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软件学院软件08—1班杨慧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网络实实在在的介入了现代人的生活。而网络游戏作为网络传播中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其效果研究更是引人关注。青少年群体作为网络游戏使用者中的大多数,网络游戏虽然具有积极作用,但也不免有负面影响。对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在网络游戏营造的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
正文: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经历了20世纪末的初期形成期阶段,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处在成长期并快速走向成熟期的阶段。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52.2%,相比2006年的60%和2007年77.7%的市场增长率,2008年市场增长趋于平缓。2009年,中国网络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市场规模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海外出口增速加快,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非常值得人们关注。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当前在学生族和上班族之间最为流行的一种游戏“偷菜”。目前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中,王大拿的儿子王木生也热衷于这种游戏。这个游戏的初衷是好的,游戏的开发者希望我们在家也能体会到种菜的乐趣,希望我们能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但是,对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上的“偷菜”会让他们形成一种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偷菜的意识。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中学生,他种的“菜”经常被他的一位同学偷走,但是他一直没有偷到过他同学的“菜”。出于气愤,他决定去他同学家的院子偷些菜,以解心头之恨。刚开始,这位被偷同学的母亲也觉得没什么,只不过是几棵菜而已,但是偷菜并没有停止。这位母亲终于按捺不住,想要抓住这个贼,没想到小偷竟然是儿子的同学。
仅仅是一个“偷菜”的游戏就出现了这种问题,如果是一个“杀人”游戏呢?会不会真的有孩子去杀人呢?游戏的过于现实化、生活化,并没有如预想中的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是把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给他们。目前绝大多数的游戏都有伴侣这一说。就拿腾讯公司出品的QQ炫舞来说,玩这款游戏的大多数都是90后,对于未成年的他们来说,他们知道伴侣意味着什么吗?我常常在游戏中看到有人用大喇叭聘夫聘妻,要求15以下、带脸+真心。早恋是怎样形成的?就是这样形成的。这还不算什么。可以结婚,照样可以离婚。有这样一些人,专门刷结婚记录的。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结”了多少次婚。我曾在贴吧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有位网友建议出一个生孩子系统,另一位网友作了如下恢复:“那一定会有很多‘孤儿’吧!”也许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它却像我们揭露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游戏亦如此,那么现实呢?
不仅仅如此,网络游戏的花费也不是一般的高。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为了舞团升到20级,光刷团贡就已经花了超过2万元了。也许对于我的这位朋友来说2万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那些还在上学的孩子来说,那着父母的血汗钱如此挥霍,如果他们的父母知道,又是做何感想?一些孩子在游戏中盲目攀比,穿最贵的“衣服”、戴最贵的“翅膀”。他们可知道,那一件就1888的YY可以供多少个孩子读完9年义务教育。归根结底,是谁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是游戏的开发者?还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孩子?
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一个个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无尽的的痛苦和悲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一些负面影响逐渐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了“网络游戏成瘾症”。网游成瘾,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
许多负面影响,而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腐蚀。对于绝大多数网络游戏迷来说,游戏只是游戏。但是,玩网络游戏上瘾,甚至到了难以与真实世界相区分的程度,就是一种病态。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在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大的推手。数年前当网络游戏开始风靡的时候,就有人惊呼“电子海洛因”正在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每一个网瘾少年的背后是几个家庭的苦难。当那些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网吧老板在数着白花花的银子的时候,岂知那是多少家庭的血汗?谁又去在乎上面浸着多少网瘾少年的父母无奈的眼泪?
