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汉语教学领读赤道中人提供[模版]

时间:2019-05-14 22:5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印尼汉语教学领读赤道中人提供[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印尼汉语教学领读赤道中人提供[模版]》。

第一篇:印尼汉语教学领读赤道中人提供[模版]

领读 一 二十美金的价值(唐继柳编译)

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那些小孩子的游戏。”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有点儿烦。他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着他。“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您一个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父亲生气地说。“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儿哀求道。“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二十美金。”“哦。”小孩儿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觉去,好好

小孩儿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心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 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你睡了

吗?”

“爸,还没有,我还醒着。”孩子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儿——这是你要的十美金。”“爸,谢谢您!”孩子高兴的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的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不解地问。

“因为原来不够,但现在凑够了。”孩子回答:“爸,我现在有二十美金了,我可以向您买一个 小时的时间吗?明天早一点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领读二

翡翠 HSK模拟朗读课范文

翡翠,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玉石。它以艳丽的色彩、美丽的光泽、晶莹剔透的细腻感,在众玉石中被人们冠以玉石之王的美誉。翡翠多产于缅甸,颜色丰富多彩,其品种有绿色、红色、黄色、紫色、蓝色、白色和黑色等,以绿色为上品。翡翠的透明度俗称水头,透明度高的 翡翠显得非常晶莹透亮,有种“水汪汪”的感觉。翡翠中绿色以外的部分称为“地子”,它不仅反映底 色和结构特征,还反映了翡翠的干净程度和透明度,即水与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

领读三

HSK模拟朗读课范文 学制

“一言堂”教学学什么课程?上哪个老师的课?学制多少年?……这样的问题都是学校说了算。

制度在中国高校实行多年,弊端日渐凸现。目前,各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学分制改革,使 高等学校教育进入了“自主点菜”的时代。

最直白的表达是,学分制如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

济承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是攻读一个学位还是两个学位,提前毕业还是 推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第二篇:红楼梦读后随笔(1 )赤道中人

《红楼梦》读后随笔

(一)赤道中人记得父亲在小乡镇开过一间杂货店,所谓的杂货店,真的是一间名副其实“百货商店”,店里除了出售油盐糖米外,还有其它日常用品:由穿着的如衣服、鞋子、化妆品到用的文具、锄头、建筑材料等等,可说应有尽有,而且还包括了一些“唐人书”。如今回忆起书柜中的各类书目,大概也不下四五十种之多。印象深刻的,算是《我们爱科学》、《小冬木》、《五朵金花》等等。其中自然有中国四大名著在内。当时每一本书好像我都浏览过,只因识字不多,有的看看其插图,或装模作样跳读几回,书中似懂非懂的内容,倒是从兄長及左邻右舍等茶余饭后闲谈时听到的。有一次,随同父亲去探望一位远在几公里处住的农家长辈,父亲骑了脚踏车,后车座上载着我,一大清早就出发了。谁知半途时我尿急,父亲停下车子,并千叮万嘱我小便时不要朝着风向,口中还得念念有词。到了农家,父亲跟伯叔等聊天,我也只好在旁闷坐喝茶,看窗外的田园风光。随着喝了一口茶,茶水入喉时,起初只觉的这茶有点异味,也不在意。再喝时,感觉到伯伯家的茶,味道真的跟母亲家里沏的茶大不一样。不由得使我大感惊讶:路旁小便不要朝着风向,农家茶的味道,还有杂货店铺林林总总的货物,这些小事,不是也在《红楼梦》中出现过吗?当时想,回到家后一定要查查,要找出书本中还有什么东西和我们家乡习俗所相同的。

不知多少年又过去了,我也离开了这山青水秀的故乡。有一次偶然间遇到阔别多年的老乡,我们谈起了家乡的土产、新兴的行业、印尼产的木材、燕窝、纸张,堪称世界之最等话题。印尼,其实在中国也不是人人不知的国家。这又使我想起不久前重读的《红楼梦》,有“爪哇国”一词,曾出现在《红楼梦》中。说起这个,老乡也大感兴趣,因此我们的话题又多了起来,更是无所不谈了。回到家想想,《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可与莎士比亚媲美的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葩,我们印尼(爪哇国)的名称,竟然能在在其中占上一份,我们不为此感到骄傲吗?也许有些人认为这不足为奇,但若从历史学的角度看,这是珍贵的史料,起码说明二三百年前,爪哇国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影响足见一斑,从而可以推测到当时彼此国家的历史经济地位。从商业贸易上的角度看,中印早就已经互通有无,是商贸的老伙伴了。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爪哇”两字虽然不是首次出现在《红楼梦》里,但还是可以追溯和研究这个音译的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道地的北方人,是不是在曹雪芹时代,爪哇这名词已先从南方一直流传到北方若干年了?随之可以绘制出地域性方言的扩散路线图?我们的祖宗是不是也因为爪哇国的知名度而南下?当然,书中也出现过诸如暹罗、俄罗斯、西洋等的国家或地域名称。“美国”自然没有提及,因为《红楼梦》成书时,美国还未诞生。又当时认为印尼是在远洋的边缘国家,能够在中国北方占上一席,自然是有其特殊因素的。翻开我们学校里的历史地理教科书,只说是香料输往中国,殊不知燕窝这稀世之珍,功不可没呢。也许是我们的历史学家疏忽了。考古和历史研究往往是在古物或书籍上的蛛丝马迹中找到答案,哪怕仅是断垣残壁或片言只字。幸好有这部书为我们作证,同时也肯定了此书对我们的历史文化的价值。在《红楼梦》中,还接二连三提到燕窝,服食量且是以斤两计的。

