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

时间:2019-05-14 22: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

第一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

教育部办公厅文件

教高厅[2000]10号

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有关高等学校:

为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进展,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教育部决定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为保证此项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拟建设网络教育学院的试点学校,应在校内开展网络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向社会提供内容丰富的教育服务。网络教育学院的主要任务应包括:

1.开展学历教育。面向社会招收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来完成学历和学位教育的教学工作;面向全日制在校生,开设网络课程,取得单科学分,同时可实现校际之间的课程互选和学分承认。

2.开展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开设继续教育课程,包括课程培训、岗位培训、证书考试和自学考试的助学活动等,为社会从业人员参加学习提供服务。

3.探索网络教学模式。通过试点逐步建立起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件制作、自学、作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网上测试、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网络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

4.探索网络教学工作的管理机制。通过试点逐步建立并完善包括招生、注册、收费、学籍管理、考试组织、学分认证、证书发放、毕业等网络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建立起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网络教学工作管理机制。

5.网上资源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减少重复建设,协作开发丰富的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试题库及网上测试系统,保证网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并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网上教育资源建设的滚动发展机制,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试点学校的基本条件

网络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很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管理复杂。因此,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试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属于声誉,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已经建立了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2.能够归口管理。试点学校的网络教学工作要统筹规划,对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要进行整合,并由网络教育学院归口管理。网络教育学院机构设置要合理,管理制度要健全。

3.指导思想正确,实施方案可行。网络教育学院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明确,教学方案要符合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机制要切实可行。拟开展网络教学的专业其主要课程要能够在网上进行教学,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符合国家同层次同类专业的标准。

4.软硬件条件符合要求。校园网络能够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并且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特别是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校外教学支撑服务体系能够满足网络教学的基本要求,具备较强的网络教学和管理能力。

5.经费和师资队伍。试点学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有高水平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有专职的教育技术人员,能够承担网络教育学院的课程。

6.社会需求旺盛。拟开展网络教学的专业或专业领域,试点学校在全国或本区域应具有优势地位,社会对此专业或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旺盛。

三、试点工作的管理方式

开展网络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工作所具有的开发性、协作性和交互性,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探索并逐步形成适应网络教学工作和终身教育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

1.网络教育学院应该是由试点学校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的学院,具有教学、技术管理与服务职能。负责制定本学院的网络资源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的网络教学工作;负责校外教学服务体系的日常管理;为全校开展网络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2.网络教育学院可根据本校已经具备的学历学位授予权资格,与学校职能部门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研究生有关专业学位的教育,本科(包括主修专业,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生本),高职高专等层次的学历学位网络教学工作,有关学位授予和毕业资格审查应由学校职能部门负责。

3.网络教育学院可根据社会需求,在本校已设置专业范围内选择开展网络教学的专业。社会急需的现行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的新专业,由学校提交专业论证报告,报教育部备案后,限在本网络教育学院设置。

4.网络教育学院可以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来录取学生,也可自行组织考试录取学生,招生形式和入学标准由试点学校自行规定。招生计划由试点学校根据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能力自行制定,根据校外教学点的条件确定招生地区,但应向西部地区倾斜。每年度的招生计划和实际招生情况由试点学校报教育部备案。

5.网络教育学院应实行学分制。学历教育学分有效期和修业年限由学校决定。对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何种形式的毕业证书,由学校慎重研究后自行决定;学历证书由学校自行印制,并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注册办法另行规定;电子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

6.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可按教育成本收费,其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收费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网络教育学院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7.试点学校每年度在各地区的招生计划,实际招生情况和校外网络教学支撑服务机构,需报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8.教育部将聘请专家组成网络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咨询,指导各高等学校的网络教学工作,接受教育部的委托负责评估网络教育工作,接受教育部的委托负责评估网络教育学院。参加网络教学试点工作的学校还应组织网络教学试点协作组,自行开展交流,协作等活动。

9.本项试点期限为4-5年,每学年结束后,试点学校需及时向教育部上报年度工作进展情况;试点2年后,教育部将组织中期检查;试点期满后,教育部将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在试点期间,对教学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将暂停试点的招生资格;对乱发文凭,或者以营利为目的者,教育部将依照有关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四.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网络教学工作。教育部将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经费,重点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并实现资源共享。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将在2年之内,重点规划建设200门左右基础性的网络课程,并实现项目管理,管理办法另行规定。具体项目将根据各试点学校提出的网络课程建设计划进行规划,然后公开申请,引进竞争机制,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以网络课程建设带动素材库的建设,以素材库的建设推动网络课程的建设。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所建设的网络课程,不仅要用于若干所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试点,而且还应用于校内和校际之间的网上选课以及学分的承认,特别要支持发达地区的高等学校和西部地区的高等学校通过网络教育进行对口支援,使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够共享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还包括开设网上讲座。教育部将统一规划和协调网上讲座,邀请著名学者进行人文素质讲座和科学技术讲座,并对所有的高等学校开放。