某些专家称,将网络成瘾纳入到精神疾病范畴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规定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确定一个疾病要同时具备以下两条: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社会功能受损。而精神疾病的特征是个体的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并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我们是把网络成瘾纳入到“精神疾病”范畴,并不是有些人说的“精神病”范畴。对于网络成瘾患者是否属于精神疾病的判定,一定要依据《标准》由医生来执行。为了更好地帮助网络成瘾患者告别网瘾、健康回归社会,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深感忧虑。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过分迷恋网络游戏,对孩子们的健康是有害的。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
不良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强者通吃的原则,对于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现,诸如此类内容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许多专家表达了社会、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尽快行动的迫切性。他们认为,就法制而言,应强烈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我国现今的立法程序是酝酿到出台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与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不相符的。当然,更多的专家呼吁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由社会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其次,加快建立有关标准,管理措施及产业政策等,再次,要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公众对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而家长们更要多学习一些信息网络知识,做孩子健康上网的指导者,有关机构尽快出台国家标准的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对现有网络游戏进行分级,指导青少年和家长按照等级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网络游戏。结束语: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现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然而,一方面是家长和孩子们与网瘾的苦苦斗争,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商们想尽办法要让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场不见销烟的斗争背后,谁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谁来帮助他们走出网瘾的深渊?我呼吁大家在网络的世界里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未来社会的和谐。
第二篇: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网络实实在在的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浏览新闻、冲浪、玩游戏、看电影等等更是人们一上网就能做到的事,而网络游戏作为网络传播中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其拥有的乐趣、商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发展更是迅猛、多种多样。青少年群体作为网络游戏使用者中的大多数,网络游戏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不免有负面影响,对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在网络游戏营造的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小则荒废学业,大者祸害社会。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已经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大问题。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网游的现状,以便制定出合适的引导方案。
调查范围:
调查对象:网吧内的网民、网游玩家、网管
调查方式:实地走访、现场观察、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1.青少年在网吧玩网游的现状
今年的暑假,我带着对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与影响调查回到了我的家乡——钦州市小董镇的几家网吧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通过对里面上网的人群的观察和对话,使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信息及数据。
调查中我不难发现,正值暑假,网吧中青少年上网者非常多。为此我和一家网吧的网管员进行了对话,从他的口中我了解到了一些网吧的运营情况,以供进一步的调查。据他陈述,假期是网吧生意最好的时候,特别是圩日,白天电脑几乎是没有关过,相较于平时这个时段的青少年上网者所占的比率比平时高近两倍;晚上通宵上网玩游戏的也还是青少年占绝大多数,基本上每晚都占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他还告诉我,有些青少年甚至在这里呆了已经三四天了,也没见家长来管过,本人也就没有回家的意思,而下机回家的也大多 1
数是因为没有钱交网费了。
由于这个网管好说话,我还问了几个问题。当问及青少年上网是不是有害时,该网管说道:“上网本身是没有害处的,适当的上网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但是如果真的像有些青年一样天天沉迷于网吧,那就是害人了,长期处于电脑前不活动,一方面可能导致颈椎弯曲,另一方面,电脑的辐射对于身体也是非常有害的。”我还故意开玩笑似的就着既然这样是不是应该经营网吧这个问题询问了网管员。他也笑着说:“不经营了靠什么吃饭呢。”他也表示,他个人也不支持青少年长期的泡吧,但毕竟网吧不是自己开的,对于青少年的泡吧行为,他只能是进行暗示性的劝说,并不能实施强制赶出的措施,但是这不代表他不赞成网吧的存在,他认为网吧的存在是现在社会必然的产物,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的,不可能每个人、每户人都能自己买电脑、拉网线进行上网,出于种种原因,从网吧获取成为了人们首选的途径。
