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的网络时代
大学生的网络时代
[ 作者:刘书培来自:本站原创查看:922编辑:admin4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向信息时代迈进,多媒体时代,已向人们走来,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大家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流、资料查找、网上购物、求学、求职、对话、交易、研究、交友等等。
网络的世界性发展已势不可挡,而且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一种新世纪的生活方式,正当人们置身互联网时,自己的行为以及他人的互动方式会不时地显的非常奇特,网络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同时网络是社会发展产物,它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积极的一面;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也给人类带来消极的一面,这是因为:首先,网络正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其次,网络是一个绝对开放的地带,怎样进行管理,还在酝酿之中。其三,当今社会成为一种时尚,许多人还没弄清楚上网是否对自己有用时,就已经跟从了。其四,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造就人们心理承受的脱节,心理适当脱节的人更愿意回避现实世界,而虚拟空间便是最好的去处。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他们受到了比书本知识更为广泛和强烈的信息冲击。网上的精华和糟粕如惊涛般地袭来,越来越多的人已患有“ 网络成瘾症”,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虽然互联网被广泛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但是学生们因为花费太多的时间上网,仍会影响学习。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晚期与成人前期的过渡时期。在这一个特殊的时期大学生同样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及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情感的两极性与心理的反抗行为,也是因为大学生所处的这一特殊时期,所以最能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是色情网站和电脑游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的影响并存。
一、网络带来的正面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社会文明,对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许多便利,对其思想行为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
1、有利于意念意识的形成网络的开发性,大众话,虚拟性等特点使用上网交往打破身份,地位,财产等社会等级的限制,有利于大学生平等意识的提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收网中,为大学生接触世界,查找信息,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大学生全球意识和
多元知识了解的形成。
2、于新的思维方式的形成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思维是一种超越和挑战。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心的。在处理一个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的周围事物的种种关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网络时代的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性的思维创新固有的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助于社会交往
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空间。使大学生的社会性得到延伸和发展。网络交流这种“戴着面具”的方式使得大学生可以在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助于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
4、供角色实践的场地
网络创造的“虚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其中不断变换角色,理解角色的行为规范,体会角色的需求和情感,了解角色的冲突;进而把握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角色的尺度。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角色实践的“练兵场”。
5、利于提高自身素质
网络是青年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普及和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是当前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既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具体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产生一定的弱化影响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网络系统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大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
2、络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进入网络空间就好比是进入一片浩瀚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化迷宫,从而导致人们能够完全沉浸到网络这虚拟化的生活空间中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对于部分求知欲望强烈而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这种新鲜事物的吸引力导致了
他们对网络系统的极度迷恋,进而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成瘾症”
大学生正处于在情感体验的高峰时期,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感情,在网络世界中却可以得到实现,避害就利的心理促使一些大学生将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世界中,导致情感的自我迷失,而在观察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谈,远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另外,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或随意地欺骗人,而不必对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后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上的信任危机。这种人格与交往情景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使一些大学生放任自流,不再关心社会,孤独感和自我中心的心理逐渐膨胀,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络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网络信息的自由形成了信息的无政府状态,一些信息富有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它们的文化,思想成为大学生在网络系统中接触最多的内容提要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倾斜。
4、网络系统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妨碍
5、网络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一定威胁
网上交往,人们往往放松警惕,但虚拟背后仍然隐藏着对人身权的侵犯。主要表现三种侵犯行为:人身权侵犯,隐私权侵犯和感情侵犯。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发育的年龄,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因此在情感方面随意性较强。有些大学生会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不顾一切地向“网友”宣泄自己的情感挫折和个人隐私,结果在不警惕情况下被人实施了隐私权与感情侵犯。另外,还有些大学生沉迷于信息泛滥中,带着一种猎奇和冲动的心理对女性进行情感纠缠,盗窃别人账号和密码,偷看他人信件以及利用互联网宣扬别人的隐私。
网络给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诸多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主观原因: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暑期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生理的变化,生理活动处于旺盛阶段,二是心理上的发展变化,走向成熟但未真正成熟,这一身心变化特点,在网络传播日益成信息关键人物主体的今天,无疑给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
