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一.活动内容
鉴于学校为丰富我们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经过讨论我们选择了“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这一主题进行调查研究。首先我们对“网络新媒介传播文化的利与弊”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
1.可以快速、准确的为我们提供资料
2.节省了书本的纸质资源
3.网络文化可以共享
4.可以辩解的获取即时信息
(2)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弊
1.使不良文化信息快速传递
2.需要网络工作者及网络秩序维护者,耗费人力
3.一旦网络连接间断就无法获取文化信息
4.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会连带病毒
同时为反映广大任命的看法观点,我们设计了一份有关“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的问卷调查,详细内容如下: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问题的问卷调查 姓名:年龄:性别:
工作或学习单位:
接触网络的时间:
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
对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观点:
我们选择在文化活动中心发放问卷调查表主要是考虑到该地方的人口流动情况较好,并且基于该地方的年龄分布较均匀。在长达25天的调查活动过后,我们对人们填写的调查表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总结。同时,在活动过后,我们总结经验,大家提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病一起想办法解决。最后,在我们五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调查资料
我们通过网络、书籍、问卷调查表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我们的调查资料如下:
据《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2177份网上问卷的统计可以得出,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是中学生和部分大学生,占41.3%。许多家长和老师甚至一些专家都对互联网持保守或反对态度。
网络是指用物理链路将各个独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目的。
网络的诞生: 网络是通过各种互联网服务提供全球人类生活品质,让人类的生活更辩解和丰富,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最便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名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它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三.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1.网络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使用价值是不同的,例如:未成年人利用网络主要是玩游戏、上网看动画片;青少年则用于网络聊天、上网查询与学习有关的内容以及看电影、听歌;中年人主要用于查看即时新闻、了解当前时事政治、国家经济政策;老年人使用网络的人数比较少,但是也有一些人应用网络进行下棋等娱乐活动。
2.网络对于不同地域的人的使用情况也是不同的。这里的“地域”指的是农村和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使用网络的人数远少于城市居民,而且农村使用的人集中于青少年,一般都集中在网吧。城市里的电脑比较普及,所以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使用,且应用的领域比农村丰富。
3.虽然不同的行业部门侧重于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对于网络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经过调查对于他们网络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便于行业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他们企业的发展。所以社会上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各种电脑培训学校或培训班应运而生。
4.根据上网时间的调查统计,青少年的上网时间较长,有些人甚至沉溺于网络,由此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危害,对个人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学习和人际交往,使得性情偏激、性格孤僻。有些人甚至步入歧途,导致严重的网络犯罪。由于其影响之大,所以一般父母在提到网络时都抱以消极的态度,极力地避免自己的孩子过多接触网络。
网络对于我们是利大于弊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尺度,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是极其重要的。
四.经验体会
很多人都说大学就是一个社会,而结束了这次实践活动的我最想说社会也是一个大学。在这个社会中,只要我们乐于学习,不断进取,我们也能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发问卷调查表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面带微笑、很友好地配合我们,并且即使他们接受了调查,他们的观点也是写得相当简单、不具体。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些许的灰心,但是由于团队的凝聚力,由于队员们的相互鼓励、支持,我们还是把这次活动按照活动计划进行了下去。我们这次活动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会为我们下次的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经验的。首先,在发放问卷调查表时,我们也同样需要面带笑容、友善地为他们讲解一下我们的活动目的与必要性,让他们尽量地理解我们、帮助我们。同时,我们的问卷调查表本身出得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问得不太具体,反而将问题留给了被调查者。另外,在人与人的理解中,我发现我也变得开朗了,能承担起一些事了。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并能悉心地听取他人的不同见解。
社会其实就是一门学问,在这门学问里,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探索、钻研、锲而不舍地学习,我们也能读懂这门不易的学问,并从中得到锻炼,从而使我们不断长大、成熟以致是我们能立足于这个社会。
五.理性思考
获取信息的媒介有多种,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等一系列新型文化传播媒介应运而生。当然,每件事物都有它有益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网络也是如此,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它的有益之处,利用它的作用,并且尽量避免它有害的一面,减少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带来的危害,从而最大化的、最有效益的驾驭网络。