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网吧的管理人员,切实抓好监督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不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不让青少年沉迷网吧应该也是网吧工作人员应该履行的职责吧。
通过在网吧里的观察,青少年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浏览新闻、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极少数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等等;再性别方面,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其中以玩梦幻西游、大话西游、QQ炫舞、劲舞团等的居多;而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其中以QQ、网络聊天室居多,少数的是在玩一些QQ游戏等的小型网游。
我还在网吧对部分游民进行了询问,在是否支持青少年上网玩游戏,其中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玩”,他们认为网游能带给他们很多的乐趣,能充实自己的生活,还能交到一些朋友,做得好的甚至能赚到钱。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提到自己是偷跑出来上网玩的,原因是自己的父母反对,他们也说其反对的大多原因是“上网玩游戏耽误学习”、“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浪费钱”及“网吧人员混杂,容易被其他人欺负”等。
2.此次调查总结的结果
由调查可以看出,青少年上网玩游戏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青少年由于上网玩游戏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调查表明,真正受到网络游戏影响的青少年并不太多,一般青少年上网玩游戏是出于好奇
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乐趣多狗激情,绝大部分青少年玩网游还是非常正经的。
而少数由于网络游戏而出现问题的青少年,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游吸引他们的不是乐趣,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青少年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青少年乃至青少年的网游、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玩游戏,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青少年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青少年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青少年,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青少年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青少年网络游戏常出现的问题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经历了20世纪末的初期形成期阶段,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处在成长期并快速走向成熟期的阶段。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52.2%,相比2006年的60%和2007年77.7%的市场增长率,2008年市场增长趋于平缓。2009年,中国网络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市场规模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不久前在学生族和上班族之间最为流行的一种游戏“QQ农场偷菜”。这个游戏的初衷是好的,游戏的开发者希望我们在家也能体会到种菜的乐趣,希望我们能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好为之珍惜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对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上的“偷菜”会让他们形成一种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偷菜的意识。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青少年,他种的“菜”经常被他的一位同学偷走,但是他一直没有偷到过他同学的“菜”,出于气愤,他决定去他同学家真实的菜地里偷些菜,以解心头之恨。刚开始,这位被偷同学的母亲也觉得没什么,只不过是几棵菜而已,但是偷菜并没有停止。这位母亲终于按捺不住,想要抓住这个贼,没想到小偷竟然是儿子的同学。
仅仅是这一个“偷菜”的游戏就出现了这种问题,如果是一个“杀人”游戏呢?会不会真的有青少年去杀人呢?游戏的过于现实化、生活化,并没有如预想中的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是把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给他们。
目前绝大多数的游戏都有伴侣这一说。就拿腾讯公司出品的QQ炫舞来说,玩这款游戏的大多数都是90后,对于未成年的他们来说,他们知道伴侣意味着什么吗?我常常在游戏中看到有人用大喇叭聘夫聘妻,要求15岁以下、带笑脸和真心。早恋是怎样形成的,我觉得就是这样形成的。这还不算什么,游戏中海油可以结婚,当然也可以离婚。有这样一些人,专门刷结婚记录的,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结”了多少次婚,就是觉得这样好玩、有魅力,都以此为荣。
不仅仅如此,网络游戏的花费也不是一般的高。我的一个高中朋友告诉过我(他是玩劲舞团的),为了升到20级,光刷团贡就已经花了超过2万元了。也许他参加工作了有钱,对于他来说2万元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那些还在上学的青少年来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如此挥霍,如果他们的父母知道,又是做何感想;如果青少年在父母那拿不到钱了,他们又会去哪里找呢?偷还是抢。除了升级,一些青年还会在游戏中盲目攀比,穿最贵的“衣服”、戴最贵的“翅膀”、拿最厉害的“武器”。他们可否知道,那一件就1888的“衣服”都可以供很多个少年读完9年义务教育了。归根结底,是谁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游戏的开发者,还是青少年的父母,还是青少年自己?
