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
90后一般通指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他们出生在社会转型加剧、改革深入、开放扩大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既在经济高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受益,同时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文化传媒的侵袭。因此,90后被认为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当他们带着这样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进入到相对自由宽松的大学校园后,就形成了不同以往大学生特点的90后大学生群体。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变化表现出了悲观情绪,认为学生越来越难管理,甚至有人大声疾呼社会教育的失败,认为社会前途暗淡。社会上对此的讨论也此起彼伏。这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大学生也曾有过一段混乱年代,吸毒、性解放、滥交、同性恋、对低俗文化的追求、对经典、传统的藐视„„他们有一个生动的称谓:“垮掉的一代”。他们喜欢具有迷幻风格的艳丽色彩,蓄长发,留山羊胡,追求“玩绚”,竭力表现个人特色,或者“冷漠、抑制情感”; 有一些对政治漠不关心,另一些却热衷于参加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总之,其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与传统发生震撼性的断裂,云端工作室。而到了90年代,成长于这一代的政治家主导美国社会的时候,并没有让美国垮掉,相反,克林顿总统这位曾今“垮掉”的青年在他连续8年的执政中,虽然绯闻不断,但在他的任期,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好的时期之一,他的新经济牌把欧洲与日本远远甩在后面,他唱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怪调主导发动科索沃战争,成功扼阻了欧洲强劲的上升势头,随手又签下美日安保条约和美澳安保条约,顺利做好将军事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洋转移的铺垫„„以至克林顿在卸任前酸酸地说,如果宪法允许继续连任,他还能获得大选。2010年6月,由比尔盖斯等世界富豪发起了捐出一半财产的倡议活动,8月初,已有包括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40位富豪做出了承诺,而其中也不乏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垮掉一代”,而且他们还都是白手起家。如比尔?盖茨,54岁;保罗?艾伦,57岁;乔治?卢卡斯(著名电影导演主要作品:星球大战系列影片),66岁等等。可见,这些昔日逃学、辍学、标新立异的青年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判断垮掉,由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德育教育的策略是否适应今日之时代。在提出德育教育对策前,有必要对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做一总结,包括心理、行为模式、思想等等方面。
一、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现状随着90后青
成都建网站 19fb.com ydl
第二篇: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文章对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进行了归因分析,探索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希望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不良就业心理;归因分析;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面面观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增容扩招,大学毕业生总量逐年攀升。加入WTO后,国家产业政策日趋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才选拔注重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题诸多,容易产生以下不良就业心理。
1.焦虑抑郁心理。
焦虑是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抑郁是悲哀、沮丧、郁闷等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和沉默寡言。大学生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满怀激情参与就业竞争,结果事与愿违,必然感到失望,多次受挫会产生焦虑,若不及时调整心态,能发展成抑郁症,危害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犯罪或自杀等极端行为。
2.随意矛盾心理。
求职就业中,以我为中心,片面强调“双向选择”,常表现出随意违约频繁“跳槽”的矛盾心态。他们渴望就业急于求成,轻率辞职好高骛远。随意矛盾心理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
3.从众攀比心理。
从众是个体受群体影响,放弃自己主张,转变原有态度,在认知、判断、信念、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保持一致的现象。攀比是盲目地与他人进行不对称比较。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重组和完善时期,易忽视个体特异性,形成自我价值取向的从众攀比心理。在就业中,盲目涌向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一味追求热门行业或知名企业,想进大机关不愿下基层,常与他人攀比收入待遇、行业单位和工作生活环境。从众攀比心理使目前“有人无业就”或“有业无人就”的结构性失业现象更加严重。
4.自负偏执心理。
自负偏执是自命不凡,盲目清高,刚愎自用,不善团结的心理表现。求职时,期望值偏高,偏执地追求择业高标准,无视跨专业的职业选择,“该出手时不出手”;一旦未被录用,不从主观上检查,往往偏执地认为社会不公,人为地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5.自卑依赖心理。
自卑依赖心理常出现于两种群体:(1)家庭贫困或就业有困难的大学生常常自我评价偏低,表现出害羞、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消极自卑情绪。他们是就业的弱势群体。(2)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不成熟,遇事犹豫不决,常过分地依赖父母或亲属决策。他们应聘面试要家长陪伴,签约要家长拿主张,甚至报到时还要家长陪送。
二、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归因分析
大学生群体正在步入成年期,正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和“心理延续尝负期”,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多重价值观和人格的再构成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的内因,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是大学生诱发就业心理问题的外因。