其实网络对于我们还是利大于弊的。它可以延伸我们的视听,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是网络的主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则成为了一种新的犯罪证据,成为低俗文化传播的一种新的媒介,并在侵蚀着我们的生活道德法则,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当然这是次要方面。
有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需要给网络一片净土,切实地充分利用好它给我们带来的便捷。
第二篇: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调查报告》学院:***
班级:***
姓名:***
前言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调查
时间:2011.1.25~2011.2.05
地点:***街头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背景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有速度快、普及率高和易被青年人接受等特点,它可以更好的传播和普及我们原有的文化,使广大人群受益。但是,正因为网络传播有速度快和普及率高的特点,一些文化信息如过激的言论、媚俗的文学作品、不健康的视频等也会被迅速传播,并会影响到一大批人。而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不愿意也不想看到的。目前应当严格审查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内容,控制好它的质量。
二.调查与结果 频我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泰兴市中心逛街的行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题包括:1您接触网络的时间;2您觉得互联网是目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必需品吗;3平均您每天上网的时间是?;4 从您的心理需求角度,您认为网络媒介最需要有哪方面的特征;5在您看来以上您每天必上的网站在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是;„„等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现在人们对于新文化传播的利弊是能够正确对待的。
三.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一)正面影响、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过去大学生基本上是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要查寻资料,往往只能在图书馆才能实现,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猛增,各高校图书馆都感到压力很大,许多学生往往很难借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网络正好解决了这一个难题,在因特网上,大学生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到国际国内形势;-1-
通过校园网大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学校的相关政策,知道学校的重大安排,大家普遍所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就业方面,过去大学生毕业为找到一份比较称心如意的工作,往往疲于“赶场”,到处参加人才交流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现在他们只要通过上网就可以查阅到不少有用的信息,采取发Email 的方式或者事先与单位取得联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既减少了经济损失,又节省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2、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构筑信息通道
大学校园作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体阵地,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建设信息化校园,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高校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成功整合,一条将大学生和社会二者紧密相连的信息通道得以建立。今天,借助校园网,大学生既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学校的学术动态、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老师和学校领导。通过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联结,大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尽知天下大事。大学生渴望更多地关心国家、了解社会,网络无疑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理想的大门。
(二)负面影响、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
学生登陆互联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这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学生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在学生上网比较集中的那些网吧,一眼望去10 个上网的学生有9 个是泡在聊天室或联众游戏网等网站上。他们上网不是为了搜集资料,而是把网吧变成了“聊吧”,更有甚者是在上网算命。不少学生晚上上网“兴致勃勃”,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虚拟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网络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虚拟的,然而正是网络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的网民们具有了虚拟的身份,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变得冷漠起来。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身份,在网络中上演着一个个闹
剧和骗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往往都比较简单、幼稚,充满着理想化。网络的虚拟性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3、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洁、范围更加广阔、效率更加高速。互联网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法规的滞后,管理被动等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再至反动言论,不一而足。
首先,网上“黄”毒泛滥。虽然几乎每个网吧的入口处都挂有公安部门颁发的“安全证书”和“禁止进入非法网站,谢谢合作”的招牌。但实际上一到后半夜,值班人员便无精打采地守在门口。有人来了,发发上机证;有人走了,收收费;其他时间,就趴在桌上睡觉,把公安局的法规早己忘记到了九霄云外。其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毒害了群众,也毒害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上的反动、迷信言论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四.问题与建议
