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不该扶起倒地的老人?

时间:2019-05-14 22:5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该不该扶起倒地的老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该不该扶起倒地的老人?》。

第一篇:我们该不该扶起倒地的老人?

我们该不该扶起倒地的老人?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2011年8月16日,天津市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万元。

由彭宇案和许云鹤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倒地的老人该不该扶起?这个本来理所当然的事情成为了大家一个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情。因而在面对倒地的老人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发生过的现象。

2011年9月14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八旬老婆婆摔倒在昆明市麻园农贸市场门前路上,不少路人驻足围观却一直无人敢上前搀扶。热心的许女士见此情景实在不忍,决定上前搀扶老人,但是做好事,也有顾虑,于是许女士找了站在旁边的两个小伙,对他们说:“你们帮我看着,你们给我证明,我去扶她起来。”搀扶老人,是做好事,许女士为什么要找来证人呢?“当然要人来证明了,我怕她(摔倒的老人)说是我把她整倒的。还有更悲惨一点的,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78岁的市委组织部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里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儿子肖先生外出时发现,老人孤零零趴在地上,额头磕破流血,鼻子紧贴地面,已没有了呼吸。家属说当时哪怕有人帮他翻个身,老人或许都不至于死。时至前几天,

第二篇:论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

论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i

摘要:当代信息发达,我们时不时能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好心人扶起老人却被讹钱的事件。尤其在彭宇案发生之后,网络上便开展了激烈的“该不该扶起摔倒老人”的大讨论。本文主要以彭宇案为例,试图说明,虽然法律并未规定见到摔倒的老人一定要扶起,但人类作为有道德有思想的主体,在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是应该将摔倒老人扶起的。

关键词: 彭宇案 社会 道德

2006年11月20日,一名老太太在南京市某公交站台等车,不料被人碰倒骨折,医院鉴定为8级伤残,花费了不少医药费。老太太指认撞人者乃刚下车的彭宇,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这个事件一经媒体传播便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该不该扶起摔倒老人”的大讨论,有人认为该扶起老人,乐于助人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有人认为不该扶起老人,要是原本出于好意去搀扶老人反被指撞人并需要赔偿费用,岂不是得不偿失?

据江苏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透露,在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已经达成协议并撤回上诉,最后案件已和解撤诉结案。但是,彭宇案的发生,仿佛是压死中国社会道德这个大骆驼的一根稻草。看到摔倒的老人,有人就以害怕有彭宇一样的遭遇为借口,只是围观却不去搀扶。有网友评论道:“‘彭宇案’的一纸判决,让中国水平倒退了30年。”夏学銮教授认同道:“本来社会上就存在信任危机,这个判决加速了道德的倒退。这是制度对正义的粗暴,并已产生了示范效应。”这就是彭宇案的最大悲哀,它不仅引发了道德败坏,害不幸成为了

1为道德败坏辩护的工具。

对信任危机笔者深有体会。就如,笔者的亲戚在驱车过程中看到了在道路上被车撞伤且伤势严重的人,而当时肇事者已不翼而飞。他在看到后边的车也停下后,才下车要求后边的目击者为他作证人,得到答应后方将伤员送往医院。事后,笔者得知此事,便问道,假如没有目击证人是否会上前救助。对方迟疑了一会,便回答,不会。笔者追问,那就放任其不管让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对方回答,会打110求助,但不会上前帮忙,因为怕治疗好后的遭遇事故者把罪赖到自己身上并要求赔偿。若在没有目击者的情况下能做到打110求助而不是视若无睹却也是无可厚非。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变少了,人与人变得陌生了,有时甚至连自家对面住着谁都一无所知。有些人,连邻里间的一些小忙都变得不愿意帮,更何况遇上了陌生人呢?在学校里,每每提到安全问题,老师就很有可能是这么教育学生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在现代社会下,人与人渐渐变得相互不信任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而由不信任引发的道德问题随着人们相互间不信任程度的加深也愈来愈严重。看到老人不敢不扶,其中有一点就是对老人的不信任,怕老人会赖上自己。其实真正会这样做的老人又有多少呢?再有一点就是对道德的淡漠,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在看到老人摔倒的时候应该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帮助老人才能使老人免于受伤害,而不是首先想着自己有可能会被老人讹上。

