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就业风生水起
网络就业风生水起
记者 罗旭 通讯员 熊尚聪
2013-2-27 5:50:13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7日 15 版)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
日前,人社部首次发布“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网络创业就业已累计制造岗位超过1000万个,有力缓解了近几年的就业压力。
网络创业不得了
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680万人,很多学生在考公务员、进国企的道路上挤破了头,为两三千元的工资无比纠结。但是22岁的李华却非常轻松,他直接到一家淘宝网店应聘做运营,每月轻松拿到5000元以上的工资。
几年前,家里开袜子厂的小张带了600双袜子上大学,两天一换,穿了就扔。这一举动被人在网上爆料后,惹来了一片指责之声。受“袜子事件”影响,小张决定自己创业。他在网上开了一家袜子专卖店,如今生意越来越好,雇佣了几十名员工。“现在体会到了创业的苦与乐,想想以前的事还真有些不应该。”小张这样说。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创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热潮,成为扩大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推动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李华认为网络前景广阔,是就业的“蓝海”,不必费力在传统产业中纠结什么“铁饭碗”、“瓷饭碗”。他说:“我不是‘富二代’,也没什么背景,现在没有实力自己创业,先在网络行业打工,积累经验,也挺好的。”
网络创业当然不仅仅是开网店,在网上开发软件、提供各种网络服务等,都是网络创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各大城市异常火爆的创业咖啡馆里,每日聚集的基本上都是网络创业者。网络的开放性与超人气,也往往会给创业者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比如,有一个青年创业者开发的主流产品在安卓市场上无人问津,随手开发的一个并不精致的“宝宝故事”的应用,放到网上后也没再关注,等过了3个月想起来再去看时,发现下载量竟然有30多万,并由此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网络创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三类人解决了就业问题。第一类是网络创业者本身。第二类是直接从业者,即创业者雇佣的从业人员。第三类则是间接从业者,即与网络创业有密切联系并且行业受其带动而发展的相关从业人员,最明显的受益代表即是物流行业。
灵活自由优点多
近几年,电子商务从业人数在中国呈几何态势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如滚雪球般加入到了网络创业、经营的大军中。
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电子商务平台
中仅淘宝网一家即创造直接就业机会467.7万个,按照网购中一个直接就业机会平均可以带动2.85个间接就业机会计算,可拉动间接就业约1333万个。
那么,网络创业就业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指出,创业门槛低、经营方式灵活是最主要的原因。一项针对中国中小企业情况的调查显示,个人在网下启动销售类公司平均费用至少需要5万元,而网上开店建店成本非常小,且不用去办营业执照,不用去租门面,甚至不用囤积货品。同时租金不会因为营业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投资者也不用为延长营业时间而支付额外的费用。因此,对广大青年创业者来说,网络创业无疑是上上之选。
人社部有关司局和中国就业促进会历经8个多月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年轻人是网络创业就业的绝对主力军,以男性居多,占76.6%。在教育背景方面,大中院校的毕业生占了82.3%。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家居办工是又一个吸引创业者选择网络方式的原因。李华说,通过网络创业就业,满足了一部分人自由选择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的愿望,使他们免受堵车、打卡之苦,这也是很多白领辞职选择网络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支持少不了
网络创业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根据人社部的研究显示,网络行业对电子商务营销的人才需求最为迫切,占所调查总数的81%,其次是管理、技术和法律人才。这就要求政府、大学在教育培养和人才培训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加大对市场需要人才的培育力度。同时通过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网络创业,调动其创业、就业积极性。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表示:“正因为网络创业门槛低,不可避免地存在鱼龙混杂、好坏难辨的局面。这就需要对网络市场加强规范化管理,而对网络市场的规范管理,需要相关部门拥有科学、创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技巧。”
