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应力戒浮躁之气
领导干部应力戒浮躁之气
浮躁是一种危害极大、传染力极强的社会病、官场病。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兴务实之风,力戒浮躁之气,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
浮躁即漂浮、急躁。在认识论上,它是主观脱离客观的一种思想倾向;在方法论上,它是脱离实际、缺乏科学发展规 划的“近视病”;在心理学上,它是一种急于求成、患得患失的心态;在社会学上,它是一种投机钻营的庸俗关系学。若依 此心态做官,势必成为庸官;依此心态做学问,势必一事无成;依此心态做人,势必为人浅薄。具体党员干部而言,浮躁有以下几种表现和危害:
浮躁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有的地方和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任务时,论声势轰轰烈烈,论场面红红火 火,论文件厚厚一摞,论实效却微乎其微。有的地方和部门则在“数字”上大做文章,树“典型”,立“示范区”,营造“虚假繁荣”,制造“景观政绩”。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发展当地经济上好大喜功,不顾本地区、本部门的承受能力和实情,比高楼、比广场、比标志性建筑,大兴“面子工程”,劳民伤财,惟独不考虑究竟能够给群众带来什么实惠。有些领导干部不思 进取、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上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有些领导干部工作不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一般号召,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蜓点水,身子沉不下去,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等等。
形式主义的危害是把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变成了漂亮的口号和过场。形式主义的最大危险就是眼里没有群众。那些热衷搞形式主义的干部,既不能把好的政策真正落实到群众头上,最终让群众多多受益;又不能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真抓实干,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群众关心的问题,进入不了他们的视野,摆不上他们的议事日程;他们热衷的“面子工程”,又离群众的衣食住行相差千里。难怪每年的全国两会上,总有代表委员直言不讳:马路拓宽了,城市漂亮了,群众的意见反而大了。这一反差恰恰说明群众对形式主义的极大不满。事实上,如果不能彻底扭转这股风气,群众的怨气就会越积越多。
工作作风之所以浮躁,形式主义之所以盛行,正是因为有些人能从中捞取好处。在某些地方越会做表面文章,越容易得势,即使有朝一日被戳穿或曝光,也无需负多大的责任,因为多数政绩“造假者”往往不是已经异地做官,就是已经升迁。浮躁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表现。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只对自己的“官位”负责,而不对实际工作负责;只对掌管自己“乌纱”的个别领导负责,而不对党的群众路线和广大群众的利益负责;只以保住和攫取更大的“乌纱”为着眼点,而不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为着眼点;只关心领导的好恶,而不关心群众疾苦,“乌纱”的份量成了衡量人生价值的标杆。总是算计个人得失,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 问题,蒙蔽群众,欺骗上级;要达目的,不择手段。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政绩不够数字够,数字不够水分凑。功夫不是用在脚踏实地因地制宜上,而是用来赶时髦、赶浪头上。如果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时髦的就是先进的。穿衣吃饭,要名牌服装高档酒楼;剪彩办节,要明星大腕“形象大使”。一掷千金,在所不惜。总之一句话:一心一意谋官,千方百计作秀。为了上报纸上电视,录音机和摄像机不来不开会,彼此心照不宣。更有甚者,早已合龙的抗洪大坝,在记者的摄像镜头前可以重新合龙一次。你养牛有道,我就开一条牛街,用巨石雕刻成牛遍布此街,尽管劳民伤财耗资无数,依然可算天下无双;他养鸽发财,我就建一座“鸽子广场”,尽管周围民房拆除一年有余,只建成一座造价7万元的高架灯座,也不妨号称世界第一。有道是怎样能够吸引眼球就去怎样做,怎样能够吸引上级的眼球就加倍去怎样做。
患有功利主义毛病的人,往往争名于朝,投机钻营,吹吹拍拍,拉拉扯扯。面对党一再强调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和注重实绩的要求,这些人不是注重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而是热衷于走形式,做表面文章,做数字文章,做虚假文章,搞哗众取宠,搞虚假政绩,搞“形象工程”。一些地方出现的“穷财政、富政绩”的现象,就是其典型的表现。
有功利主义思想的人,不是把权力看作是人民赋予的、用来执政为民、勤政为民的服务手段,而是作为牟取私利、贪图享乐的工具,因而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腐蚀干部队伍,败坏政府形象,隔阂干群关系。它还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功利主义的产生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做官当老爷式的官僚主义、官本位意识是其形成的历 史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物欲和美色的诱惑,是其形成的现实因素。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
乐主义,则是功利主义形成的思想根源。一个领导干部,倘若在人生观上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在价值观上以利己和享乐为标准,那不成为功利主义的俘虏才怪呢。