五.开展试点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开展网络教学工作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学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等特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探索网络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教学模式。

2.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多种技术模式,如实时与非实时,卫星网和互联网,交互和无交互等等,要加强对各种技术手段的研究,合理选择技术路线,综合利用多种多种媒体。要利用面授教育,函授教育,卫星电视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作为网络教学的不足,特别要解决好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问题。

3.开展试点的学校,首先要搞好校内的网络教学和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网络教学要与校内的传统教育相融合,推动传统的大学教育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立起适应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还要与卫星电视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活动等传统教育相结合,推动传统远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4.要大力加强对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面授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传授知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并要体现到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中去。

5.在开展网络教学工作中,要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积极保护知识产权,建立资源共享的形式和机制。不仅要共享网上教学资源,还应共享校外的教学支撑服务体系。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学遍布全国的办学网点,建立起网络教育学院的校外教学支撑服务体系,将高等教育送到农村,边疆和不发达地区。又如,通过认证或收购建立全国共享的课件库,尽量减少学校自行建设课件的重复,保证国家投入的经费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产生最大限度的效益。

6.高等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工作,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充分把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教学是一项新生事物,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造条件,跨越式发展。学校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教学的研究与管理,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教学的管理模式,支持网络教学的试点,做好服务工作。试点学校和网络教育学院一定要把好教学质量关,积极稳妥地推动网络教学工作。试点学校及其校外网络教学支撑服务体系,必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网络安全和保密的规定,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保证网络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是国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教育部将不断总结网络教学试点工作的经验,并根据试点情况调整有关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

经教育部先期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学校,需按照本意见调整,规范试点工作,执行统一的政策和规定。

教育部办公厅

二零零零年七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

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的通知

(2002年1月7日 教高厅[2002]1号)

为了做好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健康发展,我部制定了《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我部。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

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

为了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保证教育质量,探索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特提出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以下简称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如下:

一、校外学习中心(点)的作用

校外学习中心(点)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是传递教学内容,实现远程教学过程的重要保证;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以下简称试点高校)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对学生支持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营造教书育人环境的重要渠道。通过建设校外学习中心(点),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重组和结构优化,逐步形成社区学习中心,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为构建我国的终身学习体系奠定基础。

二、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基本构成和建设条件

(一)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基本构成

校外学习中心(点)包括自建自用、共建共享、社会化公共服务等三种类型。国家鼓励发展共建共享型和社会化公共服务的学习中心(点)。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及其学习中心(点)的管理办法将另行规定。

校外学习中心(点)属于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机构,不具备现代远程教育招生、教学、颁发学业证书的资格。

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具备基本的远程教学条件和管理能力。为高等学历教育服务的校外学习中心(点)一般应依托当地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国家批准的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建设,且依托学校的办学条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为非学历教育服务的校外学习中心(点)也可依托具有法人资格的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进行建设。

依托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教学站点、中等职业学校、已经通过审批为非学历教育服务的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建设为高等学历教育服务的校外学习中心(点),需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门评估。

(二)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基本建设条件

1.校外学习中心(点)依托建设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拥有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所必需的场地和辅助设施,并有进一步扩展的能力。

3.具有符合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需要的硬件系统条件,包括网络接入、局域网络、多媒体学习设备等条件,以及必要的教学资源管理、播放、备份系统等。

4.拥有一支熟悉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符合现代远程教育需要的管理和技术队伍。

5.具有必须在当地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实验或实习条件,以及相应的管理与指导队伍。

三、试点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点)的主要职责

试点高校要根据各行业、各地区的人才需求和本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规划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布局,遵守试点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管理规定。在建设校外学习中心(点)时,试点高校需与校外学习中心(点)依托建设单位签订协议。校外学习中心(点)在行政上隶属建设单位,在业务上接受签订协议的试点高校领导。

(一)试点高校的主要职责

1.及时向校外学习中心(点)传达国家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方针、政策。

2.制定并监督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负责现代远程教育质量。

3.开展优良学风、考风的建设工作;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4.制定招生计划,公布招生简章,负责招生工作。

5.制定现代远程教育的收费标准,并报试点高校所在地省级物价部门批准。

6.制订教学计划,组织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并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工作。

7.制定教学大纲和相应的考核标准。

8.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对学业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9.对校外学习中心(点)承担的必要的管理环节和教学环节进行指导。

10.组织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对课程主持教师、辅导教师和校外学习中心(点)负责人、网络教学系统运行和维护人员、教务管理人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等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

(二)校外学习中心(点)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方针政策,认真执行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