萧鸣政认为,地方政府在发展网络创业就业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我国网络就业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和地级以上城市。地方政府可以发挥牵头作用,对网络创业给予政策支持和租金、税收优惠,以电子商务为中心,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信息、物流、仓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区。在加快我国产业向内地、城镇转移的同时,直接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应将网络就业人员纳入就业统计体系内。网络创业者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即可认定为就业,这样不仅可以使就业统计更加精确,也使得网络创业者可以享受到各项由自主创业带来的政策优惠,如贷款、创业补助、社保补贴和失业保险金等。同时,也应将网络创业者和从事电子商务服务业的网络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规定其缴纳社会保险等的相应办法。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抗美说:“网络给我们的生活
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施展才华、实现创业就业理想,把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广。”
第二篇:风生水起北部湾致辞
“风生水起北部湾”致辞
尊敬的广西电视台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作为一个广西快速消费品的经销企业和大家共同分享广西经济市场的商机和优势。
首先,请允许我作一个自我介绍。本人黄伟文,现任广西科桂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我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28日,至今历经近十年发展,在广西的日化同行经销企业排行前两位,2006-2007年《销售与市场》评选为中国金销奖企业。公司主营日用快速消费品,代理国内外知名品牌三十余个。近几年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广西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知名的国产品牌、国际品牌都纷纷想通过广西这个窗口达成与东盟各国业务的拓展。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广西的经济发展必将再次进入一个快车道,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必然会对消费品的要求提高,对品牌的品质、知名度有所要求。广西三、四级市场目前消费导向仍不清晰,许多小品牌充斥了大部分市场,这说明市场仍需要重新的洗牌。对产品洗牌,对企业洗牌,要想在这场经济热潮中乘风破浪,一济远帆,企业就必须敢于投入品牌宣传,抢先占领市场增长点。进入深度分销渠道精耕细作,必定可以在广西这片热土上创造出奇迹!应该说目前广西市场快速消费品市场仍不够成熟,全区市场网点有几万个,相对较为分散,经营形式千差万别,乡镇市场潜力巨大,应该说有几千亿元的零售市场容量,而许多品牌的渠道分销还没做得很彻底,这当中有人力物力投入不当的原因,也有市场操作方法不妥当的问题,但有些品牌却能占领先机界入较早,市场表现突出,比如:众所周知的“田七”品牌目前在口腔护理及家居洗涤产品类里表现突出,全广西一年销售过亿元,占到全国市场的10%份额。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大家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年“田七”品牌在广西电视台的广告宣传投入,从卫视频道到地方频道几乎全部都有,很好的提升了品牌的形象,同时加上地面部队的跟进,经销商的全力配合,销售业绩节节攀升,达到目前非常好的状况。所以好的品牌一定要有好的推力来促使他发展壮大,深入民心,那么必须有强势的媒体宣传支持,同时要有地面队伍的跟进。在广西我想最强势的媒体莫过于广西电视台了,他的受众面广,频道专业度较高,我司在2005和广西电视台开始合作,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馥珮品牌,一年全广西只有两百万的销量,我还记得2005年 “馥珮”品牌通过与广西电视台广告中心的接触并达成了第一次的合作,和广西体育频道携手并与广西教育厅一起合办“馥珮”杯第二届广西啦啦队大赛,得到了广西电视台很大支持,结果当年“馥珮”销售业绩得到了很大提升,翻了两番。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我们和厂家的信心和决心。第二年“馥珮”品牌与广西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广西教育厅再度携手一起合办“馥珮”杯第三届广西啦啦队大赛,我司及厂家投入了更多的渠道资源,收效更明显,当年“馥珮”品牌销售业绩又翻了两番,在这基础上我司与厂家下定决心在2007年继续投入与广西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广西教育厅第三次携手一起合办“馥珮”杯第四届广西啦啦队大赛,并在终端渠道和分销渠道进行资源整合,当年“馥珮”品牌又取得业绩翻一翻的成绩,达到目前年全区销售几千万元。当然这只是我司众多代理品牌中获益的突出代表品牌之一,还有比如“田七”现在在全区渠道销售每年过亿元,“丁家宜”品牌全广西年销售几千万,“花王”品牌全广西年销售过千万等等,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广西科桂公司及合作品牌厂家对广西电视台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
最后,我在此衷心的祝愿每一位与会商家抓住“风生水起北部湾”的机遇,强强合作,共赢八桂!谢谢!