1.自身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可是大学生择业认知心理却依然停留在精英化阶段。首先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他们普遍表现出焦虑抑郁心理和自负依赖心理;其次,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容易产生自负偏执心理和从众攀比心理;第三,初次就业时,过分理想化,心理承受力差,稍微遇到点困难或不满意就表现出随意矛盾心理,在择业、就业、“跳槽”和再就业的循环中反复徘徊。
2.社会因素。
(1)传统就业观念,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少大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热衷于考研、考公务员,一心想“端铁饭碗,吃皇粮”。
(2)就业市场缺陷。全国的就业市场五花八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入市成本较高;人事管理制度仍带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毕业生异地就业派遣、落户口、接档案,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壁垒。另外,大学生招聘或使用过程中,凭关系、走后门,搞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竞争也时有发生。
(3)用人单位制度性歧视。不少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验,不接收女大学生,甚至还有身高和体貌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单位劳资政策不透明,钻国家政策空子,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随意性很大。也有单位重招聘、轻培养,对招用的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这也是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
3.学校因素。
(1)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问题突出。大学生就业既有总量性矛盾也有结构性矛盾,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矛盾。高校扩招,基本上只是招生总量的扩大。出于自身师资力量的考虑,高校专业设置未能同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2)高校的实习实训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实习难,找到学以致用的实习单位更难,尽管政府已对大学生实习、学工交替予以政策支持。但要做到全社会都主动吸纳大学生实习见习,关心其成长成才,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必须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在毕业生创业教育,求职能力培养,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滞后。另外,高校注重“初次就业率”,强调“先就业后择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助长了毕业生仓促就业,随意毁约,频繁跳槽等随意矛盾不良心理的滋生。
4.家庭因素。
父母期望值过高而毕业生急切地要感恩父母,这些家庭因素也是大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诱因。
二、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应对策略
1.构建社会防御体系。
(1)全社会都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就业促进法》,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要确保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充分就业的良性互动和正向循环,激励用人单位多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目前应着重解决毕业生异地户口准入和同城就业享受同等社会保障等问题,促进全国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让大学生领悟到西部就业去基层锻炼的可行性和光明前景。
(2)完善公益性人才市场体系,减少人才交流环节和入市成本,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用人单位应当兼顾毕业生的人格利益和其他利益,减少各种就业歧视,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业氛围。
2.构建学校防御体系。
(1)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切实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
(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3)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以创业教育和就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行个性化和全程化指导,大力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为毕业生提供合理的就业平台;同时,要建立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双困”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机制,确保他们顺利就业。
3.构建家庭防御体系。
家庭是大学生心灵的港湾,父母与子女间应多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配合高校做好思想工作。在求职受到挫折时,大学生最需要家人关心和抚慰,才能重建自信。同时,高校应从新生入学起就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家长认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共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共建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家庭防御体系。
4.构建大学生自我防御体系。
大学生应从学业、就业、创业几个层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抓紧在校时间,拓展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多种兴趣爱好,构建不良就业心理的自我防御体系,学会自我排解各种心理问题,理性地参与就业竞争;还要确立创业意识,暂无条件创业应先就业,积累经验和人脉,等待机会再创业。
综上所述,只要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和竭诚帮助,大学生毕业生就一定能自立自强,消除不良就业心理的影响,有效地破解就业难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伟大理想。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邬备民,俞金波.对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3]孙丽玲.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7).