此后,我更不敢小觑这部著作,随着也开始留意其它关于这部著作的一些专著。在中国大陆、台湾、甚至世界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著书、翻译的更是汗牛充栋。从它的作者、版本、历史背景、语言艺术、书中大小人物性格描写、心理描绘、社会风气、谜语、成语、俗语、歇后语、詈骂语、诗词、后人评语专述;服饰、饮食、建筑、医药、教条、同性恋、贪污、高利贷、地痞殴斗等等的物理及人性百态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数不胜数。而且非常深入和细微,而对于文学修为颇浅的印尼赤道中人,真是叹为观止。《红楼梦》不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鲁迅说是曹雪芹打破了历来中国文学的传统写作手法;能看见贾宝玉看见死亡…;周汝昌说每一篇章都有里表层面…;周中明说它的语言能使人听明白书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能看得见他们说话的神情;还有俞平伯的研究、王国维、蔡元培等名家不胜枚举的点评……我有幸十几年前曾经在班芝兰旧书摊里购得一本民国六十五年胡适考证的旧版本,后来又买了些版本。在印尼雅加达,要买一些评析《红楼梦》的专著,殊非易事,在这里这类书的供应屈指可数。不过不久前,有兄长往新加坡时,有友人去台湾、香港、大陆等地时,都买了些这方面的著作,百家讲坛中如周汝昌、周岭等解读一类的光碟送我。因此,也有了一览如刘心武、胡文斌、刘继宝、二月河等当代名家评说《红楼梦》的作品和光碟的机会,有时令我啼笑皆非的是,原著《红楼梦》一书也一买再买。又一次再见到我那位老乡,素知他酷爱阅读武侠小说,言谈间我们的话题扯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我不经意地建议他要先看原著,然后才看电视剧,话一出口悔之莫及,我竟然有藐视电视剧的制作者之嫌了。据电视报道,这些剧组工作人员和演员,单在物色演员为书中各类人物扮演角色的甄选工作中,已耗时经年;再加上拍片子的时间,本来是弱冠少年郎和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都长成青少年,脸型看来已不像剧中的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也有的演员体型已经变化,長高了,胡鬚也长出来了,不再适合扮演角色的要求,被迫换角,拍一部电视剧可见是煞费心血的,我不可以视这些电视剧如无物。不料我这位老乡听后并无异言,反有同感,他还以《神雕侠侣》作比:好几部的《神雕侠侣》电视剧,他认为没有一部拍的好,不是改编的面目全非就是尾声时草草了结算事。他还问我《红楼梦》中哪个情节写得最好,哪有雷同等等问题。虽然一一作答,事后根本自己也不知所云。好在他理解,不然,我倒是个狂妄自大的夜郎君了。

说来惭愧,我从来不曾一气读完《红楼梦》,总是断断续续读好几个月,最后也没读完。其间还放下来读其它的书,或做别的工作,到后来索性从最后一回读起。也许这部书真的很难好好读完,或者还是因为自身学识、水平的关系,虽然也曾经下过几次决心,终归是搁浅多过启航。但说到这里,倒有一件事是真正改变了我读《红楼梦》的陋习。记得有一次,听了某电视台介绍一本署名为“十年砍柴”的作者写的《另种角度解读< 红楼梦>》,该书大意是以人际关系学的角度来看刘姥姥、王熙凤等的人际处理、应变为主题,因而使我萌生一个念头,何不也以新的视角读那还没读完全的《红楼梦》?为此,我准备先行梳理一些有关的书,并且发现这些书有的是往某人物为重点解说,某些是以诗词为重点研究,逐一分门别类排列,同时打开《红楼梦》,从开篇第一章读起,然后再备纸笔罗列出认为与某部分相关,某部分需要分类记起……。

这次真的不敢再造次了,读书进度当然更慢,但笔记的纸张却逐渐地多了起来,有时把这些笔记稍微整理一下,竟然能够“推翻”某部专著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井然有序地列出曹雪芹笔下自己创作出来的百余个成语;而运用古人的成语也达几百条之多;符合组词结构的四字短语,暂时还无去计数,但不下三百个;其中歇后语、俗语等也还不计,这些笔记的作用是,能说出那说杂货店铺的事是在哪一回中,道出小便不要朝着风向是在哪一回里,还有谁家的茶有异味,在哪一回中提及爪哇国、燕窝、西洋货?又如果再和我那位老乡聊天,倘若他突然问起《红楼梦》哪一篇最能看出作者的独具匠心,我当毫不犹疑地回答他:“开卷第一回!”。(20-02-2012)

第三篇:《红楼梦》读后随笔( 3 ) 赤道中人

《红楼梦》读后随笔(3)赤道中人

《红楼梦》是中国有史以来的四大名著其中之一,研究《红楼梦》已成为当今一门特别学科。自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大文学家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胡适《红楼梦考证》面世后,尤为掀起了“红学”研究的热潮。此后,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大家多年来从不间断地对此巨著作深入研究。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生尚未被发现留下其它著作或另外可作佑证的资料,因此可供参考、互证的材料少之又少。在诸多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著作当中,各家各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正证明《红楼梦》这一巨著及至无穷无尽的生命活力。

曹雪芹之“此开卷第一回也”“中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说明作者对其著作是十分慎重的,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不难让我们了解到这部巨著创作过程的艰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句,更是道出了曹雪芹的用心良苦。姑且不论其“作者自云“的披阅十载等事是否属实,但开卷第一回中又如“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等句,充分说明了曹对其作品寄予的期望,有意识地要使读者尽”“解其中味”,这是不可置疑的。当今红学泰斗周汝昌在《百家讲坛》节目专题说《红楼梦》的内容是一部多层面的著作,其写作表达手法是有表里层次的,绝不像其它三部名著那样单一而已。这个也可在吕启祥的《红楼梦寻味錄》(山西人民出版社)说的“表层之下有内层,…使人‘入迷’、‘出悟‘…”句中看出端倪。就是如鲁迅所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另一个事实就是二百年来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石头记》/《红楼梦》探索,其中自然地包括了成书后陆续出现的脂砚斋甲戌本书评、早期的手抄甲程、乙程本和高鹗时期的印刷本等等,逐渐加深了研究《红楼梦》中的内容细节和片段的出自作者心栽的用语。

研究《红楼梦》的学者,有的来自于古典诗词研究,有的来自于史学领域,或有的来自于社会学、文艺学……等等不同领域,都构成了红学研究的特点,成就了一门五花八门新学科。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这部巨著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也是有史以来作者匠心独运的成功作品。既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部伟大创作,就是肯定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内涵的确与众不同,那么,很自然地我们能在作品中的字里行间,看得出是字字珠玑。细读《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云云云,可见作者处处强调了其作品中包含的创作动机、将真事隐去的内容、世态炎凉的悲情、理想的和现实中相互交错的无奈及抒发内心的痛苦等等。这一切都跃然纸上,尤为在遣词造句中表现无遗,而全书中使用的熟语,更是书中内容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的使用工具和手段之一。赤道中人已将这些熟语或短语加于编排,以“成语“为主及“俗语”为次试作分析,将会有便于对《红楼梦》作者的用语习惯、思维等进行深一步的了解。

中国国内的红学研究仍在个别、小组、会、社等单位继续着各方面本土或国际性的探讨,网上有专题的微博等等。最近较为突出的有刘心武《红楼梦续集108回》的完书、十年砍柴《另种角度解读<红楼梦>》等的出版。印尼一些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的人士也时有不定期集会,交流读《红楼梦》心得、探讨如何把《红楼梦》翻译成印尼文的可行性等等活动。赤道中人2012年九月

