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新形势下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时间:2011年04月16日 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蔡 奇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重要法宝。站在“十二五”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继续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是对建党90周年的最好纪念。
一、继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前应当着重做到“四个坚持、四个防止”:
第一,坚持理论武装,防止门面包装。理论联系实际,首要的是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现在,领导干部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理论水平也不低,但存在着学归学、讲归讲、做归做,理论和实际两张皮的现象。一些同志一边喊着科学发展观的口号,一边大搞唯GDP、唯发展速度、追求短期政绩,学习仅仅成了装门面、图好看的表面文章,少数同志甚至把理论学习作为当官升迁的资本。科学理论是望远镜,能帮助我们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科学理论又是显微镜,能帮助我们当“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时候,见微知著;科学理论还是放大镜,能帮助我们运筹帷幄之中,把握全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做到知行合一、学用合一、真学真用,才能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坚持调研开路,防止唯上唯书。理论联系实际,前提在于认识实际、把握实际。调查研究是掌握实情、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凡是在制定重要政策、决定重要事项、作出重要决策前,都应该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使工作目标、思路和举措更加符合实际。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习惯坐在机关里看材料、听汇报,对上级精神简单作“二传手”,对下面情况若明若暗。即使下去搞调研,也是基层事先安排好,走的是“固定路线”,听的是“标准答案”,看的是“示范样板”。这种“浅调研”、“被调研”的情况,容易导致情况不明决心大,“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调查研究也不能为调查而调查,更不能带着框框下去找答案,要真正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防止思维定势。理论联系实际,要紧随发展变化,打破习惯思维,勇于改革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要创新发展观念,不论是书本上讲的、以往政策规定的,还是过去实行的、别人干过的,只要与当前实际情况不符合,与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都要敢于突破、敢于革新。要创新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潜在优势,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善于因地制宜、独辟蹊径,努力抢占先机、赢得优势。要创新发展要素,着力破解土地、环境、能源等传统要素制约,更加突出人才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要创新发展体制,进一步加快科技、金融、商贸、卫生等各领域改革,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
第四,坚持科学发展,防止盲目蛮干。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要尊重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又逢省市县乡换届之年,这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科学发展是一个重要考验。开局之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集中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上来,决不能因换届分散精力、影响工作,确保“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换届之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从本地本单位实际出发,科学安排发展项目、重大工程、民生实事和建设
资金,防止为换届“搞形象”、“冲政绩”。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努力创造经得起群众、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
二、继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密切联系群众,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第一,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真正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眼睛向下,这是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对下负责、对群众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上负责、对组织负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群众参与作为第一路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请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从群众的意见中来反思改进我们的工作,真正使群众满意成为我们最大的政绩追求。浙江省在修改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评“一个意见、五个办法”中,增设了群众满意度指标,权重达到了20%,其目的是引导干部眼睛向下,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风向标和晴雨表。
第二,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干部与群众是鱼水关系,离开了群众,就一无所有。现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很多,但是,走到群众中进行面对面交流,最直接、最有效,也最受群众欢迎。只有下到基层去,走到群众中间去,才能吸收到机关里所得不到的养分,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真正落实、管用。领导干部要学鸬鹚真正一头扎下去,而不要像鸭子浮在水
上。下基层要多走乡间小道,做到“四多四少”:多些飞行检查、少些事先安排,多搞蹲点调研、少些走马观花,多到矛盾一线、少些绕道躲避,多些轻车简从、少些繁文缛节。
第三,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努力做一个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群众认干不认说。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真心为群众办事,群众就会支持你、拥护你。如果光说不练,群众就会疏远你、抛弃你。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王伯祥、沈浩、杨善洲等党的好干部,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了永远的丰碑,不仅因为他们人格官品堪称表率,更因为他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为官从政的最高境界,也是对干部的最大褒奖。领导干部应该珍惜在岗位上的难得机会,关注民生民情,多办实事好事。围绕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重大民生问题,列出清单,排出计划,力争每年都能够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四,网络互动、双向交流,切实提高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现实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善于通过网络了解舆情,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疏导群众情绪,增强网上群众工作的主动权,是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项新本领。领导干部应当主动学网、用网,善于利用网络平台与群众沟通互动,使网络真正为我所用。当前,微博已经成为网上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其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微博这一阵地,与网民平等交流对话,增进群众的理解与信任,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
