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扶起摔倒老人的社会调查问卷
关于扶起摔倒老人的社会调查问卷
1、当你看见有人在街上乞讨你会给予帮助吗?()(单)
A、会B、不会C、视情况而定
2、哪种类型的人更容易得到你的帮助?()(多)
A、老人B、小孩C、残疾人士D、自称经济困难的大学生E、卖艺人士F、其他
3、为什么不愿意去帮助?()(多)
A、可能是诈骗集团B、认为其能自食其力C、认为其所述不真实
D、就是不愿意帮助,没有理由E、其他
4、如果你遇到老人摔倒,你会出手相助吗?()(单)
A、会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B、先确定旁边有没有人作证,再决定是否帮助
C、先询问情况,再决定是否要出手帮助D、坚决不做这类傻事
E、直接拨打120F、询问并通知其家人G、利用手机留下证据
5、如果你选择了帮忙,那么是因为()?(单)
A、传统美德B、为自己赢得好名声C、随便呗,遇到就帮忙
D、为了事后报酬E、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做贡献
6、假如有老人在你面前摔倒,那么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你的帮助呢?()(单)
A、老人穿的很体面,看起来很有钱B、周围有陌生人
C、老人看起来很面善,不会讹人D、周围有朋友或熟人
7、你对扶起摔倒老人却被其敲诈这类事情的看法?()(单)
A、现在好人难做啊B、只是个例,大部分是真正需要帮助的C、只能算倒霉了E、按常理分析应该是他撞倒老人的8、如果你当了一回“雷锋”,却被栽赃了,你会怎么办?()(单)
A、拨打110,请求协调解决B、诉诸法律渠道C、自认倒霉
D、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消除误会E、坚决否认F、其他途径解决
9、如果你被敲诈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还会选择帮助别人吗?()(单)
A、会B、不会C、视情况而定
10、你对目前道德水平的看法?()(单)
A、非常好B、还可以C、一般D、较差E、很差
11、如果你的朋友或亲戚撞到老人后逃跑,你会不会举报?()(单)
A、不会,因为他(她)是我的亲人或朋友,只要我不说就没人知道
B、会,因为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帮他(她)
C、不会,但会叫朋友去自首
12、你认为有哪些有效途径来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多)
A、学校要注重学校道德教育B、大力发展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了,道德水平自认会提高
C、个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D、社会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13、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你觉得怎样才能减少这种敲诈手段?()(多)
A、从身边做起,决不能容忍身边的朋友做这种违法违德的事情
B、加强宣传,提高公民意识,提高辨别能力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懒得去理会
D、假如看到类似的情况,马上向有关部门反映
第二篇:论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
论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i
摘要:当代信息发达,我们时不时能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好心人扶起老人却被讹钱的事件。尤其在彭宇案发生之后,网络上便开展了激烈的“该不该扶起摔倒老人”的大讨论。本文主要以彭宇案为例,试图说明,虽然法律并未规定见到摔倒的老人一定要扶起,但人类作为有道德有思想的主体,在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是应该将摔倒老人扶起的。
关键词: 彭宇案 社会 道德
2006年11月20日,一名老太太在南京市某公交站台等车,不料被人碰倒骨折,医院鉴定为8级伤残,花费了不少医药费。老太太指认撞人者乃刚下车的彭宇,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这个事件一经媒体传播便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该不该扶起摔倒老人”的大讨论,有人认为该扶起老人,乐于助人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有人认为不该扶起老人,要是原本出于好意去搀扶老人反被指撞人并需要赔偿费用,岂不是得不偿失?