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青少年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青少年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青少年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一个个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无尽的的痛苦和悲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一些负面影响逐渐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了“网络游戏成瘾症”。网游成瘾,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而更可怕的是身心、灵魂的腐蚀。对于绝大多数网络游戏迷来说,游戏只是游戏,很少涉及真实的世界。但是,少数的网络游戏上瘾者,还是在真没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甚至到了难以与真实世界相区分的程度,也就是一种病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变态。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更是达到9%以上。据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在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今天,网络却成了最大的推手。数年前当网络游戏开始风靡的时候,就有人惊呼“电子海洛因”正在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从现在来看,前人果然没有食言。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每一个网瘾少年的背后是两个甚至多个家庭的苦难,当那些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网吧老板在数着白花花的银子的时候,却不知那是多少家庭的血汗,而又有谁去在乎上面浸着多少网瘾少年的父母那无奈、无辜的眼泪。
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但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也是深感忧虑。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全家、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过分迷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们的健康是有害的。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
4.正确引导青少年网络游戏的对策方案
不良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强者通吃的原则,诸如此类内容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网上已有许多专家发表了文章表达了社会、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尽快行动的迫切性,他们认为,就法制而言,应强烈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我国现今的立法程序是酝酿到出台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与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不相符的。为此,我认为正确引导青少年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由社会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坚决打击取缔为谋取暴力而不顾青少年成长的黑网吧;其次,加快建立有关标准,管理措施及产业政策等,在网游提供商、服务商上对游民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制;再次,要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公众对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而家长们更要多学习一些信息网络知识,做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指导者,有关机构尽快出台国家标准的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对现有网络游戏进行分级,指导青少年和家长按照等级选择适合青少年年龄段的网络游戏。
针对已经是网络成瘾患者,为了更好地帮助网络成瘾患者告别网瘾、健康回归社会,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从此,玩游戏成瘾者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者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5.结束语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现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般。然而,一方面是家长和青少年们与网瘾的苦苦斗争,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商们想尽办法要让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场不见销烟的斗争背后,谁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谁来帮助他们走出网瘾的深渊,我呼吁大家在网络的世界里关注一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护好祖国未来的花朵,保证未来社会的和谐。
第三篇: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九年四班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经历了20世纪末的初期形成期阶段,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处在成长期并快速走向成熟期的阶段。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52.2%,相比2006年的60%和2007年77.7%的市场增长率,2008年市场增长趋于平缓。2009年,中国网络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市场规模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海外出口增速加快,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非常值得人们关注。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当前在学生族和上班族之间最为流行的一种游戏“偷菜”。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中,王大拿的儿子王木生也热衷于这种游戏。这个游戏的初衷是好的,游戏的开发者希望我们在家也能体会到种菜的乐趣,希望我们能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但是,对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上的“偷菜”会让他们形成一种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偷菜的意识。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中学生,他种的“菜”经常被他的一位同学偷走,但是他一直没有偷到过他同学的“菜”。出于气愤,他决定去他同学家的院子偷些菜,以解心头之恨。刚开始,这位被偷同学的母亲也觉得没什么,只不过是几棵菜而已,但是偷菜并没有停止。这位母亲终于按捺不住,想要抓住这个贼,没想到小偷竟然是儿子的同学。仅仅是一个“偷菜”的游戏就出现了这种问题,如果是一个“杀人”游戏呢?会不会真的有孩子去杀人呢?游戏的过于现实化、生活化,并没有如预想中的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是把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给他们。
仅仅如此,网络游戏的花费也不是一般的高。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在网络上面的花销就达每个月500元。也许对于我的这位朋友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那些还在上学的孩子来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如此挥霍,如果他们的父母知道,又是做何感想?