从社会大环境来说,近些年中国的道德滑坡现象确实是较为严重的。尤其表现在食品行业中。毒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火腿等无一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在食品里加点别的东西就不能获利似的。在开放的市场中,有些企业竟然为了利益而至消费者的安全于不顾,实在令人发指。有网友调侃道:“被毒蛇咬了一口都没事,原来我们已被中国制造弄得百毒不侵了。”确实有夸大之嫌,但也的确道出了消费者的心声。上到企业,下到个人,道德滑坡的现象确实存在。1羽戈:道德危机之重与彭宇案之轻

http://news.ifeng.com/opinion/detail_2010_01/17/1337082_0.shtml

那么,大环境的道德滑坡现象就能作为我们见到摔倒在地的老人而不去搀扶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了吗?答案是,不能。

就个人道德发展方面来说,孔子认为:“知耻近乎勇。”所以,在见到别人有难却不去帮忙的话,有道德的人就会感到羞耻,而没有道德的人,因为和禽兽无异,并没有羞耻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因此道德培养的目标就是保持并发展原初的善。帮助他人,源于内心的一种善行,当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便会使心身充满一种愉悦感,而这种愉悦感将是推动你继续实行善的动力。人要保持高尚的道德,就必须修身养性。而荀子的观点与孟子正好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为了帮助人们获得善性强调了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善性的方法。同样的是,孟子和荀子都认识到了学习和自省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但在这个日益浮躁、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传统文化呢?因而,该怎样做才能重拾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需要大力探讨的问题。但是,它并不是本篇论述的重点。

就法律方面来说,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见到摔倒的老人要上前搀扶,可是社会发展至今,我们都应该有这个义务去扶起摔倒的老人。当然,我们也该看到,法律该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用以保护救助者的权利不受损害。该不该强制规定见义勇为、危难相助为公民的义务,也是一个需要大量探讨的话题。2就笔者认为,既然法律的作用是由外向内而道德的作用是由内向外的,那么这两者就应该结合起来,以达到相辅相成的境界。但是,该如何制定法律法规才能最大化的保护施救者的权益不受伤害,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就社会道德发展来说,市场经济的确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腾飞,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的一些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国人脆弱的神经。如何重建中华传统文化,以对抗西方文化的强烈入侵,扬我国威,这可不是一个将清明节等纳入公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将心比心,若等你老了之后,也不小心摔了一跤,而此刻围观众多,却没有人上前帮忙,甚至连一句问候都没有,那么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呢?若社会发展至此,那么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还剩下什么呢?这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是与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相背离的。若人人都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将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

另外,笔者想在单独列出就想要救助老人的人来说,首先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若是老人摔倒后受伤,不具备急救知识可能会产生二次伤害。同时,要切实保护自身的权益,若是身旁无目击者或周围环境存在异常,不要贸然向前,打110报警或是120急救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有人可能认为笔者在这里的论述与上面的观点是矛盾的。其实不矛盾,以上观点是强调在保护自我的前提下,再去救助他人。例如,一个有道德的人,若不会游泳,就算看到有人溺水,也不能跳下水去营救,因为那样他自身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若贸然跳下水去营救,此时要救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了。因而,此时大声呼救或打119是一个较妥当的方法。

综上论述,笔者认为,为了自身道德、社会道德的发展,在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我们都应有义务去扶起摔倒的老人。

i 参考书目、论文:刘余莉 《儒家伦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张哲 《道德与法律的困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鸿文 《别故意放大社会冷漠》 凤凰网

第三篇:老人跌倒我们到底该不该扶起来

老人跌倒我们到底该不该扶起来?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这是众所周知的彭宇事件。

继而媒体曝光出诸多诸如彭宇案之类的扶助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诬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断”等逻辑推理的理由判决巨额赔款等案例,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开始讨论并指向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老人跌倒我们到底该不该扶起来?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看起来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现在有网友谈论到这个问题时,有人提到:你和别人开玩笑说这句话,得到的回复1.扶不起!2.我整个人都扶老奶奶了!有:没个十万二十万,就算是雷锋也不敢扶。也有:要看附近有没有摄像头,如有还是上去扶一把,如没有就当路过。还有这样一个笑话:3个富人在炫富;1说:我家开宝马!2说:宝马是我家的垃圾车!3说:我天天扶老太太过马路!