三、继承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内生活健康发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重要的防错纠错机制,对于促进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和领导干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思想的常涤常新,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党内生活局面。
第一,讲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当“老好人”。现在干部队伍中“老好人”现象突出,一些同志不愿意讲真话、讲实话。看到同志有问题,不愿指出;发现工作有过失,视而不见;有的单位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老好人”看似与人为善,实际上是自私,说到底是怕得罪人、怕丢选票。讲真话,这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并且要愿意听真话、听心里话。组织上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敢讲真话、实话的干部,让“老好人”没有市场,让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形成风气。
第二,听得进批评的声音,不当“孤家寡人”。勇于接受批评,体现了一种胸襟和气度,是政治上的成熟。一些干部在刚走上领导岗位时往往比较谦虚,随着职位的提升,渐渐迷失了自己,只愿听好话、不愿听诤言。批评如同良药,能使人防微杜渐、悬崖勒马。一些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事先没有苗头,也不是没有人觉察,重要原因是干部自身不愿接受善意的提醒和批评。一个班子里,“鸦雀无声”未必是好事,当身边没有批评时更应该倍加警醒。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有宽阔的胸怀,允许有不同的意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不当“两面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不仅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而且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坚持原则、表里如一的干部,往往为人所称道;表里不
一、言不由衷的干部,则为人所不齿。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官德”修养,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说的做的一个样,努力做一个敢于直言、光明正大的人,做一个心底无私、阳光灿烂的人。
第四,提倡纯洁的同志关系,不当“江湖人”。所谓同志,就是志同道合,是为了追求党的共同理想而走到一起的人。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称谓,体现的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生死相依的关系。以前,大家都互称同志,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现在,党内生活存在庸俗化倾向,一些人相互之间不称同志,叫老板、称兄弟。表面上看是一种称谓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一种不良的风气。一些干部热衷于团团伙伙搞小圈子,正常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有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有团结和共同进步。有纯洁的同志关系,相互之间多些关心、多些帮助、多些提醒,才能促进党内生活健康正常,形成团结、和谐、进步、发展的兴旺局面。
第二篇:发扬三大优良作风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支部: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除了有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导外,还因为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的作风。三大优良作风是领导干部思想行为规范,是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概括出来的,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实质是正确处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关系问题。它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党的成功之本。党的群众路线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处理与群众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党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党和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把向人民负责和向上级领导机关负责一致起来。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党要靠自身力量纠正错误与缺点,达到健康发展。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能使我们少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也能及时纠正。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党的发展和巩固也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中实现的。
这次党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形式主义是指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工作作风。或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享乐主义又叫伊壁鸠鲁主义,是一个哲学思想,认为享乐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奢靡之风指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奢靡,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思想意识。作为生活方式,是指在物质享受方面穷奢极欲,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作为思想意识,是指那种腐朽没落、萎靡颓废的人生态度。
不难看出,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之所以要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是因为“四风”问题与我党三大优良作风背道而驰。“四风”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的生死存亡。如果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能切实地继承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就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
汇报人:xiexiebang
二〇一四年五月六日
第三篇: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02
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录入时间:13-09-1210:01:05来源:阳泉日报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重要法宝。
继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前应当着重做到“四个坚持、四个防止”:
第一,坚持理论武装,防止门面包装。理论联系实际,首要的是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现在,领导干部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理论水平也不低,但存在着学归学、讲归讲、做归做,理论和实际两张皮的现象。学习仅仅成了装门面、图好看的表面文章,少数同志甚至把理论学习作为当官升迁的资本。科学理论是望远镜,能帮助我们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科学理论又是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见微知著;科学理论还是放大镜,能帮助我们运筹帷幄之中把握全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做到知行合一、学用合一、真学真用,才能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坚持调研开路,防止惟上惟书。理论联系实际,前提在于认识实际、把握实际。调查研究是掌握实情、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凡是在制定重要政策、决定重要事项、做出重要决策前,都应该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使工作目标、思路和举措更加符合实际。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防止思维定势。理论联系实际,要紧随发展变化,打破习惯思维,勇于改革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要创新发展观念,不论是书本上讲的、以往政策规定的,还是过去实行的、别人干过的,只要与当前实际情况不符合,与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都要敢于突破、敢于革新。要创新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潜在优势,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善于因地制宜、独辟蹊径,努力抢占先机、赢得优势。要创新发展要素,着力破解土地、环境、能源等传统要素制约,更加突出人才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要创新发展体制,进一步加快科技、金融、商贸、卫生等各领域改革,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
继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密切联系群众,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第一,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真正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眼睛向下,这是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对下负责、对群众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上负责、对组织负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群众参与作为第一路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请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从群众的意见中来反思改进我们的工作,真正使群众满意成为我们最大的政绩追求。
第二,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干部与群众是鱼水关系,离
开了群众,就一无所有。现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很多,但是,走到群众中进行面对面交流,最直接、最有效,也最受群众欢迎。只有下到基层去,走到群众中间去,才能吸收到机关里所得不到的养分,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真正落实、管用。
第三,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努力做一个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群众认干不认说。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真心为群众办事,群众就会支持你、拥护你。如果光说不练,群众就会疏远你、抛弃你。领导干部应该珍惜在岗位上的难得机会,关注民生民情,多办实事好事。围绕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重大民生问题,列出清单,排出计划,力争每年都能够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继承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内生活健康发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重要的防错纠错机制,对于促进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和领导干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思想的常涤常新,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党内生活局面。
第一,讲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当“老好人”。现在干部队伍中“老好人”现象突出,一些同志不愿意讲真话、讲实话。看到同志有问题,不愿指出;发现工作有过失,视而不见;有的单位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老好人”看似与人为善,实际上是自私,说到底是怕得罪人、怕丢选票。讲真话,这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并且要愿意听真话、听心里话。组织上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敢讲真话、实话的干部,让“老好人”没有市场,让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形成风气。
第二,听得进批评的声音,不当“孤家寡人”。勇于接受批评,体现了一种胸襟和气度,是政治上的成熟。一些干部在刚走上领导岗位时往往比较谦虚,随着职位的提升,渐渐迷失了自己,只愿听好话、不愿听诤言。批评如同良药,能使人防微杜渐、悬崖勒马。一些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事先没有苗头,也不是没有人觉察,重要原因是干部自身不愿接受善意的提醒和批评。一个班子里,“鸦雀无声”未必是好事,当身边没有批评时更应该倍加警醒。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有宽阔的胸怀,允许有不同的意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不当“两面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不仅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而且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坚持原则、表里如一的干部,往往为人所称道;表里不
一、言不由衷的干部,则为人所不齿。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官德”修养,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说的做的一个样,努力做一个敢于直言、光明正大的人,做一个心底无私、阳光灿烂的人。
第四篇: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
这是毛泽东在1945年4月24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党风上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它不仅适合战争时期,同时对和平发展的今天也有现实意义----它是我党应对新形势的重要法宝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表现有: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国内环境中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些深刻变化给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严重的挑战。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懈的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样才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篇: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新闻主标题: 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发布时间: 2010-7-31
原始出处
原始出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全会提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正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阶段,创造性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产生的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新的作风。我们党必须要继承和发扬这三大优良作风,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学习型党组织要用“新眼睛看世界”,看清楚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背后的基础架构、整体联系和运行规律。彼得?圣吉认为新的视野需要熟知三个基本元件:增强的回馈,不易察觉的小行动发生滚雪球效应,产生巨大影响;调节的回馈,自我修正以维持某些目标;时间停滞,一个变数对另一个变数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出来的情形。这就要求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自觉把学习与调查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式学习”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的“经验主义式学习”。