第三篇:90后消费群体特征及营销策略
90后消费群体特征及营销策略
一、群体特征分析
(一)巨大的消费潜力
“90后”青年消费群体,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这不仅因为“90后”青年人数众多,而且更由于“90后”青年的消费需求广泛,内容丰富。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青年人数近3亿,约占总人口的1/4。这说明,青年是一个人数众多的消费群体。从青年需要来看,青年早期,正是长身体的最佳时期,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其生理需要,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品最受他们欢迎。进入青年中、后期,青年人的社交活动日趋频繁,与异性交往增多,对能够满足社交的消费品有旺盛的需求,如时装、化妆品、电影等。因此,可以说,青年对消费品的需求相当广泛,从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产品,到满足较高层次的心里、精神和文化需要的产品,都是青年消费的对象。所以得出“90后”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二)较强的独立购买能力
青年期,人的感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判断力及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已到达了新的高度,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断完善,逐步摆脱了对家长的依赖,因此相对少年儿童而言,青年人已成为独立的购买行为决策者,具备了独立购物能力,开始了自主性消费。同时,在整个家庭消费中,青年的消费选择和决策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家长们也往往主动与他们商量,然后再做出购买决策。参加工作后,青年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再加上没有任何经济负担,这为青年进行自主消费、满足自身各种不同需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极大的影响力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社会变革、文化变迁以及价值观念的转换,率先体现在青年身上。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信息的传递,市场行情的起伏,也首先在青年的消费行为中显现。因此,青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倾向对其他消费群体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一种新颖、时髦的产品面世,青年往往是捷足先登的消费者。由于青年人的消费开始,然后渐次影响其他消费群体对新产品的肯定和接受。
二、消费心理分析
(一)追求时尚与新颖,追求个性
青年人内心丰富,感觉敏锐,只要能博得他人的赞美心里就舒服,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追求时尚、新颖、个性,容易接受新事物,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在购买上是求新、奇、潮、美,然后才是实用,为了追求新颖,他们会互相观察、议论、模仿。再有就是自我意识强,买东西会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来买,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活动中,他们的心理需求不同,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肖一顾。从而产生更多的个性购买。
(二)猎奇心理
“猎奇心理”属于一种人的心理活动,每一个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心理。简言之,猎奇心理就是:对别人不让你去做的事想要去做,要看个究竟,并且好奇心特大。所以90后趋向于网购,对于网络虚拟商品90后总是能比其它年龄段的人更容易接受。出于对网络虚拟商品的好奇感和新鲜感,新奇的网络虚拟商品交易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购买兴趣和欲望。
(三)炫耀心理
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例如90后中在网络上拥有各种等级和装备作为炫耀的现象,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网络世界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
(四)从众与攀比心理
90后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90后本是纯消费者,但令人困惑的是很多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讲攀比。另一方面70后80后,90后的生活水平要大大好于他们。他们的父母大多会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90后容易养成“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就到别人前去炫耀”这样一种从众和攀比的心理。
三、营销策略分析
(一)个性化的限量营销策略
什么样的产品最酷、最值钱?当然是稀缺的产品。对于崇尚自我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90后”来说,得到一款稀缺产品该让他们多么的疯狂、炫耀。如何制造稀缺?第一是限量。如耐克将限量策略运用到了疯狂的境地。耐克Pigeon Dunks推出,使得数十位争抢的骨灰级耐克迷在耐克销售店发生冲突,直到警察赶到才解决了问题。物以稀为贵,限量制造疯狂。第二是限人。英国滑板品牌西拉斯&玛丽亚的东京店,消费者每次只能进20人,其他人需要站在门外等待。在前一批购物者离开之后,货架上的产品会重新更换。消费者乐此不疲,将进入“限制范围”作为自己个性的体现和身份的象征,实现了情感沟通。
(二)自我式的网络购物营销策略
宅在家里上网,是众多“90后”的写照。商家自然也要把营销战场摆到了网络上。相较于网络广告,网络“圈子营销”似乎更能深入的影响消费者。
“90后”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开心网圈子„„大行其道。在这些圈子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经验,进而作为自己消费的依据。影响圈子内的一部分人,进而形成圈子内的口碑传播,或者企业去建立一个圈子,打造圈子的知名度,都是高效的营销手段。