1、2说:3哥,还是你有钱!看了这些评论,我们不得不再次反思,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每每与朋友们谈起,都可以引发很强烈的反应。社会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太多,数不胜数,某某在公交车上被顺走了钱包、某某的爸爸衣服被割开,钱包不见了、某某的妈妈被迷晕,钱财尽失……有句话说的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此多的问题直面而来,难道我们不需要深深的反思吗?这个社会出了什么问题?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又该如何呢?这样一个矛盾综合体的社会,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我觉得是社会伦理道德出现了问题,也许这是社会发展的通病。

越来越多的人不知廉耻为何物,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职吗?越来越多的人陷

入毫不费力的投机取巧中,这难道不是法律的失责吗?社会能越发展,人类的素质却在降低,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感觉不到安全感,这样的事件越多,人们的心肠就会越硬,在遥远的将来,要去何处找寻诸如雷锋的好心人啊?社会不给予我们安全感,反而一味的回避这个问题,要我们如何不在自己保护自己,如何安心坦然的做好事?彭宇事件的真相被“保密”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影响到所有人道德和价值观取向的重大事件就这样稀里糊涂和解了,就这样在人们的质疑声中落下了帷幕。但在网络时代,想绝对保密是不可能的,保密反而让人们怀疑事件处理的公正性,司法机关的如此执法,能不让人寒心吗?

彭宇事件真实地反映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的转型对人的影响,反映了现实阶段人与人、人和政府的关系的状况,其中的信任危机让人忧虑。社会在变,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变,但不能向坏的方向变。一个人人自危,互相之间漠不关心,人与人之间没有爱的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

3月5日是全国“学雷锋日”,记者在郑州街头扫街“学雷锋”,结果令人尴尬——两天内出手帮助14次,竟13次遭到或直接或婉言的拒绝,还一度被误认为别有企图,甚至有一次还差点被当成贼。2010年12月29日14时许,在福州市六一北路与湖东路交叉路口附近,一位85岁老人孤身外出,摔倒在人行道上,围观者无人出手相救,直至老人生命终结„„

我们都对社会道德的下滑担忧。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受害者,但同时我们都在有意无意、主动被动中扮演着不良风气制造者的角色,我们都很尴尬。我们都希望有个冰清玉洁的社会环境,我们都需要爱和被爱,关心和被关心,信任和被信任„„现今的状况不能不说是我们社会道德的悲哀。处在经济繁荣、道德低下社会中的人们,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而且这样的经济繁荣对所有人来说既没有意义,又是无源之水,道德的衰败最终会摧毁经济的繁荣。试问,缺乏了信任的社会会怎么样呢?答案不言而喻,这样的社会是从内部开始腐烂的,华丽的外表只能遮掩一时,当褪去着华丽的外衣,我们还剩下什么?为何治病要治本?为何斩草要除根?我想都是一样的道理吧!从最根本处入手,一切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曾经放过一个电影,名字叫《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面的情节和南京的彭宇案完全一样。那个电影虽有一定的反响,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是被加工过的,影响有限。彭宇事件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他的影响巨大,不言而知。一时间,家人之间在出门之前叮嘱的话竟然是:出去看到老人躲远点,老人有事千万不要去管!如果良心过不去,一定要在周围有足够的证人时,才可以去管,而且在有人救助时赶快离开!另外,在路上碰到了停在路边的车千万要绕道走,以防万一被拉进车里……这样的叮嘱令我觉得悲哀,如果一个社会到了救助别人之前要先找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时,这样的救助还能有多大的效果和意义?当一个社会缺乏起码的信任,当一个人时刻提防别人的误解,甚至做好事时都得穿戴好盔甲,这个社会就不仅令人感到悲哀了,而是深深的恐惧。