2、客观原因:一是网络本身的影响。网络的信息丰富,快速传播,吸引着求知欲望,接受能力强的大学生。以及特殊的交换方式,正好也满足了大学生的需要。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网络时代,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具有正反两方面问题,它推
动着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它虽然不像毒品那样危及人们的生命,但长时间上网必然影响人的健康。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症,请考虑以下几条具体建议:
总而言之,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全新生活时,不能忘记很重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网络的快速便捷及其他的种种优点都不能被完完全全地替代现实生活,网络生活只能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增加有刺激性和有趣性。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 第三、上网之前先定目标,明确自己上网干什么 第四、上网之前先预定时间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适应网络时代
大学生如何适应网络时代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开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同时更为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内心精神世界。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技术现象,更形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网络文化,虽然还远未成熟,但由于其以网络为载体,特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对社会成员极具吸引力。网络文化以其强大的发展势头,特别是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传播特点,迥异于传统的文化种类和形式,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的青年群体,其传统的文化承袭较为薄弱,因此更具有文化变革的适应性,最易接纳时尚的文化潮流。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和普及,大学生与网络的联系更加密切,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的作出结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个方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网络时代。
首先,我们不能把网络当作逃避现实的一个途径,而是把他当作为现实服务的一个工具,网络就会充分发挥出对人际关系的有利作用。
网络不但能在更广范围内,帮我们找到思想相同志趣相投的朋友,还能大大帮我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网络还能帮不善人际交往的人重塑信心。比如,许多人由于自身条件等关系,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阴影,但在网络上就能比较容易的抛开这些心理阴影,大胆的与陌生人交往。换句话说,可以把网上交往当成是一种现实人际交往的演习和锻炼。
其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把握虚拟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比例;要学会正确把握上网的度;要学会敢于面对生活,因为网上交际不能代替现实生活的社交活动,所以必须保持与周围人员的正常交往。如果有心理疾病最好不要上网去寻求安慰,应求助心理医生为上,特别是 “网痴的网民”更是如此。
最后,网络上有很多我们需要的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来学习。好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我们改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净化文化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好的网络文化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文化知识,异国风情,民族风俗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现代网络文化,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心态,提高抵制诱惑能力
网络说到底是一种工具,看你怎么用它,因此说到底是自身的问题。迷恋网吧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有的出于好奇,有的出于消遣、休闲,有的心理负担大,寻求心理释放。不管哪一种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心理问题,要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关键就是要充实学生的精神空间和现实空间,让学生有忙的地方、时间和内容。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进行教学课堂改革,使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技能化,学有趣味、学有所用、学有致用。
2、大学生要严格自律
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很少想到改变自己。有网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它的危害,并不去设法改变自己。有句谚语说:“生存决定于改变的能力”。其中所说的关键是学生要有自控力。我们要着重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让学生作网络的主人,让网络成为学生手中有用的学习工具。
3、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无节制的上网浪费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我们必须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在上网和工作、学习之间取得平衡。只有通过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才能做到有效率的使用网络
资源并使其真正的为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
4、正确对待网络娱乐资源
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的工作、学习方式,适度娱乐能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能量。然而过度沉溺于网络娱乐资源(如网络游戏、在线聊天等)不仅不会让人感受到娱乐带来的快乐反而会玩物丧志。只有正确对待网络娱乐资源才能真正的从网络上获取轻松,因网络而受益。
第三篇: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们的思想面临的新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们思想的教育。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当我们的大学生们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紧抱固有的模式不放,不加思考,不加证实,不求突破的话,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适应:
1.单向的灌输方式,导致教育有效性的降低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起主导作用,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而受教育者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个人意识,之后再“外化”为实际行动。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是以上课宣讲、座谈讨论、个别谈心、开展主题活动等,而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作为辅助工具。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的,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正面的思想。然而,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领域的入侵,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大学生在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必定要求教育工作,包括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自由、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这将改变教育者的关系和位置,信息传播的内容和途径也不为教育者所掌控,对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2.缺乏敏锐性,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不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忽视理论研究和前瞻性探讨。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因而有些老师对大学生接触网络这一具体事实无从引导,一旦出现问题,已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3.大学生自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导致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的失灵