(三)互动式体验营销策略
“90后”更注重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因此,互动式体验营销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引导消费,刺激消费。具体体验营销形式有:第一是功能体验。它是通过对产品的试用体验,将使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和认知。如i-phone、i-pad就是建立品牌体验店,为年轻消费者特别是90后一代提供不一般的视听享受,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第二是娱乐体验。“90后”们喜爱娱乐、追逐娱乐。企业可将产品或品牌的理念特质融入到娱乐之中。同时“90后”是注重感受的一代,给予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综合感受,才更能让他们感觉到酷、有意思、好玩。
(四)利用“90后”消费的兴趣和时尚进行宣传营销策略
针对于“90后”大学生消费的兴趣性和时尚性,建议某些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能和一些明星的东西混在一起,作为赠品也行,比如画报、歌碟等。另外,售销商还应在一些新出事物上大作宣传,做一些比较新鲜、活泼的校园促销活动。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关校园靓丽生活广告,把它同时尚连接起来,引导一种时尚消费。这样的话,同样会吸引那些具有从众和攀比消费心理的人。
(五)主动式的网络推广外包营销策略
网络推广外包首先由“第一网络”提出,后经过陈默等知名网络营销策划大师发扬广大。“第一网络”以“专注互联网”为理念,推动和发展“整合网络营销”,推出“网络推广外包联盟”,打造“共享网络部”项目,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初步品牌发展时,可以凭借低成本,就可以拥有大量网络资源。网络推广外包服务根据实际情况,把多种网络营销和推广方法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量身定制针对性强、性价比高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全权负责专业实施和效果跟踪。网络推广外包,就是把原本企业或个人在网络营销过程中,需要实现的网络推广工作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商。包括“提炼推广重点”、“策划推广策略”、“实施推广方案”等过程。因此,“网络推广外包”将是一项符合网络营销发展方向、适应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效果要求的网络推广及综合管理服务。
四、案例分析
三星酷毕(Corby)手机
在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一款色彩鲜艳的手机展柜前若有所思,他就是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移动通信部高级副总裁卢基学。
刚刚结束了媒体专访的卢基学在“酷毕”的展台前徘徊,他用带有韩国口音的中文问记者:“你觉得这款手机怎么样?年轻人会很喜欢吧?”
这款专为26岁以下的学生打造的酷毕(Corby)手机会在10月份与用户见面。而三星不仅专门为这款手机搭建了独立的展台,还有几位漂亮的模特为前来参观的年轻人展示功能。虽然只是一款手机,但三星可谓费尽心思:四种颜色都非常抢眼;机身预置独有的卡通界面,采用手绘式的图标以及动画效果;而应用也极为贴合90后的兴趣爱好,内置了人人网、移动QQ等。
一贯给人以高端商务形象的三星正在关注时下年轻人的喜好。
三星认为:目前发展潜力最大的是年轻人市场,“从韩国的经验来看,年轻人是消费主导,比较容易带动社会潮流,所以年轻人的需求非常重要。中国消费者的换机间隔可能会越来越短,因为他们很重视口碑,所以我希望酷毕在年轻人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卢基学道出了三星的用心,希望借助年轻人掀起新一轮销售高峰,同时在年轻人中营造口碑。
点评:
该手机发布后,立即因其时尚的配色而受到了很多时尚女生的追捧,而2000左右的价格也令不少粉丝心动。酷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拥有年轻心态的人群身上最醒目的标签。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我,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他们眼中,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彰显独特个性,体现生活品味,释放青春激情的最佳拍档。三星正式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及时退出了这样一款手机,获得了营销上的成功。
11营销1班 16102110149
苏王龙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报告主送单位:XXX
报告提出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报告提出单位:XXXX
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一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的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特殊群体有他们的特点,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取得经济的而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同时,大学生消费也难免有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也展开此次调查,对大学生的消费进行归纳和分析。
二 调查的方法及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大多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支持。大学生群体处于未成熟与成熟的过度时期,消费经验少,时常发生冲动消费。此次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3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18名,占调查样本总量的60%;女生12名,占40%。我们的问卷主要设计有四个月消费范围:300元以下、300—400元、500—800、800以上,其中月消费在300元以下和300—400元之间的学生很少,月消费在500—800元之间的占总量的73%,月消费在800元以上的占总量的27%。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中主要有伙食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感情投入、形象消费、现代通讯工具的消费等方面。