据江苏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透露,在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已经达成协议并撤回上诉,最后案件已和解撤诉结案。但是,彭宇案的发生,仿佛是压死中国社会道德这个大骆驼的一根稻草。看到摔倒的老人,有人就以害怕有彭宇一样的遭遇为借口,只是围观却不去搀扶。有网友评论道:“‘彭宇案’的一纸判决,让中国水平倒退了30年。”夏学銮教授认同道:“本来社会上就存在信任危机,这个判决加速了道德的倒退。这是制度对正义的粗暴,并已产生了示范效应。”这就是彭宇案的最大悲哀,它不仅引发了道德败坏,害不幸成为了
1为道德败坏辩护的工具。
对信任危机笔者深有体会。就如,笔者的亲戚在驱车过程中看到了在道路上被车撞伤且伤势严重的人,而当时肇事者已不翼而飞。他在看到后边的车也停下后,才下车要求后边的目击者为他作证人,得到答应后方将伤员送往医院。事后,笔者得知此事,便问道,假如没有目击证人是否会上前救助。对方迟疑了一会,便回答,不会。笔者追问,那就放任其不管让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对方回答,会打110求助,但不会上前帮忙,因为怕治疗好后的遭遇事故者把罪赖到自己身上并要求赔偿。若在没有目击者的情况下能做到打110求助而不是视若无睹却也是无可厚非。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变少了,人与人变得陌生了,有时甚至连自家对面住着谁都一无所知。有些人,连邻里间的一些小忙都变得不愿意帮,更何况遇上了陌生人呢?在学校里,每每提到安全问题,老师就很有可能是这么教育学生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在现代社会下,人与人渐渐变得相互不信任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而由不信任引发的道德问题随着人们相互间不信任程度的加深也愈来愈严重。看到老人不敢不扶,其中有一点就是对老人的不信任,怕老人会赖上自己。其实真正会这样做的老人又有多少呢?再有一点就是对道德的淡漠,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在看到老人摔倒的时候应该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帮助老人才能使老人免于受伤害,而不是首先想着自己有可能会被老人讹上。
从社会大环境来说,近些年中国的道德滑坡现象确实是较为严重的。尤其表现在食品行业中。毒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火腿等无一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在食品里加点别的东西就不能获利似的。在开放的市场中,有些企业竟然为了利益而至消费者的安全于不顾,实在令人发指。有网友调侃道:“被毒蛇咬了一口都没事,原来我们已被中国制造弄得百毒不侵了。”确实有夸大之嫌,但也的确道出了消费者的心声。上到企业,下到个人,道德滑坡的现象确实存在。1羽戈:道德危机之重与彭宇案之轻
http://news.ifeng.com/opinion/detail_2010_01/17/1337082_0.shtml
那么,大环境的道德滑坡现象就能作为我们见到摔倒在地的老人而不去搀扶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了吗?答案是,不能。
就个人道德发展方面来说,孔子认为:“知耻近乎勇。”所以,在见到别人有难却不去帮忙的话,有道德的人就会感到羞耻,而没有道德的人,因为和禽兽无异,并没有羞耻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因此道德培养的目标就是保持并发展原初的善。帮助他人,源于内心的一种善行,当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便会使心身充满一种愉悦感,而这种愉悦感将是推动你继续实行善的动力。人要保持高尚的道德,就必须修身养性。而荀子的观点与孟子正好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为了帮助人们获得善性强调了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善性的方法。同样的是,孟子和荀子都认识到了学习和自省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但在这个日益浮躁、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传统文化呢?因而,该怎样做才能重拾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需要大力探讨的问题。但是,它并不是本篇论述的重点。
就法律方面来说,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见到摔倒的老人要上前搀扶,可是社会发展至今,我们都应该有这个义务去扶起摔倒的老人。当然,我们也该看到,法律该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用以保护救助者的权利不受损害。该不该强制规定见义勇为、危难相助为公民的义务,也是一个需要大量探讨的话题。2就笔者认为,既然法律的作用是由外向内而道德的作用是由内向外的,那么这两者就应该结合起来,以达到相辅相成的境界。但是,该如何制定法律法规才能最大化的保护施救者的权益不受伤害,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就社会道德发展来说,市场经济的确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腾飞,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的一些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国人脆弱的神经。如何重建中华传统文化,以对抗西方文化的强烈入侵,扬我国威,这可不是一个将清明节等纳入公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将心比心,若等你老了之后,也不小心摔了一跤,而此刻围观众多,却没有人上前帮忙,甚至连一句问候都没有,那么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呢?若社会发展至此,那么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还剩下什么呢?这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是与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相背离的。若人人都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将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
