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

时间:2019-05-14 22:2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

第一篇: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

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
摘 要: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科学界定“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以解决能源问题。在当前,尤其要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 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 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 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 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 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 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 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 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 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 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 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

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

;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 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 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 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 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 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 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 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 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 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 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 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 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 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 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 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 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

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 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

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 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 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 注这一技术。

人们在分析“新兴”或“夕阳”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 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 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 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 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 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 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 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 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 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 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 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 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

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 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 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 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 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 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 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 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 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 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 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 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 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 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 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国是世界软件业的大头,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来都有很快的发展。日本软件业的道路和美 国不一样。美国软件针对Personal Computer的比较多,共性软件比较多。日本的软件是 为大公司服务的,它的企业要搞自动化生产,所以它的软件都是个性软件。日本的千叶制铁所有个1米9 的轧机,而我国武钢最大的轧机也才1米7。而且,制铁所整个

两公里生产线很难看到人。全所三班倒,连仓储人员一起也才80人,生产、买卖、运输都由计算机控制。我国武钢有2400人。可见,精神生 产力能对生产和管理自动化影响到何种地步。

但是,信息业在某些方面应该降温,例如信息高速公路。并不是说中国不要搞信息高速公路,而是没有必 要搞克林顿那样的信息高速公路。他说的高速公路,信息传输量至少是10的10次方比特,而我们现在 修的不叫信息高速公路,而是“中速公路”,是每秒10的8次方比特,比美国设想的高速公路小100倍。每秒10的8次方比特就大得不得了,我们在20年、30年内都添不满。它只有一件事不能做,就是全

国开各个省市的全国性电视大会,但是两家开电视大会可以。这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在短期内修那么 大的。这件事的鼓吹者也是社会科学家,他们看到美国人在那儿鼓吹信息社会,也赶快要进入信息社会。15年里要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第一他不知道要多少钱,第二他们不知道这种信息高速公路修出来没有用。中国的信息库才美国的1%左右,这相差太远。所以修起美国那样的高速公路以后,根本没有东西可运。打个比方说,现在长安街比较拥挤,你把它的宽度扩大10倍就可以了,扩大一千倍就是非理性的了。

市场经济的意义在于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现在“新经济”呼声日高,对所谓“旧经济”领域显然形 成了冲击和争夺,因为市场的真实需求很可能被市场神话的暗示所扭曲,何况在这投资者(如众多分散的 股东)与经营者分离的时代。如果我们现实地看,所谓“旧经济”,如钢铁、化工、建筑等,一方面仍是一 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基础所在,另一方面,也并非都能利用网络进行根本性改造的。如果任何一个公司,只要宣布“进军”高科技,甚至仅仅是向网络“进军”,就能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追棒,有多少人(主 要是经营者)会去认认真真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知识经济毕竟不是“概念经济”。


第二篇:当代政治与经济

世博大舞台 中国新天地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世博会是综合反映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它精神内涵丰富,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我们不禁要问:上海世博会带给了中国什么呢?

一、经济篇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以上海为代表的珠三角的经济形势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上海世博会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几年前,长三角16座城市已经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而且,国家首个跨行政区域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已经出台,苏浙沪三省市政府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也纷纷面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二、政治篇

上海世博会不仅有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有政治的交流。各国领导人在此相聚,有利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周边环境安全。世博会是国际级的盛会,它的成功举办对提升举办国在国际社会各方面的地位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它的成功举办再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世博会成功举办,外媒体好评如潮:这是因为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号召力强,而这归根结底,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国际金融危机慢慢复苏的的大背景下,这一盛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给国民以信心,同时也给世界以信心。我们对外展示五千年的文化风采,使得世界更了解中国,更能理解中国在某些国际政治问题上的立场,有利于减小外交阻力。世博会矫正了部分外国人对中国认识的偏差: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积贫积弱,有些方面我们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思路。它展现了中国文化,同时增强了世界应对经济危机的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上海世博会是我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深化的良好契机,向世界强有力地表明,开放将是中国的长期国策,融入世界,与世界共生共荣,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凝聚国内人心,将开放作为执政的核心理念之一,长期坚持下去,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全球化时代加快中国的发展,提升中国的地位,彰显中国的形象。