那么,我们的社会还剩下什么呢?还可以期待什么呢?如今的为今之计只有结合政府和人民的力量,共同抵御和防治才能建设出更美好的社会!政府的不回避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动力与决心,鼓舞着我们对此类行为的抨击。社会是我们的社会,只有生活得无忧无虑了,生活质量才能提高,才有这个资本去与世界竞争,我们中国应当是个内在外在均超前的泱泱大国!有句广告词很有道理:美是由内而外的。当今社会必须要敲响警钟:我们社会由内而外的美在哪里?!

第四篇:上海电力学院星光小论文--浅谈“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起”(定稿)

浅谈“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起”

最近媒体曝光出诸多诸如彭宇案之类的扶起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诬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断”等逻辑推理的理由判决巨额赔款的案例,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开始讨论并指向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老人跌倒到底我们该不该扶起来?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

前不久,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公众对老人跌倒出现的冷漠和麻木不仁,这又真的是中国道德的沦丧得体现吗?

对此,我的看法是:

首先,不能因为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而全盘否定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的良好道德观。

中华民族是有道德、讲道德的民族。一是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蓬勃勃,展示的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克勤克俭,展示的是中国人昂扬向上、勤劳向善。这样一份美德,是中国人的基本状态、中国人的总体状态。二是从举办大事喜事的过程看,这些年,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在这些大事喜事中,中国人展示了讲文明、讲礼仪的公共道德,中国展示了环境好、秩序好的良好形象,中国的志愿者展示了热情、周到服务的奉献精神。办这些大事喜事,我们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三是从应对大灾大难的过程看,这些年,在应对南方雪灾、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顽强不屈、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品格,看到了全体中国人爱心如潮、仁者爱人的美德。每当面临灾难灾害,中国人总是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这都足以说明,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道德、讲道德的民族。

所以我们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不是去怀疑它,否定它。再者,扶起跌倒老人不只需要技术,更需要道德。

卫生部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这一规定,解决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即在老人跌倒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老人扶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老人在扶起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并不完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道德问题。如果面对老人的跌倒,连“扶”的想法都没有,或者不敢有,而是“敬”而远之,还何谈“扶”的问题呢?

所以在遇到老人跌倒的时候,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基本的救助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颗“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心。不要被一些“救人有风险,救前需思量”的语句让自己在助人为乐时畏首畏尾。

最后,扶起跌倒老人更需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既然卫生部已经从技术层面对搀扶跌倒老人提出了规范和要求,接下来需研究的,就是如何从道德与法律层面也提出一些规范和要求,以消除公众在行善过程中的“风险”压力,解除公众行善的后顾之忧。目前,一些西方国家在如何减轻行善者责任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欧美国家则有一种法则被称为“好撒马利亚人法则”,即在紧急状态下行善,即使造成了一定后果,也可以减轻或免除行善者的民事责任。如果能够从法律上给行善者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伸出善良与正义之手,社会的善良与正义之举也会越来越多,而更多的老人、弱者等会受到社会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帮助。

在“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儒家文化滋润和熏陶了几千年的这片土地上,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着实值得我们反思。尽管曾经发生过少数“行善被讹”的个例,尽管这些“悲情”事件让人心生寒意,但绝不应成为“见死不救”的借口。青丝变白发是每个人都将经历的,如果今天不扶起别人,我们还以什么资格去要求下一辈搀扶我们?

