通不便。范坝乡行政区划面积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740人,自然资源丰富、外来流动人口多,加上“5.12”地震灾后重建等因素,自然是矛盾纠纷的多发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范坝发展力度的战略决策,对范坝的维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的范坝司法所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今年以来,范坝司法所充分发挥各项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有效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一、人民调解工作

(一)切实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法律素养和政策水平。范坝司法所在今年加大了对全乡22各村65名人民调解员和乡调委会8名调解员的培训力度,分别于今年的4月12日和8月16日就人民调解法的内容及调解注意的事项进行了业务培训。重点培训了有关调解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调解方法。通过培训有效的提高了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知识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作用。进一步落实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要求,范坝司法所于8月制定并下发《范坝乡各调委会工作考核表》,就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分数将作为年终乡政府考核各村委会考核的依据。通过进一步加强考核工作,将有力带动各村调委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疑难复杂不出乡”的总体目标。

(三)整合资源,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多元化机制。今年8月份范坝司法所联合范坝派出所,针对在辖区内的疑难复杂事件进行联合调处。同时,范坝司法所以司法调解室建立为契机,同派出所建立了联合办案的长效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并建立了逢集值班咨询制度,为前来办事的人员解答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把矛盾的预防工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今年是全面完成“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乡村“两委”换届,市、县、乡三级政府的换届之年,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使换届平稳进行,范坝司法所联合乡综治办开展了6次大规模矛盾纠纷排查,排查矛盾纠纷40余起,积极主动及早介入,采取措施做好预防,避免了许多矛盾纠纷的激化。

(五)积极开展轻伤害、治安案件委托调解。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范坝乡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优势,积极推进轻伤害、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工作。截止9月,范坝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轻伤害案件2起,治安案件8起,共涉及赔偿金额12.06万元。在调解成功后,范坝乡人民调解委员会都依法规范地制作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重点对象法律法规的宣传,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为进一步增强范坝乡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范坝乡举行了以“党员干部学法用法”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活动,和基层党员干部一起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工作对法律援助、村委会建设和管理、社会救助、新农保、新农合、家电下乡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作了讲解。

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有力的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弘扬了社会主义法制精神,为推进基层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通过学习培训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学法用法的能力。

(二)与当前的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关注民生,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今年是人民调解法诞生之年,范坝司法所重点宣传《人民调解法》、以及《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范坝小学和范坝中学分别开展了小学生普法教育和中学生普法教育讲座一次。另外还开展了“两基迎国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法”等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册4000多份,使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参与到建设平安范坝,和谐范坝中来。

三、社区矫正工作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由此可见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今年,范坝司法所全面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台账制作和信息化建设,完善了从接收到解除矫正的一整套制度,严格依法做好个别教育、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力度。

四、安置帮教工作

(一)扎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调查摸底工作。按照县司法局的统一安排,今年9月,范坝司法所对辖区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及思想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摸底,这次调查摸底的意义是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摸清底数,掌握情况,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二)切实加强对服刑劳教人员和社会回归人员的关爱活动。为促进服刑劳教人员和社会回归人员的健康成长,促使服刑劳教人员更好地接受教育改造,范坝司法所及时对范

坝服刑劳教人员和社会回归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基础上梳理出需要重点关爱的对象,并积极协调乡民政、计生等部门,共同做好对重点对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生活帮困,今年为2名刑释解教人员办理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并建立了乡、村、社三级帮教体系,靠实了帮教责任,社干部为第一帮教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第二帮教责任人,包村干部为第三帮教责任人。

五、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建立健全了对法律服务人员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收费标准上墙、服务制度公开、服务过程透明,不断提高法律服务工作水平。在当好政府的法律顾问,为政府提供法律建议的同时,还积极为辖区群众在涉及到民生问题的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我所将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方便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民工、残疾人等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截至目前范坝法律服务所共承担非诉讼调解案件6件。

在县司法局、范坝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所同志的努力下,范坝司法所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的维护了范坝的社会稳定。范坝司法所获得市级规范化司法所的称号,司法所马云平同志连续两年评为司法系统先进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范坝司法所将以创建“平安范坝、和谐范坝”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第五篇: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能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一年的工作情况,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势头很好,成效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法律服务队伍中存在的有些突出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集中教育整顿的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等等。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全力以赴抓好新一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第二个问题:~年的工作安排~年,是保持全市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建设平安仙境的深化提高年、狠抓落实年和成果展示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调动和凝聚全系统各方面的力量,以推动平安仙境建设为立足点,以重心下移、狠抓基层、强化管理、规范服务为重点,以健全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一)深入开展“第一道防线巩固年”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和功能发挥上实现突破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正处于凸显期,面广量大,许多问题情况复杂,化解难度加大,健全完善排查调处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也是司法行政部门保稳定,参与建设平安仙境的主要阵地。我市的基层基础工作在全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年,我们将继续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司法行政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深入开展“第一道防线巩固年”活动,力求在基层工作的组织体系建设和功能发挥上有新的较大突破。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在巩固中抓提高。重点是落实好烟台市加快推进“第一道防线”建设现场会和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参与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现场观摩会议的精神,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继续抓好司法所和村(居)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调整充实、教育培训好队伍,加强工作管理和指导,提高司法所和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力争到年底,全市规范化司法所要达到90%以上。要把规范化建设的重点,放到规范管理和规范运作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所和调委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基层基础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要充分发挥功能。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服务基层的思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司法所要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做好结合文章,善于抓住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拓业务领域,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指导镇(街)、村(居)企调委会充分履行好职能,开展好矛盾纠纷的排查疏导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要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坚持民间纠纷定期排查疏导制度,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民间纠纷的调处率要达到97%以上,调处成功率要达到95%以上。继续深入开展创“四无”活动,最大限度地杜绝或减少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刑事案件、自杀事件、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为把建设“平安仙境”筑牢“第一道防线”。三是,要科学整合职能。要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整合、优化基层工作职能,形成保稳定的综合优势。加强“12348”专线建设,搞好对外宣传,进一步提高“12348”专线的社会知名度,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当好党委政府了解~、重大决策的参谋和助手。抓好镇(街)调解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力争到年底全市镇(街)调解中心有90%以上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要高度重视和抓好城乡基层特别是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的接茬和帮教工作,强化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现象,避免重新犯罪。到年底,要创建1-2处过渡性安置基地和实体。按省厅和烟台市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搞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确保矫正质量和社会效果。