三、外交篇

上海世博会的外交是一项系统工程,活动密集,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其中最突出的主要有:

首脑外交卓有成效。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出席开、闭幕式、中国国家馆日、高峰论坛等活动,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展会期间,胡主席等领导人同外国领导人举行了密集的会谈会见,深入交流对话,共商发展大计,达成广泛共识。胡主席还亲自探望并派专机送回来华出席开幕式不慎摔伤的马耳他总统,体现了真挚友情,赢得广泛好评。首脑外交对于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深化友好合作起到重要政治引领作用,是世博外交最重要的亮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民间外交积极活跃。从事世博外交的不仅有官员政要,更有广大普通民众。世博园区与上海社区直接对接,使外国政要走进上海社区,实现了零距离接触。200多万志愿者活跃在世博园区内外,架起了中外交流沟通的桥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官民互动是世博外交最有特色的亮点。

绿色外交丰富多彩。上海世博会的绿色“低碳实践”是世博会历史上的创举,也为绿色外交提供了难得契机。我们与来访各国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探讨,为加强合作注入新动力。绿色外交昭示了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理念,是世博外交最富时代内涵的亮点。

公共人文外交实现跨跃。上海世博会历时长达半年,广受媒体关注,是全景式、深层次宣传中国的重要窗口。展会期间举行了约2万场文艺演出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展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十分活跃。我们邀请发展中国家百名记者组成联合新闻团来华采访。各驻外机构通过报告会、图片展,组织“世博进社区”、“世博花车游行”等活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世博热”。利用世博会开展公共人文外交,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是世博外交最具创新意义的亮点。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影响可以用三个“新起点”来概括:

一是中国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本次盛会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由羸弱走向富强、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友好合作,为中国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二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本次盛会加快了中国与世界融合的步伐。世界更全面地看到中国的古老文明、巨大进步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加深了对华理解与合作。中国进一步展示了负责任大国形象,更全面地了解、掌握和运用国际规则,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材,为下一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是中国外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世博外交,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进一步完善,与各国友好关系得到深化,外交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丰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实践日臻完善,维护我国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条件更加有利。

我们即将迈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际形势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外交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努力扩大和延长 “世博效应”,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四、文化篇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影响不一定是通常的文化,其实能和很多东西联系起来。其实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世界了解各自的文化。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创意友好比拼和表演的大舞台。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辉煌历史的国度,各个时期都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影响着后世的一代代人。就算是发展飞快的今天,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东西。能够和这么多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中国是幸运的,世界也是不会失望的。

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埃及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埃及的金字塔与中国万里长城的交相辉映,此次上海世博会期间,埃及在上海世博会展馆展出8件国宝级文物,埃及国际展览中心主席萨利姆将作为埃及代表团成员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埃及以非凡的展馆向中国和全世界展示其古老辉煌文明成就。

还有很多的场馆都显示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容。和鲜红的中国馆交相辉映。仿佛是一场文化的交流。就像以前的百家争鸣一样,世博会放在了中国举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学习各国先进技术的机会,一个融合世界多元文化的机会。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吸收好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深厚文化里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我国将借世博会对我们文化的影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五、结束语

世博会不仅仅是这184天,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其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将会渗透于中国的未来发展进程中。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以此为契机,不断地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的前进步伐,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最终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

第三篇: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撰写课程论文,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的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

一. 论文撰写要求

1、任选一题,选题须与本课程内容相关。

2、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引用部分内容须注明出处,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发现抄袭行为记为“0”分。

3、应围绕论文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或引用个人研究成果,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这一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论文之中,形成完整的论文内容。

4、论文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流畅、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

5、论文字数要求:1000-2000字左右,如果少于1000字,要酌情扣分。

6、格式与规范:应包括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要素,文面符合表述规范。论文一律采用4号宋体。

二、论文题目

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国应深入研究其发展趋势和应对措施,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实现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2)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

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成为了世界第二贸易大国。(2)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如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86.25%、9.16%和4.59%,东部地区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3.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

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4.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参考文献的标注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第十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

林承节:《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蔡佳禾:《肯尼迪政府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国社会科学》(北京),2001年第6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作者:张术环 等主编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