下一次,别再做沉默的围观者。因为我们扶起的不仅仅是老人,还有自己那“跌倒的道德”。

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

第五篇: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关于“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话题。实例便是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至今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当时南京市民彭宇因为主动扶起在公交车站跌倒的老太并将她送往医院,谁料反被老太指认是被彭宇撞倒的,最后彭宇被判赔偿老太40%治疗费。判决出来,舆论哗然,网上甚至有了“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扶不扶,想想彭宇四万五”这样的顺口溜。无独有偶,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又陆续出现数起翻版“彭宇案”,如“殷红彬案”、“许云鹤案”,这一难题由于执法因素的介入,变得使人更加困惑。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在传统道德氛围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选择难题。其实在生活上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意识。曾经,在南宁朝阳那一段路有很多很可怜的人在桥上行乞,我们看他们可怜,每次路过都会不由得捐出一些零钱,做了好事心里也会很开心。同样的,也是在同一个地方,只是时间不同了,那就是现在,时代在发展,可是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可怜人在行乞了,那些人看似更可怜,断手断脚还有毁容的等等,让我们觉得惨不忍睹,可是捐钱给他们的人却越来越少了。难道是我们道德后退了,同情心减少了?不是的,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诈骗行为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反醒一下自己,捐钱给他们是帮助他们还是纵容他们继续骗人?让我不由得想起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面说了一个组织,专门骗小孩子进去,然后搞瞎他们的眼睛或其他使他们成为残疾人,然后命令他们去街头行乞。这样的一个现实让我不由得想起南宁朝阳的那些乞丐,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行乞的人很可怜,但是得到的钱却是催残他们的背后组织,想到这我就犹豫了。想帮助他们不一定用这种方式,可以用另外很多的方式帮助。

课堂上的视频,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段这样的话:信任,本是一个和谐社会里最基本的要求—— 不是吗?当你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坐高铁、地铁,要相信它不会突然追尾;就是你睡觉,也要相信这屋不是“楼脆脆”;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如果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喝白水也怕有害元素,我们还能吃什么? 讲小道理,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讲大道理,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

是的,毕竟,我们是“老百姓”,不要变成“老不信”。十人中有九人缺德,不是德不好;十人中一人有德,就是德尚在。总得使有德的人多起来,总得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面对老人摔倒是否该扶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扶,我们一定是要扶的,但用什么方法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看到老人倒地,打个急救电话可以,找专业人员去也行,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有些急救意识,有些受伤了是不可以乱动身体的,比如骨折等。当然,如果老人倒地,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上前去扶的,毕竟这社会上好人还是比坏人多的。

助人为乐是公民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发生了个别“彭宇案”就对帮助他人产生畏惧,不管周围有没有见证者或视频设备,帮助别人不应有所迟疑。但要形成一个“人人乐意助人”的社会氛围,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改变。

下载我们该不该扶起倒地的老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该不该扶起倒地的老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倒地老人扶与不扶

    倒地老人扶与不扶——不同的选判决树立的价值导向2006年彭宇案:一位老人在街上摔倒并受伤后,彭宇冲上前去将她送到医院,并给予200元作为帮助。但老人最后在法庭上状告是彭宇将......

    我们应不应该扶起摔倒在路边的老人专题

    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1.我们正在从“熟人社会”大步走向“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中,失去了“人情与血脉”的联系,面对城市中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除了法律的监控之外,我们需要......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论老人跌倒该不该扶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紧跟时代,不用担心再回到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了。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可以基本满足,但是在当今社会,人文道德的......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在传统道德氛围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选择难题。但自南京“彭宇”案后,发生了连续几起老人跌倒有人扶了却连带......

    老人倒地无人救助的反思

    老人倒地无人救助的反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五千年的灿烂与辉煌,五千年的智慧与文化,中华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

    关于扶起摔倒老人的社会调查问卷

    关于扶起摔倒老人的社会调查问卷1、当你看见有人在街上乞讨你会给予帮助吗?()(单) A、会B、不会C、视情况而定 2、哪种类型的人更容易得到你的帮助?()(多) A、老人B、小孩C、残疾人士D......

    扶起我们之间的信任

    扶起我们之间的信任 ——由帮扶摔倒老人引发的探讨 摘要:摔倒的老人要不要扶,这已经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话题。这都是南京“彭宇案”和天津“许云鹤案”带来的后患,他们帮扶摔倒......

    专题探究: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专题探究: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近期,随着老人摔倒事件的不断发生,该不该扶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下面是某高校做的一个关于该话题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民意调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