第四篇:浅析汉语、印尼语语音对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汉语、印尼语语音对比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摘要:随着中国和印尼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汉语热潮在印尼有愈演愈烈之势,且印尼华人数量比例很大,对于汉语的学习更加迫切。本文通过汉语与印尼语的语音对比,把汉语的语音规律呈现出来,找出影响印尼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因素,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思路,从而更好地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关键词:汉语 印尼语 语音对比 对外汉语 语音教学

一、前言

当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可谓成绩喜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超过2500所大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教授汉语。我们国家在69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孔子学院,总数已有238所。而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且印尼的华人很多,他们和原住民都有强烈的学习汉语的愿望,汉语热潮在印尼有愈演愈烈之势。进行汉语、印尼语的语音对比研究对于印尼的对外汉语教学和两国的文化交流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扩大汉语印尼语语音的对比研究范围,不断补充完善对两者的研究资料,对于将来走上对外汉语教师这条道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为有志于在印尼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或是志愿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

二、汉语、印尼语的语音差异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具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评判一种语言学得好不好的首要标准应是是否正确正握语音,吐字、行腔、轻重快慢、升降变化是否掌握到位。因此,汉语、印尼语的语音差异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汉语、印尼语的声调差异

汉语是声调语言,有四个声调: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它是汉语音节的一部分,关系到词的具体含义,而印尼语没有声调,是非声调语言。在印尼语里,声音的高低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只表示对话语里某一部分的强调,如ayo,不管念成什么音高形式,它都只是感叹词,只有一个 1

意义,表示邀请或命令:来,来吧。这就与汉语不同了,在汉语里,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即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同一个音节“[PA]”至少可以念成四种音高形式,[PA55](巴)、[PA35](拔)、[PA214](把)、[PA51](爸)。

(二)汉语、印尼语元音音素的差异

汉语根据不同的口形和舌位,可分为舌面元音(7个)、舌尖元音(2个)、卷舌元音(1个),它们分别是: 舌面元音:

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ɣ]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ê[ɛ]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舌尖元音:

-i[ɿ]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i[ʅ]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卷舌元音:

er[ə]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除此之外,汉语还有ɑi、ei、ɑo、ou、iɑ、ie、uɑ、uo、üe、iɑo、iou、uɑi、uei等13个复合元音。

印尼语根据舌位的高低、前后具体分为高元音(2个)、中元音(3个)、低元音(1个);前元音(2个)、央元音(2个)、后元音(2个),共有9个元音音素,包括6个单元音和3个复合元音,他们分别是 单元音:

a/A/ 中、央、低唇元音 é/ɛ/ 前、低、平唇元音 i/i/ 前、高、平唇元音

o/o/ 后、低、圆唇元音 u/u/ 后、高、圆唇元音 e/ə/ 中、央、平唇元音

同样,印尼语里也有复合元音,但跟汉语相比少了许多,只有3个:ai、au、oi。

经过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印尼语里o的发音与汉语略有不同,汉语中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印尼语中是后低圆唇元音,也就是说印尼语里的o比汉语汉语拼音字母的o要开得更大些。

2、印尼语里没有ü这个元音,它的发音状况与i基本相同,但唇形拢圆,因此对印尼学生来说学好ü的发音应该不难。

3、印尼语里没有卷舌元音er,对于单纯受印尼语影响的学生来说,碰到卷舌元音er与舌尖后音zh、ch、sh组合时,可能不容易发好这个音,容易发成舌尖前音。

4、印尼语里没有舌尖前-i、舌尖后-i,因此也没有汉语所说的整体认读音节,但这个有其规定搭配的声母z、c、s和zh、ch、sh,多加练习应不成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读整体认读音节时要把它们同韵母i区分开来。

5、印尼语里的复合元音较少,需要注意的是汉语里碰到iou、uei、uen和声母拼读时,要把中间的元音去掉,如niu、gui、lun,这在印尼语里是没有出现的。

(三)汉语、印尼语辅音音素的差异 汉语辅音:

汉语共有辅音声母21个,从发音部位上看,可以分为七类,分别是: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前音(j、q、x)、舌面后音(g、k、h);从发音方法上看,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塞音(b、p、d、t、g、k)、擦音(f、h、x、sh、r、s)、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边音(l);按气流的强弱又可分为送气音与非送气音。印尼语辅音:

印尼语共有辅音音素25个,从发音部位上看,也可分为七类,分别是:双唇音(p、b、m、w)、齿唇音(f、v)、舌尖中音(n、t、d、s、r、l、z)、舌面中音(y、ny)、舌根音(k、g、kh、ng、q)、混合舌叶音(sy、c、j)、喉音(h)。从发音方法上看,同样也分为七种,分别是:塞音(p、b、t、d、k、g)、鼻音(m、n、ng、ny)、擦音(s、sy、h、kh、z、f、v)、边音(l)、塞擦音(c、j)、半元音(y、w)、颤音(r)。此外,印尼语语音没有送气与非送气之分。进过对比后可得出汉语印尼语辅音差异如下:

1、印尼语辅音音素比汉语丰富,没有舌尖后音zh、ch、sh,但有半元音w、y,此外,擦音多了kh、sy、v,鼻音多了ng、ny。

2、汉语、印尼语都有音素r,但发音方法却大有不同。汉语里r是舌尖后、擦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颤动,气流带音;而在印尼语里r是颤音,发音时舌尖抬向齿龈后部,当气流冲出时,舌尖上下颤动,舌尖要放松,不能紧张,不能太大力。这是跟汉语语音最大的一个不同点之一,对于单纯受印尼语影响的学生来说,要注意对其讲清两者的不同,解释清楚正确的发音方法和规律,否则可能会容易发成印尼语的颤音。

3、印尼语里的混合舌叶音j、c,发音部位是舌尖舌面与前腭接触,这与汉语有所不同,可能会有点难度,特别是c。在汉语里,c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同时要送气。由于舌尖与舌叶这两个发音部位比较难把握,而且印尼语没有送气音,因此,对印尼学生来说这个音是有难度的。

4、汉语里的舌面前音q、x,在印尼语里只出现在借词中,q念k音,只作起音,不作音尾,如quota,读成kuota。而x 做起音时念成s,只出现于借词中的第一个音节,如xantat、xilofon;做尾音时念成ks,写成ks,如latéks。如果x后面紧接的是辅音,ks自成一个音节,如ékspor;如果后面紧接的是元音,那么ks中的s成为后面元音的起音,如taksi。x在作起音时与汉语的辅音声母相似,读作s,因此很多印尼学生可能会直接把x读成s。

(四)汉语、印尼语音节结构差异

汉语的音节是由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按照一定的规律拼合后得到的,共有如下10中组合方式(其中,V=元音,K=辅音):

1、V 如:a(啊)、o(哦)、e(饿)

2、VV 如:ai(唉)、ao(奥)、ou(呕)

3、VK 如:an(安)、en(恩)、(y)in(因)