(《深度国际》

天平上的人权的读后感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现代司法包含着理性、公正、文明以及尊重和维护人道尊严等要义,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得到遵循,成为人权保障的最坚实屏障。我国的法治文明建设依然在路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仍将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扎实举措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2016年9月16日,新闻纪实栏目《深度国际》 针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制作了一期围绕“ 天平上的人权”的主题节目,对我国国内司法系列新闻深度报道,并对其做深层次的剖析,将背景介绍、分析解释与归纳预测等相结合。这一期以2015年5月4日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的一律师将关于供暖纠纷的208项案子带往立案庭进行立案,而以往类似案件的立案需要一年为起点开始阐述。期间涉及了我国人权司法中的关于法院审查的程序、加强对审查人员的要求、冤假错案的新进展、在逮捕犯罪嫌疑人时为了口供引发的刑讯逼供问题、劳教法、死刑与防止家暴法等,向大家充分展示近些年来在司法领域对人权保障的进展。天平上的人权更充分体现了我国坚定不移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本文围绕该栏目的内容进行简单地阐述与表达自身感悟。

首先,笔者觉得开头的208项纠纷的立案在侧面展现了我国也由立案审查制往立案登记制转变,这也标志着我国的人权司法保障进入新阶段。

司法法治亦法治司法,它与“司法人治”相对应,就是给现代司法一个法律标尺,使司法者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司法主体使司法权,其违法司法应受到惩戒。在我国,这一理念具体地表现为“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即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唯一标准和尺度。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在广东省深圳市和辽宁省沈阳市挂牌建立了巡回法庭,而其也被誉为“家门口的最高法院。”以“审判”为中心,对三机关的改革完善,充分体现我国针对资源分配不均衡,它打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法官不固定、不常驻法庭,有利于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性与倾向性。巡回法庭是一个司法进步的标志物。没有庭长等行政特征明显的职务设置,更能突出法官本位而非行政本位的特征。它的建立打破以往因地域限制,减少会受到行政、审判等方面等特权干涉,有利于提高法官的精英意识与职业意识,节约大量的法院经费,充分调配了审判资源,对各类案件更是根据统筹学原理,在时间、人力、物力方面进行合理投入。

此外,除了巡回法庭的建立使司法人权进步的标志,对司法人员的严要求更是一大特色。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警告,“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法官检察官是在司法主体中权力极高的人员,受到利益的驱使,难保他们不会自愿或被迫在司法审判中知法犯法。所以要不断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要求,司法程序做到严格、公开、透明,让法官与检察官在法律下监督下贯彻司法精神,做好司法主体的强要求,才有利于公正司法。在十八届第四次会议上海率先进行了改革充分体现这点。强调了不断完善司法体制,这一定程度限制了院庭长的权利,强调法院的法官和检察官要细听集体的意见,不要太依靠自己的主观意志,接受集体监督,针对“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怪圈,针对案多人少的问题,更提出了,“适当进行员额制改革与改进中央专项编制,检察官、法官对所判的案件要终身负责”等要求。在提出严要求时国家也强调了强化职业保障。这也可以充分调动司法主体的积极性与提高他们的福利津贴,将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在我国,限制司法主体权力,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司法法治更多的是正义享受者的一项人权而不是司法权本身的一项特权。坚持司法法治,反对任何形式的封建特权,所以,加强对司法主体的严要求,有利于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