浮躁是一种焦躁不安的表现。急于升迁,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升迁图”;在领导面前急于表现,在工作面前急功近利;在人事变动时打电话、请喝酒、拉选票;板凳没坐热就开始跑官要官,在一个岗位上没干几年就急不可耐地往上够,或想方设法调入认为实惠的部门。进取心太切,患得患失;虚荣心太强,战战兢兢。一心争强好胜,惟恐榜上无名。说起来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仿佛一肚子雄才大略,做起来偏偏心中无数手足无措,因而时刻担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人拍马恭维,情似酒逢知己;听到些许批评,即刻如临大敌。比如自己要升官,又不知道到底该走哪一条富民之道,于是惟上级马首是瞻,东奔西走察言观色,千方百计讨上级的欢心。上级喜欢种苹果,马上发动千家万户一哄而上种苹果,种了麦子的也要一律铲平种苹果;上级喜欢引外资,马上发动大小官员一起外出引外资,纪委法院的也得一律领命引外资。上面说声要得,下面哭笑不得,自己洋洋自得。上面一旦皱眉,下面议论四起,自己张皇失措。整天茫茫然、惶惶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否得到上级青睐提心吊胆、忐忑不安。
这种人没有定见,没有定力。东张西望,人云亦云。不想、不敢、不会按自己的思想进行思考,而惟领导的思考为准则,时刻思考着领导的思考,揣磨着领导的想法。不想、不敢、不会按自己的行动而行动,而惟上级的行动为标准,上级有个什么行动,立即奉旨执行。在庸人堆里遵循“游戏规则”,步步小心不敢越雷池一步;和贪官共处自嘲“入乡随俗”,分一杯羹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种浮躁之气危害很大。它是一种绊脚石,严重地阻碍了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它是一种瘟疫症。尽管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如果任其蔓延,就不可能凝聚各方力量,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它是一种腐蚀剂,在使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纪律出现涣散的同时,也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偏离正道,昂扬向上变得消极等待,团结奋进变得松懈懒散,既紧张严肃又生动活泼的局面遭到破坏。更重要的是,它是本地区、本部门加快发展的大敌。如任其发展,将会失掉最宝贵的求实态度和科学态度,失掉最需要的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谋划工作不能从实际出发,不能按照群众意愿和客观规律办事,不能闯出振兴发展的新路,使难得的历史机遇白白丧失。
二
综上所述,浮躁是一种危害极大、传染力极强的社会病、官场病,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纠正之、避免之、戒除之。笔者认为当前应从干部自身和组织两方面着手去努力,才能取得根本上的成效。
从干部自身方面,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加强学习。“大志非才不能,大才非学不成”。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健康成长,做出实绩,深入持久地进行学习是内在要求,也是动力之源。要从根本上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学习既看成是任务,更看作是履行职责的需要。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关键要有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加强学习、提高领导水平的紧迫感。要不断拓宽学习内容。领导干部的学习不仅仅是指政治理论的学习,还应当加强高科技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当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只有坚持求真务实,老老实实地向实践学习,老老实实地向理论学习,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老老实实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经过长期努力,我们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显著提高。
第二,要能沉得下去。提倡沉下去,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沉在基层,心系群众,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求答案,在复杂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才能担大任、挑重担,才能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脱离了群众,我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领导干部要真正能沉下去,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同吃同住 同劳动,与群众谈心交心合心,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把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领导干部沉下去,就应当带着责任下去,带着任务下去,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感情下去。既要下得去,还要下得深;既要“身下”更要“心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例行公事,不解决问题,群众是不会满意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究竟怎样,为民办的实事哪些动了,哪些没动,有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光听汇报、看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到基层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只有务实、实干才能有效解决浮躁的问题。实干能出政绩,实干能出生产力。领导干部要紧密联系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 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实干浮躁才会真正远离我们。