(一)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知识产权受到严重的侵犯。
由于网络处于一种虚拟状态,因此知识产权的维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网上大量的音乐、书籍、杂志多是免费的,没有支付版权费。网络文本的可复制性也致使知识产权的维护成为一大难题,而目前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恶搞”成时尚,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人人都可以参与,门槛低了,文化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假消息充斥网络,网络游戏凶杀暴力非常突出、低俗恶搞流行,网络色情泛滥„„这些已经成为阻碍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恶搞一词甚至成了2006年最流行的十大
词汇。恶搞中最著名的就是《闪闪红心――潘冬子参赛记》,将一部反映革命的片子搞成参加流行歌手大赛,足见其低俗。
3、反动势力的干扰破坏、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
美国的奥尔布赖特有一句话,“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像奥尔布赖特这样的敌对势力境内外都存在,他们随时想着如何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干扰破坏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据统计,在境外有2000多家反动的中文网站,里面有xxx、民运分子,这些中文网站背后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和推动。这些都对国家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所以更是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
4、网络技术落后,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九成五的用户都是采用美国微软的窗口系统,中国使用的大部分芯片也从美国生产的。例如英特尔及国际商业机器(IBM),这一现象不但不能促进网络文化长足健康的发展,而且使得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二)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对策
对于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胡锦涛总书记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不可避免地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因此我们在肯定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也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来防止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网络的秩序要维持,除了靠网民的自觉外,法律法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法规的严酷性和强制性,对于扰乱的人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诚心扰乱的人,不至于无法可依。
2.强化网络“把关人”的作用
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重新担当起把关的作用。把关人不仅仅是要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还要担当起监督的责任。通过对信息的把关来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目的。首先,培养网络文化的中坚力量是强化“把关“作用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骨干力量来引导网络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再次,成立网上评论员队伍,以便在网上的舆论出现不良导向的时候引导舆论。目前,我们国家也已经有近万人的网上评论队伍。
3.加强技术创新,研发自己的网络系统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九成五的用户都是采用美国微软的窗口系统,中国使用的大部分芯片也从美国生产的。例如英特尔及国际商业机器(IBM)。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完全没有保障,网络文化的发展依赖的是外国的技术和系统,没有自己拓展的余地。所以要向胡总书记号召的那样: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只有研发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的将技术优势转换成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才有足够的保障,我们的网络文化才能真正的灿烂起来。
4.提高网民的素质
网络文化是我们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依靠我们一亿多的网民共同去维护。号召网民朋友自觉的起来维护一个安全可靠有序的网络环境。平时有意识的进行爱网护网的宣传活动。倡导全体网民共同来打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形态。
五.总结
无论如何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已经逐渐普及,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正确看清网络文化传播的利弊,兴利除弊,让网络为我们服务,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三篇: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孙梦雅、王倩、李宇杰等6人
实践的主题: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实践地点:常熟步行街、亮山工程等人流密集处
实践时间:7月23—7月25号
在人类发展史上,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已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但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互联网,不知从何时开始,悄悄地进入、并且融入我们的生活。现代的社会发展,对于互联网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赖程度。我们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于弊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网络文化的利与弊(网络文化的利弊)积极影响
(一)正面影响、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过去大学生基本上是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要查寻资料,往往只能在图书馆才能实现,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猛增,各高校图书馆都感到压力很大,许多学生往往很难借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网络正好解决了这一个难题,在因特网上,大学生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到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校园网大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学校的相关政策,知道学校的重大安排,大家普遍所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就业方面,过去大学生毕业为找到一份比较称心如意的工作,往往疲于“赶场”,到处参加人才交流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现在他们只要通过上网就可以查阅到不少有用的信息,采取发Email 的方式或者事先与单位取得联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既减少了经济损失,又节省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2、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构筑信息通道