然而,为了保障司法中的人权,除了有随时代而立的巡回法庭,高素质的司法主体外,节目更是针对律师、冤假错案、逮捕程序、劳教法规等进行讨论。

律师在关系到司法公正能否实现与人民切身利益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它曾引起很大的社会热议,但它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辩护权,律师在2013年提出,“由鉴定人来论证黄洋的死因不是由于饮水机投毒的药品的原因致死,因为药品为非法制取且过期,所以毒性小,不至于致人死亡。诚然,这不能为广大人们所接受,但法制的进步更要求法官与检察官要接受强大的律师。即使以命偿命是每个人不愿看见的,但在法律框架下的专业化辩护,在弱化了情感冲动的同时,也强化了据法辩争的力量,凸显了律师在司法审判不可或缺的作用。2010年最高检、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提出为“保证办理审查逮捕案件的质量,依法打击犯罪,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必要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这一规定对于维护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意见难以在检察机关讯问时得以表达和听取。另外,由于司法活动的法律专业性较强,尤其是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失去了人身自由,自我辩护权几乎形同虚设,因此,获得专业律师的帮助与辩护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不受刑讯逼供和非法羁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0多年来,律师队伍壮大到30万人,最为头疼的是三难“审卷难,会见难,调查取证难。”但至今一律师要面见犯罪嫌疑人,也可以实现了无需预约,会见时无公安人员,法院在审判时也会充分尊重律师,让他讲述案件意见,并针对辩护意见以回应机制回复。重视律师的作用,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与权力是司法人权的一个重大进步,使得人们的切身利益通过律师的合法捍卫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时间无法重来,但我们更追求的应该通过历史去了解兴衰的原因,通过活着的人敢于去面对得失,明白错误,并改正错误。一个民族强大的不是自尊自大,而是应该知耻而后勇。针对以往的审判案件,我们不免会出现冤假错案。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确立刑事诉讼的国家、被告人、被害人三元结构模式,这种演变实现了刑法社会防卫的刑事政策目的。人们对在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人权保障问题格外重视,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漠视被害人的理由。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刑事司法率先对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整,比如2002年年英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所有人的正义”,改革计划朝着有利于刑事被害人和社会的方向重新调整刑事司法制度,减少犯罪,可使更多罪犯绳之以法。还有日本、我国台湾地区都有类似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就是对犯罪人与被害人给予共同的关注与保护。或许实现“正义虽然迟到了,但终究没有缺席”更能让死者安息,生者心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按照总书记“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指示,在纠正、防止冤假错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让百姓看到了政法机关亮剑冤假错案的改革成效,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有20多起重大冤假错案得以纠正,其中包括内蒙古王本余案和呼格吉勒图案等。的确,只有法院主动去纠正,人们才会更相信正义,更愿意去寻求法律的帮助。为了保障人权,在犯罪嫌疑人既不能排除嫌疑,但又没有充分证明其犯罪的证据时,则必须采取无罪释放,同时对于冤假错案的受害人必须给予适当的经济赔偿并帮助他恢复名誉,保障其正常生活的能力。刑法要不断调整完善,不但是理念的进步,更是法制的必然要求。

司法案件的错误有多重因素,但逮捕程序中对人权保障的贯彻是导致冤假错案的重要因素也是司法不可忽略的。刑讯逼供是指侦查机关为获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对其采取严刑拷打、恐吓、威胁等方式逼取口供的行为。刑讯逼供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而,在制度与实践上,更强调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权利与民主权利,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专门规定了刑讯逼供的条例,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也明确规定了严禁以刑讯逼供的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中国公安局更是发布通知要杜绝刑讯逼供,在办案区监控底下,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安全进行检查,保证进来与出去是一致的,他们均能得以避免刑讯逼供。更有加强联网实时进行监督,在询问嫌疑人要插卡取电,看管所要登记,便于加强管理与制约。

另外,司法中对罪犯的处理是一大要点。所以罪犯的人权是属于司法人权的一部分?这就涉及到劳教法规与死刑的问题,节目中谈到的劳教法规,现已被落实五十多年,早有侵犯人权、违反宪法的“恶法”之称。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在我国存在56年的劳教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劳教制度或许归根于它具体实施中出现偏差,有的严重背离了其初始宗旨与创建目的,片面强调加大惩戒力度,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甚至沦为某些人滥用权力的工具。

然而针对死刑,有学者根据2004年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国民生产总值(GDP)排名:10个最穷的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全面废除死刑(7个保留、3个停止执行)。10个GDP最高的国家中,5个全面废除死刑,2个国家严格限制死刑,只有3个国家(美国、日本和中国)仍然保留死刑。此统计得出经济落后会成为阻止废除死刑的理由。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穷国并不一定都保留死刑,而富国也不一定都废除。据了解,非洲的突尼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安哥拉、毛里求斯等,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乌拉圭等国,还有我们亚洲的柬埔寨、尼泊尔,这些废除了死刑的国家的物质文明程度并不比我们国家高,甚至有些还明显低于我们国家。所以,死刑我国并没有从根本上废除,为了保障人民安全与社会安定,死刑案件会更加严谨。我国依旧会“保留死刑,防止少杀,防止错杀”的政策,具体适用死刑,也会跟随很多限制规定。