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是克服浮躁的基本要求。政绩,既是上级机关管理、考核和选拔 干部的主要依据,更是群众评判干部工作好坏的标尺。“举贤以图治,论功以举贤”,以实绩任官,古已有之。考核干部 的实绩要建立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础之上,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上,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 社会进步的成果;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注重谋大事、干实事,心思用在工作上、情感贴在民心上、作风拧在求实上、功劳记在集体上。因此,共产党人的政绩观应该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绩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绩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做到“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有人说得好:“千赞万赞不如老百姓称赞,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让公众从自身的感受和所得到的实惠中评价政绩才最有可信度。领导干部的形象是靠做出来的,不是靠总结出来的。从这种意义上讲,政绩观实际上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
从组织方面,应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通过开展国情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既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又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第二,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是解决浮躁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是解决浮躁问题的关键。正确的路线、好的制度,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来执行。有求真务实的干部,才能创造求真务实的业绩。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不但在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有很大影响,在人民群众中和社会上也有很大影响。邓小平同志说,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因此,对于一个干部来讲,重大突发事件是严峻的考验;个人的职务升迁、工作调整,也是严峻的考验。对闹情绪、发牢骚、耍态度,影响工作,经受不住考验的,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而且还要轻用或者弃之不用。反过来,对那些思想务实、工作踏实、实绩突出、不事张扬、群众公认的干部,要大力提拔使用。
第三,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治理浮躁问题。一是现身说法式。选择不浮不躁、扎实苦干、业绩突出的优秀领导干部,为领导干部现身说法。二是访贫问苦式。组织干部深入到贫困村、停产企业、特困群众家中,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受到教育。三是批评式。一旦发现浮躁,就严肃批评,促使尽快改正。四是惩戒式。对浮躁严重,或者有失误、有损失的干部,除了批评外,还要诫勉、调整、撤换。监督激励式。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严格监督。
第四,建立有效的干部考核和评价机制。“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用不肖,则受天下之祸。”随着识人用人环境发生变化,识人选人越来越难。当前干部考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考核方法不够完善,考核结果不够真实,导致选人失察失误。为此可从几个方面来着手:把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专项调查与立体测评相结合,把潜绩、显绩、假绩考真考准。实行政绩公式制,把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工作成绩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查。推行政治问责制,对一些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负有直接或间接领导责任的干部要给予严厉的追究,让政绩“造假者”受到应有的处分或处罚。采取交互式评价机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化,把参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人员扩大到考核对象的上级、同级、下级、本人和外单位相关人员,扩大群众的参与面,以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体现群众公认原则,从而在制度上确保干部工作中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落实。
第二篇: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
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
(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这说的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志大才疏,急功近利,领导干部如果产生浮躁之气,从浅层次看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流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练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负重,方能担当重任。力戒浮躁,还要大力倡导实干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靠实,事业靠干。讲实话是硬本事,干实事是真功夫。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个人进步和党的事业联系起来,脚踏实地、踏实工作,讲真话、报实情,不夸夸其谈、不脱离实际,扎扎实实干出实绩,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
第三篇:光明日报 力戒浮躁 反对 四风
光明日报:力戒浮躁 反对“四风”