2.根据试点高校的要求和工作安排,配合试点高校开展招生宣传和组织生源等活动;做好学生报到注册工作;校外学习中心(点)不能跨省开展招生宣传和组织工作。

3.配合试点高校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4.保证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装备的正常运转,保证对学生学习的服务支持。

5.承担试点高校下达的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

6.落实学风、考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承担保证考试纪律的责任。

7.保护试点高校有关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防止非法使用。

8.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9.接受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检查和评估。

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职责和审批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将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建设纳入本地区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职责应相对集中,并由主管高等教育的领导同志负责。要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应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对待。

(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职责

1.对在本地区建设校外学习中心(点)实行审批制度,并负责监督管理。

2.向试点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点)传达国家和本地区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方针、政策;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指导试点高校合理设置专业和制定招生计划;审查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

3.负责对设在本地区内的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对检查评估不合格的学习中心(点)责令整改、暂停或取消远程教育服务资格。对学习中心(点)的检查评估结果也将作为教育部对试点高校进行检查评估的重要依据。

4.未经审批就自行建立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必须尽快履行审批手续。不履行审批手续的要责令停办。对在本文下发之前各试点高校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点)要进行重新审批,对未通过审批的要限期整改或停办,并协助试点高校处理好有关善后工作。

5.对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处罚意见需在征求有关试点高校的意见之后决定。对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处罚意见须抄报教育部。

开办校外学习中心(点),必须由依托建设单位和试点高校共同向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审批。经批准的校外学习中心(点)为另外的试点高校服务,由校外学习中心(点)报新增试点高校有关材料向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收到拟开办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申请后要限期审批,及时将审批结果通知试点高校和依托建设单位,抄报教育部,并通报其它试点高校,向社会公布。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审核申请开办校外学习中心(点)的材料

1.开办校外学习中心(点)的书面申请文件。包括依托建设单位的概况,申请开办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类别、层次、规模、设置地点、计划开设专业、计划开课日期、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负责人及其身份证号码、联系人、联系电话及电子邮件信箱等。

2.依托建设单位开办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拟开办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人员、辅导教师、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质量保证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学习场地、配套设施、网络环境以及其它必要的条件与设施情况;校外学习中心(点)的运行机制,可持续发展性。

3.教育部批准试点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文件。

4.试点高校在本地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方案。

5.试点高校与依托建设单位建设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协议书。

6.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场地、设施、资金等证明材料。

7.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规章制度。

8.其它需要提供的文件或资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本地区关于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办法。要防止和反对垄断、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其它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学习者的正当权益,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对本地区的校外学习中心(点)进行检查,并在每年11月底以前将本地区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基本情况和检查结果向教育部报告。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2年01月07日 实施日期:2002年01月07日(中央法规)

第三篇: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现就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试点工作的总要求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注重整体谋划、增强政策协调、鼓励基层首创为手段,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2.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

—1—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把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试点工作的根本任务,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资源建设与共享等方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实现形式,形成特色。

——坚持系统设计,重点突破。要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三、把握试点工作内涵

1.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各地要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推动试点院校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并将试点院校的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2.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

—2—

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3.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各地要促进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4.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切实推动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指导合作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试点院校要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四、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1.逐步增加试点规模

将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办学条件、保障措施和试点意愿等,选择一批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市、行业、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单位。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范围和规模,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2.逐步丰富培养形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应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和专业特色,因材施教,探索不同的培养形式。试点初期,各地应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充分利用国家注册入学政策,针对不同生源,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开展中职层次现代学徒制试点。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利用自主招生、单独招生等政策,—3—

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同等学历企业职工等不同生源特点,分类开展专科学历层次不同形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3.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现代学徒制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可以从非学历教育入手,也可以从学历教育入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律,积累经验后逐步扩大。鼓励试点院校采用现代学徒制形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五、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1.合理规划区域试点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地方实际,会同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制定本地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确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明确试点规模、试点层次和实施步骤。

2.加强试点工作组织保障

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与试点院校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等形式,整合资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搭建平台。

3.加大试点工作政策支持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学生安全。大力推进“双证融通”,对经过考核达到要求的毕业生,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4.加强试点工作监督检查

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控,建立试点工作年报年检制度。各试点单位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扩大宣传,年报年检内容作为下一单招核准和布点的依据。对于试点工作不力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将暂停试点资格。

教育部 2014年8月25日

—4—

第四篇: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研〔2010〕2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我部决定批准北京大学等64所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请上述高校根据《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见附件

2)精神,认真研究,加强领导,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实施工作。实施方案请于2010年11月上旬报我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省属高校须经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后上报)。