新时期的科技进步更让我国的法制人权更得以保障,往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在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务公开、微博、微信平台等将案件的执法依据案件记载和警方服务评价等透明化,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在我看来,司法中的人权是来源正义,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行,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天平上的人权或许才能更加平衡,更倾向于人们的利益。

第五篇: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

55

论文摘要;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同时,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并且当代大学生 肩负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关键词 : 经济困境;大学生;使命;机遇;时代第一,当代大学生要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社会形势又分为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从国际上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不断把人们的认知水平、社会生活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样,在这种大的形势下仍存在意识的不同,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我们要对这种情形得到认识,我们中国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我们更能看清中国的地位越来越强大,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国内看,三个战略总目标,前两个目标已经实现,它们的实现也是归结于我们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我们始终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我为主,不照搬西方,不照抄西方,把先进的东西加以借鉴,结合中国实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我们的改革是先易后难,根据我们的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厚重的国体,我们进行有科学的选择;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外交,为我们改革开放和我们国家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空间和国际空间,争取了很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我们与各国的交流与开放。我们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好我们的第三步,实现好我们的第三个战略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现在强调两型社会,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也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走好第三步的重要思想。第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背景随着人民币汇率上涨预期、国际贸易保护对中国经济影响加深,以及中央逐步取消很多商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总体看,我国暂时并不便于全口径对外出口,立足国内市场,兼顾国际市场已经是铁定的规则。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在恶化,没有好转的迹象;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的缺陷,国民经济行业间发展严重失衡,社会福利方面存在巨大空洞,仅仅这三方面内容就足以解释中国经济近两年的困境。我甚至在去年7月份预测今年9、10月份中国经济要大幅度下滑。从最近3个月连续公布的经济数据下降情况和股市大崩盘看,趋势已经很明显了,中国产业抗风险能力遇到挑战。摆脱目前经济困境,从理论上说是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用高科技力量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中国的出路只能是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这一条路,坚持一手保增长、一手保转型,一面做好传统优势产业、一面做好经济转型的原则。创新升级工作最好采用“在优势区域,集中优势资源,集中研发创新,有步骤将成果向外地转移,依靠全国市场网络逐步推广,逐步实现全中国产业升级”的办法。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严峻的形势,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必须挺身而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 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99

21 世纪是全球化、信息化、学习化时代,同时 21 世纪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 21 世纪的时代特征和世界转向。21 世纪 的大学生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时代要求,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学习型高等教 育人才。我们大学生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 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 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 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大学生必须学习和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特质的凝聚和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经过漫长历史的积淀和升华,渗透到民族的整个机体里,贯穿在民族的历史长河 中。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更加深刻。进入二十一世纪 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全面竞争空前激烈,而对人才的争夺则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之一,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的我们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我们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就是未来和希望,我们步入社会时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 期,大学阶段则是我们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如何明确发展目标,并制 定个人发展的成才规划,将个人的发展实践与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结合,是衡量我们当 代大学生是否获得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明确目标,确立规划,切实落实到个人的 行动中。参考文献《当代大学生机遇与使命探索探索》《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经济学原理》—曼昆《当代大学生使命》

下载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政治与经济学习心得

    《当代政治与经济》学习心得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

    当代经济:第三产业

    第三章: 第三产业(作业)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的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铁矿石→钢铁 甘蔗→糖 第......

    当代经济政治(汇编)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来进行抽象的分析。因为在不同的时代,核心竞争力有不同的内涵,由不同的因素作支撑。在农业文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土地和劳动力,在......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连载一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由......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模拟题答案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模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C4、C5、C 6、D7、D8、D9、B10、A 11、B12、A13、D14、A15、A 16、C17、B18、C19、B20、C 21、A22、C23、D24......

    第一章当代经济与政治讲稿

    第1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一、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一)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当今主要世界经济组织是指有较大影响的全球经济组织,主......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当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食品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美味享受和安全......

    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就拿电话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距现在也不过三十多年,那时的电话是摇把儿的,你要和谁通话,得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