反对“四风”与“两个务必”一脉相承,“两个务必”是反对“四风”的有力武器。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就是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骄、躁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骄、躁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对骄的危害认识比较深,都知道“骄傲使人落后”,而对躁的危害则认识不足,大多把浮躁当作个性急躁的“小毛病”。但从当前实际来看,戒躁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浮躁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会贻误事业、影响发展。领导干部浮躁的主要表现:一是“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热衷“短平快”,追求立竿见影,恨不得早上种树、晚上结果,刚撒几把米、马上就要捡蛋,甚至拔苗助长、杀鸡取卵。二是“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思路多、口号多、措施少。三是“大”。好大喜功、贪大求洋,大兴土木、大肆挥霍、大吃大喝。四是“飘”。调研蜻蜓点水、学习浅尝辄止、工作得过且过,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八面玲珑、投机钻营。领导干部浮躁的根源在于人生观、政绩观发生偏差,把个人升迁看得高于一切,把心思和精力不是用在造福和谋事上,而是都用在了“造势”和“谋官”上。
浮躁滋长“四风”。浮躁与“四风”互为表里、相互助长。首先,浮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温床。浮躁就难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浮躁必致贪图虚名、不求实效,搞形式主义。浮躁还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求“官”心切,只对“官位”负责,不对工作负责,形成官僚主义。其次,浮躁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落脚的土壤。浮躁就会难以忍受艰苦创业,导致意志消沉、贪图享乐。
浮躁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领导干部心态浮躁,势必在思想上难以与时俱进,在学习上难以孜孜以求,在工作上难以埋头苦干,在作风上难以求真务实。由此可见,领导干部“浮躁症”,不是“小毛病”而是“大问题”,不是“虚症”而是“实症”,虽非“疑难杂症”,但也是个积久难治的“痼疾”,必须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机遇对症下药“治治病”。
用“实效药”治“浮躁症”,就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祛风去躁”,以祛浮躁、求实效为切入点,反对“四风”。一要“降心火”——加强学习教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当把克服浮躁作为反对“四风”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基层接地气、去躁气,保持清醒头脑、平和心态,老老实实艰苦创业,踏踏实实艰苦奋斗。二要“辨虚实”——完善干部考核。力戒浮躁,必须改进干部考核制度,辨虚实政绩,既看显绩更看潜绩,实行增量考核,把民生改善、增长质量、生态环境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分析政绩的形成过程、实际效果、长远影响,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激励“实干家”,惩戒“浮躁症”。三要“养正气”——树立用人导向。要树正气、驱邪气,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选人用人标准,引导干部向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典型学习,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第四篇:年轻干部成长力戒“四气”(模版)
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要善于自我“保健”
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舞台上的一支新军,其成长既得益于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更在于个人的勤奋努力。时刻要牢记力戒“四气”,响应中央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的重新崛起树立发家致富榜样,力争帮助当地群众发掘新的致富路。大学生村官要尽快成熟起来,必须勤奋学习、克服“稚嫩之气”。从大学校园步入社会课堂,许多大学生村官既有干事创业的冲动和激情,更有眼高手低、自恃清高的稚气。刚走上工作岗位,自以为凭着素质和能力肯定能够胜任。一段时间下来,却感到有力无处使,反观身边领导和同事,不仅业务娴熟,而且忙得充实。相比之下,自己显得稚嫩许多。为尽快胜任工作,要坚持一边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一边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广涉各类知识,博采众家之长,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补充党在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理论,使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逐渐地成熟起来,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服从组织、服务人民的思想根基得到夯实。
大学生村官要创造一流业绩,必须务实创新,力戒“浮躁之气”。作为大学生村官,要创造一流业绩,必须做到务实创新,“身沉”、“心沉”,主动、勤奋、高效地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所谓“身沉”,就是要多深入实际、多了解实情、多做些实事,努力做到不干外行事、不说外行话。所谓“心沉”,就是要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要沉得住气、耐得住静,不好高鹜远,不三心二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好本职工作,服务好领导、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百姓,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切切实实地磨炼意志、砥砺品质,锻炼本领。