大学校园作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体阵地,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建设信息化校园,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高校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成功整合,一条将大学生和社会二者紧密相连的信息通道得以建立。今天,借助校园网,大学生既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学校的学术动态、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老师和学校领导。通过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联结,大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尽知天下大事。大学生渴望更多地关心国家、了解社会,网络无疑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理想的大门。
(二)负面影响、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
学生登陆互联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这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学生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在学生上网比较集中的那些网吧,一眼望去10 个上网的学生有9 个是泡在聊天室或联众游戏网等网站上。他们上网不是为了搜集资料,而是把网吧变成了“聊吧”,更有甚者是在上网算命。不少学生晚上上网“兴致勃勃”,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
目前,在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网迷”中,不乏“玩物丧志,走火入魔者”。在校大学生因故退学者大多与网络有关。很多网吧的老板为学生提供通宵上网游戏服务,学生经常是一个甚至数个通宵泡在网上!更有甚者,少数学生因滥交网友而丧失了性命,演绎了不少悲剧。显然,长此以往,这对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有百害而无一利。、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虚拟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网络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虚拟的,然而正是网络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的网民们具有了虚拟的身份,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变得冷漠起来。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身份,在网络中上演着一个个闹剧和骗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往往都比较简单、幼稚,充满着理想化。网络的虚拟性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据统计,互联网在全球的使用者己将近两亿。其中不少人是为了学习和工作,但大多数却不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而是为了结交朋友。今天,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除了男友、女友、笔友称呼之外,又多了个新名词-网友。这种交往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把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技术同时又使他们远离,就像当初的电话、传真一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很容易地和世界各地的人聊天。也许正是因为大
家不见面的原因吧,有时人反而能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不过,当每个人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网络中去的时候,他就很容易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视而不见,人际关系逐渐疏远。
网上的“虚拟身份”还常常会演出不少闹剧和骗局。互联网给许多人创造了一个情感的封闭空间,使人们从现实中解脱出来。但若将所有的情感寄托在网络中又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有许多大学生抱怨:当自己的真实性别被网友知道后,往往会惹来许多麻烦,所以她们往往以男性身份上网。网络上所导演的闹剧增加了人们的情感信任危机,这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洁、范围更加广阔、效率更加高速。互联网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法规的滞后,管理被动等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再至反动言论,不一而足。
首先,网上“黄”毒泛滥。虽然几乎每个网吧的入口处都挂有公安部门颁发的“安全证书”和“禁止进入非法网站,谢谢合作”的招牌。但实际上一到后半夜,值班人员便无精打采地守在门口。有人来了,发发上机证;有人走了,收收费;其他时间,就趴在桌上睡觉,把公安局的法规早己忘记到了九霄云外。其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毒害了群众,也毒害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上的反动、迷信言论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渐渐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有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寻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也有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黄色内容,虚假信息对人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健康。
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业主认为市场交易的原则是自愿原则,消费者有自主选
择权,我们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和选择,有何错?一些网迷认为,网络消费完全是个人的行为,与国家和社会无关;一些家长则认为条例的颁布,说明网络文化弊大于利,应该取缔;学校认为这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我觉得家长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网络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网络是利大于弊的。