4、VVV 如:iou(优)、uei(威)、uai(歪)

5、VVK 如:ian(烟)、uan(弯)、uen(问)

6、KV 如:ba(爸)、ce(册)、na(那)

7、KVV 如:bai(白)、cui(崔)、pei(陪)

8、KVK 如:can(餐)、ben(奔)、qun(群)

9、KVVK 如:huan(还)、jian(间)、luan(乱)

10、KVVV 如:qiao(桥)、kuai(快)、shuai(帅)印尼语的音节组合有11种方式,分别如下:

1、V 如:i-bu(母亲)、a-nak(孩子)、u-mur(年龄)

2、VK 如:an-da(你)、un-di(抽奖)、im-lek(春节)

3、KV 如:bi-bi(姑母)、ca-ri(找)、da-du(骰子)

4、KVK 如:ban-da(财富)、cen-til(风流)、bon-sai(盆景)

5、KKV 如:gra-dis(免费)、kre-dit(信用卡)、pre-man(流氓)

6、KKVK 如:prak-tis(实用)、trak-tir(请客)、spon-tan(自发的)

7、VKK 如:ang-ka(数字)、eng-gan(不顾)、ong-kos(费用)

8、KVKK 如:mung-kin(也许)、ping-gir(逃避)、rong-ga(洞)

9、KKVKK 如:trans-fer(转发)、kom-pleks(复杂)、blong()

10、KKKV 如:stra-ta(层次)、stra-te-gi(战略)

11、KKKVK 如:stres(压力)、in-struk-si(指示)、struk-tur(结构)经比较得出结论如下:

1、印尼语没有VV组合规律,虽然印尼语双元音,但在印尼语里不能再划分为VV,而且不能独立成词,但汉语的双元音可以独立成词。

2、印尼语的单词一般都比汉语长,它的“双音节”或“多音节”可能在汉语里只是个“单音节”或者“双音节”。印尼语的基本词一般是由1至5个音节组成的,而汉语一般是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的读音。

3、印尼语的辅音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在音节开头、中间或是末尾,但汉语里的辅音大都在音节开头或末尾,在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且汉语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zh声母、ng韵尾都是双字母的音素符号,表示一个辅音音位。

4、汉语里的三个鼻辅音m、n、ng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音节,表示叹词“呣”、“嗯”等,而印尼语没有这种情况出现。

三、汉语、印尼语语音对比对对外汉语音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过程。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的元音、辅音、声调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作用,有时还会起综合作用。因此,对印尼学生的语音教学,不能只重视个别因素的发音,更要从汉语语音系统学习这个角度出发,从而考虑到影响学习者汉语语音学习的其他因素,跳出音素教学的小圈子,使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更大的突破。具体来说,应注意一下要素:

1、注意发音要点的解说与演示的难易程度

发音要点的解说要遵循浅显易懂原则,只有解说与演示简单明了化,学生才会更容易懂,容易掌握。如,对于声调的教学可借助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舌尖后音的发音要点是舌尖抵住硬腭前部,那么这就可以很容易通过图示来进行解说。而对印尼学生来说,舌尖、舌叶、前鄂、软腭这几个部位在教学中应该是最难描述的。

2、坚持持久的语音操练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经过无数次反复的操练才能取得进步,这种操练包括听、说、朗读等方面。在汉语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给予恰当的引导、纠音,对学生形成标准的汉语发音。如,对z、c、s和zh、ch、sh的教学必须增加辨音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这两种发音的感知。

3、要有针对性的提醒与暗示

不同的语言背景,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困难也不同。针对印尼语没有送气与非送气之分,在对印尼学生的语音教学时就要注意提醒其关于汉语送气与不送气的发音方法。

4、注意语音教学与词汇教学相结合

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发音问题,往往不仅体现在单个音素或是汉字的发音上。要形成好的发音,应该与适当的词汇教学结合起来,注意每个词语的发音,只有词语的发音读好了,才能保证句子发音的连贯与正确。

四、结论

综上所述,汉语、印尼语两种语言在元音、辅音、声调、音节结构上的差异都比较明显,本文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总结归纳印尼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混淆的问题,并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供一些思路。以上是本篇论文对汉语印尼语语音对比的一些浅显分析,对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多积累素材,多积累教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理论,不断丰富对外汉教学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惠敏:2005 《印尼语语音对汉语普通话语音学习的影响》,《海外华文教育》2005年第四期(总第37期)

2、林玉婷:2006年5月 《印尼语汉语语音比较及汉语语音教学》,3、黄伯荣、廖序东:2007年6月 《现代汉语》(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朱刚琴:2008年《基础印度尼西亚语》(1),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五篇: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类别及原因调查报告

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类别及原因调查报告

文学院 08级对外汉语班

带队老师:

####见习地点:######

摘要:本文根据见习期间与印尼留学生交流、课堂观摩以及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分类,并在感性认识和调查基础上对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报告的最后根据偏误分析的结论,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印尼语留学生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以期引起授课教师的注意,为对外汉语教学及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材料和视角。

引言

2010年12月,我们在对外汉语系组织和杜依倩老师带领下,赴我校南校区对外汉语系留学生本科教学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见习。在此期间我们通过课堂观摩,课后与指导老师讨论交流,平时有针对性的对印尼籍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调查以及批改留学生平时作业,搜集整理了少量的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了偏误分析,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并依照自己的一些感性认识尝试向老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感性认识以及初步分析,能够让我们对汉语教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些努力能够为我校华文教育做出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印尼籍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音、文字、词汇、句法方面的偏误。

(二)调查方法

1,采访 2,课堂观摩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3,作业搜集整理

(三)调查对象

我校文学院对外汉语系2009级本科学历留学生(1)班和(2)班印尼籍留学生共计25人。

(四)调查步骤

12月20日-23日 进行课堂观摩记录、语言调查、作业搜集整理 12月24日-26日 整理分析搜集到的语言材料 12月27日-29日 文献资料查询,形成初步调查结论 12月30日-31日 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概观

传统的语言教学认为,凡是不符合规则和标准的语言现象都是偏误。偏误是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与语言习得机制上缺陷的直接体现。偏误是母语习得者和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现象,也是外语信息的重要来源。这些偏误表明语言习得者并非简单地记忆目标语的语言规则,而是根据自身认可或习惯的认知规律,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根据输入的语言材料建构自己的语言规则。

偏误分析理论的创始人Corder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错误和第一语言学习者的错误,都存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他还区分了两个概念—“差错”(mistake)和“偏误”(error):差错是非系统性的错误,属于语言性质运用的错误,是因为不能运用语言知识而产生的,学习者无法自己改正;偏误属于系统性错误,是由于语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也是学习者语言使用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学习者自己能够改正。