大学生村官要得到同志肯定,必须保持谦逊、摒弃“骄子之气”。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既离不开个人的辛勤努力、组织的关心培养,也离不开同事和群众的肯定和认可。大学生村官初入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得到同志们的肯定,必须彻底抛弃自以为“天之骄子”的光环,主动融入,真诚互信,对同志、对群众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踏实的作风,这样才能赢得尊重和认可。工作上,甘当小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或不明白的事情,主动向同事们学习、求教,踏踏实实地做好领导安排的每件工作;生活上,甘当小兄弟,与同志们平等相待、和谐相助,共同践行着职责,履行着义务,在赢得领导、同事和群众普遍认可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村官要保持正确方向,必须洁身自好、不沾“庸俗之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新旧体制交替转轨,各种社会文化、社会思潮激烈碰撞,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为此,要始终固守诚实、正直和谦虚,保持对党的事业的那份虔诚和执着。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动做到重百姓、轻名利,重事业、轻名位,始终保持洁身自好,守住清贫寂寞,不沾社会“俗气”。唯有如此,事业才有根基,才能在细节中积累经验、在细节中取得进步,从而树立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领导干部要摒弃浮躁多沾
领导干部要摒弃浮躁多沾“泥土”
晋平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央视的一句广告语。文字简单朴实,内涵却耐人寻味:只有深入基层,真正体察民情,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前不久,市委书记张璞在榆次区庄子乡西墕村调研时就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摒弃浮躁习气,真正静下来,多沾一些泥土,用实际行动践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只有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会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心里有人民,做事为人民。多沾一些泥土,就是要多走进基层,和老百姓真心相处,了解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是依靠人民群众起家的,坚持群众观点、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要从党长期执政的高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深入基层做好群众工作。
不可否认,现在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办公越来越现代化,有些领导干部离群众却越来越远了。他们喜欢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不愿意深入群众。有的即使下了基层,也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与农民说话满口官腔,与农民交谈心不在焉,根本没有达到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目的。究其原因,就是思想浮躁、作风漂浮、官僚气严重。曾记得过去的领导干部,大部分工作时间在乡下。他们常常头顶草帽、赤脚跑田埂,耐心细致地指导群众生产。夜里还深入农家与农民促膝谈心、拉家常。他们喜欢吃农家饭,睡农家炕,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泥腿子”干部。这种鱼水般的干群关系,至今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道。无数事实证明,谁与人民群众走得近,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谁就能赢得人民群众。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双脚踏遍了兰考大地,杨善洲同志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在他们身上,人民群众看到了共产党员应有的风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谦虚低调,不事张扬,多走出办公室,接接地气、沾些“泥土”,多为老百姓做点事。
眼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正在深入推进。我们党纯洁与否,在群众眼里,就是看党员的一言一行,就是看身边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做派。从这个意义上讲,作风纯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关键之举,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固本之道。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平民意识,要迈开双腿,多到群众中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到田间地头,进工厂车间,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要经常去敲敲农家门,听听百姓言,真正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心贴心交朋友,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需,达到“求真”的目的。
其次要坦率真诚,悉心与群众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不耻下问。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向一线的劳动者请教。只有懂得乡土话,知晓农家情,才能办好农家事。
第三要眼睛向下,多考虑群众利益,把一家一户的事情办好。“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干部心里有没有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心里最清楚。老百姓最懂得感恩,也最实在,即使你为他办了一点小事,他都会永远记得你。所以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视老百姓为衣食父母,乐为人民公仆,扎扎实实地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如果把老百姓最急、最愁、最盼的事做好做实了,就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信服、支持和依靠,就会被当成“秤上的定盘星”,得到重于金杯银杯的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