三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新观念 消费倾向多元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的时代,步入着一时代的大学生不在满足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任然是其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手机、旅游、电脑等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在调查中,在问及“您的消费项目?”时,有83%的人选择了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着说明了当今科技的发达也深深影响了大学生消费,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与发展。2 追求时尚与潮流 大学生站在时尚的前沿,当然追求新异就显得理所当然他们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大学生的而共同特点。这体现在发型、服装、饰物、使用的通讯工具上。在调查中,有近50%的人的消费用于形象消费,这方面男生的消费占得比例比女生高,这说明男生也较注意形象。日常生活消费特征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杂合对于大学生也不例外,日常生活消费时大学生群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群体主要项目中,饮食消费明显高于其他消费,在调查中有93%人认为饮食消费时每个月的主要消费,可知,大多数学生消费时用于饮食消费。在调查到消费时考虑的因素时,有57%的学生认为在购物时以经济实惠为宜。有30%的学生认识在购物时以兼顾实惠和高标准为准,其次,也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在购物时是尽量追求高标准的,其中部分占总比例约10%。我们在购物时考虑的因素往往很多,如:价格、质量、品牌、外形、时尚等。在大学生看来,质量和品牌占的位置较重,有47%的人考虑质量,27%的人考虑品牌,着说明大学生的消费观是既关注质量又关注品牌。在每个月的消费盈余情况调查中,每月有盈余但不多的学生占60%,超支的占13%,这说明大学生消费计划性较差,盲目花钱的行为时有发生。当今是个开放的时代,大学生谈恋爱已不是新鲜事。在调查中发现,在情感投入方面,27%的学生用于谈恋爱,这方面,男生的消费水平比女生高。4.消费观念与态度
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处于半独立状态,即经济来源的依赖性即消费行为的独立性,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意识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消费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我们把问卷中的消费方式设计有三个方面:能省就省、做好计划再花、能花就花。其中有8人选择了能省就省,占比重的27%,14人选择了做好计划再花,占比重的47%,有8人选择了能花就花,占比重的27%。也就是说有些大学生还是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体恤父母的辛劳,只要有钱就是能花就花,月生活费几乎没有剩余的。调查中还是有让我们可喜的,那就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因为他们懂得做好计划再花,这是理财的一种好方法。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月消费中是能省就省,他们在消费中属于理性消费的,不易冲动购物。大学生由于还处于学生阶段,经济来源受限制,也较单一,主要有来自父母给的、兼职、奖学金、勤工俭学等。80%的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13%的学生时来源于兼职。
四 大学生消费状况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积蓄观念淡薄,财商有待培养和加强 2过分的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3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5 恋爱支出过度 无直接经济来源,主要依赖父母支出 五
大学生消费问题建议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
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六
总结
大学生消费行为属于未成熟与成熟的过渡时期,消费观念也属于形成阶段,消费经验少,主要表现在消费态度既理智又冲动,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还是合理的,但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正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所谓的从众和攀比心理,不仅城市与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一样,男女生消费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是大学生普遍的消费为。
附件
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您好!我们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现在正在做一份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以便更好
地引导大学生消费,特此展开这次调查,谢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您所在的年级?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您来自?