2,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偏误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表达偏误,属于语言运用上的问题;另一类为理解偏误,是一种内在的认知活动,与语言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有关。

2.1表达偏误 2.1.1,语音偏误

学习汉语首先遇到的就是语音问题,对于母语为印尼语的学生来说同样如此。我们在课堂观摩及与留学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语音上的问题。下面主要对印尼学生出现语音偏误的几个方面及各自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一、声调偏误: 声调的偏误最易为人所察觉,因为汉语声调的数目比声母和韵母少得多,声调在语音结构中的负担自然也就重得多。声韵母的发音偏差不易察觉,但是如果某个声调读不准,则很快就会被人听出来。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声调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在语音教学研究中,声调教学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但是尽管大家都在努力,声调还是绝大多数留学生学习和掌握汉语语音最大的障碍。我们在听课过程及平时的交流中明显感觉印尼学生(特别是水平较低的1班)对于汉语声调的把握很成问题。他们在发一声和四声的时候问题不是特别大,但是发二声和三声的时候就经常容易出错,例如“老师”,他们很多就把第一个“老”发成了二声,第二个“师”发成四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发单个的音的时候能够基本上发准,但是碰到一个句子的时候就惨不忍睹了。这种状况在读语音近似的句子的时候更为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印尼语是非声调语言,在印尼语里声音的高低只表示强调词语里头的某个部分,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说ya。(以正常的声音或者比较高的声音,同样都是感叹词,表示邀请、催促:来吧!)。这跟汉语的四声不同,因为在汉语里,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yā”(鸭)、“yá”(牙)、“yǎ”(雅)、„yà”(亚)。每一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这是因为声调不同的缘故。

其次是汉语四声本身就有一定难度。汉语的第一声为55阴平调型最简单,印尼学生也最易掌握。去声为51,印尼学生发起来困难也不会很大,虽然尾音调值不太到位,但听起来还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上声调值为214,调型先降后升,比较复杂,且在语流中又有一些变化规则,对印尼学生来说这无疑只是最难掌握的。普通话阳平是中升调,调值为35。印尼华裔学生有时会把它发成中平调,出现调型偏误,特别是在和上声连在一起读时出错率更高,他们常常分不清阳平跟上声,经常混淆。

二、zh、ch、sh、r的发音偏误:

这是印尼学生的发音问题之一。印尼语有z、c、s,但没有zh、ch、sh、r(卷舌音)。因此zh、ch、sh、r可以说是他们的一个发音盲点,印尼学生发卷舌音的时候经常用舌尖前音来代替。例如:

印尼语有r音,但是和汉语的r音不同。印尼语的r是个颤音,但汉语不是。最普遍的现象就是他们把舌尖前音的r发成舌叶音、浊音[d3]。例如: 日本Riben→ 如果ruguo→ 热闹renao→

三、送气音的偏误:

印尼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经常出现的偏误还有送气和不送气音。我们在见习过程中与留学生做过一个“发音吹蜡烛”的游戏,既要通过发送气音如“跑步”、“瀑布”、“负心”等带有送气音的词,用气流将蜡烛吹灭。但是不经过提示,他们很难发现这个诀窍。而且告诉他们原理之后他们依然很难操作成功,这是因为印尼语中的辅音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差别。因此,在学习汉语时会产生语际负迁移,把汉语里的六对送气与不送气音(见下图)混淆,且把送气音都发成不送气音。

针对以上印尼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上易出现的偏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不能揪住一个错误不放,而是要通过印尼语与汉语的对比分析,找出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语音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及日常对话中,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更为直观和有效地方式,让学生明白发音原理。如送其余不送气音的教学,可以放一张薄纸在嘴前,发送气音时纸张就会因为气流的冲击而颤动。当然,对于印尼学生语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不仅只是以上所列举,还有元音,其他辅音的发音偏误。由于见习时间有限,材料搜集不够,这里不做过深探讨。

2.1.2,汉字偏误

一、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集中表现在:

1、以笔画为基础的字形改造

(1)

笔画书写的无规则性。留学生常将汉字视为随意书写的图形,由此产生了不按照笔顺书写,随心所欲,左右开弓,如不观察其书写过程则无从了解,如留学生写“藏”时就不注意笔画顺序,随便乱写。(2)

笔画粘连。受某些字母文字的母语影响,加之对汉字笔画的不甚了解,留学生还有笔画拈连的错误,如:“中”字,应为4画,有学生却认为是2画,即“ ”和“ ”;“如”字,应为6画,有学生却写成3画,即“ ”。另外,还有“ ”“ ”等。(3)对部件结构的不规则改换。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常常会让留学生摸不着头脑,他们往往会对部件结构做不规则变换,如“(药)”“(逛)”“大(犬)”等。(4)作对称性或旋转性位置改换。这类偏误是将左右结构的汉字的部件镜像变位。比如:(邮)、(院)、(明)、(期)、(和)、(知)、(顶)、2、以部件为基础的字形改造

(1)

部件缺失与增添。随着学生汉字习得数量的增多,容易在形态识别之间产生影响,这样就出现了部件缺失与增添现象。偏误原因主要是识记问题。缺失如“(我)”“(伺)”“(疆)”等。增添如“(买)”“(住)”等。(2)

部件混搭。汉字之间的相似形态也会使留学生在识记过程中产生偏差,从而造成不同汉字部件之间的混搭现象。如“擅(颤)抖”、“淮(准)”等。(3)

义符、声符改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汉字学习后,学生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从部件的组合中大致可以看出其读音和意义。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学生意识弄不明白某些字的正确写法,往往会自我想象,造出新字。如“七手八(脚)”:在已知“脚”的同义词是“足”的情况下,却忘记了“脚”的右半边是声符,而以表义的“足”充当,构成无效字“ ”。“环(境)”,以声符“京”代替原声符“竞”,此例是音近替代:再如“睢(睡)觉”,以声符“隹”代替原声符“垂”;“回(忆)”,以声符“己”代替原声符“乙”。(4)

类化改换。这类偏误主要是由于上下文的影响而改换某个字的意符。比如:(傍)晚,根(据),(据)说,(批)评,批抨(评)等等。

3、整字的替换。现代汉语中同音字较多,同音字往往都有截然不同的含义。但是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词汇系统不够完整,词义掌握不彻底,所以经常会出现同音字替代的现象。如:将“比赛”的“赛”写成“塞”;“治病”写成“只病”;将副词“也”写成“业”;“刚到教室时”的“时”写生“师”等。