第三篇:中小学生雇人**暑假作业缘何“风生水起”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小学生雇人**暑假作业缘何“风生水起” 作者:赵薇 闫闯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年第03期
暑假作业实质上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等利益相关者共同的诉求。从“雇主”的行为动机探究和剖析来看,中小学生雇人**暑假作业缘于闲暇时间与作业数量、自我发展与作业内容、个体行动与作业评价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为了遏制中小学生雇人**暑假作业的歪风,暑假作业数量必须“因材而定”,并且在作业设计上追求创新,在作业评价上实现多元化。中小学生;**;暑假作业
布置暑假作业是我国中小学普遍采取的一项措施,由于假期时间较长,作业量也相对较大。暑假作业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督促学生学习,温故而知新。但是,近年来有些中小学生开辟了一条“捷径”——雇人**暑假作业。所谓雇人**暑假作业,就是中小学生通过网上广告论坛、贴吧、交易平台及同学介绍等渠道,向**者支付一定的报酬,为其完成暑假作业的整个过程。令人担忧的是,花钱请人**暑假作业的学生,如今是越来越多。[1]暑假作业存在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中小学生为何雇人**暑假作业?如何治理才可以遏制这样的行为?对此,应该引起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重视。
一、暑假作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的诉求
当前中小学生暑假作业备受社会广泛诟病,其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并未达到学生及家长的心理预期效果,暑假作业已经成为教育培养方式中的一根鸡肋,大有“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的滋味。但是,囿于教育培养模式的固化和僵滞,暑假作业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淡出公众视野,其存在还具有一定的基础和空间,它实质上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的诉求。
对于学生来说,面对升学压力和自身前途命运的责任感,暑假作业作为在校学习的延续,是假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其巩固习过的知识点,以便于下学期更好地接受新课程,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对于所有的家长而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他们共同的心愿,让孩子鹤立鸡群、出人头地是他们怀有的美好理想。家长虽然知道孩子学业负担过重,但面对激烈的学业竞争,家长们仍在无奈之下默许甚至是要求学校有针对性地布置大量的暑假作业。对于教师来说,暑假作业可以带来潜在的名誉与经济利益,这种诱惑是很难抵挡的。教师大量布置自己所教学科的作业,实行题海战术,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甚至是升学率,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进而对于工资水平、职称评定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学校基于考试和升学的目的,要求教师布置过多的暑假作业,客观上能够帮助学生在测试及统考中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有利于学校升学率和教学水平评估的提升,进而学校在家长与学生中的口碑也会越来越好。诚然,这对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极为有利,政府也更愿意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家长与学生也更愿意选择这种高升学率的学校就读。在这种循环发展的利益诉
求之下,学校对布置大量的暑假作业“乐此不疲”。此外,一些出版社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想方设法组织相关教育人员编著学生学习辅导书籍,并且大肆宣传甚至使用“炒作”、“利益联合”等营销策略,有的还通过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出售给学生,这样下来,学生在假期里又获得了额外的作业“商品”。
二、中小学生雇人**暑假作业的缘由
中小学生雇人**暑假作业缘何“风生水起”,其实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从“雇主”——学生主体的行为动机探究和剖析来看,是由于当今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自身对于作业的数量、内容及评价之间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一)闲暇时间与作业数量的“对决”
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是指“除了学习、睡觉、穿衣、吃饭等必要的时间以外,自由安排的愉悦身心和发展自我的时间”。[2]当前,我国部分城市教育部门虽然已经陆续叫停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举办各类假期收费补课或培训,但行政指令显然阻止不了名目繁多的校外补课活动,现实世界向我们昭示,寒暑假期已经变为学生的“第三学期”。一部分孩子的假期被家长安排得极满,各种辅导班、才艺班、培优班等充斥着孩子的假期生活,并且辅导班也会布置作业。一个初二学生的暑假日程表显示:“白天8:00—10:00英语培优,10:30—12:00数学培优;下午13:30—15:00物理和化学培优,15:30—17:00生物和地理培优;晚上19:00—21:00学钢琴。”[3]可以想象,像这样的学生如果每天还要完成繁重大量的暑假作业,实在是“不堪重负”。假期对于饱受学业压力的中小学生而言,原本是放松身心的大好时机,加上中小学生具有爱玩、贪玩的天性,喜欢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安排自己的个人活动,所以他们在闲暇时间与作业数量的“对决”中败阵下来,于是他们敷衍了事,雇人**作业。
(二)自我发展与作业内容的“博弈”
目前,中小学生的暑假作业通常有两种:一是正规出版发行的《暑假作业》,一是学校各班教师自己布置的作业,比如阅读、作文、写单词、练习口算题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部分暑假作业题目学生都已做过,他们对于这种枯燥无味的作业内容以及简单的抄抄写写表现出厌烦情绪,因为这样的作业缺少快乐生动的成分,对自身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可言。当前社会,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已经显现出:中小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对未来的期望逐渐升高,他们也想要“怒放的生命”,希望在快乐与幸福中实现自我发展,紧追素质教育的步伐。对于那些与个体发展相关不大甚至相背离的事物,中小学生随着自身心理和生理的成熟以及认知的发展,表现出了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因此,中小学生的自我发展与作业内容的“博弈”,大都是以自身发展作为首要选择而宣告结束的。所以,中小学生雇人**作业,缘由之一在于千篇一律的暑假作业内容及形式缺乏实践创新精神,不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不少学生做作业热情不高,更有甚者把完成作业视为一件痛苦的事。