另外,笔者想在单独列出就想要救助老人的人来说,首先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若是老人摔倒后受伤,不具备急救知识可能会产生二次伤害。同时,要切实保护自身的权益,若是身旁无目击者或周围环境存在异常,不要贸然向前,打110报警或是120急救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有人可能认为笔者在这里的论述与上面的观点是矛盾的。其实不矛盾,以上观点是强调在保护自我的前提下,再去救助他人。例如,一个有道德的人,若不会游泳,就算看到有人溺水,也不能跳下水去营救,因为那样他自身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若贸然跳下水去营救,此时要救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了。因而,此时大声呼救或打119是一个较妥当的方法。
综上论述,笔者认为,为了自身道德、社会道德的发展,在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我们都应有义务去扶起摔倒的老人。
i 参考书目、论文:刘余莉 《儒家伦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张哲 《道德与法律的困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鸿文 《别故意放大社会冷漠》 凤凰网
第三篇:闫胜利扶起的不仅仅是摔倒的老人
闫胜利扶起的不仅仅是摔倒的老人
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如果倒了,就扶不起来了。
面对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当很多人还在为此事争论不休的时候,闫胜利用他大爱善举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在如今社会,这已经成了一个很难得的举动,这个问题,被全社会、被公众、被新闻媒体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说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社会公德出了问题。
人,应该是生而向善的。帮助别人和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本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的常态。在扶与不扶的一瞬间,相信每个人内心都在做着选择。扶,也许惹官司,“彭宇案’鲜活事例就摆在那里威慑着人们,让人内心担心并纠结着。于是有意无意间,冷漠与无情在渲染着这个社会,成为很多人适应这个社会的“潜规则”。
但是,不管如何,信任危机不该成为我们见死不救的理由,社会道德应该是互惠的,今天你扶了人,也许明天你将幸运被人扶。现在你救了人,或许将来你被救。而真实的是将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都会成为被扶的对象。
所以我们社会很迫切需要像闫胜利这样的好心人,释放出正能量,来引导更多的人,都先从自己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美好。
第四篇:老人摔倒,你会前去扶起吗?
导读:
近些年来扶老人事件一直是众多网友的关注热点,而且一旦出现这种事情总是偏向“老人讹诈”较多。有人常以极为不负责的口吻,轻蔑地说“以后不敢扶老人了”,其实这是他们缺乏责任感、没有公心的表现。他们不过是找到了一个可以为自己不道德行为开罪的借口而已。那么老人摔倒,你会前去扶起吗?
一说起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肯定绕不过2006年发生在江苏南京的“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徐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候车时,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并送其就医的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元。2007年9月4日,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判决彭宇赔偿受害人4。5万余元。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
这个案件可谓是轰动一时。尽管案件最后以和解撤诉结案,尽管后来有不同渠道释放出不利于被告彭宇的信息,但是,此案造成的负面影响确实是不容低估的:从那以后,老人倒在路上无人搀扶、有的延误救治、有的窒息致死,屡见不鲜。
以致于有的老人为了保命,不得不在外出时身上揣一个“声明”:如有跌倒,自行负责,与搀扶者、救助者无关。希望以此消除路人上前救助的顾虑。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多么的悲哀啊!
路遇老人摔倒,你会扶吗?
之前看过一个笑话:生命的宽度就在于走在路上,看见一个老人摔倒,所有人都上去扶她,让她一时不知道该讹谁。
观点一,我会扶!毫不犹豫地去扶
湖北武汉一位老人在菜场门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往医院救治,老人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我们在慨叹一个生命消亡的同时,更应反思围观者为什么会这样“冷漠”?我们都会老的,这样下去,将来我们老了该是多么令人不寒而栗啊!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每个人“起而行”,从自己做起。我碰到这种情况,会不假思索去扶的,就算不幸被讹上了,我相信总是能说得清的。
观点二,会扶,但我会留个心眼
遇到老人摔倒,我还是会去扶,但是我会讲究方法。首先,证人要找好。路过的目击证人还不是很可靠,万一目击者走了,不给你作证怎么办?会找附近的门店老板作证。尽管这种技巧也许某种程度上会使之蒙上一层冷漠,但是现阶段能保护善心付诸行动的唯一保障。我们都期待不用犹豫就箭步上前的那天归来。
观点三,犹豫再三,还是不敢扶,怕麻烦缠身
路遇老人摔倒,如果取证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你可以报警。如果你不具备相关知识,万一摔倒的人有病,你去扶可能使他病发,那就得不偿失。所以我认为还是不扶的好。
面对救人风险,真的无计可施?