A 农村
B 城市 4 您的零花钱主要来源?
A父母给
B 兼职
C 奖学金
D 其他您每月的生活费是?
A 300元以下
B 300—400
C 500—800
D 800元以上 您的消费方式是?
A 能省就省
B 做好计划再花
C 能花就花您的消费项目?(多选题)A 伙食费
B 学习消费
C 休闲娱乐
D 人际交往 E 感情投资(恋爱所需支出)F 形象消费
G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 您的月生活费是否有盈余?
A 没有
B 有但不多
C 超支您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
A.以经济实惠为主 B 兼顾实惠和高标
C.尽量追求高标准 D 不清楚
10买东西,你比较注重哪一方面?
A 品牌 B 质量 C.外形美观 D 价格
谢谢签名:
您的合作愿您学业有成!,
第五篇:大学生期末考试应对策略
大学生期末考试应对策略
这是我从上学开始,十几年来遇到的第一个没有考试的期末,也使我得以从一个考试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期末考试,距离2010年期末考试还有三四的时间,看着部分师弟师妹在繁重的复习任务面前焦躁、抱怨甚至无措,我觉得我有必要把我大学期间应对考试的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共享,于是着手写这样一篇文章。个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对和不到位的地方请见谅。
一、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期末考试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期末考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新学期开学就开始准备期末考试。一般而言,这部分同学一开始时较多,能够坚持下来的较少。很多同学由于上个学期受到刺激比较严重,在新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都会信誓旦旦地对外宣传,这个学期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好好学习云云,在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能够做到每天准时起床,聚精会神地听每一堂课,即使课程本身很乏味也会强迫自己认真听完,但是,好景不会太长,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之后,便由于各种原因而放弃学期开始时的誓言,开始了“选修课必翘,必修课选翘”的新生活。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能够从头到尾坚持下来,但是这部分同学一般都是课外生活相对单调、朋友也相对较少的同学,我一个10级老乡应该就属于此类。入学时不知道听了哪个王八蛋师兄或师姐的劝告,没有加入任何社团、没有参与任何课外活动,专心搞学习,其导员助理(我好友)告诉我这个情况时,我觉得她的道路已经定下了:大学四年注定是孤单的。我就纳闷儿了,大一上全是那些毛概、思修、近代史之类的课程,你学个毛毛儿啊?为了这些东西放弃本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哪里值得?当然,期末考试,她肯定不会考太差。如果你自己看到了这篇文章,不要有什么顾虑,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
(二)考前一个月开始准备期末考试我个人比较喜欢在考前一个月就开始期末备考,个人也认为这是最有效,准备早了,战线拉太长容易疲劳,准备晚了,任务玩不成容易毛躁。
(三)考前一个星期着急了的这种同学课外生活一般都很多彩,各种交际、各种游戏、各种娱乐项目接连不断,导致考前一个星期才意识到需要准备期末考试了,这类同学一般这个时候就开始毛躁了、抱怨了。
(四)考前一天开始准备的不得不承认,我身边有这样的强人,周一上午考试,周日晚上还要先玩玩魔兽,然后在深夜一两点的时候开始把各种资料迅速过一遍,第二天去考试,能拿80分左右。
(五)考试过程中开始准备的这种就是比较具有讽刺性的了,一般出现在颇受争议的双学位考试中,部分同学将小抄带进考场,其实小抄上有什么内容都根本不知道,所以只能在考场上现学小抄现考试,就是所谓的现学现卖。
二、考前一个月开始备考的备考方法因为我大学三年的考试大部分都是在考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准备的,所以对这种方法比较钟爱,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那么考前一个月开始备课分为哪几布步呢?我一般坚持三步走战略,个别科目也可能两步或者四步,非常类似于高考的备考。大致如下:
(一)蚕食阶段初次接触“蚕食”这个概念是高中时老丁教的,原用来比喻侵吞他国国土如蚕吃桑叶般,老丁教育我们在进行一轮复习时要对待课本要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全部消灭。在考前一个月复习时间相对充足,对每一科都要有一个即全面系统又细致入微的整体把握。第一步,开始复习前,首先将教科书的序言或者编者的话读一遍,了解作者在编写教材时的学科背景和遵循的逻辑主线,然后在这条逻辑主线的指导下阅读该书目录,能够在目录的指引下反过来理解作者的编写逻辑和意图,达到能够自述该书编写体例的程度,此即完成了对教材框架的整体把
握。第二步,有了第一步的,建立起了知识框架之后,我们就要准备给每一部分填充脂肪和肌肉。在填充脂肪和肌肉之前再度分析本章、本节、本目之下的框架体系,编织相对稀疏的知识网络,然后层层细化,条条落实,点点掌握,将知识网络中的空格逐步填满,形成相对密集的知识网络,最终形成一个没有漏洞的完整的面。正如下图这片树叶,不多说相信师弟师妹都能明白什么意思。
(二)抓重点阶段进行完第一个阶段之后,如果你是一位善于学习的同学就应该能够自己辨别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这个阶段要基于我们在第一阶段作出的理性判断,然后才能做到精准地抓住重点。这个阶段的复习,个人认为应以简答题目或论述题目为主,全面掌握某一问题的来龙去脉,简单地讲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老师比较体谅学生,给我们划重点,那就更有的放矢了。把教材再从头到尾进行一遍之后,相信我们就可以考个不错的分数了。
(三)猜题阶段如果时间充裕,我会在考试之前给自己出一套题目,从名词解释、选择、填空到简答、案例分析、论述,按照考试题型出一套完整的题目给自己做,多次事实证明,自己出的试卷跟考卷有很高的相似度。这是我在大多数科目的考试中遵循的复习方法,用这种复习方法复习的科目大多数考的都还比较满意,但也有例外——《法医
学》。《法医学》是考的比较失败的一门课,对于这样一门工科类的课程,我知道自己与他人相比处于劣势位置,所以对这门课也是格外的重视,我至少复习了四遍,但是还是仅考了81分,付出与收获相当不成比例。
三、考前一个星期开始复习这应该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因为现在距离期末考试的开始只有三四天了,所以这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一)端正态度放弃准备挂科的心理暗示,树立垂死挣扎的必胜信念。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考试前全力以赴,考试中垂死挣扎,铃声不响,挣扎不止。不要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不要抱怨,时间就在你无谓的抱怨中无情地溜走
了。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不想考的太难看,那就从现在开始着急,开始端正复习态度。
(二)时间保证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就看谁能拼了。一天24小时,有效学习时间至少要保证一天12小时以上,其实这一点都不难,都是经历过高三的人,这一点谁都能做到,只是看你做还是不做,给自己定一个作息时间表。
(三)提高效率端正了态度,保证了时间,剩下的就是效率的问题了,关于提高效率指出几个小点:
1、制定计划。根据自己的考试安排,详细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并严格落实。
2、走路。昂首挺胸,信心满满,提高步幅和步频,脚踏实地(这个就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制造 “飞速运转”的形象,通过提高走路的效率不自觉地作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3、拒绝自习过程中听音乐。不管是什么音乐,总会让你分心,个体接受信息的通道是一定的,不要让音乐占用了你接受信息的通道,留几个车道给教材内容。
4、不要等,不要靠。这点主要是针对结伴自习的情况而言的,“不要等、不要靠”与结伴自习并不矛盾,只要伙伴之间约定好吃饭、回寝的时间计划,并严格遵守和落实,是不妨碍学习效率的提高的,同时,伙伴之间也应该相互体谅,不要制造麻烦让对方等你,用来等你损失的一两分钟时间事小,但因此而打乱了对方的节奏事大,这一点切记!千万不要打乱别人的节奏,就像我之之前的一个人人网状态所言,“任何试图扰乱我节奏的恕我直接忽略,我的步调我做主”,不管你是谁,不要打乱我的节奏。如果你跟你的搭档做不到相互体谅,相互促进,那我奉劝:如果不想挂科,想考好,那果断独来独往,学习可以是孤独的。一个人起床,一个人早餐,一个人占座,一个人自习,一个人飞速运转!做到了端正态度、保证时间、提高效率这三点,你会发现你上瘾啦!你爱上了学习,爱上了那厚厚的一堆复习资料,爱上了图书馆靠窗的那个小角落!如果,你是结伴自习,你同样会对你的伙伴上瘾,因为他在你最努力的时候陪着你一起努力,他与你同奋斗,共进步!如果你是一个人,你会爱上你自己,瞬间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如此努力、如此优秀!