(三)个体行动与作业评价的“搏击”
中小学生完成暑假作业需要很长的学习时间,承受一定的学习负担,因为他们对老师布置下来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需要集中精力,需要作出一系列的学习行动才可以完成。但是,一些中小学生戏称暑假作业是“学生写一月,老师写一阅”,这在很大程度表明学生努力的结果没有换来实质性的评价;甚至就有“很多教师在开学后并没有批改学生暑假作业”[4]的相关报道,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们的暑假作业老师几乎都不看,孩子自己也觉得暑假作业写的对错好坏也无所谓,包括我们家长心里也觉得,差不得写完就得了。”[5]中小学生完成暑假作业的个体行动与教师进行作业评价的“搏击”,实质上是一场不公平的“较量”,师生的传统地位在作业评价上并没有展现出现代教育精神,学生还是被动者,毫无理由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一切的前提在于不管这些作业对学生全面发展来说是否存在利弊,以及作业的评价结果如何,既然教师作业评价的结果是一个“阅”字,这就会导致某些中小学生看待学习过程和暑假作业目的的观念发生转变,滋生出欺骗行为,雇人**作业也就成了“搏击”的附属产品。
三、中小学生雇人**暑假作业的治理策略
“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找„枪手‟**作业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的压力趋势。”[6]作为一种学习的延续,学校和教师应该把暑假作业从单一的补习知识转向培养兴趣,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好玩、有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看到评价后,心理上获得一种价值感和成就感。
(一)作业数量力求合理
学校和教师应当多从暑假作业的定位和功能出发,对已固定套路化的暑假作业进行理性的考量和解读,赋予暑假作业更多的新意和改革,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布置适量可行的作业。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暑期作业规划,在培训班的选取上,让孩子自主选择,并且要时刻鼓励他。另外,家长要注重和孩子交流,时刻了解孩子的学业压力是否已超出承受能力,理性地与孩子沟通暑假作业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作为学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暑假作业认真地完成,并且应认识到做暑期作业的目的和意义,展现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充分认识到雇人**作业是种弄虚作假的反道德行为,并不能真正地给自身带来有利的影响。总之,每个学生的作业数量应该“因材而定”,学校、教师及家长应该考虑多层次的作业量布置。
(二)作业设计追求创新
美国孩子的暑假作业是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湖边去清理垃圾等;日本中小学生暑假作业是组织孩子参观博览会,或进行发明创造比赛,参加各种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俱乐部。因此,我国中小学生的暑假作业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追求创新,脱离一贯以来体力活似的抄写学习的方式,从“源头”上杜绝雇人**作业的可能性。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走出家庭认识社会,在课外学习诸如爬山、游泳等技能;并且通过写调查报告、拍照片的形式总结心得体会,以亲近自然的方式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学校、家长也可以组织夏令营,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生活。这样实践性较强的暑假作业比单纯的题海战术强很多,没现成答案
可以抄,有新意又好玩,并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提升学习能力,养成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观念。
(三)作业评价实现多元
教师对于暑假作业评价必须要认真负责,不能一笔带过或者随手翻阅。为此,教师要进行多元化批改,并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商量合作,共同制(下转42页)(上接89页)定作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作业评价方法等。譬如,有的教师尝试让学生将各科作业做成成长展示册,在作业的旁边配以图片,并有选择地描述自己做此项作业时的心情、感受等,然后公开展示。这样教师和学生都成了作业评委,他们浏览欣赏学生的作业时,也分享着他们的智慧。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作业的报告会,以小组或者个人进行汇报。另一方面,教师的作业批语要具有情感魅力,多使用一些生动活泼、热情洋溢、有亲切感的句子,让作业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成暑假作业的有效途径。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查阅也是暑假作业一种评价方式,这会激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去面对暑假作业。总之,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消除因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问题而致使中小学生雇人**作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5]王荟.暑假作业低水准催生作业枪手[N].新京报,2012-08-13.[2]孙宏艳.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00)[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131.[3]张瑜琨.**暑假作业明码标价[N].长江商报,2012-08-12.[4]钱艺林.您批改学生的寒假作业吗[N].中国教育报,2012-01-20.[6]**生意火的原因[EB/OL].(2012-02-15)[2013-04-
22].http://kid.baby.sina.com.cn/2012-02-***2.html.