(二)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普治效果和典型培养上实现突破~年,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结验收年,也是巩固和深化“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成果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抓住“四五”普法总结验收的有利时机,把抓典型、求实效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突破口来抓,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要精心组织检查验收,扩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效果。按照业务上级的要求,认真组织自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全面完成“四五”普法的各项目标任务,并要在此基础上做好新的五年普法、依法治市规划的论证起草工作。在日常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要继续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重点、贴近形势,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以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带动全社会普法工作的深入发展。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法制宣传的社会平台。继续抓好“两书制”经验的推广,深入开展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丰富法律进社区的内涵,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两书制”在两委班子健全的农村推开面要达到90%以上。要精心培育一批过硬典型,推动面上工作的发展。抓典型,推广典型经验,不仅是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衡量和评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近几年,我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起来看,比较过硬的典型少,影响了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水平和对外影响。~年,要以总结验收为契机,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来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在总结的基础上搞好创新,力争在全市精心培植、总结推广一到两个能够在全市、全省及至全国造成一定影响的典型经验,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规范法律服务管理,在服务质量和效益上实现突破法律服务具有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年,要认

真总结去年法律服务队伍集中教育整顿的经验,继续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规范法律服务管理,整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提高法律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树立法律服务业公平正义的良好社会形象。要通过新一年的努力,努力实现“三个确保”,即:以诚信建设为核心,坚持开展经常性教育整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办案(证),确保整个法律服务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水平有明显提高;狠抓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办案(证)质量考评机制,完善社会有关方面和当事人监督机制,确保办案(证)质量有明显提高;引导广大法律服务人员不断拓宽业务领域,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服务于社会稳定需要的各个领域,确保业务总量和收费有明显增长。要以“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律师自律管理,强化律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律师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引导律师机构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要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摩擦增多的新形势,拓展律师业务领域,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以学习贯彻即将颁布的《公证法》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证处向新型体制过渡和转轨,确保公证改革有序进行。进一步发挥公证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积极引导公证机构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服务,在更大范围上、更高层次上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服务,防范交易风险。要对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办法进行改进,重新制订《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加强对法律服务所的管理,尤其是主任任用、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都要有很大的变动。要进一步提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推动基层法律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引导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主动参与信访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化解矛盾纠纷,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四)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求,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为核心,认真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司法行政干警队伍。要抓基础,全面加强干警的综合能力建设。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狠抓党员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落实到推动发展和加快平安仙境建设上,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提高普法依法治理、营造浓厚法治氛围的能力,提高监管法律服务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要继续加大对干警的教育培训力度,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引导干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等,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执法能力。要抓载体,继续深化“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公正执法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监督,严格管理,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和队伍的良好形象。继续执行政法和司法行政干警有关“禁令”、“不准”和“规范”,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规范从业和执法行为,严肃服务执法纪律。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做到“五个不许”,确保勤政、优政、廉政。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广泛参与争先创优活动,年内,烟台市将在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队伍中开展三个“十佳”评选活动,我们要力争进入各行十佳行列。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凝聚人心和力量。管好队伍、不发生问题,让党委、政府放心;干好工作、不负重托,让人民群众满意。同志们,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和挑战。希望大家进一步发扬开拓进取、勇创一流的精神,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为维护全市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切实为老年人服务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实为老年人服务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足职能 发挥优势 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同志们:我们这次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是年度司法行政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一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根据局党......

    加强市残联财务资金管理切实为残疾人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省残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下,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较快地发展。财务工作在省残联计财处和市财政局的指导下,我会积极筹措并合理科学地运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多条线运作,建立全方位立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绝非一日之工,更非一人之力,蓬莱市按照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多角度切入,多条线运作,由点及面,依次铺开,构建起社......

    积极开展禁毒战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尊敬的XX局长、各位领导:您们一路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对我市禁毒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

    积极开展禁毒战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尊敬的XX局长、各位领导:您们一路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对我市禁毒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

    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5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前不久结束的......

    深化群众满意工程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今年以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把群众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一手抓产业促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和谐,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所......

    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近年来,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抓基层、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