虚拟条件下网民的交往角色是虚拟的,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地位尊卑的垂直型关系,交往变得平面化,属典型的模式交往。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但由此也带来了权威的削弱,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社会调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我们曾在网上下载到这样一份《电子空间的独立宣言》:“我们没有一个选举出来的政府,我们也不愿意要这样的一个政府。我宣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空间,它与你们试图强加给我们的各种专制体制完全不同。”“我们正在制造的世界,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世界,它没有特权,没有因为种族、经济权利、军事力量或出身而形成的偏见,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表达他的信仰。”“但愿它比你们以前的政府建立的世界更人道、更公正。”这样的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更多地要靠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
4.教育者人格魅力的下降,导致感召力、吸引力减弱
面对网络的冲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及应有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据统计,教师中经常上网的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对教师来说,对于网络
这一领域不甚了解或只是略知皮毛,不具备较高的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而且明显落后于青年大学生。因而也就有可能缺乏大学生所崇拜的科学文化素质、人格魅力及亲和力。而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说,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有时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一般只能做网络的基本维护工作,对其中传播的内容无从管理,对网上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更谈不上参与教育的问题了。
二、网络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党中央早就指出“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更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是我们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抛弃以往说教的方式,建立互联网的平台,以平等、敏捷、交互、细致的表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实现突破。一个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光是有效地开展理论灌输教育还是不足取的。因为青年思维活跃,勤于思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单纯靠灌输方式已显得非常有限,对学生来说,在思想理论知识入脑之前应入耳,入耳之前应入座,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讲究“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除了理论灌输外,应有更多的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各取所需,从而达到文化熏陶的效果。
要想在网络上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必须要有一定的硬件设备。条件允许,可单设服务器;人员必须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以及兼职工作人员,还应有一批学有余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过硬的政治思想理论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另外,应加大教育软件开发力度,不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先进性。如果有实力,还应该加强自主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
2.广泛开展网络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
电脑和网络日渐普及,特别是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寝室里购置了电脑,有些学生还在宿舍楼里将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好学生自发建立的这些局域网,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同时,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在网下可组织“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
上海不少高校都设立了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校园网的开发和维护,在此基础上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如指派德育教师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轮流值班,关注网上信息,参与BBS上有关问题的讨论,以普通网友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一方面可直接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及时把握大学生的现状。另一方面,教育者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可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放到学生面前,绝大多数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目前在上海高校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辅导员在以这种形式开展工作。
3.规范网络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和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为了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保证网络健康、有序运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我们要制订相应的“网络管理办法”,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络法纪。包括规定“不得泄密,不得制作、复制、查阅、传播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不得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办法。在高校,一般的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私设网络服务器,对于因工作需要而设立的网络服务器,要实行专人管理、维护。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网民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达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我们要在网络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更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4.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如果说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那么网络文化也就属于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是文化进步的新趋势。网络也有许多的形式和手段,可以承载文化的丰富和创新。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是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真正进网络,还是仅仅披上了网络的外衣,而实质还是传统的刻板、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标志之一。所以我们不能回避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社会文化网络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利用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头脑中去,培养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全”、“新”、“近”等特点,把网上内容与大家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其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更加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热情,达到主动受到教化的目的。所谓网络的引导功能,就是因为网络具有大家平等参与、共同决定内容发展方向的特点,关键在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引导。所谓管理功能,就是我们应一改过去那种传统的说教式管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5.加强网络管理,促使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大学生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而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有的大学生还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比如,上海某高校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造成的。针对这些状况,对大学生上网进行适当管理和干涉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告知每一位大学生,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至于寝室和学校附近的网吧,也要经常去巡视。