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一个个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无尽的的痛苦和悲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一些负面影响逐渐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了“网络游戏成瘾症”。网游成瘾,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而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腐蚀。对于绝大多数网络游戏迷来说,游戏只是游戏。但是,玩网络游戏上瘾,甚至到了难以与真实世界相区分的程度,就是一种病态。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在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大的推手。数年前当网络游戏开始风靡的时候,就有人惊呼“电子海洛因”正在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每一个网瘾少年的背后是几个家庭的苦难。
专家称,将网络成瘾纳入到精神疾病范畴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规定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确定一个疾病要同时具备以下两条: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社会功能受损。而精神疾病的特征是个体的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并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我们是把网络成瘾纳入到“精神疾病”范畴,并不是有些人说的“精神病”范畴。对于网络成瘾患者是否属于精神疾病的判定,一定要依据《标准》由医生来执行。为了更好地帮助网络成瘾患者告别网瘾、健康回归社会,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深感忧虑。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过分迷恋网络游戏,对孩子们的健康是有害的。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许多专家表达了社会、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尽快行动的迫切性。他们认为,就法制而言,应强烈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我国现今的立法程序是酝酿到出台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与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不相符的。当然,更多的专家呼吁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由社会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其次,加快建立有关标准,管理措施及产业政策等,再次,要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公众对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而家长们更要多学习一些信息网络知识,做孩子健康上网的指导者,有关机构尽快出台国家标准的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对现有网络游戏进行分级,指导青少年和家长按照等级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网络游戏。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现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然而,一方面是家长和孩子们与网瘾的苦苦斗争,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商们想尽办法要让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场不见销烟的斗争背后,谁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谁来帮助他们走出网瘾的深渊?我呼吁大家在网络的世界里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未来社会的和谐。
第四篇: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网络游戏特点不同:虚拟性、遥在性、弱规范性、挑战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吸引着不同个性的青少年,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成长过程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特别是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
关键字:网络游戏、青少年、社会化、角色扮演、影响
当前,在众多的网络交往媒体中,网络游戏这种新生的网络交往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是基于互联网的多人在线游戏,玩家在虚拟环境中可以与其他玩家和非玩家角色进行互动。根据其运作方式及其内容的设定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休闲游戏型、竞技对战型、模拟经营型、即时战略型、角色扮演型。[1]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参与者,网络游戏的价值导向、故事背景、场景设置以及游戏玩家互动等因素都可能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影响。
一、网络游戏的类型分析(1)休闲游戏型主要指的是棋牌类、益智类的桌面小游戏,目前是网络游戏中最普及的一类游戏。以联众、边锋和QQ游戏最具代表性。棋牌类游戏一般具有相对固定的规则,益智类游戏的规则也比较简单。对于玩家而言,此类游戏以脑力思考为主,是一种相对轻松的悠闲游戏,可以锻炼青少年的思考能力。
(2)竞技对战型主要是指一些动作型游戏,如赛车、拳击、枪战等。这种游戏节奏紧张,图像精致,视觉效果华丽,音效逼真,感受直观刺激,让玩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玩家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对突发事件能进行最快处理,并且要有较强的立体感。此类高强节奏的对抗需耗费玩家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如果青少年在不恰当的时间玩此类游戏,比如课间或中午时分,很容易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和生活。
(3)模拟经营型游戏往往是模拟一项事业,如《足球经理在线》。此类游戏相对来说节奏比较缓慢,对抗性不强,但头绪复杂繁多,连贯性较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容易吸引一些比较有耐心的思维比较有条理的愿意开动脑筋的青少年,也会吸引对某个行业特别有兴趣的青少年。
(4)即时战略型游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魔兽争霸》。此类游戏要求玩家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较高的战略战术和组织协调能力,玩家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要尽快建筑工事、发展科技、制造部队协调,并操纵不同的兵种组合,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可以锻炼青少年的组织、应变能力。
(5)在网络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最吸引人的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游戏就是角色扮演型游戏,以至于角色扮演型游戏几乎成了网络游戏的代名词,可以说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一大半都是由角色扮演型游戏造成的。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有复杂的各种任务,图像精美,音乐动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营造了一个虚拟的人间社会,而虚拟世界中的玩家又都是一个个现实的人,人性的特点在游戏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游戏有极高的耐玩性,可以实现部分玩家在虚拟世界的梦想。在游戏中每一个玩家首先都是以一个弱者的姿态出现,他要通过完成游戏设定的一个个任务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选择自己独立地去摸索,但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选择去拜师,让一位老玩家带自己活动,这样就能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成长。在游戏中需要与人做交易,他有可能碰到诚实的人或者骗子;需要与人交往,他有可能碰到文明的人或者粗野的人,甚至可能碰到强盗,被抢走重要的装备。这个虚拟的世界缺乏法律的约束,是个无法无天的社会,是强者的世界。[2]