第四篇:广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风生水起
广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风生水起
南宁:“线上线下”打造成“服务共同体”
据了解,2014年广西南宁市成为自治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自开展试点以来,南宁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化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信息水平,探索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等举措,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上半年,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律师服务等民生项目法律服务供给量大幅度提高,同比分别增加32%、13%、15%、20%、21%。
为积极回应市民对法律服务的巨大需求,南宁市委、市政府及时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印发《加快推进南宁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南办发〔2017〕56号)。于2016年投入3040万元,建成了由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0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构成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平安法治南宁建设中,发挥了法律服务“倍增器”和社会治理“稳压器”作用。
将“咨询热线”拓展成“服务平台”。坚持以“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已有的资源为基础,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将其升级改造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以联通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用于服务保障民生的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律师服务、司法鉴定、司法考试、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康复等12个法律业务项目,为社会民众寻求法律帮助,提供服务导航和定制服务。2017年上半年,“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共受理群众来电咨询10242人次,法律服务供给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6%,接待咨询实现零投诉。
为此,南宁市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形成了“一张网”——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一盘棋”——公共法律服务重统筹的良好格局。
将“业务单间”整合成“综合大厅”。2016年5月,市司法局遵循“开放与共享”理念,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司法行政的“12项业务”从各自为战的“单间多楼层”整合到一楼的“综合服务大厅”,让“12项业务”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的一条流水线上同步运转和高效办结,有效解决了群众办理业务“跑断腿”的问题。2016年年底,12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都建成了面积达50平方米的综合业务大厅,10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都建成了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厅,都配置了办公自动化设备和业务自动化查询平台。
将“线上线下”打造成“服务共同体”。市司法行政系统充分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大势,依托南宁市政务外网,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建起了南宁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司法行政“12项业务”融合成12个网络化业务分系统,将市、县(区)13个法律服务中心、104个法律服务工作站融合为法律服务城乡一体化,并与原有的南宁普法网、南宁普法微博、南宁普法微信、南宁司法行政App客户端相连接,形成了具有南宁特色的“法律服务共同体”。
鉴于司法行政人员不足的问题,南宁市还探索出了一个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新机制,将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两项工作列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一是推动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由政府购买律师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律师按合同要求接受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承办律师按照法律法规和服务要求,为受援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2017年上半年,南宁市法律援助案件胜诉率(含部分胜诉)达89.66%,代理和辩护意见采纳率(含部分采纳)达90%,案件和接待咨询零投诉,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890.97万元。二是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在西乡塘区试点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由政府直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矫正协管员,专职从事相关社区矫正工作,或与民间社工组织签订购买社工服务合同,由民间社工组织向社区矫正机构派遣社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2017年2月,西乡塘区司法局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与西乡塘友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建立了西乡塘区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地,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社区矫正服刑人员掌握就业技能、重新回归社会。来宾:“五纵三横”公共法律服务成体系
2013年以来,来宾市先行先试,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引擎,以“一平台六中心”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五纵三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构建系统化制度体系,加强公共法律服务顶层设计。从市委、市政府层面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定位、定方向、定目标、定原则、定任务、定配套制度,从上到下一以贯之。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来宾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试行)》,印发了《来宾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等系列文件及配套制度,市公共法律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文件及配套制度,汇编成《来宾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手册》,指导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层面,建设了来宾市“12348”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网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呼叫中心,设计完善了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网格地图、工作流程、服务中心背景墙标识等一系列图式,推进全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布局规范化。