党员必须懂得,实际工作者必须随时去了解现实世界的变化着的情况,没有调查就不能察觉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了解变化了的形势对执政能力的新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根据环境的变化转变自己的工作,“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精髓。只进行理论的学习,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无用于中国的发展。必须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创造出些新的东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在理论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就是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30年来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全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了,就能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有科学的把握,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有科学的历史总结,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有科学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各
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国情,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和发展适合中国实际的施政方针和政策方法,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过程,既是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过程,也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又用深化的理论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是学习型党组织的最为根本的学习途径。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学习型党组织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在“知识爆炸”时代面对知识的裂变,必须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学会分享知识,习得萃取集体智慧的能力。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汇集群众的智慧,以取长补短,发挥群体的互补优势,使个人产生恍然大悟的灵感,产生高于个体的学习效率,正是学习型党组织珍视从群众中学习智慧的奥秘所在。
共产党人的智慧来源于对群众集体智慧的汲取和积极参与到群众的伟大实践事业中去,这是学习型党组织智慧的最重要源泉。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要在强调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意识的基础上,做到两个统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前进的动力,共产党人认识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觉贯彻群众路线,收集群众意见和智慧,并培养群众感情,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如此,党组织才能从最丰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直接汲取到经过检验的真理。做到“两个统一”,是向群众学习的根本途径。其一,个体智慧与群众智慧的统一。向群众学习,不能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使个体智慧与群众智慧对立起来,使党组织内部个体之间的智慧发生相互磨损和相互抵消,党员之间的智慧相互牵制,产生“每个成员智商都高于一百二十的集体,而集体智商只有六十二的悲剧”。其二,创造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在学习型党组织中,如果仅仅每个党员的创造力得到不断的增强,但是整体协调不良,只会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削弱,在党组织内部产生混乱。为此,必须增加党组织的思想协调性,这是激发党员个人创造力的前提。这当然不是使党员与党组织对立起来,而是要求两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的旗帜下统一起来。唯有如此,才能让党组织中的党员自觉服从党组织的任务,从而采取相互配合的行动方式,形成学习和行动的高效。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党员把“镜子转向自己”,学习挖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习以为常、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得到检验和重新思考,以发现“真相”。毛泽东在谈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正告全党:“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还
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不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抵抗侵蚀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党员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以塑造开放的心智模式。
要通过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塑造开放的心智模式,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新构建党员的认知信念。部分党员之所以拥有不正确的认知模式,在于他们有不正确的认知信念。这部分党员对人性和人的潜能有着片面的认识,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人性的复杂性,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新思想和新问题感到很不适应,走向偏执。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治病救人”,使他们放下包袱,直面环境的制约,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树立起正确的认知信念。其次,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形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性,培养出正确的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主张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党员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的差距,而不是像好斗的公鸡一样,丧失重要的学习机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逐渐放下惯性的自我保护,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创造性地改造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后,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塑造党员的反思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不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终极的真理,而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性的和开放性的,因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不断汲取实践中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来不断丰富自己。党员要形成开放的心智模式,同样需要通过不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养成批判的态度和反思的能力。党员不仅要通过学习,更要从实践中修正自己的认识,在与人交流中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纠正自身思维的片面性,集思广益。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克服维护固有思维模式的强大惯性,通过反思固有思维模式的痛苦历程的考验,最终能以改革的精神,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新问题,有错即改,塑造反思的学习能力。
辅助分类项: 学习型党组织