二、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影响
1.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正面的影响(1)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认知过程的影响。角色扮演型游戏往往是在一个视觉化的环境中,尽快做出决定完成任务。能锻炼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经常玩电脑和网络游戏的孩子在空间表征、视觉注意等方面有所加强。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设定了一个个的任务需要玩家去完成,玩家的能力随着个人的努力完成不同的任务而不断增强,这能够强化青少年的目标感,刺激他们的上进心,使青少年在游戏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2)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青少年由于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必然要从所接触的所有环境中去学习生活,而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使他们接触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个环境全方位地模拟了现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个成员的起点都是平等的,完全要靠个人的努力获得进步。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需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有的人获得了虚拟的财富和装备,有的人获得了友谊,有的人则受骗上当,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然而每个人都增长了阅历。2.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1)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使得青少年过早地成人化。现在的网络游戏中没有实行年龄分级制度,游戏里各种年龄层次的玩家都有,青少年在这里过早地接触到成人社会,成人社会的一些陋习不可避免地在他们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他们不会区分游戏和现实的不同,把游戏等同于现实,从而痴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游戏中的暴力情节和帮派组织很容易使青少年形成错误的暴力观念和帮派意识,混淆游戏虚拟与社会现实的区别,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3]他们往往把游戏中的行为方式带入现实社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欺诈、偷盗、对他人施暴,甚至团伙斗殴、作案的事件就会发生。游戏里谎话脏话无聊的话随处可见,不少青少年就是从网络上学会了撒谎,并不以此为耻。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难形成像现实世界那样严格的社会规范,很多行为也难以受到规则的明确约束。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主要依赖网络来完成,那么这种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可能会把网络中培养出来的任性、放纵、撒谎、粗鲁、不负责任等习惯带到现实生活中,轻则行为失范,重则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角色扮演型网络暴力游戏模糊了青少年是非对错的价值标准,导致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作为一种最简单的游戏方式,网络暴力游戏没有确定的程序,也不是个人与计算机的对战,而是网络中不同个人所支配的替身所进行的拼争。这样,就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定位。亦即,在这样的暴力游戏中,没有善恶、美丑、是非、对错之分。正如一些武侠演义中的荒诞故事一样,两个武林高手一见面就打打杀杀,几乎就不问是非缘由和青红皂白,直打得天昏地暗。可是,一直打到死,也许都弄不明白: 为何而打,缘何而杀,为什么而死。[4]玩这样的游戏,自然就不必分个是非对错,当然也就更不需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轻轻松松地一坐到电脑前就开打,直到离开才告结束。这种通过盲目地虐待、蹂躏别人和毫无意义地杀戮他人来获得生理上的某种快感,并寻求一种在虚拟世界里的心理补偿和心态平衡,采取了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手段,是一种极不健康的畸形心态和价值错乱,对青少年的心理、人格和社会化势必带来更深层次的消极影响。
(3)角色扮演型网络暴力游戏的背后:自我角色的迷失
实现和自我满足— — 种寻求在虚拟世界里的亚实践体验和虚无的精神补偿网络暴力游戏这一高新科技培育下的乌托邦。沉浸于网络空间可以被看作是游戏者获得了一种新的主体性,隐瞒身份的目的就是期望在网络 中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隐藏自身缺点、增加更多优点并能够吸引他人的崭新形象:显然,这种虚拟的个人具有了更多的成功机遇: 如果在游戏中战胜了对方,获得了成功,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人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开始,或者重新寻找替身直至获得成功。也即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功的机率要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任何生命个体都可以通过身份再造、身份转嫁等来获得虚拟的自 我实现,以达到心理满足。由于青少年自身条件的限制和 成人世界社会规范的约束,青少年往往少有机会去从事这些实践活动,更难获得成功。这时,网络游戏 便成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体验自我实现的亚实践平台。这种亚实践体验有它独特的刺激和魅力所在。因为任何实践本身所提供的解决矛盾. 与客体搏斗并最终战胜客体的过程都具有其内在的冲动力。
(4)人际互动的异化。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面临的情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基于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迷恋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容易孤独和抑郁,他们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感觉恐惧和陌生,有一种社会孤立感和社会焦虑感,但另一方面,他们在通过上网与人交往时却感觉到安慰和满足,他们在网上的行为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别。据一项调查显示,有6 7.6 %的青少年承认自己的情绪经常莫 名其妙地低落,有5 9 .3 %的青少年对现实生活有冷漠和逃避倾向,有5 3 .6 %的青少年承认孤独感增加,有3 2 .4 %的青少年与家人、同学和朋友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只有 1 3 .1 %的网络暴力游戏痴迷者认为对他们的心理和实际生活没有任何影响。[5]习惯于血肉横飞的这些青少年网民,往往产生了性情粗劣、血液冷酷、心灵麻木的心理特质,对现实生命的可贵和至上价值,对现实生活的 真实和应有的关怀,失去了天然的判断能力,进而形成了一种麻木的生命观和生活观。[6]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把双刃剑,既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但是,我们不应该回避网络的负面影响,而是应该积极地制定出可行的对策,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正确认识,教育他们学会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网络游戏里的虚拟世界,加强他们的道德教育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强化他们的自律性,另外,多参加户外活动或社会实践,避免产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不要把玩网络游戏作为逃避现实或宣泄情感的工具,不要把上网玩游戏看作是唯一的娱乐活动。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2]朱 婧: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3 月第1 期