二、留学生在汉字书写上出现的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汉字本身具有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独特之处。汉字从结构上来看是一种平面形文字,与线形排列的拼音文字不同,汉字运用两维空间来表达信息,可以说每个文字都是一个结构紧密的图形。从记录汉字的特点来看,汉字是形、音、义为一体来记录汉语语素的符号,学习汉字不仅要知音、知义还要知形。因此,学习汉字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一向被视为学习汉语最难的部分。汉字的笔画基本笔画少,但变化笔形却达到了近36种之多;变化笔形与基本笔形差别甚微;汉字同音、近音字,多义字多,这些特点都是造成留学生书写汉字偏误的原因。如在留学生笔画层面的偏误字中,笔形误用主要是基本笔画和变形笔画之间的误用,这不能不说是汉字本身的特点造成的。

一些研究学者指出,意符形近换用是汉语史上俗字所由产生的一条途径。这类偏误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人也常出现,特别是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极易出现。由此可见,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形近改换并不只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才发生,古今汉人也都时有发生。这说明人类有着共同的认知心理。

由上下文的影响而改换某个字的意符这种现象古已有之,这在文字学中称为类化,即因类推而产生的同化。这种现象也是汉语文字史上大量异体字和俗字所由产生的重要途径。留学生出现这种错误说明他们根据意符特征类推的认知心理与我们中国人是一致的。

以上这些都证明了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在很大程度上受汉字本身的构造特点影响。

其次,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了书写的正确性。我们所调查的留学生虽然出国前汉语的学习背景不一样,但是他们在中国已经接受了两年的汉语教育。可是就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个人的学习态度。认为汉语难学,特别是汉字难写在很多留学生心里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的汉语可以用来和中国人交流,但是写出来就有了很多错误,究其原因在于平时不经常练习写汉字,写字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所以,我们认为学生对汉字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造成的被动学习态度是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也是书写错误的原因之一。印尼留学生的母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印欧语的影响。从他们书写汉字时将笔画粘连起来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将竹字头写成两个拉丁字母K,将口字写成拉丁字母O,将皿字底写成放倒的拉丁字母B,将耳朵旁写成希腊字母 或拉丁字母P。这种源于母语迁移的偏误多产生于初学者,但也可能化石化而出自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不过后者的出现频率要低得多。

最后,教学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在见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学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口语课、正音课、听力课、精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等六门主课,汉字书写只在书法选修课上有过专门练习,其他的就是依靠老师上课听写生字和留作业的时候才得到练习。因此,我们认为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的单一是造成留学生部分偏误的主要原因。

2.1.3,语法偏误

语法偏误在本次调查中主要涉及到有句式杂糅,词语的使用。杂糅又叫结构纠缠、结构混乱,这是第一语言习得中常在的语病。吕叔湘、朱德熙(1952/2002)认为,杂糅是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是两种结构都用了。在第二语言汉语习得偏误分析中,也有零星涉及到杂糅的。杂糅偏误是一种语法形式上的偏误类型,杂糅主要有语序错误、、词语残缺、词语误加、词语混用、句式杂糅五大类。

语序错误的有例子如下:

1、是因为他经常没来上课,只好老师给他惩罚。

2、他说一句让大家哈哈大笑,但一个人也没有哈哈大笑,他看起尴尬。3,、幸亏你快回来,要是你晚一点回来我就不给你开门。

1例中“只好“与”老师“语序存在问题,将”只好“提前使得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将”老师“置于“只好”前。2例中“一个人也没有哈哈大笑“应该改为“没有一个人哈哈大笑”前者把整个句子的主语给弄模糊了,只有将一个人推后才可以保证句子主语的一致性。3例中“幸亏你快回来“应该是“幸亏你回来得快”,副词置于动词后修饰动词充当补语

词语残缺的例子有:

1、因为有误会她不要说话

2、老师在讲中国历史让我尴尬

3、过了十几年多他们现在在见面觉得很尴尬

1例中和“因为“搭配的“所以“没有出现导致整个句子讲不通。汉语中关联词是成对出现的出现因为必会有所以和它搭配,否则就是一个病句。2例中缺少副词”很“修饰“尴尬”。3例中缺少副词仍然来修饰整个句子,整个句子的转折语义就可以表达出来。

再如句式杂糅例子有:

1、幸亏你不去到那个医院,他们的服务不好。

2、没办法了,你只好一定要去出差。

3、他这几天的态度真让人搞得很尴尬。

1例中幸亏你不去到那家医院有两种改法,你不去那家医院或者你不到那家医院,两者都可以。去到两个词连用就是杂糅了,两个词分开都可以表达一个意思,就没有必要都用,可以减少句子的长度,更经济。2例中“你只好一定要出差”同样有两种改法,你只好出差或者你一定要出差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可是将两种句式合在一起用就是不伦不类了。3例中“他这几天的态度真让人搞得很尴尬“应该是“他这几天的态度让人尴尬”或者”他这几天的态度搞得别人很尴尬“。“让“本来就有使动义,让我吃饭,让我睡觉,使令意义都有一种。无需再在后方加一个动词搞得,或者就只用搞得别人某某也可以。

以上是杂糅的几种大的类型,下面还有杂糅的一些次分类

杂糅的次类型有叠加和拼接Stemberger(1982:319)和Carl James(1998、2001)曾将杂糅分为三种:(1)两种结构竞争导致两相删除;(2)两种结构简单相加;(3)两种结构有所取有所不取。我们认为第一种所谓的删除就是遗漏,因而不把它作为杂糅的一种次类型,而第二种就是上文所说的叠加,第三种就是拼接。田善继(1995、1997)在研究非对比性偏误时列出“类推”这样一种偏误形式,“类推”的偏误亚类型是“累加”和“叠加”。其实,这就是杂糅偏误的两种次类型:叠加和拼接,(一)作为种杂糅次类型的叠加,与误加偏误有什么不同呢?误加偏误只需要将误加的成分删除就可以了,而叠加偏误的改正方法则有两种。例如:

1、他常常地看电影

2、他非常很看电影

例①

“地”误加,删去且只能删去“地”;例②中“非常”和“很”叠加,可以删除“非常”,得到正确句子“他很高兴”;也可以删除“很”,得到正确句子“他非常高兴”

再如上面所举的的句式杂糅的例子都是这种叠加,改正的方法都有两种,不是简单的误加偏误,删除误加的成分的就行。

(二)拼接拼接不是两种结构的简单相加,而是两种结构在杂糅过程中有所取舍。拼接有词语拼接和句法结构拼接两种。例如:

1我来中国留学,这段一年的留学生活快要结束了……这段一年中,跟中国人接触的时间最多。

2学习写作的时候,我才发现写作是最难的一门课之一

例1是词语拼接,“这段时间”与“这一年”的拼接,是由上文“这段一年的留学生活”的错误分析而诱发的偏误。例2是句法结构的拼接,例⑦将 “真A”与“太A了”拼接为“真A了”;