构建多样化服务通道,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纵横延伸。来宾市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网上网下同步的法律服务平台,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六路“直通车”。一是建立一条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建立了来宾市“12348”呼叫中心,按照“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工作要求,实现了法律服务即时办。二是建设一个公共法律服务网站。开通来宾市“12348”网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是广西首个网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站具有查询、申请、咨询和预约等多项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律师服务、司法鉴定、法治宣传、司法考试、综合服务和法律地图九大法律服务项目。三是开发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客户端。开发手机客户端(App),将网上法律服务中心9个产品整体移植到智能手机上,为移动终端提供实时在线服务,实现服务无间隙。四是建立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微平台。开通了来宾市“12348”微信、微博,打造法律服务微网“直通车”,实现服务全方位。五是构建一张“五纵三横”的公共法律服务网格。按照“一平台六中心”的要求,结合实际,在市本级着重建设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在县级重点建设“温馨之家·贴心服务”法律服务中心、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安置帮教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等六中心。同时,依托覆盖到村屯的“温馨之家·贴心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一站式。六是打造一支法律服务队伍。在全市范围内组建由143名律师、近万名驻村挂职政法干警、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村屯五大员(驻村屯警员、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维稳信息员、抢险救灾员),5000多个屯级“三会”,实现法律服务队伍覆盖到村屯。
构建多元化参与机制,壮大公共法律服务参与力量。由司法行政部门统筹推进,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多种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整合,逐步壮大公共法律服务参与力量。一是明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确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专项组等为公共法律服务领导机构,成立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政法委书记担任组长,确保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步调一致。二是明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机构,以“12348”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由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中心及专业性行业性调委、各类协会为服务单元,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法律服务。三是对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调整,由原来26个单位,增加为70个单位,推动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四是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依托有爱心的社会组织、企业,建立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和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基地。目前,来宾市建有5个集培训、教育、就业等一体的标准化、规范化基地。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统筹利用资源。一是借助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将公共法律服务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将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纳入网格化管理,有效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选派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政法干警担任网格员,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平台,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二是利用市“一村一警”、村(屯)级五大员(驻村屯警员、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维稳信息员、抢险救灾员)、三会组织(党支部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等,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全覆盖到村屯。三是借助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在全市724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公共服务综合楼、农家书屋、文艺舞台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温馨之家·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到村屯,并利用文艺队宣传法治,图书室开辟法律书刊专柜、电子阅览台,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在全市农村、社区中,全面展开文明守法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村入户。
切实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作为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的责任单位,市各级司法部门把此项任务打造成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优质法律服务产品。市政府印发的《来宾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司法行政部门在政府法律顾问建设中的职责和地位,明确了乡镇一级政府法律顾问可由乡镇司法所干部担任,成立了来宾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室,工作室主任由市政府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法制办主任和司法局局长担任。目前,市本级及各县(市、区)政府均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市政府有32个单位部门也成立法律顾问室。此外,司法局还建立了法律顾问团,为政府其他人员较少的部门提供法律咨询等顾问工作,努力推进遇事找法律顾问成新常态。
坚持以信息化为引擎,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2014年以来,来宾市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贯穿运用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努力实现由信息化管理向信息化服务转变,相继开通了来宾市“12348”网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呼叫中心和微博,对微信进行了二次开发,使之具有咨询、服务的功能。研发了App手机客户端,将网上法律服务中心产品整体移植到智能手机上,扩大了服务对象,缩小法律服务半径,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渠道,努力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北海:构建 “一平台六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北海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北海法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市政府2015年首次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政府“四定”重点工作,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北海市公共服务的一个品牌来打造。
北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前瞻性和全局性布局。市财政局、市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司法行政政府购买服务的意见》,制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的目录”,加大政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两年来,北海市投入专项经费267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人员保障方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北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公益性岗位设置和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设置非营利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解决公共法律服务人员配备问题。