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作为未成年人来讲辨别能力比较差,网络上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限制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是对青少年的有效保护。
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要以***主席的“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来提高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其中有两项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而这两项就要求我们青少年要正确的对待网络,运用网络带来的利处。适当的运用互联网,查询资料、下载软件等。要坚决反对利用网络做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事。要科学的掌握网络的一些技能,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准备。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
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睐。}
但又有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中学生自主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
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根本是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它好象刚出生的婴儿,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长大成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但偌是像现在这样,抑制了学生上网,不就好象将这婴儿杀死在摇篮里吗?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部分人受到不良影响,这正说明了是否受到不良影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与意志。俗话说得好:“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我们有不靠近这种沉溺人思想的网络传播的意志,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其影响了。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网络代表着文明的进步。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东西。那里有浩翰的知识海洋任你遨游,有瑰丽的艺术之葩争奇斗艳;足不出户可知晓天下大事,鼠标轻击即购来中意之物;享受与世界各地的友人“聚会”聊天的乐趣,体会发张“贴子”可得到八方援助的喜悦„„
网络可以提供电子邮件、信息查询、文件传输、网上聊天等信息服务,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但网络是把双刃剑,也有不足的一面:网络游戏、沉湎聊天、黄色网站是三大社会公害。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对学生整体素质造成冲击;网络传播成为诱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虚拟的网恋,让不谙世事的学生上当受骗;“网络上瘾症、孤独症”等网络技术副产品使一些学生行动变异、心理错误乃至生理失调,造成身心危害;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其民族文化素养造成冲击。
这就是网络。掌握好它就能更快的到达成功彼岸,误用了它,将陷入了无底深渊难以自拔。我们必须兴利除弊,让网络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第四篇: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报告
一、前言
参与人员: “犀利的眼”
实践主题:就2012春晚研究调查“网络媒介传媒的利与弊” 时间:2012.1.25
地点:网络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就像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车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也理所当然的融入了千家万户。顾名思义,网络就是一个平台,网罗世界上千万种信息,你可以足不出户,轻松在家看NBA,看日本地震的实况。网络渐渐地就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传播的新媒介。事物本身就有两面性,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媒的利与弊”的问题,我和网友“细节的眼”对“2012龙年春晚”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与分析。
二、活动安排
2012年1月25日,我和网友“细节的眼”就“网络文化传媒的利与弊问题”对龙年春晚做了一些分析。主要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研究:
1.春晚各种内幕,各种消息的真假性;
2.春晚网络收视
3.春晚“零广告”“真假唱”“刘谦魔术揭秘”等问题的网络曝光时间及网友的评论。
三、活动过程
因为是关于网络,我们选择了在网上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一)对于春晚内幕消息的真假性
人民网新闻报道:55岁,他演不动了,赵本山宣布退出2012春晚 ; 新浪娱乐讯近日,有网友在微博曝光了2012年春晚的节目单。该网
了精彩的 瞬间,可以反复的播放。
(三)春晚“零广告”“真假唱”“刘谦魔术揭秘”等问题的网络曝 光时间及网友的评论: 2012 年的春晚,问题缕缕不断。在春晚播出期间,网上关于曝 光春晚的消息就接连不断,从王菲等众多歌星的“破音”到刘谦魔术 的揭秘,再到热闹现场的“睡觉姐”很多热点议论的话题,我只从其 中简单的列举一些: 1.王菲的破音问题
《因为爱情》一直是 2012 网友期待的一个节目,可是当节目开始 的时候,天后王菲却出现了严重的“颤音”问题。下面是来自新浪微 博的评论: @冯小刚:看了春晚,人来人往没看全。印象深的首选杨丽萍,她 不是人,是精是仙。当然也有从天籁变回人声的前大仙王菲„„ @姚晨:真心讲,《因为爱情》这首歌的调实在太高了,谁唱都费 劲。童鞋们可先自己试试哼唱这首歌,尤其是高音部分,唱出来特像 猫被踩着尾巴一样。@陈奕迅:我只想说,能和你同台已是很了不起!个中美妙之处,无人能明白。哈哈哈哈„„ 白木耳:#2012 春晚吐槽#继刘谦魔术被爆出破解图,网友又根据 王菲 2011 年 5 月 28 号的微博推算出今晚王菲的大姨妈来了,所以唱 歌跑调。。。对于天后王菲的“破音”问题,网友们评论褒贬不一,也有一些 网友发一些低俗的评论,很显然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当然除了一些人 恶意评论之外,大家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 其中,我们真正做到了主人公的位置,在微博上甚至可以和明星交流,这是网络提供的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2.睡觉姐 春晚节目还在进行,镜头里面出现了“睡觉姐”
2012 年龙年春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身边观众全都集中精 神观看春晚。一名女性观众在位置上(似乎)酣然入睡。仅仅几 分几秒的时间,睡觉姐就在网上疯传,被人肉搜索,同时,有网 友也声称,“睡觉姐”完全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春晚越来越没 有看头了,不如睡觉来的实在!”