[3] 徐瑞萍 论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第21卷4期
[4]王玲宇,张国良.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涵化”影响--时上海市中学生的调查[J].当代青
年研究.2005,(5).[5]曹颖,王红梅.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参与者的负面影响及规范建议[J].学理
论,2008,(18).[6] 龚慕霞,安中吉,李昕昌,陈爱东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 2003第6 期(总第106 期
第五篇: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调查报告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网络的用途也更多了。与此同时,网络游戏也悄然进入了众多青少年的视野,一系列的弊端也由此产生。因此我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目标:通过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危害的调查了解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及其造成危害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来探寻减少网络游戏所造成的危害的对策。
调查时间:2013年1月19日
调查对象:在校中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虽然社会上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但其中以青少年为主体。而青少年一般控制能力较弱,对网络游戏很容易进入一种痴迷的状态,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在我的现实生活周围,因为受到网络游戏影响导致学业荒废、家庭关系破裂,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的见闻比比皆是,在叹息和愤怒的同时,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为什么网络游戏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它究竟对社会和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危害?在我对我身边的青少年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在所调查的青少年中接触过网络游戏的占了76.3%尤其在男孩子中接触过网络游戏的高达96.7%,并且有将近1/3的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在5年以上。而在经常玩网络游戏的人当中,有大部分每次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连续持续2~3小时。男生更多的认为网络游戏能让他们在现实中得到放松,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其中。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在男孩子中更为明显,而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痴迷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1)网络游戏的特点
网络游戏是开发商凝聚了大批高科技人才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虚拟的社会。
第一,它的画面效果很逼真,情节引人入胜,很容易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并渐渐
将其引入到一个虚幻的世界,使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分不清现实与虚拟。
第二,因其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玩家对在游戏中所做的任何事情,如结婚、生子、打架、杀人等都不需承担任何的社会责任和法律后果。
第三,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都是没有结局的游戏,不断地玩下去也总会有新的级
别被设计出来,青少年们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牵向无底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点,网络游戏的吸引力是无比巨大的,它就像毒品一样,使青少年陷入难以自拔,产生着巨大的危害。
(2)网络游戏的危害
现在的青少年几乎都还是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容易使他们记忆力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直接而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同时网络游戏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间接地影响了青少年在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甚至造成他们其他能力的下降。一下列举几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
第一,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集体狂欢和集体上瘾;
第二,玩暴力游戏的青少年会比不玩的人更具有暴力倾向;
第三,网络游戏使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社会中,从而渐渐分不清现实与虚拟;
第四,沉溺网络游戏造成青少年多种心理和生理疾病甚至可能发生猝死。
目前,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的形势是很严重的,有关方面都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控制这一局势的发展,来挽救祖国的一代新人。
(3)解决方案
在我的身边我曾发现家长的某些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在网络游戏上的痴迷:在电脑城的时候就发现有些家长来给孩子配电脑,刚一进门就对里面的业务员说要组装一台电脑,配置要比较高的,能玩大型的网络游戏,甚至就是说要配一台专门给孩子玩游戏的电
脑!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态度中,持支持或不置可否态度的占了32.3%。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导致现在的青少年在网络游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次,网吧老板一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理念,使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成为了一纸空文。网吧内为降低投入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人多杂乱,浑浊的空气也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摧残。再次,政府方面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
因此,为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杜绝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要做到的有:
1、社会,政府方面:须加强社会的监督作用和政府的监管力度,发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完善网络管理体系和法律制度;提升网络游戏的质量和素质,抵制低俗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
2、家庭方面:优化家庭的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不应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要做到奖惩有度,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的青少年。
3、个人方面: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律,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多参加对自己身心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共同来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相信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危害一定会逐渐远离我们,青少年们将会有一个更好的成长成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