上海市有的高校制订了学生上校园网申请审批制度,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暂时不予办理校园网上网手续,已办理上网手续的,如考试成绩出现几门不及格的,也暂时取消其校园网上网资格。
6.加强对网民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
网络时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症状的“网络心理障碍”,有的大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漫游、聊天、游戏,耽误学习,损害身体,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心理异常,包括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紊乱,其表现为上网成瘾、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思维迟缓、社交活动减少等。对此,上海市各高等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了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怎样预防诸如上网成瘾、信息焦虑和人际孤僻等,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调适和治疗工作,使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网络的存在是有两面性的,既可以是利也可能是弊,这就要看大学生们如何处理了。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生活
大学生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使大学生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对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家都能清楚的认识到网络带给人们的种种好处,网络使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网络大大提高了计算、统计等能力为人类提供了难以比拟的便捷。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曾幻想足不出户,就能通晓天下事,如今信息高速已将该幻想变成了现实。通过网络可以拓展视野,我们只要拿出手机连接网络就可以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观科普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百度搜索自己的疑惑难点;通过网络可以扩大交流,网络时代使我们的通讯极为方便,不需要烽火狼烟传,不需要家书传万里,只要你拿起手机,拨一通电话,就可以问候到你关心的人,除了手机联系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聊天软件:QQ,MSN,YY,飞信,微信,微博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软件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人成为朋友,只要我们登陆一下空间,刷新一下,就能了解到朋友们的最新动态,我们还可以通过视频聊天见到朋友们;通过网络可以丰富业余生活,闲暇之余我们可以上网听听歌曲,看看视频,和朋友们唠一会儿,看会小说,玩会儿游戏,都是无比惬意之事。网络的便捷无处不在,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网上打车等,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它给我们带来方便、灵活、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诱惑。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面对面的、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变成了互不见面的虚拟交往;网友之间难以进行身份鉴别,网上交流可以完全无所顾忌。容易将虚拟社会的东西当成真实的存在,对现实世界的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造成了许多宅男宅女的形成。网恋、黄色污染、网上骚扰、夺网者与夺网活动等,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危害。同时“泡网”时间过长、花费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购虽然解决了逛街的麻烦,但是也有很多网购狂通宵达旦的在网上抢购东 西,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也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开支等方面。通过网络,犯罪变得更加多元化,网上也有很多不良信息,有些人经不起 诱惑,就会陷入到那些罪恶的深渊,以至无法自拔。好多学生喜欢玩游戏,常常沉溺其 中不知进退,让很多家长替自己的孩子担忧。
作为大学生,面对网络时代我们应该清楚的去趋利避害,不仅要经得起诱惑,更要经得起沉淀。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好好利用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好处,偶尔娱乐消遣但不要忘记报效祖国的信念。
第五篇: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摘要:主要讲述人际沟通及重要性,大学生人际交往概念及意义,并且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应如何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关键字:人际沟通 重要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 网络 培养 正文:
众所周知,人际沟通能力不仅仅是对大学生在平时人际交往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当人进入社会时,接触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人际沟通就成为我们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了。
一、人际沟通极其重要作用(1)人际沟通的概念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换,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沟通存在于管理的每个环节。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便捷性决定了沟通的质量。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指你的行为适合情境,并帮助你实现个人或关系目标的程度。沟通能力具有一种对特殊作用情境的评估功能,离开特定的沟通情境参量就无法对这种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估。沟通能力可分为两种水平:表面水平,它说明某人经常表现的实践中有效和适当的沟通行为,称为表现能力。深层水平,包括我们为工作所必须知道的每一件事,称之为过程能力。它由所有的对产生适当表现所必须的认知行为和知识组成。所以人际沟通能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借助信息交流而达到沟通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语言交流能力,也包括非语言交流能力。(2)人际沟通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进行人际沟通?为什么它会如此重要?这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你每天都要和它接触,你用人际沟通来维持现有的人际关系并且拓展新的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变得愉悦欢快起来。而这些都只是为什么人际沟通如此重要的一小部分理由。在《沟通的力量:成功人际交往12法》中提到,人际沟通具有广泛性。我们都有人际关系,所以我们都离不开人际沟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际沟通就像日常生活当中的睡觉、吃饭或者穿衣一样在平常不过了。有时候,我们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人际沟通,而在另一些时候,我们又会通过电话进行人际沟通,比如和那些远方的亲朋好友进行通话。甚至,我们还会通过电子邮件、即时信息等方式在互联网社区中与他人进行交流。也就是说人际交往无处不在。人际交往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沟通交流来解决。但是现实中的许多问题,确实由糟糕的人际沟通所造成的。所以提高我们的人际沟通的技能,能够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一研究结果并不仅适用于亲密关系,有效的沟通还能改善友谊关系、医患关系、亲子关系还有商家与顾客的关系等。人际沟通还能改善我们的身心健康。人际沟通能部分满足我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生理需要,亲密的个人关系对身心的健康十分重要。