可能春晚节目还在继续,这些问题就已经在网络上曝光,被 大家所议论,由此可见网络是文化的传播更加简洁迅速。3.春晚做到了真正的零植入广告 2011 年的春晚广告很多,随之而来的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 烈抗议,网友们通过网络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春晚剧组交流,终于在 2012 年的春晚舞台上见不到广告。继日前在京举办 2012 节目资源推介会后,中央电视台又于昨 日专程来沪举行广告招标沟通会。记者从现场公布的招标产品中 注意到,曾作为历年央视广告招标“第一标”的春晚零点报时广 告,并未出现在明年的招标产品名录中,有望延续今年春晚
晚开始 的“广告零植入”,而另一招标热门产品——“我最喜爱的春节晚 会节目评选”评选冠名,也意外缺席该名录。不过,这并非意味 着明年春晚完全没有广告产品设计,因为一档新增的名为“ 《2012 年春节联欢晚会》联合特约”的产品或将扛起这一重任。---摘自 《中国新闻网》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文化传媒也是给大众提供了一个与企 业公司交流互动的平台,更具有灵活性。
四、活动总结与队员感想
这次活动虽然仅仅花了我们半天时间,可是我们收获却不少,关 于“网络媒体文化传播的利与弊”问题,我们也有了深入的了解。现 根据活动的过程,以及自己的一些推断一些能想到的常识总结如下: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媒的利:(1)信息的多样化和平台的宽泛化(2)内容的广泛化(3)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消息而使读者有更加宽泛的选择权和自主权(4)更加简易和便利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媒的弊端:(1)网络文化消息的真假性得不到保证(2)网络糟粕文化传播的也极为迅速,因此带来负面影响 队友“细节的眼”说:网络传媒是速度化、多样化、宽泛化。网 友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知道各界各个地方大大小小的事情,网络是一个平台,一个传播信息的平台。网络将人类带到了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是靠着网络了解 外界的信息,因此,网络媒介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 用。在这个宽泛的信息平台之上,文化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人们自主 权利得到体现,再也不是被动的地位。人们在接收网络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筛选,不能全盘接收,知道 去其糟粕,这样才能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整体文化素养。这次寒假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学会了思考,懂得了怎么去 将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参与了一些话 题的评论,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增强了自己的主人公意识。在以 后的实践活动中,我争取做得更好,成绩更突出!
五、参考文献:
泡泡网、新浪微博、凤凰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
第五篇:网络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网络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1、调查目标:针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做有关调查
2、调查时间:
3、调查对象:中学生
4、调查方式:口头询问记录
5、调查人: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而网络,可谓是“王中之王”了,它的魅力我想我们都感受过,但是,它的出现究竟是对我们有益还是危害呢?很多人各持看法。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作了调查。
同学甲:我认为上网的好处可多了,既可以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又可以玩游戏、看电影,反正干什么事都很方便,不上学都可以,在网络上学习就行了,这才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同学乙:现在网络采用虚拟环境,使未成年人更加容易被吸引诱惑。因为现实社会有种种困难,有繁重的学习任务,而虚拟世界往往可以逃避不去面对,这也会使未成年人被网络所吸引迷失方向,所以我觉得还是远离网络好。
同学丙:上网呢要在空闲时间上网。比如,把自己的作业做完的情况,可以上网放松放松心情,顺便再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多了解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不会使自己的生活枯燥无味。
同学丁:网络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未成年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还有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有很多网络游戏,有的在聊天是中被人所骗,一旦迷恋于上网,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既耽误学习,又使身体受损,还可能使自己误入歧途。不是说不能上网,而是要文明上网。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还听说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小孩,为了上网,身上没钱,便去偷家中的钱,而且在网吧一呆就是七天七夜不回家。这七天七夜,这两个小孩从未间断过上网,除了吃饭,上厕所.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见现在的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人还不少。
还有些虽未受到电脑侵害,但却因大量观看武侠科幻片而从高楼往下跳,目的竟是去寻找那些大侠,英雄人物。这不仅让人感到可笑,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平时看来为人排忧、让人放松的电影、电视竞是有这么大的危害。因为未成年人还未成熟,识别能力、分辨和控制能力不强,未成年人往往会在好奇心的驱驶下去做那些自己所无法控制的事。
其中我们还调查了几个网吧,我们发现这些网吧的门外未标明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有的网吧老板还在门外拉未成年人进出网吧。如果当时不拒绝,控制不住自己,肯定会吃大亏的,一旦被网络所迷惑,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所以未成年人千万不要进营业性网吧。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觉得喜欢上网的人还真不少但,大多数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如果这些中学生继续这样做,对自己只有弊的一面,而无利的一面,所以现在未成年人上网是可以的,但是要适量,不要沉迷于上网聊天,上网要多查看一些有用的知识,不要干一些对自己身心无益的事。如果在网络上出现不良信息,一定要学会拒绝。
因此我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增进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同时,网络的不健康一面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严重的危害。在上网的时候,不要看一些与自己无益的信息,在聊天室中,不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等信息告诉自己的网友。否则,最后吃亏的还是你。上网要适可而止。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
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一、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
由此,我们不得不说,网络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必须将这把剑发挥到它的恰当好处,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