近年来,北海市构建了 “一平台六中心”,拓宽了服务渠道。加大投入建设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了北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站,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司法考试、司法鉴定等九项业务的网上咨询和办理。改版升级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指尖上”的微服务更为便捷。将原有的法律援助热线“12348”升级扩能,由单一的法律援助,拓展为集九项业务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电话专线一站式服务。强力推进“温馨之家·贴心服务”法律服务中心、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安置帮教中心等“六个中心”的实体建设,满足不同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去年建成以来,已接待群众咨询6万余人次,接听热线电话1800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1400余件,服务群众数量明显提升、服务案件类型明显增多。
针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积极统筹、合理分布,使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到基层。推动各县(市)区司法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街道(乡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村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群众提供便捷法律服务。大力发展县域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规范管理基层法律服务所,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与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三所一处”联动。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优秀法律人才到基层开展法律服务,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全覆盖。
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靠在职在编的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北海市开拓思路,坚持行政推动与社会协同并举,分类整合各方资源并配置到基层,延伸到村居。一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主力军作用。实现系统内人力资源下沉,服务关口前移。二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补充。北海市两级政府将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列为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除了在政府购买服务中明确公共法律服务目录外,还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平台六中心”各配备一名工作人员,有力推动北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三是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在工作中整合社会资源,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医患纠纷调解工作专家团、人民调解员、普法讲师团、普法轻骑队等组成三支社会法律服务队伍,取得显著成效。
积极有效的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创广西的“三个率先”,法律援助“暖民心”。在广西率先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极大地方便群众;在全区率先开通法律援助网上申请和受理业务,树立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形象;在全区率先与法院建立刑事案件被害人法律援助工作新机制,司法为民得到更好的体现。北海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
二是建制度、搭平台、促发展,法律服务“聚民心”。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在广西率先成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团。法律顾问制度基本实现了市、县、镇、村(社区)全覆盖;在全区率先成立公职律师办公室,成立市非公有制企业法律服务顾问团。与“千亿元园区”共建“法治园区”,把北海市工业园区建成法治园区;公证处不断开拓公证业务,公证效率、质量稳步提升。
三是重基础、强宣传,法制宣传 “润民心”。在全区率先建立了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扩展到送法上海岛、上渔船、进监所,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合浦县、铁山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法治县(区),涌现了一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自治区级依法行政示范点。
四是深入创新、驱动发展,人民调解“和民心”。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机制,与人民法院建立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与海事法院建立了诉讼便民联系点;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绩效考评及奖励机制;全市建立了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等调处机构,其中医患纠纷调处机构全市全覆盖,取得患者、医院、社会三方满意的效果,并在全区医患纠纷工作会议上作先进经验交流发言;调解组织遍布城乡,全市每年调处民间纠纷约7000件,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阳光执法、社区矫正“安民心”。实行社区矫正阳光执法,向社会公开了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和义务清单。在全区率先推行手机可视监管,堵塞监管漏洞。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2%以内,无重大恶性案件发生。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作目标考评机制。帮教率、安置率达95%以上,重新犯罪率低于2%,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北海市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成效明显,走在全区的前列,自治区司法厅高度肯定北海市的做法和成绩,2015年12月17日,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北海召开。自治区副主席胡焯、自治区司法厅厅长赵波出席会议,对北海市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好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五篇:天河旧城改造风生水起
天河旧城改造风生水起
根据相关工作计划,为全力推动广州智慧城和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重点地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天河区包括渔沙坦、柯木塱、凌塘、龙洞、岑村等村正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天河区方面透露,城中村总体目标是力争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上述各村改造实施方案的编制并进入报批阶段,在2011年年底各村的改造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步完成历史用地补办手续工作。
据知,为加快推进广州智慧城核心地区三旧改造工作,天河区三旧办编制并下发了《渔沙坦、柯木塱城中村改造工作方案》和《城中村改造宣传工作指引》。目前,渔沙坦股东代表大会已表决城中村改造意向,基本完成村集体物业的测量摸底工作。柯木塱、凌塘、岑村、长湴、银河等村亦已展开前期准备工作。
除了城中村改造,天河区的旧城、旧厂房改造亦将在今年有实质性进展。天河区方面表示,将在今年推进包括广东广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广日电梯、广垦仓库等旧厂房改造项目,并拟将农垦总局机关大院改造项目作为全区乃至全市旧城改造示范性项目,实行重点突破。据悉,农垦总局旧城改造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三旧办与农垦总局近期将就改造主体如何确定、是否需要通过公开招拍等相关问题提出意见,报请市“三旧”办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