二、大学生人际沟通
那对于大学生来说呢?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络沟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沟通渠道,具有隐秘性、包容性、补偿性和时空便捷性,为现代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但是,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信息的混杂、环境的虚拟和大学生自身应对的乏力,网络也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弱化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协议的过程。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是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是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网络对人际沟通的“双面性”
网络的产生和飞速发展是20世纪末的一个奇迹。网络构建了一个虚拟社会,扩大了人际关系圈,促进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沟通。网络沟通就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以文字、声音、图像及其他多媒体为媒介的沟通方式。网络沟通的特点就在于超时间性、超地域性和沟通双方的互动性。然而,任何事物都要有两面性,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把“双刃剑”。
(1)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1.网络会减少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机会,相对于以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而如今只要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就还可以了。在网络交往代替现实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显示交往时间日益减少,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越来越冷淡,越来越疏远。通俗点说,大学生们宁愿上网聊QQ、MSN,也不愿和同学朋友出去聊天沟通。
2.对于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网络环境有一定的不真实性,在网络中的交往不一定了解真实的对方,无法辨别对方是好是坏,有一定的危险。而且网络交往会是大学生不会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而更多的习惯“人机交往”。
3.网络冲击大学生的传统交往,减弱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网络交往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能引发心理危机。众多心理学家认为:网络在缩小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同时,无情地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引发了许多心理危机。网络沟通减弱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关系,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人际交往,忽视了人际沟通知识的学习,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的实践锻炼,影响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2)网络对于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
网络便捷快利的特点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人们想要沟通交流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这大大节省了人人交流的麻烦,扩大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对于现今社会的人与人交流沟通,网络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五、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培养
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沟通有利也有弊,对于网络的好,我们要善以利用,对于网络的弊端我们要避免。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是主流,但也存在着消极影响。网络时代极易让大学生淹没于其中,大学生在对高新技术做出迅速反应的同时,也陷入一系列的人际交往之中。他们中的一些逃避现实,不愿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个人主义流行,缺乏安全感;各种变异行为,心理疾病增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加上过度沉迷于互联网中,减少与社会、家庭沟通的机会,从而导致家庭与社会价值观的日趋淡漠。因此,网络对大学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网络的汹涌浪潮,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降低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冲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网络人际关系,提供一个使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
1、坚持预防,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教育和引导。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沟通已经成为日常交往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扬长避短,正确处理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的关系。
2、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加强网络管理,关闭各种有害信息的进出口路径,同时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检察,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在网上发表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大学生要及时给予警告,严重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尊重网络行为规则,维护网络世界的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提高其在网上交往过程中的社会性和规则性。
3、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让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选择、学会鉴别,自觉抵制那些低级、劣质和反动信息的侵蚀与诱惑,从而避免各种困惑、失落与盲从,减少大学生在网络中人际交往的危险因素。
4、鼓励大学生积极培养人际沟通意识。当前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的适应不良,主要是不想沟通,不善于沟通。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说,沟通需要艺术,需要技巧,需要幽默,需要化解,这些都是大学生所欠缺的。针对这些,可鼓励大学生多结交,多表达,善于倾听,善于处理矛盾,做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得心应手。
5、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当代大学生,在具备意识后,就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多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多尝试节目主持,活动组织、广告宣传等角色,在角色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
大学生应该在网络时代的人际沟通交往中,正视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积极、多渠道的加强现实生活中沟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2 3 4 5 6 7 81、《沟通的力量:成功人际交往12法》、《科教文汇: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培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李肖红,李伟.网络对传统人际关系的影响和对策、章明明等.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吴增基.现代社会学、王斌.人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