特此通知。

附件:1.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及相关专业学位类 别.doc

http:///gzdt/att/att/site1/20101101/001e3741a2cc0e38c89001.doc

2.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doc

http:///gzdt/att/att/site1/20101101/001e3741a2cc0e38c89402.doc 附件2:

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起,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下简称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保证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现提出有关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1.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2.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改革和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需要,有利于推动高等学校转变观念,提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类型多样化的需求。

3.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推动新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引导高校从我国国情出发,合理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活力,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培养质量。

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高校为主体,依托企业和行业组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1.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切实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观。

2.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制度。在国家统一的招生制度安排下,积极探索有利于吸引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生源的考试办法。

3.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跟踪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及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强化课程设计和教学要求,夯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能力;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4.积极探索和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吸引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和实践课程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学位论文或设计指导等,提高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在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6.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探索团队培养、集体会诊、个别指导、师生讨论等多种“双向互动”的研究生指导形式,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考核评价机制。

7.建立和完善奖助贷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收费按照《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执行。积极研究和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奖助贷体系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8.完善校内管理体制与机制。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校内管理体制和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四、试点单位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1.试点单位要把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试点专业学位类别依托院(系)负责人参加的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建立制度保证机制,充分配置办学资源,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体系中,努力做好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

2.试点单位要制定综合改革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育管理体制、课程设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的改革具体措施,明确提出在培养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实现的重点目标和主要创新点。

3.试点单位要依靠广大教师和学生,发挥行业组织或企业的积极性,认真实施试点方案,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创造具有推广价值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而发挥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

4.试点单位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国际交流,努力打造自身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五、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1.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同部内有关司局

在招生计划、录取方式、经费投入、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支持试点单位推进改革;同时,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协调,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衔接,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有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吸引本地区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创造条件重点支持试点单位的改革工作。同时,鼓励和支持本地区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3.有关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根据文件精神,积极参与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对试点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质量监督与评价、与行业组织及学校相互沟通协调等职能。

4.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周期为2010年9月-2013年6月。教育部将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五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

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3年3月10日)

教高厅〔2003〕2号

为了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活动,我部制定了《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我部。

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以下简称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活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外学习中心(点)是指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等学校(以下简称试点高校)自建自用或共建共享的校外学习中心(点),以及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以下简称公共服务体系)所建设的校外学习中心(点)。

第三条 校外学习中心(点)是接受试点高校的委托,根据试点高校统一要求和工作安排,配合试点高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机构。校外学习中心(点)不得从事以独立办学为目的的各类教学活动和发放各类毕业证书或培训资格证书,不得从事任何与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无关的经营性活动。校外学习中心(点)不得下设分支机构性质的其它校外学习中心(点)。

第四条 校外学习中心(点)依托建设的单位应当具有事业或企业法人资格,具备从事教育或相关服务资格,能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 拟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支持服务要求的专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保证试点高校的教学实施和对学生的辅导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有相对独立场所,教学服务设施齐备和相对集中,学习环境优良。

(三)具有百兆以上局域网条件,并与CHINANET或CERNET等国家公用的传输网络连接,至少有512K以上的接入带宽;具有功能和数量符合教学要求的专用服务器;为使用通讯卫星开展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提供支持服务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当具备经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能够接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信息的卫星接收设备。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教学信息。

(四)具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配备联网多媒体计算机、视频投影机或大屏幕投影电视、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不间断电源等设备。联网多媒体计算机数量保证每6个学生不少于一台,总数量不少于50台。

(五)具有以下功能的相应的远程教育教学软件:

向学生提供试点高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以多种形式实现有效的学习。

支持教师、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和传递信息。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

(六)符合国家与地方有关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第六条 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当由试点高校或公共服务体系向校外学习中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拟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类别、层次、设置地点、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联系人、联系电话及电子邮件信箱等以及依托建设的单位的概况、法人证明复印件等。

(二)拟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方式、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队伍和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三)拟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点)的学习场地、配套设施、网络环境及其它必要的条件与设施、资金等证明材料。

(四)试点高校设立自建自用或共建共享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当提供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文件以及试点高校在本地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方案和委托协议。公共服务体系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当提供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文件。

第七条 试点高校或公共服务体系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点)由校外学习中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每年3月和10月受理申请,并在收到申请后的30天内做出答复。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将批准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点)报教育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校外学习中心(点)应执行试点高校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维护试点高校知识产权。

第九条 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当遵守国家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管理条例,有专人负责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及其它通信网络的信息安全,配备网络安全设施和相关的系统软件,防止非法信息的传入和扩散,防止计算机病毒攻击等人为破坏。

第十条 试点高校设立、指导和管理校外学习中心(点)的情况,是评估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所管辖的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估不合格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应当要求其进行整改或取消其支持服务的资格,并将处理意见报教育部备案。试点高校应当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现行文件中与本办法相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

下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