下面分析句式杂糅的原因 一.因同义、近义形式误辨而堆砌。近义词误辨作为第一语言使用者,同义反复有时会产生积极的修辞作用,但更多的时候起到的是重复累赘的消极作用。对于留学生来说,同义词未加仔细辨析就堆砌在一起,从而造成偏误。例如:

a来中国学汉语的目的是本身自己很喜欢中国

纠正 :由于不知“本身”与“自己”是同义词而将它们堆砌在一起,应该选择其中的一个复合词、短语构成成分误辨 留学生对复合词是整体习得的,对于构成复合词的语素往往不知其义或者不敏感,又加上一个与之同义的语素造成偏误。我们在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中,要提倡语素教学法,在把握复合词整体意义的同时,分析其构成语素的含义。例如:

b大部分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是为了以后比较容易找工作,我是其中一个。所以我认为写记叙文的文章并不重要。

纠正: 对“文”即“文章”的意思不敏感,因而堆砌在一起词汇形式与语法形式误辨某种意义、概念、范畴在某种特定的语言中可以用语法形式来表达,也可以用词汇形式来表达。表达同一意义、概念、范畴的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有的可以在一个句子中同现(如表示完成体的助词“了”与“已经”同现、表示过去的助词“过”与 “曾经”同现、表示进行体的“着”与“正在、正、在”同现等),而有的则不能同现(如下文中动词重叠形式“轻松轻松”与数量短语“一下”不可同现、形容词重叠形式“高高兴兴”与程度副词“很”不可同现、助动词“有”与完成体“了”不可同现等),那么我们只能在词汇形式与语法形式当中选择其一。例如:

C 每天晚上,我都会留一点点时间来看电视轻松轻松一下。纠正:只能从“轻松一下”和“轻松轻松”中选择一个 二.因举棋不定而纠缠

由上可知,造成杂糅偏误的第一个成因是因同义、近义形式误辨而堆砌,即留学生不知彼此是同义词而堆砌在一起;留学生整体习得复合词,对于构成复合词的语素不知其义或者不敏感,或者把短语当作一个语块习得,不能离析其构成成分,不知其功能意义,又加上一个与之同义的语素;留学生不知有些表达同一意义范畴的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不可同现。

如果说留学生杂糅偏误的第一个成因是因为不知,那么杂糅偏误的第二个原因则是知道了两个结构、两种表达式,却因举棋不定而纠缠,或谓之竞争。对此,Karl James(1998、2001)认为,说话的人或写作的人激活了两种意义相关的结构,两者单用都能完成交际任务,但是未能做出明确选择,取而代之的是将其混用,产生了一个兼具两者特征的结构。

例如:a被访问的留学生中部分都说对家务没什么感兴趣 b 茉莉花茶、菊花茶也好喝是好喝可是还没习惯的人不太喜欢喝。留学生学过了“对……(没)有兴趣”,也学过了“对……(不)感兴趣”,肯定式中有“有

感兴趣”的杂糅(见上文例⑩),而此例是否定式,是“没什么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杂糅,原因都是在表达时同时激活了“对……(没)有兴趣”和“对……(不)感兴趣”,结果造成了兼具两者特征的杂糅结构“没什么感兴趣”;例⑦是表示让步关系的从句,可以用“(虽然)也A”,也可以用 “A是A”,两种结构竞争的结果产生了杂糅。

例举完了杂糅,语法偏误还有 词语的使用,特别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例如副词”幸亏”的使用。

例1:”我昨天买了衣服交钱是一千块钱,你今天买了一样的衣服价钱是500块钱,你真是幸亏。”

例2:”幸亏你不去到那个医院,他们的服务态度不好。”

我们说幸亏表示由于别人的帮助或某些有利条件而得到了好处或避免了不希望发生的后果,是副词,但是在例1 中却被误用形容词,可见对虚词的把握还存在问题,例2 中“幸亏“的运用没有严格的意义上的语法错误,但是我们看来总觉得有些怪异。这主要是因为”幸亏”语义的影响,后面需要跟上一个表示不好的结果的句子,这样表达才比较完整。

另外在调查过程中,留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运用的困难也引起了我的注意。给陈冠雄单独辅导的时候,我问他觉得汉语学习的主要难点在哪里,他提出了印尼语中没有把字句这个问题。通过对把字句表示主动处置意义等简单的讲解,他很快就掌握了把字句的使用,并造出来“小偷把我的皮包拿走了”这样正确的句子。把字句和被字句作为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型,对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而需要将此作为重点来讲解。2.1.4,语用偏误

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留学生来说,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错误,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出现的的语用偏误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当语言使用者误解了词汇的涵义,错误使用句子结构,将母语语用规则迁移到目的语等时,语用语言失误就会产生。后者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差异。但是很多时候留学生可能理解了词汇的意义,懂得了语法结构,在交际上语言仍然显得很生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时必须重视言语交际中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的影响。语用偏误涉及到一些心理因素,如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很大,纠正的难度也很高,需要语言学习者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不断纠正。现在我们从留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入手,着重分析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偏误。

一. 引起语用偏误的原因。1.母语的负迁移。

根据 语言学 的 基本 规律,我们得知,在习得 第二 语言 的 过程 中,母语 会 对 第二 语言产生影响。我们 把 这种 影响叫做 语言 迁移。这种 影响 包括 两个 方面,即 积极 影响和 消极 影响。其中 积极 地 影响 我们 称 之 为 正 迁移,反之为负 迁移。在 对外 汉语 教学 中,我们 发现 的 那些 语用 偏误 大多数 都 是由于 母语 的 负 迁移 所 造成的。比如,越南人在 见面 和 道别 时 都 用“你 好”,所以他们 跟 中 国人 道别 时 也 用“你 好”。这 就 让 我们觉得很 奇怪,不 明白他们 要 表达 什么意思。而越南留学生在跟老师交谈时,总是会不断的用“老师”,老师听久了还以为他在说别的老师呢。在比如,在留学生上张海珍老师的写作课时,造的句子,其中一句是“我知道这个原因的问题。”正确的应该说是“问题的原因”,很多留学生的母语的语序就是像英语那样:the reason of the question,所以他们会受母语的影响,而逐个翻译的造句。

2.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对 目的语 的 语用 修辞 规则 掌握 的 不 够 透彻 但是 又 要 用到 的 时候,许多 留学生 就 会滥用。比如 他们 想 知道他 的 中国朋友 的 年纪,他们 以为 所有 的 问年纪 都 可以 用“你 几岁了?” 这个在句法上说,没有任何问题,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问法。但是留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果是问不到十岁的儿童就没问题,但是如果是问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就很成问题了。它没有估计到听话人的年龄,没有规则,违背了交际原则。又比如,句子“我的 朋友们 都 很 忙,可是 他们 特意 的 访问 了 我 的 家。” 这个 例句中 用 的“访问”就 是 书面 词汇 滥用 的表现。3.文化心理因素的不同。