第一、法律要为好人撑腰
对诬陷恩人的人,要追究法律责任。如果真是糊涂了,有老年痴呆症,可以通过医学检查出来,这样我们可以谅解她。如果有意诬陷恩人,这样的人要判刑。至于她的子女出来作伪证,怂恿家长诬陷好人,法律上也要判教唆罪,千万不能让这种行为像SARS病毒一样蔓延。
第二、完善相关社保制度
社会应该动员起来,让更多的医疗保险覆盖到老人身上,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打消老人担心没钱治疗的顾虑,这类“反咬一口”的事应该就会减少。
第三、媒体要正确引导
媒体不要人为地制造“人心惟危”的错觉。但是,现在我们处于转型时期,人的心态相对比较复杂一点,确实有出现碰瓷、诬陷好人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上,要从社会正气的方面引导,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能人为地放大某种负面现象,否则会让大家觉得生活在这个社会太不安全,每个人都只想明哲保身。
第四、寻求帮助
当确定周围环境安全后,可以走过去观察对方意识是否清醒,身上有无伤口和出血等现象。如果周围有成年人,可以让其帮忙打120,注意向接线员描述摔倒老人的情况,并讲清楚出事地点。如果寻求帮助无果,可以向附近的银行等机构寻求帮助,让专业医护人员或者警察来处理此事。
老人摔倒?一边是好心人被诬陷,一边是路人漠然而去,当今社会的公共道德良知被严厉拷问。当老人摔倒了,我们应该去扶,但要记住,既要救助他人,又要保护自己!
第五篇:关于“扶起与不扶摔倒老人”的论文
坚守道德
老人摔倒不被扶起事件,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为什么面对摔倒的老人公众会如此冷漠的视而不见,不肯出手相助呢?这其中存在着深层的道德原因。
老人摔倒没人扶与摔倒的的老人不无关系。被扶起的老人里,有些道德水平低下。之前发生的讹人事件里,无良老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良心,去谋取利益,使心存善良的人们真心害怕去扶起摔倒的老人。
江苏如皋一座立交桥上,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受伤,大巴司机殷红彬下去搀扶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被他的大巴车撞倒的,幸好警方调取了监控录像,这才让事情水落石出。
在上海打工的湖北小伙子小孙好心将一名被摩托车撞倒的老人送去医院,可当家属出现后,小孙却被老人指认为肇事者。家属说,如果找不到目击者证明小孙的清白,他就要对这个事情负全责。小孙无奈,只好向目击者求助。
见到9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摔倒,骑着电动车路过的刘女士便赶紧下车扶起了老人。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翻版“彭宇”,刘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时候,请周围的几位路人为自己作证。“姑娘,我不会赖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后,老人对刘女士很是感恩。然而,当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却改了口,称是刘女士撞了他。幸亏老人的家人明事理,幸亏有目击者愿意为刘女士作证。
缺乏诚信的摔倒老人,让善良的施救者伤透了心。做好事变得如此之难。倘若摔伤的老人都是诚实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有所顾忌的去考虑救不救啦。
一位捡破烂的7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路过的冯女士的自行车前,自以为有责任的冯女士连忙把老人送到医院检查治疗。没想到,老人第二天找到冯女士的单位,自担摔伤责任并把400元医疗费用退还给冯女士。老人的善良、诚实让冯女士无比感动。如果所有的摔伤老人都能像冯女士遇到的这样诚实善良,相信大家也就不会有所顾忌了。
不敢扶老人如今已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它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这一严重社会道德问题,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意识。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是天然的,它需要教育与引导。在一个众人感到迷惑,不知道该不该伸手扶摔倒老人的时候,需要政府代表社会公信力来发声、发言,来明确要弘扬什么摒弃什么、要奖什么又要罚什么,就算小题大做也未尝不可
在面对和处理有些事情时道德的约束力显得很微弱。当道德无法调整一种现象,而且这种问题又亟待解决时,法律的介入也是必要的。国家法律层面上及时给予支持,才能很大限度消除社会上‘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立法的重点是确立免责原则和举证规则,即救助人提供救助行为,除存在重大过失外,对救助行为的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
坚守道德,摔倒老人不再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