四、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试卷内容都会。
1、按部就班。这个时候就按部就班答题就行了,千万不要耍酷寥寥草草半个小时写完试卷上交走人,没有人因为你提前一个半小时交卷就觉得你酷,至少我不觉得你酷,相反我严重瞧不起这样的同学,即使他会因为同学的一片“哇”声而感觉神清气爽,飘飘欲仙。
2、规范。一是要思路规范,特别是简答题和论述题,一定要有逻辑主线,按层次答题,主要观点必须明确并适当展开;二是要书写规范,老师肯定都喜欢写字好看的,写不好看,至少要写认真;三是要排版规范,一定要合理估计书写量,安排好段落、字号、间距等。我个人认为,如果题目全会又做到了上面两点,90分以上没有问题。
(二)、试卷内容跑偏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我就遇到过。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有破罐破摔的想法,两个小时,就是自己现场创造理论也能对付一下,文科就是这个好处。
1、先把能做的题目全部做完,这就不废话了。
2、不会做的题目充分发散思维,联想教材知识点。即使再怎么跑偏,侦查学的题目也不会跑到经济学上去,所以把课本从头到尾想一遍,然后把每一个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点全部罗列上,能对一点是一点。
3、有些题目根本就是完全没概念的。我考《公安管理学》的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因为骨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上课,在寝室自学教材,但是老师讲的又跟教材出入很大,考前看课件也没有完全看完,所以当时试卷后面有几道论述大题只是见过那几个名词而已,我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是还是绞尽脑汁,自己编一些晦涩的句子写上去,写的满满的,当时觉得“按面积给分”也不是没有可能,总不能空着吧。结果,成绩比较具有戏剧性,我当年觉得考得最烂的一门,还拿了96分,课堂的最高分。
五、如何拿高分,如何避免低分。
(一)拿高分
1、上课好好学,不废话。
2、好好复习,也不废话。
3、我觉得这个点很关键,那就是给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当然我必须声明一点,我给大多数老师留下了好印象,但并不是我为了得高分而刻意地伪装的。而是发自内心地想好好学,体现在几点:一是上课要往前坐,没有老师会特别喜欢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二是要积极回答问题,配合老师的教学任务,特别是有时候老师讲课冷场的时候,要主动配合老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下去,否则老师和学生都难看。
4、好好考,不废话。这四个点都很重要,但是我在这里想强调的还是要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我在很多课堂上拿到了课堂的最高分,并不是说我比别人学的好多
少,不能否认的是老师肯定是喜欢我的,老师一欢乐就把该扣的分给我留下了。当然,如果你天天翘课,偶尔去上课了又趴在桌子上大睡,还偶尔打个鼾、梦呓几句,那你就只能拜哥了。
(二)避免低分
1、上课好好学,不废话。
2、好好复习,也不废话。
3、好好考,也不废话。
4、不要给老师难看,不要公然与老师争执某一问题,有事咱下课说。说完
了。其实,我说的这些东西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是我把他写下来整理出来了而已,并且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师弟师妹看看能吸取点什么就吸取点,觉得我太浅薄了就一笑而过算了,大家有什么好的备考经验,也欢迎留言共享!最后祝各位考试的同学考一个理想的成绩,过一个快乐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