由于中国人特定的文化心理因素,同样意义的表达方式在其他国家可以换用,但是在中国绝不可以。如果误用了,往往会引起误会。中国人民族文化心理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二是极强的等级观念。比如“你给我回来”,这种祈使句,长辈可以对晚辈说,但是晚辈绝不能对长辈说,这种强硬的命令方式是极不礼貌的。基于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中国人喜欢用有亲缘关系的人的称呼来称呼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以示亲切。如根据年龄,我们称呼对应的人叔叔,大哥,大姐,大爷,阿姨等等,但是留学生初到中国的时候,也不习惯这种称呼,还是惯用先生,小姐,太太,老师,老板等。4.缺乏汉语修辞学的知识。汉语中有很多修辞,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等。留学生在没有掌握好修辞学知识的时候,就会闹出很多笑话。有学生造句:“她的脸在太阳的照耀下真红,红得像猴子屁股一样”。这样的句子就是没有正确运用修辞造成的结果。这个比喻放在这里是不符合的,像猴子屁股一样,一般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一般都是指人不好意思,很自责的时候脸红,才能用这个比喻。所以她错用了比喻的范围。

二. 语用偏误的类型。

1.一些句型,句式表面上看起来语义差别不大,其实语义中心不同。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人应选择合适的句式,对一类句子的区别选择,是偏误重点。如下:

A.

我对中国不太了解,我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成立了。

(我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B.

妈妈生病住院了,集中精力起来真不容易。

(把精力集中起来真不容易)

C.

她的性格跟别的同学不一样,于是很多同学对她的关心特别多。可是一个同学也不愿意和她交朋友。(可是谁也不愿意跟她交朋友)以上几组句子的语义中心是不同的,所强调的重点是有区别的。这些偏误只有在上下文的情况下才出现,也应该是写作课上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适应语境条件。

2.汉语中一些特殊结构只用于一些特定的表达意图,图“太+形容词”和“真+形容词”等,这一点,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常导致语用上的失误。3.表达方式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受母语影响较大,包括借用母语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或借用母语中的词汇。这与学生的写作方式有关,在对20名中级班的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用汉语写作是,你主要: A.用汉语直接思考。

B.用母语思考然后翻译成汉语。调查结果是,回答B的有13人,占65%。

比如这个例子:“我每天一个小时打篮球,一个多小时看电视,十个小时睡觉,四个小时学习,以后考上大学了。”这是明显的母语迁移。留学生语用方面的问题根据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他们对汉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的运用汉语。3,教师教学应对策略

由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性质上的差异,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为期一周的见习中,我用心观摩了八位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总结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经验。例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差别教学的策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等等。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让我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三、一些设想和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对外汉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授汉语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汉语课变得有意思起来,学生自然就会对汉语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汉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的会被激发出来。

2.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学习汉语的环境

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汉语教学之外,应该在课外给予学生一定的汉语的活动,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完全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比如说开展汉语的课本剧表演,进行一段时间的汉语培训,开展汉语文化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对学习汉语产生进一步的兴趣。也可以不定期的对学生开展汉语方面的测试,让学生在了解自己掌握的情况下,也让教师掌握学生在这一段时间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动态。

3,注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之所以与传统的教学不一样就是因为它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质,既不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习者为教学对象。因此,由于民族文化和思维心理的差异必然会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更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文化背景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4.倡导良好的教态和优良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进行形神交流,从而使教师可以更好的掌握整堂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展开,教师必须培养各方面自身的素质,尽可能地以全新的教学方法奉献给课堂,奉献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5.不同主题的课程应该用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以传统的机械式的方法传授课堂知识,单词课应该创设多种情境导入各个单词,而不是那种直接写单词念单词的传统模式。而对话课比较单词而言难度更大,一直教师头疼的问题。对话课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跟读操练,而应该结合课堂游戏,由词成句,由单词拓展出句子,在对话练习前先让学生掌握对话中难读的句子,然后开展课堂多种形式的会话是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

6.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讲多练习

师生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节课下来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互动的话那基本上是失败的一堂课,教师如果要想让学生掌握多点的知识,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课,就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及时从学生那边得到反馈,这就要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能够使整堂课变得活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

四、结束语

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活动中只能走马观花地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语言调查,搜集到的材料也十分有限,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一些分析也难免过于粗鄙浅陋。希望老师能够不吝赐教,悉心指正我们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实用心地在做这样一份工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的不易。不过这个过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汉语教师的魅力所在,这些必将鼓舞着我们不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而不断奋斗!

注:李佳奇为本次调查报告的策划人,文章主体部分也由李佳奇完成,语音偏误部分由王海姣完成,汉字偏误部分由闫萍完成,语法偏误部分由邢孔江和王红玲完成,语用偏误部分由刘亚庆和曾小娜完成。另外感谢杜依倩等老师在见习过程中对我们搜集相关材料的支持和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 徐捷 王华 《偏误理论与外语教学》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

[2] 柳丽慧

《偏误的类别、产生原因及教学策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5月

[3] 林玉婷 《印尼语汉语语音比较及汉语语音教学》【J】 2006年5月 [4] 叶翔 《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J】 2001年4月

下载印尼汉语教学领读赤道中人提供[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印尼汉语教学领读赤道中人提供[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印尼做国际汉语教师传播汉办标准中文教学

    www.xiexiebang.com全国唯一具有正规出国劳务资质的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海外劳务输出基地 赴印尼做国际汉语教师传播汉办标准中文教学 汉语中有些词语具有很浓的形象色彩,......

    汉语教学

    复合趋向补语(“ V 进来”、“ V 进去”、“ V 出来”、“ V 出去”、“ V 回来”等)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课堂教学,在吕必松先生的《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年......

    浅析汉语教学

    试论汉语言文化传播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论文关键词:汉语 文化传播 人际交流 民族文化 论文摘要:汉语热渐渐地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对我们......

    如何提提高学生汉语口语能力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 作者: 木汗别克 学校: 昭苏电大 专业: 汉语言本科 年级: 09春汉语言 学号:9650012061......

    汉语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 我担任6.3 6.5班 汉语教学,根据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及学生的实际,目前教学工作已结束,现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这个班大部分学......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汇编)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汉......

    汉语教学工作总结

    汉语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汉语教学工作。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 如果起始年级没有带好,就会留下不少后遗症,贻害学校的就不只是一年,而是几年,给学校的教学工......

    汉语教学 教案

    首先,我介绍一下自己。我的英文名字叫做Tevind,这个英文名是我高中时期起的,可能有些奇怪,因为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好的,闲话少说,我们开始学习汉语。 学习汉语和学习英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